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建筑工程系的學生必讀的03G101-1及04G101-3兩本圖集的精華!主編:山東大學陳青來教授的精辟答疑!記得好好閱讀哦!柱問題1 、柱縱筋錨入基礎的問題03G101-1 圖集對基礎頂面以上的柱縱筋的構造要求講得比較詳細, 但是對柱縱筋錨入基礎的問題,圖集中沒有介紹,而且,此類問題查看了 一些混凝土構造手冊之類也找不到詳細的介紹,所以,很有必要在此向專 家請教,這些問題也是不少工程技術人員共同的問題。 柱縱筋伸入基礎(承臺梁,或有梁式筏板基礎的基礎梁)的錨固 長度是多少?是一個 laE 還是更多?(甚至有人提出 1.5 倍的 laE ) 當柱縱筋伸入基礎的直錨長度滿足“錨固長度”的要求,是否
2、可 以“直錨”而不必進行彎錨?有的人說可以“直錨”;但又有人說必須拐 一個直角彎。 如果柱縱筋伸入基礎必須“彎錨”的話,彎折部分長度是多少? 有人說是 10d ,而在 03G101-1 圖集第 39 頁“梁上柱 LZ 縱筋構造” 中彎折長度為 12d ,這個規(guī)定是否可用于基礎? 同樣在 03G101-1 圖集第 39 頁“梁上柱 LZ 縱筋構造”中, 規(guī)定“直錨部分長度”不小于 0.5 laE ,這個規(guī)定是否可用于基礎? 當基礎梁的梁高大于柱縱筋的錨固長度時, 柱縱筋可以不伸到梁 的底部。是這樣的嗎? 當基礎梁的梁高小于柱縱筋的錨固長度時, 柱縱筋必須伸到梁的 底部,然后拐一個直角彎。其彎折部
3、分長度,“剩多少拐過去多少”,顯 然不合適。這時候,應該用上前面第條,即規(guī)定一個彎折部分長度;同 時,也應該檢驗一下“直錨部分長度”,看看它是否不小于前面第條規(guī) 定的“最小直錨長度”。是這樣的嗎?答: 所提問題將會在“筏形、箱形、地下室基礎平法國家建筑標準 設計 03G101-3 、-4 ”中得到相應答案?,F(xiàn)在簡單答復如下: 柱縱筋一般要求伸至基礎底部縱筋位置。特厚基礎( 2 米以上) 中部設有抗水化熱的鋼筋時, 基礎有飛邊的所有柱和基礎無飛邊的中柱的 柱縱筋可伸至中層筋位置; 當柱縱筋伸入基礎的直錨長度滿足“錨 固長度”的要求時,要求彎折12d ; 梁上柱縱筋的錨固要求亦適用 于柱在基礎中的
4、錨固,但要求柱縱筋“坐底”。2、我們在施工中經(jīng)常遇到柱主筋 大變小的問題。 試問:當柱子采 用電渣壓力焊時候有什么限制條件,例: 25mm 碰焊 14mm 的鋼筋的能 不能?答: 25mm 碰焊 14mm ,直徑相差過大受力時會出現(xiàn)應力集中現(xiàn)象。 如果施工規(guī)范對大小直徑鋼筋對焊無限制規(guī)定的話, 建議直徑相差不要超 過兩級( 25 與 20 或 18 與 14 )。3、柱伸入承臺梁或基礎梁中,是否設置箍筋?箍筋如何設置?不需 加密? 此箍筋起什么作用? 這個問題如果在施工圖中明確標示, 就沒 有問題。如果在施工圖中沒有明確表出,則施工人員如何執(zhí)行?現(xiàn)在的情 況是各人有各的做法,例如,有的人設置兩
5、根箍筋,有的人只設置一根箍 筋。答: 要設不少于兩道箍筋,但不需要加密。箍筋的作用是保持柱縱 筋在澆筑混凝土時鋼筋之間的相對位置和鋼筋籠的定位不受擾動。4、柱上端“非連接區(qū)”? G101 圖集規(guī)定,柱的下部,即在樓板梁的上方有一個“非連接區(qū)” (是個箍筋加密區(qū)),縱筋的接頭只能在“非連接區(qū)”以上部位(也就是 柱的中部)進行。然而,圖集沒有規(guī)定在柱的上部有沒有“非連接區(qū)”? 例如,在柱上部的箍筋加密區(qū)或者在柱梁的交叉部位允許不允許縱筋連 接?事實上,有的施工人員在上述的柱上部區(qū)域進行了鋼筋接頭。這 樣,他在柱中部有一個鋼筋接頭, 在柱上部又有一個鋼筋接頭, 違背了“同 一縱向受力鋼筋不宜設置兩個
