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課 題2.1感覺世界(一)時間教學目標1、 了解人皮膚中的四種感受器,具有:觸覺、熱覺、冷覺、痛覺等功能。2、 知道人體的鼻具有嗅覺功能及嗅覺的形成過程,及人嗅覺的特點通過實驗探究讓學生對人體對環(huán)境的各種感覺的事實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并懂得用實驗和歸納的方法來研究人體的各種感覺重點難點如何設計實驗讓學生認識皮膚的四種感受器及四種感覺的形成讓學生理解鼻腔不是形成嗅的器官,形成嗅覺的部位是在大腦教學準備教學過程引入介紹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說明人對外界環(huán)境的各種刺激能作出相應的反應,即人能對感覺環(huán)境世界的各種刺激感覺世界新課展開讓學生說出剛才例子中的各種刺激是通過人體的哪一個器官去感覺的?分別形成以哪
2、些感覺?視覺眼 聽覺耳 討論:根據(jù)你的生活經(jīng)驗,人體還具有哪些感覺?有那些感官的參與?一、人體對環(huán)境的感覺看圖討論:出示教材圖1-1“人的感覺”讓學生分組討論 圖片中的人感覺到了什么? 分別是用人體的哪一結構或器官來感覺的? 如果圖中的人是你,你會有什么相應的反應?可能的答案:1、聽音樂的人感覺到優(yōu)美的音樂,是用耳來感覺的,我的反應是:心情舒暢總結:人體能通過各種感覺器官或感受器去感覺外界的各種刺激,并作出相應在的反應。思考:1、不同的人對同一種環(huán)境刺激的感覺是否完全一樣?2、同一個人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下,對同一種刺激是否會產(chǎn)生相同的感覺和反應?請你舉例說明。討論:1、你最喜歡和最討厭的環(huán)境刺激分別
3、是什么? 2、你認為圖中的小明戴著耳欣賞音樂的原因有哪些?總結:人類有各種不同的感官和感受器,能感受各種刺激,產(chǎn)生不同的感覺。二、皮膚的感覺功能思考:圖中拿冰塊的人,感覺冷覺的結構是皮膚的什么結構?設問:你是否知道冷覺是怎么形成的呢?根據(jù)皮膚你結構你認為人的皮膚還具有哪些感覺功能?分別由什么結構來完成?熱覺、觸覺、痛覺1. 皮膚的觸覺實驗一:以同桌為實驗小組,其中一生閉上又眼,將雙手往后放,另一生拿出事先準備的:橡皮、金屬塊、鉛筆、雨花石等物品,讓同桌同學摸,通過手的觸摸,讓對方同學說出此物體的特點。形狀、大小、表面粗糙程度、物品材料、物體冷熱程度思考:你是用手的哪一部位去觸摸物體的?為什么不
4、用其它部位?說明手指與手背、身體背部等人體不同部位的觸覺的敏感度的差異實驗二:分別用一支鉛筆,用同樣大小的力試觸對方同學的手背、手指的指尖、手掌、身體背部等處,讓對方感覺各部位對鉛筆的感覺的敏感度的差異。通過分析比較,得出皮膚具有的功能,哪一部位皮膚最敏感。結論:人的皮膚具有觸覺、痛覺。手指的指尖觸覺較敏感。介紹:盲人用觸覺閱讀盲文2. 皮膚的冷、熱覺思考:去年非典時期,老師用手背去測試體溫,為什么?結論:手背上熱敏感的神經(jīng)末梢比較豐富。實驗:三杯水:一杯冷水,一杯熱水(約60),一杯溫水。讓兩位學生上臺實驗:一學生先將一手指浸入冷水中,再將手反映取出浸入溫水中,說出浸入溫水后,手指的感覺;讓
5、另一位學生先將手指浸入熱水中一會兒,再取出浸入溫水中,說出浸入溫水中后手指的感覺。實驗解釋: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在于: 先浸入熱水再浸入溫水的學生的手指皮膚,浸入溫水后,手指在散熱,散熱越快,感覺物體越冷,先浸入冷水,再浸入溫水的學生的手指在吸熱,吸熱越快感覺物體越熱。 皮膚感覺到的冷覺和熱覺是皮膚散熱或吸熱速率的快慢程度。結論:皮膚具有散熱和吸熱功能,冷覺和熱覺的形成是散熱或吸熱的結果。舉例:冬天,由于外界溫度低,人體皮膚與外界之間溫差大,人體皮膚散熱快,人感覺到冷。夏天,由于外界溫度高,人體皮膚與外界之間溫差小,皮膚散熱慢,感覺到熱。結論:皮膚具有冷覺和熱覺,是皮膚真皮中的熱敏小體和冷敏小體
6、接受刺激的。設問:皮膚中除了冷敏小體、熱敏小體、觸覺小體以外還有什么感受器?3. 皮膚的痛覺:讓學生說出自己平時出現(xiàn)過哪些痛覺?討論:皮膚的觸覺、冷覺、熱覺、痛覺中,哪一種感覺對人體具有保護作用? 課堂小結出示圖1-1,讓學生判斷圖中的每一種感覺的形成,哪幾種感覺的形成是由器官來感覺外界刺激的?分別是什么器官?1、人體內有各種感覺器官或感受器,感覺外界世界2、人的皮膚具有:觸覺、冷覺、熱覺、痛覺課堂練習 隨堂練習卷反思1. 對于自身的體驗,學生容易接受,但在相互之間交流與合作方面,能力需要加強。2. 3班后面部分女生不是很積極。課 題2.1感覺世界(二)時間教學目標3、 了解人皮膚中的四種感受
7、器,具有:觸覺、熱覺、冷覺、痛覺等功能。4、 知道人體的鼻具有嗅覺功能及嗅覺的形成過程,及人嗅覺的特點通過實驗探究讓學生對人體對環(huán)境的各種感覺的事實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并懂得用實驗和歸納的方法來研究人體的各種感覺重點難點如何設計實驗讓學生認識皮膚的四種感受器及四種感覺的形成讓學生理解鼻腔不是形成嗅的器官,形成嗅覺的部位是在大腦教學準備教學過程三、鼻和嗅覺思考:你能用鼻子聞到什么樣的氣味?香、臭、酸思考:那這些氣體我們?yōu)槭裁茨芊直娉瞿兀啃嵊X怎么形成的呢?進入鼻腔刺激嗅覺感受器嗅神經(jīng)將氣味傳入大腦嗅覺思考:如果一種氣味很淡,我們怎么仔細的來辨別呢?做頻繁而短促的呼吸1、嗅覺的特點 (1)嗅覺的適應性
