




已閱讀5頁,還剩4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檢測題文言文專項鞏固訓練吉林省扶余市二實驗語文教研室:王明岱2016.01.12,1,1.我國古代文人學士的作品集名稱內涵豐富,各具特點。下列作品集柳河東集、聊齋志異、范文正公集、李太白全集、稼軒長短句、王右丞集、白氏長慶集命名方式為:A地名、年號、謚號、字、號、官職、書房名B地名、書房名、謚號、號、字、官職、年號C書房名、地名、官職、號、字、謚號、年號D地名、書房名、謚號、字、號、官職、年號,1.D解析:柳河東集,作者柳宗元,河東(今山西永濟)人,世稱柳河東。聊齋志異。作者蒲松齡,“聊齋”是其書房名。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謚號“文正”。李太白全集,作者李白,字太白。稼軒長短句,作者辛棄疾,號稼軒。王右丞集,作者王維,官至右丞。白氏長慶集,作者白居易,此集為唐穆宗長慶年間編輯。,2,2.下列對古代官職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古代表示征召、舉薦官職的詞語有:舉、辟、征、薦等。B古代表示授予官職的詞語有:拜、選、除、授、賞、封等。C古代表示罷免官職的詞語有:免、罷、奪、黜、擢等。D古代表示提升官職的詞語有:升、拔、遷、陟、加等。,答案:C,其中“擢”表示提升官職。,3,3下列各句的敘述,有錯的一項是()A古時以“泰山”喻岳父,以“伉儷”喻夫婦。對老師稱“子”“夫子”“師”“先生”。B臣民稱皇帝為“陛下”,皇帝對臣下表示寵愛時稱臣下為“卿”“愛卿”。C古人在稱謂前加個“先”字,表示已經(jīng)死去,用于敬稱地位高的人或年長的人。如已死的皇帝為先帝,已死的父親為先考,已死的母親為先妣,已死的有才德的人為先賢。D“卑己尊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古人在稱別人的父親時,敬詞有令堂、令尊等;稱自己的父親時,謙詞有家慈、家君、家尊等。,3.答案:D:家慈是對自己母親的謙詞,4,4.下列對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古人有取字、號的習慣。男子20歲舉行加冠禮時取字,女子15歲舉行笄禮時取字。人們?yōu)榱俗鹬貏e人,一般不直呼其名,而稱其字、號。B古人有一些表示特定關系的稱呼。加“太”表示長一輩,加“先”表示已逝世的尊長,加“從”表示叔伯關系。C謚號是古代帝王、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據(jù)他們的生平行為給予加以褒貶善惡的一種稱號。廟號是皇帝死后,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特起的名號,唐宋以來的皇帝都改稱廟號。D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變紀年的年號,稱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時也可以改元。到了清代,才規(guī)定一帝一元,比如,清高宗的年號是“乾隆”。,【答案】D,應為“到了明代以后,才規(guī)定一帝一元”。比如,明成祖的年號是“永樂”,5,5.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三省”為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隋唐時,三省同為最高政務機構,一般中書省管決策,門下省管審議,尚書省管執(zhí)行,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B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與考核等,相當于現(xiàn)在的組織部)、戶部(管土地戶口、賦稅財政等)、禮部(管典禮、科舉、學校等)、兵部(管軍事,相當于現(xiàn)在的國防部)、刑部(管司法刑獄,相當于現(xiàn)在的司法部)、工部(管工程營造、屯田水利等)。C秦漢主要行政區(qū)是郡,隋唐主要行政區(qū)是州,明清改州為府。D“道”“路”也分別是隋唐和明清的行政區(qū)名。,【答案】D。解析:將“明清”改為“宋”。,6,6下列稱謂中,全屬謙稱的一項是()A孤足下不才B愚仆小子C妾寡人臣D孤不谷豎子,6.