6、或兩個以上接頭”的規(guī)定。(見混凝土結 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不過,上述規(guī)范的用語是“不宜”,并沒有強制規(guī)定。因此,請教一下上 述柱縱筋的接頭問題如何解釋?如何執(zhí)行?其中有什么理論根據(jù)?答: 提問者可能是指 00G101 , 03G101-1 中從下層柱的上部到上 層柱的下部形成的非連接區(qū)是連續(xù)的。規(guī)范對此規(guī)定是“不宜”,未做強 制規(guī)定,國家建筑標準設計的規(guī)定偏嚴,對保證質量有好處。如果難以做 到,結構設計師可以對此規(guī)定進行變更。規(guī)范用語“不宜”,反映了中國 人的辨證思維。對于執(zhí)行與否,結構設計師有抉擇權利。該規(guī)定多出于概 念設計考慮,未見其理論根據(jù)的文章發(fā)表。5、前在 03G101 第 45
7、 頁中(非抗震 KZ 箍筋構造非抗震 QZ.LZ 縱向鋼 筋構造 )中注 7 :當為復合箍筋時, 對于四邊有梁與柱相連的同一節(jié)點, 可僅在四根梁端的最高梁底至最低梁頂范圍周邊設置矩形封閉箍筋, 那么 請問陳教授,1 、該條能否用于第 36 頁(抗震 KZ 縱向鋼筋連接構造)中?;蛘哒f用于 四級抗震的節(jié)點處。 因為我注意到構造規(guī)定中非抗震與四級抗震處理基本 上一樣的。2、對于四邊有梁與柱相連的同一節(jié)點能否用于邊(端)柱與梁相交處。 答: 1、該條不適用于(抗震 KZ 縱向鋼筋連接構造),抗震結構要求所 有復合箍筋要貫通柱梁節(jié)點,而且要按照加密間距設置。2、只有邊柱有懸挑梁時才會形成四邊有梁的情況
8、,該節(jié)點構造要求適用 于該情況。6、有的施工單位把柱子的接頭只考慮底部的區(qū)域滿足要求 而上部卻不 考慮,施工單位 認為是受壓的,所以他們認為 他們采取的閃光對焊上 部接頭 他們就不考慮了?這樣做法對嗎?答: 框架柱是偏壓構件,受彎矩、軸向壓力和剪力的共同作用,其 受彎時的反彎點一般在柱中稍向上的位置, 抗震時柱兩端都要加密箍筋以 保證實現(xiàn)“強剪弱彎”,因此,連接位置不考慮避開柱上端是錯誤的。7、請教陳總,關于柱根的判斷,如下圖所示的判斷是否正確?無基礎梁 的柱根系指基礎的頂面,有基礎梁的柱根系指基礎梁的頂面,有地下室的 柱根系指地下室基礎底板頂面和地下室頂板的頂面。 答:對。地下室內(nèi)的柱歸入
9、"基礎結構 ",箍筋宜全高加密 .8、再次請教陳總,關于上圖中左邊有地下室的情況時,底層柱是否指的 是 -2 層和首層?沒有地下室的情況, 底層柱是否指的是基礎或基礎梁頂面 至首層頂板上皮?此時的柱凈高 (Hn) 是否指的是從基礎或基礎梁頂面至 首層頂板梁下皮標高?答: 1、任何一側有地下室即按有地下室考慮。2 、有基礎拉梁,拉梁以下為“基礎結構”。3、僅有基礎,自然從“基礎頂面”。9 、 一層是 22 的,第二層是 18 的,第三層是 25 的,這樣的柱筋能不能 用對焊呢?答:對焊鋼筋直徑最好相差不大 (一檔 ).這樣的配筋有顯明的隨意性 ,宜 將第二層鋼筋調成直徑 22
10、 的 ,然后于直徑 25 的焊接10 、該比如說柱頂一邊梁頂標高 10 米,另一邊梁頂標高 11 米,且都為 頂層,柱內(nèi)鋼筋怎樣錨固呢?是不是每邊的鋼筋按自己這邊的梁錨固呢? 答:柱鋼筋設置到最高點 .較低標高的梁鋼筋錨入柱內(nèi) ,較高標高的梁與 柱的連接按框架頂層端節(jié)點構造 .11、請問陳教授:偏心圓柱與框架梁平外邊時,由于梁外側受力筋靠近柱 與梁的切點,所以錨入柱內(nèi)水平段很短,實際施工時應以何種倍數(shù)錨固? 答:在近 "切點"位置應采用 (對稱 )搭接方式而非錨固方式 .12、請問陳教授 :在 G101,P43 頁中邊柱結頂筋在采用 (一 )類型進行錨固時 , 當直錨長度已
11、達到 1.5la 時是否還要進行彎錨 ?如果要進行彎錨 ,平直長度 應為多少 ?彎上部鋼筋是否要彎至梁底 ?在 P44 頁中 ,中柱結頂鋼筋在直錨 長度已達到要求是否需伸至梁頂 ?答: 1、無論何種情況均應伸至柱頂。2 、邊柱外側柱筋至少到頂部再彎鉤 12d 。13、關于 03101-1 圖集“ P36 頁的圖 2”的討論。這里又發(fā)生一個問題:1、“連接位置上移至柱上端”以后,如果在“下一樓層”現(xiàn)澆時把柱插筋留到這么高的位置,則施工會很不方便。2、但如果按“ P36 頁左三圖”那樣,在本層柱根“ 500 左右” 的地方設置柱插筋,則在頂板梁以下“ 500 左右”的地方又發(fā)生一個鋼筋 接頭這就造
