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與中國傳統文化(上)_第1頁
中醫(yī)與中國傳統文化(上)_第2頁
中醫(yī)與中國傳統文化(上)_第3頁
中醫(yī)與中國傳統文化(上)_第4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杭州精英在線系列課件 PAGE PAGE 9中醫(yī)與中國傳統文化(上)樓宇烈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一、中醫(yī)和中國傳統文化的關系今天我講的題目是中醫(yī)跟中國傳統文化,因為我感覺到中醫(yī)它跟中國傳統文化有非常密切的關系。所以我在這個提綱里面第一句話就講到中醫(yī)理論及其實踐最全面地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一些根本的觀念和思維方式。也就是說中醫(yī)在中國傳統文化這樣的環(huán)境下面形成的、產生的,那么對于中醫(yī)的了解,其實也可以說能夠更好地來體會中國傳統文化中間的一些觀念和它的那種思維的方式,那么反過來呢,如果我們對于中醫(yī)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那么對中國的傳統文化也就不可能產生一個正確的了解和把握。如果說中醫(yī)是一種巫術、一種迷信,

2、是一種不科學的醫(yī)學,那么實際上也就是說,中國的文化是不科學的,它也是一種巫術。所以這個事情實際上就是對于中醫(yī)的了解,也是關乎到我們對傳統文化怎么樣認識的問題,所以我雖然不是專門研究中醫(yī)的,那么對于中醫(yī)的很多實踐,更談不上了。所以只是從理論上面來講,看到了中醫(yī)的它的一些理論基礎完全是建立在中國傳統文化的這樣一個基礎之上,所以從這個角度來關心中醫(yī)、關懷中醫(yī)。那么我認為我從這個角度來講,中國的傳統文化它是一種不同于西方文化的一種類型的文化,那么在這樣一種文化下面產生的這種醫(yī)術、醫(yī)學,它也是不同于西方醫(yī)學醫(yī)術的一種類型的醫(yī)學和醫(yī)術。所以就不能夠簡單地用西方的醫(yī)學和醫(yī)術來衡量中國的中醫(yī)的醫(yī)學和醫(yī)術,如果

3、這樣子來衡量的話,那就是說其實跟我以前講的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是一樣的。中國的文化跟西方的文化它不僅是一個時代上面的差異,它更重要的是一種不同類型上面的差異,那么因此它是一個可以從中醫(yī)的理論和醫(yī)術來講,也都是可以跟西方的醫(yī)學理論和醫(yī)術相互配合的。而從現在的情況來看,更多人還意識到這樣一點,可能中醫(yī)理論里面的許多理論可能比西方醫(yī)學的理論更有它的價值。因為中醫(yī)理論它建立在中國傳統文化這樣一種整體的辯證的思維方式下面開展的,所以中醫(yī)的理論觀念跟中國的傳統文化中間的許多理論概念可以說完全一樣的,這也是體現了中國文化的一種特點,中國的文化不是說分成一個門類、一個門類的,而是互相都關聯在一起的,不管是文

4、史哲也好,政經法也好,農工醫(yī)也好,甚至于軍事也好,它的許多理念都是貫通的,并不是說醫(yī)學的理論就不能用在文史哲上面,也不是說文史哲上的一些理念不能用在醫(yī)學上面,而是相互貫通的、相互關聯的。所以像中醫(yī)里面運用的陰陽、五行這樣一些觀念,天人合一的觀念,這些也都是中國文化里面其他各個部門,特別是哲學里邊同樣的一種觀念。所以我覺得我們了解了中醫(yī)理論它的合理性的話,我想對于中國傳統文化也會有進一步的認識,那么所以這兒講的主要是從總體上來講。中醫(yī)理論里面的陰陽五行學說實際上都是一種整體觀的反映,都是一種事物之間相互關聯的思維方式地體現。二、中醫(yī)對于生命的認識所以我想今天主要是講這么一些問題,首先我講講中醫(yī)對

5、于生命的認識,這種中醫(yī)對于生命的認識,其實也是中國文化中間對于生命的認識,那么在中國文化中間沒有說生命是來源于一個神造或者神賦予的,沒有這樣一種觀念的。雖然也有一些這個神話的傳說,好像是女媧造人有這樣一個說法,但是從根本上來講,中國的整體文化包括中醫(yī)在內都是認為生命來源于天地,是天地之氣,天地的元氣或者陰陽之氣或者說是精氣,這樣所構成的一個人的生命。所以天地之元氣它是生命的本原,在莊子里面就講過了通天下一氣耳,那么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所以這個在中國的整個的思想里面都認為生命就是一個氣的生成,具體的來講,也就是可以說精氣跟濁氣相結合,精氣構成了人的魂,濁氣就是魄,就是思維魂魄,

