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漢語古書的注解_第1頁
古代漢語古書的注解_第2頁
古代漢語古書的注解_第3頁
古代漢語古書的注解_第4頁
古代漢語古書的注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古書的注解1古書的基本體例:有傳、注、箋、詁、解、章句、音義、正義、補注、集注、集解、集釋等。大致類型有:(1 )傳注體:用以解釋古書正文,(2 )義疏體:既解釋古書正文,又解釋前人注文。(3 )集解(集注、集釋)體:在同一本古書下洪各家 注釋。2 、十三經(jīng)注疏本中,詩經(jīng)注疏包括的四家的注解,即西漢毛亨的毛詩故訓傳,東漢鄭玄的毛詩箋,唐陸德明的毛詩音義(又叫釋文),唐孔穎達的毛詩正義(又叫疏)。3 、古書注解的內(nèi)容大致包括以下幾方面:( 1 )解釋詞義(2 )串講文意(3 )分析句讀(4 )提示語法(5 )說明修辭表達方式( 6 )詮釋典故成語(7 )??蔽淖帧? 、古注中的“章句”體,著重于

2、串講和提示文意。不僅串講文句大意,還往往把文章的段落大意歸納出來?!凹Ⅲw”的古注有時也這樣做。 5 、古注的常用術(shù) 語:(1 ) "曰、為、謂之”:用來辨析意義相同相類的詞語間的細微差別。用法是“解釋語+ '曰、為、謂之-被解釋語”。如“豕一歲曰縫",“縫”是被解釋 語。( 2 )“謂”:以狹義釋廣義,以具體釋抽象,以分名釋總名。偶爾有用“謂”辨析相關(guān)相類的詞語的意義差別。如“有謂富也,亡謂貧也”。( 3 )“猶”:被釋語在前,解釋語在后。使用這個術(shù)語大致有四種性質(zhì):用同義(包括近義)詞來解釋。如“同猶俱也?!庇眠h引申義來解釋。如“老猶敬也,幼猶愛也”。以今語釋古

3、語?!罢l為,猶為誰也?!币猿S米轴尫浅S米?。如“直猶但也?!保? ) “貌,之貌”:都用來解釋表示某種性質(zhì)、狀態(tài)的形容詞,相當于“,的樣子”。如“莞爾,小笑貌”。(5 ) “辭(詞)也、語詞也、語助也、發(fā)聲”:古注中使用這些術(shù)語,大都是用來說明某字是虛詞(主要是指語氣詞)。如詩經(jīng):“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泵珎鳎骸八?,辭也。”意思指“思”是虛詞。(6 ) "之言、之為言”:一般都是聲訓,即用被解釋的詞的聲音相同或相近的詞來進行解釋,目的在于探求事物的命名之義或同源詞,并不是解釋這個詞在句中的具體表達義。如禮記:“古者公田藉而不稅?!编嵭ⅲ骸敖逯越枰??!惫抛⒅幸灿杏谩爸浴眮斫忉層米?/p>

4、通假現(xiàn)象的。如詩經(jīng):“既敬既戒,惠此南國。”鄭箋:“敬之言警也?!保?7 )“言”:是用來點明詞語或文句的言外之意,即含意,包括用來串講正文。如詩經(jīng):“時勉同心,不宜有怒?!泵珎鳎骸把詴r勉者,思與君子同心也?!保? ) “讀為、讀曰":這兩個術(shù)語主要是用來說明通假,即用本字來說明正文中的假借字及古今通用字。如:“信,讀為伸”,“巨,讀曰詎。”,“倍讀曰背”。(9 ) “讀若、讀如”:主要用于注音,起標明音讀的作用。如“信,讀如屈伸之伸,假借字也?!保?10 )“如字”:用于注音,表示被注的字按它通常的讀音來讀。如:禮記:“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陸德明音義:“惡

