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漢語言文字學概論》作業(yè)參考答案_第1頁
《古漢語言文字學概論》作業(yè)參考答案_第2頁
《古漢語言文字學概論》作業(yè)參考答案_第3頁
《古漢語言文字學概論》作業(yè)參考答案_第4頁
《古漢語言文字學概論》作業(yè)參考答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古漢語言文字學概論作業(yè)參考答案一. 填空1. 宋 陳彭年、丘雍等人;1007 2062. 元 周德清 19;明 蘭茂 20;早梅3. 10、13、17、25、18、21、21、23、28、30 二. 解釋名詞術語1. 五音:是傳統(tǒng)音韻學從發(fā)音部位角度對三十六字母進行的分析歸類、五音的名稱是:唇、舌、齒、牙、喉。2. 七音;傳統(tǒng)音韻學從發(fā)音部位角度對聲母的分析歸類。是從五音中的舌音中分出一個半舌音,以齒音中分出一個半齒音,合稱為七音。3. 次濁:傳統(tǒng)音韻學從清濁角度對聲母進行分析的術語。次濁音指,帶音的鼻音,邊音和半元音。如,三十六字母中的明;微;泥;娘;疑;喻;來;日等。4. 反切:是用兩個漢

2、字為一個漢字注音的一種方法。反切的基本原理是:切上字取聲母,切下字取韻母和聲調,兩相拼合即是被切字的讀音。反切的創(chuàng)制是以將漢語音節(jié)分析成聲韻調三個部分為前提的。5. 入聲韻:從韻母最后一個音素的角度對韻母進行分析的術語。所謂入聲韻是指以塞音結尾的韻母。如奧方言中的6. 韻部:從押韻角度對韻母進行歸納,古人提出“韻”的概念,“韻”就是韻部在中古,凡屬于同一韻的韻母必須是:不論韻頭韻腹相同或相近,韻尾相同,聲調相同的一組韻叫韻部。到元代時歸韻條件有所改變;不論聲調,凡韻腹相同或相近,韻尾相同的韻母即屬于同一韻部。7. 輕唇音:是從發(fā)音部位對聲母的分類,也叫唇齒音。即由上齒和下唇接近,阻礙氣流而形成

3、。三十六字母中的非組(非敷奉微)聲母即屬于輕唇音。8. 牙音:傳統(tǒng)音韻學從發(fā)音部位角度將三十六字母分為五音和七音。五音的名稱是唇舌齒牙喉。所謂牙音即指舌根音,三十六字母中的“見溪 群疑”就是牙音。9. 金文:最初指鑄刻在銅器上的銘文,古代稱銅為金,故稱金文。它最早出現(xiàn)于商代中期,西周春秋最為發(fā)達。后來它也用來指稱銅器銘文中一個一個的古漢字,從這個意義上說,金文就是古漢字的一種書體。10. 石鼓文:我國最著名的古代石刻,也是秦系文字最重要的實物資料之一。唐代初天興縣出土了春秋時代秦國遺物,當時稱“獵碣”,十枚。因石形似鼓,故又稱“石鼓”。十面石鼓上分刻四言詩十首,記載秦君畋獵游樂之事。11. 舌

4、頭音:端透定泥。12. 甲骨文:商周時期刻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13. 盟書:用朱書(或墨書)寫在玉片(或石片)上的文字形制多以圭形為多,內容多是古代盟誓之辭。14. 帛書:書寫在絲帛等絲織品上的文字。15. 六國文字:指春秋戰(zhàn)國時期除秦以外的東方六國所使用的文字。16. 反切:用兩個漢字拼出一個漢字的讀音,切上字取聲母,切下字取韻母及聲調。17. 平水韻:一般所說的“平水韻”就是指劉淵的壬子新刊禮部韻略,因為劉淵是是平水人。“平水韻”是對206韻中的同用的韻進行合并,變成了106韻。18. 古文:指戰(zhàn)國時期東方六國的文字。19. 大篆:廣義指先秦所有的古文字。狹義指春秋戰(zhàn)國時期秦國的文字,一

5、般以籀文和石鼓文為典型代表。20. 小篆:秦統(tǒng)一天下后在李斯的主持下以大篆為基礎加以簡化,制訂了一套標準的字體來統(tǒng)一全國的文字。這種標準的字體就是小篆。三. 默寫三十六字母字母,是聲母的代表字,相傳是唐末宋溫和尚創(chuàng)制。宋初是人們根據(jù)當時語音實際對宋溫的30字母進行增補,即今36字母。幫滂并明 非敷奉微 端透定泥知徹澄娘 精清從心邪 照穿床審禪見溪群疑 影曉匣 喻來日四. 指出下列詞中在古代屬于雙聲的詞,并說明為什么。1. 蝙蝠,紛披:因為它們在上古聲母分別是:蝙(幫) 蝠(非),紛(敷)披(滂),而“古無輕唇音”,即“非敷奉微”在上古不存在讀作“幫滂並明”。2. 雕琢,池塘:因為它們的上古聲母

