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大??啤吨袊幕瘜д摗菲谀┰囶}標準題庫及答案(試卷號:2210).doc_第1頁
電大專科《中國文化導論》期末試題標準題庫及答案(試卷號:2210).doc_第2頁
電大??啤吨袊幕瘜д摗菲谀┰囶}標準題庫及答案(試卷號:2210).doc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電大??浦袊幕瘜д撈谀┰囶}標準題庫及答案(試卷號:2210)電大??浦袊幕瘜д撈谀┰囶}標準題庫及答案(試卷號:2210) 一、選擇題 1儒家所謂的“智”包含多種意義,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現(xiàn)代“自然科學”意義上的方式方法的運用 B明智的政治態(tài)度 C帶有一定的倫理色彩的認知手段 D客觀地分析p 事物把握世界的的能力 2“禮”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概念之一。下面有關“禮”的說明中,錯誤的一項是( )。 A指一種等級關系 B指一種社會整合手段 C指一種禮儀 D指互相之間贈送的禮品 3從地域上講,茶文化主要代表了哪個亞文化圈的文化現(xiàn)象( )。 A東北亞文化圈 B中原亞文化圈 C南方亞文化圈

2、D西北亞文化圈 4西漢時的司馬談將“諸子”概括為陰陽、儒、墨、名、法、道德六家。六家之中,對后世影響甚巨的是( )。 A儒、墨、道、法 B儒、墨、道、名 C儒、道、法、陰陽 D儒、道、墨、陰陽 5以下著作中,屬于法家的是( )。 A茍子 B莊子 C商君書 D.周易 6安史之亂造成文化的( )。 A南移 B東移 C西移 D北移 7在封建社會里,清官作為一種文化現(xiàn)象,是有著很深的歷史文化背景的。下面所說不正確的是( )。 A封建社會里清官是一種普遍現(xiàn)象 B封建社會里清官是壓迫者對官吏的期望 C法制不健全的產(chǎn)物 D權力社會的產(chǎn)物 8自然山水在古代文化中被賦予了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其哲學依據(jù)是( )。 A

3、天人合一的思想 B山水本身的秀麗 C熱愛祖國的情結 D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山水人文氣息是近現(xiàn)代人加入的 9曾國藩、李鴻章等人興辦洋務運動的客觀影響非常廣泛,以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導致中國民族經(jīng)濟的崩潰 B揭開了中國近代生產(chǎn)方式的序幕 C傳播了近代科技知識 D奠定近代文化的物質基礎 10對“止于至善”,正確的理解是( )。 A在善地停止下來 B停下來即是至善 C不可能到至善之境,因此永不能停止 D到了至善之境就停止下來 11.在以下諸學派中,最為強調“孝道”的是( )。 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墨家 12南宋朱熹是理學集大成時期的代表人物,他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揮了二程以來的( )思想,并將之視為最

4、高范疇。 A天理 B天命 C天人感應 D天人合一 13在儒學中,作為天人共通契合點的,是( )。 A德 B道 C君子 D仁 14“舍生取義”是( )的話。 A孟子 B孔子 C茍子 D墨子 15被后人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千古巨著是( )。 A詩經(jīng) B春秋左氏傳 C史記 D莊子 16四庫全書是( )朝修訂的。 A.清 B.明 C漢 D唐 17“兼愛”是( )的主張。 A孟子 B.莊子 C茍予 D.墨子 18“殺身成仁”是( )的話。 A孟子 B孔子 C墨子 D茍子 19儒家從一開始為中國知識分子選定了人生的最佳道路是( )。 A吾日三省吾身 B學而優(yōu)則仕 C自強不息 D己所不欲,勿施于

5、人 20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主張的人是( )。 A魏 B馮桂芬 C孫中山 D鄭觀應 21古老的仙文化在后來跟有著密切的關系,但究其頭,卻可從多個方面看出二者之間的差別,下面所列,不正確的是( )。 A先秦時期神仙之說就已廣泛流行 B仙文化與原始天文學有關 C仙文化表現(xiàn)出萬物有靈的思維,是所不具備的 D仙文化中有祖先崇拜與圖騰崇拜的跡象,跟先秦道家學說很不一樣 22在隱逸文化中,所謂“大隱”是指( )。 A遠避于深山老林與世隔絕 B出仕朝廷隨波逐流 C身在市朝卻保持著隱退的情懷 D因為隱居而出大名 23鶴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一種有代表性的文化現(xiàn)象。宋代享有“梅妻鶴子”美譽是( )。 A蘇軾 B

