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總復習 自然地理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氣 第二節(jié) 大氣環(huán)流學案 新人教必修1_第1頁
高考地理總復習 自然地理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氣 第二節(jié) 大氣環(huán)流學案 新人教必修1_第2頁
高考地理總復習 自然地理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氣 第二節(jié) 大氣環(huán)流學案 新人教必修1_第3頁
高考地理總復習 自然地理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氣 第二節(jié) 大氣環(huán)流學案 新人教必修1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二節(jié) 大氣環(huán)流熱力環(huán)流是大氣運動的最基本的模式。全球范圍內大氣大規(guī)模的運動我們稱之為大氣環(huán)流。大氣環(huán)流在全球的分布上也主要體現(xiàn)為大陸東、西的差異。大陸西岸主要表現(xiàn)為受不同氣壓帶、風帶控制;大陸東岸主要是受季風環(huán)流的影響。【在熱力環(huán)流模型的基礎上,結合高空和近地面偏轉形成的風向,理解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過程,畫出分布圖。】1、 氣壓帶風帶的形成(以北半球為例)將熱力環(huán)流模型擴大到全球。(一般氣壓帶的跨幅為10左右)【赤道低氣壓帶,0為中心】 赤道附近溫度較高,空氣膨脹上升,在近地面形成(赤道)低氣壓帶;在高空則形成高氣壓,流向兩極方向。受地轉偏向力影響,向右偏轉,最終在北緯30高空偏轉成西風。氣

2、流源源不斷從赤道上來補充,越堆積越多,最終氣流被迫下沉?!靖睙釒Ц邭鈮簬?,30為中心】氣流被迫下沉在地面堆積,形成(副熱帶)高氣壓帶。高壓氣流流向赤道和高緯度。流向赤道的偏轉成東北信風帶。流向高緯度的偏轉成西風帶?!緲O地高低壓帶,90為中心】極地周圍氣溫較低,空氣收縮下沉,在近地面形成(極地)高氣壓帶。高壓氣流流向四周,形成環(huán)繞極地的極地東風帶。高空氣流則下來補充?!靖睒O地低氣壓帶,60為中心】西風帶和極地東風帶在60附近相遇,來自低緯度的暖而輕氣流被迫抬升,在近地面形成(副極地)低氣壓帶。熟記氣壓帶和風帶(七個氣壓帶,六個風帶)分布的緯度位置。氣壓帶風帶的判別:1.根據(jù)0,30,60,90等

3、緯度,判斷氣壓帶的名稱2.結合氣壓帶判斷風向名稱或根據(jù)風帶推算氣壓帶3.結合氣壓帶的成因或者天氣狀況判斷氣壓帶風帶成因分類:(1)熱力原因。如赤道低氣壓帶和極地高氣壓帶。(2) 動力原因。如副熱帶高氣壓帶和副極地低氣壓帶。天氣狀況:西風濕潤信風干,上升多雨下沉晴注意:如果信風從海洋上經過,將會帶來大量水汽,變得比較濕潤,遇到地形的抬升作用,會形成豐富的地形雨。例如冬季日本的西海岸降雪較多。二、北半球氣壓中心與季風環(huán)流季風的形成原因是由于海陸熱力性質差異,陸地和海洋夏季和冬季形成高低氣壓中心,切斷了原先的氣壓帶。高低氣壓中心的分布不同,使得大氣在一年中不同季節(jié)風向發(fā)生改變,稱之為季風。一般,大陸

4、東岸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比較顯著,尤其是東亞和南亞季風。季風分為:熱帶季風:(北緯10-北緯25大陸東岸);亞熱帶季風:(南北半球25-35大陸東岸);溫帶季風:(南北半球35-50大陸東岸)從地區(qū)的考點主要是東亞季風和南亞季風。東亞季風:夏季吹東南風,冬季吹東北風。成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南亞季風:夏季吹西南風,冬季吹西北風成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以及氣壓帶風帶的季節(jié)性移動。除東亞和南亞外,非洲北部和澳大利亞西北部的風也隨季節(jié)而轉換,其風向變化與東亞季風相同,1月盛行西北風,7月盛行東南風。三、氣壓帶風帶的季節(jié)性移動由于太陽直射點在一年中不斷地移動,氣壓帶和風帶分布的位置也隨直射點的移動而移動,大致移動5-8左右。二分日:氣壓帶風帶以各自所在緯度為中心;夏至日:氣壓帶風帶的位置整體北移;冬至日:氣壓帶風帶的位置整體南移;4、 大氣環(huán)流對氣候形成的影響1. 在不同的氣壓帶風帶控制下形成不同的氣候:熟記2.氣壓帶、風帶對氣候的影響需把握原則:(1)根據(jù)氣壓帶、風帶的位置可斷定季節(jié),反過來根據(jù)季節(jié)也可斷定氣壓帶、風帶的移動及位置。 (2)總體原則:上升多雨下沉晴,西風濕潤信風干。低壓帶和西風帶影響的地區(qū)多陰雨天氣。高壓帶控制的地區(qū)多晴朗天氣;信風帶影響的大陸西部和中部地區(qū)一般為晴朗干燥天氣,大陸東部因溫暖海洋上的信風帶來水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