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財經大政法大學1011(1)馬原A卷試題_第1頁
中南財經大政法大學1011(1)馬原A卷試題_第2頁
中南財經大政法大學1011(1)馬原A卷試題_第3頁
中南財經大政法大學1011(1)馬原A卷試題_第4頁
中南財經大政法大學1011(1)馬原A卷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南財經政法大學201»2011學年第一學期 期末考試試卷A修改稿課程名稱: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A)卷課程代號:B2400010考試形式:閉卷、筆試題號一一三四五總分總分人分值2010182824100得分使用對象:本學期開設本課程的10級本科生注:將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分別填入第一頁的括號內得分評閱人、單項選擇題(每題1分,20題,共計2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得分評閱人、多項選擇題(每題2分,5題,共計10分)1

2、.()2.(4. ()5.()3.()一、 單項選擇題(從下列各題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并將其代號填寫在答卷紙的括號內, 答案選錯者,該題不得分。共20題,每題1分,共計20分)1. 風定花猶落,鳥鳴山更幽”形象地表達了動和靜的辯證關系是BA.靜不是動,動不是靜B.靜中有動,動中有靜C.動是必然的,靜是偶然的D.動是靜的原因,靜是動的結果2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后波?!边@兩句詩包含的哲學道理 是 DA.矛盾是事物發(fā)展的動力B.事物是本質和現(xiàn)象的統(tǒng)一C事物的發(fā)展是量變和質變的統(tǒng)一D新事物代替舊事物是事物發(fā)展的總趨勢3 .對于同一事物,不同

3、的人有不同的反映,這說明 CA.意識是主體的自由創(chuàng)造B意識不受客體影響 C.意識受主體狀況的影響 D.意識的內容是主觀的4 .毛澤東指示我們在文化建設上要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既不能厚古薄今,又不能崇洋媚外。這一思想符合唯物辯證法的CA.事物的發(fā)展的方向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相統(tǒng)一原理B.質量互變規(guī)律的原理C.辯證否定白觀點D.發(fā)展的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的原理5 .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理論品質是DA.吐故納新B.科學嚴謹C.博大精深D.與時俱進6 .社會歷史發(fā)展的決定力量是AA.生產方式B.地理條件C社會意識D.人口因素7 .恩格斯說:“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學會改造自然界而發(fā)展的?!边@說明

4、 BA.自然界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B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C人的認識具有主觀能動性D人具有認識自然的能力8 .壇經記載: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惠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边@段話表明惠能關于運動的基本觀點是DA.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B.運動和物質是不可分割的C.精神運動和物質運動是不可分割的D.精神是運動的主體9 .唯物辯證法的質量互變規(guī)律揭示了事物發(fā)展的B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狀態(tài)C結構和功能D.源泉和動力第 1頁(共 4 頁)10 .馬克思主義認為,世界白真正統(tǒng)一性在于它的CA.實踐性B運動性C物質性D.客觀性11 .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DA進行階級斗爭B.

5、改革生產資料所有制C進行政治體制和經濟體制改革D.解放生產力、發(fā)展生產力12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眾BA.占人口大多數B是社會生產力的體現(xiàn)者C具有先進思'想D掌握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13 .商品的本質因素是 BA使用價值B價值C交換價值D價格14 .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以公有制為主體、A.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C.上層建筑必須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guī)律15 .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是 BA.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矛盾C.個別勞動時間和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矛盾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的理論依據是B.唯物辯證法普遍聯(lián)系的原理D.生產關系必須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guī)律.B.具體勞動和抽象勞

6、動的矛盾D.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16.事物發(fā)展白動力是 B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單獨起作用C.矛盾的同一性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同時起作用D.矛盾的斗爭性17 .社會形態(tài)是 DB.地理環(huán)境、人口因素和物質資料生產方式的統(tǒng)D.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統(tǒng)一A.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統(tǒng)C.國體和政體的統(tǒng)一18 .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是 BA.生產過程和流通過程的統(tǒng)一B.物質資料再生產和生產關系再生產的統(tǒng)一C.勞動過程和價值形成過程的統(tǒng)一D.勞動過程和價值增值過程的統(tǒng)一19 .馬克思說:“一切商品對它們的所有者是非使用價值,對它們的非所有者是使用價值?!边@句話表明DA有使用價值的不一定有價值B商品的使用

7、價值是對它的購買消費者而言的C商品所有者同時獲得使用價值和價值D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對立統(tǒng)一20 .生產商品的勞動分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其中具體勞動的作用是 DA創(chuàng)造新價值B創(chuàng)造剩余價值C創(chuàng)造必要價值D創(chuàng)造使用價值二、多項選擇題(從各題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二至四個正確答案, 并將其代號填寫在答卷紙的括號內,答案 選擇錯或未按要求選全者,該題不能得分。共5題,每題2分,共計10分)1 .馬克思主義科學性與革命性可以概括為ABCDA.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最根本的世界觀和方法論B致力于實現(xiàn)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政治立場C切從實際出發(f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