5、惡,上烏路反,下如字。, 好好,上呼報反,下如字。”意思是“前面的惡字反切音是烏路,(即取烏的聲母路的韻母,讀。)。后面的惡,讀它通常的音。面的好,讀呼報反切出來的音,后面的好讀它通常的音?!保?1) “當為、當作”:用來改正古書中的誤字。如周禮:“誦四方之傳道”。鄭玄注:“故書傳作傅,杜子春云:”傅當作傳“。(12) “衍、脫”:“衍”是用來說明古書中多出了文字的現(xiàn)象,“脫”是用來說 明古書中脫落了文字的現(xiàn)象。6 、怎樣利用古注:(1 )批判吸收,(2 )正確取舍,(3 )聯(lián)系正文,(4 )融會貫通。第十七節(jié)古書的標點1 古人讀書時要自己斷句,用“?!焙汀?、”作為句子結(jié)束和句間停頓的標記,叫

6、做“句讀()”。刻書附有句讀,是從宋代開始的。2 、古書標點的注意事項:(1 )注意正確地點斷句子。所斷開的每個句子必須各自成立。句句可以講通。必須符合事物的情理和作者的原意。(2 )注意引語的有無和起迄,注意使用引號。(3 )注意句子的結(jié)構(gòu)層次。3 、古書標點致誤原因:(1 )詞匯方面,(2 )語法方面(3 )音韻方面(4 )古 代文化常識方面。填空:1 韻母包括:韻頭、主要元音、韻尾三個部分。而韻則只指主要元音和韻尾。2. 詩經(jīng)的用韻情況,從一章用韻的數(shù)量看,可分為:一韻到底和換韻。3. 韻腳是指一般放在句尾的詩韻。4. 從詩經(jīng)韻腳相互舉例看,大致可分為:句句押韻、隔句押韻、交韻三種情況。

7、5.經(jīng)過眾多學者的研究,目前綜合各家的觀點,把上古韻部分為三十部。6. 上古三十韻部中,屬于入聲韻有:職、覺、藥、屋、鐸、錫、質(zhì)、物、月、緝、葉。 7. 三十二字母中,屬于半舌音的是:來,屬于牙音的有:見、溪、群、疑。8. 從發(fā)音部位看,“日”為半齒音。9. 廣韻的作者是宋代的陳彭年、邱雍等,這部韻書分為206 韻,這是世界上現(xiàn)存最完整的最早的一部韻書。10. 古漢語的四聲指的是:平聲、上聲、去聲、入聲。11.切韻的作者是隋代的陸法言。12. 古漢語的全濁聲母到現(xiàn)代漢語已全部清化,其規(guī)律是:平聲歸送氣,仄聲歸不送氣。 13. 我國古書注解的工作始于漢代,當時著名的注解家有:毛亨、孔安國、馬融、

8、鄭玄等。14. 十三經(jīng)注疏中的詩經(jīng)由漢代毛亨作注,唐代孔穎達作疏,儀禮由漢代鄭玄作注,由唐代賈公彥作疏。15. 一部作品注解的人很多,后人把各家的注選集在一起,并加上自己的注解,稱作集注或集解。16. “章句”體的注解每章之后都有“章指”,章指就是通釋全章正文的大意的。 17. 三國志裴松之注的最大特點是:每句話的用典讓人難以理解。18. 唐代文選李善注和五臣注的特點是:以詞語的出處和典故的來源地考證為主。19. 史記三家注是:南朝宋裴骃的史記集解,唐代司馬貞的史記索隱,唐代張守節(jié)的史記正義。20. 律詩對仗的一般要求是頸聯(lián)、頷聯(lián)規(guī)定要用對仗。21. 唐以后的詩體,從格律上看,大致可分為:近體

9、詩(今體詩)和古體詩(古風)。22. 舊說,南宋平水劉淵把“同用”的韻合并為 107 韻,后人又減為106 韻,這就是著名的“平水韻”,一般就叫“詩韻”。 23. 平仄是近體詩最重要的格律因素,不依照一般平仄的句子,便是坳句。24. 律詩講究“黏對”,“對”指的是:每聯(lián)的出句和對句必須是相反的類型,“黏”指的是:上聯(lián)的對句和下聯(lián)的出句的平仄類型必須是同一大類,不符合就叫失黏、失對。25. 首聯(lián)出句是“平平平仄仄”,頷聯(lián)對句是“仄仄平平仄”。名詞解釋:1. 古無舌上音:根據(jù)錢大昕十駕齋養(yǎng)新錄的研究成果,將三十六字母中“知徹澄娘”與“端透定泥”合并,都是舌尖音,所以沒有舌上音。2. 古無輕唇音:根

