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第一章 對外漢語文化教學基礎理論研究第一節(jié) 對外漢語教學的文化學基礎劉珣先生在對外漢語教學引論(2000)中所言:“語言學、教育學、心理學和文化學已成為對外漢語教學最直接、最重要的理論基礎?!痹谥T多相關學科中,文化學則是對外漢語文化教學的理論基石。第一章 對外漢語文化教學基礎理論研究一、文化的定義及其演變Culture一詞源于拉丁語,是動詞colere的派生詞,原意指人在改造外部自然界使之適應于滿足食住等需要的過程中,對土壤、土地的耕耘、加工和改良。后來,這一詞的含義發(fā)生了變化,其內(nèi)容變?yōu)橹父脑臁⑼晟迫说膬?nèi)在世界,使人具有理想公民素質(zhì)的過程。一、文化的定義及其演變“文化”這個詞古已有之,指與
2、“武力”相對的文德教化。后來“文化”一詞被日語借入,到近代又被日語用來作為英語culture的對譯詞。在后來“文化”作為日語借詞又被現(xiàn)代漢語吸收。日本世界大百科事典:“文化”一詞有各種用法,在社會科學尤其是人類學方面,“文化”的定義是在人的生活方式中,通過學習從社會獲得的那一部分總稱為文化。一、文化的定義及其演變西班牙世界大百科全書:文化就是在某一社會里,人們共有的由后天獲得的各種觀念、價值的有機整體,也就是非先天遺傳的人類精神財富的總和。一、文化的定義及其演變英國學者泰勒給文化下的定義是:所謂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及包括作為社會成員的個人而獲得的其他任何能力、習
3、慣在內(nèi)的一種綜合體。一、文化的定義及其演變“文化”作為一個專門概念,有狹義和廣義兩種理解。狹義的理解著眼于精神方面,指社會的意識形態(tài)、風俗習慣、語用規(guī)范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社會制度和社會組織。從廣義方面理解,“文化”包括精神和物質(zhì)兩個方面,即指人類在歷史發(fā)展中所創(chuàng)造的物質(zhì)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文化的特性:1、文化是人類在進化過程和社會發(fā)展過程中,通過實踐創(chuàng)造出來的。文化是社會遺產(chǎn),而不是生理的遺產(chǎn)。對每個具體的人來說,有關文化的知識和能力是后天在一定的社會環(huán)境下通過學習獲得的。人們在享受文化的同時,也參與文化的創(chuàng)造。2、文化具有民族性,是以民族的形式體現(xiàn)出來的。統(tǒng)一民族總的說來有共同的文化,而不同
4、民族的文化之間雖然也有共同之處,但由于各民族歷史發(fā)展的過程、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方式的不同,更多地表現(xiàn)出不同的文化特色,形成了民族間的文化差異。3、文化(包括亞文化)具有社會性,為一定的社會群體共同創(chuàng)造、共同遵守并共同享有,體現(xiàn)該社會群體的共性。4、文化具有系統(tǒng)性,是一個由上述物質(zhì)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和觀念文化從表層到深層組成的復雜的體系。文化系統(tǒng)各組成部分互相聯(lián)系、互相依存、互相影響,當人們接觸到某一層次具體的文化現(xiàn)象時,往往可以體現(xiàn)出這一文化系統(tǒng)的特征。5、文化是建立在一定的符號系統(tǒng)之上的。文化必須通過一定的符號系統(tǒng)的記錄,才能得以表達、保存和傳遞。語言是記錄文化最重要的符號系統(tǒng)。此外還有非
5、語言的符號系統(tǒng),如體態(tài)語、各種信號和標記以及音樂、繪畫、舞蹈等藝術形式。6、文化是在發(fā)展變化的。文化是一種歷史現(xiàn)象,在社會歷史發(fā)展的長河中由歷史的積淀形成一定的文化傳統(tǒng)。文化傳統(tǒng)中的優(yōu)秀部分,將會一代一代傳承下去。文化又是發(fā)展變化的。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不斷揚棄和更新原有的文化,借鑒別的民族的文化并創(chuàng)造新的文化。這種發(fā)展變化不僅表現(xiàn)在科學技術和物質(zhì)文明方面,也表現(xiàn)在價值觀念、典章制度、風俗習慣、社會心理等文化的各個方面。其中,物質(zhì)文化變化最快,制度文化次之,習俗文化較為穩(wěn)定,而觀念文化變化最慢。二、文化學與對外漢語文化教學1、文化學文化學最初誕生于德國。1838年,德國學者列維皮革亨首次提出“文化