8、數(shù)秒到數(shù)分鐘即可適應 (2)不同動物的嗅覺敏感差異很大 狗比人高1200倍 (3)隨著人的成長,嗅覺靈敏度越來越低 嬰兒的嗅覺靈敏度比成人高 (4)動物對不同物質氣味的敏感程度不同 貓老鼠、魚 狗實驗:在幾個不透光的瓶中裝入:醬油,食醋,自來水,讓幾組學生上來判斷:四、舌和味覺 要了解舌頭的,先來觀察舌頭(互相觀察),學生描述:分析:舌頭的結構 舌乳頭味蕾味覺細胞思考:吃糖的時候,為什么越嚼越甜? 因為溶解在唾液中的糖越來越多,說明舌對液態(tài)的刺激特別敏感。讀圖思考:味覺是如何產(chǎn)生的?聯(lián)系嗅覺的形成過程介紹:1. 舌的不同部位對甜、酸、苦、咸的敏感性不同。 2. 通感小結:嗅覺和味覺的形成過程,
9、鼻腔和舌的結構課堂練習:完成作業(yè)本反思這部分內容上的比較快,學生對于感覺在大腦形成的知識容易受到生活經(jīng)驗的影響,總認為感覺是由感覺器官形成的。需要糾正。邱永金.比較積極課 題2.2 聲音的產(chǎn)生和傳播時間教學目標1、了解聲音發(fā)生的條件:物體的振動2、知道聲音傳播條件: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播聲音。重點難點重點:聲音發(fā)生的條件,聲音傳播的條件難點:真空不能傳播聲音的實驗演示教學準備音叉、“真空不能傳播聲音”演示儀教學過程引入討論:我們生活在充滿聲音的世界里,我們周圍有著各種各樣奇妙的聲音。讓學生舉出一些聲音這些聲音是怎么發(fā)生的?又是怎么傳播到我們人的耳朵的呢?課題一、聲音的發(fā)生和聲源小實驗1:讓學生
10、用手頭的橡皮筋或細繩按書上實驗描述進行操作。你聽到聲音了嗎? 橡皮筋有做怎樣的運動?這聲音是由什么引起的? 當橡皮筋停止振動時,你還能聽到聲音嗎?小實驗2:讓學生用一把尺,使發(fā)出聲音,觀察尺在發(fā)聲時的現(xiàn)象,并描述。觀察:當尺停止振動時,是否還能聽到聲音?總結:聲音的發(fā)生聲音是由于物體的振動而發(fā)出聲音。體驗:讓每個學生用自己的手指按住自己的喉部,齊聲朗讀:“聲音是由于物體的振動而產(chǎn)生的”。感受聲音是由振動產(chǎn)生的。介紹 液體的振動,氣體的振動風聲、哨子等思考:聲音是怎樣傳播的我們耳朵里面的呢?小實驗:桌子能夠傳聲. 展示課本上的自制土電話實 驗:真空狀況下的聲音傳播實驗。總結:聲音的傳播需要物質(
11、固、液、氣),能傳播聲音的物質叫介質介紹在太空環(huán)境下,如月球上的通訊情況,反駁某些影視作品中的錯誤。二、聲波聲波:聲音是通過波的形式通過介質將聲源的振動向外傳播的。這個波叫聲波。介紹超聲波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介紹次聲波。聲速:340米/秒 隨環(huán)境改變而改變小結課堂練習反思對于實驗,學生的興趣很大,在實驗過程中,由于聲音減小的時間太長,效果不明顯,所以將實驗作了改動:抽完氣后,再放入氣體,使現(xiàn)象更加明顯。課 題3.3 耳和聽覺(一)時間教學目標1、了解耳的結構,知道耳的各部分功能,能說出聽覺的形成過程。2、了解樂音的三個特性。3、認識噪聲的危害和防止噪聲的途徑。重點難點從耳的結構分析聽覺的形成樂
12、音的三個特性教學準備教學過程引入在生活中可以聽到各種聲音,那么,我們是怎么聽到這些聲音的呢?一、耳的結構與聽覺的形成1、我們是用耳朵來聽聲音的,所以,先來認識一下我們的耳朵。讀圖:P11 自己完成書上填空 中耳,外耳,內耳思考:耳的各個部分有什么功能?2、按聽覺產(chǎn)生的過程,逐個介紹耳的各個部分的功能。P12第二段 耳廓(收集空氣中的聲波)外耳道(聲音進入中耳)鼓膜(產(chǎn)生振動)鼓室內聽小骨(把振動的聲音放大)耳蝸(通過耳蝸把聲音傳到聽神經(jīng))聽神經(jīng)(把聲音傳給大腦)大腦(產(chǎn)生聽覺) 老師總結一遍,再讓學生復述。3、聽覺的損失:年齡增大,聽覺不敏感,可以戴助聽器解決自然原因討論:根據(jù)聽覺形成的過程,
13、談談“失聰”的原因還有哪些?小組討論交流,老師總結A.鼓膜,聽小骨損傷或發(fā)生障礙,導致聽力下降,產(chǎn)生傳導性耳B.耳膜破裂造成失聰,聲音不能振動傳入內耳。原因:1、患急性中耳炎沒有及時治療,導致感染2、巨聲或打耳光形成耳膜內外壓力差 3、潛水過深C.聽神經(jīng),神經(jīng)性耳聾,有關的神經(jīng)損傷引起,藥物影響。保護耳朵的方法:.4. 平衡覺:暈車現(xiàn)象反思相對而言,學生對這方面的知識接觸和體驗并不足,為此,給學生多一些時間了解比較必要。增加了一個內容:讓學生感受失聰者的感覺,形成尊重他人,幫助他人的品德。課 題2.3 耳和聽覺(二)時間教學目標1、了解耳的結構,知道耳的各部分功能,能說出聽覺的形成過程。2、了
14、解樂音的三個特性。3、認識噪聲的危害和防止噪聲的途徑。重點難點從耳的結構分析聽覺的形成樂音的三個特性教學準備教學過程二、樂音的三個特性:音調、響度、音色1、音調:樂音調子有高低,叫音調。演示:快速從木梳上劃過時聲音的調子比慢慢劃過時的調子高!得出:物體振動越快,音調越高。頻率:物體在1秒內振動的次數(shù), 單位是:赫茲(赫)(Hz) 振動越快,頻率越大,音調越高。 介紹:音階閱讀表格: 1)超聲波 f20000h:B超檢查人體內部(檢查孕婦嬰兒的動態(tài)影片),超生探傷儀(金屬),聲納及回聲探測儀。原理:利用超聲波傳播反射定向效果好,穿透力強,傳播時產(chǎn)生巨大的作用力。2)次聲波:傳播衰減慢,傳播很遠。
15、核爆炸、導彈發(fā)射情況,預報地震,海嘯,臺風等 2、響度: 影響響度大小的三個條件:(通過教室里老師說話的例子)(1)振幅越大,響度越大(2)距聲源越遠,響度越?。?)與不同的人有關響度是人耳主觀感覺的音量強度,既聽覺上感受聲音輕和響的程度,取決于頻率、聲強和聲波的波形。了解:響度的大?。ǚ重悾θ梭w的影響。3、音色:受發(fā)聲體的性質、形狀和發(fā)聲方法影響。小結:音調越高,物體振動越快,音調高低用音階來表示 頻率的概念,超聲波次聲波的區(qū)分 響度的三個特點及定義,分貝的概念。音色:音樂課的研究。三、噪聲污染1. 噪聲的產(chǎn)生及控制 聲音產(chǎn)生到引起聽覺:聲源振動發(fā)聲介質的傳播鼓膜的振動2. 控制噪聲也應從
