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二 伐倒木材積測定_第1頁
實驗二 伐倒木材積測定_第2頁
實驗二 伐倒木材積測定_第3頁
實驗二 伐倒木材積測定_第4頁
實驗二 伐倒木材積測定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實驗二伐倒木材積測定一、實驗目的掌握樹干材積測定技術、計算方法,了解不同求積式之間的差別,利用伐倒 木計算形率、形數(shù),從而加深對干形指標的理解。二、實驗內(nèi)容和方法(一)實驗內(nèi)容分別用中央斷面區(qū)分求積法、平均斷面區(qū)分求積法、計算伐倒木材積,同時 用伐倒木計算胸高形數(shù)和形率;用中央斷面近似求積式、平均斷面近似求積式、牛頓近似求積式計算原木(按 照用材需要,截成各種不同規(guī)格尺碼的木段)材積。用自己設計的方法實際驗證作業(yè)一中的第二題,用直尺測量立木高度。1、平均斷面積近似求積式計算原木材積y =1( g + g )L = i (d ; d)L TOC o 1-5 h z 2 0 n 422、中央斷面積

2、近似求積式計算原木材積兀:V = g L = d 2 L 14 1223、牛頓近似求積式計算原木材積V = :(4L + 2g L) = !(g + 4g + g )L321601 n224、中央斷面積區(qū)分求積式計算伐倒木材積V =沮 g +1 g x li 3 ni=15、平均斷面積區(qū)分求積式計算伐倒木材積V = l1( g + g ) + 習 g20 niLi=16、胸高形數(shù)1.31.36、實驗形數(shù)f =七g13( h + 3)6、形率d d dq=亡卜奇,=d4(二)實驗方法在木材廠開展本實驗,每人至少測量5棵伐倒木(有梢頭)和5棵原木(無梢 頭)。原木的測定:分別測量原木的大頭直徑、小

3、頭直徑及原木的的長度,可以利 用平均斷面近似求積式計算樹干材積;測量原木的中央直徑和樹干長度,可以利 用中央斷面近似求積式計算樹干材積;測量原木的大頭直徑、小頭直徑、中央直 徑和原木的的長度,可以利用牛頓近似求積式計算樹干材積填寫表2-1。伐倒木的測定:先測量伐倒木的長度(要求8米以上),以2米為一個區(qū)分段, 用粉筆(鉛筆)畫出各區(qū)分段的位置和梢頭位置。分別測量各區(qū)分段中央直徑、 梢底直徑及梢頭長度,利用中央斷面區(qū)分求積式計算樹干材積;分別測量樹干底 直徑、各區(qū)分段的斷面直徑、梢底直徑及梢頭長度,利用平均斷面區(qū)分求積式計 算樹干材積。分別測量1.3米處、1/4、1/2、3/4高度處的直徑計算出

4、不同的形率 值和胸高形數(shù)。填寫表2-2, 2-3, 2-4。表2-1原木測定表格序號大頭直徑(cm)小頭直徑(cm)中央直徑(cm)樹干長度方法113.2511.21.63平均斷面239.333.53.13平均斷面316.616.52.67平均斷面411.510.22.04平均斷面516.715.02.05平均斷面112.31.63中央斷面237.53.13中央斷面316.12.67中央斷面411.42.04中央斷面515.92.05中央斷面113.253牛頓239.333.537.53.13牛頓316.616.516.12.67牛頓411.54牛頓

5、516.715.015.92.05牛頓表2-2中央斷面積區(qū)分求積式計算伐倒木材積測定表格距干基長度(m)6號樹(cm)7號樹(cm)8號樹(cm)9號樹(cm)10號樹(cm)118.923.218.9317.420.517.3515.317.615.6710.614.713.8梢底位 m8/8.048/11.08/10.7樹干長度(m)9.789.159.78梢頭長度(m)1.781.151.78表2-3平均斷面積區(qū)分求積式計算伐倒木材積測定表格距干基長度(m)6號樹(cm)7號樹(cm)8號樹(cm)9號樹(cm)10號樹(cm)020.126.019.8218.322.017.9416.

6、919.417.0612.916.514.388.0411.010.7樹干長度(m)9.789.159.78梢頭長度(m)1.781.151.78表2-4樹干各部位干高直徑成對值測定表格樹號1.3m 處(cm)1/4干高處(cm)1/2干高處(cm)3/4干高處(cm)619.52.45/17.34.9/15.47.35/9.08722.92.3/21.84.6/18.26.9/13.9818.52.45/17.54.9/15.67.35/12.09/10/注:分子填寫距干基高度值(m),分母填寫該位置直徑(cm)。三、實驗材料及工具伐倒木若干、原木若干、鋼卷尺、皮尺、粉筆、鉛筆(鋼筆)、計算

