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袋平菇生產項目計劃書_第1頁
一萬袋平菇生產項目計劃書_第2頁
一萬袋平菇生產項目計劃書_第3頁
一萬袋平菇生產項目計劃書_第4頁
一萬袋平菇生產項目計劃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yōu)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精選優(yōu)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專心-專注-專業(yè)專心-專注-專業(yè)精選優(yōu)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專心-專注-專業(yè)一萬袋平菇生產項目計劃書篇一:食用菌_項目計劃書“食用菌規(guī)模化種植基地”項目計劃書一、項目名稱食用菌規(guī)?;N植基地二、項目背景食用菌是全世界,尤其是歐、美、日等發(fā)達國家極為推崇的高蛋白、低脂肪、食療兼用的綠色食品。在我國,平菇、香菇、草菇、金針菇等被人們用作上等菜肴;猴頭菇、靈芝、銀耳、舞茸等更是具有極好的食療價值,它自古以來就有“山珍”之美譽!特別是近年來,隨著食用菌生產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生產裝備的創(chuàng)新,可以人工生產的品種已多達幾十個,食用菌已經是一個十分重要的、飛速發(fā)

2、展的龐大產業(yè)。民以食為天,食用菌種植產業(yè)不僅是朝陽產業(yè),更是一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產業(yè)!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說法人類的最佳飲食結構應該是:一葷,一素,一蘑菇。所以投資“食”是最好的選擇。其中效益最好,工業(yè)化產業(yè)模式最高的當數食用菌產業(yè)。食用菌除鮮食外,還可進行精深加工,加工成廚房用的半成品原料,即食休閑類產品、冷凍產品、保健產品、美容產品、醫(yī)藥產品國際國內市場潛力巨大,發(fā)展前景極為廣闊。三、項目的地理與自然環(huán)境白龍湖村位于叢林鎮(zhèn)北面,東鄰??状?,西接萬東鎮(zhèn)明建村,南面綠水村,北靠南川區(qū),距鎮(zhèn)政府5公里,全村幅員面積21.8平方公里。有叢林至黑山縣級公路經過,且全程硬化,交通便利。白龍湖村是地形以山地為

3、主,種養(yǎng)業(yè)資源條件十分豐富,有著得天獨厚自然條件和氣候條件。主要資源優(yōu)勢表現在:一是山谷地帶較多,相對日照時長較短,光照條件有利于食用菌類繁育;二是緯度適中,大部分區(qū)域海拔高度在550850米之間,年均氣溫18.0,年總積溫為6596.9,全年無霜期339.2天,年降水量1312.7毫米,宏觀氣候條件很適宜食用菌產業(yè)發(fā)展;三是食用菌種植屬于叢林鎮(zhèn)的傳統(tǒng)產業(yè),本地農民具有豐富的食用菌種植經驗;四是水力資源豐富,在轄區(qū)內的湯家溝水庫和鄰近的松濤灣水庫總庫容超過1200萬立方米。這一系列比較優(yōu)勢為本項目計劃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四、產業(yè)現狀在白龍湖村內,食用菌種植屬傳統(tǒng)產業(yè),種植時間較長,現有總種植

4、數量約100萬包。種植的品種主要是:平茹、香菇、金針菇、雞腿菇等。經營方式:農戶自主經營,自主采購菌種、基料,自行管護和銷售。生產方式:傳統(tǒng)的全手工生產作業(yè)方式。經營地點:主要集中在叢林鎮(zhèn)白龍湖村范圍內。銷售方式:農戶自主分散銷售于重慶各大農貿市場。五、市場分析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的膳食結構逐步改變,對食用菌類的需求量不斷增加,特別是一些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需求量不斷增加,食用菌產品不僅行銷于重慶市內各大市場,而且還暢銷于國內市場,甚至還暢銷于國際。食用菌整體銷售價格穩(wěn)中有升,市場需求旺盛。六、項目主要建設內容項目建設內容:20XX年在叢林鎮(zhèn)境內流轉土地100200畝,建設“渝南食用菌規(guī)

