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典》“邊防典”證誤_第1頁
《通典》“邊防典”證誤_第2頁
《通典》“邊防典”證誤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通典“邊防典”證誤文章來源 畢業(yè)論文網(wǎng) 通典是我國現(xiàn)存第一部典章制度類的“通史”,上起傳說中的唐虞時代,下迄唐玄宗天寶年間,歷敘古代食貨、選舉、職官、禮、樂、兵、刑、州郡、邊防沿革,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杜佑在進通典表中說:“自頃纂修,年涉三紀”,為通典的編纂花費了半生心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通典:“每事以類相從,凡歷代沿革,悉為記載,詳而不煩,簡而有要,元元本本,皆為有用之實學,非徒資記問者之可比。”給了很高的評價。但是通典是一部時間跨度很長,內(nèi)容繁雜的大書,在編纂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錯誤,中華書局點校本雖然做了大量細致認真的校勘、考訂工

2、作,指出了通典存在的許多錯誤,但是仍有不少問題有待我們進一步研究,以下僅就點校本通典“邊防典”中存在的問題略作探討,其中既有點校本未指出的通典原有的問題,也有點校時新出現(xiàn)的問題,希望能得到同行的指正。卷一八五東夷上“百濟”(49904991)1自晉代受蕃爵,自置百濟郡。義熙中,以百濟王夫余腆為使持節(jié)、都督百濟諸軍事。宋、齊并遣使朝貢,授官,封其人。土著地多下濕,率皆山居。其都理建居拔城。按,“授官,封其人”及“土著地多下濕”,文氣不順。北史卷九四百濟傳載:“自晉、宋、齊、梁據(jù)江左,亦遣使稱藩,兼受拜封。”此稱“兼受拜封”,與“授官封”同義。疑點校本通典斷句有誤,應作“宋、齊并遣使朝貢,授官封。

3、其人土著,地多下濕,率皆山居。”又,“宋、齊并遣使朝貢”,太平寰宇記卷一七二作“宋、齊、梁并遣使朝貢”,參以北史百濟傳,通典當奪“梁”字。卷一八五東夷上“夫余”(4997)自后漢時夫余王葬用玉匣,常先以付玄菟郡,王死則迎取以葬。及公孫淵伏誅,玄菟庫猶得玉匣一具。晉時夫余庫有玉璧珪瓚,數(shù)代之物,傳以為寶,耆老言“先代之所賜也”。其印文言“濊王之印”。國有故城,名濊城,蓋本濊貊之地。按,晉書卷九七夫余傳稱:“其國殷富,自先世以來,未嘗被破。其王印文稱穢王之印。國中有古穢城,本穢貊之城也。武帝時,頻來朝貢”并無記載“晉時夫余庫”的內(nèi)容。三國志卷三魏書夫余傳:“漢時,夫余王葬用玉匣,常豫以付玄菟郡,王

4、死則迎取以葬。公孫淵伏誅,玄菟庫猶有玉匣一具。今夫余庫有玉璧、珪、瓚數(shù)代之物,傳世以為寶,耆老言先代之所賜也。其印文言濊王之印,國有故城名濊城,蓋本濊貊之地,而夫余王其中,自謂亡人,抑有(似)以也?!蓖ǖ浔竟?jié)當源于三國志,杜佑顯然是因為三國志稱“今”,所以按照作者陳壽的時代,易“今”為“晉”。但是,裴松之在“耆老言先代之所賜也”下注引魏略曰:“其國殷富,自先世以來,未嘗破壞?!眲t魚豢作魏略時已見到這條資料,晉書“自先世以來,未嘗被破”亦源于魏略。所謂的“今時夫余庫”,無疑就是指三國時代,與晉無涉,杜佑所改非是。太平寰宇記卷一七四亦稱“晉時夫余庫有玉璧珪瓚,數(shù)代之物,傳以為寶”,當從通典誤。卷一