8、中檢驗真理和發(fā)展真理是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理 論品質D實現(xiàn)共產主義是馬克思主義最崇高的社會理想2 .資本主義制度的歷史進步性主要表現(xiàn)在ABCDA.促使科學技術轉變?yōu)樯a力B追求剩余價值的動力和競爭的壓力推動了生產力發(fā)展C資本主義政治制度促進和完善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D.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促進和完善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3 .社會意識相對獨立性表現(xiàn)為(ABCD )A.社會意識同社會存在發(fā)展不完全同步和與經濟發(fā)展水平上的不平衡性B.社會意識的發(fā)展具有歷史繼承性C社會意識各種形式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性D.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性4 .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論貢獻是CDA.辯證法B.勞動價值論C唯物史觀

9、D剩余價值學說5 .馬克思說:“無論哪一種社會形態(tài),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fā)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 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存在的物質條件在舊社會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xiàn)的”這段話說明(ABCD )A.生產力的發(fā)展是促使社會形態(tài)更替的最終原因B.一種新的生產關系的產生需要客觀的物質條件的成熟C無論哪一種社會形態(tài),當它還能夠促進生產力發(fā)展時,是不會滅亡的D社會形態(tài)總是具體的、歷史的第 2 頁(共 4 頁)得分評閱人三、材料分析題(運用所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分析如下材料并回答 問題。共計18分) 材料1愛因斯坦認為:“科學是一種強有力的工具,怎樣用它,究竟是給人帶來幸福還是帶來災難

10、,全取決 于人自己,而不取決于工具。刀子在人類生活上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來殺人。材料2 科學悲觀主義者認為,目前世界上存在的全球性問題,如環(huán)境污染、失業(yè)、戰(zhàn)爭、民族文化的衰退、 精神墮落、貪圖享受等,都是科學的罪過,要解決目前存在的問題,就應該回復的不要科學的古代社會甚至 原始社會狀態(tài)中去。材料3 科學樂觀主義者則認為科學技術可以解決一切社會問題,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科學技術可以 提供解決一切社會問題的手段,甚至可以依靠自然科學去解決資本主義的各種矛盾。(1)請回答: 材料2與材料3的同和異(4分)材料1與材料2、材料3的區(qū)別(4分)(3)結合材料1、材料2、材料3,談談應如何正確看待科學

11、技術在社會發(fā)展中的作用(10分)得分評閱人四、簡答題(共4題,每題7分,共28分)1、簡述矛盾同一性和斗爭性的含義及二者的辯證關系2、簡述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含義及二者的辯證關系3.簡述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實質、根源和具體表現(xiàn)4、簡述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的主要表現(xiàn)第 3 頁(共 4 頁)得分評閱人五、論述題(每題12分,2題,共計24分)1、試述質量互變規(guī)律的基本內容及其重大指導意義2.論述馬克思主義關于人民群眾是歷史創(chuàng)造者的重要觀點, 并聯(lián)系實際談談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fā)展觀 的重大意義。第4頁(共 4 頁)中南財經大政法大學2010-2011學年第1學期馬原期末考試(A)卷答案一、單項選擇題

12、(每題1 分, 20 題,共計20 分 )1.B2.D3.C 4.C 5.D6.A7.B 8.D 9.B 10.C11.D12.B 13.B14.D15.D16.B17.D18.D19.B20.D二、多項選擇題(每題2 分, 5 題,共計10 分)三、材料分析題(運用所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分析如下材料并回答問題。共計18 分)參考答題要點:1、材料 2 與材料 3 的同和異:科學悲觀主義和科學樂觀主義本質是一樣的,只是表現(xiàn)形式相反而已。二者的共同特征就是割裂科技作用與人的作用的聯(lián)系,孤立片面地看待科技的作用。不同之處表現(xiàn)在科學悲觀主義片面夸大科技的消極作用,把一切問題都歸罪于科學;科學樂觀主義

13、則片面夸大科技的積極作用,把一切美好的東西都歸結為科學。( 4 分)2、材料 1 與材料2、材料3 的區(qū)別:愛因斯坦的觀點不同于科學悲觀主義和科學樂觀主義。他把科學技術和人的作用聯(lián)系在一起,在看到科學技術強有力的作用的同時,更重視人的作用??茖W技術作為人類的工具是中性的,工具對人與環(huán)境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完全取決于使用工具的人。( 4 分)3、如何正確看待科學技術在社會發(fā)展中的作用:科學技術是“雙刃劍”,既能通過促進經濟和社會發(fā)展以造福于人類,同時也可能在一定條件下對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帶來消極后果。( 2 分) 首先, 科學技術是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動力??茖W技術的發(fā)展標志著人類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強,意

