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量系統(tǒng)分析MSA簡介_第1頁
測量系統(tǒng)分析MSA簡介_第2頁
測量系統(tǒng)分析MSA簡介_第3頁
測量系統(tǒng)分析MSA簡介_第4頁
測量系統(tǒng)分析MSA簡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測量系統(tǒng)分析(MSA)簡介  通常我們買東西時會遇到短斤少兩的情形,那可能是商家或售賣者有意的投機行為。在工業(yè)活動中,無論是正常的生產運作還是品質的改善,常常都需要通過測量數(shù)據(jù)來進行決策,那么,是不是只要我們不是有意制造錯誤就能得到真實的測量結果呢?事實上并非如此簡單,造成測量結果的不真實的原因,還可能會有測量設備、測試方法等方面的問題。測試系統(tǒng)分析(MSA)就是以數(shù)理統(tǒng)計方法,來量化并識別造成結果不真實的原因,以判斷測量系統(tǒng)的適用性。  這里,我們先來看看幾個測量系統(tǒng)分析的基本概念: 準確度(Accuracy)-它指的是測量值與真值的偏離程度。真值可以是國際標準、國家標準

2、、企業(yè)自定的標準等。應注意的是,準確度是一個定性的概念,準確度的定量描述是偏倚(Bias),偏倚等于測量值與真值之差。比如,如果我們認定工商局的量具是準確的話,那么,商家量具的測量結果與它的測量結果的差值就是偏倚。量具在測量范圍內偏倚隨測量值大小的變化狀況就是其線性(Linearity);量具的偏倚隨時間變化的狀況,就是其穩(wěn)定性(Stability)。 精密度(Precision)-它指的是測量數(shù)據(jù)的離散程度。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把同樣的一件東西重復地在量具上測量多次,看看每次得到的結果差異是大還是小,差異大,精密度就差,差異小,精密度就好。同樣,精密度也是一個定性的概念,它的定量描述是重復性(

3、Repeatability)和再現(xiàn)性(Reproducibility)。重復性和再現(xiàn)性分析是測量系統(tǒng)分析的主要內容,重復性描述的是由于測量系統(tǒng)造成的測量值的離散程度;再現(xiàn)性描述的是由于測量人員造成的測量值的離散程度。 為了解準確度和精密度這兩個概念,可參閱下圖:  準確度與精密度示意圖 測量系統(tǒng)穩(wěn)定性示意圖 分辨力(Discrimination 或 Resolution)-它指的是測量系統(tǒng)檢出并如實指示被測量特性的極小變化的能力。分辨力的量化方式有兩種,一種是以量具的最小增量為分辨力,如某種卡尺的分辨力為0.25cm,這時的分辨力也稱為可視分辨力;另一種是以過程變異(如標準差)乘以1

4、.41再除以測量系統(tǒng)變異(即GRR值),所得的值就等于測量系統(tǒng)的分辨力(DR),這時的分辨力也稱為有效分辨力。有效分辨力與%RR及P/TV之間可以轉換,見以下分辨力與%RR及P/TV對照表。  分辨力示意圖  DR 2 3. 4 5 6 7 8 %RR 0.333 0.182 0.111 0.074 0.053 0.039 0.030 P/TV 0.577 0.426 0.333 0.272 0.229 0.198 0.174 DR 9 10 11 12 13 14 15 %RR 0.024 0.02 0.016 0.014 0.012 0.010 0.009 P/TV 0

5、.155 0.14 0.128 0.117 0.108 0.101 0.094 DR 16 17 18 19 20     %RR 0.008 0.007 0.006 0.006 0.005     P/TV 0.088 0.083 0.078 0.074 0.071     分辨力與%RR及P/TV對照表  記住:當測量系統(tǒng)的能力是不充分的時,我們用其測量的數(shù)據(jù)所作的決策也是不充分的! “測量系統(tǒng)分析”的運作方法信華科技(廈門)有限公司  特約撰稿人:吳健康   

