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對女性生存困境的獨到書寫(共24頁)_第1頁
丁玲:對女性生存困境的獨到書寫(共24頁)_第2頁
丁玲:對女性生存困境的獨到書寫(共24頁)_第3頁
丁玲:對女性生存困境的獨到書寫(共24頁)_第4頁
丁玲:對女性生存困境的獨到書寫(共24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AGE PAGE 25第五章 丁玲:對女性生存(shngcn)困境的獨到(ddo)書寫丁玲(19041986年)是五四以后第二代善寫女性(nxng)并始終持女性性別立場的作家。從五四落潮時創(chuàng)作的孟軻、莎菲女士的日記,到一九二零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具有轉型意義的韋護,再到一九四零年代初在延安創(chuàng)作的我在霞村的時候、夜、在醫(yī)院中及雜文“三八”節(jié)有感等,丁玲筆下始終或顯或隱地貫穿著對女性命運的關注與思考,表現(xiàn)出一個覺醒了的新女性強烈的自省、自覺意識和追求自我解放、人格獨立的愿望。其間,即便是轉向革命與解放區(qū)題材,也依然堅守著對女性性別身份的認同,以莎菲式的敏感、狷傲與執(zhí)著,以敏銳的觀察力和思想穿透力,對

2、女性生存困境予以大膽的揭示,并“寫出平常人所著眼不到處”。 第一節(jié) 對女性自我欲望的大膽逼視莎菲女士的日記中篇日記體小說莎菲女士的日記寫于1927年,發(fā)表于1928年2月小說月報。小說內(nèi)容為芳齡二十的女大學生莎菲三個月里的日記。故事從對老實的然而狹隘的葦?shù)艿臄戦_始,然后描述莎菲對有著高貴模型的美男子凌吉士的愛情,接下來是莎菲關于葦?shù)軐α杓考刀实男睦砀杏|。小說的高潮是莎菲的內(nèi)心斗爭:她已經(jīng)知道凌吉士靈魂的卑劣,卻無法不受誘惑于他那美的外表。結局是莎菲長久以來渴望的吻得到了,她才知道自己的可笑,而且深感慚愧。小說的核心是莎菲內(nèi)心深處靈與肉、理與欲的沖突及最后靈是怎樣戰(zhàn)勝欲的。這篇小說最為人稱道

3、的是對莎菲在情欲面前所受的誘惑細致而深入地描寫,它把女性的內(nèi)心深處以及女性身上世代相傳的文化積淀,挖掘得相當獨特、新穎、透徹。莎菲是一位非常(fichng)矛盾和敏感的青年(qngnin)女性,她總是處在對于(duy)人間的種種不愿舍棄的熱望以及每次追求得來的懊喪的矛盾之中。丁玲以越軌的筆致,真實地表現(xiàn)了莎菲身上意識與無意識、情感與欲望的沖突。一方面,莎菲為凌吉士那頎長的身軀,嫩玫瑰般的臉龐,柔軟的眼波,惹人的嘴角所誘惑,為他那高貴的氣質所傾倒;另一方面,當她了解凌吉士所追求的是金錢和肉體、志趣在于留學哈佛和成為資本家,明白那使她愛慕的高貴模型里,安置著一個卑劣的靈魂,她又悔恨未能拒絕他落在發(fā)

4、際的熱吻,并轉而詛咒自己。然而莎菲最重要的內(nèi)心沖突模式是:“當我睡去的時候,我看不起美人,但剛從夢里醒來,一揉開睡眼,便又思念那市儈了”。作家把一九四零年代蘇青女士巧妙的斷句“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表現(xiàn)得相當坦率而大膽。在理性、意識、情感這些層面上,莎菲鄙夷凌吉士,然而在非理性、無意識、欲望這些層面上,她左右不了自己,抗拒不了誘惑。“誰說他不是一個壞蛋呢,他懂得了。他敢于把我的雙手握得緊緊的。”在這里,“壞蛋”這個詞已不是平時的意思,顯然莎菲喜歡這個壞蛋。“假使他這時敢于擁抱我,狂亂的吻我,我一定會倒在他手腕上哭出來:我愛你啊,我愛你??!”“于是我又很柔順地接受了他許多淺薄的情意,聽他說著

5、那些使他津津回味的卑劣享樂,以及賺錢和花錢的人生意義,并承他暗示我許多做女人的本分。”在莎菲身上所表現(xiàn)出來的各種沖突中,往往是肉、情欲、本能占上風。五四以來(yli)女作家筆下的愛,冰心(bn xn)往往表現(xiàn)為母愛;馮沅君表現(xiàn)(bioxin)的是母親的愛與情人的愛互相沖突;而到了丁玲這里,則純粹是男女之 愛,是較為深刻的純粹的愛情。評論家毅真在1930年稱丁玲的“愛的見解,是異常的深刻而為此刻以前的作家們所體會不到的”。請看丁玲是如此展示莎菲對自己單戀的凌吉士既得意又慚愧的豐富心理的:“我真不知怎樣才能分析出我自己來。有時為了被風吹散了的一朵白云,會感到一種渺茫的不可捉摸的難過,但看到一個二十