12、成“一個樓層內(nèi)的一根柱縱筋出現(xiàn)兩個接頭”的問題(一 般來說,一根鋼筋是不允許出現(xiàn)兩個接頭的)請教青來教授,是不是 應該這樣做?答:移至上端主要為了節(jié)約鋼筋 .如果太高不容易控制其穩(wěn)定 ,可達中部 亦可 .無論如何應避免連接兩次 .14、柱子的焊接的部位一定要箍筋加密嗎?綁扎的部位是不是一定要箍筋 加密呢?答:不需要 .綁扎部位應加密 ,圖集上有明確規(guī)定 .15 、當柱子下部鋼筋與上部鋼筋直徑不相同時, 施工中采用電渣壓力焊連 接時如何做到柱子鋼筋中心對齊?或者有什么其他的辦法?答:可在較細直徑的鋼筋上加外徑與較粗鋼筋直徑相同的鉛絲套環(huán) .但 應注意兩根鋼筋直徑相差最好不大于一檔 .16 、在
13、03g101 第 9 頁中,有“當為抗震設計時,確定箍筋肢數(shù)時要滿足 對柱縱筋隔一拉一'以及箍筋骨肢距的要求”是什么意思呢?答:即設置的箍筋至少隔一根柱縱筋拉住一根柱縱筋 ,不可以隔兩根柱縱筋才拉住一根柱縱筋 17、我們是施工單位,遇到較真的監(jiān)理,我們也沒有辦法了,所以要請教 陳教授:在框架柱子中:一般的箍筋的四個角都是圓的,這就造成了在實 際綁扎中它們就不可能到角,比方就,現(xiàn)在有一 500*500 的柱子,保護 層是 25 ,箍筋是 B10 的,所以我應做成 470*470 的箍筋了,但是由于箍 筋的四角是圓的,在實際綁扎中箍筋就不得到位, 在量角到角之間的距離時, 只有 440 長
14、或 者更少(實際上會更少一些)這就造成了四角的保護層不夠的情況了,但 是中中間的幾根主筋是沒問題的。所以請問,在這種情況我該如何做呢, 是增大箍筋呢?(現(xiàn)在箍筋的保護層只有 15 ,再大可能不合適了)還是有別的辦法, 我雖然認為沒有事,但是有些監(jiān)理是不行的,遇到這種情況,我該如何解 釋呢?答:這個問題取決于箍筋內(nèi)表面的彎折半徑 .如果彎折半徑與柱縱筋截 面半徑相同 ,所有柱縱筋即可 "各就各位",但實際做不到 .這么小的彎折半徑 會造成箍筋開裂 ,所以柱四角縱筋總比中部筋的位置向內(nèi)一些 .18 、我在現(xiàn)場看到柱子直徑 22 變 25 時搭接方法和 101 完全不同:現(xiàn)場搭接
15、是以頂板為基準面,上柱(25 )縱筋往下伸一個La,下柱(22 )縱筋往上伸一個 La ,然后綁扎。 不知這樣行不行?據(jù)說施工中基本上都是這 樣處理的答:應按照 03G101-3 做,否則上柱在內(nèi)力最大的柱根部配筋嚴重不 足。上柱配筋比下柱大是為了滿足上柱受力需要,施工習慣源于不清楚柱 子實際所受內(nèi)力。19、柱筋電渣壓力焊的接頭部位箍筋需要加密么?怎么計算加密范圍? 答:搭接長度范圍箍筋加密的目的是增大混凝土對鋼筋的粘接強 度,焊接是一個“點”,不是一個“長度范圍”,加密不起什么作用。梁問題1、 03G101-1 :平法梁縱筋伸入端柱支座長度的兩種計算方法: 以第 54-55 頁為例,梁縱筋伸
16、入端柱都有 15d 的彎錨部分,如果把它放 在與柱縱筋同一個垂直層面上,會造成鋼筋過密,顯然是不合適的。正如 圖上所畫的那樣,應該從外到內(nèi)分成幾個垂直層面來布置。但是,在計算 過程中,卻可以有兩種不同的算法,這兩種算法都符合圖集的規(guī)定; 第一種算法,是從端柱外側向內(nèi)側計算,先考慮柱縱筋的保護層,再按一 定間距布置(計算)梁的第一排上部縱筋、第二排上部縱筋,再計算梁的 下部縱筋,最后,保證最內(nèi)層的下部縱筋的直錨長度不小于0.4laE ;第二種算法,是從端柱內(nèi)側向外側計算,先保證梁最內(nèi)層的下部縱筋的直 錨長度不小于 0.4laE ,然后依次向外推算,這樣算下來,最外層的梁上部 縱筋的直錨部分可能和