6、那么就是濁氣形成人的形體,精氣是成為人們的一種精神活動的來源。那么實際上精氣在某種程度上也是指一個人的一種生命力了,所以光有濁氣也不行,光有精氣也不行,所以又要是形和神相結合,才會有一個生命體。其實這個話在儒家荀子那兒他也講過,他講到這個世界上的我們世界上的事物可以分成好多種了,從沒有生命的一直到有生命的,但是不管是沒有生命的還是到有生命的,都是由氣構成的,比如它首先講水火、水火有氣而無生,水火是有氣但是它沒有生命,草木有生而無知,沒有知覺,也就是沒有精神方面的,那么禽獸呢,禽獸是有知而無義,禽獸是有只覺得,有這種感覺的,但是它沒有義,義就是指的倫理關系,道德關系這樣一種方面。而人呢,最后就是

7、人了,人是什么?人是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人是有氣有生有知而且有義,所以從水火又到人都是氣是根本,氣是本原,氣是萬物的本原,人也是在有了氣以后那么才有生,有知,而且有義,人是萬物中間最高的一種形式的東西了。所以他說是最為天下貴,是天下最貴的。所以氣生萬物,同時也生人。所以在東漢的時候,也有個著名的哲學家叫做王充了,他也就講:“天地合氣,物偶自生”,天地陰陽之氣,相合所以產生了萬物,“夫婦合氣,子偶自生”,所以人完全是一個自然的產物,生命就來源于天地和得氣,得天地之氣。所以在中醫(yī)一部最重要的經典黃帝內經的素問就講到:“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貴于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也強調了這個

8、,強調了天地之氣,認為人稟受了天地之氣而生,應當按照四時運行的規(guī)律生存的、來生活的。所以這個生命它就是離不開氣。所以歷來的醫(yī)學家也好,思想家也好,都強調氣的根本性,所以生命如果離開了氣,這個生命也就結束了。所以很多的思想家你比如說我這兒舉到的董仲舒,漢代的,西漢時期的一個思想家,很有意思的,這個董仲舒是西漢時候主張獨尊儒術的,獨尊儒術、罷黜百家,漢武帝是接受了他的這樣一種意見,所以儒家從漢代開始就處于一個獨尊的地位,那么董仲舒主要的代表作品就是春秋繁露這本書,春秋繁露是來闡發(fā)春秋學,但是在這本書里面很多地方可以說都跟醫(yī)學有密切的相關。中國的醫(yī)學發(fā)展歷史是非常悠久的,在先秦時期醫(yī)學就非常的發(fā)達,

9、那么我們從史書的記載中間可以看到許多先秦時期就有許多的著名的醫(yī)生,醫(yī)術都是非常高明的。但是這個中醫(yī)的理論的形成,那是到了漢代,漢代可以說是一個成熟的時期,一個全面確立的時期,這個中間最重要的一個標志就是黃帝內經,黃帝內經分成兩大部分,一部分叫做素問,一部分叫做靈樞,所以有的時候也給它單獨來講素問或者靈樞,都是屬于黃帝內經的。那么這個時候還出現了一個非常著名的醫(yī)生叫做張仲景,那么他寫的書叫做傷寒論也是醫(yī)學里面的一部經典,也可以說以后中醫(yī)的基本理論和治療的醫(yī)方都是來源于黃帝內經和傷寒論,黃帝內經里面素問主要是從陰陽五行的理論來說明人的生理、病理,怎么樣治病這樣一些道理,靈樞里面就提出了經絡的學說,

10、也就是我們以后很多針灸的,針灸來源于經絡,經絡是中醫(yī)主要的理論之一。在漢代就奠定了中國中醫(yī)理論的根本的基礎,幾大經典都是出源于漢代,還有包括神農本草經。那么因此漢代的思想可以說跟醫(yī)學有很密切的關系,醫(yī)是治人治病,它跟治國的道理是相通的,所以在春秋的時候就有這樣的說法,叫做上醫(yī)醫(yī)國,上醫(yī)是醫(yī)國的,其次才是醫(yī)人的,所以把治國和治人的道理密切聯系在一起的。所以在董仲舒的這部著作春秋繁露里面有很多其實跟醫(yī)學有相當密切的關系,比如說他這兒講到氣的問題,可以說有非常精彩的思想,他認為人都應該循天之道,按照天道來生活著,所以他這里面講到“民皆知愛其衣食,而不愛其天氣”。不愛天氣的話,這個天氣指的就是稟承著的

