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選料與琵琶制作知識_第1頁
琵琶選料與琵琶制作知識_第2頁
琵琶選料與琵琶制作知識_第3頁
琵琶選料與琵琶制作知識_第4頁
琵琶選料與琵琶制作知識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琵琶選料與琵琶制作知識 蘇州的琵琶制作有著悠久的歷史,在40年代初,周萬春出品的琵琶變已經成為行業(yè)中的佼佼者了,在6070年代,在周榮庭先生為首的技術科對蘇州琵琶進行了一系列的研制,并一直負責排品的工作。周萬春的琵琶以選材的講究,做工的精細,出色的穩(wěn)定性而名揚四海。在萬春民樂工藝和聲學雙重完美的指導思想下,特邀著名的琵琶制作大師拜云秀,劉湘全等為技術指導,結合周萬春傳統(tǒng)琵琶制作的各項優(yōu)點,并有他們親自完成高級演奏琵琶的制作。萬春琵琶以專業(yè)和演奏產品為主,繼續(xù)保持著純手工制作,質優(yōu)量少的特點,我們琵琶音色、音質和工藝上都被國內外所認可,是 國內外很多音樂社團指定的產品。 萬春琵琶選料工藝和制作工

2、藝精益求精,才能使產品在音質上到達高要求,一把好的琵琶需要具備5種音色,可以用5個字來表達,“尖“堂“松“脆“爆這五種音色?!凹馐侵赶掳盐桓咭舻囊羯懚髁?,“堂是指相上低音區(qū)的音色渾厚,“松是指彈弦發(fā)音靈敏,“脆是指品位第一、二、三把位的音色很清脆,“爆是指能發(fā)出金石之聲的音色,就是常說的金屬音。出音有厚度、有分量,琵琶的音色就能傳送遠,并不散。音量強而洪亮并富有金石音色的琵琶,是一款好琵琶的首選要求。一把音響好的琵琶,演奏它時會愛不放手。越彈越愛彈,可以說真是“百彈不厭。這五種音色的要求貫穿我們各類專業(yè)琵琶的制作。 琵琶的選料 琵琶材料的選擇重要。琴頭和背板使用質地堅硬的老紅木、紫檀木、紅

3、木、花梨木或色木等較硬的雜木。根據(jù)琵琶的情況,是面板振動,背板系反射振動,所以背板要選擇紋理細密、無腐朽和蟲蛀的木板制作,而以老紅木為好。我們制作的專業(yè)琵琶全部采用獨塊整料雕琢而成,因此穩(wěn)定性極好,并出口至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枯燥地區(qū),是他們民樂社團指定用琴。琵琶愛好者自己制作時,可以就地取材,使用現(xiàn)成的或當?shù)爻霎a的木料不拘任何樹種,如材料小時,也可用兩三塊拼合起來,拼板時一定要使縫隙非常嚴密。面板使用梧桐木,傳統(tǒng)都以河南,福建、安徽或四川出產的泡桐為佳,必須選用徑切、紋理疏密均勻、順直、有明顯木射線(用目視之,有明顯的橫向紋理)的,不應有疤節(jié)和裂隙,以木質松脆、反響靈敏、棕眼大而陳舊的木

4、料為好。面板帶活疤節(jié)(不宜過大,最多1厘米)的發(fā)音脆亮。如材料小,可先徑切鋸成板材,然后拼合使用。音梁和音柱以木質輕、松的桐木或魚鱗云杉(魚鱗松)為佳??`弦可用紅木或毛竹制作,以竹制的為好,尤以用舊竹發(fā)音最好,也可用紅木、牛角或象牙制作。弦軸用紅木、象牙、牛角,或用黃楊、黃檀木、花梨木,木制的以木紋順直、色澤純粹的為好。品用竹制,竹青向上,如用舊竹而竹黃又硬的也可竹黃向上。相用象牙、牛骨、牛角或紅木制作。 琵琶的制作 我國的琵琶制作有著悠久的傳統(tǒng),唐代制品已十分精致,背板上雕刻著各種花紋圖案,琴弦也染成朱紅顏色,許多唐詩都稱贊它的美觀。琵琶制作工藝是樂工多年積累的實踐經驗總結,很符合科學道理。

5、背板是琵琶上最大的部件,它似半梨形龜背,其弧度隨著上下部位的不同而各異。制作時,先按長寬尺寸選用厚75厘米的板料(也可采用幾塊板料拼合),依照背板輪廓樣板,留出o5厘米-1厘米余量劃線并鋸下,由底部往上量至60厘米處,是開挖內瓢形腹腔的起點,在四周要留下1厘米寬的平面邊沿。由底部往上10厘米處,為腹腔的最寬部位和最深處,最寬處為28厘米,最深處應在47厘米-5厘米之間。由底部向上30厘米處,寬度為243厘米、深度為4厘米。由底向上45厘米處,寬12厘米、深3厘米,這是三塊腹腔樣板的尺寸。由最深處到上端最淺處,深度之間要自然過渡。挖腹腔時,要經常用樣板測量。可用木工的錛子按各部位不同深度先進行粗