16、這三方面入手。P17討論題,見書上。反思今天課上的內容比較抽象,尤其是關于超聲波與次生波部分,除了幾個成績好的有點興趣外,很大部分同學感覺比較“疲勞”。以后教學中,應該盡可能的找些學生有親身體驗的東西,這樣可以吸引更多的學生。課 題2.4 光和顏色(一)時間教學目標1、能從幾個物體中找出哪些是光源2、理解光傳播和聲音傳播的區(qū)別:光在同一種透明物體中沿直線傳播。3、記住光在真空中傳播的速度是3105千米/秒4、通過觀察了解太陽光的組成重點難點認識在同一種物體中光以直線傳播,并能解釋某些現(xiàn)象教學準備教學過程引入我們生活的世界豐富多彩,青山綠水,藍天白云多姿多彩,五光十色:光和色。思考:生活中有哪些
17、東西會發(fā)光? 火柴,電燈,電視,電腦,太陽,月亮?鏡子? 閃光,螢火蟲一、光源:能自行發(fā)光的物體叫光源。 學生判斷哪些是光源。介紹人造光源。二、光的傳播聲音能在氣液固中傳播,那光呢?可在空氣、水、玻璃等透光物質傳播。聲音是以聲波發(fā)散的形式傳播的,那光呢?沿直線結論:光在同一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探究:太陽圓形光斑的形成。太陽光斑有一些是雖然上面的小孔不規(guī)則,但是光斑卻是圓形的。探討原因:發(fā)現(xiàn)有的光斑并不是圓的,思考原因。結論:與小孔原始大小有關系 與小孔距離像之間的距離也有關系。請學生自己根據(jù)生活中的經(jīng)驗說明光是直線傳播的。1. 光影效果 2. 準直校正 3. 小孔成像三、光速: 真空中30萬
18、千米/秒 計算光線從太陽到地球的時間:94605萬千米 8分多點光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有所差別。解釋:先看到閃電,再聽到雷;發(fā)令槍時,該根據(jù)什么按表。小結反思對于圓形光斑的形成原因,同學們不能迅速把握原因,一個是平時缺少觀察和思考,另一個,是學生的思維還不能夠迅速打開,知識面比較狹窄,容易就事論事,而不能夠抓住本質的東西。教學生如何去看待問題,很有必要了。課 題2.4 光和顏色(二)時間教學目標1.知道光的色散現(xiàn)象2.了解紅外線與紫外線3.知道不透明物體和透明物體的顏色的成因重點難點不透明物體和透明物體的顏色的成因教學準備教學過程一、光的色散實驗:通過觀察了解太陽光的組成,知道白光是復色光二
19、、光的三原色紅、綠、藍三、色光的混合與顏料的混合 顏料的三原色紅、黃、藍。四、看不見的光:人的眼能看到光也是有一定范圍的。紅光外側存在一種人眼看不見的光,這種光具有明顯的熱效應,經(jīng)過大量的資料證明,這就是紅外線。 問:你知道驗鈔機是利用什么原理的?紫外線在紫外光以外還有一種看不見的光。紅外線:紅外測溫儀;紅外夜視儀、紅外遙感、紅外攝像儀、紅外望遠鏡紫外線:熒光效應、殺菌、消毒的作用)五、物體的顏色1、不透明物體的顏色 講述:我們生活的自然環(huán)境,五光十色,美麗動人,有紅色的花,綠色的草,藍色的天空,白色的云朵各種物體都具有 各自的色彩??墒?,這些艷麗的顏色,在漆黑的夜里就統(tǒng)統(tǒng)消失了。這說明只有在
20、陽光(白色光)的照射下,物體才呈現(xiàn)出顏色。那么,為什么在同樣光源的照耀下,各種物體會有不同的顏色呢?1、看到物體顏色的條件:哪種單色光能進入眼鏡,看到的就是哪種顏色。2、不同的物體,對不同顏色的光線,吸收能力和反射能力又各不相同。被物體吸收的光線,人們就看不見,只有被反射的光線,人們才能看到。物體能反射什么顏色的光,在我們看來,它就具有什么樣的顏色。演示: 討論:現(xiàn)在你能說說:紅色的花為什么會呈紅色?白色的衣服為什么呈白色?那么透明物體的顏色形成的原理也是這樣的嗎?思考:你認為透明物體的顏色的形成,是因為對太陽光的反射還是某種色光?透明物體的顏色:決定光透過的顏色,能透過什么顏色的光,就顯示什
21、么顏色。如:紅色透明體只能透過紅光。思考:你有沒有見過家里的陽臺上用的是藍色玻璃?白天你在室內是感到亮還是較暗?為什么呢?家里物體的顏色有變化嗎?課堂小結:反思課 題2.5光的反射和折射(一)時間教學目標1、理解從實驗推得光的反射定律的過程。2、能根據(jù)光的反射定律完成有關光路圖。3、知道鏡面反射和漫反射。4、理解平面鏡成像的規(guī)律,理解虛像的意義,會用規(guī)律找出虛像。重點難點作光路圖教學準備光的反射儀。激光器教學過程引入 生活中常常可以用到鏡子,你知道鏡子可以用來干什么嗎? 照鏡子,反射光.一、光的反射1. 展開 平面鏡如何反射光線呢?提出猜想: 1)入射與反射光線成90度角;2)入射與反射光線成
22、某個固定的角度; 3)入射與反射光線所成的角度一樣.通過實驗,來進行驗證。結論:光的反射定律1點2角3線2. 介紹光線作光路圖:先作法線,再測兩角,最后畫入射反射光線,注意箭頭方向。3. 光路可逆原理練習:叫學生說明在潛望鏡中,光是如何傳播的。4. 鏡面反射 與 漫反射:生活中的現(xiàn)象二、平面鏡和球面鏡:1. 平面鏡成像規(guī)律 從畫圖引出2. 凸面鏡 和 凹面鏡 在生活中的應用及特性。凸面鏡:對光器發(fā)散作用如:汽車的后視鏡,擴大事業(yè)凹面鏡:對光器匯聚作用如:手電筒,太陽照,探照燈。小結及練習反思今天3班課堂上葉飛在玩鏡子,剛好講到鏡子的作用的時候,就讓他站起來回答。他開始時說不來,通過他手上的鏡子