11、元氣,天氣之元氣,所以隨意地來損害自己的元氣,放縱自己,損害自己的元氣,“天氣之于人,重于衣食。”天氣對于人來講比衣食重要得多,那么衣食如果盡了,就是衣服穿壞了,吃的東西吃光了,這個沒有關系,尚猶有閑,可以再想辦法給它找回來,氣盡而立終,氣如果盡了的話,那就馬上死了。所以這個氣對于生命來講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張仲景他也講他說大地萬物都是由氣化而生成的,所以氣存數亦存,氣盡數亦盡,因此生者尤乎此,死者亦尤乎此。所以他說這個氣不可不寶,寶就是看重它了,保重它了。如果你能夠珍惜這個氣的話,能寶其氣的話,這延年之道也,所以以后的思想家或者醫(yī)生都強調這個。明代有一位也是個大儒者叫做陳繼儒的,他寫過一部著作

12、叫做養(yǎng)生膚語,在這部書里他就講到,他說天地以氣生人,故人一日一時未嘗能離乎氣,所以對于人來講,一天也好,一個時刻也好,都不能夠離開這個氣。那么明代還有一位著名的學者或者是思想家,叫做袁黃,也就是我們常常講我過去也提到過袁黃,就是袁了凡,我們現在經常很多地方可以看到了凡四訓,了凡四訓里面第一篇是講命的問題,那么其中也有講到養(yǎng)生的問題,他還寫過一部書叫做攝生三要,就是怎么樣養(yǎng)生,攝生就是養(yǎng)生,養(yǎng)生三要里面,養(yǎng)生三要里面他講到怎么樣養(yǎng)氣的問題,養(yǎng)神的問題,養(yǎng)精的問題,講到氣的問題,他說人是得天地之氣生的,這個天地之氣就是指的元氣,也就是先天之氣。中醫(yī)常常講先天、后天,人在生下來之前那么到生下來他都要

13、稟承天地之氣,元氣,包括在母親的胎里面他也是要稟承天地之氣,先天之氣,這個對于這個人來講就是先天之氣,那么生下來之后,他又有后天之氣,所謂后天之氣,我們每個人都在呼吸,每天時時刻刻不停地都在呼吸,呼吸就是在吸氣,所以我們在呼吸往來運行充滿了全身,我們如果一刻停止了呼吸,也就是人死了。那么所以人就是這樣一種先天之氣跟后天之氣,而后天之氣又不斷地在補充先天之氣,這樣生命才能夠維持、才能夠繼續(xù)下去。所以中醫(yī)對于生命的這樣一種認識,是由于先天之氣和后天之氣的一種結合,一種生命,所以氣盛,生命才能夠旺盛,氣衰,生命也同樣就衰了,身體也就衰弱了。如果氣盡的話,那么這個人就死了,所以所有講養(yǎng)生的都強調這個東

14、西,氣也可以說是一個基礎,中醫(yī)里面吸收了道家的思想,認為精、氣、神是人身三寶,那么這個人身三寶里面氣是基礎,但是這個神,神它是統帥這個氣的,沒有這個氣不可能有這個神,但是沒有神這個統帥,氣就會散亂,甚至于還可以或者說過了或者是不及了,氣如果過了的話,不管是你內在的氣,還是外在的氣,中醫(yī)講外在天有六氣,六氣如果過了的話,都會引起人的疾病,就是外看,你內在的東西如果過了的話也會招致疾病,所以內外交攻的話,那這個人就麻煩了。所以這個氣是根本,神又是一個統帥的,他是一個可以說是主宰的,所以人要生命健康強壯,那就必須要精、氣、神。三、中醫(yī)的理論(一)陰陽理論1、陰陽理論在中醫(yī)里的運用所以氣分陰陽,陰陽的

15、平衡是人體健康的最根本的原因,所以陰陽如果失調的話就會使人產生各種各樣的疾病,所以這個陰陽理論可以說是中醫(yī)最根本的理論,那么它在中醫(yī)里面怎么樣來運用呢?這個素問剛才講黃帝內經的素問,素問就是用陰陽的道理來闡明天人之間的關系,所以它認為人身的陰陽跟天地的陰陽是完全相一致的、相吻合的。所以它拿這個陰陽來分析人的各種各樣的生理上面的、疾病上面的問題。(1)歸納人體臟腑組織的屬性比如說它首先拿陰陽這個道理來歸納人體臟腑組織的屬性,這個臟腑也是中醫(yī)非?;镜囊粋€理論,它把人的內臟,身體內的東西,內部的東西分成臟和腑,首先分成這兩大類,臟就是指五臟,包括心、肝、脾、肺、腎,一般的是講五臟,腑是指六腑,六腑

