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詩詞鑒賞_第1頁
中國古典詩詞鑒賞_第2頁
中國古典詩詞鑒賞_第3頁
中國古典詩詞鑒賞_第4頁
中國古典詩詞鑒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PAGE PAGE - 49 -中國古典詩詞賞析江樓感舊趙嘏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來望月人何在?風(fēng)景依稀似去年?!举p析】 這是一首情味雋永、淡雅洗煉的好詩。在一個清涼寂靜的夜晚,詩人獨自登上江邊的小樓?!蔼毶稀?,透露出詩人寂寞的心境;“思渺然”三字,又使人仿佛見到他那凝神沉思的情態(tài)。這就啟逗讀者,詩人在夜闌人靜的此刻究竟“思”什么呢?對這個問題,詩人并不急于回答。第二句,故意將筆蕩開去從容寫景,進一層點染“思渺然”的環(huán)境氣氛。登上江樓,放眼望去,但見清澈如水的月光,傾瀉在波光蕩漾的江面上,因為江水是流動的,月光就更顯得在熠熠閃動。“月光如水”,波柔色淺,宛若有聲,靜中見動,動愈襯靜

2、。詩人由月而望到水,只見月影倒映,恍惚覺得幽深的蒼穹在腳下浮涌,意境顯得格外幽美恬靜。整個世界連同詩人的心,好像都溶化在無邊的迷茫恬靜的月色水光之中。這一句,詩人巧妙地運用了疊字回環(huán)的技巧,一筆包蘊了天地間景物,將江樓夜景寫得那么清麗絕俗。這樣迷人的景色,一定使人盡情陶醉了吧?然而,詩人卻道出了一聲聲低沉的感喟:“同來望月人何處?風(fēng)景依稀似去年?!薄巴瑏怼迸c第一句“獨上”相應(yīng),巧妙地暗示了今昔不同的情懷。原來詩人是舊地重游。去年也是這樣的良夜,詩人結(jié)侶來游,憑欄倚肩,共賞江天明月,那是怎樣的歡快!曾幾何時,人事蹉跎,昔日伴侶不知已經(jīng)飄泊何方,而詩人卻又輾轉(zhuǎn)只身來到江樓。面對依稀可辨的風(fēng)物,縷縷

3、懷念和悵惘之情,正無聲地啃嚙著詩人孤獨的心。讀到這里,我們才豁然開朗,體味到篇首“思渺然”的深遠意蘊,詩人江樓感舊的旨意也就十分清楚了。短小的絕句律詩,一般不宜寫得太實,而應(yīng)“實則虛之”,這才會有余情余味。這首詩,詩人運筆自如,賦予全篇一種空靈神遠的藝術(shù)美,使讀者產(chǎn)生無窮的聯(lián)想。詩中沒有確指登樓的時間是春天還是秋天,去年的另一“望月人”是男還是女,是家人、情人還是友朋,“同來”是指點江山還是互訴情衷,離散是因為世亂飄蕩還是情有所阻,這一切都隱藏在詩的背后。讀者完全可以展開自己想象的翅膀,在詩人提供的廣闊天空里自由飛翔,充分領(lǐng)略這首小詩的幽韻和醇美。這首絕句,在寫作特點上也頗有鑒賞之處。首先,情

4、景交融。月夜江樓,景明水凈,水天相連,浩渺無垠;詩人獨登,獨望江月,江樓獨思,綿綿無限,景新情濃,情景交融。其次,對照襯托。雖“風(fēng)景依稀似去年”,但人事不同,去年賞月人“同來”,今年登樓卻“獨上”,兩相對照倍感孤獨,更襯出了詩人此時此刻的凄清落寞。再次,對比聯(lián)想。拿去年和今年兩次登樓,兩次賞月,兩次感受,運用聯(lián)想對比,強調(diào)獨上、獨望、獨思、獨憶、獨感,從而深化意境,突出主旨。此外,其它修辭手法的運用,如比喻、頂針、反問、設(shè)問等,使詩語句寫景清純而不華麗,抒情簡明而不直露。詩意境清新,風(fēng)格樸實,耐人尋味。渡湘江杜審言遲日園林悲昔游,今春花鳥作邊愁。獨憐京國人南竄,不似湘江水北流?!举p析】杜審言曾

5、有兩次貶官的經(jīng)歷,在唐中宗時曾被貶到南方極為偏遠的峰州。這首詩當(dāng)是他在這次流放途中寫的。他在渡湘江南下時,正值春臨大地,花鳥迎人,看到江水滔滔,朝著與他行進相反的方向流去,不禁對照自己的遭遇,追思昔游,懷念京國,悲思愁緒,一觸而發(fā)。這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詩的首句“遲日園林悲昔游”,是因眼前的春光回憶起往昔的春游。當(dāng)年,春日遲遲,園林如繡,游目騁懷,該是心曠神怡的。而這里追敘“昔游”時卻用了一個“悲”字。這個悲,是今天的悲,是從今天的悲追溯昔日的樂;而反過來,也可以說,正因為想起當(dāng)時的游樂,就更覺得當(dāng)前處境之可悲。吳喬在圍爐詩話中說“情能移境,境亦能移情?!边@一句詩是用現(xiàn)在的情移過去的境,為昔日

6、的歡樂景物注入了今天的悲傷心情。詩的第二句“今春花鳥作邊愁”,是從昔游的回憶寫到今春的邊愁。一般說來,鳥語花香是令人歡樂的景物;可是,這些景物卻使詩人更想起自己正在流放去邊疆的途中。鳥語也好,花香也好,在詩人心目中只構(gòu)成了遠去邊疆的哀愁。這一句詩是以心中的情移眼前的境。詩人緣情寫景,因而景隨情遷。如果就藝術(shù)手法來說,以“花鳥”與“邊愁”形成對比,是從反面來襯托邊愁。與杜審言的這句詩有些近似的有杜甫春望詩中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一聯(lián),司馬光的續(xù)詩話評這一聯(lián)詩說“花鳥平時可娛之物,見之而泣,聞之而悲,則時可知矣?!边@里,以花鳥可娛之物來寫“感時”、“恨別”之情,采用的也是反襯法,以樂景寫哀情

7、。杜審言是杜甫的祖父,對杜甫有直接影響?!盎R淚”、“鳥驚心”一聯(lián),可能就是從“花鳥作邊愁”這一句化出的。詩的第三句“獨憐京國人南竄”,是整首詩的中心,起承上啟下作用。上兩句,憶昔游而悲,見花鳥成愁,以及下一句為江水北流而感嘆,都因為詩人遠離京國,正在南竄途中。上下三句都是圍繞著這一句,從這一句生發(fā)的。但這一句還沒有點到渡湘江這個題目。最后一句“不似湘江水北流”,才提到湘江,點破詩題,而以“水北流”來烘托“人南竄”,也是用反襯手法來加強詩的中心內(nèi)容。(獨憐京國人南竄,是全詩的中心,起承上啟下的作用。前兩句憶昔游而悲,見花鳥而愁;后一句為江水北流而感嘆。這都是詩人遠離京城,正在南竄途中的感慨。這