6、科學”一詞,主張進行文化研究。此后,德國另一位學者C.E.克萊姆在其普通文化史(1843)和普通文化學(1854)中,首先使用了“文化學”一詞。二、文化學與對外漢語文化教學在中國,無論過去還是現(xiàn)在,文化學似乎都沒有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20世紀80年代,受蘇聯(lián)及西方文化學熱的影響,中國學術界也開始重視文化問題,經(jīng)過20余年的耕耘,中國語言學界在語言與文化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果,有人說:“文化語言學”是在中國誕生的。二、文化學與對外漢語文化教學文化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其研究的對象主要是探討各種文化現(xiàn)象的起源、演變、傳播、結構、功能、本質(zhì)、文化的個性與共性、特殊規(guī)律與一般規(guī)律等。而文化學的發(fā)展
7、,也會與其他學科相結合,形成新的學科,如文化心理學,文化語言學等等。語言與文化的關系:1、語言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與文化是部分與整體的關系,二者不可分割。語言與文化都是在社會發(fā)展過程中形成的,都是人們出生以后在一定的社會環(huán)境中獲得的。文化所具有的民族性、社會性、系統(tǒng)性以及不斷發(fā)展的特點,語言也同樣具備。一種文化不可能沒有與之相應的語言;抽去文化內(nèi)容,語言也不能獨立存在。2、語言是用于記錄文化的符號系統(tǒng),是文化的主要載體。語言是文化中的特殊組成部分,其特點在于語言不僅本身是文化的一種形態(tài),而且還是記錄其他部分文化的符號,成為反映文化的一面鏡子。語言之所以能發(fā)揮文化載體的功能,是由于語言是思
8、維的工具,也是交際的主要工具;而文化的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離不開人的思維活動和社會成員之間的交際活動。文化的形成需要由語言來表達,文化的保存需要語言、特別是書面語的記載,而文化跨越時空的傳播更需要借助于語言這一重要工具。3、語言和文化相互依附、促進和制約。文化是由于有了語言而得以表達、保持和發(fā)展,語言的豐富多彩由文化內(nèi)容的豐富多彩而決定。文化的發(fā)展必然帶動語言的發(fā)展,語言的發(fā)展也促進了文化的交流與發(fā)展。另一方面,文化與語言也在互相制約。不能很好地掌握一種語言,就無法理解、體會該語言所表達的文化;各民族不同的文化特點又形成了語言結構、語言運用規(guī)律的差異,從而制約了跨文化交際中語言的理解和表達。語言與文化相
9、互依存、密不可分,是一個整體。要真正理解或研究一種文化,必須掌握作為該文化符號的語言;而要習得和運用一種目的語,必須同時學習該語言所負載的文化。對目的語的文化了解越多,越有利于語言交際能力的提高。第二節(jié) 對外漢語文化教學定性研究對象: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者研究目的:揭示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的客觀規(guī)律,以便指導教學實踐對外漢語教學學科涵蓋了對外漢語文化教學第二節(jié) 對外漢語文化教學定性除了首先界定所指“文化”的內(nèi)涵以外,還要分清是文化專業(yè)的文化教學,還是漢語言專業(yè)的文化課的教學。第二節(jié) 對外漢語文化教學定性進行文化教學至少有以下三條途徑:一是語言課中的文化教學;另一條是專門的文化課教學;再一條是
10、漢語言專業(yè)以外的其它專業(yè)教學,尤其是人文學科各專業(yè)的教學。第三節(jié) 對外漢語文化教學的定位對外漢語文化教學的定位,是指學科的文化定位,而不是指文化在學校或院系中的位置。第三節(jié) 對外漢語文化教學的定位大體上說來,隨著外國留學生人數(shù)的增多和生源結構的調(diào)整,文化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作用在不斷提高,認識上經(jīng)歷了四個階段:1、50年代至60年代前葉:中國歷史、地理、民俗知識、各地名勝古跡、當代建設成就,作家作品擴大政治影響;第三節(jié) 對外漢語文化教學的定位2、60年代至70年代后半葉:從二年級起開設了中國旅游地理、中國歷史、中國文學史、中國哲學史等等文化是構成對外漢語教學體系的一個重要因素;3、80年代:加強
