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新課改實踐中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途徑_第1頁
談新課改實踐中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途徑_第2頁
談新課改實踐中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途徑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談新課改實踐中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途徑 語言是交流的工具,語言的使用反映一個社會的文化,脫離一個國家的社會文化,是難以掌握其語言的,由于各個國家歷史發(fā)展,居住環(huán)境和價值觀念的不同,其文化也存在著一些差異。了解這些差異,豐富文化背景知識是學習語言所必須的。高中英語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掌握語法知識有助于正確理解語句結構,而熟悉有關文化知識則有助于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和社會風俗習慣,這不僅可以幫助他們學好英語,擴大他們的視野,還有助于他們理解本民族的文化。”英語新課程標準,增加了一項“文化”的目標要求,提到“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發(fā)展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能力”。由于多種因素的

2、制約,當前英語教學往往局限于培養(yǎng)學生的應試能力,教師在教學中往往只注重句子意義及語法分析,而忽略了文化背景知識教育。近幾年高考英語命題提供這樣一個信息:高考試題所負載的文化信息量不斷增加;著重考查學生運用語言能力而不只是語言知識。如果我們忽略了文化背景知識,用大量時間孤立地教授語言知識,不僅費時費力效果不佳,而且會加重學生負擔,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所以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進行文化教育,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不僅是重要的而且是必要的。為此,幾年來我們一直在做這方面的嘗試、探索和研究。一、 教材入手,尋求文化信息現(xiàn)行高中英語教材的對話、文章以及練習非常注重英語文化背景知識和社會習俗的滲透,其中有些文

3、章則是專門講解英語背景文化知識的,如 Body Language, American English, Australia, New Zealand, A Freedom Fighter 等等。教師結合課文,介紹英美國家的地理、風俗習慣、民族、宗教、制度、飲食習慣、歷史等文化背景知識,使學生全面認識、了解英美等國家的文化。高中教材第一冊第5課Ireland,講的是愛爾蘭的故事,其中有這樣的一段話:Most Irish people go to church every Sunday and the church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peoples lives.

4、 意思是,大部分愛爾蘭人每個周日都去教堂,教堂在他們生活中發(fā)揮著很重要的作用。講解這句話時,可以向學生補充介紹一點西方的宗教文化。在西方國家,人民的宗教觀念根深蒂固,取名字都要賦予宗教意義。比如:John(約翰),宗教含義是上帝是仁慈的;Elizabeth(伊麗莎白),宗教含義是奉獻上帝的祭品;Peter(彼得),宗教含義是耶酥十二門徒之一。在講解“A Freedom Fighter”時,通過文章的學習向學生介紹并討論一下美國種族問題的根源以及黑人運動的斗爭史,再聯(lián)系幾年前在美國洛杉磯發(fā)生的種族騷亂,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美國種族歧視的嚴重性。在講解 Book One Unit 3 Brita

5、in and Ireland 這一單元的交際功能項目是識別身份(identifying people)。在對話中 David 說了這樣一句話 “Im from Britain. Im British but Im not English. Im from Scotland. Im Scottish.”對此學生有點不太理解。我結合后面的閱讀課 Britain and Ireland的教學,介紹英國的全稱是: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即英國分為 4 個部分:Scotland, England, Wales an

6、d Northern Ireland,他們有不同的民族:Scottish, English, Welsh, Irish,正如我們對中國人不能說“你來自中國,你就是漢族人”一樣,因為我們中國有56個民族。這樣,了解了英國的歷史與民族,再把學生熟悉的中國文化作對比,就不會出現(xiàn)“You are from Britain, so you are English.”這樣唐突的問題。結合“文學作品”及“名人傳記”等,讓學生了解西方的社會制度、歷史及價值觀等等知識文化。如通過學習Disneyland, Chaplin, Abraham Lincoln等名人傳記,再結合Country Music一文中的歌詞所

7、反映的主題,使學生了解到美國主流文化強調自主、獨立、個人奮斗,即使在家庭關系中亦如此。二、在詞匯教學中滲透文化詞匯是語言中最活躍的成分,也是文化載荷量最大的成分。所以在平時教學中應注意介紹英語詞匯的文化意義。英語中有許多詞匯來自神話、寓言、傳說,或是與某些名著有關。了解一些這方面的文化知識,有助于我們對英語詞語的理解。例如:the cats paw 貓爪子。有一則寓言說,猴子慫恿貓從火中取栗,約定分而食之。貓每次撈出一顆,猴子即剝開吃掉,結果猴子受惠,而貓爪在火中灼傷,受人利用而一無所得。英語中常用“貓爪子”來比喻“被人利用而自己并無所得的人”。To meet ones Waterloo 遭遇