答案:C“足下”是尊稱;“小子”、“豎子”是賤稱。,7,7下列關于稱謂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A陛下是對帝王的稱呼,古代不敢直稱帝王,而稱宮殿臺階下,表示敬畏。B臣早期是古人表示謙卑的自稱,百姓也可以自稱“臣”,后用作臣下對君主的自稱。C卿早期是古代對人的敬稱,適用范圍較廣,后來多用作君主對臣下的稱呼。D朕是古人的自稱,本來沒有貴賤之分,自秦始皇開始專用為諸侯王或皇帝的自稱。,7.答案:D諸侯不能自稱朕。,8,8.下列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征辟制是漢武帝時推行的一種自上而下的選撥官吏制度。B察舉制又稱舉薦制?!扒疤爻煎硬斐夹⒘?,后刺史臣容臣秀才”中的“察”、“舉”指的就是察舉制。C科舉制,是隋唐以后選撥人才的社科考試制度。明清時規(guī)定文章格式為八股文。D進士是科舉考試的最高功名。其中殿試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稱號,第一、二、三名分別稱為狀元、會元、解元。,8.答案:D。進士及第一二三名稱為狀元、榜眼、探花。解元、會元、狀元是指在鄉(xiāng)試、會試、殿試中接連考中第一名,稱為“連中三元”。,9,9.下列文化常識中說法不確切的一項是:A“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中的“總角”和“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中的“黃發(fā)垂髫”都是指幼年兒童。B“束發(fā)”、“及笄”分別表示男女15歲,而“結發(fā)加冠”則表示男子已經(jīng)20歲了。C古人稱六十歲為“花甲”“耳順”,七十歲為“古稀”,八九十歲為“耄耋”,一百歲為“期頤”。D古代作品可以地名、書齋名、謚號、名號、字號、官職年號來命名。如臨川先生文集歐陽文忠公文集杜工部集就是分別以地名、謚號、官職來命名的。,【答案】A。解析:“黃發(fā)”指老人。,10,10.下對列表示古代官職變動的詞語解說不完全正確的一項是A“辟”“拜”“除”“起”“奪”都是表示“授予官職”。B“遷”有三種情況:一般情況下,“右遷”、“遷除”表示升職;“轉遷”、“遷調”表示調職;“左遷”、“遷謫”表示削職。涉及“左”字的如“左除”“左轉”“左授”“左宦”“左遷”均表示降職。C“領”“判”表示兼職,“攝”“守”“行”“署”“權”“表示代理官職?!耙暿隆比温??!跋萝嚒?,官吏到任?!敖夂帧保撊ゴ植家路?,入仕做官。D“懸車”“致仕”“乞骸骨”“乞身”“請老”表示辭去官職?!耙撇 保蠒Q病,請求退隱。,答案:A。解析:“奪”,削除。,11,11、稱杜甫為杜工部,稱左光斗為左忠毅公,稱陸游為陸放翁,分別是以_、_、_來稱呼人。A郡望、爵名、號B郡望、爵名、謚號C官職、爵名、號D官職、謚號、號,答案:11.D,12,12.下列對古代官職中表示官職調動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轉”是指遷職調任,無所謂升降;“徙”是指改任官職,特定語境下可以表示升職或降職。B“出”指從地方調出,來到京城為官?!叭搿笔侵笍木┏钦{入地方為官。C“調”指調動、調遷;“遷”指調動改派。一般情況下,“轉遷”、“遷調”表示調職;“右遷”、“遷除”表示升職;“左遷”、“遷謫”表示削職。D“調”指變換官職,“轉”指調動官職,“補”指補充空缺官職。,B,“出”指離開京城外調?!叭搿笔侵傅胤焦僬{入京官。,13,13.下列有關古代科舉常識解說有誤的一項是:A科舉制度是中國歷史上考試選拔官員的一種基本制度。它淵源于漢朝,創(chuàng)始于隋朝,確立于唐朝,完備于宋朝,興盛于明、清兩朝。光緒三十一年(1905)推行學校教育,科舉制度被廢除,整整綿延存在了1300周年,在國內外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B明清科舉制度發(fā)展已極其完備,它分四級科考,即鄉(xiāng)試、會試、院試、殿試。C明清四級科考考中者從低到高依次稱為秀才(生員)、舉人(第一名解元)、貢士(第一名會元)、進士(第一名狀元)。而“進士”又分三甲:進士及第(第一名狀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進士出身,同進士出身。