7、器等。四、實驗報告內(nèi)容和要求1、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外業(yè)實習步驟,并在各步驟中配有已測定表格數(shù)據(jù)。 分析外業(yè)調(diào)查中易犯的錯誤和誤差的產(chǎn)生。2、對相應數(shù)據(jù)用對應的方法計算樹干材積;計算形數(shù)、形率,要有計算過 程。對6號樹繪圖說明兩種方法的量測位置和區(qū)分度位置,并標出梢頭。3、這次實驗對同一棵原木、同一棵伐倒木計算的樹干材積是否相等?如不相 等,請分析其原因。4、把自己計算的實驗形數(shù)與課本表1-9的實驗形數(shù)進行比較,分析誤差產(chǎn) 生的原因。5、每人利用自己的實驗數(shù)據(jù)撰寫一份實驗報告。1.外業(yè)調(diào)查中易犯得錯誤和誤差的產(chǎn)生1)易犯錯誤:計算錯誤、記錄錯誤、讀錯數(shù)字、標錯編號、測量位置出現(xiàn)差錯、重測、漏 測等

8、。2)系統(tǒng)誤差:皮尺或輪尺刻度錯誤,得在事后加以改正;樹木不盡完整,形狀并不是標準 的圓柱或圓錐體,難免出現(xiàn)誤差,并且有些地方受到損壞或樹皮脫落,造成測量不準確;計 算公式本身存在誤差,或偏大或偏小,不可避免。2 .計算樹干材積;計算形數(shù)、形率1)平均斷面積近似求積式計算原木材積樹號12345樹干材積(m3)0.02040.32760.05740.01890.04062)中央斷面積近似求積式計算原木材積樹號12345樹干材積(m3)0.01930.34550.05430.02080.04073)牛頓近似求積式計算原木材積樹號12345樹干材積(m3)0.01930.34000.05620.02

9、020.04074)中央斷面積區(qū)分求積式計算伐倒木材積樹號678樹木材積(m3)0.16100.23670.17655)平均斷面積區(qū)分求積式計算伐倒木材積樹號678樹木材積(m3)0.16260.24400.17296)胸高形數(shù)號樹:fi 3 = gV H = n01坐=055151.34 * 0,1952 * 98V0.2367號樹: 3 = gh = = 0.62841.34 * 0,2292 * 9,15號樹:f13 = g V h = n一= 0.67171.3彳*0.1852 x9.78實驗形數(shù)6號樹:0.1610=0.4220 g13(h + 3) nx 0.1952 x (9.7

10、8 + 3)47號樹:0.2367=0.4953 g13(h + 3)nx 0.2292 x (9.15 + 3)48號樹:0.1765形率6號樹:dq1 =滬1.30 173=0.8870.1957號樹: dq =* = 05 = 0.7641 d 0.2291.38號樹: dq =/ = 05 = 0.9461 d 0.1851.3=0.5140 n _4 x 0.1852 x (9.78 + 3)dq2 =滬1.3dq2 =滬1.3dq2 =滬1.314 = 0.790 0.195d 30.0908q =A = 0.4663=d 0.1951.316 = 0.681 q = 0.229d

11、 30.1393一1.3=0.607 0.2290 = 0.843 0.185dq 3 = /1.30.120=0.6490.1856號樹中央斷面積區(qū)分求積式測量和區(qū)分度位置圖示6號樹中央斷面積區(qū)分求積式區(qū)分度位置 梢頭位置 測宣位置昌己1=17. 4cm d=15. 3cm 4=111 Gem d =8. 04cm梢頭長度m 1.7816號樹平均斷面積區(qū)分求積式測量和區(qū)分度位置圖示6號樹平均斷面積區(qū)分求積式區(qū)分度位置梢頭位置樹干長度】9.TSmd d d:Id20. 1cm IS.cni 16. Ocm 12. 9cm 8. 04cm3、這次實驗對同一棵原木、同一棵伐倒木計算的樹干材積 是否

12、相等?如不相等,請分析其原因。(1) 計算公式本身的精度不同,存在差異,顧計算結(jié)果不相等。牛頓近似求積式精度雖 高,但測算工作較繁;中央斷面近似求積式精度中等,但測算工作簡易,實際工作中主要采用中 央斷面積近似求積式;平均斷面近似求積式雖差,但它便于測量堆積材,當大頭離開干基較遠 時,求積誤差將會減少。而根據(jù)H.n.阿努欽著測樹學引用前蘇聯(lián)彼得農(nóng)學院對17株白 樺、15株松樹和3株橡樹的試驗結(jié)果,中央斷面區(qū)分求積式多為“負”誤差,平均斷面區(qū) 分求積式多是“正”誤差。(2)外業(yè)調(diào)查中,由于工作者不細心,引起許多測算錯誤,從而使實驗數(shù)據(jù)錯誤,使得 實驗結(jié)果不準確。4、把自己計算的實驗形數(shù)與課本表1-9的實驗形數(shù)進行比 較,分析誤差產(chǎn)生的原因。由課本表1-9查的的平均實驗形數(shù)為0.42 (杉木),而實際測定平均實驗形 數(shù)為0.48,兩者之間相差0.06。主要由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