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衡水名師原創(chuàng)語文專題卷:專題八《古代詩歌鑒賞(形象、語言)》(含答案解析)_第1頁
2019衡水名師原創(chuàng)語文專題卷:專題八《古代詩歌鑒賞(形象、語言)》(含答案解析)_第2頁
2019衡水名師原創(chuàng)語文專題卷:專題八《古代詩歌鑒賞(形象、語言)》(含答案解析)_第3頁
2019衡水名師原創(chuàng)語文專題卷:專題八《古代詩歌鑒賞(形象、語言)》(含答案解析)_第4頁
2019衡水名師原創(chuàng)語文專題卷:專題八《古代詩歌鑒賞(形象、語言)》(含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2019衡水名師原創(chuàng)語文專題卷 專題八 古代詩歌鑒賞(形象、語言)考點19形象考點20語言5顆星5顆星考試時間:90分鐘滿分:100分說明:請將題目的正確答案填寫在答題卡上 一、古代詩歌閱讀(10分)【來源】(2017年河北省石家莊市 2017屆高三沖刺模考語文試題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4-15題。幽居張詠落花時節(jié)掩關(guān)初,請絕江城舊酒徒。滿屋煙霞春睡足,一溪風雨夜燈孤。易中有象閑消息,身外無求免嘆吁。多謝巖僧頻見訪,欲回流水又踟躕。1 下面對詩的分析與賞析,不恰當?shù)膬身検牵?分)考點20語言 中難A. 首聯(lián)中“落花時節(jié)”點明時間,“江城”點明居住的地點,加上“掩關(guān)” “絕酒徒”的行為,寫出了

2、詩人的生活,也表現(xiàn)了他的心態(tài)。B. 頷聯(lián)運用比喻手法,把不如意的經(jīng)歷比作來襲的風雨,雖只有孤燈相伴,但并不妨礙酣眠,他相信酣眠醒來必是滿屋絢爛的陽光。C. 頸聯(lián)寫到易經(jīng)的卦象顯示著不能為官的征兆,而詩人并不為此唉聲嘆氣,表達了他無欲無求的心理,這是當時詩人們普遍的心態(tài)。D. 尾聯(lián)寫生活中有“巖僧”頻頻造訪,和首聯(lián)“絕酒徒”相呼應,看來前后矛盾,其實與劉禹錫“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的意思近似。E本詩篇有定句,句有定字,頷聯(lián)、頸聯(lián)的上下句是對仗句,全詩又遵循韻律特點, 用的是平聲韻,可以說是一首比較典型的七言律詩。2 本詩題目為“幽居”,“幽”是怎樣體現(xiàn)的?請結(jié)合詩句作簡要分析。(6分)考點21

3、表達技巧中難(二)古代詩歌閱讀(10分)【來源】2017年汕頭市普通高考第三次模擬考試試題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完成 34題。莎衣軟綠柔藍著勝衣,倚船吟釣正相宜。兼葭影里和煙臥,函萏香中帶雨披。狂脫酒家春醉后,亂堆漁舍晚睛時。直饒紫綬金章貴,未肯輕輕博換伊。注:莎衣:即蓑衣。楊樸:字契兀,為人恬淡閑靜,一生布衣。(宋)楊樸直饒:猶縱使,即使。紫綬金章:綬,系印環(huán)的絲帶。金章,金質(zhì)的官印。3.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4分)考點20語言 中難A. 首句“軟綠柔藍”是寫出作者眼里蓑衣的特點?!熬G” “藍”寫色彩鮮明,“軟” “柔”點明質(zhì)地輕柔。B. “倚船吟釣正相宜”,作者認為在船上,一邊吟詩