D古代學校又稱“庠”“序”“太學”,明清最高學府是國子監(jiān)(jin),入監(jiān)讀書的人叫監(jiān)生,國子監(jiān)掌管人員監(jiān)祭酒、司業(yè),教學人員稱教授、博士、直進、助教等。,13.答案:B解析:古代科舉分四級科考,即院試、鄉(xiāng)試、會試、殿試。,14,14.下列對古代官職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琵琶行中“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辭”:告別。B后漢書中“奉身于朝數(shù)十載,今已耄耋,請致政”?!爸抡保褐率?,官員交還官職退休。C范曄后漢書.張衡傳中“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征拜尚書”。視事:隱居退休,乞骸骨:年老請求辭職退休。D后漢書.劉寵傳中“自明府下車以來,狗不夜吠,民不見吏”。下車:官吏初到任。,答案:C,“視事”指任職。,15,15.關于古代學校與教師,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中“庠”、“序”是古代地方學校的叫法。B“因入京師,觀太學,遂通五經(jīng),貫六藝”中“太學”是古代全國的最高學府。C明清時最高學府稱國子監(jiān),入監(jiān)讀書的人稱博士。D國子監(jiān)掌管人員成為祭酒、司業(yè);教學人員有教授、直進、助教等。,15.答案:C。入國子監(jiān)讀書的人稱為“監(jiān)生”。如同今天入學校讀書的人稱為“學生”。博士則屬于D項中教學人員一列。,16,16.中國古代地名中的“陰”“陽”往往體現(xiàn)了該地與相鄰山、水的關系。如:游褒禪山記:“所謂華陽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币韵聦Α瓣枴钡姆轿槐硎稣_的一項是()A山之南、水之北B山之南、水之南C山之北、水之北D山之北、水之南,16.答案:A。相關知識:古代用陰陽作為山水方位的代稱,具體是以山南、水北為陽,以山北、水南為陰。愚公移山:“指通豫南,達于漢陰?!薄皾h陰”指漢水南面。登泰山記:“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庇伟U山記:“所謂華陽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17,17.下列對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敝械摹奥贰彼卧獣r期是帶有指行政區(qū)域和軍區(qū)的性質。B鴻門宴“沛公居山東時,貪于財貨?!焙瓦^秦論“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敝小吧綎|”顧名思義,在山的東面,這里“山東”之“山”指華山。C“江河”在古代許多文章中專指長江、黃河,如過秦論中“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的“河”就專指黃河。D王勃在滕王閣序中有“襟三江而帶五湖”。其中“三江”泛指長江中下游。舊說古時長江流過彭蠡(今鄱陽湖),分成三道入海,故稱“三江”。,17答案:B?!吧綎|”之“山”指崤山。,18,18.選出說法錯誤的一項()A.在古代,“親”表示的親屬關系比較廣泛,兒女對父母可稱為“親”,父母對兒女也可以稱為“親”?!捌荨北硎居H屬關系時比“親”疏遠些。B.從周代起,王位一般都由嫡長子世襲,直至清末。C.依宗法,繼承大宗的是嫡長子,嫡長子也稱為宗子。宗子也是一宗之祖,故又叫“宗主”。D.宗法是舊時以社會為中心,以血統(tǒng)遠近區(qū)別親疏的法則。,18.D(宗法是舊時以家族為中心),19,19.選出說法錯誤的一項()A.庶子是封建宗法社會中小妾生的兒子。宗法社會以“殺嫡立庶”為非法。B.眾子是指嫡長子以外的諸子。包括長子以外正妻所生的嫡子和妾所生的庶子。C.漢代以后,“親”表外親,“戚”表內親?!坝H戚”連用時,有時指父母兄弟等本宗同姓親屬,有時指內外親屬。D.舊時父親死后稱為“考”,母親死后稱為“妣”。,19.C(親表“內親”,戚表“外親”),20,20.以下關于古代的宗法禮俗解說錯誤的一項是()A.誓:用語言相互約束表示絕不違背信約叫“誓”。諸侯之間舉行這種儀式叫“誓禮”。舉行這種儀式,不要殺牲、歃血。B.盟:兩國以上或兩人以上互相宣誓約定來協(xié)同辦事叫“盟”。會盟時殺牲、歃血,并且宣讀盟書,誓于神,叫做“盟禮”。