6、多歲的男子,(葦?shù)芷鋵嵾€大我四歲)把眼淚一顆一顆滴掉到我手背上時,卻像野人一樣的在得意的笑了。葦?shù)軓臇|城買許多信紙信封來我這里玩,為了他的快樂和笑,我便故意去捉弄;看到他哭了,我卻快意起來,并且說:請你珍重你的眼淚吧,不要以為姊姊是像別人一樣脆弱的受不起一顆眼淚。要哭,請你轉家去哭,我看見眼淚就討厭!”“自然他不走,不分辨,不負氣,只蜷在椅角邊老老實實無聲的去流那不知從哪里來得那么多的眼淚,我自然得意夠了,又會慚愧起來,于是用著姊姊的態(tài)度喊他洗臉,撫摩他的頭發(fā)。他鑲著淚珠又笑了。”作家是這樣表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下戀愛中女性的微妙內(nèi)心世界的:“我要著那樣東西,我還不愿去取得,我務必想方設計的讓他自己

7、送來。是的,我了解我自己,不過是一個女性十足的女人。女人是只把心思放在她要征服的男人身上,我要占有他,我要他無條件的獻上他的心,跪著求我賜給他的吻呢?!倍易骷疫€對莎菲戀愛中欲望與理性的斗爭及難以壓抑的欲望進行大膽而細致地描述:“我應該怎樣來解釋呢。一個完全癲狂于男人儀表上的女人的心理!自然我不會愛他,這不會,很容易說明,就是在他豐儀的里面,是躲著一個何等卑劣的靈魂!可是我又傾慕他,思念他,甚至于沒有他,我就失掉一切生活意義的保障了;并且我常常想,假使我有那么一日,我和他的嘴唇合攏來,密密的,那我的身體就從這心的狂笑中瓦解去,也愿意。其實,單單能獲得騎士一般的人兒的溫柔的撫摩,隨便他的指尖觸到

8、我身上的任何部分,因此就犧牲一切,我也肯?!弊骷揖褪沁@樣把女性在愛情中的復雜體驗表現(xiàn)得相當具有主體性,而且深刻真實。小說同樣展示了莎菲對于葦?shù)艿呢S富體驗與想法,面對葦?shù)芩憩F(xiàn)出來的對于莎菲與凌吉士關系的不快、傷感和怒氣,莎菲表現(xiàn)得相當老練而成熟:“這種無味的嫉妒,這種自私的占有,便是所謂的愛嗎?”莎菲為此認為葦?shù)苁恰坝幸靶牡哪腥恕?,并報以不屑的態(tài)度。葦?shù)軐Υ耸菓嵟?,然而最終又用眼淚抑制住了。對于葦?shù)苓@個“老實人”的愛,莎菲的體驗是:他“說他愛我,為什么他只常常給我一些難過呢”?不僅如此,莎菲還連類而及:“在我稍微有點懂事的時候,便給愛我的人把我苦夠了,給許多無事的人以污蔑我,凌辱我的機會,以

9、致我頂親密的小伴侶們也疏遠了。后來又為愛的脅迫,使我害怕得離開了我的學校。以后,人雖說一天天大了,但總常常感到那些無味的糾纏,因此有時不特懷疑到所謂愛,竟會不屑于這種親密?!鄙撇恢粡膼鄣暮蠊疫€對愛的動機加以思考:“這種表示,也許是稱為狂熱的,真率的愛的表現(xiàn)吧”,但是“我只覺得想靠這種小孩般舉動來打動我的心,全是無用”。在對愛情的描寫中,莎菲這位新女性不是被動地接受愛,而是主動地正視自己的體驗,傾聽自己的心聲,感受并尊重自己的主體意識。我們在中國文學作品中已經(jīng)非常習慣地看到對男性戀愛心理及性心理的細膩描寫,而丁玲的女性心理描寫竟是如此率真而深刻,難怪毅真稱贊莎菲女士的日記是“中國新文壇上

10、極可驕人的成績?!备鼮?n wi)深刻的是,莎菲雖然(surn)完全(wnqun)擺脫了舊禮教、舊道德的束縛,但并未獲得她所向往的愛情,擁有了愛的主動權反而使她感到更加苦惱、迷茫,小說還流露出了對男人失望、對愛本身懷疑的情緒。莎菲有著比較清醒的自我認識:“是的,我了解我自己,不過是一個女性十足的女人,女人是只要把心思放到她要征服的男人們身上”。而她希望得到什么樣的男人呢?“我總愿意有那么一個人了解得我清清楚楚,如若不懂我,我要那些愛,那些體貼做什么?”一個“懂”字,透露出女性對真正愛情的那種人格平等、心心相印境界的無比渴望。但葦?shù)懿欢梦?,而凌吉士,卻在“可貴的美型里”“安置著如此的一個卑劣的

11、靈魂”。對理想人生有著飛蛾撲火般執(zhí)著追求的莎菲,表現(xiàn)出了對庸俗生活不妥協(xié)、不退卻的勇氣。于是她嘆道:“莎菲生活在世上,所要人們了解她體會她的心太熱烈太懇切了,所以長遠的沉溺在失望的苦惱中,但除了自己,誰能夠知道她所流出的眼淚的分量?”由失望而陷入孤寂、自憐之中:“悄悄地活下來,悄悄地死去,我可憐你,莎菲!”這是莎菲女士留給世人的凄涼的絕叫,也標志著丁玲對愛情問題的思考在一個新的高度上陷入了新的困惑。在一九二零年代,受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yngxing),從封建家庭沖出來知識青年,“把戀愛(lin i)自由、戀愛的熱情,以至所謂戀愛至上主義,看作所謂人生(rnshng)追求的神圣的或唯一的目的