8、三句都是從“獨憐京國人南竄”生發(fā)出來的。)這首詩,通篇運用反襯、對比的手法。詩的前兩句是今與昔的襯比,哀與樂的襯比,以昔日對照今春,以園游對照邊愁;詩的后兩句是人與物的襯比,南與北的襯比,以京國逐客對照湘江逝水,以斯人南竄對照江水北流。渡漢江宋之問嶺外音書斷,經(jīng)冬復(fù)歷春。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這是宋之問從瀧州(今廣東羅定縣)貶所逃歸,途經(jīng)漢江(指襄陽附近的一段漢水)時寫的一首詩。 前兩句追敘貶居嶺南的情況。貶斥蠻荒,本就夠悲苦的了,何況又和家人音訊隔絕,彼此未卜存亡,更何況又是在這種情況下經(jīng)冬歷春,捱過漫長的時間。作者沒有平列空間的懸隔、音書的斷絕、時間的久遠這三層意思,而是依次層遞,逐步加

9、以展示,這就強化和加深了貶居遐荒期間孤孑、苦悶的感情,和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皵唷弊帧皬?fù)”字,似不著力,卻很見作意。作者困居貶所時那種與世隔絕的處境,失去任何精神慰藉的生活情景,以及度日如年、難以忍受的精神痛苦,都歷歷可見,鮮明可觸。這兩句平平敘起,從容承接,沒有什么驚人之筆,往往容易為讀者輕易放過。其實,它在全篇中的地位、作用很重要。有了這個背景,下兩句出色的抒情才字字有根。 宋之問的家鄉(xiāng)一說在汾州(今山西汾陽附近),一說在弘農(nóng)(今河南靈寶西南),離詩中的“漢江”都比較遠。所謂“近鄉(xiāng)”,只是從心理習(xí)慣而言,正象今天家居北京的人,一過了黃河就感到“近鄉(xiāng)”一樣(宋之問這次也并未逃歸家鄉(xiāng),而是匿居

10、洛陽)。按照常情,這兩句似乎應(yīng)該寫成“近鄉(xiāng)情更切,急欲問來人”,作者筆下所寫的卻完全出乎常情:“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仔細尋味,又覺得只有這樣,才合乎前兩句所揭示的“規(guī)定情景”。因為作者貶居嶺外,又長期接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訊,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又時刻擔(dān)心家人的命運,怕他們由于自己的牽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耙魰鴶唷钡臅r間越長,這種思念和擔(dān)心也越向兩極發(fā)展,形成既切盼音書,又怕音書到來的矛盾心理狀態(tài)。這種矛盾心理,在由貶所逃歸的路上,特別是渡過漢江,接近家鄉(xiāng)之后,有了進一步的戲劇性發(fā)展:原先的擔(dān)心、憂慮和模糊的不祥預(yù)感,此刻似乎馬上就會被路上所遇到的某個熟人所證實,變成活生生的

11、殘酷現(xiàn)實;而長期來夢寐以求的與家人團聚的愿望則立即會被無情的現(xiàn)實所粉碎。因此,“情更切”變成了“情更怯”,“急欲問”變成了“不敢問”。這是在“嶺外音書斷”這種特殊情況下心理矛盾發(fā)展的必然。透過“情更怯”與“不敢問”,讀者可以強烈感觸到詩人此際強自抑制的急切愿望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這種抒寫,是真切、富于情致和耐人咀嚼的。 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李白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举p析】: 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經(jīng)過武昌時游黃鶴樓所作。本詩寫游黃鶴樓聽笛,抒發(fā)了詩人的遷謫之感和去國之情。西漢的賈誼,因指責(zé)時政,受到權(quán)臣的讒毀,貶官長沙。而李白也因永

12、王李璘事件受到牽連,被加之以“附逆”的罪名流放夜郎。所以詩人引賈誼為同調(diào)?!耙粸檫w客去長沙”,就是用賈誼的不幸來比喻自身的遭遇,流露了無辜受害的憤懣,也含有自我辯白之意。但政治上的打擊,并沒使詩人忘懷國事。在流放途中,他不禁“西望長安”,這里有對往事的回憶,有對國運的關(guān)切和對朝廷的眷戀。然而,長安萬里迢迢,對遷謫之人是多么遙遠,多么隔膜啊!望而不見,不免感到惆悵。聽到黃鶴樓上吹奏梅花落的笛聲,感到格外凄涼,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滿了梅花。詩人巧借笛聲來渲染愁情。江城五月,正當(dāng)初夏,當(dāng)然是沒有梅花的,但由于梅花落笛曲吹得非常動聽,便仿佛看到了梅花滿天飄落的景象。梅花是寒冬開放的,景象雖美,卻不免給人以

13、凜然生寒的感覺,這正是詩人冷落心情的寫照。同時使人聯(lián)想到鄒衍下獄、六月飛霜的歷史傳說。由樂聲聯(lián)想到音樂形象的表現(xiàn)手法,就是詩論家所說的“通感”。詩人由笛聲想到梅花,由聽覺訴諸視覺,通感交織,描繪出與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蒼涼景色,從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國懷鄉(xiāng)的悲愁情緒。所以唐詩直解評此詩“無限羈情笛里吹來”,是很有見解的。清代的沈德潛說:“七言絕句以語近情遙、含吐不露為貴,只眼前景,口頭語,而有弦外音,使人神遠,太白有焉。”(唐詩別裁卷二十)這首七言絕句,正是以“語近情遙、含吐不露”見長,使人從“吹玉笛”、“落梅花”這些眼前景、口頭語,聽到了詩人的弦外之音。此外,這詩還好在其獨特的藝術(shù)結(jié)構(gòu)。詩寫聽笛之

14、感,卻并沒按聞笛生情的順序去寫,而是先有情而后聞笛。前半捕捉了“西望”的典型動作加以描寫,傳神地表達了懷念帝都之情和“望”而“不見”的愁苦。后半才點出聞笛,從笛聲化出“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蒼涼景象,借景抒情,使前后情景相生,妙合無垠。塞上聽吹笛高適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借問梅花何處落?風(fēng)吹一夜?jié)M關(guān)山?!举p析】這首詩是詩人在西北邊塞地區(qū)從軍時寫的。詩中描繪了傍晚時的邊塞景色:牧馬歸來,月照戍樓,這時傳來了悠揚的羌笛聲。詩中寫景有“實景”與“虛景”之分。前兩句寫實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傍晚戰(zhàn)士趕著馬群歸來,天空灑下明月的清輝開篇造就一種邊塞詩中不多見的和平寧謐的氣氛。牧馬晚歸的情景使人聯(lián)

15、想到過秦論中“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這段文字,“牧馬還”還意味著,胡馬北還,邊烽暫息,這個開端為全詩定下了一個開朗壯闊的基調(diào)。在如此蒼茫而又清澄的夜晚,不知哪座戍樓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懊坊ê翁幝洹睂ⅰ懊坊洹比植鹩?,嵌入“何處”二字,意謂何處吹奏梅花落。同時,又構(gòu)成一種虛景,仿佛風(fēng)吹的不是笛聲而是落梅的花片,它們四處飄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灑滿關(guān)山。這虛景又恰與雪凈月明的實景配搭和諧,虛實交錯,構(gòu)成美妙闊遠的意境,這境界是任何高明的畫手也難以畫出的。戰(zhàn)士由聽曲而想到故鄉(xiāng)的梅花(胡地沒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也就蘊含了思鄉(xiāng)的情調(diào)。但這種思鄉(xiāng)情緒并