8、滑鐵盧之戰(zhàn)。十九世紀初 ,拿破侖稱雄歐洲一時,最后終于戰(zhàn)敗于比利時的滑鐵盧。后來人們將這一詞語比喻“慘遭失敗”。接觸到 part-time 時,結合“part-time”students 介紹美國人的價值觀,幫助他們進一步了解英、美社會。半工半讀是美國大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特點。用自己掙的錢付部分或全部學費,這在美國大學生中十分普遍。有的是因為家庭困難,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家庭并不困難,只是不愿意依賴父母,而想自立,才選擇半工半讀這條路的。在美國“自立”被譽為是一種美德,它是美國社會的一個重要價值觀。再如學習 peasant 農民一詞,如果你用它去稱呼一個英美國家從事農業(yè)生產的人為,他會不高興。因為

9、“農民”在漢語中是中性詞,而 peasant 在英語中往往是貶義詞,常表示一個“沒有多少文化的人”。而真正的農民在西方稱為 farmer。再如中國夫妻在介紹對方時常說:這是我的愛人。直譯為英語是:This is my lover. 單詞 lover 在英語中的含義是“相愛的人”或“情人”,它只有感情的含義而沒有法律的內涵,使用不當會引起誤會。shonest official knew his goose was cooked when the newspaper printed the story about him.”是何意思?如果弄不清“cook ones goose”的來歷,就很難弄懂這

10、句話的意思。這個短語出自于一個典故。中世紀時,歐洲的一個小鎮(zhèn)的居民,為了表示對敵人的憤慨,把一只大鵝高懸在城頭,由于當時英國人把鵝看成愚蠢和無用的象征,結果更加激怒了攻城軍,于是他們縱火燒毀了整個城市城市,城頭之鵝當然也化為灰燼。如今,這一成語用來比喻“毀掉某人或毀掉自己”??梢?,詞匯教學離不開文化傳授。在教學中,我們要教會學生掌握詞匯意義的基礎上,挖掘詞匯內容的文化因素,了解其中的文化內涵和體現(xiàn)文化的用法。 三、在語法教學中了解文化在介紹某些句法結構時,同時介紹其語意和交際功能。如附加疑問句“Lovely day, isnt it?”實際上是無疑而問,只是英美人引起話題的一種常見的方式罷了。

11、“Why dont you do something?”形式上疑問句,卻表示一種有禮貌的請求和建議。Would you please turn down the radio? 不表疑問表請求,按照西方人的風俗習慣,提出的請求常用問句形式,以表示有禮貌的請求,但若長輩對晚輩或比較熟悉和隨便的人之間可簡單的使用祈使句。再如有一位學生想表達“他游泳游得很棒,象一條蛟龍”。于是他便寫出了這樣一個毫無語法錯誤的句子:He swam like a dragon.殊不知,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征,而在西方卻是一種兇猛、殘暴、不祥的動物。例如:The workers said that their boss was

12、 an old dragon.因此,僅僅掌握了一定的語法規(guī)則而忽視了文化知識,達不到語言交際的目的。再如翻譯 You are a lucky dog. 在中國文化中,dog 常被用來形容和比喻壞人,如走狗、狗仗人勢等,而在西方文化中 dog 卻象征人類忠實的朋友,甚至是家庭的成員,如:a clever dog(聰明的人),a top dog(身居高位的人),Love me, love my dog(愛屋及烏),Every dog has his day.(每個人在一生中皆有得意之日。)四、在閱讀教學中感受文化教師應選文化知識內容豐富的訓練材料進行訓練,在閱讀教學中加強文化教育。例如:有一篇閱讀

13、是這樣,“Why dont you go to church?” asked the minister of the nonchurch goer.“Well, Ill tell you .The first time I went to church they threw water in my face, and the second time they tied me to a woman Ive had to keep ever since,” “Yes,” said the minister, “And the next time you go theyll throw dirt o

14、n you.”要充分理解這個語篇才會知道:一、“他們把水澆在我臉上”一句。它實指父母將新生嬰兒抱到教堂受洗禮時,牧師將水澆在小孩臉上。二、“他們把我和一個女人系在一起,從此以后,我一直得照顧她”此句暗指在教堂舉行婚禮。三、“他們要向你身上撩土”。它指西方人死后由牧師做最后祈禱,向棺木撩土再進行埋葬的背景知識。如果閱讀者不熟悉英美國家的宗教文化背景知識,就會導致理解受阻,更談不上欣賞其中的幽默。再如有一篇文章是關于西方人的年齡跨度問題,其中有一句:Alice said :“It makes me angry when people say: Granny, you look younger for your age”有關問題是:The reason why Alice got angry was that _.正確答案是:She hates being thought old.有些同學不理解。其實這里有兩個錯誤,一個是不能稱西方老太太為“granny ”,而應直呼其名“Alice ”;第二個錯誤,西方女人對年齡問題很敏感,即使60、70歲的老人也不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