12、,”實質上我們也可以說莎菲是一位戀愛至上主義者。但這是“時代的一種特征,并且這還被看作他們的時代覺醒的一種主要的表現(xiàn)的。尤其在這一類的青年女子,往往要通過女性之覺醒,去體驗著她們之人的社會的覺醒?!鄙谱鳛楸晃逅木袼鶈拘训摹⑺夥诺那嗄?,她的戀愛熱情在當時是有積極意義的。顯然,作為一位戀愛至上主義者,善良單純的莎菲不免會有頹廢和空虛的一面,但是在她周圍的人們,不是十分的平凡,就是污濁不堪。這樣莎菲的苦悶、絕望,就是對平凡卑濁的周圍的苦悶與絕望,同時還有對自己所抱的戀愛至上主義的彷徨與絕望。因此莎菲的苦悶絕望,恰好說明了她的戀愛理想固然是時代的產(chǎn)物,但她卻要追求更加完美理想的生活。這部小說同時

13、也透露出年輕的丁玲對戀愛中青年女性處境的熱切關注,對當時所謂都市文明的憂慮和失望。與五四女作家婚戀題材不同,它顯然與傷逝的主旨更接近,馮雪峰指出,莎菲女士的日記“可以說是從一個戀愛追求者的少女所感到的戀愛本身的空虛,來說出五四后那種脫離現(xiàn)實的戀愛自由的空虛,而莎菲的絕望也簡直是對這類戀愛追求者自己的一種諷刺。而傷逝則挖掘出很深很廣的社會的根源,從依然存留著的封建勢力與現(xiàn)實的經(jīng)濟壓力來宣告了純潔的理想的戀愛自由的死刑?!逼鋵崱岸×崤c魯迅在這兩部小說中的相通之處,就是告訴讀者純粹的戀愛自由是不存在的。丁玲站在人性的豐富復雜的內(nèi)在感覺這一視點上,魯迅是從社會現(xiàn)實的外在環(huán)境的角度,指出這種戀愛是沒有出

14、路的?!睆倪@一角度解讀這篇小說,我們就會看到,丁玲把莎菲這位知識女性的矛盾和傷感,不僅寫得細致入微,直逼人性本質,而且還帶有廣闊的時代性和社會性。概而觀之,莎菲女士(nsh)的日記對女性尋找愛情的種種困境深入(shnr)而獨到的表現(xiàn),對女性自我欲望的大膽逼視,對覺醒了青年女性時代苦悶的細致描述,不僅體現(xiàn)了丁玲不同凡響的敏銳而深刻的藝術才華(cihu),而且還顯現(xiàn)了她大膽而獨特的女性視點,同樣也充分表現(xiàn)出了她狷傲而理想的個性特征。而小說中莎菲這個驚世駭俗的女性形象,這個“永恒的、永遠令人心動的、不安的精靈”,則總是不斷重復出現(xiàn)在丁玲后來的作品中,其間一以貫之的,是現(xiàn)代新女性努力把握自身命運、敢于

15、向傳統(tǒng)勢力發(fā)起挑戰(zhàn)的全新的精神訴求。可以說,自五四以來的女性創(chuàng)作中,盡管丁玲踏上文壇是在一九二零年代后期,但莎菲女士的日記無疑為五四女性文學的壓軸之作。第二節(jié) 革命(gmng)敘事中的女性(nxng)言說韋護一九二零年代(nindi)末三十年代初,是中國現(xiàn)代女性文學發(fā)生轉型的重要幾年。第一個十年的女性寫作始終在個性張揚與社會制約、女性愿望與男權傳統(tǒng)、愛情理想與無情現(xiàn)實之間痛苦掙扎著、茫然彷徨著,同時也在執(zhí)著追尋著,而莎菲女士的日記與傷逝分別從人性與現(xiàn)實環(huán)境兩個方面顯示出:個性解放、理想愛情和婚姻必須有賴于社會的文明進步,有賴于一定的現(xiàn)實基礎和社會保障,這種普遍的創(chuàng)作心態(tài)為這一時期的文學轉型提供

16、了內(nèi)在的可能性。在一九三零年前后,五四時期成長起來的女性作家,很大一部分的創(chuàng)作意識由五四時期的追求個性解放、向往婚戀自由的獨立意識,轉向了追求社會理想、投身革命實踐的參與意識;在創(chuàng)作方法上,則由個人自傳式寫作轉向了社會描繪式寫作,丁玲可以說是這類作家中一位杰出的代表。一九三零年創(chuàng)作的韋護,是丁玲文學生涯中一部有著特殊意義的作品,以這篇小說為標志,作家的創(chuàng)作開始了第一次重要轉型,即由以往莎菲時代的個人自傳式寫作向麗嘉時代的社會描繪式寫作轉變。若說莎菲女士的日記中將一種對愛情、對社會、對整個人生的失望情緒渲染到了極致,“莎菲”也作為“負著時代苦悶的創(chuàng)傷”的“絕叫著”而成為五四運動最后落幕的一個象征