16、不低沉,這是由首句所定下的基調(diào)所決定的,同時也有關(guān)乎盛唐氣象。這首邊塞詩實現(xiàn)了詩、畫、音樂的完美結(jié)合,并有著幾分田園詩的風(fēng)味,在虛實交錯、時空穿梭之間,把戰(zhàn)士戍邊之志與思鄉(xiāng)之情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統(tǒng)一起來,構(gòu)成一幅奇麗寥廓、委婉動人的畫卷,讀來亦真亦幻,令人浮想聯(lián)翩。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 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 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 徒有羨魚情。譯詩、詩意 八月的洞庭湖水漲得平平滿滿,浩瀚的湖面與天渾然一體。蒸騰的水氣籠罩著廣闊的云夢二澤,湖中的波濤拍擊著堅固的岳陽古城,我想出仕無人援引,猶如想渡湖卻沒有舟楫一樣,在這圣明之世置閑真使我慚愧不

17、已。坐在岸邊望著垂釣之人,我心中不禁油然而生羨慕之情?!举p析】這是一首干謁詩。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長安,寫了這首詩贈當(dāng)時在相位的張九齡,目的是想得到張的賞識和錄用,只是為了保持一點身分,才寫得那樣委婉,極力泯滅那干謁的痕跡。前四句是寫洞庭湖的名句。八月水漲,湖水幾乎與岸平。向湖中看,水天相接,水跟天混合一體,分不清彼此,所以稱“混太清”,“太清”指天。但洞庭湖上的水天相混,與一般的水天相接不一樣。水天相接,還是水是水、天是天,只是人的視力造成的錯覺,這里的水天相混,是水與天混而不分,在水與天之間的一段虛空已包含在湖水里,所以是水和天相混了?!皻庹粼茐魸?”,水面上有蒸發(fā)出來

18、的水氣,把虛空包含了,這個水氣也把整個云夢澤都籠罩了。古代的云夢澤 ,在湖北省大江南北,江南為夢,江北為云, 方圓八九百里,這里泛指圍繞著洞庭湖一帶。接著第四句寫洞庭湖波浪的聲勢。這四句勾勒出了洞庭湖的壯闊景象和湖波的聲勢。后四句是感懷。“欲濟無舟楫”,是從眼前景物觸發(fā)出來的,詩人面對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還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卻沒有人接引,正如想渡過湖去卻沒有船只一樣。“端居恥圣明”,是說在這個“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閑居無事,要出來做一番事業(yè)。這兩句是正式向張丞相表白心事,說明自己目前雖然是個隱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還是心焉向往的,不過還找不到門路而已。于是下面再進一步,向張丞相發(fā)

19、出呼吁?!按贯炚摺卑抵府?dāng)朝執(zhí)政的人物,其實是專就張丞相而言。這最后兩句,意思是說:執(zhí)政的張大人啊,您能出來主持國政,我是十分欽佩的,不過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隨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欽羨之情罷了。這幾句話,詩人巧妙地運用了“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jié)網(wǎng)”(淮南子說林訓(xùn))的古語,另翻新意;而且“垂釣”也正好同“湖水”照應(yīng),因此不大露出痕跡,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難體味的。作為干謁詩,最重要的是要寫得得體,稱頌對方要有分寸,不失身分。措辭要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才是第一等文字。這首詩委婉含蓄,不落俗套,藝術(shù)上自有特色。這首詩僅用四句話就概括出洞庭湖的浩渺氣勢,寫出洞庭湖波濤洶涌的聲勢 ,抒懷里又要

20、結(jié)合寫景,含蓄不露,雖有所求,但不露求乞相。在寫景上,詩人抓住洞庭湖水勢大的季節(jié),用“八月”來點明,用“湖水平”說明水勢的浩大,開頭樸實而有力。第二句就奇峰突起,概括出洞庭湖的氣魄。洞庭湖的浩渺,不同一般的水天相接 ,原來是“含虛混太清”,湖上的水氣把天和空都包含進去了。這才捕捉住了它的特點 ,寫出了它的浩渺的氣勢 。如此還不夠,再加上“氣蒸云夢澤 ”,水氣的蒸騰把江南江北的云夢澤都籠罩了。這樣寫,還沒有寫足洞庭湖波濤洶涌的聲勢,于是再加上“波撼岳陽城 ”,使人感到波濤的聲勢使岳陽城都受到震動似的,這才把洞庭湖的特點寫足了。 在抒懷方面,明明是求人引薦,卻沒有一句求薦的話,而是結(jié)合洞庭湖的描寫

21、,用“欲濟無舟楫 ”來暗示,并說自己不出來做事對不起這個時代。對方原是宰相,“舟楫”這個典用得極為得體。近試上張水部 朱慶馀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賞析】這也是一首干謁詩。這首詩還有一個題目叫做閨意上張水部,“張水部”就是當(dāng)時的水部員外郎張籍,稱官職和用“上”是為了表示尊敬;古人這類酬答贈和之作的題目一般都是“詩歌內(nèi)容+寫給某人”的格式,比如孟浩然那首著名的臨洞庭上張丞相,詩中的主要內(nèi)容就是“臨洞庭”的所見所感,寫詩的目的是“上張丞相”希望得到他的賞識與推薦。按照這個規(guī)律,這首詩是寫新嫁娘的,并沒有“近試”應(yīng)考的內(nèi)容,所以,用“閨意”似乎更為貼切些;

22、很多選本用“近試”,恐怕是為了便于理解主旨的緣故。詩歌字面上的意思很好理解:新婚之夜,洞房的紅蠟燭一直燃著,“停”不是歇止而是留續(xù)之意;等到天明,新娘子要由新郎陪同,到正廳(堂屋)去拜見夫家的家人,彼此見了面,才算是正式成為夫家的一員,這是古時新婚的傳統(tǒng)儀式;新娘子自然要精心妝扮一番,好給夫家的人一個完美的印象,可最后還是不放心,就低聲忐忑地問新郎:我的眉毛畫成這樣的“深淺相間式”,符合你們這里的潮流嗎?這完全是一個嬌媚可愛的新嫁娘在即將第一次亮相時興奮、忐忑的心理寫照,詩人將這番“閨意”獻給張水部有什么意義呢?原來,詩人是用類比的方法“投詩問路”,向時任主考官之一的張籍打探即開的考試情況。詩

