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腳》教學設計15篇_第1頁
《爬山虎的腳》教學設計15篇_第2頁
《爬山虎的腳》教學設計15篇_第3頁
《爬山虎的腳》教學設計15篇_第4頁
《爬山虎的腳》教學設計15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爬山虎的腳教學設計15篇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tǒng)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爬山虎的腳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爬山虎的腳教學設計1教學目標:1學習作者有順序、深入細致的觀察方法,培養(yǎng)觀察能力。2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的腳,把意思寫清楚的。3朗讀課文,能背誦第二至第四自然段。教學重點:1通過對詞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2學習作者抓住爬山虎的特點,把一個意思寫清楚的方法。第二課時教學過程:一復習。1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

2、了著名作家葉圣陶爺爺寫的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知道了爬山虎是一種攀援植物。作者通過深入細致的觀察,把滿墻的爬山虎葉子寫得很美。2那么,爬山虎的葉子有什么特點呢?課文第二節(jié)向我們作了介紹,下面請同學們用課文里的話為爬山虎葉子的畫面配上解說詞。(放錄像:爬山虎葉子的畫面。學生齊背課文第二節(jié))3通過這一節(jié)課文的學習,我們知道(映示燈片)完成填空:作者圍繞爬山虎的葉子這個意思,仔細觀察了葉子的 、 、 ,還觀察了葉子的 和 ,寫出了葉子的美。4齊讀填空題。二講讀第三段。1導入: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課文第三段,看看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的腳這個意思把爬山虎腳的特點寫具體、寫清楚的。2這一段有三個小節(jié),每一節(jié)說了

3、什么呢?我們一節(jié)節(jié)來看。(1)默讀課文第三節(jié),看看有幾句話?每句話說了什么?(2)分析指名六人讀第一句話說什么呢?(以前沒注意過爬山虎的腳)是啊,以前沒注意,所以不知道爬山虎有腳。第二句是說 (今年,我注意到爬山虎有腳。)(映示燈片)為什么我以前不知道爬山虎有腳,而今年我知道了呢?找這句話中的一個詞語來說明。(注意)小結:說明作者在寫文章前,經(jīng)過了仔細的觀察。用因為所以這個句式來練說這句話。(因為今年我注意觀察,所以知道了爬山虎是有腳的。)第三、四句話說了什么呢?自己輕聲把這兩句話讀一遍。交流板書:位、形。位置在 (板書:長在莖上)形狀是 (枝狀的六七根細絲)為了具體地說明爬山虎腳的形狀,課文

4、中用了個比喻,一起來讀比喻句。(映示燈片)這句話,簡單一點說就是像?(板書:細絲像觸角)你看見過哪些動物的觸角?觸角長在哪兒?是什么形狀的?(學生交流。)我們來看看,爬山虎的腳是不是真的像蝸牛的觸角?(學生看錄像。)同學們看到了,爬山虎的腳的確像蝸牛的觸角,這一比喻生動傳神,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齊讀比喻句)三、四兩句話之間是什么關系?(先概括,后具體)第五句話是說 (爬山虎腳的顏色)它的顏色是 (嫩紅的)齊讀這就是爬山虎的腳。第六句話對整節(jié)課文作了小結。(3)那么在這六句話中,哪幾句是具體介紹了爬山虎腳的位置、形狀、顏色?(三至五句)齊讀三至五句(4)你能集注這三句話的意思,用書上的話來

5、說說爬山虎的腳是什么樣的嗎?(自己輕讀課文,同桌練說)指名說,評議(5)請同學們再把第三節(jié)課文復習一遍,準備背誦。試背課文第三節(jié)3.講讀第四節(jié)(1.)過渡:爬山虎的腳是什么樣子的,長在什么地方,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呢么,看看第四節(jié),作者圍繞爬山虎的腳,又寫了哪方面的內(nèi)容呢?(2)指讀思考回答:這一節(jié)主要講了什么?(爬山虎的腳怎么爬)(3)課文中有一句話能表達這個意思,你能找出來嗎?出事: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齊讀)這樣指的是什么呢?爬山虎的腳到底怎么爬墻,我們一起來看錄象。(4)請同學們自己輕生讀課文,完成天空:(映示燈片)爬山虎的腳 著墻的時候,六七根細絲的頭上就變成小圓片, 住墻。

6、 細絲原先是 的,現(xiàn)在 了,把爬山虎的嫩莖一把,使它緊 在墻上。(5)實物淙,講解板書:觸、巴、拉、貼(6)如果仔細看那細小的腳,你會產(chǎn)生豐富的聯(lián)想。你想到什么呢?(蛟龍的爪子)齊讀比喻句。(7)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的腳巴住墻向上爬這個意思把這一段寫具體的?請同學們自己輕讀課文,了解爬山虎的腳怎樣爬墻。4講讀第五段。(1)導入:從第四節(jié)我們可以知道,爬山虎的腳和墻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其實,爬山虎的腳觸著和沒觸著墻,結果是不同的。我們來讀第五節(jié)。(板書:觸著 沒觸著)(2)男同學讀沒觸著墻的句子,女同學讀觸著墻的句子。(映示燈片)思考填空:爬山虎的腳觸著墻的,顏色變成 ,巴在墻上 ;沒觸著墻的,不幾