5、?;耘嗷亍?。利用適宜種植食用菌的土地,發(fā)展100萬袋種植規(guī)模區(qū),年產鮮菇100噸,總產值將超過1000萬元,純收入可超過2000萬元。同時,帶動全村其它種植戶擴大生產經營規(guī)模,在全村范圍內再發(fā)展食用菌種植300萬袋,逐步形成食用菌種植規(guī)模效應。在項目區(qū)域內除進行大棚、道路、供水設施及供電設施建設外,利用閑置廠房等建設一座結原料粉碎、攪拌、裝包、高溫滅菌和培菌、液體接菌和養(yǎng)菌為一體的綜合工作車間以及500平方米冷凍庫及相關實施設備。七、效益分析該項目按年種植食用菌100萬袋計算,每袋平均產值為10元,年銷售收入將超過1000萬元,除去生產成本占總收入55%,經營性開支5%,其它固定資產、設備

6、和不可預見開支投入5%,年純收入3500萬元。八、項目風險分析及應對措施1、規(guī)?;N植基地的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而現有產業(yè)中,沒有經濟實力可以獨立支撐基地建設的經營戶。應對措施:做好規(guī)?;N植基地項目的策劃和推介工作,以招商引資為抓手,采用多種合作方式引進有經濟實力的投資者,以資金+技術的合作方式推動項目建設。2、項目的實施對土地需求較大,因食用菌獨有的生長特性,對選址的要求較高。應對措施:在對擬定選址處進行調研的基礎上,選擇最佳的方案,對土地進行集中流轉、集中經營。3、傳統(tǒng)的平菇、香菇、金針菇、雞腿菇等菌類受市場需求的影響相對較大,在生產旺季時產品價格會因產品產量的上升而下降。應對措施:

7、一方面,加快標準化建設,加強對生產環(huán)境的控制,錯開生產旺季。另一方面,加強與農業(yè)院所合作,加強自身對新菌種的培育水平。九、產業(yè)發(fā)展思路1、產業(yè)公司化:成立“重慶叢林綠色食用菌有限公司”(暫定名),以“公司為龍頭,專業(yè)合作社為紐帶,農戶為基礎,市場為導向的產業(yè)鏈組織經營模式。2、產品品牌化:公司將注冊商標,其鮮菇或深加工品統(tǒng)一品牌。利用過硬的可追溯的管理模式保證產品的質量,以此擴大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使其成為消費者信賴的綠色保健食品。3、生產標準化:從菌種培育到蘑菇生產、從加工到包裝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都制訂操作程序,實行規(guī)范化經營。4、作業(yè)工業(yè)化:食用菌的生產種植將逐步加強機械化作業(yè)程度,由煩瑣復雜的

8、全手工作業(yè)過渡到自動化和半自動化的水平,擺脫全手工作業(yè)生產效率低下和品質不均的生產狀態(tài)。5、銷售立體化:公司將開辟新的銷售網絡,與大型超市、農貿市場和食品加工企業(yè)合作,進行產品推介和銷售。同時借助網絡平臺,提升銷售水平,拓展國內市場。十、項目實施進度1、“食用菌規(guī)模化種植基地”項目計劃書通過后,開展項目招商工作。2、成立生態(tài)農業(yè)發(fā)展公司,制訂公司章程與合作規(guī)范。3、集中流轉土地,開展基礎設施建設,購進設備。4、建立技術、管理體系,全面開展規(guī)?;洜I。篇二:食用菌栽培項目計劃書食用菌栽培項目計劃書項目名稱:食用菌栽培項目宗旨:通過項目實施,充分利用我村山林資源豐富的優(yōu)勢,合理開發(fā)利用林木資源,出

9、規(guī)模,出效益,帶動更多的老百姓利用資源優(yōu)勢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我村經濟、生態(tài)和社會協(xié)調發(fā)展。項目建設地點:從江縣雍里鄉(xiāng)敖里村項目負責人:黃影項目實施人:黃影項目規(guī)模:木耳20余畝、香菇15余畝、林芝15余畝、平菇10余畝。建設菌種培育基地一個(占地面積300余平方米)。投資概算:食用菌栽培投資總體可分三大類,即固定設施設備投資、輔料投資、勞工投資。具體投資情況如下一、固定設施設備投資如下:1、溫室大棚投資:遮陽網900,市場價2400元;塑料薄膜900,市場價1800元;大棚建設預計投入勞工80個,市場價4000元。其他輔助建材投入預計3000元。小計11200元。2、機械設備投資:22匹馬力

