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高一《荷塘月色》課件_第1頁
新課標高一《荷塘月色》課件_第2頁
新課標高一《荷塘月色》課件_第3頁
新課標高一《荷塘月色》課件_第4頁
新課標高一《荷塘月色》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荷塘月色1走近朱自清朱自清,生于光緒二十四年十月初九( 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華,號秋實,取“春華秋實”之意,為勉勵自己在困境中不喪志,不灰心,保持清白,不與壞人同流合污,便取楚辭卜居,“寧廉潔正直以自清”中“自清”二字,改名“朱自清”,字“佩弦”。籍貫浙江紹興,生于江蘇海寧。著名詩人、作家、教授、民主戰(zhàn)士。2朱自清(19001948)主要作品有:雪朝(詩集)1922,蹤跡(詩與散文)1924,背影(散文集)1928,歐游雜記(散文集)1934。散文名篇春、綠、背影、威尼斯、匆匆荷塘月色(1927.7)、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3題解 荷塘:指朱自清先生當時任教的

2、北京清華大學清華園里的荷花池,是本文所要描繪的特定處所。 月色:月光。點明了時間,是一個有月亮的夜晚。月色是文章描繪的中心,它是作者心目中向往、追求的和諧寧靜的境界。4近春園(朱自清荷塘月色原址)5聽 讀 課 文6課文字詞生字詞: xi p du wng m nio nu 煤屑路 幽僻 踱著 蓊郁 彌望 裊 娜 s b qin yun zho lin j 羞澀 斑駁 倩影 媛女 櫂 斂 裾 fn zhu sho x hn wn梵婀玲 點綴 樹梢 空隙 酣眠 宛然7梳 理 結(jié) 構(gòu)8整體把握1、概括每個自然段的內(nèi)容第1段獨游荷塘的時間和緣由。 (心境:“頗不寧靜”)第2段通往荷塘的小路、樹木、月色

3、。第3段行在小路時的感受。第4段荷塘美麗的景色。第5段流瀉的月光,塘中的月色。第6段荷塘四周的景物。(在月下觀察、感受到的)第7段聯(lián)想古代江南采蓮的舊俗。第8段在思鄉(xiāng)與遐想中踱回家門。9 從寫景狀物的角度上看,第46段顯然是文章的主體內(nèi)容,應歸為一部分。前三段,寫夜賞的緣由。7、8兩段,由現(xiàn)實寫及想象中古時候的舊俗,突轉(zhuǎn)一筆(回到家門)收束全篇。 這樣分析,全文可以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寫“觀荷緣起”(情) 第二部分(第46段)寫“荷塘月色”(景) 第三部分(第78段)寫“月下遐思”(情) 2、綜合、歸納。 10 主要部分 鑒賞 (畫面美、語言美)11主要部分:(景) 文中寫景的語

4、段,勾勒了一幅幅經(jīng)典的畫面。 (4-6)集中體現(xiàn)了這點4.月光下的荷塘5.荷塘上的月色6.荷塘四周的景色124.月下荷塘荷葉荷花荷香荷波流水13荷葉荷葉亭亭的舞女的裙(比喻)14 為什么要用“亭亭的舞女的裙”來比喻荷葉呢? 因為舞女的裙有一種舒展,旋轉(zhuǎn)的動感,它亭亭玉立,靈動飄逸的狀態(tài)正好表現(xiàn)出了荷葉柔美的風姿15荷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擬人比喻(博喻)16為什么要用“裊娜”和“羞澀”來形容荷花? 將用來描寫女子姿態(tài)和神情的詞語用在花身上,賦予了物以靈動的生命力17為什么此處要用博喻手法來修飾荷花?.博喻: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喻體從不同

5、角度反復描繪說明同一個本體的比喻句.用博喻寫出了月光下的荷花的各種姿態(tài),形象生動18博喻手法的運用閃閃發(fā)光忽明忽暗晶瑩剔透冰清玉潔纖塵不染優(yōu)雅高貴19 通感,將嗅覺形象訴諸聽覺形象,擴大意境,烘托環(huán)境優(yōu)雅、寧靜,這是月夜獨處的獨特感受荷香荷香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時斷時續(xù),若有若無,輕淡飄渺,沁人心脾)20通感: 人們在描述客觀事物給人的感受時,依據(jù)生活的邏輯,把聽覺、視覺、嗅覺、味覺和觸覺等溝通起來,憑借各種感覺的相通,互相映照,互相補充,從而具體表達感受,以增強語言藝術(shù)感染力的修辭方法。21流水脈脈,擬人,默而有深情。由葉子的風韻想象到葉子下的水,言有盡而意無窮 荷波 荷波閃電比喻(突出