6、2003-5-13在QS9000(或ISO/TS16949等)汽車業(yè)質量體系中,均具有針對測量系統(tǒng)分析的強制性要求,亦即:企業(yè)除應對相關量具(或測量儀器)執(zhí)行至少每年一次的定期校正以外,還必須對其實施必要的“測量系統(tǒng)分析”(即:MSA)。    MSA目前除了已被汽車零組件生產企業(yè)所應用之外,同時也被廣泛運用于其他行業(yè)。    MSA的目的是:汽車整車廠(顧客)認為汽車零組件生產廠家若僅針對量具定期“校正”,并不能確保產品最終的測量品質,“校正”只能代表該量具在特定場合(如校正場所)的某種“偏倚”狀況,尚不能完全反

7、映出該量具在生產制造現(xiàn)場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變差問題;因此,對于汽車零組件生產企業(yè)來說,為避免可能存在的潛在零件質量問題及顧客車輛可能因此而被“召回”的風險,必須對相關的“測量系統(tǒng)”進行分析。    由于MSA作業(yè)的繁雜性,大多企業(yè)在執(zhí)行MSA時均感到困擾;當然,這種困擾主要是來自于人力資源的不足以及人員對MSA的不理解等方面;另外,由于MSA能夠直觀地反映現(xiàn)用量具的問題點,亦可能導致該量具無法再投入使用的風險(盡管該量具的“校正”結果為正常)。    針對測量系統(tǒng)的分析可被分為“計數(shù)型”及“計量型”測量系統(tǒng)分析共兩類;

8、由于“計數(shù)型”測量系統(tǒng)的分析方法較為簡單,故在此處不作說明,而僅介紹“計量型”測量系統(tǒng)分析的運作方法;當然,在此所介紹的這一方法均已在實踐中獲得良好應用并得到修訂提高,以至于可以達到簡單、易于理解和便于操作的效果,同時亦完全符合美國三大汽車廠(戴姆勒克萊斯特、福特、通用)所制定測量系統(tǒng)分析的要求。    有必要先明確的一些概念:    測量系統(tǒng):系指用來獲得測量結果的整體(可能包括:量具、測量者、測量方法等);    “計量型”數(shù)據(jù):測量后所給出的具體測量數(shù)值; &

9、#160;  “計量型”測量系統(tǒng)分析的途徑:包括“穩(wěn)定性”、“重復性”、“再現(xiàn)性”、“偏倚”及“線性”(五性)的分析、評價;    穩(wěn)定性:系指測量系統(tǒng)變差隨時間變化的結果;    重復性:系指于測量某零件的某一特性時,一位測量者同一量具多次執(zhí)行這一測量所獲得的變差結果;    再現(xiàn)性:系指于測量某零件的某一特性時,由不同測量者使用同一量具執(zhí)行這一測量所獲得的變差的結果;    偏倚(偏離):系指測量所得數(shù)值與基準值

10、之間的差距;    線性:系指在量具預期工作量程內,各量測數(shù)據(jù)與相應基準值之間的差值(偏倚)之變化情況;    量具的分辨力:若被測特性的變差要求為0.01,測該量具應能讀出0.001的變化(分辨能力),即:量具的分辨能力應至少能直接讀取被測特性預期變差的十分之一。    執(zhí)行“計量型”測量系統(tǒng)分析初步:    執(zhí)行測量作業(yè)的人員,均應經過必要的量具使用、維護訓練,不至于出現(xiàn)因人員操作問題所造成的測量誤差;  

11、60; 擬執(zhí)行分析的量具均已經過“校正”(于“校正有效期”之內),同時其分辨力亦能符合要求;    本企業(yè)已確定了相應的“測量系統(tǒng)分析計劃”(該計劃謹用于明確擬執(zhí)行分析的具體量具以及擔當者、開始日期和預計完成日期等);    “計量型”測量系統(tǒng)之穩(wěn)定性、重復性、再現(xiàn)性、偏倚、線性(五性)分析可同時進行,亦可逐項進行(為拿取時間通常采用同步方式)。   “計量型”測量系統(tǒng)分析運作辦法:    需按照上述所擬“測量系統(tǒng)分析計劃”進行,并由各

12、項分析之擔當者負責取樣:    “穩(wěn)定性”分析方法:    取樣:可選擇標準件作為測量樣本(如:塊規(guī)、標準樣件等);    測量執(zhí)行者:該量具的現(xiàn)行使用者;    測量:每天(或每班)對相關樣本進行一次測量,且每次測量4遍(得一組數(shù)據(jù)),并記錄數(shù)據(jù);需要至少測量25組數(shù)據(jù);    由該項分析之擔當者使用X&R控制圖進行描點分析、判定,其判定準則如下:   &#