17、柱縱筋隔開一段距離。這兩種算法,第一種較為安全,第二種省些鋼筋。不知道圖集設計者同意 采用哪一種算法?答:應按第一種算法。如果柱截面高度較大,按 54 頁注 6 實行2、關于 03G101 圖集第 54 頁“梁端部節(jié)點”的問題,是否“只要 滿足拐直角彎 15d 和直錨長度不小于 0.4laE 的要求,則鋼筋錨入支座的 總長度不足 laE 也不要緊?!贝穑簂aE是直錨長度標準。當彎錨時,在彎折點處鋼筋的錨固機理發(fā)生 本質的變化,所以,不應以 laE 作為衡量彎錨總長度的標準,否則屬于概 念錯誤。應當注意保證水平段0.4laE非常必要,如果不能滿足,應將較 大直徑的鋼筋以“等強或等面積”代換為直徑
18、較小的鋼筋予以滿足,而不 應采用加長直鉤長度使總錨長達 laE 的錯誤方法。3、對比 96G101 、00G101 、03G101 三本圖集,在最早 的96G101圖集的“原位標注”中有“第4條”:“當梁某跨支座與跨中的上部縱筋相同,且其配筋值與集中標注的梁上部貫通筋相同時, 則不需在該跨上部任何部位重復做原位標注;若與集中標注值不同時,可 僅在上部跨中注寫一次,支座省去不注(圖 424a )?!比欢诤竺鎯杀?圖集中,這一條不見了,但“圖424a ”依然存在中間一跨的上部跨中進 行原位標注的實例。再以03G101圖集的“圖427 ”為例,在KL3、KL4、KL5的中間跨, 也都采用了“上部跨
19、中注寫”的方法,可見這種方法還是很適用的。建議在03G101圖集中,肯定96G101圖集“原位標注”中的“第 4 條”。答: 應該在 03G101 修版時還原該條規(guī)定4、 03G101-1 圖集第 24 頁“注:2、當為梁側面受扭縱向鋼筋 時,其錨固長度為la或laE ”。 現(xiàn)在的問題是:當抗扭鋼筋 伸入端支座時,若支座寬度(柱寬度)太小,不滿足直錨時,是否進行彎 錨? 如果進行彎錨,“彎折長度”如何取定?我想到兩種辦法:(1)彎折長度 =laE - 直錨部分長度(這可能不合適)(2)彎折長度 為“多少倍的 d ” (不會是 “ 15d”吧?)答: 應當勘誤。應改為“當為梁側面受扭縱向鋼筋時,
20、其錨固長度與方式同框架梁下部縱筋 ”。5、框架梁鋼筋錨固在邊支座 0.45LAE+ 彎鉤 15D ,可否減少彎鉤長度增 加直錨長度來替代?答:不允許這樣處理。詳細情況請看 “答梁問題( 2)”。6、(1) 03G101-1 圖集第 19 頁 剪力墻梁表 LL2 的“梁頂相對標高高差”為負數(shù)。如:第 3 層的 LL2 的“梁頂相對標高高差”為 -1.200, 即該梁的梁頂面標高比第 3 層樓面標高還要低 1.2m ,也就是說,整個梁的物理位置都在“第 3 層”的下一層(即第 2 層上)。既 然如此,干脆把該梁定義在“第 2 層”算了(此時梁頂標高為正數(shù)),何 必把它定義在“第 3 層”呢?(2)
21、 類似的問題還出現(xiàn)在同一表格的 LL3 梁上,該梁的“梁頂相對 標高高差”為 0 (表格中為“空白”),這意味著該梁頂標高與“第 3 層”的樓面標高一樣,即該梁整個在三層的樓面以下,應該是屬于“第 層”的。(3) 在“洞口標注”上也有“負標高”的問題。同一頁的“圖 ”上,LL3 的YD1洞口標高為 -0.700 (3層),該洞 D=200,也就是說整個圓洞都在“ 3 層”的下一層( 2 層)上,既然如此,何必在“第 3 層”上進行標注呢?以上提出這些“負標高”問題,主要影響到“分層做工程預算”。因 為在分層預算時,是以本樓層樓面標高到上一層樓面標高之間,作為工程 量計算的范圍。因此,上述的 (
22、1)、(2)、(3)都不是“第 3 層”的工程量計 算對象。不少預算員都對上述的“負標高”難以理解。所以,我認為,上 述(1)、(3)的“負標高”可以放到下一樓層以“正標高”進行標注。上述意見妥否?或許有些道理沒考慮到?特此請教。 答:這個問題看似不大,實際并非小問題。 建筑設計需要建筑師與結構師的協(xié)同工作,但在“層的”定義上,建 筑與結構恰好差了一層。 建筑所指的“某”層,實際是結構計算模型的 “某 減一”層。例如:一座 45 層的樓房, 建筑從第 37 層起收縮平面形成塔樓, 此時,結構分析時其結構轉換層是第 36 層而不是第 37 層(關于這一點要 引起結構師的注意,搞錯的情況并不少見)