23、進行引導,使他能夠將實際生活中的觀察融入到課堂的情境當中。同時,適當?shù)墓膭?,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以后要多把握這樣的機會,讓后進生也有展示自己的機會!課 題2.5光的反射和折射(二)時間教學目標1、了解光的折射定律2、了解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一些現(xiàn)象。3、知道什么是光污染重點難點光的折射定律教學準備教學過程三、光的折射引入:將裝滿水的玻璃杯展示給同學們,觀察杯子后面移動的筆的像。把一支筆放入空杯子,我們看到筆是直的。然后往杯子里面加水,發(fā)現(xiàn)筆慢慢的從水和空氣的分界面開始發(fā)生了彎曲。問:前面我們學到過,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里是直線傳播的,那現(xiàn)在進入另一種介質,光不是直線傳播了,那入射角和折射角的關系
24、是怎么樣的呢?1. 光的折射規(guī)律 讓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中,分析光的折射現(xiàn)象。 根據(jù)觀察到的現(xiàn)象及課本上的圖,學生小結光的折射定律 (1)光折射時,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2)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的兩側。 (3)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玻璃的表面時,折射光線向法線靠攏,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思考:為什么不是大于?從看到像變高用作圖法來說明。 那同一條光線,分別射入水和玻璃中,他們的折射角一樣嗎? (4)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 (5)光垂直射到玻璃或水的表面時,在玻璃或水中的傳播方向不變。一起朗讀光的折射定律。2、用光的折射規(guī)律解釋生活中的現(xiàn)象。 (1)杯中的筷子 (2)先從
25、空氣射入玻璃,再從玻璃射出空氣,會怎么樣? (3)魚從水中看樓房,高了還是矮了? (4)海市蜃樓的形成。小結3、了解光污染,城市另一殺手布置作業(yè)反思今天課上的實驗由于器材限制,只好用玻璃瓶代替了,結果花了更多的時間,但效果卻不是那么好。也許是上的最枯燥的一節(jié)課了。再郁悶一次課 題2.6透鏡和視覺(一)時間教學目標1、通過實驗了解凸透鏡成像的特點。2、應用凸透鏡模型解釋照相機,放大鏡和人眼球的作用。3、了解眼球的結構及各部分的功能。4、能說出視覺形成的功能。5、能說出照相機和眼睛的相似之處。6、了解近視、遠視的成因,并知道矯正方法重點難點了解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會用作圖法來表示凸透鏡成像的特點教學準備
26、教學過程引入人眼為什么能夠看見物體?照相機為什么能夠照相?顯微鏡為什么能夠看到 微小的物體?一、透鏡 分類:凸透鏡、凹透鏡常見光學儀器:放大鏡|顯微鏡|望遠鏡等1:讓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光,拿一張白紙在它的另一側來回移動,直到紙上的光斑變的最小、最亮。2:換凹透鏡再做上面的實驗,紙上還能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嗎?思考:看到什么現(xiàn)象?說明凸透鏡具有什么性質?凹透鏡又有什么性質?結論:凸透鏡具有會聚的性質;透鏡具有發(fā)散的性質。1) 焦點:凸透鏡能將平行光線會聚一點,這點叫做凸透鏡的焦點。2)透鏡的光心與主軸:透鏡的中心叫光心O;通過透鏡兩邊圓心的直線O1O2。3)焦距:焦點到光心的距離用f表示。7)虛象與
27、實象:能夠在光屏上得到的像叫實象;不能接受到的像叫虛象。5)物距、像距:物體到透鏡的距離叫物距,像到透鏡的距離。柯南破案:金魚缸著火案 :) 放大鏡能夠用來看較小的物體,照相機能夠照相,他們都是凸透鏡,都能成像,凸透鏡成像有什么規(guī)律?研究凸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凸透鏡成像有什么規(guī)律?說明各器材的作用:光具座上面放置凸透鏡、蠟燭、光屏,前面的刻度尺測量物距、像距,告知焦距,從左至右依次放置蠟燭、凸透鏡、光屏,光屏是用來接受像的,點燃的蠟燭燭焰作為成像的物體,注意:應該調整凸透鏡和光屏的高度,使蠟燭燭焰、凸透鏡、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探究過程:移動蠟燭,使它與透鏡的距離,再移動光屏,使光屏上出現(xiàn)
28、清晰的燭焰的像,觀察像的倒與正、放大與縮小、虛與實的情況,并側此時的物距、像距,教學過程將觀察情況記入表內。移動蠟燭,使物距,重復以上步驟,將觀察到的結果填入表內。移動蠟燭,使物距,重復以上步驟,將觀察到的結果填入表內。再將蠟燭靠近透鏡,使物距,移動光屏,光屏能夠成燭焰的像嗎?再將蠟燭靠近透鏡,使物距,移動光屏,光屏能夠成燭焰的像嗎?移開光屏,直接用眼睛通過觀察燭焰,看到了什么?蠟燭到透鏡的距離像的特點 倒立或正立縮小或放大虛或實像與透鏡的距離u2fu=2ffu2fu=fUf交流與討論:認真分析上述實驗探究過程,你能分析出凸透鏡成像是由什么決定的? 物距 和 焦距反思這節(jié)課中的部分知識太難了,