6、林逋 C陸游 D辛棄疾 24.清代時,清儒推尊漢儒,而攻擊宋代理學家空疏解經(jīng),呼其學為( ),以示與漢學區(qū)別。 A理學 B道學 C考據(jù)學 D宋學 25歷史上最體現(xiàn)法制特色的王朝是( )。 A秦 B 西漢 C東漢 D唐 26古代從神本文化向人本文化轉變,有幾方面的表現(xiàn)。下面所列有一個不是這一轉變的表現(xiàn),它是( )。 A從鐵器的出現(xiàn)可以看出 B從卜筮的方法可以看出 C從周人重“德”的風尚可以看出 D從周代的宗法制度可以看出 27“百家爭鳴”是( )時期出現(xiàn)的文化現(xiàn)象。 A魏晉 B春秋戰(zhàn)國 C唐代 D“五四” 28以下著作中,屬于道家的是( )。 A論語 B莊子 C孟子 D商君書 29“無為”是(

7、)的主張。 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 30中國封建時代運用“外儒內(nèi)法”的統(tǒng)治術是在( )就開始的。 A先秦 B秦 C西漢 D唐 31新文化運動的兩大主題是( ) A民主與博愛 B和平與民主 C民主與科學 D自然與科學 32傳人中國的時間是( ) A.先秦時期 B秦漢之際 C西漢時期 D兩漢之際 33唐代吸收外來文化最集中的地方是( ) A敦煌 B洛陽 C河北 D長安 34以下屬于道家著作的是( ) A.道德經(jīng) B孟子 C商君書 D墨子 35從本上講,煉丹是( )的思想。 A.道家 B C神仙家 D 36( )是對原始儒學進行全面整理和升華的儒學大師。 A孔子 B孟子 C茍子 D董仲舒 3

8、7傳人中國的時間大概是在( )。 A.先秦時期 B兩漢時期 C魏晉時期 D隋唐時期 38我國第一部完整的編年體史書是( )。 A論語 B左傳 C春秋 D國語 39我國古代最長的一首抒情詩是( )。 A離騷 B九歌 C九章 D天問 40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最主要的承載者是( )。 A士人 B君王 C官僚 D百姓 41唐文化最集中的體現(xiàn)是( )。 A文化的融合 B磅礴的氣象 C詩歌的繁榮 D儒學的復興 42在文學史上,極具士人文化特征、堪與唐詩并稱的文學樣式是( A唐文 B宋詩 C宋詞 D傳奇 二、填空題 1先秦“百家爭鳴”中,百家思想雖然各異,但他們共同的學術之是六經(jīng)。 2魏晉時期,儒、佛、道三家思想的

9、融合,導致了三教調和論的出現(xiàn)。 3把一切現(xiàn)實世界中引發(fā)人內(nèi)心欲望的東西,都稱為色相。 4明代朱載靖用“新法密律”建立起科學的十二平均律,其科學性至今仍得到肯定。 5針對不斷涌來且表現(xiàn)出高勢能文化特性的西學,明代的科學家在經(jīng)過深入思索之后提出了欲求超勝,必須會通的命題。 6明代朱載墑用“新法密律”建立起科學的十二平均律,其科學性至今仍得到肯定。 7從文化學的角度透視毛澤東思想,它有兩個來,一是進步的馬克思列寧,二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 8在清末思想啟蒙運動中,嚴復提出了“以自由為體,以民主為用”的深刻命題。 9“五四”運動時期喊出的打倒孔家店口號,為兩千年封建文化敲晌了喪鐘。 10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忠

10、君之所以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基礎,就在于“君”背后有一個巨大的不可抗拒的道。 11愛國的表現(xiàn)有多種多樣,首先表現(xiàn)在天下為公,其次表現(xiàn)在為了祖國的富強而奮斗終生,再次,表現(xiàn)在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和保護,最后,最重要的一點是保護祖國不受侵犯。.12中國書法所負載的豐富文化內(nèi)涵,體現(xiàn)著中國人特有的形象思維和超越意識。 13宋代理學家周敦頤融合的太極理論,配置出太極生化萬物之圖,還專門寫下了太極圖說來闡述其思想。 14西方的“博愛”可以說是先秦墨家的兼愛思想的最好對譯,它還脫去了西方“博愛”的宗教色彩。 15唐代儒學復興最初是以古文運動的形態(tài)和以詩為文的形式出現(xiàn)。 16“自強不息”一語出自易經(jīng)。 17與唐