4、一邊釣魚,這是最合適的搭配,塑造了一個非同一般的漁翁形象。C. 頷聯(lián)中“兼葭”指蘆葦,“菡萏”指荷花,“臥”和“披”寫的是漁人披著蓑衣臥在船上。D. 頷聯(lián)出句從視覺的角度寫景,對句從嗅覺的角度寫景,描繪了一幅充滿詩情畫意的雨中美景圖。E. 頸聯(lián)寫漁人賞景飲酒,灑脫豪放,漁舍因無暇整理而雜物亂堆。4. 尾句“未肯輕輕博換伊” 的“伊”指的是什么?表達作者怎樣的感情?請結(jié)詩句簡要賞析。(6分)考點22思想內(nèi)容、觀點態(tài)度中(三)古代詩歌閱讀(10分)【來源】汕頭市潮南區(qū)峽暉中學2017屆高三考前適應性試題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 5-6秋雨夜眠白居易涼冷三秋夜,安閑一老翁。臥遲燈滅后,睡美雨聲中?;宜?/p>

5、溫瓶火,香添暖被籠。曉晴寒未起,霜葉滿階紅?!咀ⅰ窟@首詩大約創(chuàng)作于 832年(大和六年)秋,是白居易任河南尹時所作。詩人已六十 多歲,體衰多病,官務清閑,親密的詩友元稹也已經(jīng)謝世。瓶:烤火用的烘瓶。5. 下面對詩歌的分析不恰當?shù)膬身検牵?分)考點20語言 中A .詩歌首句詩人用氣候環(huán)境給予人的涼冷”感覺來形容深秋之夜,未見風雨,就已覺寒意襲人,這就給整首詩先抹上了深秋的基調(diào)。B頷聯(lián)的 臥遲”體現(xiàn)了老年人的特性,瞌睡少,寧可閑坐養(yǎng)神而不喜早睡,免得夜間睡不 著,頸聯(lián)老翁三秋之夜就要烤火正說明他怕冷、體衰。C. 尾聯(lián)與首句遙相呼應,風雨過后,深秋的氣候更加寒冷,一個寒”字交代了老翁 未起的原因,只

6、是反映出了老年人年紀大怕冷的特性。D 詩歌對人物的描寫極具層次,從老翁在秋雨之夜就寢寫到老翁睡醒,又寫到醒后起床賞 景的情況,寫得生動逼真,親切感人,富有生活氣息。E. 詩中雖然沒有正面寫仕途、境遇,但景與人關(guān)合,尤其霜葉滿階紅”一句表現(xiàn)了大自然的冷酷,從樹木想到人,從自然想到社會,令詩人深有感觸。6這首詩塑造了一個怎樣的老翁形象?請結(jié)合全詩做簡要分析。(6分)考點19 中難(四)古代詩歌閱讀(10分)【來源】太原市 2017年高三模擬試題(一)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列各題。虞美人秦觀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數(shù)。亂山深處水縈回,可惜一枝如畫為誰開?輕寒細雨情何限!不道春難管。為君沉醉又何坊,

7、只怕酒醒時候斷人腸。【注】秦觀:“蘇門四學士”之一,去卩不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7. 下列對詩歌的理解與分析,不恰當?shù)膬身検牵?分)考點20 中難A. 詞的開篇“和露”兩個字,讓人想到碧桃的枝葉上掛著的晶瑩的露珠,把水靈靈的碧桃 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B“輕寒細雨情何限”中,寒是“輕寒”,雨是“細雨”,詩人以動襯靜,寫出了 春天風物宜人的特點。C“不道春難管”,跟上一句構(gòu)成對比,春光是如此美好,但是卻不能長留在人間, 表達了無奈和憂憤之情。D詞的最后兩句說的是因為春光易逝,便不免生出為花沉醉痛飲的想法,“只怕”一句更表達出惜春傷花之意。E.虞美人是著名的詞牌之一,原為唐朝教坊曲,最初詠項羽寵姬虞美

8、人,后來配樂 歌唱逐漸形成固定曲調(diào)。8. “亂山深處水縈回,可惜一枝如畫為誰開”兩句描繪了碧桃怎樣的特點?這樣寫有什么用意?請簡要分析。(6分)考點19 中難(五)古代詩歌閱讀(10分)【來源】【全國市級聯(lián)考 word版】湖南省湘潭市 2017屆高三第三次模擬考試語文試題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完成后面小題。齊天樂姜夔丙辰歲,與張功父會飲張達可之堂。聞屋壁間蟋蟀有聲,功父約予同賦,以授歌者。庾郎先自吟愁賦,凄凄更聞私語。露濕銅鋪,苔侵石井,都是曾聽伊處。哀音似訴。正 思婦無眠,起尋機杼。曲曲屏山,夜涼獨自甚情緒?西窗又吹暗雨。為誰頻斷續(xù),相和砧杵?候館迎秋, 離宮吊月,別有傷心無數(shù)。豳詩漫與。 笑籬

