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講通過神經系統(tǒng)的調節(jié)_第1頁
第2講通過神經系統(tǒng)的調節(jié)_第2頁
第2講通過神經系統(tǒng)的調節(jié)_第3頁
第2講通過神經系統(tǒng)的調節(jié)_第4頁
第2講通過神經系統(tǒng)的調節(jié)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08年高考生物一輪復習資料 第2講 通過神經系統(tǒng)的調節(jié)【知識要點】1概述動物和人體神經調節(jié)的基本方式和結構基礎。2說明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到。3說明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4舉例說明神經系統(tǒng)的分級調節(jié)。5概述人腦的高級功能?!镜湫屠}】1某藥物可以阻斷蟾蜍屈肌反射活動。下圖為該反射弧的模式圖。A、B為神經纖維上的實驗位點,C為突觸間隙。下列實驗結果中,能夠證明這種藥物“在神經系統(tǒng)中僅對神經細胞間的興奮傳遞有阻斷作用”的是( )將藥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縮 將藥物放在B,刺激A,肌肉收縮將藥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縮 將藥物放在C,刺激A,肌肉收縮ABCD2一年一度的高考來臨時,保健品市

2、場常出現(xiàn)很多腦保健品,有些產品是通過給大腦持續(xù)補充磷脂酰膽堿,有效合成記憶傳遞因子乙酰膽堿(Ach)的。當人大腦里乙酰膽堿濃度增高時,信息傳遞快,記憶增強,思維敏捷。下圖為實驗人員研究Ach濃度與反應時間的簡圖,A處注入不同濃度的Ach,B處給予恒定刺激,C、D處分別為靈敏感應時間測量點。(軸突中已除去了突觸小泡)(1)寫出圖中的結構:_;_;_;_。(2)下表為在不同濃度的Ach刺激下C、D兩處感受信號所用的時間。請分析回答: Ach濃度(mmolmL)C處感受刺激時間(ms)D處感受刺激時間(ms)0.15.005.560.25.005.480.35.005.310.45.005.24 C

3、處數(shù)據(jù)說明了_。 D處數(shù)據(jù)說明了_。(3)在軸突中除去突觸小泡的目的是_?!井斕梅答仭?在一條離體神經纖維的中段施加電刺激,使其興奮。下圖表示刺激時的膜內外電位變化和所產生的神經沖動傳導方向(橫向箭頭表示傳導方向)。其中正確的是( )2神經沖動在反射弧中的傳導途徑是( )感受器 效應器 神經中樞 傳出神經 傳入神經AB CD3右圖為反射弧示意簡圖,興奮在反射弧中按單一方向傳導,這是因為( ) A在中興奮傳導是單一方向的 B在中興奮傳導是單一方向的 C在中興奮傳導是單一方向的 D以上說法都對 4某人因外傷而成“植物人”,處于完全昏迷狀態(tài),飲食只能靠“鼻飼”,人工往胃內注流食,呼吸和心跳靠自己。請

4、問他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中,仍能保持正常功能的部位是( )A腦干和脊髓B大腦和脊髓C小腦和腦干D只有脊髓5在神經元的結構中,下列關于突觸小體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呈杯狀或球狀B與軸突相接觸C與樹突相接觸D與細胞體相接觸6下列關于脊髓結構和功能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脊髓位于脊柱椎管內,含有大量神經元B一般情況下,脊髓的反射活動受腦控制C脊髓中的神經沖動都是向上傳導的D阻斷了腦的控制,脊髓的排尿反射功能更強7取出槍烏賊完整無損的粗大神經纖維并置于適宜環(huán)境中,進行如下實驗。G表示靈敏電流計,a、b為兩個微型電極,陰影部分表示開始發(fā)生局部電流的區(qū)域。請據(jù)圖分析回答下列各題:(1)靜息時,神經纖維膜

5、內外的電位狀況是 。(2)如果將a、b兩電極置于神經纖維膜外,同時在c處給以一個強刺激(如圖),電流計的指針會發(fā)生兩次方向 (填“相同”或“相反”)的偏轉。若將b電極置于d處膜外(ab=bd),a電極位置不變,則刺激c處后,電流計是否偏轉? 。(3)另取一完整無損的粗大神經纖維,置于純氮環(huán)境中,數(shù)小時后仍可完成興奮的傳導,然后才逐漸喪失興奮性和傳導性?;謴脱豕d奮性和傳導性則立即恢復。上述現(xiàn)象說明: 。作業(yè)本一、選擇題1人體中絕大部分神經元之間的興奮傳遞是通過遞質實現(xiàn)的。下列關于突觸和興奮傳遞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突觸前后兩個神經元的興奮是同時發(fā)生的B興奮通過突觸時由電信號轉化為化學信