29、本來想直接告訴學生高中部分的內容,但學生的接受能力方面還不足,所以出現(xiàn)與理想脫節(jié)現(xiàn)象。以后要更加從學生角度去考慮問題,而不是一味的以自己的感受來決定學生的感受。每個學生和其他的所有人一樣,都是獨一無二的。課 題2.6眼和視覺(二)時間教學目標1、通過實驗了解凸透鏡成像的特點。2、應用凸透鏡模型解釋照相機,放大鏡和人眼球的作用。3、了解眼球的結構及各部分的功能。4、能說出視覺形成的功能。5、能說出照相機和眼睛的相似之處。6、了解近視、遠視的成因,并知道矯正方法重點難點教學準備教學過程復習 通過探究得到凸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是什么?這些成像規(guī)律有何應用?1.照相機和放大鏡照相機: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膠
30、卷相當于光屏,被照景物是物體。使用:調節(jié)鏡頭到膠片的距離膠片就會出現(xiàn)景物的清晰的倒立的、縮小的、實象。暴光、顯影、沖洗得到照片。放大鏡:是一個短焦距的凸透鏡。使用:必須將物體放在凸透鏡的焦距以內,前后移動凸透鏡與物體的距離來改變放大的倍數(shù);成像是正立的、放大的、虛象。2.眼睛的結構我們人的眼睛就相當于一架照相機眼睛主要部分是眼球掛圖展示:眼球的結構。眼球的結構與功能:和照相機相似。觀察各部分的名稱了解其用途。3)眼睛:眼簾、睫毛、鞏膜、瞳孔、虹膜、淚腺管 虹膜的顏色。不同膚色的人的顏色不同。 觀察同桌同學的虹膜和瞳孔。瞳孔有什么作用?結論:在光亮的環(huán)境里,瞳孔能控制進入眼睛的光線的多少。虹膜的
31、作用是調節(jié)瞳孔的大小。人類視覺上的限制:設問:人眼能接受許多信息,是不是所有的信息都可以感覺到?實驗探究:同桌同學配合進行測量近點:將眼睛凝視課本上的任意字,漫漫移近,直到字體開始模糊不清。測出此時眼睛與字的距離,即為近點。遠點:同樣兩個同學測出遠點。盲點:按圖158自己做盲點實驗。說明視網(wǎng)膜上有不感光的部位即盲點。近視:原因:眼球前后徑過長,或晶狀體曲度過大,成像在視網(wǎng)膜前。矯正方法:戴凹透鏡。遠視:原因:眼球前后徑過短,或晶狀體曲度過小,晶狀體的彈性變小,成像在視網(wǎng)膜后。矯正方法:戴凸透鏡。色盲:失去正常人辨別顏色能力的先天性色覺障礙。討論:P37,色盲不宜擔任駕駛、或其他需要辨別顏色能力
32、的工作?保護視力“兩要二不要”。有異物進入人眼怎么辦?討論:如何保護視力?小結反思課本上的眼球的結構比較亂,所以采取以前教學的掛圖來詳細的進行了講解。并引導學生從各結構的功能與特點來判斷該結構的特點與功能。對于視力的保護部分,講述了學生的各種各樣的眼保健操簡直是摧殘視力!課 題31 機械運動 (一)時間教學目標1.確認機械運動的判斷需要參照物,運動和靜止是相對于參照物而言的;2.能根據(jù)物體運動判斷參照物以及根據(jù)所選的參照物判斷物體的運動。3.能區(qū)分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能夠根據(jù)相同時間內通過的路程是否相同,將直線運動劃分為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4. 知道勻速直線運動。重點難點1. 參照物2
33、. 勻速直線運動教學準備教學過程引入毛主席曾經(jīng)有一句詩:“坐地日行八萬里”,為什么坐在地上的人卻能夠行八萬里呢?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就要學習有關物體運動的知識。 一、機械運動1. 科學里講的運動是指物體位置的變化。同學們騎自行車時,人和自行車對地面或路旁的樹都有位置的變化;飛機在天空中飛行,它相對于地面也有位置的變化。科學里把物體位置的變化叫機械運動。 提問:舉例說明我們周圍的物體哪些是在做機械運動,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教師:要判斷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真的就那么簡單嗎? 2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觀察課本圖2-17觀光電梯。思考:為什么對電梯里的人是靜止的還是運動的有不同的看法?小結:首先明確
34、本問題中研究對象是電梯里的人,電梯里的人是靜止的還是運動的。其次根據(jù)前面所學機械運動的知識,判定電梯里的人是在做機械運動。說電梯里的人是“靜止”的或是“運動”的都有道理。因為他們在研究人的運動情況時,選定作為標準的物體不同。問:電梯里的人認為乘客沒動,是靜止的,是以什么為標準的?學生:以電梯為標準,乘客相對于電梯的位置沒有改變,所以說乘客是靜止的。問:地面上的人認為乘客是在運動,是以什么為標準的?學生:地面上的人、路面、路旁的樹木或房屋為標準,乘客相對于路面的位置在改變,所以地面上的人說乘客是運動的。 教師小結:判斷物體的運動和靜止,事先都自覺或不自覺地選擇了一個標準,即參照物;選擇的參照物不
35、同,對同一個物體的運動描述的結果也可能不同。平時人們在描述運動或靜止時都沒有指明以什么物體為參照物,但參照物都是存在的。練習:說“太陽從東方升起”依據(jù)的參照物是什么?說“烏云遮住太陽”又是以什么為參照物?教學過程教師小結: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選擇的參照物不同,對同一個物體的運動描述的結果也就不同。!小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時,法國飛行員能順手抓住一顆子彈。請解釋。教師指出:參照物可以任意選擇,在研究地面上物體的運動時,常選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體為參照物。例如,列車中的乘客以地面為參照物是運動的,以車廂為參照物是靜止的。這說明所選的參照物不同,得出物體的運動情況一般不相同。3勻速直線運動機