5、八五東夷上“夫余”(4997)以六畜名官,有馬加、牛加、豬加、狗加、犬使。犬使者,使者邑落有豪民,名下戶皆為奴仆。點校本“??庇洝痹凇叭埂毕滦W⒎Q:“犬使,犬原訛大,據(jù)北宋本、明抄本、明刻本改。下同?!苯癜?,既有“狗加”,復稱“犬使”,“狗”、“犬”異稱,事屬可疑。且下文“犬使者,使者邑落有豪民,名下戶皆為奴仆”,文意亦頗難解。三國志卷三魏書夫余傳:“國有君王,皆以六畜名官,有馬加、牛加、豬加、狗加、大使、大使者、使者。邑落有豪民,名下戶皆為奴仆?!蓖ǖ渌龇蛴囡L俗諸事,全本于三國志,當從三國志,通典原文“大使”不誤,“犬使者”之“犬”為“大”之誤,“??庇洝蔽床焓吩?,所改非是,斷句亦誤。卷

6、一八六東夷下“高句麗”(5014)大業(yè)七年,帝親征元。師度遼水,東城分道出師,頓兵于其城下?!皷|城分道出師”,文氣未順。隋書卷八一高麗傳:“大業(yè)七年,帝將討元之罪,車駕渡遼水,上營于遼東城,分道出師,各頓兵于其城下?!蓖ǖ洹皷|城”上當補“營于遼”三字,文意始通。通典或涉“遼”字重出而誤奪三字,斷句亦從誤。太平寰宇記卷一七三正作:“大業(yè)七年,帝親征元。八年,師渡遼水,營于遼東城,分道出師,頓兵于其城下?!本硪话肆鶘|夷下“高句麗”(50175018)當今天下清謐,咸得其宜。唯東討不庭,方為國害詳觀古今為中國患害,無過突厥,遂能坐運神冊,不下殿堂,大小可汗,相次束手易曰:“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

7、?!痹唬骸爸悴蝗?,知止不殆。”“東討不庭”,唐會要卷九五、冊府卷五四八“庭”作“?!?。按舊唐書卷六六房玄齡傳:“當今天下清謐,咸得其宜,唯東討高麗不止,方為國患?!碑斠浴巴!弊譃槭?,通典涉音近誤。太平寰宇記卷一七三亦作“東討不庭”,從通典誤。又,“遂能坐運神冊”,唐會要、冊府、舊唐書“冊”作“策”。當以諸書為是,通典當涉音近誤,太平寰宇記作“略”,亦通。又,“易”下應加書名號,唐會要、冊府、舊唐書作周易,是。點校本通典及舊唐書于老子下加專名號,亦應改作書名號為宜。再次,“詳觀古今為中國患害”下“??庇洝狈Q:“古,唐會要卷九五作方,義長?!苯癜?,冊府亦作“古今”。舊唐書稱:“詳觀今古,為中國患

8、害者,無如突厥”,通典“古今”不誤,唐會要“方今”應為“古今”之誤,“??庇洝狈鞘?。太平寰宇記正作“古今”。卷一八六東夷下“高句麗”(5019)其后余眾不能自保,散投新羅、靺鞨舊國,土盡入于靺鞨,高氏君長遂絕?!吧⑼缎铝_、靺鞨舊國,土盡入于靺鞨”,文意不通。唐會要卷九五作:“自是高句麗舊戶在安東者漸寡少,分投突厥及靺鞨等,其舊地盡入于新羅,高氏君長遂絕。”舊唐書卷一九九上高麗傳、新唐書卷二二高麗傳略同,諸書俱不言“新羅、靺鞨舊國”。冊府卷一亦與諸書同,惟王欽若等在“高氏君長遂絕”下注稱:“又云:其舊地沒于新羅,城傍余眾后漸寡弱,散投突厥及靺鞨。扶余隆竟亦不敢還,舊國土地盡沒于靺鞨。高氏、扶余氏君長遂絕?!北径斡涊d當與通典同源。本段資料分敘高麗、百濟,“散投突厥、靺鞨”者是高麗余眾,而“舊國土地盡沒于靺鞨”者為百濟之眾,疑杜佑在編纂史料時對原來涉及百濟的內(nèi)容刪略未盡,誤留了“舊國土地盡沒于靺鞨”諸語,遂致文義捍格不通。點校本未察其中原委,斷句亦誤。太平寰宇記卷一七三與通典同,當從通典誤。卷一八六東夷下“流求”(5026)以木槽暴海水為鹽,木汗為醋,釀米曲為酒。隋書卷八一流球傳、北史卷九四流求傳、太平寰宇記卷一七五、中華書局影印十通本通典等,“汗”俱作“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