10、據(jù)錢大昕十駕齋養(yǎng)新錄的研究成果,古無輕唇音可以根據(jù)形聲字、方言、地名、雙聲等來判定,三十六字母中“非敷奉微”與“幫滂并明”相同,都是雙唇音,把它們合并在一起,所以故無輕唇音。3. 反切:漢末孫炎首先提出,魏晉之后,能為每一個字用反切注音,反切方法:反切上字,取聲母;反切下字,取韻母、聲調(diào)。反切亦稱反語、反言、反紐、或單稱反、翻、切、紐,是我國傳統(tǒng)注音方法,用兩個字拼合成另一個漢字的讀音。4. 守溫:唐代末年的僧人,第一個用漢字記錄字母的人,中古三十字母:幫滂并明端透定泥知徹澄精清從心邪照穿審禪見溪群疑影喻曉匣來日。5. 陳第:明代人,著作有毛詩古音考、屈宋古音考,他是古音學的鼻祖。6. 葉音:

11、“葉”也作“協(xié)”,語音隨著歷史的發(fā)展而發(fā)展,詩經(jīng)的韻腳到了后代念起來就不和諧了,為了說明詩經(jīng)押韻和諧,于是認為某字該讀某音,這就是所 謂的葉音。7. 平分陰陽:古代漢語中的平聲,在現(xiàn)代漢語的普通話里分為陰平和陽平。8. 濁上歸去:古代漢語中上聲的全濁在普通話里歸為去聲。9. 入派四聲:古代漢語的入聲在普通話里可派入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聲當中。10. 連綿詞:連綿詞是指兩個音節(jié)連綴成義而不能扳開的詞。連綿詞分為哪幾類:A.雙聲:參差、痢!踢、粟烈。 B.疊韻:窈窕、須臾、嬋媛。 C.雙聲并疊韻:輾轉(zhuǎn)。11. 傳注體:直接為原文做注解。12. 義疏體:隋唐后出現(xiàn)的經(jīng)、傳兼注,又稱疏、正義。13

12、. ,集解體:一部重要的古代作品,注解的人常常很多,后來就有人把各家的注選集在一起,再加上自己的注解,成為集注或集解。例:何晏注論語。14. 十三經(jīng)注疏:A.詩經(jīng):漢毛亨傳,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等正義。B.春秋左傳: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等正義。C.論語:魏何晏集解,宋刑禹疏。D.孟子:漢趙岐注,宋孫熊疏。E.周易魏王弼、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等正義。F.尚書: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等正義。G.周禮: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 H儀禮漢鄭玄注,唐賈公 彥疏。I禮記鄭玄注,唐孔穎達等正義。J春秋公羊傳漢何休注,唐徐彥疏。 K春秋谷梁傳晉范寧注,唐楊士勛疏L孝經(jīng)唐玄宗注,宋刑禹疏M爾雅晉郭璞注,宋刑昺疏。15 衍

13、文:它簡稱“衍”也叫“衍字”,用來指明古籍中多出了文字的現(xiàn)象。 16 脫文:它簡稱“脫”也叫“脫字”,專指古籍中脫落了文字的現(xiàn)象。17 如字:古書上某字注以“如字”,通常是告訴讀者,在這特定的上下文里,這個字要按照它本來的讀音讀。18近體詩:又叫今體詩,它有一定的格律。19 古體詩:一般又叫古風,這是依照古詩的作法寫的,形式比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縛。 20 工對:它是指同類的詞相對。21 流水對:是說相對的兩句之間的關(guān)系不是對立的,而是一個意思的連貫下來,也就是說,出句和對句不是兩句話,而是一句話。22借對:是說一個詞有兩個以上的意義,詩人在詩中用的是甲義,但是,同時借用它的乙義或丙義來與另一

14、詞相對。23柏梁體:它是指句句入韻的七言詩。24 “對”指的是:每聯(lián)的出句和對句必須是相反的類型,“黏”指的是:上聯(lián)的對句和下聯(lián)的出句的平仄類型必須是同一大類。25 拗救:就是一個句子該用平聲的地方,用了仄聲,然后在本句或?qū)涞倪m當位置,把該用仄聲的位置改用平聲,以便補救,合起來叫拗救。26 字面相對:也就是詞類相同的互為對仗:名詞對名詞,代詞對代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副詞對副詞,虛詞對虛詞。27. 合掌:一聯(lián)對仗出句,和對句完全同義(或基本上同義),是詩家的大忌。28五音:梁朝,顧野王在玉篇中把五音分為唇音、舌音、齒音、牙音、喉音。簡答題1 . 詩經(jīng)的押韻情況:1 )句句押韻:詩經(jīng)