13、160;·不能有點超出上、下控制線;    ·不能有連續(xù)7點位于平均值一側;    ·不能有連續(xù)7點上升或下降;    ·不能有顯著多于2/3以上的描點位于控制線中間1/3區(qū)域;    ·不能有顯著少于2/3以下的描點位于控制線中間1/3區(qū)域;    當有違背上述“判定準則”時,該量具的“穩(wěn)定性”則不可接受(有待進行維修或更換); 

14、60;  “重復性”和“再現(xiàn)性”分析方法:    取樣:從現(xiàn)行產品中取樣,共取10個產品(零件);    測量執(zhí)行者:選三位測量執(zhí)行者,且使用同一個量具(擬用于分析的量具);    測量:每位測量者對各樣品測量3遍;    由該項分析之擔當者記錄上述測量結果,并計算出如下數(shù)據(jù):    各測量結果的均值X及極差R(每位測量者所測結果);   

15、0;依以上數(shù)據(jù)另需計算出:    Rp由各零件均值所組成之數(shù)列的極差;    R三位測量者所測值的平均極差的均值;    XDIFF三位測量者所測數(shù)據(jù)之最大均值與最小均值之差;    UCLR=2.58*R    LCLR=0    再從上述結果,計算出如下數(shù)據(jù):    設備變差EV=3.05R  

16、   人員變差AV=(2.7*XDIFF)2(EV2/30)    零件變差PV=1.62*Rp     重復性及再現(xiàn)性R&R=EV2+AV2     總變差TV=R&R2+PV2    最終通過上述數(shù)據(jù)計算出“%R&R”值;    %R&R=100R&R/TV    運用“%R&R”判定該

17、量具“重復性及再現(xiàn)性”是否適宜:    ·%R&R10%:則該量具可接受(適宜);    ·10%R&R30%:需根據(jù)該測量作業(yè)的重要程度來判定是否適宜;    ·%R&R30%:該量具不可接受(不適宜)。圖中的縱軸表示一個過程真實的Cp值,橫軸表示通過測量數(shù)據(jù)算出的Cp值。圖中的曲線顯示出在不同的R&R下兩種Cp值之間的關系。舉例來說,當實際的Cp=2時,從上述一些曲線可以看出: V2z* 務信息,同時

18、也是國外用戶了解中國Internet新聞、新動向的窗口。 DsR在R&R70時,觀察到的Cp1.15; qro3l   fP&S2在R&R60時,觀察到的Cp1.30; nAIa   skC9在R&R50時,觀察到的Cp1.45; ,S   *在R&R40時,觀察到的Cp1.60; u/7ENY   VW在R&R30時,觀察到的Cp1.75; ;dc0V   q0C在R&R20時,觀察到的Cp2.00;O-m、商業(yè)服務信息,同時也是國外用戶

19、了解中國Internet新聞、新動向的窗口。 O可見,隨著R&R的減少,觀察到的Cp值在增加,并愈來愈接近真實的Cp值。所以,努力提高測量系統(tǒng)質量,特別是降低重復性與再現(xiàn)性,對統(tǒng)計質量管理有重要意義。在質量管理要求不斷提高的今天,高質量的產品必定要求有高質量的測量系統(tǒng)相配合,缺少這一環(huán)節(jié),談論高質量產品是不可想像的。N8-    “線性”和“偏倚”的分析方法:    取樣:取5個大小不一的零件或標準件(如:塊規(guī)、標準樣件等);    其中:最小測量特性該量具正常作業(yè)之

20、預計的最小測量值;    最大測量特性該量具正常作業(yè)之預計的最大測量值;    測量者:該量具的使用者;    基準植Xi的確定:    對各樣品測10次,求得其平均值,以作為“基準值”;    若為標準件(如塊規(guī)等),可直接取其標準值;    測量:由選定的測量者對每個樣品(共5個)各測量12次,并記錄結果;    

21、由該項分析之擔當者對上述測量數(shù)據(jù)進行匯總和計算:    ·各樣品零件公差或計算出6;    ·各樣品基準值Xi;    ·各樣品測量數(shù)據(jù)(12個)之平均值Mi    ·各樣品偏倚平均值Yi=MiXi    ·各樣品“偏倚%”=100*Yi/過程變差(“過程變差”可使用6或各樣品的零件公差)。    線性計算:

22、    %線性=Xi*Yi(Xi*Yi/n)/Xi2/n(Xi)2/n*100%    (或直接在電腦依據(jù)上述公式予以設定后直接計算得出);    “偏倚”判定準則:    ·偏倚(偏移)%10%:可用于測量重要特性;    ·偏倚%30%:可用于測量一般特性;    ·偏倚%30%:該量具不可接受;  &#

23、160; “線性”判定準則:    ·線性%5%:該量具可接受;    ·線性%10%:應根據(jù)該測量的重要程度決定是否可接受;    ·線性%10%:該量具不可接受。    四、在執(zhí)行“計量型”測量系統(tǒng)分析時,應對上述“五性”作出全面的分析,除非本企業(yè)具有前期可作利用的該測量系統(tǒng)之分析結果或獲得顧客的特別許可。    由于測量系統(tǒng)分析作業(yè)是為了追求一種更可靠

24、的測量品質,因此,作為企業(yè)在運用這種分析手法之前,內部應有至少一、兩位人員能夠較全面地理解美國三大車廠之測量系統(tǒng)分析,并可將其中的參考表單加以修整,以運用于上述方法之中。    企業(yè)在運用“測量系統(tǒng)分析”時,可能面臨針對測量系統(tǒng)的“可接受”或“不可接受”之判定,當出現(xiàn)“不可接受”時,企業(yè)必須對測量系統(tǒng)之各方面可能存在的問題點進行檢討,假若人員操作不存在缺失,同時亦排除被測量之樣品零件的變異,那么該企業(yè)就只能更換或維修現(xiàn)有的量具了,否則將不能滿足汽車業(yè)顧客的要求。    當然,對于一家遵從美國三大車廠QS9000要求

25、(或遵從ISO/TS16949要求)的中小型汽車零組件生產廠家,當遇到新產品,產品的變更或量具更換等情況時,應開展“測量系統(tǒng)分析”,這是一項強制性規(guī)定;同時,由于在QS9000(或ISO/TS16949)之中除了必須執(zhí)行“測量系統(tǒng)分析”之外,另在“產品質量先期策劃(APQP)”中還有“控制計劃(CP)”、“潛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MEA)”和“生產件批準程序(PPAP)”,并要求在制程中應用“統(tǒng)計技術(SPC)”等,都需要企業(yè)在人力資源方面予以支持;但無論如何,對企業(yè)而言,仍然需要將所有面臨的作業(yè)變得簡單易懂,以便可使僅具有一般知識水準的人員均能予掌握自如;本文所介紹的MSA運作方法也就是出

26、自于這一目的,以使企業(yè)易于操作,并降低運作成本。"計量"與"測量"辨析安徽省計量測試研究所 宋建生Measurement本意為"測量"。但是早期漢譯受日文"計量"、"計測"等詞匯的影響,在漢語中出現(xiàn)了"計量"和"測量"兩種表達。由于沒有準確定義兩者異同,在一個長期的混亂由此而生。近幾年有關名詞的討論逐步深入,不少專家認為計量、測量不宜混用,并建議在漢譯和使用中以"計量"或"計量學"對應"metrology&

27、quot;,以"測量"對應"measurement"。越來越多的人趨向這種認識。然而新的問題又會出現(xiàn):既然metrology定義為關于測量的科學,為何不選用"測量學"或"測量"來表達?這就暗示了"測量"和"計量"之間的糾葛還將可能延續(xù)下去。事實上,遠在metrology一詞傳入中國之前,漢語就已?quot;計量"和"測量"來對應measurement了。由于對基本術語定義或理解不夠統(tǒng)一,才引發(fā)了問題?,F(xiàn)在通用計量術語及定義已修訂,我們應在新規(guī)范指

28、導下,認真總結"測量"和"計量"兩詞的用法,分清"測量"和"計量"之異同。一、 關于"計量"和"測量"定義的反思"測量"在漢語使用習慣中基本上與measurement在VIM定義相一致,即"以確定量值為目的的一組操作"。測量活動存在于全部科學技術領域。在有的部門,例如天文、氣象、測繪等部門,測量甚至成為其主要工作。然而,所有這些測量都不稱作"計量",唯有計量部門從事的測量才被稱作"計量"。這已形成