23、人就好比是詩中的新娘,張籍就好比是新郎,其他主考官自然就是詩中的“舅姑”,而“畫眉深淺”則成了詩文好壞的意思了。唐時的進士考試,多以詩賦為主,考生的名字是不糊封的,而且每個考生都要經(jīng)過推薦,在考試之前考生向考官打聽消息是很平常的事,不算違規(guī)作弊?,F(xiàn)在再看這首詩,意思就非常有趣了:我熬更守夜苦讀了多年,終于就要入幃應(yīng)試了,這是我精心準備的詩作,懇請您(老)幫我看看,我的才學(xué)和風(fēng)格還符合各位考官的口味么?低聲一問“入時無”,道盡了天下學(xué)子臨考時忐忑不安、渴望提攜的情態(tài),一首普通的閨意詩,喻化成了一段趣味橫生的文壇佳話。據(jù)說,張籍看了這首詩之后,立刻寫了“越女新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齊紈為足時人

24、貴,一曲菱歌值萬金?!被貜?fù)給朱慶馀,意思是說,其實你自己也知道自己的水平不錯,你的作品清新明麗,比時下那些被人看重的浮華之作要好得多,不要再反復(fù)沉吟思緒不定了,放心去考吧!果然,在這次考試中,朱慶馀進士及第。在張籍的大力推贊之下,他迅速成為當(dāng)時的名人。他們一個善于自薦,一個慧眼識珠,被時人傳為美談,這首詩真是功不可沒!花非花白居易花非花,霧非霧,夜半來,天明去。來如春夢不多時,去似朝云無覓處。【賞析】白居易的詩多明白曉暢,淺近自然,本詩就字面上看,仍是淺顯易懂,但若要深入理解這短短幾句所寫意境與內(nèi)涵卻要頗費些周折。詩的開頭連用兩個否定句:“花非花,霧非霧”?!胺穸词强隙ā保腔ǚ庆F,則必是花

25、、霧之外的事物,如是,所指的范疇便極廣?;O美麗,霧極朦朧,且常用來形容時光易逝,人生無常。非此美麗、朦朧之事物,是否是其它美麗、朦朧之事物?還是其它丑陋、清晰之事物?讓人不禁浮想聯(lián)翩。第二句“夜半來,天明去”,字面極簡潔明了,與第一句相呼應(yīng),似是一個簡單的謎面,稍加思索,便知謎底是“夢”,夢本就是飄忽不定,而又“非花非霧”,這就更讓人難以捉摸。讀至第三、四句,讀者就會明白,詩人所指不是夢。“來如春夢幾多時”,詩人所指的必不是夢,這是文字運用的常識。詩人又言,“去似朝云無覓處”,又把所指的比作來去無常、變化萬端的“朝云”。如此,詩人所指到底為何,更加令人費解。筆者認為,對此詩的理解要跳出對詩中

26、所指具體事物的糾纏,便會豁然開朗。試想,非花非霧,夜來朝去,似夢如云,應(yīng)是極美麗的而又極短暫的,如此想來,只要符合此特征的,便是詩人所指的,譬如時光、美好的感覺等等,但卻又無一確指,便給讀者留下了無窮的想象空間,更添一種朦朧之美。唐代,佛教已盛行,各種偈子、禪語很是流行,它們總是字面簡單、直白,卻讓人參悟無窮,百人百解,皆有佛理。如是,筆者妄言,此詩頗受佛教語言的影響,以此朦朧、泛指創(chuàng)設(shè)一種禪意,來表示對人生無常的感嘆與思索。就形式上講,此詩是對唐代民間歌謠的活用,形式靈活,又不乏工整,用字淺白卻又意味無窮。村夜 白居易 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獨出門前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 【賞析

27、】: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這首(村夜)詩,乃詩人閑居鄉(xiāng)村,因慈母謝世,情緒傷感,難以入眠,面對鄉(xiāng)村秋夜之景所作。全詩樸實無華,恬靜淡雅,宛如清風(fēng)拂面,詩意盎然。詩人以白描手法勾勒出幅鄉(xiāng)村秋夜圖:經(jīng)霜的野草灰白一片,草叢中隱約傳來秋蟲細碎的嗚叫聲。夜已深了,人們都已入眠,村南村北的鄉(xiāng)間小道上,已沒有行人的蹤跡,詩人獨自一人步出前門,望著廣袤的田野,只見白色的蕎麥花,在皎潔的月光照射下,猶如一片燦爛耀眼的白雪。這首詩沒有驚人之筆,也不用艷詞麗句,只以白描手法畫出一個常見的鄉(xiāng)村之夜。信手拈來,娓娓道出,卻清新恬淡,詩意很濃?!八萆n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蒼蒼霜草,點出秋色的濃重;切切蟲吟,渲染了秋

28、夜的凄清。行人絕跡,萬籟無聲,兩句詩鮮明勾畫出村夜的特征。這里雖是純?nèi)粚懢?,卻如王國維人間詞話所說:“一切景語皆情語”,蕭蕭凄涼的景物透露出詩人孤獨寂寞的感情。這種寓情于景的手法比直接抒情更富有韻味?!蔼毘鲩T前望野田”一句,既是詩中的過渡,將描寫對象由村莊轉(zhuǎn)向田野;又是兩聯(lián)之間的轉(zhuǎn)折,收束了對村夜蕭疏暗淡氣氛的描繪,展開了另外一幅使人耳目一新的畫面:皎潔的月光朗照著一望無際的蕎麥田,遠遠望去,燦爛耀眼,如同一片晶瑩的白雪?!霸旅魇w麥花如雪”,多么動人的景色,大自然的如畫美景感染了詩人,使他暫時忘卻了自己的孤寂,情不自禁地發(fā)出不勝驚喜的贊嘆。這奇麗壯觀的景象與前面兩句的描寫形成強烈鮮明的對比。詩

29、人匠心獨運地借自然景物的變換寫出人物感情變化,寫來是那么靈活自如,不著痕跡;而且寫得樸實無華,渾然天成,讀來親切動人,余味無窮。對這首詩表達的思想感情和寫作手法的理解:因前后描寫的景物不同,表達出詩人由孤獨寂寞而興奮自喜的感情變化。詩人以白描的手法描繪鄉(xiāng)村夜景,于清新恬淡中蘊含了濃濃的詩意。詩中描寫村夜,既有蕭瑟凄涼,也有奇麗壯觀,對比中構(gòu)成鄉(xiāng)村夜景。這首詩在意象的選擇和組合上,可稱得上匠心獨運。詩人沒有用全景式的描繪秋夜的蕭瑟凄清來烘托渲染其哀傷之情,正如詩人所說: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詩人抓住深秋鄉(xiāng)村之夜的特點,擷取“霜草、秋蟲、行人絕、野田、明月、養(yǎng)麥花”幾種景物,以流暢

30、通俗的語言,以“有盡之言” 抒發(fā)了心中的“無窮之意”。此詩語言的運用也頗具特色。首句連用兩個雙語,寫霜草之“蒼蒼”,使其境界更為開闊,氣勢更為恢宏;寫蟲之“切切”,把秋蟲之嗚叫描繪得更為淋漓盡致,這是非雙語描狀所無法達到之效果。此詩在結(jié)構(gòu)上同樣具獨到之處。首句寫草、寫蟲。第二句寫人,兩句關(guān)系甚密,正因深秋寒夜,且夜已深沉,方使行人絕跡,又因行人絕跡,萬籟俱寂,方聞秋蟲之低吟。第三句,是詩中兩聯(lián)之轉(zhuǎn)折,由近而遠,由村莊到田野,使全詩前后體,渾然天成。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景中有情,情中含景,是此詩又一特色?;野椎乃荩捝嗲?,低鳴的秋蟲,如泣如訴,行人絕跡,萬籟俱寂,此番景象,不正是詩人此刻孤獨