6、快速凝碧,以靜寫動)流水22總 結(jié): 在這一段里,作者沒有提及月光,但不管是靜止畫面還是動態(tài)景象,處處都存在著淡淡的月光,這月色就融化在作者通過觀察之后的具體描寫之中。那荷葉、荷花的情態(tài),以及為微風帶起的凝碧的波痕,都是在輕淡月色映射下形成的。 按觀察的角度,視線由近及遠,由上而下,由靜而動的空間順序:茂密荷葉多姿荷花縷縷荷香葉.花顫動流水來寫的。 這段文字寫得形、味、色、聲俱全,動靜相宜,虛實相應。作者在描寫景物時,運用多種修辭手法,通過細膩的描寫,表現(xiàn)了月下荷塘的淡雅靜美。 235.塘上月色月色本是抽象的事物,很難描繪。作者運用了哪些景物來表現(xiàn)月光?葉子和花青霧樹月色本是抽象的事物,很難描

7、繪。作者運用了哪些動詞來表現(xiàn)月光?動詞的巧妙運用24 為什么說“瀉”“浮”二字點活了月光和霧氣呢?可否用“照”替代“瀉”,用“漂”替代“浮”呢??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_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_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青紗的夢。瀉浮“瀉”“浮”二字的審美情趣賞析25瀉26流水27照28“瀉”的范圍廣,與“流水”相照應,而且有動態(tài)美,顯得生動活潑?!罢铡钡姆秶?,不能與“流水” 相照應,有點呆板,顯得不靈活。結(jié)論:清華園29浮30漂31“瀉”既照應了以流水喻月光,又寫出了月輝照耀,一瀉無余的景象,使月光有了動感。“浮”寫出了深夜水汽由下而上輕輕升騰,慢慢擴散彌漫

8、的情狀,描繪霧的輕飄狀態(tài)。結(jié)論:32 洗 洗,寫出了“葉子和花”在月光映照下呈現(xiàn)出的一種奶白色而又鮮艷欲滴的狀態(tài).33畫 “畫”仿佛有無形的手在展紙描繪一般,富有情趣,表現(xiàn)了作者的喜愛之情。(“印”不能寫出美)34樹:遠山:小路燈:蟬聲蛙聲:一團煙霧隱隱約約沒精打采熱熱鬧鬧蟬唱蛙鼓圖6、荷塘四周月色35語言美:修辭:擬人、比喻、通感動詞:瀉、浮、洗疊詞:曲曲折折、田田、蓊蓊郁郁、亭亭、隱隱約約、淡淡36語言 作用小結(jié):比喻擬人通感動詞疊詞加強描寫對象的具體性、形象性使我們在遐思中獲得無盡的美感享受更添景物靈動秀人的氣質(zhì)使迷人境界又增無限韻致,迷離精妙,令人情動神搖。精當生動,富于表現(xiàn)力傳神地表

9、現(xiàn)了事物的特征和姿態(tài),又使行文輕緩舒徐,讀起來節(jié)奏鮮明,令人耳目一新37情 調(diào) 美38家小徑求寧靜不寧靜得寧靜出寧靜小徑39明線:游蹤(外結(jié)構(gòu))暗線:情感(內(nèi)結(jié)構(gòu))出家門踱小路觀荷塘賞四周不寧靜尋寧靜得寧靜失寧靜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喜悅文章結(jié)構(gòu)40 1.本文寫了作者的一次月下散步的經(jīng)歷,作者為什么深更半夜的時候去月下散步呢?-心里頗不寧靜本文文眼2.朱自清為什么心里不寧靜呢?-要聯(lián)系當時的時代背景41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發(fā)動反革命政變,大肆屠殺共產(chǎn)黨人,使國家、人民陷于水深火熱之中。朱自清在思想上彷徨于歧路。他既對國民黨的“反革命”行徑表示強烈不滿,又對充滿血腥的暴力革命充滿疑懼,于是陷

10、入了不知“哪里走”的“惶惶然”中。于是他選擇逃避,與政治保持距離,試圖埋頭于“學問”,以維護知識分子的獨立性。但是深受五四精神所哺育的這一代人,完全超脫是不可能的,朱自清在“隱士”的學者的外表之下,埋藏的是一顆熾熱的“斗士之心”,所以在文中表現(xiàn)的是希望在一個幽靜的環(huán)境中尋求精神上的解脫而又無法解脫的矛盾心情。時代背景:42 “在舊時代正在崩壞,新局面尚未到來的時候,衰頹與騷動使得大家惶惶然只有參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決這惶惶然。不能或不愿參加這種實際行動時,便只有暫時逃避的一法在這三條路里,我將選擇那一條呢?我既不能參加革命或反革命,總得找一個依據(jù),才可以姑作安心地過日子我終于在國學里找著了一