23、。建筑設計的某層平面圖,是從該層窗戶位置向俯視的水平剖面圖。例 如:建筑學專業(yè)有首層建筑平面布置圖,而結構專業(yè)通常為基礎結構平面 布置圖(亦為俯視圖),且結構意義上屬于第一層的梁(與第一層的柱剛 接形成第一層框架且承受二層平面荷載的梁)在基礎平面(俯視)圖上是 看不到的,實際設計時也不在該圖上表達。搞建筑設計,建筑學專業(yè)是“龍頭”,結構師有必要在“層的”定義上與建筑師保持一致,以使建筑師與結構師對話方便。因此,某層結構平 面布置圖應當與該層的建筑平面布置圖相一致。 在層的定義上與建筑學專 業(yè)保持一致后,結構所說的某層梁,就是指承受該層平面荷載的梁(站在 該層上,這些梁普遍在“腳下”而非在“頭頂
24、之上”)。為將結構平面的“參照系”確定下來, 03G101-1 對“結構層樓面標 高”做出了明確規(guī)定(詳見第 條),并對“梁頂面標高高差”也做 出明確規(guī)定(詳見第 條三款和第 條六款)。以上規(guī)定已經(jīng)受了全國十幾萬項工程實踐的檢驗,結構設計與施工未 發(fā)生普遍性問題,但對施工預算員則提出了更高的技術要求。任何一種技 術都不是完美的(哲學意義上的美都是帶有缺陷的美),這也許正是“平 法”的缺陷之一。7、在 03G101 第 29 頁中第 條中 "當梁的下部縱筋不全部伸入支座 時 ,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縱筋截斷點距支座邊的距離 ,在標準構造詳圖中統(tǒng) 一取為 0.1ln(ln 為本跨梁的凈跨值
25、)". 可是在 00G101 中第 23 頁,卻規(guī)定的 統(tǒng)一取為 0.05ln(ln 為本跨梁的凈跨值 ),請問陳總這兩個取值一哪個為準 , 是 03G101 修改了以前的數(shù)據(jù) ?還是印刷上的錯誤 ?答:以 03G101-1 為準。應當注意,結構設計師在采用該措施時, 一定要細致地分析。鋼筋的截斷點無論定在何位置,都是一個“參照點”。結構設計師要從該 參照點往跨內(nèi)推算出: 1、該點距按正截面受彎承載力計算“不需要該鋼 筋的截面”位置再加上“適宜的錨固長度”的距離; 2、該點距抵抗彎矩圖上“充分利用該鋼筋的截面”位置再加上“適宜的長度”的距離。兩個 距離推出后取較長者,并以此決定截斷幾
26、根鋼筋。因此,截斷點位置距離 支座邊緣的多少,均不會影響梁的安全度。00G101 提出該項措施,處于以下考慮: 1、當梁的正彎矩配筋較多時, 例如配置兩排甚至三排正彎矩鋼筋,沒有必要全部錨入支座; 2 、我國鋼 筋混凝土結構節(jié)點內(nèi)的鋼筋“安排”存在一些問題,問題之一就是把不必 要的鋼筋也錨入節(jié)點,十分擁擠,嚴重影響節(jié)點的剛度; 3 、把不需要錨 入節(jié)點的鋼筋在節(jié)點外截斷,是世界各國的普遍做法。由以上思路出發(fā), 似乎只要將不需要的鋼筋從節(jié)點外斷開就可以達到目的, 于是確定了截斷 點距支座邊緣 1/20 凈跨值。但經(jīng)過進一步的分析,在 0.05ln 位置截斷一 部分鋼筋,距離支座很近,可能會影響伸
27、入支座的鋼筋的受剪銷栓作用, 如果距離大約一個梁的高度,即 1/10 凈跨值,對受剪銷栓作用的影響就 很小了。應該說, 03G101-1 的規(guī)定在概念上更趨于合理。當然,究竟截斷幾根鋼筋,既要符合規(guī)范要求,又要滿足受力要求。現(xiàn) 在的問題是,規(guī)范對此并未“直接”做出明確的規(guī)定。應該理解的是,規(guī) 范不會去“包打天下”,也不可能做到“包打天下”,結構方方面面問題 的處理,還要依據(jù)結構基本理論、概念設計和經(jīng)驗。前面所述“不需要該 鋼筋的截面” 位置再加上“適宜的錨固長度” 和“充分利用該鋼筋的截面” 位置再加上“適宜的長度”就需要結構設計師細致地分析而后決定。8、在 03G101-1 中,樓層框架梁縱
28、筋構造分一二級結構抗震等級和三 四級結構抗震等級兩種構造,我對照半天,硬是沒看出一二級和三四級結 構抗震等級構造有什么區(qū)別,請陳總指教。若是沒區(qū)別,何不合并?像屋 面框架梁一樣。答:二者的確沒有區(qū)別,可能會在下一次修版時合并。03G101-1 修編初稿和中稿的一、二級抗震等級與三、四級是有區(qū)別的, 其主要區(qū)別是將 35 頁右上角的構造規(guī)定用于一、二抗震等級(以后再過 渡到所有抗震等級甚至非抗震等級) 。后經(jīng)校對、 審核、評審與再思考后, 感到時機尚未成熟, 需要再做一些前期工作來創(chuàng)造徹底改變這種傳統(tǒng)做法 的條件。現(xiàn)階段先把該構造放到 35 頁的共用構造中,觀察一下我國結構 施工界對其反應。 0