10、柴油機1臺4000元,8匹馬力柴油機1臺1500元;木料粉碎機1臺1800元,半自動裝袋機1臺2500元,半自動扎口機2臺4500元,蒸汽滅菌鍋爐2臺4800元,接種箱4臺4000元。小計23100元。二、輔料投資:菌種5000千克,5元/千克,計25000元;麩皮10000千克,1.6元/千克,計16000元;食用菌專用石膏粉10000千克,1.6元/千克,計16000元;塑料裝料袋50000只,市場價5000元;消毒液等其他輔料約10000元。小計72000元。三、勞工投資:本項目規(guī)劃勞工投資以本人和家人投入為主,部分專業(yè)技術環(huán)節(jié)和生產管理勞工需求緊張環(huán)節(jié)聘請臨時工,預計聘請臨時工400個

11、勞動日,按50元/個計算,預計投入20000元。綜合上述規(guī)劃,本項目20XX年至20XX年投資元,約合13萬元。其中20XX年先行投入啟動資金2萬元,還需后繼資金投入11萬元。資金籌措方式:自籌+他籌實施年限:20XX年開始,20XX年完成。項目效益:栽培食用菌5萬袋,20XX年由于基礎設施投入較大,純收益按3元/袋計算可獲利3萬元;20XX年預計純收益可按4元/袋計算,栽培2萬袋,純收益按4元、袋計算,可收益8萬元;20XX年栽培2萬袋,預計物價上漲因素投資增加5000元,收益與20XX年持平,達到8萬元。三年合計投資11萬元,總收益19萬元。發(fā)展目標:20XX年,通過項目實施的第一年,全面

12、掌握核心栽培技術,取得一定經濟效益,起到輻射帶動作用,帶動周邊群眾規(guī)模化發(fā)展,促進帶動村民積極創(chuàng)業(yè)致富。項目可行性:本項目建設符合國家的農業(yè)產業(yè)結構調整政策,符合房縣青峰鎮(zhèn)的實際,有利于促進地方經濟發(fā)展,加快區(qū)域脫貧致富步伐。項目建設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生態(tài)效益和社會效益,項目可行。項目實施背景應縣是山西省第一農林業(yè)大縣,全縣現有林業(yè)用地632萬平方米,菌類適生櫟木資源極為豐富,面積達186萬畝,年生長量達15萬平方米以上。應縣耳菇栽培歷史悠久,產品質量上乘,尤其是傳統(tǒng)的栓皮櫟生產的椴木黑木耳,正在興建鄂西北農副產品交易中心,逐步將應縣建成鄂、陜、川、渝、豫。晉食用菌集放中心。我縣已發(fā)展食用菌

13、栽培多年,已產生經濟效益,產品供不應求?,F在應縣以自身的地理優(yōu)勢,積極招商引資,發(fā)揮生態(tài)優(yōu)勢,引進加工罐頭食用菌及其他深加工項目。它位于縣境東部,距縣城29公里,交通便利、市場集中、山林土地資源豐富,農業(yè)人口占總人口的98%以上,年人均純收入3250元,社會發(fā)育程度低,經濟落后。突出表現為:一是地理環(huán)境復雜,水土流失嚴重,自然災害頻繁;二是農業(yè)基礎設施脆弱,農業(yè)經濟效益低;三是農業(yè)產業(yè)結構單一,主導產業(yè)尚未形成。項目的實施將推進農業(yè)和農村經濟結構戰(zhàn)略性調整,提高農業(yè)標準化水平,發(fā)揮高寒山區(qū)資源優(yōu)勢,增加農民收入,輻射帶動本村及周邊村群眾規(guī)模化生產,加快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加快推進“一村一

14、品”建設步伐,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因此,只要我們注意因地制宜,加強科學管理,食用菌開發(fā)前景十分廣闊,可以把它建成為我村的支柱產業(yè),對優(yōu)化我村經濟結構,發(fā)揮資源優(yōu)勢,增加農民收入,都將起到積極作用,對全村經濟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將起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項目實施的有利條件(一)自然條件適宜。應縣地處山區(qū)腹地,跨東經10929至11116,北緯3130至3316。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降水量850,平均氣溫15.2,年日照總時數1655至1958小時,無霜期244255天。受海拔高度、坡向等地形地貌因素影響,本縣氣候復雜多樣。素有“高一丈、不一樣”,“陰陽坡、差得多”之說,山地小氣候的多樣性,為多種經營