14、味著能夠更多地創(chuàng)造出人們所需的物質財富,對社會發(fā)展的積極作用是主要的、基本的方面。近代以來發(fā)生的四次科學技術革命,每一次都引起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的深刻變化和社會的巨大進步。,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若能在科學技術上不斷進取,就有可能實現(xiàn)社會經濟的跨越式發(fā)展。(4分)其次,由于對科學技術應用不當,對人類生存發(fā)展產生一定的消極后果。第一、 消極后果原因:認識不夠、缺乏控制、社會制度。(具體說:對自然規(guī)律和人與自然關系認識不夠;缺乏對科學技術消極后果的強有力的控制手段;與一定的社會制度有關。)第二、消極后果表現(xiàn):人口爆炸、糧食短缺、資源枯竭、環(huán)境污染、生態(tài)破壞等。( “

15、全球問題 ”的出現(xiàn),深刻地反映了人類與自然的矛盾,從一定意義上說,這些問題的出現(xiàn),是由于科學技術廣泛應用于自然而又失去控制所引起的 )第三、消極后果對策:觀念變革、行為轉變、制度變革。(具體說,要用科學的自然觀和發(fā)展觀指導人們與自然和諧相處,要樹立全球觀念和危機意識,克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狹隘視野,克服急功近利的行為;要正確對待自然和社會的關系,增強人們合理控制各種生產活動和消費活動的能力和手段,為人類擺脫“全球困境創(chuàng)造新的物質條件。如果問題是由社會制度造成的,就需要變革這種不合理的社會制度。)(4分)四、簡答題(共4 題,每題7 分,共28 分)1、簡述矛盾同一性和斗爭性的含義及二者的辯證

16、關系一、范疇含義:矛盾同一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依存、相互貫通的性質和趨勢。它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矛盾雙方相互依存,共處于一個統(tǒng)一體中。二是矛盾雙方相互貫通,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矛盾斗爭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分離的性質和趨勢。 ( 3 分)二、辨證關系: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是相互聯(lián)結、相輔相成的,一方面矛盾同一性不能脫離斗爭性而存在,沒有斗爭性就沒有同一性;另一方面矛盾斗爭性也不能脫離同一性而存在,沒有同一性也沒有斗爭性。(即同包含斗、斗寓于同。) ( 4 分)2、簡述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含義及二者的辯證關系感性認識是以感覺、知覺、表象的形式反映事物現(xiàn)象和外部聯(lián)系的內容,它是認識的初級階

17、段,具有形象性、直接性的特點;理性認識則是以概念、判斷、 推理的形式反映事物本質和內部聯(lián)系的內容,它是認識的高級階段,具有抽象性、間接性的特點。( 3分)二者的辯證關系:(1)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2)感性認識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認識。(3)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相互滲透??傊?,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是辯證統(tǒng)一的,統(tǒng)一的基礎是實踐(4分) 3簡述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實質、根源和具體表現(xiàn)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實質是生產相對過剩即相對于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來說社會生產的商品顯得過剩。(2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根源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即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和生產社會化之間的矛盾。( 2分)這種基本矛盾的具

18、體表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表現(xiàn)為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與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的矛盾。第二,表現(xiàn)為個別企業(yè)內部生產的有組織性和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tài)之間的矛盾。(3分)4、簡述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的具體表現(xiàn):(一 ) 生產資料所有制的新變化(二)勞資關系和分配關系的新變化(三)社會階級、階層結構的新變化(四)經濟調節(jié)機制的新變化(五)經濟危機形態(tài)的新變化(六)政治制度的新變化(57 分)五、論述題(每題12分, 2 題,共計24分)1、論述質量互變規(guī)律的基本內容及其重大指導意義首先,質量互變規(guī)律基本內容: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系,第一,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第二,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第三

19、,量變和質變是相互的滲透的。一方面,在總的量變過程中有階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質變;另一方面,在質變過程中也有舊質在量上的收縮和新質在量上的擴張。事物的發(fā)展從量變引起質變,在新質的基礎上,又開始新的量變,如此交替循環(huán),形成事物質量互變的規(guī)律性。 ( 6 分) 其次, 質量互變規(guī)律重大指導意義:事物的發(fā)展是在一定質的基礎上從量變到質變再到新的量變的過程,我們就要十分注意量變和質變的關系,把握好事物的“度 ”。所謂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只有腳踏實地創(chuàng)造質變的條件,才能達成事物質的飛躍;急于求成,拔苗助長,必將事與愿違。然而,當事物質變的條件已趨成熟時,則應把握契機,乘勢而為,勇于創(chuàng)新,促成事物的轉化。如果固步自封、墨守成規(guī)必將一事無成。( 6 分)2、論述馬克思主義關于人民群眾是歷史創(chuàng)造者的重要觀點,并聯(lián)系實際談談堅持“以人為本 ”的科學發(fā)展觀的重大意義。首先, “人民群眾是歷史創(chuàng)造者”原理: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6 分)其次,聯(lián)系實際談談堅持“以人為本 ”的科學發(fā)展觀的重大意義:“以人為本 ”是科學發(fā)展觀的核心。堅持“以人為本 ”是根據 “人民群眾是歷史創(chuàng)造者”的原理提出來的。堅持 “以人為本 ”最根本的是要堅持人民在中國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