29、3G101-1 定稿保留這個樣子, 考慮到一是不影響使用, 二是為修版保留可能需要的空間 (通常新規(guī)范體系最初需經(jīng)若干次修定才 會穩(wěn)定下來,規(guī)范一改,國家標準設計也要跟著改)。 我國結構施工的傳統(tǒng)做法是將兩邊 (等高)梁的下部筋并排錨入柱節(jié)點中, 這是發(fā)達國家已經(jīng)廢棄的做法?;炷晾锊⑴啪o挨著的兩根鋼筋,存在一 條線狀通直內(nèi)縫,當受力時,這條內(nèi)縫就可能發(fā)展成破壞裂縫,這對于抗 震結構可能是嚴重隱患。再者,假如兩邊梁(約 80% 的梁)的下部鋼筋剛 好滿足鋼筋的凈距要求,相向并排錨入柱節(jié)點后,就不能滿足鋼筋的凈距 要求了??拐鸾Y構要求做到的“三強”:“強柱弱梁、強剪弱彎、強節(jié)點 強錨固”中的強節(jié)
30、點強錨固便得不到保證。由于節(jié)點內(nèi)先天存在多條線狀 通直內(nèi)縫,以及鋼筋之間凈距不足,將會影響節(jié)點區(qū)的剛度,削弱節(jié)點的 塑性變形能力,對于高抗震等級的結構而言有可能是非常嚴重的問題。9、P62.63 頁中, KL.WKL 箍筋加密區(qū)大于等于 2hb 且大于等于 500 ,在 注中,指出 hb 為梁截面高。而在同頁,“梁側面縱向鋼筋構造和拉筋” 中 ,hw 為梁截面高,當然,這里有文字標注,不會不明白,可在 P66 頁, 純懸挑梁中 l<4hb 時,這里 hb 沒文字說明,就讓人糊涂了。建議陳總, 是不是在同一頁中同一構件采用同一符號?可能的話,同一圖集中,最好 同一符號只代表一個構件,一個構
31、件只有一個符號。不知道是不是我理解 錯了?答: (國際) 工程界的慣例為: 主字母 h 代表英文 height (高度) , 主字母 b 代表英文 breadth (寬度);腳標 b 代表英文 beam (梁),腳 標 c 代表 column (柱)。 hb 與 bb 分別代表梁截面高度與寬度, hc 與 bc 分別代表柱截面高度與寬度??紤]到我國施工界的具體情況,今后應 在標準圖中加以解釋。10 、幾個小問題(1 )、P66頁懸挑梁配筋構造中,純懸挑梁 XL下部筋錨入支座12d,而在 C 圖中錨入的是 15d, 那個正確?(2) 、P65頁非框架梁L配筋構造中,下部筋在中間支座錨固12d(L
32、I).(3) 、P66頁L中間支座縱向鋼筋構造中,1-3節(jié)點下部筋在中間支座 錨固均為 15d(La). 那個正確?(4) 、P65頁非框架梁L配筋構造中,注:1、La取值見26頁。應為33 頁。答:(1 )應統(tǒng)一為12d或15d,擬經(jīng)研究后勘誤;(2)應統(tǒng)一為 12d 或 15d ,擬經(jīng)研究后勘誤;( 3 )圖名下有注“括號內(nèi)的數(shù)字用于弧形非框架梁”;( 4)(實為 P66 頁注)有誤,應勘誤。11、1)梁內(nèi)縱向受拉鋼筋是否非采用直錨。采用此作法后在一個框柱上相互四排鋼筋混凝土能難在此節(jié)點灌實?(2 )能否用縱向鋼筋在1/4 處,加密區(qū)外焊接通過。施工中此作法也常用?答: 問題指上部還是下部
33、鋼筋?不太清楚。 受拉鋼筋通常在梁上部,如果是中間支座要求同一根鋼筋貫通,如果 是邊支座則非錨不可。如果是中間支座,由于設計者不細心將兩邊的梁上 部鋼筋采用不同直徑的話,施工方面可以等面積代換為同直徑的鋼筋。12、 第 54 、55 、56“貫通筋”改為“通長筋” 請問兩者有什么區(qū)別嗎? 謝謝!答: 我個人的觀點是沒有什么區(qū)別,但規(guī)范把說法改了,標準設計 也要跟著改,好象改的必要性不大。應注意:“通長筋”指直徑不一定相 同但必須采用搭接接長且兩端應按受拉錨固的鋼筋。13 、關于梁縱筋搭接的問題 能否這樣認為只要搭接接頭在梁的箍筋加 密區(qū)之外就可以(全加密除外),而不是一定在 Ln/3 處搭接?