9、落呼燈,世間兒女。寫入琴絲,一聲聲更苦?!咀ⅰ库桌桑罕背娙蒜仔?,曾作愁賦。銅鋪:銅制的鋪首,裝在門上能銜門環(huán)。屏山:屏風上畫有遠山,故稱屏山。豳詩:指詩經(jīng)豳風中的七月篇:“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有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4分)考點20 中難A. 本詞次句蟋蟀聲,凄切細碎而以“私語”比擬,生動貼切,帶有濃厚的人生悲傷色彩, 又和上句的吟賦聲自然融合。B. “露濕銅鋪,苔侵石井”這兩句以濕冷的露水和青苔體現(xiàn)環(huán)境的清冷寂寞,少人造訪,表達詩人懷才不遇的憂傷,和對君王的幽怨。C“候館” “離宮”兩句,將空間和人事推得更遠更廣,說明無論是不幸的宮中后妃,還是

10、流離的謫臣遷客,都要悲秋吊月,聞蟲鳴而是傷心。D“笑籬落呼燈,世間兒女” 兩句,寫小兒女呼燈捕捉蟋蟀的樂趣,其妙用在于以樂寫苦,以童年的無憂無慮,反襯現(xiàn)實的愁苦憂傷。E.這首詞以蟋蟀的鳴聲為線索,把庾信、自己、思婦、客子,兒女等看似不相干的人事巧 妙地組織到一起,體現(xiàn)了羈旅之愁、家國之恨這些普遍的時代感受。10. 詞綜偶評中說:“白石此詞今古摹聲之絕篇也。”請問本詞作者摹寫了哪些聲音,有怎樣的作用? ( 6分)考點19 中難(六)古代詩歌閱讀(10分)【來源】湖北省襄陽市第五中學 2017屆高三第二次適應性考試(5月)語文試題 閱讀下面這首南唐詞,完成下面小題。鵲踏枝南唐馮延巳梅落繁枝千萬片,

11、猶自多情,學雪隨風轉(zhuǎn)。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無限。樓上春山寒四面,過盡征鴻,暮景煙深淺。一晌憑欄人不見,鮫綃掩淚思量遍。11. 閱讀上面詞作,下列選項不恰當?shù)膬身検牵?分)考點20 中A. “昨夜笙歌”兩句,正面敘寫人事,與前三句景象所表現(xiàn)的意象呼應:笙歌之易散正如 繁花之易落。B. “樓上”,宴會之所,因人去樓空,則有高寒之意;“過盡征鴻”,寫人如鴻飛離散;在春山四面之凄寒與暮煙冥漠中,見其內(nèi)心的孤寂悲苦。C. “一晌”一句,寫詞人宴會散后,猶自依依不舍,樓頭凝望,客人都已經(jīng)看不見了,還 不愿下樓回房。D. “鮫綃掩淚”句,用“鮫人泣珠”的典故,一見拭淚巾帕之珍美,再則用泣淚之人所織 之

12、綃來拭淚,愈見泣淚之悲苦。E. 這首鵲踏枝深美閎約,看似在寫閨閣之情,傷春怨別,實則滿含寂寞的悲涼。12 .詞的前三句描寫了什么樣的景象?這樣寫有什么用意? (6分)考點19 中難(七)古代詩歌閱讀(10分)【來源】2017高考仿真卷(一)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各題。踏莎行山居張掄秋入云山,物情瀟灑,百般景物堪圖畫。丹楓萬葉碧云邊,黃花千點幽巖下。已喜佳辰,更憐清夜,一輪明月林梢掛。松醪 常與野人期,忘形共說清閑話。注松醪:是松膏釀制的酒。13. 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恰當?shù)膬身検牵ǎ?分)考點20 中A. 首句秋入云山”,語言簡明形象,入”字寫出了深山秋意颯然而至的景象。B. 詞人以瀟灑