盟與誓不同之處就在于舉行儀式時要殺牲、歃血。遇有急難,諸侯之間會見,舉行盟禮,共同約定,相互援助,就叫會盟。C.歃血:指古人盟誓時雙方主事人用嘴吸一點牲畜的血以表示誠意的儀式。結盟之后,雙方就有義務約束。D.遇:諸侯之間在沒有約定的地點或時間忽然相見,就叫“遇”。在禮節(jié)上要比“朝”簡單。諸侯雙方依據(jù)各自的都城遠近來劃分主賓,地近的一方為賓,地遠的一方為主,雙方由主賓之禮接待。,20.D諸侯途中相逢,依據(jù)各自的都城遠近來劃分主賓,地近的一方為主,地遠的一方為賓,雙方由主賓之禮接待。,21,21.選出說法錯誤的一項()A.六親泛指親屬。昭穆是古代宗法制度下宗廟排列的次序。始祖廟在中間,以下各代按照輩分,分別列于兩側,二世、四世、六世居右,為昭。B.根據(jù)與死者關系的親疏,喪服分為五等,稱作“五服”。習慣上以五服之內為親,五服以外為疏。C.陳情表里“外無期功強近之親”中的“期”是古代的一種喪服,即“期服”的簡稱。D.歷代帝王為維護宗法制度,設七廟供奉七代祖先,太祖廟居中。后以“七廟”為王朝的代稱。,21.A(二世、四世、六世居左),22,22.選出說法錯誤的一項()A.五?!拔鍌悺?,是封建禮教所規(guī)定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之間的倫理關系,即君臣有義,父子有親,長幼有序,夫婦有別,朋友有信。這些人倫關系,反映了封建社會的等級觀念。B.三綱是封建時代的一種道德規(guī)范,最先由漢代董仲舒提出,后經(jīng)歷代封建統(tǒng)治階級加以系統(tǒng)化,成為禁錮人們思想的一套封建教義。C.古代兄弟或姊妹間依長幼排列時,習慣上以伯、仲、叔、季為序。一般來說,“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最小的。D.兄弟姊妹中年齡最大的稱為“伯”,有時也稱為“孟”,但二者有區(qū)別。嫡長子稱為“孟”,庶出長子稱為“伯”。,22.D(嫡長子為“伯”,庶出長子為“孟”),23,23.選出說法錯誤的一項()A.古代社會不同地位的人的死有不同的稱謂?!按蠓蛩涝蛔?,士死曰不祿,庶人曰死”。B.舊時是放在墓中刻有死者傳記的石刻叫“墓志”,立在墓旁,刻載死者生平、表揚其功德的石碑叫“墓表”。C.“棺”是指外棺,即棺材的套棺,用以保護棺材?!皹 笔茄b殮死人的器具,即棺材。上古貴族的墓里大多有槨。D.庶人死了至多用“稿葬”?!案逶帷本褪怯貌萆蛔庸∈w埋葬?!皬]墓”是古人在服喪期間,為守護父母或師長的墳墓而蓋的房舍。,23.C(“棺”是裝殮死人的器具,即棺材,“槨”是外棺,即棺材的套棺,用以保護棺材),24,24.選出說法錯誤的一項()A.釁鐘、釁鼓,是用牲血涂器祭祀。古時新鐘鑄成,必殺牲口取血涂在鐘的孔隙上,并舉行祭鐘儀式,稱為釁鐘。B.古代帝王、諸侯所祭的谷神叫“社”,土神叫“稷”。后來就以“社稷”指稱國家。C.古代祭祀時宰殺的牛、羊、豬等牲畜叫做“犧牲”。祭祀用的牲畜體全叫“牲”,毛色純一的叫“犧”。D.古代給尸體穿衣下棺,叫“入殮”。,24.B(土神叫“社”,谷神叫“稷”),25,25.選出說法錯誤的一項()A.墳墓是埋葬死人的地方。古時高出地面的葬人土堆叫“墳”,與地面相平的葬人場所叫“墓”。B.古時用“崩”來比喻帝王的死。用薨來比喻諸侯和王后的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叫“薨”。C.古代祭品,太牢指豬、牛、羊各一;少牢指豬、羊各一。D.喪禮,古代“兇禮”之一。舊時處理死者殮殯奠饌和跪拜哭泣的禮節(jié)。,25.B(“崩”比喻帝王和王后的死),26,26.以下古代的宗法制度中關于朝拜等禮俗解說錯誤的一項是()A.朝:古代各國的諸侯,按規(guī)定的時間覲見天子,叫“朝”。每次朝見天子,都要帶著玉帛、獸皮、珍玩和土產(chǎn)等貢品,叫做朝貢。如果不按時朝見天子,就會被視為不尊敬天子,天子就會出兵征伐。B.覲:朝拜皇帝。古代諸侯見天子稱覲。諸侯春見曰朝,秋見曰覲。諸侯朝見天子的儀式稱覲禮。覲禮規(guī)定,天子要下堂見諸侯,下堂而見諸侯表明天子有禮。C.聘:天子派卿大夫見諸侯叫“聘”。諸侯德風方面有突出成就的,天子往往也派人去聘問。諸侯的國君即位,強大的諸侯國來賀見,也叫聘。諸侯派大夫見別國諸侯也叫聘。這是諸侯之間邦交的禮節(jié)。諸侯相聘,使者還帶著玉帛,表示尊敬對方的意思。D.國家之間相互來往朝聘,也有一定的名稱。此國往彼國的聘叫“如”,彼國往此國叫“聘”。,26.B覲禮規(guī)定,天子不得下堂見諸侯,下堂而見諸侯天子失禮。,27,27.