7、天就 ,后來連 也沒有了。(3)什么叫萎了? (干枯,衰落)板書:(萎了 灰色)(4)爬山虎的腳觸著墻,變成灰色,巴在墻上相當牢固,這說明墻對爬山虎是多么 (重要)(5)齊讀課文。1.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 學習了課文三、四、五節(jié),課文圍繞爬山虎腳的特點從三個方面,進行了具體的敘述。是哪三個方面呢?2.讀三、四、五節(jié),邊讀邊想,完成天空:(映示燈片)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圍繞爬山虎的腳這個意思,寫了三個自然段:先講了 ;再講 ;最后講 。這幾個方面的內(nèi)容聯(lián)系緊密,寫清楚了爬山虎腳的 。3學生交流填空題,后齊讀。4爬山虎的葉子固然是綠得新鮮,引人注目,但它的腳卻是不大會引起我們注意的。但葉圣陶陶爺爺無論是寫

8、爬山虎的葉子,還是寫它的腳,都是那么有條有理,敘述具體,這是什么原因呢?(觀察細致)(板書:觀察細致 敘述具體)5寫爬山虎的腳,還有許多別的內(nèi)容可寫,作者為什么選取了課文中的三方面內(nèi)容向我們介紹呢?(最能說明爬山虎的特點。)那么課后,我們就學習這篇課文的寫法來寫片斷。四課后練習。細致觀察一種植物,圍繞這種植物的某一特點,選取幾個方面的內(nèi)容寫一個片斷,把這一特點寫清楚。長在莖上位、形 細絲像觸角10 爬山虎的腳 爬 墻 觸 巴 拉 貼 沒觸 萎了變 化 觸著 灰色觀察細致 敘述具體教學反思:陶行知說:兒童的思維在手上,所以課堂上可以讓學生動一動?!把菀谎荨边@一活動,讓學生在生動形象的表演中理解抽

9、象的語言,這既符合小學生的思維習慣,又充分調(diào)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教學中讓學生評一評,既體現(xiàn)了學生自讀自悟的過程和以學生為主體的精神,又培養(yǎng)學生理解、評價的能力。同時,生動的表演,使得本課的難點便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迎刃而解。作者依據(jù)爬山虎的腳是怎樣向上爬的特點,巧妙地抓住它的位置、樣子、顏色。文章的核心針文中爬山腳的葉子和爬山腳的腳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運用比喻的手法,提示出作者留心細致觀察事物特征的生長過程。這襯出了作者對爬山腳喜愛之情,運用這一學法好處在于形象、生動、具體勾

10、畫描寫事物更加吸引讀者。教學思路簡潔明快,教學目標清晰,這更有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留心細致觀察事物的特點,能實施個體自主學習與群體合作探索,較好地體現(xiàn)課改對語文對學生的要求,讓學生成為獨立自主學習的真正主人。爬山虎的腳教學設計2教學目標1、能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爬山虎的特點;2、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培養(yǎng)細致、有序的觀察習慣。3、學習生字、詞語,積累好詞好句。教具準備1、實物展示臺。2、學生準備水彩筆。3、爬山虎實物。教學課時:2第一課時教學內(nèi)容:初讀課文,了解爬山虎的特點。學習生字、詞語。教學過程一出示實物,引入:認識這種植物嗎?對,它叫爬山虎。你們知道它什么特點嗎?誰能給大家介紹介紹??磥砟?/p>

11、真是個會觀察的孩子。葉圣陶爺爺不僅喜歡觀察,而且會觀察。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筆下的爬山虎的腳。齊讀課題??纯醋髡呤窃趺从^察的,又是怎么寫的,自由讀課文。二、學生自讀,教師巡視指導。三、反饋讀書情況。1、出示詞語讓學生認讀。2、朗讀課文,可以讓學生小組互讀,可以請學生讀自己喜歡的段落,或其他形式。重點檢查生字、詞語的讀音。四、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點。讀了葉圣陶爺爺?shù)奈恼拢阒懒伺郎交⒌氖裁刺攸c?你有什么感受?葉爺爺為什么會把爬山虎寫得那么生動具體?我們下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第二課時教學內(nèi)容:具體了解爬山虎的特點,感受作者生動具體的描寫和長期細致的觀察。學習觀察和描寫的方法。教學過程:引入語:同學們,大自然

12、是神奇的,你們曾跟隨老師一起領略過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欣賞了世界上最深最長的河流峽谷;感受了被稱為鳥的天堂的大榕樹給我們帶來的歡樂今天老師帶同學們更加仔細地去觀賞一種植物爬山虎。讀課題。一、請同學們看實物。1、你看到了什么?2、有什么特點?3、你能用一兩句話把這些特點連起來說說嗎?4、葉圣陶爺爺筆下的爬山虎的葉子怎樣呢?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5、讀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寫的美?你喜歡哪句?6、自己感受一下風吹時爬山虎葉子的美。做一做拂過、漾起的動作,你能讀好這句話嗎?想欣賞一下風吹爬山虎的樣子嗎?7、老師指導讀出美來。可以采取老師讀前半句,學生補充后半句的讀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組讀,讓學生

13、充分感受爬山虎葉子的美。8、作者為什么把葉子寫的這么美呢?(認真觀察)所以我們要學習作者認真仔細地觀察事物的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習慣。爬山虎的葉子之所以生機勃勃地鋪滿墻,這跟它的腳有密切的聯(lián)系,爬山虎的腳又是什么樣的呢?二、請同學們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腳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觀察:a、腳的樣子;b、腳的形狀;c、顏色1、誰來告訴老師你觀察的結果。2、書上又是怎樣寫的呢?找出寫腳的句子讀一讀。3、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4、根據(jù)自己的觀察和學習,請畫出爬山虎的腳,看誰畫得最好。(教師巡視,拿一張好的評價)5、這一段哪一個詞說明作者進行了認真仔細的觀察?(注意)因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腳的特點寫得這