17、符號,那么,從韋護開始,丁玲的創(chuàng)作思想與女性主體意識則發(fā)生了明顯的改變。在韋護中,作者不再傾心于表現(xiàn)莎菲式的孤獨、苦悶、哀嘆、自憐,而是表現(xiàn)麗嘉這位知識女性在新的境遇中的困惑、彷徨、思索與積極的追尋過程。麗嘉對韋護的愛情,主要是基于對革命者的傾慕以及對投身社會實踐的向往這樣的前提發(fā)生的,這里傳統(tǒng)的“郎才女貌”的愛情模式,已融入了“志同道合”這樣一個重要的時代標尺。這一時代性情節(jié)的設置充分顯示了丁玲對革命理想的純真向往,追求愛情與革命,就在這種時代語境中遇合并趨于統(tǒng)一。但值得注意的是,作家在展示革命工作和信仰對革命者韋護生命主宰的同時,對他放棄和壓抑個人幸福仍表達了深深的遺憾,在貼近革命文學敘事

18、要求的同時,小說顯示了丁玲難以湮沒的女性言說,流露了她不自覺的對個人主體價值尊崇的思想意識。細讀(x d)作品(zupn),我們(w men)會發(fā)現(xiàn)這是一個矛盾的文本,作家的創(chuàng)作思想與生命體驗之間存在著明顯的錯位,這是丁玲理性層面無法預測、無法控制的藝術現(xiàn)象,意大利批評家桑克蒂斯認為,“作為意圖中的世界和作品實現(xiàn)出來的世界,或者說作者的愿望和作者的實踐,是有區(qū)分的?!毙≌f一方面描述熱戀中的麗嘉理智地鼓勵韋護出去工作,“我不希望你為了我而棄置你的事業(yè)”;另一方面,被愛情拋棄了的麗嘉還表示“自己要好好做點事業(yè)出來”,因此韋護最后所謂的“不得已”的愛情拋棄,并沒有合理的情感變化線索。在韋護這個“作為

19、自足的存在”的豐富文本中,女主人公麗嘉有一雙“嫵媚、又微微逼人的眼睛”,崇尚自由,因“厭惡男性的自私和淺薄,所以處處就帶了輕視”的心理,戲謔拜倒在她石榴裙下的平庸、萎縮的男人。而既懂藝術又懂人生、不卑不亢的革命者韋護,在麗嘉眼中則卓爾不群,二人互為對方吸引,墮入甜美絢麗的愛情中??墒?,陶醉在二人世界里的韋護引起了同志們的不滿和領導的批評,他自己也因懈怠了工作而慚愧,最終以“鐵的意志”“選擇了革命”,奔向廣東。這里的以“鐵的意志”拋棄麗嘉而“選擇革命”,于理于情都解釋不通。顯然,小說對韋護與麗嘉的愛情描寫及心理刻畫生動感人,精細透徹,而對韋護以革命工作為重為由決然離開麗嘉的描述,則生硬牽強。不僅

20、如此,小說還流露出了在強調應當信仰大眾革命的同時,又對大眾革命者有所不滿的情緒。韋護與麗嘉甜美愛情中出現(xiàn)的問題,很大程度上是由同志們的批評而顯示的,韋護因領導人“警告的暗示”決定離開麗嘉,尤其彰明了這一點;可是,同志們的批評本身是存在著問題的:“原來就有一部分人不滿意他的有禮貌的風度,說那是上層社會的紳士氣派;有的人苛責他過去的歷史;然而都不外乎嫉妒?,F(xiàn)在呢,都找到了攻擊的罅隙,說他的生活,他的行為,都足以代表他的人生觀。說他是一個偽善者、投機者?!表f護的確與同志們有所不同,他維持著上層社會的生活水準與某些習慣,曾因沉溺于愛情影響了工作,應當受到批評。但作家在這里又指明,同志們也顯示出了某些偏

21、見、狹隘、嫉妒等“國民劣根性”的問題,而且個別同志們更有不文明的舉動:“竟到學生前說起他(韋護)的壞話,公開他的住址,示意人們?nèi)⒂^。”因此小說里不僅展示了革命與愛情的沖突,也有個人幸福、文明自由與革命大眾身上的封建觀念、狹隘陰暗心理的沖突,而且在“表層的愛情與革命沖突之下,還潛藏有可能是深層的五四叛逆精神與社會保守成見的沖突?!边@篇小說顯示了已轉向革命大眾意識形態(tài)書寫的丁玲,仍然保留著對壓抑自由、壓抑個人幸福勇敢批評的藝術個性,保留著那可貴的潛意識中的女性性別思考,保留著敏感的、狷傲的“莎菲”性格。經(jīng)過以上(yshng)分析,我們看到:韋護中描繪的女性(nxng)對男性的愛情(iqng),是

22、基于對革命者的傾慕及對投身社會實踐的向往的前提發(fā)生的,它體現(xiàn)了丁玲愛情觀的變化,也意味著丁玲女性主體意識、女性心態(tài)乃至女性立場的變化。從莎菲到韋護,我們能夠感覺到,五四時期女性作家的張揚自我個性、渴望女性精神自由與人格獨立的激情已經(jīng)下降,而對參加革命工作的向往,對投身現(xiàn)實斗爭、充分展現(xiàn)自我的社會價值的渴望,已上升為新一代知識女性的人生目標。在這樣的目標體系中,愛情不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具有了社會性與階級性,于是,追求愛情追隨革命者追隨男性失落女性獨立意識,就不可避免地成為這一轉型時期女性意識演繹的潛在邏輯。這是一條別無選擇的女性道路。隨著革命斗爭、民族救亡的宏大時代主題的日益突出,一九三零年代