15、的押韻一般都很密,句句押韻的不少。例: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2)隔句押韻:一般是奇句不押韻,偶句押韻。例: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3)交韻:奇句和奇句押韻,偶句和偶句押韻。例: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2 .古書注解以詩經(jīng)魏風碩鼠為例,來說明經(jīng)書注疏,有哪些代表人物?大字是正文,雙行小字是注疏。前面沒有“箋云”的注是毛傳,如“貫事也”;在“箋云”之后的注是鄭玄箋;圓圈之后,“貫古亂反 , ”是唐陸德明經(jīng)典釋文對正文和注文的注音。【疏】字以下才是孔穎達的疏。3. 古書注解的述語:1 )曰、為、謂之:使用這幾

16、個術(shù)語時,被釋的詞總是放在“曰”、“為”、“謂之”的后面。這幾個術(shù)語的作用相同,它們不僅用來釋義,并且用來分別同義詞或近義詞之間的細微差別。例:“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敝祆渥ⅲ骸皹b不熟曰饑,菜不熟曰僮”。爾雅釋天:“轂不熟曰饑,蔬不熟曰僮”。«轂梁傳公二十四年:“二榖不升謂之饑,三榖不升謂之饉”。2)謂:“謂”與“謂之”不同,前面說過,使用“謂之”時,被釋詞總是放在“謂之”的后面;使用“謂”時,被釋的詞都放在“謂”的前面。可見這兩個術(shù)語的差別很明顯?!爸^”這個術(shù)語,往往是在以具體釋抽象,或以一般釋特殊的情況下,才用上它,指的是例:論語子罕:“后生可畏”,何晏注:“后生謂少年”。3

17、)貌:“貌”字一般用在動詞或形容詞的后面。使用“貌”字時,被釋的詞往往是表示某種性質(zhì)或某種狀態(tài)的形容詞,例:論語陽貨:“夫子莞爾而笑”,何晏注:“莞爾,小笑貌”?!懊玻?)猶: , 的樣子”。使用這個術(shù)語時,釋者與被釋者往往就是同義或近義的關(guān)系,例:詩經(jīng)魏風伐檀:“坎坎伐輻兮,實之河之側(cè)兮”。毛傳:“側(cè),猶厘也”,“猶”等于現(xiàn)代漢語的“等于說”。5)之言,之為言:使用這兩個術(shù)語時,必然是“聲訓”,除了釋義之外,釋者與被釋者之間有時是同音的關(guān)系,有時是雙聲疊韻的關(guān)系。例:論語季氏:“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nèi)也?!编嵭ⅲ骸笆捴悦C也,墻謂屏也。君臣相見之禮至屏而加肅敬焉,是以謂之蕭墻

18、?!?)讀為,讀曰:這兩個術(shù)語是用本字來說明假借字。例:氓:“淇則有岸,隰則有泮。”鄭箋:“泮”讀為畔?!般笔羌俳?,“畔”是本字。7)讀若,讀如:這兩個術(shù)語一般是用來注音。例:說文:“噲,咽也。從口,會聲。”或讀若快。有時,“讀若”,“讀如”的作用和“讀曰”,“讀為”相同,也是用本字來說明假借字。例:禮記儒行:“起居竟信其志?!编嵭ⅲ骸靶?,讀如屈伸之伸,假借之也?!薄白x為”,“讀曰”和“讀若”,“讀如”的區(qū)別就在于:前者必然是用本字破假借字,后者則是一般是用于注音,但是有時也用本字來破假借字。4. 近體詩押韻有什么要求:1)首句可押韻也可不押韻。2) 偶數(shù)句一定要押韻,奇數(shù)句不要押韻。3)