16、包括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這六個部位。臟和腑的區(qū)分,臟是指胸腔、腹腔中間那些內部組織比較充實的,并且具有儲存和分泌功能的這樣一些器官就叫做臟,我們看心肝脾肺腎它都是這樣一種結構,組織比較充實,并且具有儲存和分泌功能的這樣一些器官。而腑,腑主要是指腹腔中間那些中間空的、有管道的這樣一些器官,胃、大腸、小腸、膀胱等等,它有一個傳導和化解,化解各種各樣的吸收進來的東西的這樣一種功能,比如說喝水、吃東西具有這樣一種傳導和化解、吸收這樣一些功能的這些器官,基本上分成這兩大類,五臟六腑我們通常講是五臟六腑。那么五臟六腑它就有陰陽不同的屬性了,五臟是陰,六腑是陽,那么所以五臟跟六腑是互相可以說也是

17、陰陽配合的,這是拿五臟六腑,因為五臟六腑它互相之間有這樣一種關系,陰陽這樣一種關系,它用在這個方面來分析這一種生理的現象。(2)分析人的病理變化那么另一方面它又用陰陽來分析人的病理變化,比如說他認為如果陰太盛的話,陽就要病了,陽太盛的話,陰就要病了,陽盛它表現為一種熱,陰盛它表現為一種寒,所以用這個東西來分析病理的變化。(3)診斷病癥的屬性那么又用這個東西來診斷病癥的屬性,你屬于陰癥還是陽癥,所以首先辯癥施治的話,首先要辯這個癥,癥狀,所謂癥就是癥狀,辯癥這個癥就是指癥,看你是什么樣的癥狀。而這個癥狀首先要分陰陽,那么診斷了病癥以后又要來進行治療,治療也首先要分清陰陽,確定這個治療的方向,你如

18、果是寒,那當然就要給你用熱來加以補充的,寒就是陰寒了,陰寒就用陽來補,那么你如果是你熱呢,熱病呢,就要用陰來補,所以是這樣的。所以總的來講陽病要治陰,陰病要治陽。所以用這種陰陽的理論實際上就是應用事物之間的一種對立統一相輔相成,這樣一種方法來判斷和分析人的生理的狀況,病理的狀況,癥狀,以及治療等等各個方面,都要先辯陰陽,這樣也就是說看到這個事物之間實際上都是相互聯系的,一個地方過了那個地方就衰弱了,所以這個整個的中醫(yī)的治病原則就是在維持陰陽的平衡,要維持陰陽的平衡首先就要辯明陰陽的消長,什么原因造成了陽過盛,什么原因又造成了陰的衰弱,或者反過來什么原因造成了陰的過盛,什么原因又造成陽的衰弱,所

19、以陰陽的理論實際上就是說運用在中醫(yī)的可以說方方面面,從分析器官到分析生理的狀態(tài),分析病理的狀態(tài),一直到治療的方向。2、陰陽平衡而這個呢,也恰恰就是說是中國人的思維方式中間的一個最基本的,中國文化最根本的特點就是庸中,我講過中庸之道,中庸之道的中就是度的問題。所謂中庸我們也可以倒過來講庸中,中國古訓一直就是惟精惟一,允執(zhí)厥中,執(zhí)其兩端而用其中。為什么用其中呢,因為中是維持事物的平衡,事物失去了平衡,那么就要產生偏差,所以平衡就是一個適度,既不過也沒有不及,我們吃東西吃得過飽了就有問題,吃得不夠,那也有問題,不管是過飽也好饑餓也好,都會使得體身體不適,所以陰陽平衡可以說是處理一切問題的原則,所以中

20、醫(yī)也可以說,它并不是說意義上面只是說是中國的醫(yī)學,中醫(yī)中醫(yī)者是中道之醫(yī),講究這個中道,中道就是平衡,所以這個中醫(yī)就是為什么要講陰陽。一切的病都來源于陰陽的失調,也就是說來源于不平衡。其實我們的社會道理也是一樣的。貧富懸殊太大了,這個社會就要出問題,就是所謂的貧富懸殊,就是社會的失衡了。如果說富是陽,貧是陰的話,那么貧富差距太大了,這個陰陽失衡了,一個社會也只有達到一個平衡這個社會才能夠穩(wěn)定,所以為什么說醫(yī)人和醫(yī)國的道理是相通的。治身和治國的道理是相通的,就是它的根本的原則,就在于怎么樣能夠使這個矛盾達到對立的統一,而這所謂矛盾的對立統一就是維持它的一種平衡。所以中醫(yī)就是吸納了這樣一個理論是建立