36、械運動的形式多種多樣,為了便于研究,人們將它們分成簡單的幾類。讀圖2-18,2-19,你能發(fā)現(xiàn)汽車和過山車的運動有什么不同?(要求找出它們的差異)根據(jù)物體運動的路線的形狀,可以將運動分為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一般說來直線運動比曲線運動要簡單的多,但直線運動也千差萬別。請大家讀圖2-20,比較兩輛汽車運動存在的差異。小組討論后回答:甲車在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都相等,這種快慢不變、經(jīng)過路線是直線的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乙車在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都不相等,運動快慢不相等的運動,叫做變速直線運動。提問:那么我們可以根據(jù)什么標準來將直線運動進行分類?教師小結:根據(jù)物體在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是否相等
37、,直線運動可以分為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提問:百米跑運動員,從起跑線起跑,跑到終點,他的運動是勻速直線運動嗎?(答: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勻速直線運動。)小結 鞏固練習反思1. 對于參照物的理解,學生還是建立在親身體驗過的事能判斷,而沒有經(jīng)歷過的事情,往往茫然。這也是這些學生的特點吧。2. 該考慮讓學生建立一種模型的思想。課 題31 機械運動(二)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時間教學目標1. 能用速度描述物體的運動。 2. 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3. 知道勻速直線運動的概念。重點難點速度的概念用速度公式進行計算教學準備教學過程引入 在生活中常常會遇到需要判斷物體運動的快慢問題。比如賽跑時,誰跑得最
38、快,誰獲得冠軍。同樣,比如火車提速,就是人們認為原來的火車不夠快,這也是人民所關心的。一、思考那么,如何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呢?問:步行人和騎車人同時由同地出發(fā),假如手中沒有鐘表,怎樣比較他們運動的快慢? 答:觀察他們哪個在前,誰在前面就誰快.結論:在相等的時間內,走的路程遠的人運動得快。 問:百米賽跑時,如何比較運動員們運動的快慢? 答:讓運動員們同時起跑,比較哪個運動員先到達終點。問:如果有好幾組運動員比賽,他們怎么比較運動快慢呢?教師歸納:因為通過路程都是100米,是相等的,用的時間短的人運動得快。 物體的運動有快有慢,那么,我們應當怎樣來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呢?二、探究實驗1怎樣比較兩輛小
39、車運動的快慢?實驗設計:比較兩輛小車運動的快慢的兩種方法(1)比較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的長短,通過路程長的運動較快,反之較慢。(2)比較通過相等路程所用的時間的長短,所用時間長的運動較慢,反之較快。2定性比較兩輛小車運動的快慢。3如何定量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需要測量哪些數(shù)據(jù)? 提問:你認為可以只用運動時間的長短來比較兩輛小車運動的快慢嗎?為什么?你認為可以只用通過路程的長短來比較兩輛小車運動的快慢嗎?為什么?4.小組交流:怎樣定量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 教師可啟發(fā)學生回答:在運動的時間、通過的路程都不相等的情況下,1秒內通過的路程多的物體運動得快。 三、速度1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叫做速度
40、。2速度的計算公式v=S/t v和t分別是英語速度和時間的第一個字母,s是德語移動距離的第一個字母教學過程3.關于速度的單位,要說明它是依據(jù)公式v=S/t得到的。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時間,所以速度的單位是路程的單位除以時間的單位。如果路程的單位用米,時間的單位用秒,速度的單位就是“米秒”。如果路程的單位用千米,時間的單位用小時,速度的單位就是“千米時”。問:“米秒”和“千米時”這兩個單位之間有怎樣的換算關系?介紹兩者之間的大小關系并推導出:1米秒=3.6千米時4閱讀課本圖2-22一些物體的運動速度,感受這些物體的運動快慢。5根據(jù)速度公式計算:(如何通過讀圖獲得解題所要的信息)汽車在兩塊指示牌之間通
41、過的路程是牌上這兩個數(shù)據(jù)之差。汽車通過兩塊指示牌所用的時間是兩次時鐘讀數(shù)之差。根據(jù)速度公式統(tǒng)一單位后求解。四、平均速度討論:用速度公式能夠精確地描述變速直線運動的快慢嗎?師:雖然無法用一個速度值來描述物體在不同時刻運動的快慢,但可以利用公式得知一段時間內或一段路程上運動的平均快慢,由公式v= 算出來的速度稱為平均速度。嚴格說來,任何一個平均速度總是對應于特定的時間和空間范圍,離開了某一段路程或某一段時間,平均速度就失去可意義。課堂小結1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兩種方法。2速度的定義、公式、單位。3速度公式的應用。4平均速度。反思1. 雖然速度學生在小學里面已經(jīng)學過,但是學生對于速度的理解,還是存在比