11、宋文化相比,漢代文化最突出的表現(xiàn)是渾厚。 18古代的中庸之道,從消極的方面看,它扼殺了個體的性格,但另一方面,它又維護了傳統(tǒng)的延續(xù)性和恒久性,在封建社會有一定的積極意義,盡管在后來社會變革的過程中也阻礙了歷史的發(fā)展。 19劍文化原本跟俠文化的關系不大,但后來的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了兩種趨勢,第一種就是跟俠文化結合起來,第二種就是跟結合起來。 20在清末思想啟蒙運動中,嚴復提出了“以自由為體,以民主為用”的深刻命題,他翻譯的天演論中,闡述了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進化論思想。 21“五四”運動時喊出的打倒孔家店口號,為幾千年封建文化鳴響了喪鐘。 22作為一個現(xiàn)代中國人,我們對待傳統(tǒng)文化,不僅要繼承,更重

12、要的任務是還要促其前進,使之現(xiàn)代化。 23.“禮”在先秦時期的發(fā)展大致經(jīng)過了三個階段,其中第一階段是作為宗教的階段;第二階段是指作為群體組成方式的階段,第三階段是指內(nèi)在和外在行為規(guī)范。 24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最根本的特色是天人合一,它對國人的思維方式、文化走勢、審美追求、價值觀念都有極大的影響。 25先秦百家思想雖然各有不同,但他們共同的學術之是六經(jīng)。 26洋務運動是官商知識分子對西學入侵理性應對,太平天國和義和團則是貧民百姓對西學入侵的應對。 27.明代朱載培用“新法密律”建立起科學的十二平均律,其科學性至今仍得到肯定。 三、筒述題 1簡述西周時期神本文化轉向人本文化的表現(xiàn)。 答:殷商文化帶有濃郁

13、的神本色彩,殷人宗天、尚鬼、嗜酒,謀求在某種迷狂狀態(tài)下與神共舞。到西周時期,神本文化迅速地轉向人本文化。(4分) 這種轉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看出來: 第一,從當時青銅器的制式和紋樣看出。(4分) 第二,從卜筮之法看出。(4分) 第三,從周人重“德”的社會風尚可以看出。(4分) 第四,從周代的宗法制度可以看出。(4分) 2簡述唐代文化的主要成就。 答:唐代實行科舉制,使大批寒士崛起,并在各個文化領域產(chǎn)生巨大影響,創(chuàng)造了一代輝煌的文化。(4分) 唐代文化高度發(fā)達,詩歌是其集中體現(xiàn)。懶起的寒士們以一種經(jīng)天緯地的豪情和大氣兼容前此以往的詩歌傳統(tǒng),形成了一種“既多興象,復備風骨”的全新的唐詩氣象。詩至

14、唐代,無論內(nèi)容、風格、形式、技巧,都已全面成熟,達到難以企及的高度。(6分) 跟唐詩一樣,浸染著飽滿的時代精神的唐代書法,也集中反映了唐帝國文化的特質。以張旭、懷索為代表的狂草奔放不羈,最能反映唐代書法的精髓和旗幟。草書之外,篆、行、楷、隸諸體都各有大家,如唐詩的眾體兼?zhèn)湟粯印#?分) 詩、書之外,唐代的音樂、舞蹈、繪畫、建筑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4分) 3簡述明代知識分子對西學傳人的幾種不同態(tài)度。 答:明后期以耶穌會士為載體,西方科學、哲學、藝術傳人中國。(5分) 對待西學的傳人,中國知識分子表現(xiàn)出不同的態(tài)度。一部分人以啟為代表,為西學所吸引,意識到吸收西方文化有利于中國學術文

