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渭新城供熱中心模板高支模施工方案_第1頁
涇渭新城供熱中心模板高支模施工方案_第2頁
涇渭新城供熱中心模板高支模施工方案_第3頁
涇渭新城供熱中心模板高支模施工方案_第4頁
涇渭新城供熱中心模板高支模施工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1章 工程概況一、工程概況及編制依據本工程為西安市熱力總公司涇渭新城供熱中心項目建筑工程。位與高陵縣渭陽路以西,緯四路以北。占地面積32091.27m2,總建筑面積40000m2。鍋爐房建筑層數地上6層,總高度35.00米。本工程由陜西建工第四建設集團公司承建,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院設計,西安眾和市政監(jiān)理咨詢有限公司。本工程為全現澆框架,排架結構,基礎形式為樁承臺,建筑抗震按8度設防,工程中各部位所用砼標號見下表:序號等級部 位1C15基礎墊層2C40-0.05m以下基礎及梁板柱,樁基,設備基礎3C20-0.05m以下條形基礎4C40-0.05m以上梁板柱墻室外設備基礎混凝土抗凍等級F1

2、50,除渣溝及相連梁柱抗?jié)B等級P6。 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術規(guī)范JGJ162-2008;2、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guī)范JGJ 1302011;3、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2011; 4、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2010;5、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 50009-2012;6、本工程設計圖紙。二、高支模的基本情況:搭設高度超過5米(含5米),跨度超過10米(含10米),施工總荷載超過10KN/(含10KN/),集中線荷載超過15KN/(含15KN/),應編專項施工方案;搭設高度超過8米(含8米),跨度超過18米(含18米),施工總荷載超過15KN/(含15KN/),集中

3、線荷載超過20KN/(含20KN/),應編專項施工方案,須經專家論證,合格后執(zhí)行。1、鍋爐房第一層層高為6.97米,支撐系統由-3.1m標高開始搭設,搭設高度為10.07m至結構板頂,其中部分支撐立桿坐落在基礎承臺之上,搭設高度為9.07m至結構板頂;第二層層高為5米,支撐系統由6.97m標高層開始搭設,搭設高度為5m至結構板頂;該范圍為高大模板施工區(qū)域。2、樓板厚度為150mm。3、框架梁、連梁、懸挑梁均為直線梁,其尺寸為350×1000 mm,350×900 mm,350×600 mm,300×600mm,300×550mm,300

4、5;800mm,400×1000 mm。 4、鍋爐平臺梁除WKL1,WKL2局部為斜梁外其余均為直線梁,其尺寸為:250×500mm,250×400mm,250×500mm,400×400mm,400×700mm,400×1000mm,400×1500mm,400×400mm,500×1300mm,500×1500mm,450×2600mm,WKL1,WKL2最大截面為1065×2600mm, 鍋爐平臺支模高度9.92米。計劃在-3.1m灰土墊層開始搭設支撐。-3.

5、1m為下3:7灰土換填壓實系數0.97試驗結果符合要求。 對于一般模板工程部分的設計和施工,另見模板工程專項施工方案,考慮到該工程施工過程的一些實際情況,本方案如與現場施工有不同時,在保證質量、安全的前提下可適當調整本方案。 詳見本工程相關樓板梁板結構圖,建筑立面、剖面圖等。 三、相關責任單位工程名稱: 西安市熱力總公司涇渭新城供熱中心項目建設單位: 西安市熱力總公司承包單位: 陜西省第四建筑工程公司設計單位: 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院監(jiān)理單位: 西安眾和市政監(jiān)理咨詢有限公司工程地點: 西安市高陵縣渭陽路以西,緯四路以北四、施工要求1、確保模板在使用周期內安全、穩(wěn)定、牢靠。2、模板在搭設及拆

6、除過程中要符合工程施工進度要求。操作人員需取得特殊作業(yè)人員資格上崗證。五、技術保證條件1、安全網絡2、模板的搭設和拆除需嚴格執(zhí)行該專項施工方案。第2章 施工計劃、架體材料及搭設的驗收一、施工進度計劃2014年6月中旬2014年7月中旬。二、材料與設備計劃1、鋼材的選用(1) 鋼材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碳素結構鋼GB/T 700和低合金高強度結構鋼GB/T 1591的規(guī)定。(2) 鋼管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直縫電焊鋼管GB/T 13793或低壓流體輸送用焊接鋼管GB/T 3092中規(guī)定的Q235普通鋼管的要求,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碳素結構鋼GB/T 700中Q235A級鋼的規(guī)定。不得使用有嚴重銹蝕、彎曲

7、、壓扁及裂紋的鋼管。(3) 每根鋼管的最大質量不應大于25kg,采用48×3鋼管。(4) 舊鋼管的檢查在符合新鋼管規(guī)定的同時還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表面銹蝕深度應符合現行規(guī)范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guī)范JGJ 130-2001的規(guī)定。銹蝕檢查應每年一次。檢查時,應在銹蝕嚴重的鋼管中抽取三根,在每根銹蝕嚴重的部位橫向截斷取樣檢查,當銹蝕深度超過規(guī)定值時不得使用;2) 鋼管彎曲變形應符合現行規(guī)范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guī)范JGJ130-2011的規(guī)定;3) 鋼管上嚴禁打孔。(5) 鋼鑄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一般工程用鑄造碳鋼件GB/T 11352中規(guī)定的ZG 200-420、