31、寂寞、情緒傷感的寫照嗎?然而,當(dāng)詩人步出前門,眼望曠野,展現(xiàn)在詩人面前的又是另一番景象,蕎麥花開,在明月的銀光之下,燦爛耀眼,使人耳目為主一新,精神為之振。朗朗乾坤,冬去春來,四季交替,此乃自然規(guī)律。此時,秋將去,冬欲來,春天還會遠嗎?秋夜,固然有蕭瑟,有凄涼,但也有成熟,有收獲,更有欣欣向榮的春之潛存。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難道不是如此嗎?生老病死,不可抗拒,何必沉溺其中,作繭自縛呢?想到此,詩人心情豁然開朗??梢哉f,詩中,詩人有感傷,有孤寂,但沒有頹廢,沒有消沉;有驚喜,更有希望,有詩人對自然的自覺把握,更有對生命寧靜平和的思索。因此,清代愛新覺羅弘歷在(唐宋詩醇)中盛贊其“一味真樸,不假裝點

32、,自具蒼老之故,七絕中之近古者?!痹u價甚為中肯。 邯鄲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yīng)說著遠行人。【賞析】二句紀實,側(cè)面寫“思家”。第一句敘驛店逢佳節(jié),已露想家之情。在唐代,冬至是個重要節(jié)日,一切和元旦相似,這樣一個佳節(jié),在家中和親人一起歡度,才有意思。如今在邯鄲的客店里碰上這個佳節(jié),將怎樣過法呢?第二句描寫,寫自己在驛店過節(jié)。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著抱膝枯坐的身子,其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溢于言表,于形象的描繪和環(huán)境的烘托中展現(xiàn)思家的心態(tài)?!氨ァ倍?,活畫出白居易此時枯坐燈前、神不守舍的情態(tài)。“燈前”二字,既烘染環(huán)境,又點出“夜”,托出“影”。一個“伴”

33、字,把“身”與“影”聯(lián)系起來,并賦予“影”以人的感情。第三、四兩句想像,正面寫“思家”。不說自己抱膝燈前,想念家人到幾時,而說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這個冬至佳節(jié),由于自己的離家遠行,家里人一定也過得很不愉快。深夜里,孤燈前,同樣還沒有睡的家里人“說著遠行人”,“說”了些什么呢?這就給讀者留下了馳騁想像的廣闊天地。每一個享過天倫之樂的人,有過類似經(jīng)歷的人,都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生活體驗,想得很多。“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yīng)說著遠行人”這種意在筆先、主客移位的寫法,打動了千百年來逢年過節(jié)未能與家人團聚的無數(shù)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本詩的佳處,正在于以直率而質(zhì)樸的語言,道出了一種人們常有的生活體驗,顯得感情真摯動人。字

34、里行間透露著濃濃的鄉(xiāng)愁,反映了游子對家人的思念。月 夜杜 甫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賞析】這是杜甫對妻子的思念,是他的妻子在鄜州月下的閨中獨看。因為杜甫被押解到長安,所以他妻子只能一人看月了。安史之亂爆發(fā)之后,杜甫把妻兒家室安置在鄜州,八月太子在靈武即位,消息傳來,杜甫一人從鄜州奔向靈武,希望投奔新帝有所作為,半途中卻被安史叛軍俘虜,押解到長安。詩人身居已經(jīng)淪陷的長安,心中牽掛鄜州的妻子。在一個秋天的月夜里,杜甫寫下了這首真摯感人的思親之作。此詩的突出特點在于詩人本意是要表達自己對妻子深切的思念,但卻用曲筆從妻子對自己的

35、思念來寫,讓思念從彼岸飛來,愈見得杜甫的思念之深切。誠如明代詩評家王嗣奭所言“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已進一層。至念及兒女不能思,又進一層。鬢濕臂寒,看月之久也。月愈好而苦愈增,語麗情悲。末又想到聚首時,對月舒愁之狀,詞旨婉切,見此老鐘情之至。”(杜臆)全詩以明月興思情,同一輪明月寄寓著兩地彼此的思念,思情的悠遠綿長與月夜的朦朧相織相融,形成一種清麗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圍,使讀者不覺之間與之同悲共泣。綿長的深情、時空的轉(zhuǎn)移和卓越的藝術(shù)構(gòu)思使這首詩成為杜甫五律中最杰出的代表,也使得這首詩成為千年以來望月懷人的典范。夜雨寄北李商隱君問歸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dāng)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

36、時。 【賞析】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小詩,是詩人身居遙遠的異鄉(xiāng)巴蜀寫給他在長安的妻子的詩。李商隱對妻子的愛很真摯,他們結(jié)婚不到12年,妻子便死了。就是在那12年中,由于詩人到處飄泊,也不能和妻子經(jīng)常團聚。俗話說:小別勝新婚。李商隱與妻子的分別卻常常是久別,因而對夫妻恩愛、相思情長就體會的更深、更強烈。在其筆下就呈現(xiàn)出“春蠶吐絲”、“蠟炬成灰”般的摯著熱烈,顯示出了獨特的藝術(shù)風(fēng)格。 這首小詩寫得明白如話,不用典故,不用比興,直書其事,直寫其景,直敘其話;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蘊無限深情于質(zhì)樸無華的詞語之中,給人留下無窮的回味余地。 首句起筆以“君”直呼對方,以獨特的視角勾畫出一幅夫妻相思溫情脈脈的畫面

37、:親愛的妻啊,你肯定是懷著急切的心情問我何日是歸期,那么,現(xiàn)在我告訴你,我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回家。這句詩的獨特之處在于詩人以錯位的視角寫相思之情,即對方未必真有信寄來詢問歸期,而是詩人自己設(shè)想妻子思念、詢問歸期。在我國古詩中寫相思之情的詩,往往并不直接寫自己如何思念對方,而是寫對方如何思念自己,通過這種手法含蓄地表達詩人的思念之情。如杜甫的望月就是通過設(shè)想妻子在月夜對自己的思念來表現(xiàn)自己對妻子的思念?!熬龁枤w期未有期”一句看似平淡,卻把自己對妻子的思念之情注入到了每一個字中,委婉、深情、耐人尋味。 “巴山夜雨漲秋池”直寫自己當(dāng)時所處的環(huán)境,也就是寫景。詩人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一個特定的環(huán)境:巴

