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到北大去講課_第1頁
我可以到北大去講課_第2頁
我可以到北大去講課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我可以到北大去講課李才鳳【學科分類】其他【出處】本網首發(fā)【寫作年份】2010年【正文】        和朋友聊天的時候不經意說了一句狂言:“我可以到北大去講課?!彪S即引來一陣噓噓聲。作為一個連三四流大學也算不上的普通高校的畢業(yè)生,又是扎根偏遠的基層法院工作的普通小公務員怎么能口出如此狂言呢?這不是成了不知天高地厚,狂妄之極的家伙了嗎?阿基米德說過,只要給我一個支點和一根杠桿,我就可以把地球托起。這是阿基米德對力學的狂妄。我說,我可以去北大講課,這是我對思想的狂妄。 &

2、#160;   一個人他本身自成這個世界,這是我對人的概念的理解。美國最偉大的思想家愛默生說過,一個人他的思想和意志有很大程度的拓展延深,他就能很大程度的擁有這個世界。這和我的理解如出一撤。西方哲學講:“人是萬物的尺度”,我講:“人是對未知世界的已知世界,世界因我的存在,因我的消亡而消亡?!比说乃枷肱c意識構筑了人的整個世界。思想與意識層面的高低決定了你把握這個世界程度的高低。每一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每一個人在人間的時間都是有限的。個體生命的有限性與人類、宇宙的無限性形成鮮明的悲劇性對立。以短暫倉促的有限應對無限廣闊的無限,人應該以怎樣的姿態(tài)面對?人要怎樣才有力量面對會消亡的

3、悲劇性人生。思想與意識便是形成這種力量的源泉。     人的精神層面與客觀的現實世界是怎樣的一種關系。這是一個非常復雜與深奧的哲學命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哲學家和普通人的看法層面不一樣,程度不一樣。一個普通人是如何看待他自己和他所生存的世界。世界原本就是那樣存在,不因你而多一點,也不因你而少一點,人的渺小與微不足道在宇宙面前可以忽略不計。但人又不想這樣忽略不計,總是想方設法的進行著這樣或那樣的行為,想方設法地證明自己活著,活在一種處境中。而人之所以為人,人之所以總是投入到他所生居的壞境中去,其根本原因就是人有思想和意識,人在思想與意識下進行活動,進行

4、生存。     什么是思想和意識?意識是一種大腦結構,也是一種認知方式。思想是一種理念,是一種思考方式,是一種主觀與客觀一體化的體系。一個人擁有的思想意識決定了這個人的生命力度和生命總量。人不是以物的形式存活的,而是以精神的形式存活的。肉體只是一種載體,精神是肉體活的支配力量。人是通過精神的活動來帶動肉體的活動。如果一個人沒有了精神的力量,身體就不是一個活的身體,充其量只能算作尸體。     什么是人的精神?人的精神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身體的活力,而是指人的神志與思維,它由兩大板塊構成的,感性與理性。感性歸結于意識的

5、初級層面,理性歸結于意識的高級層面,理性就是由感性深化而來。無論是感性還是理性都表現出人的精神面貌。人開始有了意識后,就開始對他身居的環(huán)境產生認知,人是以認知的方式來世的。這是什么,那是什么,這些是什么,那些是什么,人從什么都不知,什么都不懂的空白記錄開始記錄發(fā)生在他身邊的萬事萬物。知性是人生命的第一性。人一來世,睜開眼就會遇到光線,聲音,屋子,床等物品,對于還沒有意識的初生嬰兒,這些都是極其新奇的東西,這些東西是進入他大腦的第一信號,隨著一天天的成長,大腦就對這些信號產生了意識,知性就開始了。人就是靠知性來了解他生存的世界的。人跟世界的關系首先就是建立在知性上。人只要活著,就一輩子與周圍的世

6、界發(fā)生著這樣那樣的聯系。世界每一天都在產生新的變化,人的認知每一天都必將得到更新。認知新事物是人從初生到死亡的這個過程重要課題。如果你哪一天對這個世界不再有任何看法想法,不再有任何的認知和體會,那么你就算活著也是死了。如果你每一天都在認知世界,發(fā)現它的新變化,新發(fā)展,即便是一片葉枯黃了,一朵花又落了,一個果子又熟了,只要你每天都對這個世界產生一丁點兒認知,捕獲一點收獲,那么即便你是年邁垂暮的老人,你也和初生的嬰兒一樣具備著生命完全的價值意義。     人除了知性還不夠,還必須有理性。如果人僅僅把意識層面放在低層。吃飯、睡覺、感受天氣變冷變涼,那么人僅僅完