8、ZG 230-450、ZG 270-500和ZG 310-570號鋼的要求。(6) 鋼管扣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鋼管腳手架扣件GB 15831的規(guī)定。(7) 件的驗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新扣件應有生產許可證、法定檢測單位的測試報告和產品質量合格證:2) 舊扣件使用前應進行質量檢查,有裂縫、變形的嚴禁使用,出現滑絲的螺栓必須更換;3) 新、舊扣件均應進行防銹處理;4) 支架采用的扣件,在螺栓擰緊扭力達65N·m時,不得發(fā)生破外。(8) 連接用的焊條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碳鋼焊條GB/T 5117或低合金鋼焊條GB/T 5118中的規(guī)定。(9) 連接用的普通螺栓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六角頭螺栓C級

9、GB/T 5780和六角頭螺栓GB/T 5782。2、木材的選用(1) 模板結構或構件的樹種應根據各地區(qū)實際情況選擇質量好的材料,不得使用有腐朽、霉變、蟲蛀、折裂、枯節(jié)的木材。(2) 模板結構應根據受力種類或用途選用相應的木材材質等級。木材材質標準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木結構設計規(guī)范GB 50005的規(guī)定。(3) 用于模板體系的原木、方木和板材要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木結構設計規(guī)范GB 50005的規(guī)定,不得利用商品材的等級標準替代。(4) 主要承重構件應選用針葉材;重要的木質連接件應采用細密、直紋、無節(jié)和無其他缺陷的耐腐蝕的硬質闊葉材。(5) 當采用不常用樹種作為承重結構或構件時,可按現行國家標準木結

10、構設計規(guī)范GB 50005的要求進行設計。對速生林材,應進行防腐、防蟲處理。(6) 當需要對模板結構或木材的強度進行測試驗證時,應按現行國家標準木結構設計規(guī)范GB 50005的標準進行。(7) 施工現場制作的木構件,其木材含水率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制作的原木、方木結構,不應大于15%;2) 板材和規(guī)格材,不應大于20%;3) 受拉構件的連接板,不應大于18%;4) 連接件,不應大于15%。3、竹、木膠合模板板材的選用(1) 膠合模板板材表面應平整光滑,具有防水、耐磨、耐酸堿的保護膜,并應有保溫性良好、易脫模和可兩面使用等特點。板材厚度為15mm,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2) 各層板的原材含水率

11、不應大于15%,且同一膠合模板各層原材間的含水率差別不應大于5%。(3) 膠合模板應采用耐水膠,其膠合強度不應低于木材或竹材順紋抗剪和橫紋抗拉的強度,并應符合環(huán)境保護的要求。(4) 進場的膠合模板除應具有出廠質量合格證外,還應保證外觀尺寸合格。三、架體材料及搭設的驗收1、鋼管驗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應有產品質量合格證;2) 應有質量檢驗報告,鋼管材質檢驗方法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金屬拉伸試驗方法GB/T 228的有關規(guī)定;3) 鋼管表面應平直光滑,不應有裂縫、結疤、分層、錯位、硬彎、毛刺、壓痕和深的劃道;4) 鋼管外徑、壁厚、斷面等的偏差,應符合現行規(guī)范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guī)范JGJ1

12、30-2011的規(guī)定;2、方木及模板驗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應有產品質量合格證;2) 現場采用鋼尺及游標卡尺進行尺寸符合不滿足要求的堅決不得使用;3) 方木及模板的強度進行現場符合;3、模板支撐腳手架驗收 1)鋼管扣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鋼管腳手架扣件GB 15831的規(guī)定。2)扣件的驗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新扣件應有生產許可證、法定檢測單位的測試報告和產品質量合格證:舊扣件使用前應進行質量檢查,有裂縫、變形的嚴禁使用,出現滑絲的螺栓必須更換;新、舊扣件均應進行防銹處理;支架采用的扣件,在螺栓擰緊扭力達65N·m時,不得發(fā)生破壞;連接用的普通螺栓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六角頭螺栓C級GB/T 5

13、780和六角頭螺栓GB/T 5782。 3)支撐體系驗收: 嚴格按照施工圖進行對照檢查;檢查立桿縱向橫向間距,檢查水平橫桿步距,采用鋼卷尺進行檢查;檢查縱橫向及水平向剪刀撐的搭設,按照施工圖進行復核。第3章 模板支撐體系的主要搭設方法一、高支模及布置概況本工程位于西安市高陵縣渭陽路以西緯四路以北,結構類型為框架及排架結構,總建筑面積40000平方米。本次論證范圍:1、鍋爐房1-18軸、A-F軸,±0.006.97m,高度6.97m;2、鍋爐房1-18軸、A-C軸6.97m11.97m,高度5m。梁截面尺寸,分別為:框架梁、連梁、懸挑梁均為直線梁,其尺寸為350×1000 m

14、m,350×900 mm,350×600 mm,300×600mm,300×550mm,300×800mm,400×1000 mm;鍋爐平臺梁除WKL1,WKL2局部為斜梁外其余均為直線梁,其尺寸為:250×500mm,250×400mm,250×500mm,400×400mm,400×700mm,400×1000mm,400×1500mm,400×400mm,500×1300mm,500×1500mm,450×2600mm,

