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向量的復習_第1頁
平面向量的復習_第2頁
平面向量的復習_第3頁
平面向量的復習_第4頁
平面向量的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坐標表示1、兩個向量的夾角(1)定義已知兩個非零向量和,作,則AOB=叫做向量與的夾角。(2)范圍向量夾角的范圍是001800,與同向時,夾角=00;與反向時,夾角=1800。(3)向量垂直如果向量與的夾角是900,則與垂直,記作。注:在ABC中,設,則向量與的夾角為ABC是否正確?(答:不正確。求兩向量的夾角時,兩向量起點應相同,向量與的夾角為-ABC)。2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若是一個平面內的兩個不共線向量,那么對這一平面內的任一向量,有且只有一對實數(shù)使:其中不共線的向量叫做表示這一平面內所有向量的一組基底.3平面向量的坐標運算:若,則; 若,則; 若=(x,y),則=(x,

2、 y); 若,則。基本練習1在中,設是邊上的一點,且滿足,則的值為( D )源 2 在中,若點滿足,則=( A ) A. B. C. D. 3已知向量若與平行,則實數(shù)的值是( D )A -2B0C1D24設點在內部,且,則的面積與的面積之比是( D )來源:Zxxk.ComA2:1 B3:1 C4:3 D3:25,且,則的值為( A )A. B. C. D.6如果互相垂直,則實數(shù)等于( D 或 或2例1已知=(1,-1),=(-1,3),=(3,5),求實數(shù)x、y,使=x +y 分析:根據(jù)向量坐標運算和待定系數(shù)法,用方程思想求解即可解:由題意有  x +y =x(1,-1)+y(-1

3、,3)=(x-y,-x+3y)     又 =(3,5) x-y=3且-x+3y=5 解之得 x=7 且y=4例2已知A(-1,2),B(2,8),= ,= -,求點C、D和向量的坐標分析:待定系數(shù)法設定點C、D的坐標,再根據(jù)向量 , 和 關系進行坐標運算,用方程思想解之 解:設C、D的坐標為、,由題意得 =(),=(3,6), =(),=(-3,-6)  又= ,= -  ()=(3,6), ()=-(-3,-6)  即 ()=(1,2) , ()=(1,2) 且,且  且 ,且 &

4、#160; 點C、D和向量 的坐標分別為(0,4)、(-2,0)和(-2,-4)  例3 如圖,已知,求線段中點和三等分點的坐標 設,則 即 點的坐標為同樣可求得點坐標為,點坐標為 同步練習1 化簡以下各式結果為零向量的個數(shù)是( C ); A B. C. D. 2是平面上一定點,是平面上不共線三點,動點滿足 ,則點的軌跡一定通過的( C ) A外心 B.垂心 C.內心 D. 重心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一個平面內只有一對不共線向量可作為表示該平面所有向量的基底; 一個平面內有無數(shù)多對不共線的向量可作為表示該平面所有向量的基底; 零向量不可作為基底中的向量A. B. C. D.4

5、設向量,若表示向量的有向線段首尾相接能構成四邊形,則向量為( ) A. B. C. D.5設為單位向量,(1)若為平面內的某個向量,則=|·(2)若與a0平行,則=|·;(3)若與平行且|=1,則=。上述命題中,假命題個數(shù)是( D )A0B1C2D6已知平面向量a= ,b=, 則向量 ( )A平行于軸 B.平行于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線 C.平行于軸 D.平行于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線 答案 C7已知向量,如果那么 A且與同向 B且與反向 C且與同向 D且與反向答案 D8已知=1,=,=0,點C在AOB內,且AOC=30°,設=m+n(m、nR),則等于(B )A B

6、3 C D9已知中,點在上,且,則= 0 10若向量與相等,已知,則的值為 11若,則與平行的單位向量是 12已知向量,且三點共線,則= 13給定兩個長度為1的平面向量和,它們的夾角為.如圖所示,點C在以O為圓心的圓弧上變動.若其中,則的最大值是_.答案 215已知ABC的角A、B、C所對的邊分別是a、b、c,設向量, .(1) 若/,求證:ABC為等腰三角形; (2) 若,邊長c = 2,角C = ,求ABC的面積 .證明:(1)即,其中R是三角形ABC外接圓半徑, 為等腰三角形解(2)由題意可知由余弦定理可知, 16已知向量點,若點滿足,求與的值 ,17已知,直線,點是直線上的一點,若,求