14、么具體。爬山虎有自己獨特的爬的本領,想盡快知道答案嗎?那就請你們趕快學習第四自然段吧。聰明的你一定會找到答案的。三、根據(jù)以下幾個方面自己分組學習,看哪一些同學學得認真,學得更快。(老師巡視)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來;b、找出爬的動作詞;c、自己演示爬的過程(怎樣爬)1、誰來告訴老師你們學懂了些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其它學生補充,教師充分表揚)2、哪一組的同學能上來給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嗎?你們同意他的這種爬法嗎?(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學演示)3、你們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嗎?看大屏幕演示,學生可根據(jù)演示說出怎么爬。4、你們知道答案了嗎?誰正確?(長一只腳,巴住墻,再長出另一只腳,再巴住墻,它要不停

15、的向上爬,就要不斷的長出新腳來,所以葉圣陶爺爺說,“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5、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它不只往上爬,還往左爬,右爬,爬滿整個墻,所以才有葉圣陶爺爺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寫的“一陣風吹過,一墻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的很”。真是會讀書的孩子,懂得運用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觸著墻的爬山虎的腳能爬,沒觸著墻的爬山虎的腳又怎么樣呢?四、學習第五自然段。學完了這段,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說)(沒觸著墻的腳萎了,觸著墻的牢固,腳與墻有密切關系。)2、課文哪一個自然段還說明了這種關系呢?(第一自然段)作者運用了首尾照應的方法,使文章的結構顯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讀一讀。(男、

16、女分開讀)五、發(fā)散思維。1、學了這課,你知道了些什么?2、你要向葉圣陶爺爺學習什么?(留心細致地觀察周圍的事物)3、生活中,還有哪些與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牽?;ǎ┱f說你它們的特點,好嗎?(學生說)板書設計:爬 位置:莖上長葉柄的反面山 特點樣子:像像(細絲)虎 顏色:嫩紅(灰色)的腳 爬 觸巴拉、貼(牢固)爬山虎的腳教學設計3【設計理念】爬山虎的腳是一篇精讀課文。葉圣陶老先生細致精準地描寫出爬山虎充滿了勃勃生機的“葉”和“腳”,形象生動、栩栩如生,這也是課文的重點。設計時分兩課時教學,第一課時重點研究“葉子的特點”,第二課時重點討論“腳”的特點。教學中立足工具課本,注重引導學生抓

17、住關鍵詞句理解文章受到情感熏陶,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文因素,培養(yǎng)學生的感悟能力、審美能力,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和諧統(tǒng)一?!窘虒W目標】知識與技能:學習生字、詞語,積累好詞好句。過程與方法:能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爬山虎的特點;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培養(yǎng)細致、有序的觀察習慣。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像爬山虎一樣的向上精神。【教具準備】教具(爬山虎實物,教學課件);學具(水彩筆)【教學重點】了解爬山虎的特點,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窘虒W難點】培養(yǎng)學生有順序的觀察事物的方法?!窘虒W課時】2課時【教學過程】第二課時(教學內(nèi)容:具體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感受作者生動具體

18、的描寫和長期細致的觀察。學習觀察和描寫的方法。)一、復習導入師:同學們,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這篇課文主要講了爬山虎的_和_?(爬山虎的葉子和腳)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了解爬山虎的腳。1、板書:爬山虎的腳(齊讀課題2遍)2、質(zhì)疑:學習爬山虎的腳,你最想知道什么?(隨機板書)板:樣子?怎樣爬?3、小結:同學們提出的這些問題很有學習的價值!課文第3自然段就就講了爬山虎的樣子,還講了它生長的位置和顏色,請同學們打開課本默讀課文,畫出這樣的句子?!就ㄟ^質(zhì)疑提出問題,來引發(fā)學生對事物的欲知性和提高學習興趣,直奔教學目標。】二、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找一找:學生默讀課文,畫出描寫爬山虎樣子、生長位置和顏色的句子

19、。說一說:你找出了哪些句子呢?從這些句子中你知道了什么?(板:莖上長葉柄枝狀細絲嫩紅)誰能說說蝸牛的腳是怎樣的?(觸角很細,頭上有圓片)師:哦,原來爬山虎的腳就是這些細絲。畫一畫:請同學們用筆畫出你了解到的爬山虎,看誰畫得又快又好!(學生繪畫)評一評:誰愿意把自己的畫讓老師展示一下,請同學們對照板書評評這幅畫。(投影爬山虎實物)讀一讀:誰能通過朗讀讀出你了解的爬山虎嗎?【利用對比教學,讓學生感悟爬山虎腳的特點,采取說、畫評的方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語感和表達能力】三、了解爬山虎是怎樣爬的過渡:師:作者把爬山虎描寫得多么細致呀!是什么原因呢?書中有這樣的一句話,誰能獨具慧眼找出來呢?對了,正

20、是因為作者“注意”了,所以對爬山虎的腳長的位置、形狀、顏色了解得那么仔細。剛才同學們提出了“爬山虎是怎樣爬”的問題,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來學習第4自然段。(板:爬)1、默讀課文,畫出爬山虎爬的句子,重點標出表示動作的詞交流。(誰能說說你畫出了哪些句子,標出了哪些詞)板:觸巴拉2、理解:觸巴拉質(zhì)疑:你認為“觸”在這里是什么意思?(挨)追問:為什么不用“挨”而用“觸”呢?提示:爬山虎的腳是怎樣的?(細小圓片;小輕,只能觸)“巴”可以換成什么詞?(抓貼)為什么不用抓呢?老師做抓的動作。(不是爪子)演一演:老師想請兩位同學到黑板上做動作,注意觀察。(指名一人做“巴”;一人做“貼”)誰在“巴”,誰又在“貼”