38、山,秋夜,大雨淋淋。作者對這個環(huán)境作了較為具體的描寫,不僅寫了天上所淋之雨,而且寫了地下所積之雨。透過寫實的景物,使人仿佛感受到了這樣一個氣氛:周遭一片黑夜迷茫,大雨滂沱,池水漲滿,作者身邊無一個親密的友人,雨驟風(fēng)狂,人事寂寥,此情此景使人倍感孤獨、凄涼。這淋淋的秋雨使人心煩,盈盈的池水令人情滿,自然作者的內(nèi)心情感也洶涌難平。那么,“漲秋池”給人的感覺豈止是滂沱的秋雨和上漲的池水?分明是作者在不眠之夜對妻子無限思念的感情波濤。所以,寫景中又深深地透著寫情,寫的是環(huán)境,但絕不單單是環(huán)境,字里行間流露著一個“情”字。這樣,情景交融就構(gòu)成了一種藝術(shù)境界。 如果說前兩句是實寫當(dāng)前景的話,那么后兩句則是

39、虛寫未來情。詩人在秋雨綿綿之夜,觸景生情,展開想象的翅膀,用豐富而自然的聯(lián)想來表現(xiàn)他們夫妻的恩愛之情。詩人在此選取了兩種情態(tài):一個是動態(tài)“共剪”,一個是語態(tài)“卻話”?!肮布粑鞔盃T”,具體細膩而又無限傳神地描繪出了一幅良宵美景圖,一個“共”字極寫了親昵之情態(tài)。而“何當(dāng)”一詞卻又把詩人描繪的美景推向了遠方,推向了虛處。這美景原來不過是詩人追念、向往的,至于何時重回溫柔鄉(xiāng)中,一切都在“未有期”中。這是多么殘酷的事情,又是多么無奈的事情。這一句,字字含情,卻又不著一個“情”字,表達非常含蓄。 傳情莫過于語言,“言為心聲”,詩人想象夫妻二人團聚在一起,秉燭夜話,進行心靈的交流?!皡s話”是回溯追想,詩人此

40、時設(shè)想彼時,而彼時正談?wù)摯藭r,談?wù)摰氖前蜕揭褂曛畷r的思念之情。在這首短小的四句詩中兩處出現(xiàn)“巴山夜雨”的字樣,這種情況在一般的古詩中是絕少見的,這是因為“巴山夜雨”給詩人的感受是非常復(fù)雜深沉的,是最凝煉的景語,又是最深切的情語,既寫景,又抒情,是情景交融的詩的意境。在這首詩中如此使用,就非常含蓄,引人聯(lián)想,別具一格。 這首詩,前兩句寫現(xiàn)實情景,含有離愁別緒;而后兩句寫未來相會時的景況,含有歡聚的情緒。離愁是實,歡聚是虛。虛寫未來的歡聚,正是為了襯托眼下的孤寂和思戀之情,對歡聚盼之愈強,當(dāng)前的思戀之情便反映得愈深,愈難排遣。兩相對照,更深刻地表達了現(xiàn)實的離愁和深切的思念。 形象、細膩、含蓄、深刻

41、,是這首詩的藝術(shù)特色。 商山早行 溫庭筠 晨起動征鐸, 客行悲故鄉(xiāng)。雞聲茅店月, 人跡板橋霜。槲葉落山路, 枳花明驛墻。因思杜陵夢, 鳧雁滿回塘。【賞析】這首詩之所以為人們所傳誦,是因為它通過鮮明的藝術(shù)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會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商山,也叫楚山,在今陜西商縣東南。作者曾于唐宣宗大中末年離開長安,經(jīng)過這里。首句表現(xiàn)“早行”的典型情景。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經(jīng)叮叮當(dāng)當(dāng),響起了車馬的鈴鐸聲,旅客們套馬、駕車之類的許多活動已暗含其中。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講自己,但也適用于一般旅客。“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時難”。在封建社會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難、人情淺薄等許多原因,往往安土重遷,怯于遠行

42、?!翱托斜枢l(xiāng)”這句詩,很能夠引起讀者情感上的共鳴。三、四兩句,歷來膾炙人口。這兩句詩可分解為代表十種景物的十個名詞: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雖然在詩句里,“雞聲”、“茅店”、“人跡”、“板橋”都結(jié)合為“定語加中心詞”的“偏正詞組”,但由于作定語的都是名詞,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詞的具體感。例如“雞聲”一詞,“雞”和“聲”結(jié)合在一起,不是可以喚起引頸長鳴的視覺形象嗎?“茅店”、“人跡”、“板橋”,也與此相類似。詩人既然寫的是早行,那么雞聲和月,就是有特征性的景物。而茅店又是山區(qū)有特征性的景物?!半u聲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聽見雞聲就爬起來看天色,看見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裝,起身趕路

43、等許多內(nèi)容,都有聲有色地表現(xiàn)出來了。同樣,對于早行者來說,板橋、霜和霜上的人跡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雞報曉、殘月未落之時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經(jīng)是“人跡板橋霜”,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兩句純用名詞組成的詩句,寫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確實稱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兩句,寫的是剛上路的景色。商縣、洛南一帶,枳樹、槲樹很多。槲樹的葉片很大,冬天雖干枯,卻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樹枝將發(fā)嫩芽的時候,才紛紛脫落。而這時候,枳樹的白花已在開放。因為天還沒有大亮,驛墻旁邊的白色枳花,就比較顯眼,所以用了個“明”字。可以看出,詩人始終沒有忘記“早行”二字

44、。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詩人想起了昨夜在夢中出現(xiàn)的故鄉(xiāng)景色:“鳧雁滿回塘”。春天來了,故鄉(xiāng)杜陵,回塘水暖,鳧雁自得其樂;而自己,卻離家日遠,在茅店里歇腳,在山路上奔波呢!“杜陵夢”,補出了夜間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與“客行悲故鄉(xiāng)”首尾照應(yīng),互相補充;而夢中的故鄉(xiāng)景色與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鮮明的對照。眼里看的是“槲葉落山路”,心里想的是“鳧雁滿回塘”。“早行”之景與“早行”之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現(xiàn)。登樓 杜甫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后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 【賞析】這首詩寫于成都,時在代宗廣德二年(764)春,詩人客蜀

45、已是第五個年頭。上年正月,官軍收復(fù)河南河北,安史之亂平定;十月便有吐蕃陷長安、立傀儡、改年號,代宗奔陜州事;隨后郭子儀復(fù)京師,乘輿反正;年底吐蕃又破松、維、保等州(在今四川北部),繼而再陷劍南、西山諸州。詩中“西山寇盜”即指吐蕃:“萬方多難”也以吐蕃入侵為最烈,同時,也指宦官專權(quán)、藩鎮(zhèn)割據(jù)、朝廷內(nèi)外交困、災(zāi)患重重的日益衰敗景象。 首聯(lián)提挈全篇,“萬方多難”,是全詩寫景抒情的出發(fā)點。當(dāng)此萬方多難之際,流離他鄉(xiāng)的詩人愁思滿腹,登上此樓,雖是繁花觸目,卻叫人更加黯然心傷?;▊托模詷肪皩懓?,和“感時花濺淚”(春望)一樣,同是反襯手法。在行文上,先寫見花傷心的反常現(xiàn)象,再說是由于萬方多難的緣故,因

