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提問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_第1頁
課堂提問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_第2頁
課堂提問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課堂提問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語文課堂教學提問,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目的、要求設置問題進行教學問答的一種形式,它是課堂教學經常采用的一種教學形式,是語文教師教學能力和教學技能的集中反映,也是影響課堂教學的重要因素之一。課堂提問是一種教學手段,更是一種教學藝術。宋代教育家朱熹說過:讀書無疑須教有疑,有疑者都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這話是很有道理的。 “須教有疑” ,提問就是通過巧妙的激疑設問,使學生心中產生疑竇,引起積極的思考;而思考,是學習深入的源頭,啟迪知識的鑰匙,溝通智慧之路的橋梁。把握課堂教學的提問藝術,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正

2、如孔子所說: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可見,每個教師都必須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巧妙的課堂提問正是激發(fā)學習興趣的一種有效手段。把握課堂教學的提問藝術,有利于學生掌握重點難點。語文教學中的提問,一般是根據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來設計的。教師圍繞教學的重點、難點設問,學生在教師的啟發(fā)引導下進行分析思考,可以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把握課堂教學的提問藝術,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課堂提問給學生提供了一個發(fā)表意見的機會,學生能面對教師和同學,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對問題的理解和看法。通過答問,既可鍛煉學生組織語言的本領,又可鍛煉學生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靈活性,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課堂提

3、問藝術如此重要,那么,怎樣才能使提問獲得成功呢 ?一、所提的問題要能引起學生的思考,有一定的深度。所提的問題要注意分寸,不能低于或過分高于學生的水平。根據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茨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要讓學生“跳一跳把果子摘下來” 。如果問題太簡單,不能引起學生思考,那就等于白說;如果問題太難,超過學生的心理認識發(fā)展水平,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教 “友邦驚詫”論一文,講第一段時,為啟發(fā)學生掌握遣詞造句在表達思想感情上的功能,可設計如下問題讓學生思考: l 文章開頭為擺學生請愿的事實即可,為何說“只要略有知覺的人就都知道”?“略有知覺”寓含什么深意?起什么作用?“略有知識”行不行?2在揭露反動

4、政府劊子手面目和賣國事實的同時,為什么要加上關于讀書的議論?是不是偏離中心?在語言表達上有何特點?二、所提的問題要從實際出發(fā),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問題設計得好,還要注意提出的時機,若提問的時機掌握得不好,就達不到應有的效果。例如小橘燈結尾寫道:“ l2 年過去了,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來了。她媽媽也一定好了吧?”前后都用了“一定”這個詞,可是為什么用的標點不一樣呢?教師講到這里, 提出這一問題啟發(fā)學生領會: 一處是句號,表示“我”的希望和信念; 另一處是問號,表示“我”內心的憂慮,因為小姑娘媽媽的病畢竟是嚴重的。從而可以使學生加深對這篇作品思想內容的理解。三、課堂教學提問方式的多樣性

5、。1 直問式。直問,就是為引起學生的思考而進行的直接提問,如就某一個問題而作的明確發(fā)問:“這篇課文屬于什么體裁,文中的主人公是誰?”“孔乙已為什么用手爬出大門?”這種方式應用十分普遍。這種提問直來直去,缺少趣味性,在一堂課中若運用太多而無變化,往往較枯燥,不容易活躍課堂氣氛。2 逆問式。逆問,就是不直接問為什么,而是以相反的角度提出假設。一般總是問:“這樣寫有什么作用?”而逆問則這樣問:“不這樣寫行不行?”這種悶法揭示矛盾突出、刺激性強,是打開學生思維之門的鑰匙,是訓練學生思維深刻性的有效方法。如有老師講左忠毅公逸事時這樣問:“文章一開頭先交代風雪嚴寒的天氣有什么必要?這幾個字去掉好不好?”這