21、,你是怎么知道的?(巴用力,植物也是有生命的)為什么用“巴”不用“貼”呢?(爬上虎的腳是小圓片,它是有生命的)你能把這種感受讀出來嗎?(讀第一句)你讀時注意了什么?(“觸”讀得輕,“巴”讀得重)誰還能讀一讀爬山虎的腳又是怎樣“拉”的呢?誰來讀讀寫拉的句子。(指名讀)演示:(老師拉一名同學)老師在拉誰?文中什么拉什么?(腳拉莖)是怎么拉的呢?(學生說,老師做動作)3、說話練習:用自己的話說說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提示:四人小組用自己的話組內(nèi)交流,交流時一人說,其他人聽,聽完后可補充。)全班交流,(誰能說說)4、出示CAI:他們說得怎么樣,讓我們看看畫面吧!現(xiàn)在誰還想說。5、感情朗讀:讀

22、到這,你對爬山虎的腳有何感受?(提示:對本身,對自然?)太有趣了,太神奇了用你的朗讀把你的_的感受展示出來嗎?齊讀第4自然段【抓住關鍵語句,啟發(fā)學生挖掘,揣摩它在特定語言環(huán)境中起到的作用,既訓練了學生思維,又活躍了課堂氛圍;恰當?shù)闹w語言降低了學生理解的難度,寓教于樂;感情朗讀,悟出了爬山虎向上攀登的精神,在全班產(chǎn)生共鳴;演、說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和表達能力】四、學習第5自然段1、師:爬山虎的腳都能觸著墻嗎?那是怎樣呢?板:觸著墻(牢固)沒觸著墻(萎了)2、原來爬山虎的腳還有這些變化,這是作者一下子看出來的嗎?3、啟示:從中你受到什么啟示嗎?(談啟示、說方法)(可提示學生從作者的觀察順序、作者的觀察

23、方法、文章圍繞一方法和時時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這些方面去談。)【引導發(fā)現(xiàn),發(fā)散思維,總結寫法?!课濉⑿〗Y:1、我們觀察事物時要耐心,細心,還要長時間的觀察,這樣才能把認識的事物寫清楚,你們明白了嗎?2.生活中,肯定也有你們喜歡的植物。課后仿照課文寫法寫一種植物?!景鍟O計】(略)爬山虎的腳教學設計4一、教材分析爬山虎的腳是魯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二組課文的一篇講讀課文。這篇課文主要介紹了爬山虎的特點,著重介紹了它的“腳”。寫了“腳”的生長部位、形狀和作用以及它是怎樣用“腳”爬墻的。其目的是在讀懂,理解字、詞、句、段的基礎上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繼續(xù)學習和進一步鞏固怎樣抓住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的知識點、學習

24、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們觀察事物的能力。二、學情分析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對爬山虎不甚了解。但了解植物的特點,感受植物的無窮魅力,熱愛大自然這些都是學生于生俱來的興趣,課前可讓學生實地觀察,不失為了解爬山虎的好辦法。同時課上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讓學生更進一步了解爬山虎的腳的特點。并通過圖文結合,引導學生在反復朗讀中感悟作者的觀察方法,觀察習慣,習作方法,并能遷移運用讓學生會觀察自己身邊熟悉的植物,并寫出特點,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三、教學策略1、課前布置學生實地觀察爬山虎,獲得直觀感受。2、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先理清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爬山虎的。然后再從課題入手,直奔重點段落,研讀爬山虎的腳是

25、怎樣的,它是怎樣一步一步爬上墻的,然后再學習其他段落,弄明白爬山虎的葉子與爬山虎一腳一腳往上爬的關系。3、課文的重點段落,即描寫爬山虎腳的部分,特別是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這部分內(nèi)容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在教學時要采用多種方式引導學生讀懂,并充分交流讀書的收獲。為了突破這一理解上的難點,要借助多媒體展示爬山虎緊貼著墻往上爬的課件,一邊演示一邊讀文,圖文結合,引導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而課文的最后一部分,主要運用對比的方法引導學生進行學習。通過對比,了解爬山虎的腳觸著墻與沒觸著墻的不同結果,以及爬山虎的腳與墻的依賴關系。4、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抓住重點與舉相機引導

26、學生了解作者是怎樣抓住特點觀察事物的。借以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培養(yǎng)良好的觀察習慣。5、利用資料袋,引導學生開展一些實踐活動,如,觀察自己感興趣的植物,并做記錄;或是做個小實驗,連續(xù)觀察實驗中的變化,使學生體會到觀察特別是連續(xù)觀察是一種好習慣,并能有意識地運用于自己的生活實踐,也能留心觀察、寫觀察日記。四、教學目標1.認識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引人注意、均勻、重疊、空隙、葉柄、觸角、痕跡、逐漸、休想”等詞語。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3.讀懂課文,了解爬山虎的特點,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能抓住主要課文內(nèi)容。4.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的腳寫具體的,學習作者細心觀察的方法

27、,培養(yǎng)學生留心和細致觀察事物的習慣。五、重點難點通過學文、觀圖和實際觀察的方法了解爬山虎的特點,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的特點,把事物寫具體的方法。是教學的重點;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的,是理解的難點。六、教學準備課前準備爬山虎的教學掛圖,制作演示課件。布置學生課余觀察爬山虎,對照課文內(nèi)容,了解爬山虎腳的樣子。七: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師:1、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認識一種植物,請看(出示圖片:滿墻的爬山虎),大家知道這是什么嗎?(生齊:爬山虎)2、哪些同學看見過真的爬山虎呢?其實,你們平時看見的都是爬山虎的什么?(生:葉子)那你們仔細觀察過爬山虎的腳嗎?(生)爬山虎的腳究竟是什么樣子呢?