42、較大的偏差。2. 由于應用題做怕了,很多同學對于計算的內容“恐懼”3. 速度單位之間的換算還存在部分學生搞不明白的問題。課 題32力的存在(一)時間教學目標1. 能從力的作用所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概括出力作用的兩種效果。2. 能根據(jù)力的作用效果來確認力的存在。3. 能確認力的作用的相互性。能用力的作用的相互性解釋有關現(xiàn)象重點難點力的作用效果:改變形狀 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力作用的相互性教學準備氣球 橡皮筋 磁鐵,小球教學過程游戲引入 拋汽球。汽球為什么會在空中飛來飛去呢? 引出概念:力。一、力的作用效果: 1. 力能改變物體的形狀思考:在生活中,我們無時無刻不在用力,但我們能看到力嗎?我們應怎樣來判斷是
43、否有力存在呢?(要求自己舉身邊的有關力的例子)總結:我們無法直接看到風,但我們是怎樣感受到風的存在的?(從“樹動知風”這一作用所產(chǎn)生的效果可以判斷風的存在),同樣我們可以根據(jù)力的作用效果來確定力的存在。用手位橡皮筋,橡皮筋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用手拉彈簧伸長,壓彈簧縮短。學生自己用身邊的物體來設計一個類似的實驗總結:力能改變物體的形狀。介紹:對于看不見的形變可采用放大措施轉變?yōu)榭吹靡姷男巫儭?. 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實驗:若給你一顆鋼珠和一塊磁鐵,看看你能使它的運動發(fā)生哪些變化?學生探究后交流:a球由靜止變運動 b球運動由慢變快 c球運動由快變慢 d球運動變?yōu)殪o止 e球運動的方向發(fā)生改變說明:物
44、體運動的速度大小和運動的方向統(tǒng)稱為運動狀態(tài),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任一發(fā)生改變,都稱為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小結:力的作用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討論:生活中存在哪些力的形式:拉力、壓力、推力、提力等:接觸力重力(地球對物體的吸引),磁鐵對鐵的吸引力:非接觸力。說明力的作用不一定需要相互接觸而產(chǎn)生,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四、力的相互性:讓同桌的兩位同學互相擊打手掌,體味各自的感受。當一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施加作用力的同時,也會受到另一個物體對它的作用力。討論:1、送神舟五號升空的火箭推進力來自哪里?2、磁鐵能吸引鐵塊,反過來鐵塊能吸引磁鐵嗎?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那么打人和被打,是一樣的嗎?小結反思學生對于從
45、現(xiàn)象到本質的理解還差,哎,還是要繼續(xù)努力啦。課 題32力的存在(二)時間教學目標1. 感受彈力,確認彈力存在的普遍性。2. 知道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3. 會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重點難點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教學準備彈簧 演示用彈簧秤教學過程 引入 由力的大小引入力的測量。學生根據(jù)自身的經(jīng)驗不難懂得力有大小,引導學生討論以下問題:1彈簧為什么伸長了? 拉力使彈簧伸長 2兩位只手分別拉彈簧,彈簧的伸長相同嗎?為什么不同?3哪只手的拉力大?怎么知道它的拉力大? 拉力大小不同,彈簧的伸長不同;拉力越大,彈簧伸長越大在科學主要利用力使物體發(fā)生形變的大小來測量力的。一、力的單位:國際上力的通用單位是牛頓,簡稱
46、牛,要學生記住。舉例使學生對1牛頓的大小形成具體觀念。二、彈簧測力計:有了力的單位還不夠,要測量力的大小還需要有測量工具。測量力的工具是測力計,常用的測力計是彈簧秤。1. 彈簧秤的原理準備一個彈簧,標出彈簧下端所對的位置。找學生用力去拉彈簧,彈簧長度將_,用的力越大,彈簧的長度就_。撤去拉力,彈簧將_。講解2. 彈簧秤的構造讓學生觀察彈簧測力,引導學生觀察彈簧測力計的外形和內部構造;鋼制彈簧、掛鉤、指針及刻度。講刻度時應該明確單位、零刻度線、每一小格、每一大格所代表的示數(shù)以及彈簧測力計的量程。要強調測量時不得超過量程。3. 學生實驗:練習使用彈簧秤讓學生先閱讀課本實驗部分,然后按步驟進行實驗,
47、并把數(shù)據(jù)記在筆記本上。彈簧秤的量程是:_最小刻度值為:_用手拉彈簧秤秤鉤,使指針對準1牛頓處,感受一下1牛頓的力有多大。增大拉力,彈簧的長度將_,此時彈簧秤的讀數(shù)為_牛頓。最后向學生簡單介紹其他的測力計,指出彈簧測力計只是測力計的一種。小結反思問題1. 關于力的作用效果,學生還是不容易判斷。課 題32 力的存在(三)時間教學目標1.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2. 力的示意圖作圖3. 了解力的示意圖的意義和作用,并會用它來表示具體的力重點難點掌握力的圖示作圖的基本操作教學準備彈簧教學過程復習引入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思考:影響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因素?一、力的三要素: 實驗1:用力拉彈簧,一次用