13、”形容“物情”,賦予山中萬物以情志風神,秀逸靈動,意蘊無窮。C. 下片寫月圓之夜,詩人身處良辰佳景,獨對冷清的秋夜,難免心生孤寂悲切之情。D. 上片寫了清朗幽靜的山居之景 ,下片寫了斑斕如畫的秋山景象 ,詩中有畫,情景交融。E. 這首詞在語言上很有特色,不僅音韻和諧,辭意兼美,而且十分典雅,含蓄蘊藉。14. 詞人的山居生活有什么特點 ?詞中是怎樣表現(xiàn)的?( 6分)考點19 中(八)古代詩歌閱讀(10分)【來源】【全國百強?!?黑龍江省哈爾濱師范大學附屬中學2017年高三第三次模擬考試語文試題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下列小題。木蘭花歐陽修別后不知君遠近,觸目凄涼多少悶!漸行漸遠無書,水闊魚沉何處問?

14、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故攲單枕夢中尋,夢又不成燈又燼田。注魚沉:古人有魚雁傳書之說。魚沉,謂無人傳言。攲:倚、依。燼:火燒剩余之物,此指燈花。15. 下列對本首詞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4分)考點20 中A. 作者在開頭兩句直抒胸臆,“觸目凄涼多少悶”寫出了無處不在的凄涼與煩悶。B. “漸行漸遠漸無書”,三個“漸”字將思婦的想象意念從近處逐漸推向遠處,仿佛去追尋愛人的足跡。C. 五六句從聽覺角度描寫了風竹之聲,借以訴離怨別恨,尤其“敲”字極富神韻,動人心魄。D. 筆調(diào)細膩委婉,語言典雅,情感奔放;境界哀怨纏綿,清疏蘊藉,雅俗兼?zhèn)洹. 全詞八句,緊扣“夢”字,把一個閨中女子的凄

15、涼悲愁和幽怨刻畫得淋漓盡致。16作者說“萬葉千聲皆是恨”,請結(jié)合全詞分析作者“恨”的原因有哪些。(6分)考點22思想內(nèi)容、觀點態(tài)度中(九)古代詩歌閱讀(10分)【來源】【全國百強?!垦椎掠⒉糯舐?lián)考長郡中學2017屆高考模擬卷(一)語文試題 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小題。臨江仙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幾許?云窗霧閣常扃。柳梢梅萼漸分明。春歸秣陵樹,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風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誰憐憔悴更凋零。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注】此詞作于建炎三年初春,是宋室南渡的第三個年頭。秣(mb)陵:與下文“建康城”是同一地方,即今江蘇南京。試燈:正月十五日元宵節(jié)張燈,以祈豐稔,未到元宵節(jié) 而張燈預賞謂之試燈

16、。17.下列對本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shù)膬身検牵?分)考點20 中A. 首句與歐陽修蝶戀花詞一樣,連用三個“深”字,前兩個“深”字重在形容庭院的 幽深,第三個“深”字有加強語氣、強化情感的作用。B. 次句“云窗霧閣常扃”與陶淵明歸去來兮辭“門雖設(shè)而常關(guān)”,同一機杼,都表現(xiàn)了孤傲高潔、恬然自適之情。C. “柳梢梅萼漸分明”寫出詞人喜見之景:柳梢吐綠,梅萼泛青,一片早春風光。寫景如 畫,不設(shè)色,淡墨勾線,寄寓著詞人的欣喜之情。D. 下片緊承上片,觸景而傷懷,進而追憶往昔,對比眼前,感到一切心灰意冷?!案性乱黠L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今昔對比,無限感喟。E“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與上片情境遙相呼應