28、很少會有人注意。但葉圣陶爺爺卻是一個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的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寫的文章爬山虎的腳。3、板書課題(師邊板書邊指導:“虎”是本課的生字,我們來一起寫一下。)4、齊讀課題(1)大家想一想,如果你是作者,你會從哪些方面去寫?(指生:葉子、腳的位置、形狀、顏色、怎么爬、腳的變化)(2)那葉圣陶爺爺都寫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呢?讓我們走進課文。二、整體感知,理清脈絡1、這篇課文大家已經(jīng)進行了充分的預習,下面請大家再大聲朗讀課文,讀的時候,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難讀的句子可多讀幾遍。開始吧!2、誰愿意讀給大家聽?(采用自愿選擇段落的方式,指5名學生分別讀5個自然段)注意: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

29、:哪些段寫了爬山虎的葉子,哪些段寫的是爬山虎的腳?(1)學生讀課文時,如果出現(xiàn)讀得不準確的字音,等這一段課文讀完后,老師要立刻糾錯,并讓全班學生齊讀兩遍,加以鞏固。(2)(學生讀完第2段時)師:同學們,這段課文中的(課件出示:均勻、空隙)“均勻”是兩個生字組成的,讓我們再一起讀一讀“均勻”;“空隙”的“空”是一個多音字,在這讀空隙;它還有另外一個讀音,比如“天空”。師:讓我們再放回句子中讀一讀(出示句子,齊讀):葉尖一順兒朝下,在墻上鋪得那么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兒空隙。(3)(當學生讀完第3段時)師:這段課文中的“莖和柄”是生字(出示圖片),大家認一認,哪是爬山虎的莖?哪是葉子的柄

30、?(教師指圖,讓學生說)(4)課件出示句子,齊讀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2、理清層次(1)師:剛才大家讀得認真,聽得仔細,那課文哪些段寫的是爬山虎的葉子?哪些段寫的是它的腳呢?(生:第2自然段寫的是葉子,3、4、5自然段寫的是腳)(2)教師板書:葉子、腳(3)師:課文共5個自然段,葉圣陶爺爺用了3個自然段寫“腳”,為什么?(生:因為文章題目是“爬山虎的腳”,所以,要重點寫“腳”)(4)師:對,寫文章要詳略得當,重點內(nèi)容要寫具體。今天,咱們就重點學習三四五段。三、品讀重點,感悟寫法。(一)學習第3自然段,交流“腳的位置、形狀、顏色”。

31、1、現(xiàn)在請同學們默讀第三段,邊讀邊體會:這一段都寫了“腳”的什么?可在課文旁邊做批注。(生默讀,師巡視看學生讀書、批注的情況)2、(出示課文)交流:以前,我只知道這種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來爬山虎是有腳的。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細絲跟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這就是爬山虎的腳。(1)師:誰來談談:通過讀你知道,這段都寫了什么?生:我讀懂了,“這段寫了爬山虎的腳長的位置、形狀和顏色”。(師板書:位置、形狀和顏色)(2)師:腳的位置在哪呢?誰來讀讀有關句子。(生讀: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

32、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師:出示圖片指著:大家看,這就是莖上長葉柄的地方。那它的腳長在哪里?(生指說:它的反面),對,葉柄的反面就是腳生長的位置。(3)師:那腳的形狀又是怎樣的呢?誰來讀讀有關句子(生讀: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師:作者把腳的樣子比作什么?(生:把腳比作蝸牛的觸角)師:可是當它巴住墻的時候變成了什么樣子呢?誰能聯(lián)系下文說說(生說:像蛟龍的爪子)(4)師出示“蝸牛的觸角”“蛟龍的爪子”和“爬山虎的腳”的對比圖”:大家看,這就是蝸牛的觸角和“蛟龍的爪子”,它們和爬山虎的腳相似嗎?可見葉圣陶爺爺觀察多么仔細,描寫多么逼真!(5)師:那腳的顏色又是什么樣的呢?

33、誰來讀給大家聽?(指生讀:細絲跟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原來,腳的顏色是嫩紅的!(6)下面咱們分角色讀課文(課件出示)(請女生讀描寫位置和形狀的句子,男生讀描寫顏色的句子,老師讀最后一句)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細絲跟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這就是爬山虎的腳。(7)師總結引導:爬山虎的腳位置長得這么隱蔽,形狀像蝸牛的觸角那么細,都被葉圣陶爺爺發(fā)現(xiàn)了。大家猜猜,他是怎么發(fā)現(xiàn)的?(生:可能天天都來觀察;可能從剛剛長出來就開始觀察,一直到枯萎;可能觀察的時候離得很近,看得很仔細可能看的時候還扒開了葉子,有時候還拉拉它的莖。)(8)師總結