15、化的發(fā)展,主張全面接受西學。(5分) 另一部分知識分子則完全相反,他們嚴“夷夏之仿”,主張禁絕西學。(5分) 在這兩個極端之外,還有一部分人以比較科學的態(tài)度對待西學,以方以智為代表,以冷靜理智的態(tài)度對待西學,對其內(nèi)容進行謹慎而細致的清理和辯識,吸取其優(yōu)點,而摒棄其神學的偽妄。(5分) 4簡述春秋時期士的崛起有哪些原因? 答:春秋時期士的崛起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經(jīng)濟基礎。鐵器的使用,生產(chǎn)力的提高,促使了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分工,使士“不耕而食”成為可能。(5分) 其次,社會原因。春秋時期,禮崩樂壞,宗法制度受到挑戰(zhàn),使士失去生活保障,他們便憑借才能重新尋找生活出路和進行人生價值定位。(5分

16、) 最后,是政治條件。諸侯為求富國強兵,紛紛招賢納士。士于是作為政治智囊、軍事參謀、外交使節(jié)、思想精英步入了歷史舞臺。(5分) 5簡述諸子百家主要學派及其基本特點。 答:先秦諸子之中,“顯學”主要是儒家和墨家,其次是道家、法家。儒家代表人物是孔予、孟子、茍子,墨家代表人物是墨子,道家代表人物是老子、莊子,法家代表人物是韓非子。(3分) 儒家學說以現(xiàn)實倫理為主要關懷對象,以“仁”為其思想核心,禮為行為規(guī)范,義為價值標準,智為認知手段,其學術導向則是以恢復西周的宗法社會模式為指歸的,因而表現(xiàn)出復古守舊的特性。(3分) 墨家身體力行,在對原始天道觀改造過程中,形成獨具個性的“天志”觀,并以此為基礎提

17、出 了節(jié)用、節(jié)葬、非樂、兼愛、非攻、尚賢等一系列的觀點,具有平等色彩,對后世影響巨大。(3分) 道家以“無為”為本,形成樸素的辯證觀和相對,強調個體價值與精神的自由。(3分) 法家本著歷史進化的觀念,以現(xiàn)實的社會結構為主要關懷對象,在對社會現(xiàn)象冷靜分析p 的基礎上,提出了“法”、“術”、“勢”等一系列規(guī)范社會生活及行為準則為觀念。(3分) 6.簡述明代市民文化發(fā)達的主要表現(xiàn)和意義。 答:明代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達,使得市民意識全面成熟,市民文化日趨高漲,主要有三個方面的表現(xiàn): 第一,社會風尚。一變前期的“簡質”,而代之以“導奢導淫”之風。(4分) 第二,價值觀念。明代后期拜金之風強盛,商人的社會地位相

18、應提高?!昂蒙昂秘洝庇^念風行。(4分) 第三,市民文學。明代市民文學取代了士大夫文學,占據(jù)了主導地位。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金瓶梅“三言”“二拍”等作品均有明顯的市民文化痕跡。(4分) 明代市民文化的發(fā)達,意義重大。它不僅為我國民主意識的普及做了準備,而且還為東西文化精神的融匯埋下了伏筆。(3分) 7.簡述西向時期神本文化轉向人本文化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答:殷商文化帶有很濃的神本色彩,殷人宗天、尚鬼、嗜酒,謀求在某種迷狂狀態(tài)下的與神共舞。到西周時期,神本文化迅速地轉向人本文化。這種轉變,可以從幾個方面看出來:(6分) 第一,從當時青銅器的制式和紋樣看出。(3分) 第二,從卜筮之法看出。(3分)

19、第三,從周人重“德”的社會風尚可以看出。第四,從周代的宗法制度可以看出。(3分) 8.簡述魏晉時代“人性的自覺”的文化特征。 答:魏晉時代,從整個時代精神來講,可以稱之為“人性的自覺”的時代。魏晉玄學,第一次將個體人格擺到最為重要的地位,體現(xiàn)出的是一種重個性的、審美的人生價值追求,和自由的、適性的、唯美的人生追求和價值判斷。清談名家殷浩說:“我與我周旋久,寧作我?!睆埲谡f:“不恨我不見古人,所恨古人不見我?!睙o不體現(xiàn)出魏晉時人張揚的個性。(10分) 在審美追求上,魏晉藝術表現(xiàn)出來的最大特點是“氣韻生動”,而不是合乎古范。如顧愷之的繪畫,陶淵明的詩,王羲之的書法,世說新語中的名士無不體現(xiàn)出他們各