17、,進一步表露了詞人落寞無奈的心緒, 讀者仿佛看到了年老憔悴、神情倦怠的女詞人的形象。18前人評李清照臨江仙“春歸秣陵樹,人老建康城人皆以為巧”,請分析此二句巧在何處。(6分)考點20 中(十)古代詩歌閱讀(10分)【來源】【全國市級聯(lián)考 word版】福建省2017年三明市普通高中畢業(yè)班質(zhì)量檢查語文試題 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下列各題。蝶戀花禹廟蘭亭今古路陸游禹廟蘭亭今古路。一夜清霜,染盡湖邊樹。鸚鵡杯深君莫訴。他時相遇知何處。冉冉年華留不住。鏡里朱顏,畢竟消磨去。一句丁寧君記取。神仙須是閑人做。【注】禹廟:祭祀夏王大禹的廟宇;蘭亭:魏晉風流朝圣地、書法圣地。李白襄陽歌:“鸕鶿杓,鸚鵡杯。百年三

18、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9. 下面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恰當?shù)膬身検牵ǎǎ?分)考點20 中A. “禹廟蘭亭今古路”意指通往禹廟、蘭亭的路從古到今只有一條,借此抒發(fā)懷古幽思的 憑吊之情。B. “一夜清霜”兩句描繪出寒夜冷霜彌漫湖邊樹林的景象,營造出凄清孤寂的氛圍,蘊含 著詩人的無盡感傷。C. “鸚鵡杯”化用李白襄陽歌中的詩句,蘊含“一日須傾三百杯”之意,并借之留給 讀者聯(lián)想的空間。D. “鏡里朱顏,畢竟消磨去”中“畢竟”二字點明時光飛逝,美好年華難以留住,容顏終 究要走向衰老。E. 結(jié)尾兩句用語雖然平易,卻含不盡之意,表現(xiàn)出詩人對愜意自在、悠閑自得的神仙生活 的向往之情。20. 詞人的愁

19、情未曾說破,讀來卻自然生愁,請結(jié)合全詞簡要分析。(6分)考點22思想內(nèi)容、觀點態(tài)度中參考答案1. ( 4分)(每項2分,共4分)BC( B,不是比喻手法,風雨、煙霞均為實寫。C, “詩人 們普遍的心態(tài)”推斷沒有依據(jù)。)2. 環(huán)境清幽:暮春落花中掩門而居,夜晚孤燈雨中搖曳,醒來滿屋煙霞; 生活悠閑:掩關(guān)靜修,春宵足睡,閑適自得; 情懷豁達:聽到可以賦閑的消息,沒有長吁短嘆,無欲無求,超脫淡然; 遠離塵世:只與脫離塵世的高僧交往,拒絕庸俗的酒肉之徒。(每點2分,答對三點即可得滿分。)3. 【參考答案】BE(4分)(每項2分,共4分)【解析】B項應是穿著蓑衣來吟詩或者釣魚,是最合適的,灑脫自在;E項

20、寫的是醉后和晴時脫下蓑衣,灑脫自在。4. 【參考答案】“伊”表面上指的是蓑衣(1分),實際上指的是隱居生活(1分)。盡管官員的服飾(金?。O其尊貴,也不肯輕易拿蓑衣去換取。(1分)作者借對蓑衣的喜愛,表達了對親近自然、灑脫自在的隱居生活的向往;也表達了厭惡官場,不愿做官的思想 感情。(3分5. C、D(4分)(每項2分,共4分)【C項“只是反映出了老年人年紀大怕冷的特性”錯,“寒”也寫出了作者對冷酷現(xiàn)實的失望,反映了詩人暮年政治上心灰意懶和生活上孤寂閑散的狀況;D項“又寫了醒后起床賞景的情況”錯,“霜葉滿階紅”并非老翁晨起后所見?!?. (6分)安閑清靜的老翁形象。頷聯(lián)“臥遲”寫老翁年老瞌睡少