34、:是啊!葉圣陶爺爺因為經(jīng)過長期仔細的觀察,才能抓住爬山虎腳的特點,才能寫得這么細致。(9)讓我們再齊讀這段課文,進一步感悟它的寫法吧!(圖片出示本段課文:齊讀)以前,我只知道這種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來爬山虎是有腳的。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細絲跟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這就是爬山虎的腳。(二)學習課文第4段,交流“怎么爬的”。師過渡:那它是怎么往上爬的呢?1、請大家默讀第4段,邊讀邊把寫爬山虎怎么爬的動詞圈起來。開始吧!(生默讀課文,邊讀邊圈畫;師巡視看學生圈畫的情況)2、課件出示爬山虎的腳( )著墻

35、的時候,六七根細絲的頭上就( )成小圓片,( )住墻。細絲原先是直的,現(xiàn)在彎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莖( )一把,使它緊( )在墻上。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細看那些細小的腳,你會想起圖畫上蛟龍的爪子。(1)剛才大家讀書都很投入。那爬山虎是怎樣爬的呢?咱們一起試著說一說。(一起讀課文填空)(2)出示課文爬山虎的腳(觸)著墻的時候,六七根細絲的頭上就(變)成小圓片,(巴)住墻。細絲原先是直的,現(xiàn)在彎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莖(拉)一把,使它緊(貼)在墻上。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細看那些細小的腳,你會想起圖畫上蛟龍的爪子。A誰來說說,在這一自然段中,作者都用了哪些十分貼切的動

36、詞寫出了爬山虎爬的過程呢?(指生說:觸、變、巴、拉、貼;師板書)b大家再讀一讀這段話,想想這幾個動詞的位置能調(diào)換嗎?為什么?(請大家邊讀課文,邊在桌子當墻壁,在上面演示一下爬山虎爬的動作)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誰來談談自己的看法?(指名交流)c師講解總結:這些詞是有先后順序的,不能互換,它們之間也存在著因果關系,比如,正是細絲由直變彎曲,縮短了莖與墻的距離,產(chǎn)生了拉力,才使他在墻上貼得緊?,F(xiàn)在同學們知道為什么細絲由直變彎曲,就緊貼在了墻上,對莖才產(chǎn)生了拉力。葉圣陶爺爺正是準確運用了這些動詞,才把爬山虎的腳是怎么爬的過程寫得很具體,寫得這么有序。這種準確表達的方法,也是我們應該學習的。3、引

37、讀課文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往上爬,漸漸爬滿了山坡,爬滿了墻壁,爬滿房頂。假如你就是那棵爬山虎,告訴大家你是這樣爬的(指名讀課文)不管烈日炎炎,還是狂風暴雨,它總是一腳一腳往上爬,假如你就是那棵爬山虎,告訴大家你就是這樣爬的(指名讀課文)你們讀著讀著,我仿佛看到了那棵爬山虎正一腳一腳往上爬,請大家齊讀第四段。4、這里的“一腳一腳往上爬”能換成“一步一步往上爬”嗎?為什么?5、教師小結:原來爬山虎可不像動物那樣幾只腳交替著爬,而是長一只腳巴住墻,再爬就必須再長一只腳,再巴住墻。一直往上長,必須不斷長出新腳。所以,葉圣陶爺爺說爬山虎是“一腳一腳”往上爬。6、想親眼看看它到底是怎么爬的嗎?(課件演示

38、爬山虎爬的過程,一邊演示,老師一邊誦讀課文內(nèi)容)6、看著演示圖,能把它爬的過程背下來嗎?(1)先自己練習背誦一下。(2)指名背誦(誰愿意背給大家聽?)(3)咱們一齊看圖背誦一遍。(三)學習第5段,交流:爬山虎的腳有什么變化。1、師小結過渡:剛才我們學習了爬山虎觸著墻的腳是怎么爬的。大家知道嗎?葉圣陶爺爺還發(fā)現(xiàn)了爬山虎腳的秘密。請大家自由讀讀第5段,看看是什么秘密。(生自由讀)2、(出示課文)爬山虎的腳要是沒觸著墻,不幾天就萎了,后來連痕跡也沒有了。觸著墻的,細絲和小圓片逐漸變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腳,那些腳巴在墻上相當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費一點兒勁,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莖。(1)誰能說說

39、是什么秘密?(沒有觸著墻的,枯萎了,觸著墻的,腳變成灰色,牢固地巴在墻上。)(板書:變化、萎了 牢固)(2)那爬山虎的腳與墻的關系怎樣?(3)“要是你的手指不費一點兒勁,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莖。”說明了什么?(4)師:可見爬山虎的腳巴住墻是多么牢固啊!風能掀下它,不讓它繼續(xù)往上爬嗎?(不能!)雨能阻擋它,不讓它向上攀登嗎?(不能!)可見爬山虎的腳具有多么不屈不撓的攀登精神啊!現(xiàn)在,你對爬山虎的腳產(chǎn)生了什么新的感受?(敬佩、喜愛)(5)請帶著這種感受再讀最后一自然段(齊讀)。(四)、引導發(fā)現(xiàn),總結寫法1、師指板書點撥:作者圍繞爬山虎“腳”的特點,按照觀察爬山虎“腳”的順序,給我們講了三個方面的內(nèi)