23、的女性寫作不可避免地徹底告別了追求個性解放、女性獨立的“莎菲時代”,而追隨著代表了中國未來希望的新的男權力量,走向了一個女性意識再度隱失的時代。從五四運動早期女性意識的初步覺醒,到五四落潮時的彷徨無助,再到追隨一些先覺男兒走上革命道路,淡化女性獨立意識,這是一條曲折而又充滿必然性的道路。正如女性問題研究專家李小江所指出的:“中國知識婦女的覺醒多半起于民族革命而不是婦女解放,其民族意識先于并遠遠高于女性意識和個人意識?!钡牵覀儜摽吹?,丁玲在韋護以及這一時期的小說一九三零年春上海(之一,之二)中,關于革命和愛情難以兩全的書寫并未像當時的許多左翼作家那樣作簡單的判斷和取舍,而是在展示革命信仰和

24、工作對韋護們生命的主宰的同時,對他們放棄個人幸福仍表現(xiàn)出了一定程度的惋惜之情。這反映了丁玲對追尋個人幸福和為更多人的幸福而犧牲自我這兩者相矛盾的困惑,暴露出了那個塑造狷傲莎菲個性的獨立女性的思考依然存在。雖然一九三六年以后的生活使丁玲再也無暇顧及這種空泛的自我追尋了,但是丁玲也并未像一般作家那樣隨波逐流或人云亦云,在到達延安最初的五六年間,她依然保持著往日鮮明的個性,立足于自身或女性本位,勇敢地面對和開掘新的生活,直到一九四零年代末期寫太陽照在桑干河上時,丁玲才基本放棄這種立足點,雖然我們在她對黑妮等的同情中依然可以辨認出丁玲式的女權觀念和價值取向,然而,丁玲對于這種由來已久的立足點已失卻了往

25、日的熾熱和執(zhí)著。第三節(jié) 對延安婦女(fn)問題的勇敢(ynggn)書寫我在霞村的時候(sh hou)等小說自一九三零年丁玲推出帶有“革命加戀愛”性質的小說韋護始,她的創(chuàng)作轉向革命就已顯露端倪,由寫革命知識分子又一度轉到著眼于揭示大眾的力量水,這表現(xiàn)了她對革命的美好想象和理解。然而實際的革命生活,特別是三年的囚禁生活及延安的革命與戰(zhàn)爭生涯,不但磨礪了丁玲的生存意志,也使深諳傳統(tǒng)文化的她獲得了對社會現(xiàn)實予以全面觀察和深度體認的機會。因而于主流意識形態(tài)內(nèi)部及革命話語背后隱藏著的某些男權本質,就日益清晰地暴露在丁玲眼前。在骨子里含有“莎菲”的敏感、狷傲與倔強的丁玲,對女性性別身份認同與堅守的品質,促使

26、她對 “解放區(qū)的天,明朗的天” 這一女性生存環(huán)境產(chǎn)生了深刻懷疑,促使她對女性獨立意志與自主人格的重新審視,也促使她對掩藏在革命話語下的男權傳統(tǒng)意識毫不留情的批判。在一九四零年代初期,生活在延安的她除去了上海租界上的狹小或窒悶的女性憂郁,也掃盡了莎菲時代那種莫名的哀傷和頹廢,更超越了她對革命、對戰(zhàn)爭所能夠給人們帶來的“光明前途”的不切實際的幻想,推出了具有深刻的現(xiàn)實針對性的我在霞村的時候、在醫(yī)院中、夜、新的信念及雜文三八節(jié)有感等作品。王德威教授認為,我在霞村的時候“很意外地透露了丁玲對婦女問題的深切體驗”,其實“對婦女問題的深切體驗”正是丁玲在延安時期這一系列作品中敘事的焦點所在,她再次將女性的

27、獨立與尊嚴問題提到了寫作的重要地位,王德威教授對丁玲這一時期的作品給予了極高的評價:“這些作品不僅是當時女性文學的力作,并且當之無愧地跨越了歷史、時代和地域的界限,受到后人的贊譽和肯定?!?。因而,如今看來,這時期的丁玲依然堪稱是一面旗幟。女性(nxng)貞節(jié)問題一直是關涉男權傳統(tǒng)的真實內(nèi)幕,是男性對女性進行道德壓抑(yy)的核心所在。“餓死事小,失節(jié)事大”是中國男權文化對女性貞節(jié)問題(wnt)最為露骨的表述,在這里女性的生命價值不如男性中心視閾下的“守貞”、“潔身”更為重要。在這樣的傳統(tǒng)道德包圍下,中國女性無論尊卑、貴賤,都一律信守這條鐵律,如有逾越必遭滅頂之災。我在霞村的時候通過貞貞的命運,