11、了對文化與語言,與語言教學的關系的理論研究;文化性的內(nèi)容在語言教材中除作為注釋外,還以短文形式或課后閱讀材料出現(xiàn);第三節(jié) 對外漢語文化教學的定位4、90年代初期:對外漢語本科教學要不要在高年級拓寬專業(yè)傾向商貿(mào)漢語、翻譯專業(yè);要不要拓寬學科范圍,改變學科名稱更名為“對外漢語文化教學”;對外漢語教學的內(nèi)涵主要是語言還是文化紅學。第三節(jié) 對外漢語文化教學的定位原則:既不過窄,又不過寬,正確定位。中國文化學:又名漢學、國學,是外國研究中國文化的總稱。凡是中國的文、史、哲、經(jīng)、社、政等均為研究的對象。第三節(jié) 對外漢語文化教學的定位漢學與對外漢語教學的文化的區(qū)別:對象不同;地區(qū)不同;要求不同;隊伍不同。第
12、四節(jié) 對外漢語文化教學定量一、對外漢語文化教學的定量不同的教學階段,語言和文化的比重不同,這就需要在不同的教學階段,給語言教學和文化教學確定一個合理的“量”。對外漢語教學的比重在整個教育階段是個“變量”,它的規(guī)律是:由少到多,逐步增加。第四節(jié) 對外漢語文化教學定量具體來說,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的比重,在初級約為5:1,中級階段約為4:1,高級階段則要上升到3:1。第四節(jié) 對外漢語文化教學定量二、對外漢語文化教學的方式和手段初級階段:口語課所出現(xiàn)的文化語言要多于漢語教程課;中級階段:口語課和漢語課的文化內(nèi)容都有增加,但教學方式仍然不同;高級階段:開設各類可供選擇的專題文化或綜合文化課。第五節(jié) 文化
13、教學的地位、內(nèi)容與原則1、文化教學的地位文化無所不在,無所不包,但又往往是不自覺的;文化既有統(tǒng)一性和延續(xù)性的一面,又有差異性和變異性的一面;文化有“先入為主”的特點,甚至會出現(xiàn)“文化休克”。1、文化教學的地位文化教學在第二語言教學中是必不可少而不是可有可無的,但是根本上說文化教學在第二語言教學中是屬于第二位的,是為語言教學服務的。2、文化教學的內(nèi)容作為第二語言和外語教學必不可少的文化教學內(nèi)容,是指語言教學本身所不應和不能脫離的文化因素的教學。第二語言教學中文化教學和研究的內(nèi)容主要是與語言本身和語言交際相關的所謂的交際文化,而與語言本身及語言交際不直接相關的所謂知識文化則不是第二語言教學和研究所
14、不可或缺的。3、文化教學的原則根本原則:語言教學的同時必須教授的是所謂的交際文化;知識文化的教學原則則要根據(jù)學習者的需求和具體的培養(yǎng)目標來決定。3、文化教學的原則交際文化因素的教學也還要考慮到:與語言教學的階段性相適應,即文化因素教學的適時性;與文化教學服務性相適應,即文化因素教學的適度性;與學習者的真正需要相適應,即文化因素教學的針對性;從跨文化交際的角度看,文化教學中教師還要注意引導學習者增強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寬容性。第二章 文化背景與跨文化交際第一節(jié) 文化因素與跨文化交際從跨文化交際的現(xiàn)實情況來看,影響交際的制約因素集中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價值觀念,這是文化特質(zhì)的深層結構;二是民族性格
15、,這是文化特質(zhì)的外化表現(xiàn);三是自然環(huán)境,這是文化特質(zhì)的歷史緣由。一 價值觀念每一種文化都有其獨特的一套系統(tǒng),而價值觀是它的核心。價值觀是文化的底層,不理解價值觀的差異就不能理解不同文化之間的根本差異。一 價值觀念價值觀:價值觀是指一個人對周圍的客觀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義、重要性的總評價和總看法。價值觀具有相對的穩(wěn)定性和持久性。一 價值觀念(一)群體取向與個人取向1、中國社會的群體取向所謂群體取向,就是提倡凡事以家庭、社會和國家利益為重,個人利益在必要時可以忽略,可以犧牲。群體取向的伸延表現(xiàn)為他人取向,中國人的所作所為較多地考慮別人怎么看、怎么說,力求使自己的言行舉止符合群體的意志。2、西