40、容:一個是腳的位置、形狀和顏色;一個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還介紹了觸著墻和沒觸著墻的的變化。那葉圣陶爺爺?shù)挠^察是一時的嗎?(不是)是的,葉圣陶爺爺懂得連續(xù)的觀察,才為我們展示了這么可愛的爬山虎。2、你從作者觀察爬山虎中受到那些啟發(fā)?(1)觀察要細致,要連續(xù)觀察。(2)要抓住特點觀察。(3)要注意事物的細微變化。3、以前我們只注意到爬山虎的葉子,而葉圣陶爺爺卻對不引人注目的“腳”作了十分具體的介紹,真是了不起!那本文的課題是爬山虎的腳,作者為什么還寫了爬山虎的葉子呢?它和腳有什么關系呢?咱們下節(jié)課再探究。四、拓展文本,課堂延伸作業(yè)設計:同學們,世間萬物豐富多彩、美不勝收,而且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41、。如果我們細心觀察,就能發(fā)現(xiàn)許多大自然的奧秘。想知道嗎?那就趕快行動吧。課下,請同學們仿照爬山虎的腳一文的觀察方法,仔細觀察一種植物。觀察得時候,可先從遠處整體看,再從近處一部分一部分仔細看,特別要細心觀察它的莖、葉、花,看看有什么特點,甚至有什么變化,做好觀察記錄,最后再具體方面寫下來。板書設計:葉5 爬山虎的腳腳 位置、形狀、顏色爬:觸-巴-拉-貼變化:萎了 牢固自我評析:1、把學習的主動權始終還給學生為了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激發(fā)他們的興趣,我以親切談話、課題探究的形式激發(fā)他們學習的欲望。檢查讀課文的情況時,我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自然段。在體會課文內(nèi)容時,給他們充分讀、思考的時間

42、,都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2、還語文課堂以朗朗的讀書聲閱讀教學要以讀文本,要讓書聲成為課堂的主旋律。課始,學生初讀,掃除生字障礙,理清了課文脈絡。接著讓學生選擇最感興趣的段落去讀去思考和感悟。 在讀中培養(yǎng)了語感,在讀中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在滲透爬山虎腳的攀登精神后,讓學生再讀,學生就會感受文字富于生命氣息,獲得了情感的體驗。3、讓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有機結合本教學比較好地實現(xiàn)了信息技術和理解內(nèi)容的結合。如果課件出示過早,那些直觀形象的畫面容易代替學生的思維,代替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我在教學適宜時機運用多媒體,提高了教學效率。(1)呈現(xiàn)美景,

43、激發(fā)情感。在課始,為了激發(fā)學生情感,我請學生欣賞了爬山虎爬滿山坡、墻頭、巖石的情景,使形象與情感融合,獲得美的熏陶。(2)再現(xiàn)過程,突破難點。爬山虎腳的位置、樣子、顏色以及它是怎么一步一步往上爬的?這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我在學生自己讀、畫、議的基礎上,再適時機地出示爬山虎腳的位置、顏色、樣子和它向上爬的過程,這些形象直觀的畫面,學生很容易地理解了難點,達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爬山虎的腳教學設計5教學目標:1.認識“均、柄”等4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曲”,會寫“虎、隙”等13個生字。2.能找出課文中寫的準確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的細致的觀察。3.能說出爬山虎是怎樣往上爬的,感受作者連續(xù)的觀察4.體會文章

44、準確生動的表達教學重點:領悟作者細心觀察、連續(xù)觀察的方法教學難點:1.知道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2.把觀察到的事物準確生動的表達出來。教學準備:課件教學過程:一、導學定標1.同學們,我們都知道,葡萄和絲瓜都是靠架子才能往高處攀援的植物,而爬山虎也是一種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就能往高處爬,這是為什么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10課爬山虎的腳(出示課題,和學生一起板書課題)2.誰知道老師為什么把“腳”這個字寫得這么大嗎?那按照他的意思,這個題目應該怎么讀呢?(指名讀、齊讀)3.老師把這個字寫得這么大,還有沒有別的原因呢?相信學了這篇課文,你會有新的理解。首先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本文的作者

45、,葉圣陶先生。二、模塊探究模塊一:檢查預習初步分享1.我會讀:重點講解多音字“曲”。2.我會寫:教師指導書寫生字“虎”,書寫提示:撇要伸展,橫折彎鉤要超出上部;“隙”,書寫提示:左短右長,左邊的第一筆橫折彎鉤要寫的窄一些,右半部分的第一筆是豎,日要扁一點。模塊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1.聽讀課文,思考問題:本文圍繞爬山虎寫了哪些內(nèi)容?其中主要寫的是哪個?2.學生思考后回答。模塊三:學習作者細心觀察事物的方法1.再讀課文思考問題師: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課文,找一找,從課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觀察的特別仔細?2.學生自由交流并匯報展示。3.教師精講:a:爬山虎剛長出來的葉子是

46、嫩紅的,不幾天葉子長大,就變成嫩綠的。(圖片展示:葉子的顏色從嫩紅變成嫩綠,這說明作者進行了怎樣的觀察?連續(xù)觀察)b:那些葉子綠的那么新鮮,看著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墻上鋪的那么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兒空隙。(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張爬山虎的圖片,請你試著在心里描述看到的情景,再讀一讀作者的描述,說說你覺得作者描述的怎么樣?“準確生動”,說明作者的經(jīng)過了怎樣的觀察?細致觀察)C: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這些細絲很像蝸牛的觸角。細絲跟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同學們,讀了這一段,請試著根據(jù)課文的描寫畫一畫爬山虎的腳吧,接下來我們跟真實照片對比一