以下古代宗法中關于祭祀之禮的解說錯誤的一項是()A.釁鐘、釁鼓:用牲血涂器祭祀。古時新鐘必殺牲口取血涂在鐘的孔隙上,并舉行祭鐘儀式,稱釁鐘。這是一種禮制,凡重要器物制成,定殺牲取血涂在上面。B.犧牲:古代祭祀時把宰殺的牛、羊、豬等牲畜叫做”犧牲”。做祭祀用的毛色純一的牲畜叫”犧”;體全叫牲”。C.太牢:古代祭品,指牛、羊、豬各用一頭。D.少牢:古代祭品,指豬一頭。,27.D少牢:古代祭品,指豬、羊各一頭。,28,28、以下關于古代的宗法禮俗解說錯誤的一項是()A.崩:本指山倒塌。古時用來比喻帝王和王后的死亡。B.薨: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侯死了叫”薨”;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叫”薨”。唐以后二品以上官員死亦以此稱之。C.殤:古代稱成年人死為殤。D.死:古代平民之死亡。,28.C殤:沒有到成年就死去:如殤折,殤夭;,29,29.以下關于古代的宗法禮俗解說錯誤的一項是()A.祖:古代踐行時的儀式,即出行之前祭祀路神,引申為在半路為別人設宴送別。B.封禪:古代統(tǒng)治者不僅重視祭宗廟,也重視祭天地山川。古代帝王祭天地的最隆重的典禮叫做“封禪”。一般都是由帝王親自到泰山去舉行。泰山高,離天近,所以要到泰山頂上舉行祭天的儀式,以報答天之功,叫”禪”。然后再到泰山腳下的一座小山梁父山上舉行祭地的儀式,以報達地之功,叫”封”。C.齋戒:舊時祭祀鬼神時,穿整潔衣服,戒除嗜欲(如:不喝酒、不吃葷、不妄行動、不狂言戲笑等),以示虔誠。D.社稷:古代帝王所祭的土神叫”社”,谷神叫”稷”。后來就以”社稷”代表國家。,29.B泰山高,離天近,所以要到泰山頂上舉行祭天的儀式,以報答天之功,叫”封”。然后再到泰山腳下的一座小山梁父山上舉行祭地的儀式,以報達地之功,叫”禪”。,30,30.、以下關于古代的宗法禮俗解說錯誤的一項是()A.殮:給尸體穿衣下棺。也叫”入殮”。殯:古代指殮而未葬。后世把送靈柩到埋葬的地方叫”出殯”送殯”。B.舊時放在墓中刻有死者傳記的石刻叫”墓志”;立在墓旁,刻載死者生平、表揚其功德的石碑叫”墓表”。C.七七:舊時人死后每隔七天為祭祀日,祭奠一次,到七七四十九天為止。D.廬冢:也作”廬墓”。古時指為父母或師長而修的墳墓。廬,房屋;冢,墳墓。,30.D廬冢:指古人在服喪期間,為守護父母或師長的墳墓而蓋的房舍。廬,房屋;冢,墳墓。,31,31.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坐是兩膝著地,兩股貼在腳跟上。坐席有講究,所謂“虛坐盡后,食坐盡前?!弊瘯r要盡量把身體靠后坐一點,以表示謙虛恭敬。B拜是古人常用的表示禮節(jié)的方式,即行禮叩頭。拜禮中,禮節(jié)最重的是素拜。此外還有稽首、頓首、空首等。C古代作揖與后世不同,古人作揖是推手。D執(zhí)手是表示親昵的行禮方式,和現(xiàn)在的握手相似。如雨霖鈴“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31.B拜禮中最重的是稽首。,32,32.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古時座次、坐向規(guī)定嚴格,一般坐北朝南為尊位。B古時車座分左中右,一般車座以右為尊。C秦漢以前,朝堂及官位多以右為尊,以左為卑。D古時把貴族稱為右族或豪右,貧賤者居住之地稱為“閭左”,貶官稱“左遷”。,32.B車座以左為尊。,33,33.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士是商周時期最低級的貴族階層。春秋以后“士”又成了武士、文士的稱謂,在以后便逐漸成了統(tǒng)治階級中知識分子的通稱了。B小人是西周、春秋時代對被統(tǒng)治的勞動人民的稱謂。又指道德低下的人。另外,小人又是舊時地位低的人對上自稱的謙稱。C黔首是戰(zhàn)國時秦國及后來秦王朝對貴族階層的稱呼。D百姓是古代奴隸社會對貴族的總稱。,33.C黔首是秦朝對平民的賤稱。,34,34.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古人諱言“錢”字,所以把請人作詩作畫的酬勞錢物稱為“潤筆”,兩漢將買官叫做“銅臭”。B避諱主要分兩類:一是國諱,二是家諱。C古人諱言“死”,如西歸,仙游,升天,入土,出恭。D赤壁之戰(zhàn)中“權起更衣,素追于宇內?!薄案隆敝M言大小便的說法。,34.C出恭是諱言大小便的說法。