19、一韻到底:中間不能換韻。4)一般押平聲韻,少數(shù)押仄聲韻。5. 近體詩押韻和古體詩押韻有什么不同:1)近體詩一般只押平聲韻,仄韻的近體詩非常罕見。2)古體詩既可以押平聲韻又可以押仄聲韻。3)近體詩用韻的要求很嚴格,無論律詩、長律或絕句,都必須一韻到底,而且不許鄰韻通押。4)古體詩押韻比近體詩寬,鄰近的韻可以通押。6.五言律詩平仄交互規(guī)則的類型:A.仄仄仄平平。a。仄仄平平仄。B.平平仄仄平。bo平平平仄仄。7. 古代的韻書問題:1 )切韻:隋,陸法言(殘卷)。2)聲類:魏,李登,最早的一部韻書(失傳)。3)唐韻:唐,孫愐(殘卷)。4)廣韻:宋,陳彭年、邱雍等,按平上去入分,是第一部完整保存下來的

20、韻書,有26194 個字, 206個韻。5)集韻:宋,丁度。6)壬子新刊禮部韻略:宋,劉淵,作者把同韻合并起來,并對廣韻從新整理,將同韻歸入一起,一共107 韻,后來(金)王文郁提出了“詩韻”,共 106 韻(平水韻)。7)中原音韻:元,周德清(曲韻)。10分,根據(jù)作品寫出相應的作者)1. 宋代:集注邢禺b ng為論語、孝經(jīng)、孫熊sh -為孟子作疏2. 清代“說文四大家”:段玉載說文解字注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3. 魏晉南北朝:何晏論語集解魏,王弼周易注、老子注杜預春秋左氏經(jīng)傳集解郭象莊子注郭璞爾雅注魏晉南北朝三大注:裴松之三國志注、劉孝標世說新語注、酈道元水經(jīng)注4. 唐代:顏師古漢書注李善文選注

21、陸德明經(jīng)典釋義(釋難義、難音)成玄英莊子疏孔穎達五經(jīng)正義(五經(jīng):詩、書、禮、易、春秋左傳)爾雅作疏桂馥說文義證王筠說文句讀、說文釋例劉孝標世說新語注、酈道元水經(jīng)易、春秋左傳)5. 高誘戰(zhàn)國策注、呂氏春秋注、淮南子注偽孔安國傳詩經(jīng)一一 西漢毛亨傳2)三禮:周禮一一 東漢鄭玄注儀禮一一東漢鄭玄注禮記一一東漢鄭玄注何休春秋公羊傳解詁(注) 、楚辭章句(注)、服虔春秋左氏傳注6. 十三經(jīng)注疏(個人覺得這是期末考試這道題的重點):1 )三經(jīng):周易一一 韓康伯、魏王弼注 唐孔穎達疏唐孔穎達等正義唐孔穎達等正義東漢鄭玄箋唐賈公彥疏唐賈公彥疏唐孔穎達等正義3)三傳:春秋左傳晉杜預注 唐孔穎達等正義春秋公羊傳一

22、一 漢何休注唐徐彥疏春秋谷梁傳晉范寧注唐楊士勛疏論語魏何晏集解宋邢禺疏孝經(jīng)一一唐玄宗(李隆基)注宋邢禺疏爾雅晉郭璞注宋邢禺疏孟子漢趙歧注宋孫熊疏10分,破讀、通假等)例舉(詳情請看P1074):犧尊(suo z un)仆射(p 口 ye)齊衰(z 1 c ui)滑稽(g u j4)其他:i )20 分)【聲訓、衍文、脫文(奪文)、如字、破讀、訛文、葉音(讀作“諧音”)、注、疏、箋、正義、反切、雙聲、疊韻、格律、說文解字、句讀、破讀、通假字、假借字、同源詞、十三經(jīng)、對仗、拗救】1. 聲訓:漢語訓詁學術(shù)語,又稱音訓。是指通過語音分析詞義,用聲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來解釋詞義,推求詞義的來源,以說明其命名