6、分別是:雕(端)琢(知),池(澄)塘(定),而古無舌上音,即“知徹澄娘”這組音在上古未產(chǎn)生,而均讀作“端透定泥”。3. 綱紀:兩個字的上古聲母都是見母,故為雙聲詞。4. 悽愴:因為它們的上古聲母分別是悽(清)愴(初);而上古聲母只有“齒頭音”“精清從心”,中古的照二系(莊初崇生)四母尚未產(chǎn)生。五. 簡述題1. 簡述說文解字一書的基本概況。答案應包括整理,收字情況,體例,價值,局限,清代四大家的研究概況等。2. 錢大昕在上古聲母研究方面的主要結論有:古無輕唇音:即指三十六字母中的“非敷奉微”這組音在上古是不存在的,這組音在上古讀作“幫滂並明”。輕唇音是唐末宋初時期才從“幫滂並明”四母中分化出來的

7、。古無舌上音:錢氏稱作“舌音類隔之說不可信”,是指三十六字母中的“知徹澄娘這組音在上古尚未產(chǎn)生,大約是到了六世紀時代從”端定泥“中分化而出。“古人多舌音:是指中古的“章昌船書禪”這組音在上古也讀作舌頭音“端透定”?!肮庞坝鲿韵浑p聲”:指中古的“影喻曉匣四母在上古大體相同,古人不甚區(qū)別。錢氏的四項結論中前兩項論據(jù)充分,已得到學術界的公認。3. 簡述戰(zhàn)國文字主要有哪些種類,并說明秦文字與六國文字的不同特點。戰(zhàn)國文字按照傳統(tǒng)的分類法大致可分為八類。(1)鋼器文字,其中包括禮器銘文、樂器銘文、量器銘文,符節(jié)銘文、兵器銘文,車馬器銘文等。(2)石器文字,其中主要包括石刻銘文、盟書等。(3)貨幣貨幣文字,

8、其中包括布幣,刀幣、錢幣、貝幣、金幣等。(4)璽印文字,其中主要包括:官璽、姓名私璽、成語璽、單字璽、封泥等。(5)陶器文字(6)簡牘文字(7)漆器文字(8)縑帛文字總之,戰(zhàn)國文字的書寫特質品類繁多,傳統(tǒng)的分類方法是為了便于說明戰(zhàn)國文字材料來源的廣泛,但并不是最理想的分類方法。(7分)4. 簡述中古聲調到今音的重要變化。聲調變化的要點共三,即平分陰陽、全濁變去、入派四聲。若答成入派三聲亦算正確。六. 將下列整理與其相應的著作連線。1. 劉鶚 契文舉例王國維 卜辭通纂郭沫若 古文字學導論孫詒讓 殷墟卜辭所見先公先王考羅振玉 甲骨文斷代研究例董作賓 鐵云藏龜唐蘭殷墟書契(前編)殷墟書契(后編)陳夢

9、家 殷墟卜辭綜述2. 殷墟文字甲編 董作賓 殷墟文字乙陳夢家甲骨文合集于省吾殷墟卜辭綜述郭沫若甲骨文字釋林兩周金文辭大系3. 陳彭年 切韻周德清 說文解字義證陸法言 漢語音韻學王力 韻略易通桂馥 說文句讀蘭茂 廣韻王筠 中原音韻七. 指出下列漢字中的會意字和形聲字,并說明形聲字的聲符和意符。字、閑、息 玨、牢、臭 既 會意字形聲字:茄唐話徒翁貧旌意符艸口讠辵羽貝聲符加庚舌土公分生八. (1)今天的j 、q 、x 三個聲母大致產(chǎn)生于清初稍后時期。此三母各有兩個來源。即中原音韻中的其產(chǎn)生的原因是:舌尖前音tstss 與齊撮兩呼韻母相拼,受韻頭或韻母的影響而發(fā)生了腭化,腭化后舌位后移,變成了、。舌根音kkx與齊撮兩呼韻母相拼,受韻頭或韻母的影響而發(fā)生了腭化,腭化后舌位前移,也變成了、。kSStStSSkkKxxkKxtStStStStS(2)廣韻中“章昌船書禪”這組聲母是由上古”照穿船書禪“演變而來,在廣韻時代屬于照三系聲母;到三十六字母時期,它與照二系聲母(莊初崇生俟)逐漸靠擾合流為照組;到中元音韻時期,知組又與照組合并,產(chǎn)生了zh ch sh 三個聲母。所以,雖然廣韻中的章組聲母的擬音與現(xiàn)代漢語中的;j q x的擬音完全相同,但二者的來源不同,產(chǎn)生的時期不同,演變的趨向也不同;二者是語言在發(fā)展過程的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層面上的偶合現(xiàn)象,不應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