6、加工,也可先按不同深度定好尺寸,用臺鉆鉆出密孔。背板外面的粗加工,可用斧頭將其斫成弧形,操作時要隨時參照背部外形樣板測量。粗加工時,腹腔要比樣板挖得淺一些;龜背要比樣板做的大一些。而后進入細加工,用刨子平整背板的里面使其平整,刨平后再將上部粘相處刨去一些。然后根據(jù)背板樣板修周邊,須注意上部、中部和最寬處三個部位。修腹腔時要用圓口鑿,將粗挖后的外表修鑿光潔,修時要嚴格根據(jù)樣板進行。修龜背外表除依樣板外,還要到達光潔對稱,背脊(俗稱鯽魚背)必須在中線上,正直而不歪斜,中線兩那么的弧面也要均勻對稱。背板的厚度各部位要求不同,最厚處在底部往上10厘米處的中間及其鄰近,應為65厘米,其它背脊處和鄰近左右

7、區(qū)域為2厘米,腹腔上端、四周邊框以15厘米為宜。背板的上部為琴頸,上端鋸出與琴頭膠合的榫頭。腹腔的大小和背板的厚薄對琵琶的發(fā)音有很大關系。個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業(yè)用途 琵琶的面板都是用梧桐木制作的。通過用各地桐材進行制作和比照,認為河南蘭考、開封等地所產的泡桐(沙桐)最正確,本質較松,木紋順直,傳聲迅速。經驗說明,最好取材于粗大原木的近根部和中部,年輪寬度在15厘米左右。桐木的樹心最硬,不利傳聲,不能使用。早期的面板都用整塊獨幅的桐木來做,近幾十年來才用拼板,拼時一定要把樹心改用在兩側,按照音響要求,外弦高音局部要求較硬木材;內弦低音要求較軟木材,可選用兩、三塊材質不同的板料拼合起來。將選好的長

8、615厘米、寬31厘米、厚09厘米的桐木板料兩面刨光,其薄厚尺寸因要求不同而有別。面板上端最薄,厚o4厘米-05厘米,最寬處兩側要厚o6厘米,中央部位最厚065厘米,底端o55厘米。面板厚度并非一成不變,要看桐木的軟硬情況而定,制作時一般上部略薄、下部略厚,四周薄、中間厚,與背板鑲合時可以略厚,然后再逐漸加工去薄。 音粱和音柱用桐木制作上音梁厚o4厘米,寬14厘米;下音梁厚o4厘米、寬15厘米,三個音柱厚1厘米、寬14厘米。兩音粱的長度和三個音柱的高度要據(jù)腹腔的寬度和深度而定。安置音粱、音柱和膠粘面板。須先在背板腹腔的四周邊框上開出子口,子口又分內外子口,外子口與面板的周緣相膠,與面板在同一平

9、面上,內子口低于外子口,與面板反面周緣相膠。裝音梁要在內子口上鑿出凹槽,其位置是:上梁距底部39厘米、下梁距底部20厘米。通過試裝確定其長度,然后再試三個音柱的高度,待試裝適宜后,在音柱的上下兩端、音粱兩端和內子口的四個凹槽內涂膠粘牢。將面板周緣修削成與背板外子口內緣相吻合,以嵌入后無縫隙為度。膠粘時背板內外子口、音粱外表涂魚膠,將面板周緣和背板涂膠部位烘熱,使膠接嚴密、牢固。 琵琶頭制作時,要按側面的厚度將選好的木料刨光,依樣板劃出輪廓圖樣、鋸出粗坯,經開弦槽、鉆弦軸孔、雕刻和鑲嵌,并在弦槽下端開出與琴頸上端交接的榫口,接合面要配至吻合,最后用魚膠將其膠合牢固。弦軸孔的錐度為1:13,大眼直

10、徑125厘米,小眼直徑095厘米,孔長4厘米。傳統(tǒng)為先鉆直徑o6厘米小孔,后用燒紅的鐵燙棍將軸孔燙出;也可先將軸孔鉆成直徑o9厘米后,像小提琴弦軸孔那樣,再用錐度相同的絞刀將軸孔絞出。琴頭的式樣,如今多為方如意頭,井在此根底上變化其中心琵琶頭上的圖案,開展成為壽字頭,樂字頭和骨花頭用牛骨雕刻而成,其中專業(yè)產品都以骨花頭為主,以做工精細的為上品。資料個人收集整理,勿做商業(yè)用途 琵琶的油漆對琵琶來說似至關重要的,琵琶需要在油漆后開始排品,油漆的好壞會影響琵琶今后的使用,因此高檔琵琶的油漆工序是很重要的,可以很好的保護木料,增加手感的舒適性。影響油漆好壞的直接因素是材料的枯燥度和木工工藝的平整度光滑度。我們采用目前國內最先進的琵琶油漆工藝,更好的發(fā)揮出選料講究,木工工藝精制的特點。 琶琶的用弦現(xiàn)主要已鋼絲弦為主,蘇州評彈仍沿用著絲線和純尼龍弦主要是1和2弦,高檔琵琶使用鋼繩琵琶弦,是用多股鋼絲絞在一起制成的。各種弦的特點大致如下表抄錄與琵琶制作師高占春和琵琶演奏家,中央音樂學院教授林石城先生合著的?琵琶制作?載?樂器?一文: 琵琶排品是影響琵琶音準和音色,演奏手感的主要工序,因此極為重要。琵琶品要選擇竹質堅硬為好,留竹青在上呈梯形,底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