,35,35.以下關于古代的服飾解說錯誤的一項是()A古時只有王公貴人等有身份的人才能著冠,百姓只能用巾包頭。巾又稱梢頭、幅巾、巾幘。唐朝時稱幞頭,后加了襯墊發(fā)展成硬質的“烏紗帽”。B古人穿衣稱“上衣下裳”,“襦”“袍”屬于上衣,“裙”“褲”屬于下裳。C古人的鞋,又稱屨、履,分革、絲、麻、草四種。革履、絲鞋是有錢人才能穿的。D古代的袴只有兩個褲筒,沒有襠。裈(裩)是大褲衩。煞風景的行為“花上曬裩”,就是指在花上曬褲衩。,35.B“袍”和“裙”是不分衣和裳的。,36,36.下列關于官員服飾說法錯誤的是()A古代文武百官分九品,文官官服上繡的紋飾皆為鳥,武官官服皆為獸。B唐宋時期,紫、朱、綠、青四色,只有士人以上才能穿。白色庶人可以穿。C布衣、褐衣、緼袍是寒士庶人的裝束?!敖夂帧敝该撊テ矫翊┲拇植家路?,換上官員服飾,比喻開始進入仕途。D環(huán)、玦、容臭都是古人所配的玉飾。送東陽馬生序:同舍生皆被綺繡,戴珠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36.D容臭是香囊。,37,37.下列關于古代器物說法錯誤的是()A鼎、鑊、鬲(l)、甑(zng)、釜都是古代煮或蒸東西的器具。豆、籩、簞都是盛東西的的器具。B尊(也作樽)、壺、觴、觥等都是盛酒的器具,“簞食壺漿”、“一樽還酹江月”“觥籌交錯”提到的就是酒器。C榻、床是古代坐具,形似床而較矮。幾、案是古代桌子。D“兩梁免被塵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绷海汗倜鄙系臋M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區(qū)分官階。朝簪:朝廷官員上朝時手拿的笏板。,37.D“觥籌交錯”中的籌不是酒器,是酒籌,就是喝酒時做投壺游戲用的矢,類似竹簽。朝簪:指戴朝帽時所用的頭替,笏板是上朝時拿在手上的,一般為象牙制作。如項脊軒志:頃之,(祖母)持一象笏(h)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zhí)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38,38我國古代紀年法主要有四種,岳陽樓記“慶歷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禪山記“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的紀年法是屬于()A干支紀年法B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法C年號紀年法D年號干支兼用法,38.C年號紀年法(皇帝即位,都改元年,從漢武帝起多用年號),39,39.中秋節(jié)又稱團圓節(jié)。農(nóng)歷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稱中秋。下面不是表現(xiàn)中秋的詩句是()A.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B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C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D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39.D“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選自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表現(xiàn)農(nóng)歷九月初九重陽節(jié),民間有登高、插茱萸、飲菊花酒等習俗。,40,40.下列對傳統(tǒng)節(jié)日表述不正確的是()A被稱為中國“情人節(jié)”的是每年農(nóng)歷七月初七晚上,婦女們趁織女與牛郎團圓之際,擺設香案,穿針引線,向她乞求織布繡花的技巧。B寒食節(jié)里嚴禁煙火,只能吃寒食。在春節(jié)前一、二日。因寒食與春節(jié)時間相近,后人便將寒食的風俗視為春節(jié)的習俗之一。C清明節(jié)之后天氣轉暖,風和日麗,“萬物至此皆潔齊而清明”,清明節(jié)由此得名。其習俗有掃墓、踏青、蕩秋千、放風箏、插柳戴花等。D古人把冬至看成是節(jié)氣的起點,從冬至起,白晝一天比一天長起來,叫做“冬至一陽生”。