16、方社會的個人取向與西方文化相反,在西方社會,尤其是美國,崇拜個人主義。(二)求穩(wěn)與求變1、中國文化的“求穩(wěn)”心態(tài)2、西方文化的“求變”心態(tài)(三)“性本善”與“性本惡”1、儒家文化的“性善說”2、西方宗教的“原罪說”二 民族性格民族性格就是指一個民族在對人、對事的態(tài)度和行為方式上所表現(xiàn)出來的心里特點,是一種總體的價值取向。(一)態(tài)度取向態(tài)度可以理解為對人、對事的一種心理傾向,它決定人們是積極地、肯定地還是消極地、否定地對待某人、某事或某種行為。態(tài)度包括了認知、情感和意動。(一)態(tài)度取向“認知”成分指人們對某種對象所持的思想、信念及知識?!扒楦小背煞种溉藗儗δ撤N對象在評價方面的反應,是帶有主觀愛好
17、的情緒表現(xiàn)。“意動”成分指人們對某種對象的行為意志,意動成分受認知和情感成分影響。(一)態(tài)度取向態(tài)度具有四種功能:一是功利實現(xiàn)功能;二是自我防御功能;三是價值表現(xiàn)功能;四是客體認知功能。(二)性格特征中國的民族性格體現(xiàn)了以人生為核心的人文特質(zhì),即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而西方人偏重于追求世界的本體,關注的是怎樣認識自然或客觀世界,而不是怎樣為人處事。三 自然環(huán)境(一)地理環(huán)境文化和環(huán)境的關系,主要表現(xiàn)為地理環(huán)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人們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進而決定了人們的行為模式、社會規(guī)范。1、亞洲大陸文化的特征經(jīng)濟小農(nóng)化,國家家庭化,社會等級化,禮儀規(guī)范
18、化2、歐洲島國文化的特征商業(yè)經(jīng)濟,民主,平等,求變(二)建筑風格1、建筑風格與空間界限中國的地理環(huán)境是封閉的,中國的建筑風格也是封閉的。與崇尚圍墻的中國文化形成鮮明對照的是美國人對空間的極端崇尚和高度敏感。(二)建筑風格2、建筑風格與文化內(nèi)涵四合院紐約的大街以坐標和數(shù)字編碼組成第二節(jié) 心理因素與跨文化交際一 思維方式(一)整體思維與分析思維1、整體思維的特征思維的整體性是指整體地去認識自然并改造自然,認識世界并改造世界。直覺的整體性和諧的辨證性2、分析思維的特征分析思維把整體分解為部分,加以分門別類,把復雜的現(xiàn)象和事物分解為具體的細節(jié)或簡單的要素,然后深入考慮各部分、各細節(jié)、各要素在整體中的性
19、質(zhì)、地位、作用和聯(lián)系,從而了解其特殊本質(zhì)。歸納法實證主義3、中西方思維方式的差異中醫(yī) 西醫(yī) 國畫 油畫中餐 西餐時間空間1944年12 月24 日上午10時10am,Dec.24,1994美國,俄亥俄州,哥倫布市,西九街,63號63W 9thAve.,Columbus,Ohio,USA(二)具象思維與抽象思維1、具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特征具象思維即人們以經(jīng)驗為基礎,通過由此及彼的類別聯(lián)系和意義涵攝溝通人與人、人與物、人與社會,進而達到協(xié)同效應。具象思維由類比、比喻和象征等思維方式組成。抽象思維,通常也叫作邏輯思維,是以概念、判斷、推理作為思維的形式,再通過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比較、分類等途徑
20、加以系統(tǒng)化、精確化,并形成相關體系。2、兩種思維方式在語言上的表現(xiàn)漢語重語義,英語重結構漢語形象化、隱喻性較強,英語抽象化,邏輯性較強比較荀況的勸學與培根(Bacon)的論求知:學習的重要性: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yǎng),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傊?,“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 論學習應持的態(tài)度: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