20、有千秋的個性特征。(5分) 9簡述新儒學興起的歷史背景。 現(xiàn)代新儒學興起具有國內(nèi)和國外的雙重背景,在雙重背景下,一部分知識分子掀起東方文化思潮,形成新儒學。(5分) 世界上,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給人類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人們開始對西方物質文明的作用和價值產(chǎn)生懷疑。從魏的“師夷長技”到胡適的“全盤西化”都未能給人滿意的答案。(5分) 國內(nèi),“五四”狂飆突進運動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號,存在著傳統(tǒng)虛無的危險傾向,如何正確認識傳統(tǒng)文化,成為有責任心的知識分子必須面對的現(xiàn)實。(5分) 10簡述唐代科舉制的特點。 唐代統(tǒng)治者廢除了魏晉時期只于士族選拔官員的九品中正制,取而代之的是給所有士子公平競爭機會的科舉制。

21、它給了大批中下層士子或自耕農(nóng)出身的讀書人(寒士)一個通過考試參政的機會。(5分) 唐代科舉與后代的不同之處在于其開放性和透明度。唐時科舉不用糊名制,錄取的關鍵并不在一次考試的成績,而在于平時的聲譽。這既迫使考生在科考之前就要漫游天下以激揚身價,結交豪俊名流以求延譽,使唐代士人從一開始就離開象牙塔,步入壯闊的社會生活,多方面體驗人生,鑄造其雄視百代的闊大胸襟。另外,也迫使主考官員注意社會公識和輿論,以顯示他的識賢和得人。二者相輔相成,共同激蕩出唐代士人壯浪豪縱的英發(fā)之氣。(5分) 完善的科舉制,以制度文化的形式,為寒士進入統(tǒng)治階層提供了保證,從根本上消除了先秦戰(zhàn)國時期士人政治關懷的無秩狀態(tài)。唐代

22、寒士以士節(jié)為重,自覺地將個體的功名之心與國家的整體利益掛起鉤來,在為自己謀得統(tǒng)治集團一席之地的同時,也推動了這個統(tǒng)一大帝國文化的前進。(5分) 11.簡述董仲舒思想學說對中國文化的意義。 答:董仲舒繼承先秦以來原始學術中天人相通的思想,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王權天授”和“天人感應”之說,在改造陰陽五行說的基礎上,建構起完整的天下一統(tǒng)的系統(tǒng)模式,創(chuàng)造性地完成了自戰(zhàn)國末年以來人們對宇宙、對社會、對人生統(tǒng)一規(guī)律進行解釋的精神追求,標志著我國學術思想由紛雜走向統(tǒng)一的完成,使儒學進一步系統(tǒng)化和理性化,為儒學的經(jīng)學化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成為我國“人世”哲學的代表。(8分) 但由于其學術淵于春秋公羊傳,其中多靈異災變

23、、陰陽消息之說,因而其學說興盛不久,即產(chǎn)出讖諱災異之學這一儒學怪胎。甚至為東漢時的興起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另外,董仲舒這一封閉而嚴密的儒學體系,不僅構成了我們民族文化的特色,而且還極大地影響了我們的民族文化心理,陰陽消息,三統(tǒng)循環(huán),猶如一只永恒的怪圈,使我們形成自我封閉、因循守舊、盲目自信的民族性格,更為消極的是,它還使我們產(chǎn)生出聽天由命、不思進取、排斥創(chuàng)新的民族。(7分) 12簡述古代中國文化南移的過程。 答:從文化發(fā)展的角度看,中華文明呈現(xiàn)出隨著時間推移不斷南移之勢。歷史上,文化南移運動有三個十分集中的時期。 第一個時期是南北朝時的永嘉之亂。五胡亂華,晉室南遷,迫使?jié)h族士民大規(guī)模南移,中

24、原文化隨之南播,打開了南方經(jīng)濟文化的新局面。到唐初,南方已經(jīng)在經(jīng)濟上處于領先地位。 (5分) 第二個時期是唐代的安史之亂。叛亂使黃河中下游地區(qū)殘破凋弊,加上緊隨而來的藩鎮(zhèn)割據(jù)和政局動蕩,使士民再次大規(guī)模南遷。此消彼長,南方經(jīng)濟遠遠超過北方,為文化的南移埋下伏筆。(5分) 第三個時期是宋代的靖康之亂,給文化中心的南移以最后的推動力,完成了文化中心的南移。(5分) 13簡述宋代理學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答:宋代理學對中國文化產(chǎn)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3分)首先,理學重新構筑起“禮”的封建秩序。(3分) 其次,理學家以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作為人生學問的根本,促成了儒學朝“內(nèi)圣”的方向發(fā)展