23、的原由。就聲音關(guān)系而言,聲訓可分為 4 種:同音、雙聲、疊韻和音轉(zhuǎn)相近。2. 衍文:校勘學術(shù)語,因繕寫、刻版、排版等錯誤而多出來的字或句子。3. 脫文:??睂W術(shù)語,簡稱“脫”,也叫“脫字”、“奪文”。用來指明古籍中脫落 了文字的現(xiàn)象。4. 訛文:校勘學術(shù)語,因在古籍抄傳的過程中抄寫錯誤的字。5. 如字:一種注音法。當一個字形因意義不同而有兩個或兩個以上讀法的時候,要按 照習慣上最通常的讀音讀,按照最常用的意義解釋,叫如字。6. 破讀:古代漢語中用同一個字表示的詞,有時由于意義和詞性的變化而使讀音有所 不同,用改變字詞的讀音以區(qū)別該詞不同的意義或詞性的一種方法。7. 葉音(讀諧音):也稱葉韻,葉

24、句?!叭~”也作“協(xié)”。指以改讀字音的(錯 誤)方式,來讀詩經(jīng)、楚辭等先秦的韻文,葉音這個稱呼由朱熹提出。8. 注:廣義的“注”包括傳、箋、注、疏、正義、集解。凡是給前人著作注解皆稱“注”。 9. 疏:“疏”是相對于“注”而言的,是在“注”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作注,既能解釋正文,也能解釋“注”。10. 傳:“傳,傳也,博釋經(jīng)義,傳示后人?!?1. 箋:“箋”是對“傳”的再解釋,是對經(jīng)文化和前人的注解有所闡發(fā)和補充而標注在旁邊。12. 正義:意思是解釋經(jīng)傳而得其正確的意義。與“疏”同實而異名。如唐孔穎達作五經(jīng)正義,實際上是疏。但不是所有的正義都等于疏,如唐代的張守節(jié)史記正義并不是對注的注。 13. 說文

25、解字:東漢許慎編著。這部書是我國第一部系統(tǒng)比較完備的字典,開創(chuàng)了部首檢字的先河。收錄了漢代能見到的古文字,一般保留文字的最古老的意思。14. 反切:反切是古人在“直音”、“讀若”之后創(chuàng)制的一種注音方法,反切的基本規(guī)則是用兩個漢字相拼給一個字注音,切上字取聲母,切下字取韻母和聲調(diào)。15. 雙聲:就是一個雙音節(jié)詞中兩個字的漢語拼音的聲母相同,就是雙聲。也就是同聲母的字,可以構(gòu)成雙聲。如現(xiàn)代漢語中“珍珠”,“微妙”在先秦是雙聲。16. 疊韻:疊韻是漢語音韻學中的一個術(shù)語。兩個字的韻母或主要元音和韻尾相同。例如“荒唐”,“螳螂”,“徘徊”等就是疊韻的詞。17. 格律:格律,指一系列中國古代詩歌獨有的,

26、在創(chuàng)作時的格式、音律等方面所應遵守的準則。18. 句讀:古時稱文詞停頓的地方叫做句或讀。連稱句讀時,句是語意完整的一小段,讀是句中語意未完,語氣可停的更小的段落。19. 破讀:所謂破讀就是用改變字詞的讀音以區(qū)別該詞不同的意義或詞性的一種方法。20. 通假字:通假字是中國古書的用字現(xiàn)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讀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種種原因,書寫者沒有使用本字,而臨時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來替代,有人認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寫的白字(別字 )。21. 假借字:漢字是由象形、象意的文字發(fā)展起來的。有的外物有形象可以描繪,有的意思可以利用圖像和筆畫來表現(xiàn),可是有很多代表某些事物

27、的概念不能用象形、象意的方式隨時造出文字來表現(xiàn),于是就假借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來代表,這種跟借用的字的形義完全不合的字就稱為假借字。22. 同源詞:同源詞,本是同一語源,后來分化成若干意義相關(guān)而不完全相同的詞。音 義相關(guān),由同一語源孳生的詞或詞素。如"背 "和 "負 "。23. 十三經(jīng):十三經(jīng)是指在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經(jīng)典。分別是詩經(jīng)、尚書、周禮、儀禮、禮記、易經(jīng)、左傳、公羊傳、榖梁傳、論語、 爾雅、孝經(jīng)、孟子。24. 對仗:對仗,中古時詩歌格律的表現(xiàn)之一。詩詞中要求嚴格的對偶,稱為對仗。對仗主要包括詞語的互為對仗和句式的互為對仗兩個方面。對仗多用于駢文。25. 拗救:所謂拗句,就是不依照一般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