21、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蹞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螾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狡詐者輕鄙學問,愚魯者羨慕學問,唯聰明者善于運用學問。知識本身并沒有告訴人怎樣運用它,運用的方法乃在書本之外。這是一門技藝。不經(jīng)實驗就不能學到。不可專為挑剔辯駁去讀書,但也不可輕易相信書本。求知的目的不是為了吹噓炫耀,而應該是為了尋找真理,啟迪智慧。 秋思枯騰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The old trees wreathed with
22、 rotten vine fly evening crows,Neat tiny bridge beside a cot a clear stream flows,On ancient road in western breeze a lean house goes.3、兩種思維方式在文字上的表現(xiàn)西方文字屬于表音文字系統(tǒng),拼音字母與語言中的聲音單位(音素或音節(jié))相聯(lián)系,以形標音,是線性文字。西方文字的這種特點是西方人中抽象思維的必然結果。漢字是典型的表意文字,字形與語言中的意義單位(語素)相聯(lián)系,以形寫意,而且形、音、義三位一體,是平面型文字。漢字的這種特點也是中國人重具象思維的必然結果。二
23、民族中心主義(一)民族中心主義與定勢偏見1、定勢與偏見定勢是一種思維定勢,是過于一般化的、過于簡單的、過于忽略細節(jié)的,過于夸大某種信念的認知方式。定勢有偏差就會導致偏見。偏見是對事實調(diào)查之前就已形成了的判斷或不成熟的評價。一般來講,它是一種對某一群體的否定的態(tài)度,因為它是一種以錯誤的或不可變通的概括為基礎的一種反感心態(tài)。偏見在人際交往中的表現(xiàn)是多方面的 :(1 )根據(jù)自身群體的標準評價其他群體,并認為其他群體是低下的;(2 )對不同群體成員持有敵意,因為對方的存在威脅著本群體利益;(3 )對不同群體持有反感,但通常自己不承認有偏見;(4 )與不同群體人相處時產(chǎn)生“ 不自在” 的感覺,因而回避或
24、不愿與其接觸。 2、民族中心主義民族中心主義是民族自尊、民族優(yōu)越感的極端心態(tài)所產(chǎn)生的一種定勢與偏見。民族中心主義的心態(tài)往往是無意識的產(chǎn)物。(二)民族中心主義與交際距離1、“民族中心主義”的消極影響民族中心主義對跨文化交際的危害主要表現(xiàn)為:第一,民族中心主義者關于自己文化的一些信條形成了某種社會歸屬感,這種歸屬感是狹隘的、排外的;第二,民族中心主義者一般都把有其他文化背景的人歸入某種特定的文化定勢;(二)民族中心主義與交際距離第三,民族中心主義的動力在于首先認為自己的文化是正常的、自然的,再將其他文化與自己的文化進行比較,結果是抬高自己的文化,貶低別人的文化。(二)民族中心主義與交際距離民族中心
25、主義對跨文化交際的影響是很大的,它的直接后果就是導致交際距離。交際距離實際上是交際中產(chǎn)生障礙的心理距離,通常有:(1)漠不關心的距離(2)回避交往的距離(3)蔑視反感的距離(4)心理補償?shù)木嚯x2、“文化相對主義”的積極態(tài)度文化相對主義:任何文化都是一種歷史形成的客觀事實,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不同文化之間有差異,卻沒有優(yōu)劣之分。三 心理環(huán)境心理環(huán)境是指人這主體對客體環(huán)境的認知、態(tài)度以及如何利用環(huán)境等心理狀態(tài)。從跨文化交際來說,集中體現(xiàn)在“隱私”這一概念上。隱私與客觀環(huán)境的關系十分密切,它涉及人們?nèi)绾螌Υ屠铆h(huán)境因素,如何控制和調(diào)節(jié)與他人的交往。西方學者一般把隱私分為四種情況:一是隱居(soli
26、tude),即與外界隔絕;二是匿名(anonymity),即不期望被他人識別;三是親密度(intimacy),即只向親密朋友或知己泄漏隱私;四是自我保護(self-reserve),即指一種心理自我保護以防止不必要的騷擾。(一)群體領域和個人領域不同的文化采取不同的方式來調(diào)節(jié)或控制民族或本人的領域,以保護本民族或本人的利益。領域是為了調(diào)節(jié)交際而對某一區(qū)域的群體化或私有化的結果,與其相關的行為稱之為“領域行為”。(一)群體領域和個人領域1、中國文化的群體隱私觀2、西方文化的個體隱私觀(二)社會關心和隱私侵犯1、中西方隱私觀的差異涉及個人隱私,中西方的差異特別明顯,并產(chǎn)生了關于“社會關心”和“隱私