11、個題目。“ (那里走) “ 這幾天似乎有些異樣,像一葉扁舟在無邊的大海上,像一個獵人在無盡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團亂麻,也可以說是一團火。似乎在掙扎,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沒有明白?!?(一封信)43問題探究 1、怎樣理解“這幾天心理頗不寧靜”? 一般都認為,這句是“文眼”確立了全文的感情基調(diào)。所謂“文眼”,是我國散文創(chuàng)作的經(jīng)驗總結(jié)。古人說“揭全文之指,或在片首,或在片中,或在片末。”散文有“眼”,意境才會有虛實,題旨才會有隱現(xiàn)。起首句“心里頗不寧靜”,是“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的“片言”,后三句緊接著由此自然地破題,點出“荷塘”與“月色”。因為“心里頗不寧靜”,才想起荷塘,繼而夜游荷塘。

12、這個“文眼”安在片首、如一錘定音,為全文定下了抒情的基調(diào)。44 關(guān)于朱自清心情“不寧靜”的原因,有人認為是源于對蔣介石4.12反革命政變的憤懣;也有人認為是源于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因為結(jié)尾作者說“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還有人認為源于作者作為一名小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面對人生十字路口而產(chǎn)生的苦悶、彷徨;甚至還有人根據(jù)一些史料,認為朱自清的不寧靜是源于家庭生活的不和諧;如此等等。 在這個問題上,沒有必要規(guī)定一個權(quán)威性的惟一答案。而且也正因為如此,荷塘月色將成為一首耐讀的朦朧詩,過去、今天和未來的每一位讀者會因年齡、閱歷、所處時代等等因素,而從同一篇荷塘月色中讀出屬于自己的一片荷塘月色。45 2、 “路上

13、只我一個人,背著手踱著這是獨處的妙處”? 這一段拋開了寫景,句句都在內(nèi)心活動。這樣寫,是不是偏離了文章的中心呢? 抒發(fā)月下獨處的自由感正是對“心情頗不寧靜”的自我調(diào)節(jié)。拋開了寫景直抒胸臆也反映了作者的痛楚心態(tài)煩擾的思緒壓抑不住,一定要說出來。只有在清冷的環(huán)境里獨處才“覺得是個自由的人”,這其中不就蘊含著對黑暗現(xiàn)實的不滿嗎? 從行文上看這一段似乎是“游離”出來的抒情段,但從時空上看,這一段與第2自然段是同步的。實際上,這“情”還是離不開“景”的,如果不是月下獨行在那條極幽僻的路上,又怎么能抒發(fā)所謂“獨處”之情呢? 46 3、怎樣理解“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在行文上,這是一個過渡句,提

14、挈下文重筆寫荷塘月色。它與第2自然段有什么關(guān)系,則容易被忽略。這句是對“去荷塘”文字的一個接續(xù),2、3段便渾成一體了(再次證明第3段并非“游離”出來的段落)。 這一句感情上起了變化,作者沒有陷入哀愁的泥淖不能自拔。他要追尋美來自慰,反映了不滿現(xiàn)實而又幻想超脫現(xiàn)實的心態(tài)。47 4、“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笔遣皇怯悬c矛盾? 這里作者實際上強調(diào)的是“冷靜”和“獨處”,因為“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敝攸c還是在后面的“冷靜”和“獨處”。用平時的熱鬧來反襯現(xiàn)在的冷靜,用平時的群居來反襯現(xiàn)在的獨處。因為接下來后面有一句“這是獨處的妙處”。48 5、為什么會突然說“這令我到底

15、掂著江南了”,“這”是指什么? “這”指流水。前面寫“只不見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怎么又想到流水的呢?由西洲曲里的“蓮子清如水”而來。這是一首情歌?!吧徸忧迦缢本褪恰皯z子情如水”的諧音。 中國古典詩詞中的對情感的表現(xiàn)是極富藝術(shù)性,含蓄而美。比如劉禹錫的“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情。” 在文章中,這句話起著行文轉(zhuǎn)折過渡的作用,如果究其深味,就有必要聯(lián)系作者的生活經(jīng)歷。江南是作者的故鄉(xiāng)。49 1920年,他從北京大學畢業(yè)后,在杭州、臺州、溫州、寧波等地任教,前后共六年。其間,參加了文學研究會,與葉圣陶、俞平伯、豐子愷、朱光潛等人志同道合,寫了不少具有進步傾向的詩歌和謳歌江南秀麗山水的散文