15、WKL1,WKL2最大截面為1065×2600mm。板厚150mm,局部板厚200mm,模板支撐采用48×3鋼管搭設扣件鋼管支撐體系,步距1500mm,60×80木方,15厚膠合板,14對拉螺桿。二、板支撐體系設計1、板1 工程屬性新澆混凝土樓板名稱B1,標高6.97m新澆混凝土樓板板厚(mm)150新澆混凝土樓板邊長L(m)6.85新澆混凝土樓板邊寬B(m)3.4荷載設計施工人員及設備荷載標準值Q1k當計算面板和小梁時的均布活荷載(kN/m2)2.5當計算面板和小梁時的集中荷載(kN)2.5當計算主梁時的均布活荷載(kN/m2)1.5當計算支架立柱及其他支承結構

16、構件時的均布活荷載(kN/m2)1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標準值G1k(kN/m2)面板自重標準值0.1面板及小梁自重標準值0.3樓板模板自重標準值0.5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標準值0.75新澆筑混凝土自重標準值G2k(kN/m3)24鋼筋自重標準值G3k(kN/m3)1.1風荷載標準值k(kN/m2)基本風壓0(kN/m2)0.250.18風壓高度變化系數z0.9風荷載體型系數s0.8模板體系設計模板支架高度(m)9.92立柱縱向間距l(xiāng)a(mm)1000立柱橫向間距l(xiāng)b(mm)1000水平拉桿步距h(mm)1500立柱布置在混凝土板域中的位置中心對稱立柱距混凝土板短邊的距離(mm)425立柱距混凝土板長邊

17、的距離(mm)200主梁布置方向平行樓板長邊小梁間距(mm)300小梁兩端各懸挑長度(mm)200,200主梁兩端各懸挑長度(mm)250,250結構表面的要求結構表面隱蔽模板及支架計算依據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guī)范JGJ130-2011設計簡圖如下:模板設計平面圖模板設計剖面圖(樓板長向)模板設計剖面圖(樓板寬向)2、板2 工程屬性新澆混凝土樓板名稱B1,標高6.97m新澆混凝土樓板板厚(mm)150新澆混凝土樓板邊長L(m)5.65新澆混凝土樓板邊寬B(m)4.65荷載設計施工人員及設備荷載標準值Q1k當計算面板和小梁時的均布活荷載(kN/m2)2.5當計算面板和小梁時的集中荷載

18、(kN)2.5當計算主梁時的均布活荷載(kN/m2)1.5當計算支架立柱及其他支承結構構件時的均布活荷載(kN/m2)1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標準值G1k(kN/m2)面板自重標準值0.1面板及小梁自重標準值0.3樓板模板自重標準值0.5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標準值0.75新澆筑混凝土自重標準值G2k(kN/m3)24鋼筋自重標準值G3k(kN/m3)1.1風荷載標準值k(kN/m2)基本風壓0(kN/m2)0.250.18風壓高度變化系數z0.9風荷載體型系數s0.8模板體系設計模板支架高度(m)9.92立柱縱向間距l(xiāng)a(mm)1000立柱橫向間距l(xiāng)b(mm)1000水平拉桿步距h(mm)1500立柱布

19、置在混凝土板域中的位置中心對稱立柱距混凝土板短邊的距離(mm)325立柱距混凝土板長邊的距離(mm)325主梁布置方向平行樓板長邊小梁間距(mm)300小梁兩端各懸挑長度(mm)200,200主梁兩端各懸挑長度(mm)250,250結構表面的要求結構表面隱蔽模板及支架計算依據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guī)范JGJ130-2011 設計簡圖如下:模板設計平面圖模板設計剖面圖(樓板長向)模板設計剖面圖(樓板寬向)3、板3 工程屬性新澆混凝土樓板名稱B1,標高6.97m新澆混凝土樓板板厚(mm)150新澆混凝土樓板邊長L(m)6.85新澆混凝土樓板邊寬B(m)2.55荷載設計施工人員及設備荷載標

20、準值Q1k當計算面板和小梁時的均布活荷載(kN/m2)2.5當計算面板和小梁時的集中荷載(kN)2.5當計算主梁時的均布活荷載(kN/m2)1.5當計算支架立柱及其他支承結構構件時的均布活荷載(kN/m2)1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標準值G1k(kN/m2)面板自重標準值0.1面板及小梁自重標準值0.3樓板模板自重標準值0.5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標準值0.75新澆筑混凝土自重標準值G2k(kN/m3)24鋼筋自重標準值G3k(kN/m3)1.1風荷載標準值k(kN/m2)基本風壓0(kN/m2)0.250.18風壓高度變化系數z0.9風荷載體型系數s0.8模板體系設計模板支架高度(m)9.92立柱縱向間距

21、la(mm)1000立柱橫向間距l(xiāng)b(mm)1000水平拉桿步距h(mm)1500立柱布置在混凝土板域中的位置中心對稱立柱距混凝土板短邊的距離(mm)425立柱距混凝土板長邊的距離(mm)275主梁布置方向垂直樓板長邊小梁間距(mm)300小梁兩端各懸挑長度(mm)200,200主梁兩端各懸挑長度(mm)250,250結構表面的要求結構表面隱蔽模板及支架計算依據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guī)范JGJ130-2011 設計簡圖如下:模板設計平面圖模板設計剖面圖(樓板長向)模板設計剖面圖(樓板寬向)三、梁支撐體系設計1、梁1 工程屬性新澆混凝土梁名稱L1新澆混凝土梁計算跨度(m)7.8混凝土梁