25、的趨勢。(3分) 再次,理學家們強調的道德自覺,給我們的民族帶來了積極的因子。(3分) 此外,在以“天理”為根本的理學本體論中,婦女喪失了一切權力,變?yōu)槟行缘母接购团`。一系列的封建禮教枷鎖,至今仍給中國婦女的文化心理留下陰影。(3分) 14簡述近代西學東漸的特點及其意義。 答:近代以來,西方文化洶涌而來,表現(xiàn)為三點:其一,西學傳播的渠道大為增加。(3分)其二,西學傳人的內(nèi)容廣泛和豐富。(3分)其三,影響的深刻和久遠。(3分) 全方位的文化輸入,對中國社會各階層都發(fā)生了影響。近代史上,戊戌變法、洋務運動、太平天國和義和團、辛亥革命、五四運動,都是在這一背景上展開的。可以說,西學東漸,改變了中國

26、文化的傳統(tǒng)走向,改變了中國的命運。(6分) 15簡述宋型文化的特點。 答:宋代文化形態(tài)全面走向成熟,士人文化趨于柔美典雅,市俗文化也是異彩紛呈。(5分)宋代文官政治,使文人的文化氣質得以充分展現(xiàn)于各種文化形式之中。柔美細膩的宋詞,是宋型文化的特征所在。除此之外,宋詩的理趣瘦勁,宋文的舒徐委備,宋畫的典雅精致、妙達趣旨,無不體現(xiàn)出宋型文化格調高雅、神韻超然的特色。(5分) 與之相呼應,宋代的市民文化也蓬勃發(fā)展。市民文化的形式多種多樣,表現(xiàn)的都是市井生活,帶有一種特殊的野俗氣息。瓦舍之中,百戲薈萃,雜劇、雜技、講史、說書、說渾話、皮影、傀儡、散樂、諸官調等,無所不包,快速的都市生活節(jié)奏與情感節(jié)奏,

27、決定了市民文化熱情奔放、淺俗直白的傾向,從而在審美情趣上也跟文人士大夫空靈含蓄的文化相區(qū)別。(5分) 16秦漢之時,中華文化出現(xiàn)大一統(tǒng)的局面,有多方面的原因。 答:從文化學的角度分析p ,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5分) 一是學術原因。戰(zhàn)國末期,各家學說已呈趨于融合之勢。這主要體現(xiàn)在戰(zhàn)國后期出現(xiàn)的易傳和呂氏春秋中。(5分) 二是政治原因。秦王朝統(tǒng)一六國,為文化的一統(tǒng)準備了政治上的條件。更重要的是,秦王朝以法家思想為統(tǒng)治之術,實施了一系列統(tǒng)一文化的措施。書同文,車同軌,度同制,行同倫,地同域等,以制度文化的形式被確定下來,而這樣的制度文化,又極大地促進了思想文化的趨于統(tǒng)一。(5分) 17簡述唐文

28、化開放性的意義。 答:唐代文化,表現(xiàn)出一種兼容并包的開放的文化氣象。(3分) 域外文化大量涌人以長安為中心的中華大地,給唐文化帶來了活力,但并沒有動搖其華夏文化的本質。誠然,域外文化的大量輸入,對唐人的文化生活和風俗習慣都有十分巨大的影響,但中國文化的內(nèi)核并沒有因此而發(fā)生改變或受其影響。唐代的官制、兵制、田制等制度文化,始終保持著中華文化的延續(xù)性。而唐人的價值觀、倫理觀,一定程度上受域外文化的影響,也并沒有蕩而不返,而是以傳統(tǒng)的價值觀、倫理觀去融化、汲收域外文化的因子,有親和力的部分,為唐人所接受、采納,否則即被拋棄。(7分) 這實際上就是唐文化以本土文化為主體,對外來文化進行能動的選擇、改造和吸收從而將之融為整個唐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梢赃@么說,唐文化的開放性,正是其兼容性的基礎,而兼容性又是其宏闊博大的根本保證。(5分) 以唐文化的繁榮為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