21、,不喜早睡;窗外秋雨 淅瀝,屋內(nèi)“老翁”卻安然“睡美”,正說明他心無所慮,具有閑適的情懷。年老體衰的 老翁形象。頸聯(lián)燃料經(jīng)夜化為灰燼,夜已過去,老翁卻“香添暖被籠”,打算繼續(xù)睡,體現(xiàn)老翁的體衰閑散。孤寂淡泊的老翁形象。尾聯(lián)老翁“曉晴”時仍未起,漫不經(jīng)心地看滿階紅霜葉,突出了老翁的閑散無事、孤寂淡泊。(每點2分,意對即可)【答案】7. BC (4分)(每項2分,共4分8. (6分)“一枝如畫”寫出了碧桃的美麗; (2分)在亂山深處這樣荒涼的處境中“為 誰開”,表達了他生長環(huán)境的惡劣和不得意的遭遇。(2分)詩人以花自喻,寄托了無人賞識,懷才不遇的身世之感。(2分【解析】7.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

22、詩句內(nèi)容及手法分析。B項“以動襯靜”錯誤;C項應為“表達 了對春天的惋惜之情”而非“憂憤之情”。點睛:主要考查的內(nèi)容有表達技巧、 情感的方面的分析。 具體分析選項的時候要注意結(jié)合題目、作者、注釋等內(nèi)容分析。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 正是把握全文的關(guān)鍵所在。如本題B項“以動襯靜”錯誤。8.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詩句內(nèi)容賞析。“亂山深處水縈回,可惜一枝如畫為誰開”, 碧桃的特點,抓住關(guān)鍵詞,“亂山深處”形容環(huán)境惡劣;“一枝如畫”寫出了美麗的特點。結(jié)合注釋內(nèi)容“卻不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可知, 寄托了無人賞識,懷才不遇的身世之感?!敬鸢浮?. BE10. (1)蟋蟀

23、的哀鳴聲,詩人的吟誦聲,思婦的機織聲,大自然的風雨聲,搗衣的砧杵聲,被囚者的哀嘆聲,兒女的歡笑聲,哀苦的琴聲。 (2)這些聲音都是作者聽到或聯(lián)想到的一切 聲響,這些聲響,并不是客觀聲響的簡單模擬或再現(xiàn), 而是作者深深愁思與哀怨的藝術(shù)反映, 其中“兒女的歡笑聲”屬于樂景與哀情,與凄苦之景形成強烈對比,深化了作品主旨?!窘馕觥?試題分析:B. “露濕銅鋪,苔侵石井”這兩句以濕冷的露水和青苔體現(xiàn)環(huán)境的清冷寂寞,少人造訪,表達詩人懷才不遇的憂傷,和對君王的幽怨。 對君王的幽怨理解有誤。 E.這首詞以蟋蟀的鳴聲為線索,把庾信、自己、思婦、客子,兒女等看似不相干的人事巧妙地組 織到一起,體現(xiàn)了羈旅之愁、家

24、國之恨這些普遍的時代感受。以蟋蟀的鳴聲為線索理解有誤。點睛:詩歌的選擇題是在考查對詩歌內(nèi)容理解和手法的賞析的綜合類考題,考生要注意結(jié)合對文本的理解,結(jié)合選項中的理解和分析,準確作答本題。10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手法和情感綜合類考題,考生要注意結(jié)合對題干的理解和詩歌的理解,準確作答,(1)蟋蟀的哀鳴聲,詩人的吟誦聲,思婦的機織聲,大自然的風雨聲, 搗衣的砧杵聲,被囚者的哀嘆聲,兒女的歡笑聲,哀苦的琴聲。(2)這些聲音都是作者聽到或聯(lián)想到的一切聲響, 這些聲響,并不是客觀聲響的簡單模擬或再現(xiàn),而是作者深深愁思與哀怨的藝術(shù)反映,其中“兒女的歡笑聲”屬于樂景與哀情,與凄苦之景形成強烈對比,深化 了作

25、品主旨。11. BC (4分)(每項2分,共4分)12景象:詞的前三句寫千萬片梅花凋謝而不甘零落時隨風飄飛的景象。用意:(1)作者移情于梅,賦予梅多情繾綣的性格。(2)描畫了繽紛而凄涼的意象,營造了凄美深情的氛圍。(3)為后文抒發(fā)怨情張本(鋪墊)。(每點2分,答對三點即可得滿 分。)【解析】11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詞句內(nèi)容的理解與手法分析。B項,樓上,解釋為宴會之所,人去樓空之意,過于坐實,樓上一詞本就有高寒之意, 過盡征鴻,則指凝望之久,悵惘之深, 非喻人之離散;C項,此詞為閨怨詞,抒情主人公非詞人,而是代言閨人之怨,“不見人”指不見思念的游子。12試題分析:這是一道意境型的題目。 第一