16、。他到清華大學任教不久,寫了我的江南一詩,表達了他的思鄉(xiāng)之情。就在寫荷塘月色的同時,在一封信中寫道:“今天吃過午飯,偶然抽出一本舊雜志來消遣,卻翻著三年前S君的一封信。信里說著臺州,在上海、杭州、寧波之間的臺州。這真是我的南方了,我正苦于想不出,這卻指引我一條路,雖然只是一條路而已。”50討 論:從文章中我們能看出作者的情感基調(diào)是喜悅的還是哀愁的?為什么?關(guān)于本文的主旨有如下幾種說法,你贊成哪一種?說出自己的理由。 51不滿現(xiàn)實向往光明 李國平苦悶彷徨與寂寞 吳周文內(nèi)心矛盾與沖突 錢理群彷徨苦悶卻無不滿 程 翔有濃濃的哀愁 姚效先不消沉,無哀愁 吳海發(fā)眾說紛紜:荷塘月色的思想內(nèi)容52 這篇散文

17、以“我”夜游荷塘的行蹤為線索,從“帶上門出去”寫起,到“推門進去”收尾。在夜游荷塘的過程中,作者時而緩步前行,時而停立凝想,一路上把荷塘周圍環(huán)境、荷塘、荷葉和荷花、月光以及遠遠近近的樹木、山色,陸續(xù)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讀者仿佛跟著他一路去觀賞、領(lǐng)略“這無邊的荷香月色”。 這篇散文委婉細膩地描寫了荷塘月色的恬靜朦朧,抒發(fā)了作者不滿黑暗現(xiàn)實,向往自由光明的感情,同時也流露出一個正直的知識分子在那個時代里彷徨苦悶的心情。李國平 講解l不滿現(xiàn)實向往光明53l 苦悶彷徨與寂寞 朱自清在這篇散文中,一方面表現(xiàn)詩人在形勢劇變與政治重壓下的苦悶、彷徨和寂寞的情緒,另一個主要的方面,又抒寫詩人對黑暗現(xiàn)實的不滿和不肯

18、與之妥協(xié)的態(tài)度,以及對于未來美好前景的幻想與追求。因此月下“荷塘”,映照著詩人心靈種種復雜情感的光影,使我們依稀看到詩人在痛苦中無力掙扎、在幻滅中茫然追求的形象。吳周文 談54l 內(nèi)心矛盾與沖突 朱自清這類自由主義知識分子既反感于國民黨的“反革命”,又對共產(chǎn)黨的“革命”心懷疑懼,就不能不陷入不知“那里走”的“惶惶然”中朱自清的“不平靜”實源于此。他們試圖“躲到學術(shù)研究中”,既是“避難”,又在與“政治”保持距離中維護知識分子的相對獨立。在某種意義上,“荷塘月色”(寧靜的大自然)的“夢”也正是朱自清們的精神避難所。 既神往于個人的自由世界,又為此感到不安與自譴,這內(nèi)在矛盾構(gòu)成了朱自清內(nèi)心“不平靜”

19、的另一個側(cè)面;在荷塘月色里就外化為“荷塘月色”與“江南采蓮圖”兩幅畫圖,在“冷”與“熱”、“靜”與“動”的強烈對比、相互顛覆中,寫盡了這一代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的內(nèi)心矛盾與沖突。錢理群 關(guān)于朱自清的“不平靜”55l 彷徨苦卻無不滿 荷塘月色的主題是:表現(xiàn)了二十年代末,小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的朱自清面對人生的十字路口而產(chǎn)生的彷徨、苦悶的思想感情。 他對當時的社會缺乏深刻的認識,想去認識卻不能認清形成的矛盾。二三十年代的知識分子都曾在漫漫的長夜中摸索過,探求過,苦悶過,即使魯迅這樣偉大的作家也一度彷徨而不知路在何方。因此,朱自清先生的苦悶是有代表性的,我們不能因為他對國民黨抱有幻想而責備他,也不能因他沒有

20、參加無產(chǎn)階級隊伍而認為他缺乏勇氣,那就不是歷史唯物主義了。當然,我們也沒有必要硬說朱自清對蔣介石不滿才寫荷塘月色的,有人說本文表現(xiàn)了作者向往光明,追求進步,則更是牽強附會了。程翔主題探56l 有濃濃的哀愁 我們只要想一想文章的第一段,“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便會自然而然地體會出作者有許多無法排遣的煩悶,他在那夜深人靜的時候,離開自己的妻兒,來到這“日日走過的”,在“沒有月光的晚上”,顯得“陰森森的,有些怕人”的荷塘,完全不是有閑階級的尋歡作樂,也完全不是騷人墨客的吟風弄月,這里面沒有“幻想超脫現(xiàn)實”者的雅興,也沒有一般學者、教授“難得偷來片刻逍遙”的閑情。 我們應該努力去體會作者郁結(jié)的煩悶和滿懷愁緒無處訴說的苦衷,把偶然寫到的閑情看作是苦情的反襯,才符合文章的實際,才能真正領(lǐng)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姚效先 有濃濃的哀愁57l 不消沉 無哀愁 這里流露了愛國知識分子熱愛祖國山河的熱烈情懷,這種感情流露在“獨裁代替民主”的逆轉(zhuǎn)時代,更使人覺得詩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