28、提出了這一長期壓抑婦女的最為敏感的問題女性的貞節(jié)。細讀文本我們發(fā)現(xiàn),貞貞罹患的何止只是“性病”?因“性”而“病”的恐怕是自命貞節(jié)的村人所想當然的結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視閾下感覺甚好的那些指手畫腳的道學先生!不僅如此,這篇小說對女性身體在男性社會中所代表的神話意義,也有細膩的發(fā)揮。在強調男女防線的社會里,女性的身體一方面被視為孕育生命的神圣場所,一方面卻被視為藏污納垢的不潔表征;一方面被默認為娛樂享受的源頭,一方面公推為倫常禮數(shù)的勁敵。處于這矛盾的交匯點處,貞貞的所作所為自然備受村人的議論。但是,蹂躪、利用貞貞身體的,何止日軍?“我方”何嘗不藉此獲取情報?有論者指出:正因為敵我雙方都賦予女性身體同

29、等的價值觀,貞貞才得以往來兩者之間,操作其任務;也正因為女性身體是如此的美好而又危險,男性社會才善加利用之余又對其嚴加防范。我們看到,貞貞的噩運始于被攻進霞村的日兵所凌辱,在此之前,她已因爭取愛情婚姻的自主而鬧得滿村閑話,她甘愿獻身日軍的行為,為村人不齒并且不容。但極具反諷的是,她卻因此對村人所力持的貞操道統(tǒng),做了最徹底的回擊。小說的敘事在追問:同村的男男女女們,也是貞貞的父老鄉(xiāng)親們,在日本人侵占家鄉(xiāng)之時,你們都做了什么?而此時,你們每個人,仿佛都有“資格”對貞貞指手畫腳似的,尤其是那些讓貞貞最難堪的婦女們,敘述者激憤地用反語描述道:“尤其那一些婦女們,因為有了她(貞貞)才發(fā)生對自己的崇敬,才

30、看出自己的圣潔來,因為自己沒有被人強奸而驕傲了?!边@里我們看到,小說對貞貞性格的塑造,與其說是充滿同情的,毋寧說是飽含贊賞的,這個開朗、大方的女孩注定要跳入火坑,成就一番曲折傳奇的命運。剝除了貞貞“舍生取義”的外衣,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丁玲是在探觸“性解放”的禁忌。比照“莎菲”時期的浪漫頹廢,這篇小說的主題當然別有懷抱,顯示了丁玲骨子里那點甘為異端的不羈之情仍然回蕩不去。因而作品在贊揚貞貞杰出表現(xiàn)的同時,更夾帶了不少弦外之音:女性身體除了在禮教上顯現(xiàn)模棱意義,在政治上還兼具正邪兩極的潛能。別具慧眼的學者王德威教授指出,丁玲在這篇小說中的問題還包括了“在以解放為號召的政權下,婦女的地位如何才算是解放?兩性

31、間不平等的關系,可以用民族意識(中對日)或階級斗爭論來輕易化解嗎?女性身體如何成為男性權力放縱或禁抑的對象?還有女作家在男性中心敘述傳統(tǒng)下,如何突破障礙,發(fā)出獨特的聲音?對于左派烏托邦主義者而言,這些問題只要隨著革命的成功,自可迎刃而解。但是丁玲似乎不作如是觀。”顯然,丁玲對這一系列問題的質疑,在當時的延安,無疑是很現(xiàn)實的,也很尖銳的。小說對此沒有明確的答案,我們所見的,是敘述者游移于各類角色所代表的立場間,企圖包容彼此的矛盾,卻始終更無奈地泄露其破綻間隙。曾有評者甚至注意到,一反當時教條小說單一敘述聲音或姿態(tài),我在霞村的時候至少含有貞貞、敘述者及多數(shù)村人的三種聲音,相互沖擊,隨著故事進行,這

32、三種聲音并未如期般的合而為“一”,以預示烏托邦敘事及意識形態(tài)論的完成,而是貞貞始終與“廣大的人民”站在對立的位置上,而所謂認同她、擁護她的年輕人,除了癡心的夏大寶和外來的“我”之外,并無他人。丁玲的我在霞村的時候(sh hou),因此不只是一個贊揚英雄的故事,它同時代表(dibio)了丁玲對女性現(xiàn)實(xinsh)問題的深沉思索,透露了她對延安婦女問題的深切體驗:女性革命者的道路走得要比男性更為艱苦。尤其在政治、道德與性別的畛域時,丁玲揭發(fā)了“革命的階級斗爭或前進的意識形態(tài)中依然有男女之別,而女性的遭遇亦無法簡化為人民或國家的境況。霞村在丁玲的筆下,很可以看作是各種左右女性前進的權力交鋒場所。”

33、盡管故事并未提出什么驚人的見解,但很顯然有著丁玲深沉的現(xiàn)實感觸。當然細心者會發(fā)現(xiàn),特別是對于壓迫女性的傳統(tǒng)勢力,作家表現(xiàn)出了果決而強烈的反抗精神。在作品中,丁玲借貞貞這個女性形象提出一個疑問:“她憎恨著誰呢?”是憎恨父親當初逼她接受那門不情愿的婚事,還是怨恨夏大寶不愿意帶她逃走?還是痛恨那些摧殘她的日本侵略者?當然,這些都是她所憎恨的,但是更令貞貞憎恨而又痛心的,是更深層、更內(nèi)在的東西。當她的家人再次向她提出婚姻問題時,“她像一個被困的野獸,像一個復仇的女神”。為什么一提到婚姻問題“她的樣子完全變了”呢?也許這里正隱藏著問題的答案:貞貞所恨的是現(xiàn)實中女性的不幸命運,這種不幸是女性不幸命運的集結