22、截面尺寸(mm×mm)350×1000新澆混凝土結構層高(m)10.07梁側樓板厚度(mm)150荷載設計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標準值G1k(kN/m2)面板0.1面板及小梁0.3模板面板0.5模板及其支架0.75新澆筑混凝土自重標準值G2k(kN/m3)24混凝土梁鋼筋自重標準值G3k(kN/m3)1.5混凝土板鋼筋自重標準值G3k(kN/m3)1.1當計算支架立柱及其他支承結構構件時Q1k(kN/m2)1對水平面模板取值Q2k(kN/m2)2風荷載標準值k(kN/m2)基本風壓0(kN/m2)0.25非自定義:0.18風壓高度變化系數z0.9風荷載體型系數s0.8模板體系設計

23、新澆混凝土梁支撐方式梁兩側有板,梁板立柱共用(A)梁跨度方向立柱間距l(xiāng)a(mm)1000梁兩側立柱間距l(xiāng)b(mm)1000步距h(mm)1500新澆混凝土樓板立柱間距l(xiāng)'a(mm)、l'b(mm)1000、1000混凝土梁居梁兩側立柱中的位置居中梁左側立柱距梁中心線距離(mm)500梁底增加立柱根數2梁底增加立柱布置方式按梁兩側立柱間距均分梁底增加立柱依次距梁左側立柱距離(mm)333,667梁底支撐小梁根數3每縱距內附加梁底支撐主梁根數0梁底支撐小梁最大懸挑長度(mm)200結構表面的要求結構表面隱蔽模板及支架計算依據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guī)范JGJ130-2011

24、 設計簡圖如下:平面圖立面圖2、梁2工程屬性新澆混凝土梁名稱L2新澆混凝土梁計算跨度(m)5.65混凝土梁截面尺寸(mm×mm)350×600新澆混凝土結構層高(m)10.07梁側樓板厚度(mm)150荷載設計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標準值G1k(kN/m2)面板0.1面板及小梁0.3模板面板0.5模板及其支架0.75新澆筑混凝土自重標準值G2k(kN/m3)24混凝土梁鋼筋自重標準值G3k(kN/m3)1.5混凝土板鋼筋自重標準值G3k(kN/m3)1.1當計算支架立柱及其他支承結構構件時Q1k(kN/m2)1對水平面模板取值Q2k(kN/m2)2風荷載標準值k(kN/m2)基本

25、風壓0(kN/m2)0.25非自定義:0.18風壓高度變化系數z0.9風荷載體型系數s0.8模板體系設計新澆混凝土梁支撐方式梁兩側有板,梁板立柱共用(A)梁跨度方向立柱間距l(xiāng)a(mm)1000梁兩側立柱間距l(xiāng)b(mm)1000步距h(mm)1500新澆混凝土樓板立柱間距l(xiāng)'a(mm)、l'b(mm)1000、1000混凝土梁居梁兩側立柱中的位置居中梁左側立柱距梁中心線距離(mm)500梁底增加立柱根數1梁底增加立柱布置方式按梁兩側立柱間距均分梁底增加立柱依次距梁左側立柱距離(mm)500梁底支撐小梁根數3每縱距內附加梁底支撐主梁根數0梁底支撐小梁最大懸挑長度(mm)200結構表

26、面的要求結構表面隱蔽模板及支架計算依據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guī)范JGJ130-2011 設計簡圖如下:平面圖立面圖3、梁3工程屬性新澆混凝土梁名稱L3新澆混凝土梁計算跨度(m)6.7混凝土梁截面尺寸(mm×mm)300×600新澆混凝土結構層高(m)10.07梁側樓板厚度(mm)150荷載設計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標準值G1k(kN/m2)面板0.1面板及小梁0.3模板面板0.5模板及其支架0.75新澆筑混凝土自重標準值G2k(kN/m3)24混凝土梁鋼筋自重標準值G3k(kN/m3)1.5混凝土板鋼筋自重標準值G3k(kN/m3)1.1當計算支架立柱及其他支承結構構件

27、時Q1k(kN/m2)1對水平面模板取值Q2k(kN/m2)2風荷載標準值k(kN/m2)基本風壓0(kN/m2)0.25非自定義:0.18風壓高度變化系數z0.9風荷載體型系數s0.8模板體系設計新澆混凝土梁支撐方式梁兩側有板,梁板立柱共用(A)梁跨度方向立柱間距l(xiāng)a(mm)1000梁兩側立柱間距l(xiāng)b(mm)1000步距h(mm)1500新澆混凝土樓板立柱間距l(xiāng)'a(mm)、l'b(mm)1000、1000混凝土梁居梁兩側立柱中的位置居中梁左側立柱距梁中心線距離(mm)500梁底增加立柱根數1梁底增加立柱布置方式按梁兩側立柱間距均分梁底增加立柱依次距梁左側立柱距離(mm)50

28、0梁底支撐小梁根數3每縱距內附加梁底支撐主梁根數0梁底支撐小梁最大懸挑長度(mm)200結構表面的要求結構表面隱蔽模板及支架計算依據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guī)范JGJ130-2011 設計簡圖如下:平面圖立面圖4、梁4工程屬性新澆混凝土梁名稱L4新澆混凝土梁計算跨度(m)4混凝土梁截面尺寸(mm×mm)300×800新澆混凝土結構層高(m)10.07梁側樓板厚度(mm)150荷載設計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標準值G1k(kN/m2)面板0.1面板及小梁0.3模板面板0.5模板及其支架0.75新澆筑混凝土自重標準值G2k(kN/m3)24混凝土梁鋼筋自重標準值G3k(kN/m