15、的發(fā)展提供了良好條件,適宜食用菌的生長環(huán)境。(二)有食用菌栽培的歷史和經驗。我村近幾年已有許多栽培大戶,出現了許多成功創(chuàng)業(yè)致富的典型,已經具備栽培食用菌的習慣和經驗,只要采取現代栽培技術,加強科學管理,食用菌栽培就能成功,經濟效益將可能實現。(三)具有一定的技術力量和管理隊伍。可以在縣林業(yè)局、農業(yè)局的技術人員的指導下栽培食用菌,可對食用菌栽培及產品開發(fā)進行技術指導。并可保證林業(yè)站、農技站的技術人員經常深入實地進行食用菌栽培的技術指導。我村為壯大發(fā)展食用菌產業(yè),還專門從河南西峽引進食用菌專業(yè)技術人才3名,在我鎮(zhèn)從事生產技術指導。(四)市場前景廣闊。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居民的收入水平越來越

16、高,對食品的需求日益提高。人們對綠色食品如低糖、低脂肪、高蛋白的食品消費需求日益旺盛,此類食品的營業(yè)額一直保持較強的增長勢頭。食用菌是營養(yǎng)豐富、味道鮮美、強身健體的理想食品,也是我們人類的三大食物之一,同時它還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是人民公認的高營養(yǎng)保健食品。食用菌生產既可變廢為寶,又可綜合開發(fā)利用,具有十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商品經濟的進一步發(fā)展,食用菌產品不僅行銷于國內各大市場,而且還暢銷于國際。食用菌已經到了發(fā)展的黃金時期。由于食用菌栽培技術是勞動密集型產業(yè),在解決勞動就業(yè)方面有著非常重要作用,而目前解決勞動就業(yè)問題是各級政府為民謀利的主要體現和政策取向。

17、食用菌產業(yè)是增加農民收入的一個重要行業(yè),在我國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和農業(yè)現代化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做用,所以國家在稅收政策、產業(yè)政策等方面給予了大力傾斜。在市場方面,中國的城市化步伐加快,大量的農村人口逐步城市化,原有城市人口的消費能力逐步增強,由于人口眾多和中國經濟的持續(xù)高速發(fā)展,在“民以食為天”、“綠色健康飲食”的文化背景下,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食用菌生產消費市場。(五)交通條件好。它距縣城29公里,距市城區(qū)150余公里,并有過境在建的高速三年內將建成通車,連接十房高速,初步形成了內外運輸交通網。屆時可通過谷竹、十房、漢十高速以及209省道將食用菌運銷省內外。因此,對促進食用菌經營提供了較好的交

18、通條件。20XX年,我在生命科學學院中學會了很多知識。項目已經初具規(guī)模,基本掌握核心技術,預計到20XX年底就可收益3萬元。目前主要問題就是資金后勁不足,希望獲得資金支持,壯大實力,規(guī)模發(fā)展。食用菌種植技術段木黑木耳栽培技術一、菌種的選擇。段木黑木耳優(yōu)良菌種應具備:菌絲活力旺盛,有特別抗雜能力及適應性,易出耳,易展片,片大,肉厚,高產,色澤褐黑。我公司選育的森耳1號和黑單9號,除具備以上特性外,還分別具有森源1號菊花型,朵大色黑,開片好,生長快,耳根小,早熟高產。黑單9號,單片型,朵大,不流耳,無耳根,適半高山栽培,是目前出口的理想品種。二、耳場選擇。黑木耳屬中溫型菌類,耳場宜選在背風向陽、溫

19、暖、濕潤、水源方便且排水良好的沙壤緩坡地,長有草皮的荒地較為理想。耳場選好后須在冬季清除耳場內及周圍的枯枝落葉并燒除干凈。三、耳木準備。一般闊葉樹都能生長黑木耳,但以櫟樹為最好,選擇5-10年樹齡,耳木直徑在5-12cm的幼樹,其樹皮為灰白色,裂口內呈紅色(耳農稱“白皮紅口子”),土質肥沃的陽坡地生長的樹,其木耳產量高、質量好。耳木砍伐以元月中旬至2月下旬(三九至五九)為宜,砍樹后半月左右剃枝,剃枝時離主干1cm左右砍光砍平(俗稱銅錢疤,有利出耳),不能砍破砍傷樹皮。剃枝后即集中到耳場附近,按1m或12m長度斷筒,邊斷筒邊堆碼成井字形架曬,架曬時間根據耳木粗細和氣候情況一般40-50天左右即可