26、步要抓住前三句寫千萬片梅花凋謝而不甘零落 時隨風飄飛的景象;第二步營造的氛圍,一般是四字詞語等;第三步,體現(xiàn)的作用。作者移 情于梅,賦予梅多情繾綣的性格。描畫了繽紛而凄涼的意象,營造了凄美深情的氛圍。 為后文抒發(fā)怨情張本。點睛:熟悉形象的符號意義。眾所周知,古典詩歌乃至各類文學作品都是借助“形象”的塑造來表達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的。詩歌中塑造的形象, 除了人物形象(敘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色、田園桑麻、大漠孤城之類。這些形 象,傾注著詩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稱作“意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詩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領(lǐng)會詩歌的思想感情。13. AB (4分)(每項2分

27、,共4分)14答案 山居生活愜意閑適。(2分)表現(xiàn):通過美麗清幽的自然環(huán)境的描寫來表現(xiàn)的;(2分)通過與山村野老相伴對酒共話的清閑生活來表現(xiàn)的。(2分)【解析】13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詞句內(nèi)容分析及手法賞析。C項,“獨對冷清的秋夜,難免心生孤寂悲切之情”理解不正確。D項,應為“上片寫了斑斕如畫的秋山景象,下片寫了清朗幽靜 的山居之景”。E項,這首詞的語言特色應是“清麗秀潤 ,親切自然”。14試題分析:從詞的結(jié)尾一句可以看出山居生活的特點,是愜意閑適的。關(guān)于“怎樣表現(xiàn)”可以從詞的內(nèi)容和手法兩個角度入手分析:從內(nèi)容上看,寫了自己與山村野老月下共飲 ;從手法上看,是寫景抒情。據(jù)此分析即可。點睛:傾

28、注著詩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稱作“意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詩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領(lǐng)會詩歌的思想感情。然后,把握詩中的顯性信息,古典詩歌中,除了含蓄隱晦的隱性信息,也有一些顯性信息,鑒賞時要注意把握。如本題美麗清幽的自然環(huán)境的描寫,表現(xiàn)山 居生活的特點,愜意閑適。15. DE( 4分)(每項2分,共4分)16. (1)與君分別之后,再也不知到行蹤。(2)書信漸漸減少,最后書信不通,音訊全無。(3)希望入夢,夢中尋找,可是“夢又不成”,燈花燃盡,最后一點希望也成了泡影。(每點2分,答對三點即可得滿分。)【解析】15試題分析:D.筆調(diào)細膩委婉,語言典雅,情感奔放;境界哀怨纏綿,清疏蘊藉,雅俗 兼?zhèn)??!罢Z

29、言淺白 感情質(zhì)樸” E.全詞八句,緊扣“夢”字,把一個閨中女子的凄涼悲愁和 幽怨刻畫得淋漓盡致?!巴怀觥昂蕖弊帧秉c睛:詩歌鑒賞的雙選題,是綜合考查對詩歌內(nèi)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賞析類的試題,考生在作答這類試題的時候要注意,首先要認真研讀詩歌內(nèi)容,然后仔細辨識選項中是否有對詩歌的解讀的錯誤。這樣就能很好的作答這類試題。16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對詩歌的情感主旨把握類試題,考生要注意認真研讀詩歌的內(nèi)容,本題要扣住“恨”找情感,與君分別之后,再也不知到行蹤;書信漸漸減少,最后書信 不通,音訊全無;希望入夢,夢中尋找,可是“夢又不成”,燈花燃盡,最后一點希望也成了泡影。17. BC (4分)(每項2分,共4分)18這兩句運用對比和對偶的手法,(2分)用“春歸”與“人老”形成對比,寫出春天又回到了建康,而我卻只能在建康終老, 再也難以回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