7、成了人的低級屬性即動物屬性,還不能說完成了人的高級屬性。人的高吸屬性就是理性,就是思想。萬事萬物給你的是表面的現象。你必須通過你自身的思維去把握內在的東西。知性是一種感知,僅是不加修飾的直覺,一般人通過感官就夠獲取,而理性是一種深知,已從直覺上升到覺悟。從知性上升到理性靠的就是思維。思維是人的思考方式,是人精神活動的高級形式,它是建立在心靈和智慧上。人要從世界獲取東西,先要利用知性觀察吸收,然后通過思維變成自身的東西,最后在通過思維釋放到世界中。人就是在這樣一個探知與再探知,獲取與再獲取,釋放與再釋放,反反復復的過程中,在認識和領略了整個世界后草草率率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8、;   知性是人來世的第一性。人是以知性的方式與這個世界發(fā)生著這樣那樣的聯系。人與世界的聯系既是偶然性的又是必然性。一個人與他所處的時空既是偶然性又是必然性。把一個特定的人放在特定的時空中去,他與這個特定的時空就產生一定的聯系。人與他所處的時間形成偶然性的關系,與他所處的地域形成必然性的關系。時空是構成人生存狀態(tài)的重要因素。每一個人與生俱來就打上特定的時間和空間烙印。特定的時空造就了人的知性的局限性和廣延性。人掌握了時空的概念就可以盡可能地在自己有限的生命里掌握所占據的時空內的一切可知性的東西。所以,每一個人都應該具備把握時代氣息,都應該投身在自己所處的時間和空間里去,這樣

9、才能真正意義上把握生命的存在。     生命的死亡致使人的生命狀態(tài)的虛無性和悲劇性。任何人都必須接受死亡,任何人都逃離不了死亡的厄運。這就說明人是以悲劇性的方式存在這個世界上的。死亡是人從現實世界消失的唯一途徑和必然歸宿。人們對死亡的探知仍然是一個未知領域,誰也無法明白死亡之后人會進入怎樣一個境地?人的肉體是可以毀滅的,人的精神是否會滅亡呢?宗教就是為人類死亡之后提供了去向和歸宿的境地。信仰讓精神找到了永生的家園和永生的國度。盡管人類利用了宗教和信仰來消除人們對死亡的恐懼,但實際上,一個人當他從活生生的現實世界中消亡時,無疑要承擔巨大的恐懼和痛苦,尤其是

10、對一些已被下了死亡通知書的人來說更如此。人應當以怎樣的姿態(tài)面對死亡呢?“未知生,焉知死?!敝挥性谥獣粤松幕A上,你就知曉了死。人的生是什么?人生來就是痛苦的,生來就要經歷生老病死,生來就要演繹悲歡離合,生來就要和這個世界產生著各種各樣的聯系。生來就要經歷的事成了生命的一種必然狀態(tài)。這就像水生來就會流動,風生來就要吹動一樣。自然性是生命的根本屬性和最本質的狀態(tài),順應自然就成了人生存的一種特定的方式。人之所以是人除了具備自然屬性外,還具備社會屬性。人的社會屬性其實也是知性的一個方面,人是以知性的方式進行社會活動的。人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基本固定了人的生存狀態(tài)。所以,我們每一個人來世理應在這兩大屬

11、性中建構自己,這樣才活得知生知死,生不懼死,死不惜生。     生生死死,恩恩怨怨,是是非非,人所經歷的一切,人所建構的一切,最終都必將離人何去。人從何處來,人又將去何處,其實這是一個根本不需要人解答的命題。人從該來的地方來,人必將去該去的地方。在這世上,你只要活出自己的精神,盡可能知道該知道的,最大限度了解該了解的,盡可能走完該走完的,最大程度地釋放自己的智慧和潛能,那么一生也就走得瀟瀟灑灑,無怨無悔,就算死亡此時就降臨在自己身上,也以十分坦然和萬分的熱情迎接它?!咀髡吆喗椤坷畈砒P,云南省魯甸縣人民法院任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