29、習慣。在通用計量名詞及定義(JJF1001-99)中,為了照顧習慣,對應measurement做出了"計量"和"測量"兩個詞條的定義。其中,"測量"的定義與VIM相符,而"計量"定義為"實現(xiàn)單位統(tǒng)一和量值準確可靠的測量"。這個"計量"詞條這天文館表達得相當含糊。什么叫"實現(xiàn)單位統(tǒng)一",難道其他測量就不須單位統(tǒng)一?什么叫"量值準確可靠的測量",難道"計量"和"測量"之間的區(qū)別就在于技術水平的高低?這

30、種定義似是而非,沒有抓抓住本質?;仡櫇h語使用習慣,"測量"就是為獲取量值信息的活動;"計量"不僅要獲取量值信息,而且要實現(xiàn)量值信息的傳遞或溯源。"測量"作為一類操作,其對象很廣泛?quot;計量"作為一類操作,其對象就是測量儀器。"測量"可是以孤立的;"計量"則存在于量值傳遞或溯源的系統(tǒng)中。綜上所述,經過進一步歸納,漢語習慣使用的"計量"作為一類操作,應該這樣來理解:為實現(xiàn)量值傳遞或溯源而對測量儀器的測量。從這個角度看,"計量"作為一類操作在實際

31、工作中表現(xiàn)為檢定、校準、比對及(對測量儀器)測試等活動。上述觀點,揭示了漢語習慣中"計量"作為一類操作的本質特性,能夠將以往對應measurement的"計量"和"測量"在用法上加以明確區(qū)分。最新修訂的JJF1001-1998通用計量術語及定義中,將"計量"定義為:實現(xiàn)單位統(tǒng)一、量值準確可靠的活動。有兩點值得注意:這次修訂將"計量"對應英文metrology,而非measurement;定義的對象主體是"活動",而非"測量"。這是計量術語研究的重要進步。從

32、這個定義出發(fā),我們不難理解為何唯有計量部門從事的測量才被稱作"計量"。因為計量部門從事的測量是"實現(xiàn)單位統(tǒng)一、量值準確可靠的活動"之一。計量對于其他如天文、氣象、測繪等部門所從事的測量提供了實現(xiàn)單位的統(tǒng)一、量值準確可靠的基本保證。而這些基本保證是這些部門測量活動自身無法做到的。我們可以這樣來理解:凡是保證"計量"這一類操作有效進行以及為實現(xiàn)單位統(tǒng)一、量值準確可靠的各項活動,都稱作"計量工作"。這些工作包括測量單位的統(tǒng)一,測量方法(如儀器、操作、數(shù)據(jù)處理等)的研究,量值傳遞系統(tǒng)的建立和管理,以及同這些工作有關的法律、

33、法規(guī)的制定和實施等。二、習慣用法的分析在過去的用法中,最常見的混亂出現(xiàn)在所有與measurement有關的術語上。由VIM不同版本中文譯本中有關術語的變化可以看出,譯者們?yōu)閙easurement傷透了腦筋。VIM中譯本對于同一術語,有的版本用"測量",有的版本用"計量"。例如:"可測的量"和"可計量的量","被測的量"和"被計量的量","測量方法"和"計量方法","測量誤差"和"計量誤差",等等。

34、人們會感到在這些術語中使用"測量"更通順些。這是因為以上術語都可以在量值傳遞以外使用,即可以在實現(xiàn)單位統(tǒng)一、量值準確可靠的活動以外存在。反之,在涉及"實現(xiàn)單位統(tǒng)一、量值準確可靠的活動"或活動對象是測量儀器時,就一定要采用"計量"。例如"計量法"、"法制計量"、"計量部門"、"計量監(jiān)督"等。實際上,在有的場合使用"計量"還是"測量"并無嚴格區(qū)分的必要,只有是否更合習慣的差別。例如,人們使用"計量標準"顯然比"測量標準"更通順。但使用"測量標準"也不會引起誤會。一般情況如本文總結的,在量值傳遞系統(tǒng)中的活動或活動對象是測量儀器的,采用"計量",其他(為確定量值的操作)為"測量"。但在涉及測量儀器自身時,則冠以"計量"和"測量"兩種表達均可。例如"測量儀器"和"計量器具";"測量標準"和"計量基準(標準)&qu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