,40.B寒食節(jié)在清明的前一兩天,不是春節(jié)。且春節(jié)為喜慶節(jié)日,清明是祭奠追思的日子。,41,41.時節(jié)紀月法,“孟”“仲”“季”分別表示一季中的三個月份。如古詩十九首:“孟冬寒氣至,北風何慘栗?!薄懊隙笔?;陶淵明擬古詩九首“仲春遘時雨”,“仲春”是A農(nóng)歷十月農(nóng)歷二月B農(nóng)歷十一月農(nóng)歷二月C農(nóng)歷十月農(nóng)歷三月D農(nóng)歷十二月農(nóng)歷二月,41.A時節(jié)紀月法,“孟”“仲”“季”分別按照一季中的三個月份的順序來排的,42,42下列各項中關于古代常用時間詞表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歸去來兮辭中“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一句中的“仲秋”是指農(nóng)歷九月。B鴻門宴中“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中的“旦日”的意思是明天。C.勸學中“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中的“日”的意思是每天。D鄒忌諷齊王納諫中“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中的“期年”的意思是滿一年。,42.A仲秋指農(nóng)歷八月,43,4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時間詞不表示時間短暫的一句是()A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陶淵明桃花源記)B俄頃風定云墨色茅屋為秋風所破歌C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左傳隱公元年)D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史記陳涉世家),43.D尋:不久;俄頃:一會兒;姑:暫且;素:向來,44,44下列關于刑罰的說法錯誤的一項是:()A髡、黥、墨、劓(y)、笞、臏、宮這幾種刑罰比較起來,髡刑最重,宮刑最輕。B古代“五刑”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秦以前為墨、劓、剕(刖)、宮、辟。漢以后為笞、杖、徒、流、死。C宋代凡是犯“大逆”及“逆?zhèn)悺钡茸锏娜硕嘤昧柽t處死。元代正式將凌遲列入刑法之內,明清兩代沿用。D水滸傳中林沖則被刺了面頰,發(fā)配滄州,因罪被“刺字”,中國古代稱其所受的刑罰為墨刑,又為黥刑,是在罪人面頰或額頭上刺字,再以墨染之。,44.A髡刑最輕,宮刑最重,45,45.下面有關古代音樂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古人把商、宮、角、徵、羽稱為五音,從商到羽,按照音的高底排列起來,形成一個五聲音階,即:商、宮、角徵羽(12356),后來再加上變宮、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風電工程培訓課件下載
- 腎內科飲食護理宣教
- 愛護眼睛健康小班教育指南
- 大班學校安全教育
- 氣血淤積健康指導
- 2025年5山東省威海市中考招生考試數(shù)學真題試卷(真題+答案)
- 預防網(wǎng)戀主題班會課件
- 預防梅毒的課件模板
- 外科急腹癥患者術后護理
- 顧客管理課件
- 2025年北京市中考數(shù)學真題試卷及答案
- 車輛轉讓及新能源充電樁安裝與運營服務合同
- 北京昌平霍營街道社區(qū)“兩委”干部儲備人才招募筆試真題2024
- 2025年安徽省中考數(shù)學試卷真題(含標準答案及解析)
- (人教PEP版2025新教材)英語三下期末分單元復習課件
- 北京東城二中分校高一分班考試數(shù)學試題
- 周三多管理學5版課后答案
- 倫敦三一口語GESE3級內部講義
- 1IEC62660-1中文電動道路車輛用二次鋰離子蓄電池鋰離子電池性能試驗
- HPE 3PAR8400、HPE 3000B SAN Switch安裝及維護手冊
- 汽輪機廠工業(yè)驅動技術介紹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