6、種逆問能激發(fā)學生的深層思維,有其他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3 比較式?!皼]有比較就沒有鑒別”。為了鞏固舊知,開拓新知,教師往往運用對比、反比、類比等方法提出問題,促進學生深入思考不同事物的相似點和不同點,從而有所發(fā)現,有所收獲。教社戲一課時,根據迅哥兒兩次吃豆的不同感受,可提問:迅哥兒兩次吃的都是六一公公家的羅漢豆,為什么感到今天吃的“沒有昨夜那么好” ?這樣寫收到什么效果?這種提問能讓學生發(fā)現矛盾、激發(fā)思維,在比較中提高認識和鑒別事物的能力,養(yǎng)成分析的習慣。4 層進式。層進式提問,就是各個問題上下相連,環(huán)環(huán)相扣,前一個問題是解決后一個問題的基礎,兩個或幾個問題在知識上是層進的。如講故鄉(xiāng)時,針對開

7、頭的寫景部分提出以下問題:魯迅先生筆下的故鄉(xiāng)是什么樣的景象 ?作者用了哪些富有特征性的詞語傳神地勾勒出這種景象?用這些詞語描寫故鄉(xiāng)反映了作者什么樣的心情? 為什么會有這種心情?講到少年閏土的肖像描寫后,為回答“通過肖像描寫,可以看出閏土是一個怎樣的孩子”的問題,有位教師設計了三個臺階式的問題:“紫色的圓臉”說明了什么?(日曬雨淋,健康)“頭戴一頂小氈帽”說明了什么 ?(浙江農村孩子)為什么“頸套銀項圈” ?( 父母疼愛他) 到此,一個鮮活的人物形象躍然紙上,教師要解答的問題水到渠成。這種提問方式,由淺入深,層層深入,便于引導學生一步步地觸及文章的內蘊,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深刻性。5 創(chuàng)造式。愛因斯坦

8、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痹诮虒W中,教師通過提問,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去探索大千世界的一切。為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加深拓寬原有的教學內容,對課文中的人物、情節(jié)、場景產生再造想象,或插敘情節(jié),或改寫人物,或增刪詞句等等,啟發(fā)學生想象,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教歐陽修的賣油翁 ,可提問:賣油翁走后,陳堯咨會想些什么 ?這種提問是根據課文的內在因素設計的,因此必須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這種提問方式有助于訓練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6 繞道式。 走路常常遇到江河高山阻隔, 這時如果沒有渡越的條件,人們便繞道而行。在教學中往往遇到類似情況:問題一擱淺,再“啟”也不“發(fā)”,講 Y-'11i 費勁,我們

9、便可以采用這種繞道式的提問方法。比如講祝福一課時,在老師分析祥林嫂死后,魯四老爺罵的那句話時,問道: :“不早不遲,偏偏要在這個時候,這就可見是個謬種,從這句話里可以看出魯四老爺是怎樣的一個人? ”經過思考,學生仍然答不上來,老師可采取繞道法,暫且存疑, 從側面問道:“同學們想一想,魯四老爺在偏偏要在這個時候的后面理應說什么 ? ”學生中有的說“死了”,有的說“老了”,老師問:“魯四老爺為什么不說死了? ”學生答道: “因為他忌諱極多, 在祝福時是不允許提死亡一類的事情。 ”老師問:“那魯四老爺為什么又不說老了, l , 學生說: “因為老了含有尊重死者的意思。 ” 問到這里, 魯四老爺這個既不能犯忌諱, 又不能丟了傳統(tǒng)的老朽形象也就活脫脫地站了出來, 至 于從這句話里可以看出“魯四老爺是怎樣個人”這個問題也就不攻自破了。此外,還有揭疑式提問、選擇式提問、誘導式提問、特問式提問例證是不能窮盡的,也無需窮證。但是,這些無不說明課堂提問是- 藝術性、技術性很強的學問。教師要使自己的課上得富有生氣,一方面要注意靈活運用提問方式,一方面又要不斷地改革創(chuàng)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