7、點的軌跡方程解:設點, 則 數(shù)量積及其應用知識點(1)兩個非零向量的夾角已知非零向量a與a,作,則AA()叫與的夾角;說明:(1)當時,與同向;(2)當時,與反向;(3)當時,與垂直,記;4)注意在兩向量的夾角定義,兩向量必須是同起點的,范圍0°q180°。(2)數(shù)量積的概念 已知兩個非零向量與,它們的夾角為,則·=·cos叫做與的數(shù)量積(或內積)。規(guī)定;向量的投影:cos=R,稱為向量在方向上的投影。投影的絕對值稱為射影;(3)數(shù)量積的幾何意義: ·等于的長度與在方向上的投影的乘積平面向量數(shù)量積的運算律 交換律成立:;對實數(shù)的結合律成立:;分

8、配律成立:。向量的夾角:cos=。(5)兩個向量的數(shù)量積的坐標運算 已知兩個向量,則·=?;揪毩?設是任意的非零平面向量,且它們相互不共線,下列命題: 不與垂直 其中正確的是( D )A. B. C. D.2 若向量與的夾角為,則向量的模為( C )A. B. C. D.3 設,若在方向上的投影為2,且在方向上的投影為1,則與的夾角為( B ) B C D 或4已知是兩個不共線的向量,它們的起點相同,且 ,三個向量的終點在同一直線上,則的值為( A )A B1 C2 35在中,的面積,則與夾角的取值范圍是( B )A B. C. D. 6已知與為互相垂直的單位向量,且與的夾角為銳角

9、,則實數(shù)的取值范圍是( A )A B. C. D. 例1(1)已知(3,4),(4,3),求x,y的值使(x+y),且x+y=1。 (2)已知向量,且,則 。4解析:(1)由(3,4),(4,3),有x+y=(3x+4y,4x+3y);又(x+y)(x+y)·3(3x+4y)+4(4x+3y)=0;即25x+24y ;又x+y=1x+y;(x+4y)(x+3y);整理得25x48xy+25y即x(25x+24y)+24xy+25y ;由有24xy+25y ;將變形代入可得:y=±;再代回得:。點評:這里兩個條件互相制約,注意體現(xiàn)方程組思想。例2 已知,求與的夾角; 求; 若

10、,求的面積(1) (2)= (3)例3 已知都是非零向量,且與垂直,與垂直,求與的夾角。思路解析:把向量垂直轉化為數(shù)量積為0聯(lián)立求與的關系應用夾角公式求結果。解答: 例4已知向量且 求及; 若的最小值是,求的值,(2)同步練習1 設是兩個非零向量,是在的方向上的投影,而是在的方向上的投影,若與的夾角為鈍角,則( C ) A B CD2 為銳角三角形的充要條件是( D )A    B C D 3在中,若且,則的形狀是( A )A 等邊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腰非等邊三角形 D三邊均不相等的三角形4 設,則=( C )A B. C. D. 5 如圖,在AB

11、C中,則=D(A) (B) (C) (D)6定義平面向量之間的一種運算“”如下:對任意的,令,下面說法錯誤的是(A)若a與b共線,則(B)(C)對任意的,有(D) 答案:B7已知向量i=(1,0),j=(0,1),A,B,若,則OCD的面積為BA。 B。 C。 D。1+2來源:Z*8若非零向量a,b滿足|,則a與b的夾角為A. 300 B. 600 C. 1200 D. 15009平面上三點不共線,設,則的面積等于(A) (B) (C) (D)解析:選C. 10已知是兩個互相垂直的單位向量, 且,則對任意的正實數(shù),的最小值是 .11 在中,為的中點,為的中點,交于點 ,若(),則 112已知向量與的夾角為,則= 7 13 在中,若, 則 14 設兩個向量滿足:的夾角為,若向量與向量的夾角為鈍角,實數(shù)的范圍為_15若向量a=,b=,且a,b的夾角為鈍角,則x的取值范圍是 . 16設為圓上兩點,為坐標原點(不共線)求證:與垂直當且時,求的值17 在平面直角坐標系xOy中,點A(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