47、下,你們都畫的很逼真,這說明作者給我們描述的十分準確,是什么原因讓作者能準確的表達出來呢?細致觀察)d:那細心的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爬山虎是怎樣往上爬的呢?學生根據(jù)課本內(nèi)容回答誰能找出爬山虎一腳一腳往上爬的關鍵詞語?能不能把“一腳一腳”換成“一步一步”?(不能,因為爬山虎不像動物一樣用腳交替著往上爬,而是長一只腳就巴住墻,越往高處爬就要長出更多新的腳,作者用“觸”“變”“巴”“拉”“貼”等一系列動詞,通過腳觸著墻時的一些變化,清楚地寫出了爬山虎爬墻的過程。那么,大家想一想,作者需要經(jīng)過怎樣的觀察,才能發(fā)現(xiàn)爬山虎往上爬的秘密?一段時間的連續(xù)觀察)正是因為作者連續(xù)、細致的觀察,才把課文準確生動的表達了出

48、來,那么除了這樣,我們還可以借助哪些方法把觀察到的事物準確生動的表達出來呢?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回顧課文,總結方法吧。模塊四:體會作者準確生動的表達課文回放:1.爬山虎剛長出來的葉子是嫩紅的,不幾天葉子長大,就變成嫩綠的。細絲原先是直的,現(xiàn)在彎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莖拉一把,使它緊貼在墻上。(女生讀,男生讀,思考紅色字體的詞語有什么特殊作用?都是一些表示時間先后的詞語)2.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這些細絲很像蝸牛的觸角。細絲跟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在這句話中,細心的你肯定發(fā)現(xiàn)了一個優(yōu)美的句子,是哪一句呢?非常好,這是個比喻句。另外,大家覺得爬山虎腳的生長位

49、置介紹的具體嗎?著得益于作者的用詞準確,看來使用恰當?shù)男揶o方法、用詞準確也可以幫助我們準確生動的表達。)3.爬山虎的腳觸著墻的時候,六七根細絲的頭上就變成小圓片,巴住墻。細絲原先是直的,現(xiàn)在彎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莖拉一把,使它緊貼在墻上。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不僅如此,作者在細致觀察爬山虎的同時,還充分發(fā)揮了自己的想象力,所以才能發(fā)現(xiàn)爬山虎爬墻過程中一些細微之處,讓我們更加直觀的了解到爬山虎是如何爬的。)所以,同學們,你們看,利用這些方法,就可以幫助我們把觀察到的事物準確生動的表達出來。三、拓展延伸課后作業(yè)這節(jié)課,我們隨著葉老先生的觀察視角,學會了連續(xù)細致的觀察,了解到爬山虎是怎樣一

50、腳一腳往上爬的,并且總結了如何把文章準確生動表達出來,那么,請同學們利用課下時間,對自己養(yǎng)的蒜苗進行連續(xù)細致地觀察,發(fā)現(xiàn)蒜苗在成長過程中的變化(可以回顧三年級運用多種感官進行觀察的方法),運用準確生動的表達方法,試著寫一寫觀察日記吧。爬山虎的腳教學設計6學習內(nèi)容爬山虎第一課時學習目標1、我能學會生字新詞,正確讀寫“均勻、重疊、空隙、痕跡、觸角”等詞語。2、我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還要背誦下來。3、我要積累描寫爬山虎葉子的句子,了解爬山虎的腳的樣子。學習分析爬山虎的腳作者葉圣陶,這篇文章細致描述了爬山虎腳的特點,通過學習這篇文章,要學生學習做著的觀察方法和表達能力,培養(yǎng)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學習

51、準備1、讀讀課文,要求讀通順、讀正確。碰到不認識的字,查閱字典并讀準字音。2、查閱資料了解作者葉圣陶及其主要作品。學習流程一、學習目標1、學會本課11個生字,會認5個生字2、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第一部分。二、自主獨學1、初讀全文,借助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初步掌握生字,理解詞語,(均勻蝸牛觸角蛟龍萎)了解課文大意2、檢查生字預習情況(1)一個學生領讀,全體學生齊讀(2)任選生字,指名學生認讀。(3)查字典,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均勻蝸牛觸角蛟龍萎3、指名講述課文大意。三、合作研學小組探究:1、全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并總結段落大意。2、學習第一自然段(第一部分)(1)齊讀,思考

52、:這兩句話從哪些方面介紹了爬山虎?(2)填空:爬山虎生長的特殊環(huán)境。爬山虎是生長爬山虎生長的特點是四、匯報展示五、小結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一、目標導學1、談話導入2、明確學習任務二、引出行為1、明確自主獨學任務2、指名反饋并點評三、呈現(xiàn)材料1、出示合作研學任務2、師點評小組學習情況四、反饋學習1、小組匯報展示2、教師小結教學后記爬山虎的腳教學設計7一、教材分析首先我說說教材。根據(jù)新課程標準、本組課文訓練的主要意圖和學生的實際,我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知識目標:理解重點詞句,了解爬山虎的腳的特點。能力目標: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方法,培養(yǎng)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和能力。情感目標:激發(fā)學生觀察的興趣,做生活的有心人。二、教學重點通過對詞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三、教學難點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四、教具準備課件、彩色筆、畫紙五、教法和學法結合本課的特點和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以讀書訓練為經(jīng),語言文字訓練為緯,開發(fā)全腦為橋,調(diào)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以學生饒有興趣的說、演、畫、議,來代替教師單一的講、管形式,在藝術的熏陶下激發(fā)學生興趣,在兼容并舉中力求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發(fā)展性、創(chuàng)造性,從而達到激發(fā)興趣、理解感悟的境界。六、教學過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