27、侵犯”的沖突。在中國,所謂個人的隱私在不同程度上具有“公共性”,他們往往受到社會、他人的關心。人們不經(jīng)允許可以涉足他人的生活領域,不僅不會受到非議,反而被認為是關系親密、相互關心的表示,乃至已成為道德范疇的評價標準。在美國文化中,年齡、工資、日記、私人信件、宗教信仰、家庭關系、夫妻生活、私人友誼、個人嗜好、財產(chǎn)收入等無不被看成隱私。隱私權在個人取向的社會中被當作合法的、合理的、神圣不可侵犯的,也是人們的安全需求。2、中西方隱私調(diào)節(jié)的方式中國人常把感情,如喜怒哀樂、愛憎好惡以及個人態(tài)度等當作隱私,而對隱私的處理是采用自我節(jié)制的心理壓縮的方式。美國人則常使用物理環(huán)境來調(diào)節(jié)隱私。第三章 社會環(huán)境與跨
28、文化交際有效的交際不僅依賴于對文化背景的認識,也依賴于對社會環(huán)境的認識,而社會環(huán)境對交際來說實際上就是廣義的“交際情景”。社會語言學家韓禮德(Halliday):“語言把我們周圍和內(nèi)心世界的無限紛繁復雜的現(xiàn)象、事件和行為,我們各自的意識過程等壓縮成可控制的不同的范疇?!闭Z言的社會功能還在于表達我們作為人對言語情景的參與,表達我們自己所承擔或強加給他們的角色,表達我們的希望、情感、態(tài)度和評價等等。通常認為,交際情景主要包括三個要素:一是交際者;二是交際目的;三是交際場景。交際者:指某一交際行為的參與者,參與者包括說話人(信息發(fā)出者)和聽話人(信息接受者)。涉及的社會背景情況包括性別、年齡、職業(yè)、
29、教育、宗教信仰、經(jīng)濟地位、政治身份、家族背景等。社會身份是決定交際的情景因素,交際雙方的社會地位涉及社會的角色關系和人際關系。盡管語言能被用來為各種不同的交際目的服務,然而交際目的不同,其語言的使用也會不同。從社會交際的目的來分析,可以分為文化型、職業(yè)型、專業(yè)型、普通型等等。交際場景中最重要的是物理場景,物理場景又可分為空間場景和時間場景。在交際過程中場景這一因素的作用非常重要,即使是交際雙方的交際目的相同,交際場景對交際行為的要求也可能有很大的差異,所用的語調(diào)、音量、非言語行為乃至詞匯和句法等都會受場景因素的制約。第一節(jié) 角色關系與跨文化交際一、角色概念(一)角色的社會學含義社會角色就是某一
30、特定社會群體對某一特定社會身份的行為的期望,人們社會交往從方式到內(nèi)容都在不同程度上取決于人們的角色關系。社會是人際關系組成的,這些關系規(guī)定了社會角色,每一個社會成員都不得不承擔某種社會角色。人們通過語言和行為來扮演和完成各自的社會角色,同時又通過角色來預測別人的行為。判斷角色在交際中是否達到某一社會期望的標準:第一,你的行為是否符合被賦予的社會角色,即你是否選擇了準確的角色;第二,角色表現(xiàn)是否恰當,即你的行為是否已達到有關文化評價的規(guī)范或標準;第三,行為是否令人信服,即是否使人毫無疑問地認為你已合情合理地進入了角色。(二)角色規(guī)范的文化差異東西方“主人”和“客人”的角色:中國:客氣、謹慎和敏感
31、的友好態(tài)度西方:坦誠、直率、平等、非正式盡可能了解對方的文化,調(diào)整自己的行為,以適應對方的文化二 角色關系(一)角色關系的社會類型影響交際的社會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交際者的社會地位。社會語言學家把形形色色的關系概括為普遍存在的“權勢”和“一致性”關系。“權勢”通常指上下關系、尊卑關系,也可能以年齡長幼、職業(yè)差別、受教育程度高低等情況來確定;“一致性”則指人與人之間平等的關系,通常指社會特征(性別、年齡、種族、家鄉(xiāng)、職業(yè)、宗教、志趣等)的共同性,也可能彼此經(jīng)驗共享,關系親密等?!皺鄤荨标P系是不平等的關系,是不能互換的;“一致性”關系是平等的關系,是可以互換的。語言就是“權勢”和“一致性”關系
32、的標志。通常較正式的語體標志著交際雙方社會地位不平等,而比較隨便的語體則標志著雙方可能比較親密或者志趣相投等。(二)角色關系的文化差異相對而言,東方文化似乎更青睞于“權勢”關系,西方文化則偏愛“一致性”關系。稱呼語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系三、角色關系的變量(一)交際的正式程度所謂交際的正式程度,指社會群體對角色規(guī)范的重視程度。角色關系因文化而異,有些文化之間的差異甚至會很懸殊。也就是說有的國家或民族的人們在交往時出于角色的規(guī)范,交際行為較為正式,有的則較為隨便。相對地講,以中國為代表的一些東方國家比較重視交際的正式程度,這和以美國為代表的一些西方國家形成了較為鮮明的對照。角色關系的正式與否在跨文化