6、號再轉化為電信號C構成突觸的兩個神經元之間是有間隙的D興奮的突觸處只能單向傳遞2取出槍烏賊的粗大神經纖維,進行如右下圖所示的實驗:將電位計的兩個微型電極a、b分別置于神經纖維膜外,強刺激c處,電位計指針的偏轉情況是 ( )A不發(fā)生偏轉B發(fā)生一次偏轉C發(fā)生兩次方向相同的偏轉D發(fā)生兩次方向相反的偏轉3下圖示神經元局部模式圖。當人體內興奮流經該神經元時,在神經纖維膜內外的電流方向是 ( )A都是由左向右B都是由右向左C膜內由左向右,膜外由右向左D膜內由右向左,膜外由左向右4某病人能讀書看報,也能寫作,但卻聽不懂別人的談話,這種情況叫聽覺性失語癥,其受損部位是大腦皮層的 ( )AS區(qū)BW區(qū)CH區(qū)DV區(qū)

7、5做膝跳反射實驗時,若實驗前告訴受試者,在其有思想準備的情況下,膝跳反射可能表現(xiàn)得會弱一些,原因是 ( )A反射弧發(fā)生變化B傳出神經受阻C感受器受到抑制D高級中樞對低級中樞的調控作用6止痛藥并不損傷神經元的結構,卻能在一段時間內阻斷神經沖動向感覺中樞的傳導,它的作用部位是 ( )A軸突 B細胞體 C突觸間隙 D樹突7分別刺激下圖、四處,不能引起肌肉收縮的是 ( )ABCD8下列關于學習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學習中形成的神經聯(lián)系永遠不會消失B學習可以導致新的神經元形成C學習是高等動物通過神經系統(tǒng)不斷地接受刺激,獲得新的行為、習慣和積累經驗的過程D學習能力的大小與大腦皮層的發(fā)達程度幾乎無關二

8、、非選擇題9根據(jù)下面反射弧的組成示意圖回答問題(在橫線上填名稱)。(1)圖中感受外界刺激的結構是 ;對傳入的信息進行分析和綜合的結構是 ;對刺激作出應答反應的結構是 。(2)一個完整的反射活動僅靠一個神經元能完成嗎? 。圖中有幾個神經元? 。10回答下列有關神經沖動傳導的問題:(1)神經纖維處于靜息狀態(tài)時,若規(guī)定細胞膜外表面為零電位,則細胞膜內表面的電位是 (填“正”“負”“零”)電位。(2)當神經纖維受到刺激產生興奮時,細胞膜內外表面離子的分布情況是 。(3)下圖表示三個通過突觸連接的神經元,現(xiàn)于箭頭處施加一強刺激,則能測到動作電位的位置是( )Aa和b處Ba、b和c處Cb、c、d和e處Da

9、、b、c、d和e處11下圖1是測量神經纖維膜內外電位的裝置,圖2是測得的膜電位變化。請回答:(1)圖1裝置A測得的電位相當于圖2中的 點的電位,該電位稱為 電位。裝置B測得的電位相當于圖2中的 點的電位。(2)當神經受到適當刺激后,在興奮部位,膜對離子的 性發(fā)生變化, 離子大量流向膜 ,引起電位逐步變化,此時相當于圖2中的 段。(3)將離體神經置于不同鈉離子濃度的生理鹽水中,給予一定刺激后,下圖中能正確反映膜電位變化與鈉離子濃度關系的是 ( )課時2 通過神經系統(tǒng)的調節(jié)【典型例題】1A 解析:將藥物放在B或C處,刺激A,肌肉收縮,不能證明這種藥物“在神經系統(tǒng)中僅對神經細胞間的興奮傳遞有阻斷作用

10、”。相當于一組對照實驗,能夠證明上述結論。2.細胞核 線粒體 突觸前膜 突觸后膜不同濃度的Ach不影響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隨Ach濃度的升高,促進了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 排除突觸小泡中遞質(無關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干擾【當堂反饋】1C 解析:神經沖動在神經元之間是單向傳導,而在離體的神經纖維上可以由“興奮點”同時向兩端傳導。2A 3B 解析:在中的傳到方向是雙向的。4A 解析:腦干中有維持生命活動必要的中樞,如呼吸中樞等。5B 6C 解析:脊髓的活動受腦的控制,脊髓中的神經沖動可向上傳導,也可向下傳導。7(1)外正內負 (2)相反 偏轉 (3)神經纖維上興奮傳導的直接能源可來自無氧代謝,而興奮后的恢復過程需要O2(或:O2對興奮的傳導并非絕對必須,但對于恢復過程則是必需的)作業(yè)本1A 2D 解析:靠近刺激端的電極處先變?yōu)樨撾娢?,接著恢復正電位;然后另一電極處變?yōu)樨撾娢唬又只謴驼娢?,因此電位計指針發(fā)生兩次方向相反的偏轉。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