46、果倒裝,起勢突兀:“登臨”二字,則以高屋建瓴之勢,領(lǐng)起下面的種種觀感。 頷聯(lián)描述山河壯觀,“錦江”、“玉壘”是登樓所見。錦江,源出灌縣,自郫縣流經(jīng)成都入岷江;玉壘,山名,在今茂汶羌族自治縣。憑樓遠望,錦江流水挾著蓬勃的春色從天地的邊際洶涌而來,玉壘山上的浮云飄忽起滅正象古今世勢的風(fēng)云變幻。上句向空間開拓視野,下句就時間馳騁遐思,天高地迥,古往今來,形成一個闊大悠遠、囊括宇宙的境界,飽含著對祖國山河的贊美和對民族歷史的追懷;而且,登高臨遠,視通八方,獨向西北前線游目騁懷,也透露詩人憂國憂民的無限心事。 頸聯(lián)議論天下大勢,“朝廷”、“寇盜”,是登樓所想。北極,星名,居北天正中,這里象征大唐政權(quán)。上

47、句“終不改”,反承第四句的“變古今”,是從去歲吐蕃陷京、代宗旋即復(fù)辟一事而來,明言大唐帝國氣運久遠;下句“寇盜”“相侵”,申說第二句的“萬方多難”,針對吐蕃的覬覦寄語相告:莫再徒勞無益地前來侵擾!詞嚴義正,浩氣凜然,于如焚的焦慮之中透著堅定的信念。 尾聯(lián)詠懷古跡,諷喻當(dāng)朝昏君,寄托個人懷抱。后主,指蜀漢劉禪,寵信宦官,終于亡國;先主廟在成都錦官門外,西有武侯祠,東有后主祠;梁甫吟是諸葛亮遇劉備前喜歡誦讀的樂府詩篇,用來比喻這首登樓,含有對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佇立樓頭,徘徊沉吟,忽忽日已西落,在蒼茫的暮色中,城南先主廟、后主祠依稀可見。想到后主劉禪,詩人不禁喟然而嘆:可憐那亡國昏君,竟也配和諸葛

48、武侯一樣,專居祠廟,歆享后人香火!這是以劉禪喻代宗李豫。李豫重用宦官程元振、魚朝恩,造成國事維艱、吐蕃入侵的局面,同劉禪信任黃皓而亡國極其相似。所不同者,當(dāng)今只有劉后主那樣的昏君,卻沒有諸葛亮那樣的賢相!而詩人自己,空懷濟世之心,苦無獻身之路,萬里他鄉(xiāng),危樓落日,憂端難掇,聊吟詩以自遣,如斯而已! 全詩即景抒懷,寫山川聯(lián)系著古往今來社會的變化,談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滲透,互相包容;熔自然景象、國家災(zāi)難、個人情思為一體,語壯境闊,寄慨遙深,體現(xiàn)著詩人沉郁頓挫的藝術(shù)風(fēng)格。 這首七律,格律嚴謹。中間兩聯(lián),對仗工穩(wěn),頸聯(lián)為流水對,讀來有一種飛動流走的快感。在語言上,特別工于各句(末句例外)第五

49、字的錘煉。首句的“傷”,為全詩點染一種悲愴氣氛,而且突如其來,造成強烈的懸念。次句的“此”,兼有此時、此地、此人、此行等多重含義,也包含著只能如此而已的感慨。三句的“來”,烘托錦江春色逐人、氣勢浩大,令人有蕩胸撲面的感受。四句的“變”,浮云如白云變蒼狗,世事如滄海變桑田,一字雙關(guān),引人作聯(lián)翩無窮的想象。五句的“終”,是終于,是始終,也是終久;有慶幸,有祝愿,也有信心,從而使六句的“莫”字充滿令寇盜聞而卻步的威力。七句的“還”,是不當(dāng)如此而居然如此的語氣,表示對古今誤國昏君的極大輕蔑。只有末句,煉字的重點放在第三字上,“聊”是不甘如此卻只能如此的意思,抒寫詩人無可奈何的傷感,與第二句的“此”字遙

50、相呼應(yīng)。 更值得注意的,是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暮”字,這兩個字在詩的構(gòu)思方面起著突出的作用。全詩寫登樓觀感,俯仰瞻眺,山川古跡,都是從空間著眼:“日暮”,點明詩人徜徉時間已久。這樣就兼顧了空間和時間,增強了意境的立體感。單就空間而論,無論西北的錦江、玉壘,或者城南的后主祠廟,都是遠處的景物;開端的“花近高樓”卻近在咫尺之間。遠景近景互相配合,便使詩的境界闊大雄渾而無豁落空洞的遺憾。 歷代詩家對于此詩評價極高。清人浦起龍評謂:“聲宏勢闊,自然杰作?!保ㄗx杜心解卷四)沈德潛更為推崇說:“氣象雄偉,籠蓋宇宙,此杜詩之最上者?!保ㄌ圃妱e裁卷十三) 江陰浮遠堂 戴復(fù)古 橫岡下瞰大江流,浮遠堂前萬里愁

51、。 最苦無山遮望眼,淮南極目盡神州。戴復(fù)古(1167?)字式之,號石屏,黃巖(今屬浙江)人,一生以布衣的身份游歷四方,卒年約八十余。曾從陸游學(xué)詩,亦受晚唐詩影響,是江湖派中重要作家。有石屏詩集。【賞析】這首詩寫作者在浮遠堂眺望中所產(chǎn)生的山河破碎之感。戴復(fù)古登上了江陰浮遠堂,向北望去,望過長江不遠就是淮河。南宋小朝庭偏于江南一隅,以淮水為界,中原淪陷于敵手。北望時,心情能好得起來嗎?向北望,望之則不忍,不望,又是不能不望,他很后悔登上這江陰的浮遠堂,情感在矛盾中碰撞,激發(fā)起詩的火花,不由自主地吟唱了。 江陰位于長江之濱,詩中大江,即指長江。起句暗點江陰,次句明寫浮遠堂?!叭f里愁”是詩人登浮遠堂的

52、感喟?!俺睢北臼菬o形之物;“萬里”是虛指的數(shù)詞,是一種夸張的說法。在這里詩人借助江、山來烘托表現(xiàn)這種深愁,于是使原來抽象的情感,顯得十分形象、真切,直貫詩末。上聯(lián)寫江,是近瞰。詩人將“大江流”與“萬里愁”并提,既是望江水生愁,于江水寄愁,也是借江水喻愁。長江萬里,愁亦萬里;江流不盡,愁也無盡;無“大江流”,何言“萬里愁”?下聯(lián)點山,是遠望。詩人借山寄愁,一反常人之法,以山遮斷視線為愁,以不見所思為恨;卻以無山遮掩為愁,以滿目凄涼為恨,這就不能不望了。只因無山遮隔,才致使中原淪喪之地,盡收眼底,觸目辛酸,令人生悲。由于“無山”,故能“極目”,因“極目”而視通萬里,由此而生“萬里愁”。漁家傲范仲淹