34、地:“恨命”!恨“身為女性”!當然貞貞的表現(xiàn)不止于此,她還表現(xiàn)出了對不平命運的強烈反抗,正是這種面對強大傳統(tǒng)道德力量而顯示出的“抗命”精神,讓我們再一次看到了莎菲的倔強和對獨立人格的不懈追求,貞貞堅持了自己的選擇,到一個新的地方去開辟新的生活。但是,走了的貞貞,是否就能掌握自己的命運,是否就能走上一條女性自我解放之路呢?在新的環(huán)境下,是否仍存在新的男權模式,女性依然要承受被歧視、被壓抑(yy)的命運呢?對這一問題,丁玲在夜、在醫(yī)院中、“三八(sn b)”節(jié)有感(yu n)等作品中進行了其一貫的關注、獨立的思考與勇敢的表達,從而使自己成為在解放區(qū)這樣特定的語境中當時女權意識最前沿的發(fā)言人,也使其

35、文學思想的現(xiàn)實性與尖銳性達到了一個頂峰狀態(tài)。丁玲的短篇小說夜發(fā)表于1941年。它更明顯地體現(xiàn)了作者女作家身份與革命敘事的功利要求之間的沖突,在丁玲作為一位革命者進行革命敘事的過程中,其潛在的女性意識與體驗始終影響著作家的創(chuàng)作過程。夜講述了一位雖有動搖但最終堅定了革命立場的農(nóng)民革命者的思想過程。主人公何華明是一個農(nóng)民出身的革命者,作家設置了生活在他身邊的三位女性。第一位女性是何華明的老婆,這個“即使現(xiàn)在他也不能在回憶中搜出一個難看印象的”女子,如今被丈夫罵為“老怪物”、“不會下蛋的母雞”、“落后,拖尾巴”,前后截然不同的兩種態(tài)度究竟為何?小說中的一句話也許是對這個問題的注釋:“他嫌惡地看著她已開

36、始露頂?shù)那澳X”顯然何華明有離婚的想法主要不是這個女人所謂的“落后”,而是年老色衰,不能生育。第二位是趙家大姑娘。作家一出筆就深入到何華明這位男性的內(nèi)心世界中,以他的眼光描摹了一幅鄉(xiāng)村美女圖:夕陽西下、羊群歸圈的背景下,趙家大姑娘“還”坐在她自家的窯門口,“不時”地扭轉著她的頭。“還”與“不時”這兩個副詞,含蓄地暗示讀者有一雙男性的眼光在密切地注視著這位年輕的大姑娘。若說這里男性欲望還比較模糊的話,在接下來的心理刻畫中,則被突出到非常明顯的位置:“站在大門口看對山盛開的桃花的又是那發(fā)育得很好的清子十六歲的姑娘,長得這樣高大,什么不夠法定的年齡,是應該嫁人了的??!”作品中的“又是那”透露出何華明一

37、直在觀察著清子的細節(jié),而且在提到何華明對清子特別關注時,還安排了鄉(xiāng)長剛娶了一個才十六歲、長得漂亮的妻子的插曲,對于一位富有經(jīng)驗的成熟作家來說,這應該不是隨意為之。清子恰好十六歲,這個男性兩次想到她應該嫁人,我們?nèi)粼俳Y合何華明回家后離婚的念頭,其流動的潛意識心理便昭然若揭了。第三個女性是身為革命干部的鄰居侯桂英,她年輕嫵媚,一直喜歡何華明,并暗送秋波,在夜深人靜時主動投懷送抱,而何華明呢?恨不得“抓過來把她撕開,把她壓碎”。但革命理性戰(zhàn)勝了情欲,“咱們都是干部,要受批評的”,于是“推開了她,頭也不回地走進自己的窯洞里去”。在這一革命敘事的文本里,顯然體現(xiàn)了作家對女性命運的深切關懷:何華明對其老婆

38、的嫌惡與評判,對另外兩位女性的關注與審視,這絕不是他一個人的問題,它折射出革命群體對女性問題上的態(tài)度與行為。這里作家觸及了一個非常敏感的問題:革命解放了人民,是否也解放了女性?夜通過女性遭際對革命的目的與結果提出了質疑。男性何華明視野中的女性,實際上是丁玲心目中男性對女性的觀察,從女性個體的立場打量男性的行為和舉止會發(fā)現(xiàn),在革命的主體男性心目中,女性與男性的關系、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并沒有因社會革命的發(fā)生而有所改變。在同一時期的雜文“三八”節(jié)有感里,她以反語寫到:“即使在今天以我一個女人去看,這些落后分子,也實在不是一個可愛的女人。她們的皮膚在開始有褶皺,頭發(fā)在稀少,生活的疲憊奪取她們最后的一點

39、愛嬌。她們處于這樣的悲運,似乎是很自然的。但在舊的社會里,她們或許被稱為可憐,薄命。然而在今天,卻是自作孽、活該。離婚大約多半都是男子提出的,假如是女人,那一定有更不道德的事,那完全該女人受詛咒。”若再聯(lián)系到我在霞村的時候中貞貞的命運,可以清晰地看到:在丁玲心目中,生活在解放區(qū)女性的地位與狀況仍然是一個大問題,是一個為革命所邊緣化的問題。在醫(yī)院(yyun)中的陸萍是作為我黨培養(yǎng)起來的一個革命(gmng)女同志而出場的。為了“黨的需要(xyo)”,她“打掃了自己的心情”去了她本不愿去的醫(yī)院工作。但是在陸萍身上,我們依然能夠看到莎菲的永不妥協(xié)影子、貞貞的倔強,還有作者本人一貫具有的那種“足夠的熱情