20、。架曬的標準為:兩頭的木質變黃,有明顯的”雞爪”絲裂,使木質細胞充分失去活性。對于砍桿較晚的,可以在耳木上先鉆孔再曬干燥,但打孔后曬耳木須防止雨水淋濕,生長雜菌。四、耳木點種。黑木耳點種季節(jié)一般在2月中旬以后至3月底,當氣溫穩(wěn)定在5以上,同時耳木自砍樹起經40-50天左右時,即可開始點種。應盡量提早點種以減少雜菌的污染。點種時若耳木過于干燥時,應提前一至兩天淋足水,但要讓表皮水份吹干,達到內濕外干的要求后即開始點種,這樣黑木耳菌絲成活快,生長也快。同時也可選擇雨后天晴時抓緊點種。耳木點種切忌在雨天和太陽直射下進行,太陽過大時應轉到蔭蔽處。打孔時用12-14mm的皮帶沖,孔深要達到25cm,一般

21、孔距5-7cm,行距4-6cm,行與行之間交叉打孔呈梅花形,點種密度應視耳木的粗細,木質的軟硬,點種時間的早遲來掌握,耳木較粗,較硬或點種時間過遲的應適當密點,反之則適當稀點。同時打孔時要盡量靠近兩端和剃枝留下的銅錢疤處,一則少雜菌浸染,二則可多出耳。要達到密植深種,縮短生長時間,提高單產量。黑木耳菌種成熟見光后即能很快長出耳芽,故點種時應去掉表面一層耳芽和老菌皮,好菌種木屑應呈淡黃色,香味濃,緊實有彈性,凡菌體萎縮、發(fā)軟有黃水的是老化菌種不能用。若菌種過于干燥可用冷開水少許浸濕。點種時要注意將菌種掰成小塊填入孔內,菌種填滿無空隙稍凹一點為準。不能把菌種弄的很碎,更不能填的過緊過死。樹皮蓋不能

22、蓋反,敲緊后與耳木表皮要平正。不用樹皮蓋也可用優(yōu)質石蠟、松香、豬油,按721的比例加熱混合均勻,稍冷后用刷子涂抹在接種口上。五、上堆定植。耳木點種好后要隨即上堆。首先將耳場清掃干凈,墊好枕木,將耳木堆碼在枕木上,堆高一米,堆長不限。若點種期間氣溫較低可順碼后用薄膜覆蓋,若氣溫在15以上時須碼成井架形后用樹枝葉蓋嚴。上堆覆蓋主要是保溫保濕有利于菌絲萌發(fā)生長,盡快定植于耳木上。為保證成活率高,成活快,上堆期間每7天左右須翻堆一次,翻堆時輕拿輕放以防孔蓋脫落,并檢查菌種成活情況。一般第一次不能澆大水,確實干燥可用噴霧器輕噴。以后可逐次增加噴水量以保證菌種成活良好并生長旺盛即可,也不可過濕,特別注意孔

23、穴內不能積水,每次噴水后待表面稍干爽后才能覆蓋。用薄膜覆蓋的晴天中午氣溫高要注意掀開四周敞風1-2小時。上堆定植的時間一般在20天左右,點種早,氣溫低,一般須25-30天,點種遲,氣溫在15以上時15天即可??傊畱洺z查,只要菌種成活就應散堆,時間不能過長,過長容易長雜菌。六、散堆排場。耳木點種上堆達到定植要求后,不需要遮蔭養(yǎng)菌,遮蔭養(yǎng)菌會影響出耳速度和產量,采用平放曝曬養(yǎng)菌。以使耳木充分吸收地潮、雨露、陽光和新鮮的空氣,促使菌絲在耳木中迅速蔓延生長。排場前先清除雜物和較大的雜草,留下矮草和草皮,然后將耳木順坡勢平鋪在地上,耳木間要間隔5cm。排場地較平的要注意開溝排漬,防止雨水浸泡。排場后