34、 答: 搭接同時意味著有截斷點,對鋼筋混凝土梁支座(上部)負彎矩筋的截斷位置,混規(guī) GB50010-2002 第 條有明確規(guī)定 (執(zhí)行時應注意規(guī)范用語的“宜”字)。規(guī)范對梁下部縱筋的搭接未做限 定,根據(jù)混凝土結構基本理論,下部鋼筋搭接時,一要避開彎矩最大的跨 中 1/3 范圍,二要避開梁端箍筋加密區(qū),三要控制搭接鋼筋的比例。14、梁下部縱筋錨入柱內(nèi)時,端頭直鉤能否向下錨入柱內(nèi)?(我們現(xiàn)場就 是這么做的)答: 英國人也是這樣做的,可以大大改善節(jié)點區(qū)的擁擠狀態(tài),只是 要改變我國將施工縫留在梁底的習慣。15、( 1)、 梁的負彎矩筋上的接頭問題。以梁的第一排負彎矩筋為例,它是在柱外側 L0/3 處截
35、斷的, 許多人認為在整個負彎矩筋的范圍內(nèi)是不允許接頭的。 但是,有 的施工人員在梁的負彎矩筋上進行接頭。他倒是躲過了“箍筋加密區(qū)”, 沒在其中接頭,而在加密區(qū)以外的地方接頭。請問在梁的負彎矩筋上允許 接頭嗎?( 2) 在實際工作中,諸如此類的接頭問題比比皆是,施工方面 為了節(jié)省鋼筋, 想方設法把鋼筋頭焊上去, 不過,在梁下部縱筋跨中 L0/3 處、或者支座附近處等明令禁止接頭的地方,一般是不會安排接頭的;但 在沒有明確規(guī)定的地方,就到處接頭了,弄得監(jiān)理人員無所適從。例如: 柱縱筋在柱上部的箍筋加密區(qū)接頭; 柱縱筋在錨入梁內(nèi)的部分接頭; 梁下部縱筋在中間(柱)支座處的接頭; 梁縱筋在錨入邊柱支座
36、中的直錨部位的接頭; 梁縱筋在錨入邊柱支座中的彎錨部位( 15d 處 或 1.7laE 處 )的接頭 ; 如此等等。請教一下,上述這些部位果真是允許接頭的嗎?答: 03G101-1 明確規(guī)定了非連接區(qū),既對節(jié)點區(qū)和箍筋加密區(qū)的 連接加以限制。如果實在避不開這些區(qū)域的話,需要結構設計師同意并對 此規(guī)定做出變更。16 、對一些實際應用中的具體問題討教一下, 這就是平法梁端部接點的構 造問題,這是計算梁的上部縱筋和下部縱筋長度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我們在前面已經(jīng)討論過了梁端部“ 15d ”彎折部分在垂直層面上 的分布問題,具體的算法是:“從端柱外側向內(nèi)側計算,先考慮柱縱筋的 保護層,再按一定間距布置
37、(計算)梁的第一排上部縱筋、第二排上部縱 筋,再計算梁的下部縱筋,最后,保證最內(nèi)層的下部縱筋的直錨長度不小 于 0.4laE ”現(xiàn)在的問題是: 這個“一定間距”是多少?(即相鄰兩個層次的 “15d 的垂直段的間距是多少)按照設計院的一般算法,這個間距是 25mm 。 注意,這個間距并非“凈距”。因為,他們的計算邏輯是: 如果計算“通長鋼筋”的長度而兩端都考慮這樣的“間距”的話,則內(nèi)層 鋼筋的總長度比外層鋼筋的總長度減少 50mm 。我們也是按這個方法進行平法梁鋼筋計算的,并且曾經(jīng)對 03G101-1 圖集中的幾個框架梁進行了計算。計算結果是,最內(nèi)層鋼 筋的“直錨部分”的長度為 470mm ,略
38、大于“ 0.4laE ”(其計算結 果是 440mm )。(注:這是按 C20 混凝土計算的 )不過,上述的這 個 25mm 的間距,不是凈矩,而是鋼筋中心線之間的距離。 這就是說, 如果是25 的鋼筋的話,鋼筋之間的凈距為0 !顯然,這對于混凝土包裹鋼筋的效果帶來不利影響。構造規(guī)范中沒有明確這種鋼筋凈距的規(guī)定。規(guī)范只有:“梁上部縱向鋼 筋的凈距,不應小于 30mm 和 1.5d ”; “下部縱向鋼筋的凈距, 不應小于 25mm 和 d ”。如果增加這種垂直鋼筋的凈距的話,例如凈距為 25mm ,勢 必使最內(nèi)層鋼筋的“直錨部分”的長度小于 0.4laE 。 當然,把縱向鋼 筋的直徑縮小一些,使
39、 0.4laE 的數(shù)值變小一些,也是一種方法。但是 這樣做必然會增加縱向鋼筋的根數(shù),使鋼筋的水平凈距不 足 30mm 或 25mm 。實際施工中,人們也總是盡量把梁的縱向鋼筋向柱外側的方向 靠,以保證其直錨長度。梁柱結合部的鋼筋密度很大,造成混凝土灌注的 困難,已經(jīng)是司空見慣的事實了。所以,在這里請教一下,設計 G101 圖集時的初衷,上述這 種垂直鋼筋的凈距有沒有?取多少?答: 嚴格地講,無論水平放置還是垂直放置的鋼筋,都應當滿 足“凈距要求”,我國施工界的傳統(tǒng)做法在這方面問題比較多,也比較嚴 重(有的工程節(jié)點區(qū)鋼筋甚至擠的沒有了間隙) 。提問所指的 “一定間距” 就是不小于 25mm 。設