48、力小,一次用力大。觀察作用效果。大小 實驗2:用力拉或壓彈簧。用力向兩邊拉與用力向中間壓,感受一下兩種情況彈簧受力后的效果有什么不同?方向 實驗3 :在分別彈簧的中部、頂部用力,彈簧將如何變化?作用點 解釋:開門時,為什么習慣按遠離門軸的一邊。 請學生舉幾個例子 總結:影響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思考:那么如何描述一個力呢? 語言文字敘述.但不直觀 引出二、力的圖示:用簡潔直觀的圖來表示力的三要素。教師一邊講作圖規(guī)則,一邊示范。對于作圖的技能練習一定要規(guī)范、嚴格。 根據(jù)力的大小確定單位長度標度 線段的起點或終點表示力的作用點,必須畫在受力物體上。線段上箭頭的方向與力的
49、方向一致。線段的長度要跟力的大小成比例。 學生練習,并指導其中容易出錯的情況。 講解一些課文中沒介紹,但容易出錯誤的地方。三、力的示意圖:在很多情況下,我們只關心力的方向,而不太關心力的大小和作用點,這時我們只需在力的方向上畫一個箭頭來表示力,這樣的圖叫做力的示意圖。說明課文中幾個例子,并介紹在解題時的一些應用。小結 畫圖練習反思力的圖示內容比較多,課本上雖然只有寥寥幾句,但里面的內容卻很多,這是新課程的課文內容的特點。如何選擇課外的內容,如何讓學生掌握好課內的知識外還要掌握課外的一些內容,給學生知識的同時不增加過多的負擔,教師要好好努力啊!課 題33重力(一)時間教學目標1. 能敘述重力的意
50、義,確認重力的方向。2. 會用重力與質量的關系式G=mg計算物體受到的重力3. 知道重力的測量方法,會用彈簧秤測物體受到的重力重點難點重力的方向 重力與質量之間的關系用彈簧秤測量物體重力教學準備彈簧秤 重垂線 鐵架臺 小木塊教學過程引入 以身邊的物體拋出后的結果,引出問題:物體為什么會下落?一、重力引導學生分析思考產(chǎn)生這些現(xiàn)象的原因:產(chǎn)生這些現(xiàn)象都有一個共同的原因,即地面附近的物體都受到地球的向下的吸引力。板書:1. 地面附近的物體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符號為G思考:重力也有三要素嗎?(引出重力的大小和方向)2重力的方向實驗:鐵架臺放在水平桌面上,重錘靜止時觀察懸線所處的狀態(tài)
51、。鐵架臺傾斜放置在水平桌面上,重錘靜止時觀察懸線所處的狀態(tài)。學生觀察總結:無論鐵架臺是否傾斜,重錘靜止時懸線總是處于豎直狀態(tài)。結論: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垂直于水平面向下)思考:為什么重垂線可以用來檢查墻面是否豎直?(出示重垂線,請同學試試。)3重力的大小重力有大有小,生活經(jīng)驗告訴我們,一桶水比一杯水重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彈簧秤來測量,你們猜測重力的大小與什么有關?與物體的質量有關教師:重力的大小與質量有什么關系呢?學生:質量越大,重力也越大;重力與質量成正比 【做一做】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質量的關系 探究實驗一: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質量的關系 器材:23人一組,4只質量為100g的鉤碼、量程為5N的彈簧測力計。 步驟:用彈簧測力計先后測出4個鉤碼的重力,并填在表中:鉤碼數(shù)/只質量(千克)重力(牛頓)重力跟質量的比值(牛頓/千克)分析數(shù)據(jù):小組匯報實驗結果. 重力的大小跟質量有什么關系?重力的大小跟質量成正比 比值為9.8牛頓/千克9.8牛頓/千克的物理意義是什么? 質量為1kg的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直播運營考核合同范本
- 買賣小車指標合同范本
- 擋墻項目正規(guī)合同范本
- 單位安裝電子門合同范本
- ktv出兌合同范本
- 保安安潔服務合同范本
- 農村自建房合同范本
- 個人汽車轉讓合同范本
- 勞務派遣未簽合同范本
- 產(chǎn)品宣傳授權合同范本
- 小學數(shù)學中巧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造情境教學
- 安徽省歷年中考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之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6篇(截至2024年)
- GB/T 23694-2024風險管理術語
- 公司員工生日會活動復盤
- 2025年北京青年政治學院高職單招高職單招英語2016-2024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典型的光器件AWG》課件
- 2025年重慶三峽擔保集團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快遞運營》課件-項目一 快遞運營認知
- 2024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診斷和治療課件
- GA/T 765-2020人血紅蛋白檢測金標試劑條法
- DBS23011-2020食品安全地方標準 藍靛果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