21、在這樣一個理論基礎上的。所以我覺得很奇怪我們說中醫(yī)不科學,它這個理論基礎我想就是最科學的一個理論基礎,就拿我們現在的辯證法來講對立統一的原則來講,它也是符合我們現在的辯證法的原則,對立統一,當然對立統一這個統一不斷地被打破,我們講哲學的時候也會講因為這個平衡總是暫時的,不平衡可以說是一個恒常的,總是會不平衡的,但是我們要使得這個不平衡不斷地要把它變成平衡,這樣才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也才有一個健康的社會,如果我們說只要是不平衡,那這個身體也好國家也好永遠在混亂中間,所以我想首先這個陰陽的理論從理論上來講應該說是完全符合這個辯證的思維,不管是樸素的辯證思維也好,一直到我們現在所謂的科學的辯證思維也好

22、,我想是一樣的。為什么說建立在這樣一個理論基礎上面的醫(yī)學倒反而會被認為是不科學的呢?我覺得不好理解這個問題,這個也許受到好像辯證法講對一統一里面既要講平衡,講統一,又要講矛盾、斗爭,那本來就是這兩個方面的。我們所以要平衡就是因為這個有沖突,陰陽如果沒有沖突我們還為什么要講到平衡呢,就沒有必要講平衡。而這個沖突呢,它是帶來破壞性的,帶來一種災難的,所以我們作為醫(yī)來講其實國家也是這樣的,作為一個國家我們治理國家,也就是不斷要把這種不平衡把它調整為平衡,平衡了就健康了,但是這個不是永遠的。它過一段時間它又會不平衡,又需要我們去調整,這個我們從國家的道理講是這樣的。那么作為一個人的身體來講,其實也是一

23、樣的道理,我們取得平衡了,它健康了,但是由于內傷和外感這個陰陽也就不斷地在不平衡,有些外感你是無法避免的,氣候的變化。那么所以我們要注意來調整,調整我們的生活,調整我們對外界的適應,這些變化是永遠存在的。所以并不是說用這個平衡來否定了這個矛盾的沖突和變化,而是講明這樣一個矛盾的變化沖突使這個事物失衡平衡,就會使這個事物處于一種不健康的狀況,那么我們的不管是醫(yī)國的人也好或者醫(yī)人的也好就是想一定的辦法使得它平衡,維持它的健康。所以這個素問里面就講到這個問題了,就是說怎么樣使我們能夠獲得這樣一個平衡,我們才能夠獲得一個健康,健康的身體。他說上古圣人來教導大家了,都是告訴大家,對于虛邪賊風,避之有時。

24、所謂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我們對于外界的各種各樣氣候的變化,我們要怎么樣去更好地適應它,對于吹來的冷風或者說是陰風或者說是熱風,我們要知道怎么樣去防止它,也就是說避之有時了,要防止它。這個問題其實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因為這些風吹在身上它就會引起你體內的陰陽的失調,可是我們現在有的時候是自己不僅僅去避之有時,甚至于是積極招來讓它來侵害自己,我們知道現在很多特別是老年人很多的病都來自于什么?夏天來自于空調,特別是老年人,我知道的我們前佛教協會的會長趙樸初他后來一進醫(yī)院就再沒有能夠出來,因為好幾年都在醫(yī)院里面,得病的緣由就來源于有一次他到香港去以后夏天的空調給他吹壞了,空調我認為就是一種賊風,一種虛邪的賊風,內經里面跟其他的醫(yī)書里面都講到,熱你可以到陰涼的地方去,是可以的,但是不必要拿那些風來給你拼命地吹,所以這是一個。然后呢講恬淡虛無,真氣從之。你如果能夠保持一種恬淡和虛無的話,這個真氣就能夠保持,這個真氣就是元氣了。精神內守的話病安從來啊,如果能夠精神內守的話,那么病哪兒來呢。所以都是強調能夠不要去破壞這樣一種平衡,出現了這種不平衡的各種因素,怎么樣想辦法使得它平衡,所以強調人在生活中間要順從四時陰陽的變化,所以春夏要養(yǎng)陽,秋冬要養(yǎng)陰,要跟萬物一起來適應這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