24、每半月左右翻動一次,將貼地的一面翻在上面,并扯去較大的雜草,若遇長期干旱,須適當噴水抗旱,排場30-40天后,當有50%的孔穴出現耳芽時,須將耳木一頭著地,另一頭放在枕木上進行半架式排場。在此期間雖有耳芽生長,應盡早摘除,不讓其生長,更不能人為噴水促長。因為此期仍屬養(yǎng)菌期,要讓菌絲在耳木中充分生長,分解木質蓄積養(yǎng)份為秋季出耳打下基礎。七、起架出耳。到了九月中旬后,當耳木上有80%耳芽出現時,就要把耳木起架成“人”字形棚。先打樁綁橫木,橫木離地60-70cm高,將耳木依次交替斜靠在橫木兩側。初架時稍徒些,十月后可放平些,漸漸到了冬季又再放到地面的枕木上養(yǎng)菌,春季是出耳旺季,耳木應盡量放平,但隨氣

25、溫升高,要每撿一次耳就將耳木向上收起稍徒一些放。主要作用在于夏季高溫多雨季節(jié)防止流耳,進入秋季后再將耳木挪平一些靠放有利出耳,故此在耳農中有“春平夏徒冬落地”之說。黑木耳生長需干干濕濕,干濕交替的氣候條件,出耳期間,若有三晴兩雨的天氣出現兩至三次就能收一茬耳。耳芽出現后若連續(xù)陰雨,不僅耳芽長不到很大,而且因雨水過多形成水泡耳化掉。特別要防止夏季流耳,流耳后耳木不易出耳,且容易生雜菌。故在陰雨天氣過久時應在耳棚頂橫上桿子用薄膜遮雨。若遇長期干旱時,就要人工噴水抗旱長耳。按干濕交替的原則,連續(xù)噴水2-3天后,再停止噴水3-4天。噴水最好在早晚噴,中午溫度高時不能噴,特別是近傍晚時噴足水,夜晚很適宜

26、木耳生長。噴水時要連續(xù)噴灑讓木耳吸足水,地面也有足夠的水份。停水時就要讓木耳盡量干燥,使耳木中菌絲向深部生長,蓄積養(yǎng)份。這就是耳農“干長菌絲濕長耳”的說法。這樣干干濕濕、干濕分明、交替進行到木耳長大為止。實際操作中還應根據氣溫、雨水等天氣情況靈活掌握。八、采收加工。黑木耳成熟后應及時采收,當耳片充分開片顏色由深變淺,耳片開始變薄時即為成熟。成熟的木耳若不及時采收再遇雨水就很容易流耳損失,特別是入夏氣溫升高后更應注意及時采收,采耳前讓木耳在耳木上充分干燥后,抓緊趁晴天的早晨有露水耳片軟而耳根干硬時連根拔下。除及時采收外,還應根據季節(jié)分別采收,即春秋季采大留小,夏季一掃光,主要是防止流耳和病蟲害。

27、每次采耳后要將耳木上下倒頭和翻面,以使耳木均勻出耳,多出耳,增加產量。黑木耳采收后應攤放在曬席或篩子上,盡量薄攤趁晴天一次曬至八九成干。曬時不能經常翻動,這樣才能使耳片舒展自然。如果是搶晴采收的木耳較濕或采收后即遇陰雨天,更應薄薄攤放在篩子上放在室內通風處,不能翻動,以防形成拳耳,天晴時連篩子端出曬干為止。采收較濕的木耳絕對不能倒在水泥地上曬,上曬下蒸很易變質,當天曬不干晚上收攏后極易形成拳耳。木耳含水量在13%為宜,過干易破碎不易貯存。所以達到要求后即可篩出沙石雜質后用塑料袋包裝,貯存待售。九、主要害蟲。黑木耳栽培中,常有雜菌和病蟲害發(fā)生,現就主要病蟲害的防止進行介紹。1、主要害蟲。危害黑木耳的害蟲主要有薊馬、蛞蝓、線蟲,白蟻、偽步行蟲、癭蚊等,除白蟻主要為害耳木啃食菌絲外,其余大部分害蟲主要啃食耳片,同時被害殘破的耳片遇陰雨時,耳片膠質分解流化更易引起細菌、霉菌的侵染使流耳更嚴重。白蟻在危害嚴重時找出蟻道并噴入白蟻粉防治,其它大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