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之抒情手法(1)_第1頁
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之抒情手法(1)_第2頁
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之抒情手法(1)_第3頁
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之抒情手法(1)_第4頁
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之抒情手法(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詩歌鑒賞之表達技巧第一課時 抒情方式表達技巧是詩人塑造形象、創(chuàng)設意境、表達情感所使用的各種手法。(或藝術手法、手法、表現(xiàn)手法、寫作特色等)詩歌鑒賞表達技巧一般分為:抒情方式描寫手法修辭手法教學目標掌握詩歌的抒情方式學會運用必備的答題技巧有條理的答題抒 情 手 法1、直接抒情 2、間接抒情1.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由詩人直接對有關人物和事件等表明愛憎態(tài)度。1、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直截了當?shù)厥惆l(fā)了詩人甘愿為天下貧寒的知識分子的幸福而犧牲自己的高尚情操。2、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全詩以慷慨悲涼的調子,直接通過登幽州臺表達了詩人功業(yè)難

2、就、空懷壯志的悲憤和失意苦悶的情懷。 3、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4、千里稻花應秀色,五更桐葉最佳音。2.間接抒情(1)借景抒情,即詩人把自身所要抒發(fā)的情感、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過描寫景物予以抒發(fā)。(借景抒情,觸景生情,寓情于景(或融情于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2)托物言志(或托物寓理),即詩人借日常生活或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來表達某種情感或志向。(3)借事抒情,敘事詩,寫當時的某些事件來抒情。如:兵車行賣炭翁。 (4)借古抒懷、借古諷今或用典抒情,借歷史上的人物、事件或歷史遺跡來抒發(fā)感情或諷喻時事。(1)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內容比較復雜,

3、加上概念界定標準不統(tǒng)一,表述不一致,所以眾說紛紜。希望同學們不要糾結一些不很規(guī)范的答案,多多參考高考真題及大考試題。我們在答題時可以統(tǒng)一為借景抒情,或依據(jù)下面的分析從借景抒情、觸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中選擇組合運用。借景抒情 狹義的借景抒情就是王國維說的有我之境。就是作者本有強烈的感情需要發(fā)泄,借助一定的環(huán)境來表現(xiàn)這種情感。景是受情制約的,為情服務的。詩人的情是喜情,見到的景色自然都洋溢喜的氣氛,詩人的情是哀情,遇到的景都蒙上哀的色彩?!按猴L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正因為情是得意的情,所以處處是美麗的花?!霸茩M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正因為被貶謫,仕途坎坷,所以云橫雪擁,景是障

4、礙重生的景。再如: 歐陽修蝶戀花:“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秦觀踏莎行:“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觸景生情,就是王國維說的無我之境。詩人本無所謂情感,或者本無強烈的情感。現(xiàn)在身在一定的環(huán)境,或因景的秀麗而喜歡,或因景的蕭瑟而傷愁。這種情是由景而激發(fā)的,是受制于景的,是景決定了情。如因鳥語花香而怡然,因狂風暴雨而憂傷?!叭俗运魏笊倜麢u,我到墳前愧姓秦”,一位姓秦的游人游西湖時面對岳飛墓寫下以上詩句,這就是觸景生情。如“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詩人在春天看到明麗柔美和諧景象感到由衷的快樂,自然是觸景生情。(借景抒情是從手法技巧角度而言,觸景生情是從思

5、想產(chǎn)生角度而言,所以一般不說運用了觸景生情的手法,而直接說詩人觸景生情。) 借景生情和觸景生情這兩種情況,有時尚可以區(qū)分,有時卻很難區(qū)分或二者皆有?!敖跳B愈白,山青花欲燃”詩人看到此景,肯定會有愉悅的心情,但終于抵不住詩人固有的思鄉(xiāng)之情,“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彼监l(xiāng)之情代替了美景所帶來的喜悅心情。喜情轉成了哀情。這里面觸景生情有之,借景抒情(借樂景抒哀情)也有之。寓情于景(融情于景、景中含情) 一般認為,不管借景抒情還是觸景生情都可以說是寓情于景。 狹隘的觀點是,這種抒情方式既有情感抒發(fā)的語言也有景物描寫的語言,即有景有情。 如杜甫春望“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前一句寫對國家時局危難的

6、感傷,后一句寫對家中親人分散的離愁。既寫春花春鳥,又寫見之濺淚,聞之驚心。 無論是觸景生情還是借景抒情,都能達到情景交融的效果。如浣溪沙浣溪沙“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边@是借景抒情,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里船?!笔怯|景生情,詩人喜悅之情已完全融匯于絢麗多彩、幽美平和的景物之中。觸景生情,情景交融。(2)托物言志(或托物寓理) 蟬 虞世南 垂緌(ru)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ji)秋風。請簡析此詩的藝術手法。這首詩運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蟬飲清露、居高聲遠的獨特感受,說明自身品格高潔的人,不需

7、要某種外在的憑借,自能聲名遠播。表達出對清高的品格的熱情贊頌和高度自信?!敖杈笆闱椤焙汀巴形镅灾尽钡膮^(qū)別區(qū)別一:借景抒情借助于對客觀景物的描寫,抒發(fā)的是情感,表現(xiàn)的是情緒,是喜、怒、樂、哀、愁;托物言志是指詩人通過描寫的物來表明心跡,以及人生的態(tài)度和對人生的感悟。區(qū)別二:在具體的詩中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風景,而不是某種物品,而托物言志一般只圍繞一個物來寫(寫該事物的特點和遭遇),且“物”常常是一些具有象征意味的客觀事物。區(qū)別三:借景抒情的“情”專指熱愛、憎惡、贊美、快樂、悲傷等感情;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志向、抱負、情操、品質、愛好、愿望、要求等。(4)“借古諷今”與“用典抒情”借古諷今:

8、詠史詩常見的變現(xiàn)手法,即詩人往往以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陳跡為題材,借詠嘆史實,憑吊古跡來達到感慨盛衰、托古諷今的目的。重在評論當前風氣、時政等。用典抒情:引用前人的詩句或事跡來抒發(fā)感情,著重自己的感受。臺城六代競豪華, 結綺臨春事最奢。萬戶千門成野草, 只緣一曲后庭花。 劉禹錫臺城 全詩以臺城這一六朝帝王起居臨政的地方為題,描寫了六朝縱情作樂的荒淫生活,和現(xiàn)在野草叢生的凄涼景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把嚴肅的歷史教訓化作觸目驚心的具體形象,寄托了吊古傷今的無限感慨者。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抒情方式?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xiàn)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這首詩無一“情”字,卻處處含“情”,試分析本詩抒情的特色。詩人是怎樣抒發(fā)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本詩的景物描寫與作者情感是否協(xié)調答題步驟:第一步,準確指出使用何種手法;第二步,結合詩句闡釋如何使用這種手法;第三步,指出此手法的效果(意境或感情)。 (05 全國卷)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春行即興李華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古人在談到詩歌創(chuàng)作時曾說“作詩不過情景二端”。請從情和景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