29、3)1.5混凝土板鋼筋自重標準值G3k(kN/m3)1.1當計算支架立柱及其他支承結構構件時Q1k(kN/m2)1對水平面模板取值Q2k(kN/m2)2風荷載標準值k(kN/m2)基本風壓0(kN/m2)0.25非自定義:0.18風壓高度變化系數z0.9風荷載體型系數s0.8模板體系設計新澆混凝土梁支撐方式梁兩側有板,梁板立柱共用(A)梁跨度方向立柱間距l(xiāng)a(mm)1000梁兩側立柱間距l(xiāng)b(mm)1000步距h(mm)1500新澆混凝土樓板立柱間距l(xiāng)'a(mm)、l'b(mm)1000、1000混凝土梁居梁兩側立柱中的位置居中梁左側立柱距梁中心線距離(mm)500梁底增加立柱

30、根數1梁底增加立柱布置方式按梁兩側立柱間距均分梁底增加立柱依次距梁左側立柱距離(mm)500梁底支撐小梁根數3每縱距內附加梁底支撐主梁根數0梁底支撐小梁最大懸挑長度(mm)200結構表面的要求結構表面隱蔽模板及支架計算依據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guī)范JGJ130-2011 設計簡圖如下:平面圖立面圖5、梁5工程屬性新澆混凝土梁名稱L5新澆混凝土梁計算跨度(m)8.7混凝土梁截面尺寸(mm×mm)400×1000新澆混凝土結構層高(m)10.07梁側樓板厚度(mm)150荷載設計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標準值G1k(kN/m2)面板0.1面板及小梁0.3模板面板0.5模板及其

31、支架0.75新澆筑混凝土自重標準值G2k(kN/m3)24混凝土梁鋼筋自重標準值G3k(kN/m3)1.5混凝土板鋼筋自重標準值G3k(kN/m3)1.1當計算支架立柱及其他支承結構構件時Q1k(kN/m2)1對水平面模板取值Q2k(kN/m2)2風荷載標準值k(kN/m2)基本風壓0(kN/m2)0.25非自定義:0.18風壓高度變化系數z0.9風荷載體型系數s0.8模板體系設計新澆混凝土梁支撐方式梁兩側有板,梁板立柱共用(A)梁跨度方向立柱間距l(xiāng)a(mm)1000梁兩側立柱間距l(xiāng)b(mm)1000步距h(mm)1500新澆混凝土樓板立柱間距l(xiāng)'a(mm)、l'b(mm)10

32、00、1000混凝土梁居梁兩側立柱中的位置居中梁左側立柱距梁中心線距離(mm)500梁底增加立柱根數2梁底增加立柱布置方式按梁兩側立柱間距均分梁底增加立柱依次距梁左側立柱距離(mm)333,667梁底支撐小梁根數4每縱距內附加梁底支撐主梁根數0梁底支撐小梁最大懸挑長度(mm)200結構表面的要求結構表面隱蔽模板及支架計算依據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guī)范JGJ130-2011 設計簡圖如下:平面圖立面圖6、梁6 (鍋爐主梁)工程屬性新澆混凝土梁名稱L6新澆混凝土梁計算跨度(m)5混凝土梁截面尺寸(mm×mm)1065×2600新澆混凝土結構層高(m)10.07梁側樓板

33、厚度(mm)200荷載設計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標準值G1k(kN/m2)面板0.1面板及小梁0.3模板面板0.5模板及其支架0.75新澆筑混凝土自重標準值G2k(kN/m3)24混凝土梁鋼筋自重標準值G3k(kN/m3)1.5混凝土板鋼筋自重標準值G3k(kN/m3)1.1當計算支架立柱及其他支承結構構件時Q1k(kN/m2)1對水平面模板取值Q2k(kN/m2)2風荷載標準值k(kN/m2)基本風壓0(kN/m2)0.25非自定義:0.18風壓高度變化系數z0.9風荷載體型系數s0.8 三、模板體系設計新澆混凝土梁支撐方式梁兩側有板,梁板立柱共用(A)梁跨度方向立柱間距l(xiāng)a(mm)500梁兩側立

34、柱間距l(xiāng)b(mm)1500步距h(mm)1500新澆混凝土樓板立柱間距l(xiāng)'a(mm)、l'b(mm)1000、1000混凝土梁居梁兩側立柱中的位置居中梁左側立柱距梁中心線距離(mm)750梁底增加立柱根數4梁底增加立柱布置方式按梁兩側立柱間距均分梁底增加立柱依次距梁左側立柱距離(mm)300,600,900,1200梁底支撐小梁根數7每縱距內附加梁底支撐主梁根數0梁底支撐小梁最大懸挑長度(mm)200結構表面的要求結構表面隱蔽模板及支架計算依據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guī)范JGJ130-2011 設計簡圖如下:平面圖立面圖7、梁7 (鍋爐主梁)工程屬性新澆混凝土梁名稱L7