53、塞下秋來風(fēng)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賞析】提到范仲淹,人們很容易想到他那篇有名的岳陽樓記,而很少記起他的詞作;同樣,因為文章,人們大多認他作文官,而很少當(dāng)他為武將。這首詞,可以彌補這種認識的不足。宋康定元年(1040)至慶歷三年(1043)間,范仲淹任陜西經(jīng)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據(jù)史載,在他鎮(zhèn)守西北邊疆期間,既號令嚴明又愛撫士兵,并招徠諸羌推心接納,深為西夏所憚服,稱他“腹中有數(shù)萬甲兵”。當(dāng)時邊塞上流傳這樣的歌謠:“軍中有一韓(韓琦),西夏聞之心骨寒;軍中有一范,西夏聞之驚破膽。”這首題

54、為“秋思”的漁家傲就是他身處軍中的感懷之作。上片寫景,描寫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一個“異”字,統(tǒng)領(lǐng)全部景物的特點:秋來早往南飛的大雁,風(fēng)吼馬嘯夾雜著號角的邊聲,崇山峻嶺里升起的長煙,西沉落日中閉門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蕭瑟悲涼的邊塞鳥瞰圖。特別是詞中的“長煙落日”,很自然地使人想起王維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邊塞,雖則經(jīng)過了歷史長河的淘洗,但在古詩人的筆下,卻依然留有相同的印跡開頭一句“塞下秋來風(fēng)景異”,首先點明地域是邊塞,季節(jié)是秋天。詞人特地用了一個“異”字,以統(tǒng)領(lǐng)全部景物的特點,突出塞下秋景與中原的不同。下面分別描寫塞下秋景之“異”:“衡陽雁去

55、無留意”,在秋天,邊塞的大雁過早地向衡陽飛去,而且毫無稍事逗留之意。這實際上是寫塞下天氣極寒冷,與他的家鄉(xiāng)吳地(今江蘇吳縣)大不相同?!八拿孢吢曔B角起”,風(fēng)吼、馬嘶,同不斷起伏的號角聲混雜在一起,構(gòu)成了塞下特異的聲音,這種“邊聲”當(dāng)然也是中原所沒有的?!扒п掷?,長煙落日孤城閉”,坐落在崇山峻嶺間的孤城,當(dāng)暮靄生成、夕陽西下時,便緊緊地關(guān)閉了城門,這里當(dāng)然和內(nèi)地城市華燈初上時的景象迥然不同。這也點明了戰(zhàn)事吃緊、戒備森嚴的特殊背景。詞人是在與中原地帶自己家鄉(xiāng)風(fēng)景的對比中觀察身邊景物的特點的,所以很自然地發(fā)現(xiàn)了塞下風(fēng)景的“異”處,并能有重點地把它們描繪出來。詞人在下片集中抒發(fā)了身處邊塞的征人之情?!?/p>

56、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這是全詞的核心部分。詞人在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們的一種心理矛盾:他們思念相距萬里的家鄉(xiāng),但卻沒有辦法回去,因為還沒有達到建立軍功、勒石燕然的目的。(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漢書竇融列傳中的典故,東漢時竇憲率兵打敗匈奴,一直追擊到燕然山,刻石紀功而還。)范仲淹立志要打退進犯的外敵,確保西北邊境的安定,這種愛國、衛(wèi)國的精神正是他雖然想家卻又不甘無功而返的根本原因。所以他只能用一杯濁酒來排解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來寄托他對成就功業(yè)的向往?!扒脊苡朴扑獫M地”,這時已夜寒霜濃,又傳來了悠悠羌笛之聲,更加重了征人的愁思。結(jié)句“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將軍和征夫都難以入睡,因守

57、邊辛苦,思念家鄉(xiāng),將軍白了頭發(fā),征夫流下了眼淚。“將軍白發(fā)征夫淚”是互文,白發(fā)不單指將軍,士兵也久戍不歸,所謂“三軍盡衰老”;流淚的也不只是征人,將軍也因有家難歸、功業(yè)難成而哀傷流淚。這里的悲愴情調(diào)還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于朝廷腐朽、軟弱,不修武備、不重邊功的憤懣不平。范仲淹在這首詞中反映的是自己身臨目見的景物,表達的是他自己和他所理解的征夫們的感情,所以全詞讀來真切感人。詞的意境悲涼、壯闊,形象鮮明、生動,語言質(zhì)樸、凝練。從題材、情調(diào)和藝術(shù)方面來說它都為宋詞開拓了一個新的領(lǐng)域,對宋詞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很好的影響。 蘇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

58、陽外。 黯鄉(xiāng)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賞析】這首詞抒寫思鄉(xiāng)之情、羈旅之思,以鐵石心腸人作黯然銷魂語,尤見深摯。 “碧云天,黃葉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現(xiàn)了際天極地的蒼莽秋景,后為元代王實甫西廂記“長亭送別”一折所化用?!扒锷B波”二句,落筆于高天厚地之間濃郁的秋色和綿邈的秋波:秋色與秋波相連于天邊,而依偎著秋波的則是空翠而略帶寒意的秋煙。在這里,碧云,黃葉,綠波,翠煙,構(gòu)成一幅色彩斑斕的畫面?!吧接承标枴币痪洌謱⑶嗌綌z入畫面,并使天、地、山、水融為一體,交相輝映。同時,“斜陽”點出所狀者乃薄暮時分的秋景?!胺疾轃o情”二句,由眼中實景

59、轉(zhuǎn)為意中虛景,而離情別緒已隱寓其中。“芳草”歷來是別離主題賴以生發(fā)的意象之一,比如相傳為蔡邕所作的飲馬長城窟行寫“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李煜清平樂寫“離恨恰如草,更行更遠還生”。埋怨“芳草”無情,正可見作者多情、重情。下片“黯鄉(xiāng)魂”二句,直接托出心頭縈繞不去、糾纏不已的懷鄉(xiāng)之情和羈旅之思?!耙挂钩恰倍洌钦f只有在美好的夢境中才能暫時泯卻鄉(xiāng)愁?!俺恰币辉~,強調(diào)舍此而別無可能。但天涯孤旅,“好夢”難得,鄉(xiāng)愁也就暫時無計可消除了?!懊髟聵歉摺币痪漤槼猩衔模阂归g為鄉(xiāng)愁所擾而好夢難成,便想登樓遠眺,以遣愁懷;但明月皎皎,反而使他倍感孤獨與悵惘,于是不由得發(fā)出“休獨倚”之嘆。最后二句,寫作者試圖

60、借飲酒來消釋胸中之塊壘,但這一遣愁的努力也歸于失敗“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全詞低徊婉轉(zhuǎn)而又不失沉雄清剛之氣,不愧為真情流溢、大筆振迅的千古名篇。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賞析】此詞雖含傷春惜時之意,卻實為感慨抒懷之情。 詞之上片綰合今昔,疊印時空,重在思昔;下片則巧借眼前景物,著重寫今日的感傷。全詞語言圓轉(zhuǎn)流 利,通俗曉暢,清麗自然,意蘊深沉,啟人神智,耐人尋味。詞中對宇宙人生的深思,給人以哲理性的啟迪和美的藝術(shù)享受。 起句“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寫對酒聽歌的現(xiàn)境。從復(fù)疊錯綜的句式、輕快流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