33、交際中是一個重要因素。角色關系在正式和非正式方面的差異在日常交際中經(jīng)常造成誤解,導致心理距離。(二)個性化的表現(xiàn)程度由于文化的差異,不同社會中人們在角色關系處理中的個性化表現(xiàn)可能很強,也可能很弱。角色關系中個性化程度的差異取決于當事人是處在“強交際環(huán)境”還是處在“弱交際環(huán)境”之中。相對而言,處在“強交際環(huán)境”的人們,由于對環(huán)境因素較為敏感,他們習慣于把個人和環(huán)境因素當作一個整體,對自己和對別人總是做整體式估價。而處于“弱交際環(huán)境”的人們則不然,他們對環(huán)境因素不敏感,往往把個人和其處所的環(huán)境分開,把個人的角色行為和其所具有的感情分別對待,他們習慣以自己或有關人的社會角色以及對其的社會期望為依據(jù),
34、很少考慮感情因素,因此他們對客觀事物或人的行為態(tài)度傾向于非個性化,或個性化程度較低。(三)偏離角色行為的允許程度通常認為,對具有較“寬松”的社會結構的社會來講,人們交往中的社會角色行為與理想角色行為之間允許有較大程度的偏離;而具有較“嚴格”的社會結構的社會,人們交往中的社會角色行為與理想角色行為之間不允許有較大程度的偏離。“嚴格”和“寬松”社會結構概念可能與“強交際環(huán)境”和“弱交際環(huán)境”概念相對應。較為“寬松”的社會結構往往屬于“弱交際環(huán)境”范疇,而較為“嚴格”的社會結構往往屬于“弱交際環(huán)境”范疇,其角色交際行為則因之而異。第二節(jié) 人際關系與跨文化交際一、人際關系及其制約因素(一)人際關系1、
35、人際關系的屬性人際關系是通過交際實現(xiàn)和完成的,但實現(xiàn)某種關系的交際方式會因文化不同而有所區(qū)別。因此,對研究與人際關系極為密切的跨文化交際來講,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人際關系本質(zhì)上是人與人之間心理上的關系,是指人們通過交際活動所產(chǎn)生的心理接觸,即心理距離。人們在社會交往中建立起各種不同的關系,有親密關系、疏遠關系甚至敵對關系,這些關系都是心理距離,統(tǒng)稱為人際關系。人際關系不同于角色關系。人際關系是心理學的概念,體現(xiàn)的是人際間心理距離的疏密程度;而角色關系是社會學的概念,體現(xiàn)的是人際間社會距離的“權勢”和“一致性”關系。當然,兩者的關系十分密切。2、人際關系的類型總體上看,存在血緣關系、地緣關系
36、、業(yè)緣關系和政治關系。血緣關系親屬地緣關系鄰里業(yè)緣關系同事、同學、朋友政治關系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二)制約人際關系的因素1、文化因素文化主要包括價值觀念以及一系列的角色規(guī)范。2、社會因素社會因素指特定地區(qū)、特定時代的群體心理取向。3、心理因素心理因素指交際個體的性格、態(tài)度、能力等因素。4、地理因素地理因素指一個國家、民族所處的自然環(huán)境。二 人際關系的文化對比研究(一)中國社會傳統(tǒng)的差序格局及人際關系宗法社會結構是中國社會最典型的傳統(tǒng)結構。1、服從權威和長輩2、嚴格的等級身份制3、根深蒂固的關系取向(二)西方社會崇尚的平等格局及人際關系1、服從權威被民主政治所代替2、等級身份制被平等意識所代替三
37、 人際關系取向及其類型(一)人際關系取向的文化類型可選擇型和不可選擇型長期型和短期型從跨文化交際的角度來看,中西方學者比較一致的看法是把人際關系取向分為工具型、情感型和混合型三種類型。1、情感型人際關系取向這是在親朋好友之間的關系基礎上延伸、發(fā)展起來的關系。2、工具型人際關系取向這是人們在交往時為達到某一目的或獲取某種利益所建立起來的一種關系。3、混合型人際關系取向這是一種既有情感性又有工具性的混合式人際關系模式。(二)人際關系取向的比較分析1、中國社會的人際關系取向相對而言,中國社會的人際關系偏向于“情感型”關系和“混合型”關系。其中“情感型”關系是人際關系的底層,對中國人來說,這是滿足情感