35、新澆混凝土梁計算跨度(m)9.8混凝土梁截面尺寸(mm×mm)450×2600新澆混凝土結構層高(m)10.07梁側樓板厚度(mm)150荷載設計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標準值G1k(kN/m2)面板0.1面板及小梁0.3模板面板0.5模板及其支架0.75新澆筑混凝土自重標準值G2k(kN/m3)24混凝土梁鋼筋自重標準值G3k(kN/m3)1.5混凝土板鋼筋自重標準值G3k(kN/m3)1.1當計算支架立柱及其他支承結構構件時Q1k(kN/m2)1對水平面模板取值Q2k(kN/m2)2風荷載標準值k(kN/m2)基本風壓0(kN/m2)0.25非自定義:0.18風壓高度變化系數z

36、0.9風荷載體型系數s0.8模板體系設計新澆混凝土梁支撐方式梁兩側有板,梁板立柱共用(A)梁跨度方向立柱間距l(xiāng)a(mm)500梁兩側立柱間距l(xiāng)b(mm)1000步距h(mm)1500新澆混凝土樓板立柱間距l(xiāng)'a(mm)、l'b(mm)1000、1000混凝土梁居梁兩側立柱中的位置居中梁左側立柱距梁中心線距離(mm)500梁底增加立柱根數2梁底增加立柱布置方式按梁兩側立柱間距均分梁底增加立柱依次距梁左側立柱距離(mm)333,667梁底支撐小梁根數4每縱距內附加梁底支撐主梁根數0梁底支撐小梁最大懸挑長度(mm)200結構表面的要求結構表面隱蔽模板及支架計算依據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

37、手架安全技術規(guī)范JGJ130-2011 設計簡圖如下:平面圖立面圖8、梁8 (鍋爐主梁)工程屬性新澆混凝土梁名稱L8新澆混凝土梁計算跨度(m)9.8混凝土梁截面尺寸(mm×mm)400×1500新澆混凝土結構層高(m)10.07梁側樓板厚度(mm)150荷載設計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標準值G1k(kN/m2)面板0.1面板及小梁0.3模板面板0.5模板及其支架0.75新澆筑混凝土自重標準值G2k(kN/m3)24混凝土梁鋼筋自重標準值G3k(kN/m3)1.5混凝土板鋼筋自重標準值G3k(kN/m3)1.1當計算支架立柱及其他支承結構構件時Q1k(kN/m2)1對水平面模板取值Q

38、2k(kN/m2)2風荷載標準值k(kN/m2)基本風壓0(kN/m2)0.25非自定義:0.18風壓高度變化系數z0.9風荷載體型系數s0.8模板體系設計新澆混凝土梁支撐方式梁兩側有板,梁板立柱共用(A)梁跨度方向立柱間距l(xiāng)a(mm)500梁兩側立柱間距l(xiāng)b(mm)1000步距h(mm)1500新澆混凝土樓板立柱間距l(xiāng)'a(mm)、l'b(mm)1000、1000混凝土梁居梁兩側立柱中的位置居中梁左側立柱距梁中心線距離(mm)500梁底增加立柱根數1梁底增加立柱布置方式按梁兩側立柱間距均分梁底增加立柱依次距梁左側立柱距離(mm)500梁底支撐小梁根數4每縱距內附加梁底支撐主梁

39、根數0梁底支撐小梁最大懸挑長度(mm)200結構表面的要求結構表面隱蔽模板及支架計算依據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guī)范JGJ130-2011 設計簡圖如下:平面圖立面圖9、梁9 (鍋爐主梁)工程屬性新澆混凝土梁名稱L9新澆混凝土梁計算跨度(m)9.8混凝土梁截面尺寸(mm×mm)500×1500新澆混凝土結構層高(m)10.07梁側樓板厚度(mm)150 荷載設計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標準值G1k(kN/m2)面板0.1面板及小梁0.3模板面板0.5模板及其支架0.75新澆筑混凝土自重標準值G2k(kN/m3)24混凝土梁鋼筋自重標準值G3k(kN/m3)1.5混凝土板鋼筋

40、自重標準值G3k(kN/m3)1.1當計算支架立柱及其他支承結構構件時Q1k(kN/m2)1對水平面模板取值Q2k(kN/m2)2風荷載標準值k(kN/m2)基本風壓0(kN/m2)0.25非自定義:0.18風壓高度變化系數z0.9風荷載體型系數s0.8模板體系設計新澆混凝土梁支撐方式梁兩側有板,梁板立柱共用(A)梁跨度方向立柱間距l(xiāng)a(mm)500梁兩側立柱間距l(xiāng)b(mm)1000步距h(mm)1500新澆混凝土樓板立柱間距l(xiāng)'a(mm)、l'b(mm)1000、1000混凝土梁居梁兩側立柱中的位置居中梁左側立柱距梁中心線距離(mm)500梁底增加立柱根數1梁底增加立柱布置方

41、式按梁兩側立柱間距均分梁底增加立柱依次距梁左側立柱距離(mm)500梁底支撐小梁根數5每縱距內附加梁底支撐主梁根數0梁底支撐小梁最大懸挑長度(mm)200結構表面的要求結構表面隱蔽模板及支架計算依據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guī)范JGJ130-2011 設計簡圖如下:平面圖立面圖 四、支撐體系構造措施 1、水平剪刀撐本工程因施工工期緊張,在基礎承臺澆筑完成后便開始進行腳手架搭設作業(yè),基礎未進行回填施工,部分立桿坐落在灰土墊層上,部分立桿坐落在承臺混凝土上,承臺高度為1m,腳手架第一步步距按照1m進行搭設。因承臺及地梁影響故在承臺之上的第一層水平桿上設置底部水平剪刀撐,在支撐體系梁底下的水平