40、計 G101 的初衷,首先是對傳統(tǒng)煩瑣的結構設 計表示方法進行改革,其次是初步將結構構造實行大規(guī)模標準化,以保證 設計和施工質量。在施工構造標準化的初期,需要尊重以往的施工習慣, 然后再對其中不合理的部分進行分階段修正。 例如 03G101-1 中對柱矩形 箍筋復合方式的規(guī)定等就是進展之一。17 、對 54 頁建議: 我在某地被要求在柱子左右兩邊框架梁的下部鋼筋在柱節(jié)點內(nèi) 切斷并搭接 (03G101-1 第 54 頁有類似節(jié)點詳圖 ),這樣造成的后果是: 至 少兩層鋼筋互相交叉、編網(wǎng),再加上柱子縱筋,施工困難,無法保證能滿 足規(guī)范其他要求。 并且堅決禁止我采用在柱外受力較小處機械連接或焊接 的
41、做法,結果我每次出完圖后都要用圖紙會審的形式通知甲方和施工單位 修改設計。我反問他們原因,答曰:“ PxPx 軟件就是這樣出圖的、平法說 明就是這樣畫的”。因此,建議如下:在 03G101-1 第 54 頁或其他相關頁的重要位置用醒目字體作出友情提 示:“應盡量避免柱子左右兩邊框架梁的下部鋼筋在柱節(jié)點內(nèi)搭接、 接長; 當必須在柱內(nèi)節(jié)點處搭接、 接長,錨固時采用圖示位置搭接、 接長、錨固, 并應參照 35 頁說明?!贝穑?梁下部鋼筋“能通則通”,盡量減輕節(jié)點區(qū)的“擁擠”現(xiàn)象應 該是合理的。機械連接或焊接后,在理論上兩根鋼筋變成了一根鋼筋,只 要避開內(nèi)力較大的區(qū)段并控制連接鋼筋的數(shù)量(比例),應該
42、沒有什么問 題。但若在國家建筑標準設計中對此做出統(tǒng)一規(guī)定,則需要充分依據(jù),需 要時間。18 、第 54 頁(抗震樓層框架梁 KL 縱向鋼筋構造)第 6 條當樓層框架梁 的縱向鋼筋直錨大于 Lae 且大于等于 0.5hc+5d 時 可以直錨。那么例如 現(xiàn)場中柱高 hc=500mm ,底筋為 25mm ,那么能否直錨?因為 25 的鋼 筋的錨固長度為 750mm 。答: 當支座另側梁底低于該梁梁底時,可以直錨入另側梁底下部; 當兩邊梁底一平時,按照 35 頁右上構造直錨入另側梁底下部。19 、圖集上對架立筋的說明好象不太詳細 ,請幫忙解答一下。答: 架立筋就是起架立作用的鋼筋,從字面上理解即可。架
43、立筋主 要功能是當梁上部縱筋的根數(shù)少于箍筋上部的轉角數(shù)目時使箍筋的角部 有支承。20 、梁的下部鋼筋能否不錨固在柱子而是錨在另外一根梁內(nèi) (就是與該鋼 筋所在梁相垂直的) ,因為有時梁柱節(jié)點內(nèi)的鋼筋很多 12 根 25 的鋼筋 ,使 柱節(jié)點的有效截面變小且無法振搗。答:當支座另側梁底低于該梁梁底時,可以直錨入另側梁底下部;當 兩邊梁底一平時,按照 35 頁右上構造直錨入另側梁底下部。其原理是: 當為非抗震時,兩側梁底根部均受壓,對錨固有利;當為抗震時,往復作 用的水平地震力交替使一側梁底受拉的同時又使另一側梁底受壓, 亦不影 響錨固。但是將梁的下部鋼筋拐彎錨入與其垂直的梁中的做法,還未見有 關先例。21、在框架結構中, 兩個方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GB/T 44906-2024生物質鍋爐技術規(guī)范
- 高考物理總復習專題四曲線運動萬有引力與航天第4講萬有引力與航天練習含答案
- 建筑工地用水泥采購
- 醫(yī)藥產(chǎn)品采購合同示例
- 作文主題05 多彩信件-四年級語文作文主題訓練
- 九年級化學下冊 第六章 金屬 6.1 金屬的物理性質教案 (新版)粵教版
- 2024秋七年級英語上冊 Unit 7 Days and Months Lesson 42 Happy Holodays教案 (新版)冀教版
- 2024秋九年級化學上冊 4.1 愛護水資源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 2024高中歷史 第七單元 復雜多樣的當代世界 第24課 兩極對峙格局的形成教案 岳麓版必修1
- 2023六年級語文下冊 第六單元 難忘小學生活-閱讀交流與指導配套教案 新人教版
- 江蘇紅色文化-過程性考核作業(yè)二-參考資料-江蘇開大
- 集團公司工會換屆選舉大會上發(fā)言稿
- 高考物理實驗:用雙縫干涉測量光的波長試題經(jīng)典
- 人力資源管理案例分析-蒙牛
- 甲醇制烯烴催化劑SAPO34分子篩的合成與改性
- 小學生禁毒班會課省公開課金獎全國賽課一等獎微課獲獎課件
- 子宮內(nèi)膜息肉診斷及治療
- 2024屆高考寫作指導:跟著《人民日報》學寫作+
- 外科學教學課件:頸、腰椎退行性疾病
- (高清版)TDT 1063-2021 國土空間規(guī)劃城市體檢評估規(guī)程
- 2024年中國銀行保險信息技術管理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