40、和很少的世故”。盡管陸萍已經(jīng)努力在適應著新環(huán)境,但她還是無法容忍身邊的許多虛假、世故和不合理的事情,特別是新的環(huán)境中以強調群體利益為借口而對于個體生命價值的漠視,她直言不諱地“傾吐她成天所見到的不合理的事把很多人不敢講的,不愿講的都講了出來”,卻處處受到冷遇。在這里,陸萍所面對的,是群體價值對個體價值的貶抑,是新的男權體制對女性個體存在的漠視。最后與貞貞的結局一樣,陸萍不得不離開,到一個所謂的新的環(huán)境下開始“新的生活”。生活在所謂都市文明中的知識女性莎菲要出走,革命環(huán)境下的革命者陸萍、貞貞也因屬于“異質”、“他者”而出走,作家對女性主人公這樣的不得不離去既充滿期待,又心存疑慮,而且顯然疑慮遠遠

41、大于期待:新的環(huán)境下真的就有“新的生活”嗎?由此可見,丁玲在一九四零年代(nindi)初期的創(chuàng)作表明,她仍然(rngrn)執(zhí)著(zhzhu)于自己的女性體驗,并勇敢而大膽地表達出自己的懷疑與惶惑在革命口號中被解放的“人”里面,包括女人嗎?若說莎菲時代的女性追求是個性的、自我的、感性的,韋護時代的女性追求是社會的、追隨革命的,而這一時期的創(chuàng)作,則具有較強的尖銳性與現(xiàn)實性,其貫穿性的思想,是對男權傳統(tǒng)在新的政治體制下新的表現(xiàn)樣式予以深入的揭示與尖銳的批判。它標志著丁玲的女性意識進入了一個日益成熟的時期,這也是丁玲文學創(chuàng)作的第二次重大轉型:以往略帶盲目的革命熱情降溫,社會理性更趨深入,懷疑意識上升,

42、對婦女解放的現(xiàn)狀及未來產(chǎn)生了一定的疑慮,并由此激發(fā)出強烈的抗拒心理。然而,這次轉型是異常艱難的。它發(fā)生在丁玲逃離國統(tǒng)區(qū),到達延安這片圣地、滿腔熱忱繼續(xù)自己人生理想的追尋之際。很久以來,人們都認為抗戰(zhàn)時期的延安是一個男女平等的地方,不會存在婦女受歧視的現(xiàn)象,但是,具有“莎菲”精神的丁玲,以其一貫的敏銳和大膽,率先于文學作品中深刻觸及了延安的婦女問題。正如女性研究專家劉慧英所指出的:“如果說政治制度保障了婦女的解放,那也只是一部分,它遠非可能在根本上解決婦女的問題”,“婦女真正的解放有待于整個人類思想意識的進步,尤其是婦女自身的自立和自強意識的壯大和發(fā)展?!倍×嵴敲舾械匾庾R到了這一切,才對解放區(qū)

43、的那些“現(xiàn)代的有覺悟的女人”的新生活、新命運產(chǎn)生了深深地疑慮和追問,并在一系列作品中勇敢地表達了這種疑慮和追問。她將筆觸進一步探入到了普通女性的心靈深處,揭示她們被凌辱被壓抑的更為隱蔽的不平等現(xiàn)實,塑造出了像貞貞、陸萍這樣的具有豐富復雜的內(nèi)心世界的女性形象。顯然,這一時期的丁玲將日益成熟的男權批判意識和女性獨立愿望直指延安及解放區(qū)的生活現(xiàn)實,從而使自己的創(chuàng)作具有了空前的尖銳性和冒險性,也真正達到了丁玲畢生創(chuàng)作中女性意識的巔峰狀態(tài),這當然也是作家畢生關于婦女問題思考的制高點。此后不久,由于政治等多重壓力,丁玲對女性命運的關注很快由大聲疾呼轉向沉默,進而轉向“與主流文化和主導意識形態(tài)相認同?!币晃?/p>

44、對中國女性命運有著驚人的敏銳、過人的膽識和出色的表達能力的思想者,在與貞貞、陸萍們相同的男性中心意識的生存環(huán)境中,從此放棄了這種思想,以至于很快也就失去了支撐這種思想的可貴的女性獨立精神。尾聲(wishng)丁玲是中國(zhn u)現(xiàn)代文學史上一位在“堅持(jinch)”與“探索”的矛盾對峙中不斷前行的杰出的女性作家。堅持,在于她始終以女性問題為其文學關注的核心,始終以女性立場為其創(chuàng)作的基本立場,始終貫穿著叛逆、反抗、不妥協(xié)的個性主義精神及女性解放自身的獨立意志與品格。從孟軻、莎菲到麗嘉、美琳,再到貞貞、陸萍這一系列的新女性身上,清晰而完整地顯示出一位杰出女作家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不斷為女性立傳的軌跡,也意味著一位女性思想者、體驗者復雜而又一貫的精神歷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