42、桿上設置頂部水平剪刀撐,再在中間部位設置一道水平剪刀撐,共設置三道水平剪刀撐。2、縱橫向垂直剪刀撐 沿支撐體系外圍設置連續(xù)式垂直剪刀撐。 鍋爐房支撐體系內部縱橫向垂直剪刀撐布置按以下進行布置: 沿鍋爐房軸軸方向每軸設置一道垂直剪刀撐; 沿鍋爐房A軸F軸方向每軸設置一道垂直剪刀撐。3、周邊拉結1) 豎向結構(柱)與水平結構分開澆筑,以便利用其與支撐架體連接,形成可靠整體;2)當支架立柱高度超過5m時,應在立柱周全外側和中間有結構柱的部位,按水平間距69m、豎向間距23m與建筑結構設置一個固結點;3) 用抱柱的方式(如連墻件),如下圖,以提高整體穩(wěn)定性和提高抵抗側向變形的能力。五、工藝流程搭支架

43、測水平擺主梁 調整樓板模標高及起拱 鋪模板 清理、刷油 檢查模板標高、平整度、支撐牢固情況。梁碗扣彈梁軸線并復核 搭支模架調整托梁擺主梁 安放梁底模并固定 梁底起拱 扎梁筋 安側模 側模拉線支撐(梁高加對拉螺栓) 復核梁模尺寸、標高、位置 與相鄰模板連固。六、施工方法1、柱模板搭設完畢經驗收合格后,先澆搗柱砼,然后再綁扎梁板鋼筋,梁板支模架與澆好并有足夠強度的柱和原已做好的主體結構拉結牢固。經有關部門對鋼筋和模板支架驗收合格后方可澆搗梁板砼。2、澆筑時按梁中間向兩端對稱推進澆搗,由標高低的地方向標高高的地方推進。事先根據澆搗砼的時間間隔和砼供應情況設計施工縫的留設位置。搭設本方案提及的架子開始

44、至砼施工完畢具備要求的強度前。3、一般規(guī)定(1) 保證結構和構件各部分形狀尺寸,相互位置的正確。 (2) 具有足夠的承載能力,剛度和穩(wěn)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施工中所產生的荷載。(3) 不同支架立柱不得混用。(4) 構造簡單,裝板方便,并便于鋼筋的綁扎、安裝,澆筑混凝土等要求。(5) 多層支撐時,上下二層的支點應在同一垂直線上,并應設底座和墊板。(6) 現澆鋼筋混凝土梁、板,當跨度大于4m,模板應起拱;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起拱高度宜為全跨長度的1/10003/1000。(7)拼裝高度為2m以上的豎向模板,不得站在下層模板上拼裝上層模板。安裝過程中應設置臨時固定措施。(8) 當支架立柱成一定角度傾斜,

45、或其支架立柱的頂表面傾斜時,應采取可靠措施確保支點穩(wěn)定,支撐底腳必須有防滑移的可靠措施。(9) 梁和板的立柱,其縱橫向間距應相等或成倍數。示意圖如下 (10) 在立柱底距地面200mm高處,沿縱橫向水平方向應按縱下橫上的程序設掃地桿??烧{支托底部的立柱頂端應沿縱橫向設置一道水平拉桿。掃地桿與頂部水平拉桿之間的距離,在滿足模板設計所確定的水平拉桿步距要求條件下,進行平均分配確定步距后,在每一步距處縱橫向各設一道水平拉桿。(11)所有水平拉桿的端部均應與四周建筑物頂緊頂牢。無處可頂時,應在水平拉桿端部和中部沿豎向設置連續(xù)式剪刀撐。(12)鋼管立柱的掃地桿、水平拉桿、剪刀撐應采用Ø48&#

46、215;3mm鋼管,用扣件與鋼管立柱扣牢。鋼管掃地桿、水平拉桿應采用對接,剪刀撐應采用搭接,搭接長度不得小于1000mm,并應采用不少于3個旋轉扣件分別在離桿端不小于150mm處進行固定。 (13) 支架搭設按本模板設計,不得隨意更改;要更改必須得到相關負責人的認可。5、水平拉桿(1) 每步縱橫向水平桿必須拉通;(2) 水平桿件接長應采用對接扣件連接。水平對接接頭位置要求如下圖:3) 剪刀撐的斜桿與地面夾角應在4560之間,斜桿應每步與立桿扣接。4) 當模板支撐架高度大于4.8m時,頂端和底部必須設置水平剪刀撐,中間水平剪刀撐設置間距應小于或等于4.8m。示意圖同上。7、檢查驗收不滿足要求的相

47、關材料一律不得使用,采用問責式制度,相關人員簽字。施工過程中加強管理,加大檢查力度,將隱患消滅在初始狀態(tài),避免遺留安全隱患和加固時人力、物力大量耗費。確保一次驗收通過。砼結構觀感質量符合相關驗收標準,少量的缺陷修補完善。預埋件和預留孔洞的允許偏差如下表:項目允許偏差(mm)預埋鋼板中心線位置3預埋管、預留孔中心線位置3插筋中心線位置5外露長度+10,0預埋螺栓中心線位置2外露長度+10,0預留孔中心線位置10尺寸+10,0現澆結構模板安裝的允許偏差及檢查方法如下表:項目允許偏差(mm檢查方法軸線位置5鋼尺檢查底模上表面標高±5水準儀或拉線、鋼尺檢查截面內部尺寸基礎±10鋼尺

48、檢查柱、墻、梁+4,-5鋼尺檢查層垂直高度不大于5m6經緯儀或吊線、鋼尺檢查大于5m8經緯儀或吊線、鋼尺檢查相臨兩板表面高低差2鋼尺檢查表面平整度52m靠尺和塞尺檢查 第五章、混凝土澆筑方案本工程首層標高為6.97m,承臺及地梁標高-2.0m,基礎灰土墊層標-3.1m,本次施工中模板支撐腳手架由基礎墊層灰土頂部開始搭設腳手架,搭設高度較高。一、綜合考慮后對混凝土澆筑施工進行如下安排:1、 框架柱澆筑分層框架柱第一次混凝土澆筑:按照框柱上的框梁梁底標高,第一次澆筑至框梁底-0.5m;第二次澆筑6.97m層時,澆筑至6.97m。2、 鍋爐基礎鍋爐基礎在爐排下方的現澆板標高為4.37m。板上有梁,梁

49、頂標高不一致模板采用吊模,先澆筑至板頂等下部混凝土介于初凝前,再次澆筑梁,分層分段循環(huán)澆筑至6.97m。3、 梁板澆筑先澆筑梁底標高底的梁,依次按照梁底標高由低至高,最后和板面一起澆筑。二、混凝土澆筑施工1、柱砼澆筑混凝土設計強度等級為C40,部分與除渣溝相連的柱子在-0.050標高以下抗?jié)B等級為P6,澆筑混凝土前進行特別標注,保證按照圖紙要求進行施工。柱澆筑前底部先填510cm厚同砼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漿,柱砼分層澆筑,分層振搗,使用插入式振搗器(50)時每層厚度不大于50cm,振搗時注意振搗棒不得觸動鋼筋合預埋件,在上面振搗的同時下面設人隨時敲打模板。本工程柱高超過3m,澆筑時分段施工。柱子砼

50、應一次澆筑完畢,施工縫留在主梁內2cm處,剔鑿1cm。砼澆筑完后,隨手將伸處的搭接鋼筋整理到位。2.梁板砼澆筑本工程梁板混凝土設計強度為C40。梁、板砼同時澆筑,由一端開始用“趕漿法”,即先澆梁,根據梁高分層澆筑成階梯形,當達到板底標高時再與板的砼一起澆筑。隨階梯的不斷延伸,梁板砼澆筑連續(xù)向前進行。當澆筑梁、柱節(jié)點處時,由于鋼筋較密時,用30振搗棒振搗。樓板砼的虛鋪厚度要略大于板厚,用平板振搗器沿垂直于澆筑方向來回振搗,振搗完畢后用長木抹子抹平。施工縫的位置:沿次梁方向澆筑樓板砼,其位置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間1/3范圍內。施工縫的表面與梁軸線或板面垂直,不能留斜槎。施工縫用竹編條即密眼絲網檔牢。施

51、工縫處需待已澆筑混凝土的抗壓強度不小于1.2mPa,才允許繼續(xù)澆筑。繼續(xù)澆筑砼前,施工縫砼表面鑿毛,剔除浮漿及松動石子,并用水沖洗干凈后,先澆一層同配比無石子砂漿,然后繼續(xù)澆筑,振搗密實,使新舊砼緊密結合。第六章、施工安全保證措施及管理結構一、組織保障及項目部管理結構及人員組成1、安全保證體系 2、項目管理結構及人員組成姓 名專業(yè)分工職 位備 注張綿全面管理項目經理雷明寨現場領導項目副經理郭建平主管技術質量技術負責人何普昌領導現場施工長土建工長雷建軍現場施工管理施工員王小健質量管理質量主任李永成現場電氣、給排水施工管理電氣 、給排水工長張迪安全管理安全主任尚博現場安全管理安全員陳海東現場測量測

52、量員王小萌施工技術資料管理資料員張璞材料采購管理材料員2.1 項目部成立外架施工作業(yè)領導小組,負責對作業(yè)人員進行相關的安全質量技術交底和施工過程的監(jiān)督、檢查。組織機構如下:專業(yè)工長施工員、安全員腳手架施工技術人員2.2 主要人員安排如下:1、施工員2人:主要負責腳手架搭設、拆除的技術指導。2、安全員2人:主要負責腳手架的安全工作。3、腳手架技術工人20人:根據進度需要,主要負責腳手架的搭設、拆除工作。4、其他配合人員4人,主要負責鋼管、扣件等的運輸工作。5、測量人員2人:負責腳手架搭設前放線,要求腳手架完成后橫平豎直。 3、環(huán)境保護體系 二、技術措施1、準備工作(1) 模板拼裝模板組裝要嚴格按照模板圖尺寸拼裝成整體,并控制模板的偏差在規(guī)范允許的范圍內,拼裝好模板后要求逐塊檢查其背楞是否符合模板設計,模板的編號與所用的部位是否一致。(2) 模板的基準定位工作:1) 首先引測建筑的邊柱或者墻軸線,并以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