38、的基本需求;“混合型”關系是人際關系的上層,對中國人來說,這是生存、發(fā)展的基本條件。2、西方社會的人際關系取向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社會的人際關系以“工具型”為主要取向。美國人這種“工具型”關系加以延伸,可以說是一種實用型的關系,表現(xiàn)在交往中常常是理智的、超感情的。第四章 非言語行為差異與跨文化交際第一節(jié) 非言語行為的類型與功能一、非言語交際與語言交際的區(qū)別1、語言交際遵循語法規(guī)則,具有嚴謹?shù)慕Y構,而非言語交際卻沒有正式的規(guī)則和模式,沒有固定的結構,因此要正確地理解非言語交際行為往往需要綜合分析周圍的情況才能確定。2、語言交際使用特定的符號,而非言語交際卻沒有一套具有明確意義的符號。3、語言交際在
39、講話的時候進行,在停止講話的時候中斷。講話一般總是時斷時停的,因此,語言交際是非連續(xù)性的。非言語交際與此不同,它是連續(xù)不斷的。4、語言是后天習得的,而不是生而知之。非言語交際的手段一部分是人類的本能,有些手段則是后天習得的。二、非言語行為的類型非言語行為包括行為之外的一切由交際者和交際環(huán)境所產(chǎn)生的刺激,這些刺激對于交際參與者都具有潛在的信息價值或意義,一旦這些刺激被對方感知就產(chǎn)生了交際意義。非言語行為包括說話時的語調(diào)、語氣、語速、音量、手勢、表情、服飾、體距(交談時的身體距離)等。這些非言語行為可用來作為交流信息、傳遞思想、表達感情的手段,在交際過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有效地輔助了言語行為
40、的實施。非言語行為具有鮮明的文化特征。不同國家、民族對非言語行為的社會規(guī)范區(qū)別很大,甚至表示的意義正好相反。因此,非言語行為在跨文化交際中的作用就特別顯著,對對方的文化習俗不熟悉或不了解,就會導致交際障礙,甚至引起國家或民族之間的沖突。通常把非言語行為分為以下幾個類型:(一)體態(tài)行為體態(tài)行為指人的身體各部分的行為動作,表現(xiàn)為說話時的身勢、手勢、表情等。在言語交際中,無聲的體態(tài)行為和有聲的言語行為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罢f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長言之;長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保ǘY記)“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
41、,謂之瞽。” (論語季氏) 有研究表明,有時候人體語言會很大程度上與文字表意(主要指口頭表達)相矛盾。從跨文化交際的實踐來看,體態(tài)行為中最敏感的是身勢語、手勢語和表情語。(二)時空行為時空行為指交際者在交際中如何運用空間和時間的范疇,包括體距行為(交際時的空間處理)和時間行為(交際中的時間處理)。1、體距行為體距行為是交際者利用空間距離傳遞信息的行為,即人們在言語交際中處理相互之間空間距離的方式。根據(jù)人對空間的需求,把空間區(qū)域分為四種類型:密切空間、個人空間、社交空間和公共空間。(1)密切空間:20厘米至60厘米之間(2)個人空間:近距離個人空間:60厘米至90厘米之間遠距離個人空間:1米至1
42、.5米之間(3)社交空間:近距離社交空間:1.5米至2米之間遠距離社交空間:2米至4米之間(4)公共空間:近距離公共空間:4米至8米遠距離公共空間:8米以上2、時間行為時間行為就是人們在交往接觸中處理時間的行為。人類的時間觀念有兩種文化模式:時間的單一性和時間的多樣性。歐美國家屬于單一性時間模式;而亞洲和拉美地區(qū)一些國家屬于多樣性時間模式。(三)外表行為外表行為包括體型、服裝、頭發(fā)、氣味、化妝、飾品等各種要素。1、容貌2、儀表(氣質(zhì))3、服飾(社會地位、職業(yè)身份、價值觀念)(四)類語言行為類語言行為包括人類發(fā)音器官所發(fā)出聲音的音量、音調(diào)、重音、語調(diào)等因素,以輕重緩急、抑揚頓挫、高低強弱來表達說
43、話人的思想感情和態(tài)度,也包括表達不同意義的諸如嘆息、呻吟、咳嗽等聲音。類語言行為屬于有聲的非言語行為。這類現(xiàn)象大致分為三類:作為言語基礎的聲調(diào),作為言語伴隨的音質(zhì),濁音化現(xiàn)象。聲調(diào):聲音的高低、聲音的長短、聲音的響度和力度。音質(zhì):指音調(diào)、節(jié)奏、語速等語音特征。濁音化:指非表意自然聲音,諸如哭聲、笑聲。類語言所表達的感情與面部表情和動作有密切聯(lián)系。二 非言語行為的功能(一)非言語行為是社會關系的標志同言語行為一樣,非言語行為也是人類交往時雙方社會關系的標志。(二)非言語行為是話語功能的標志我們在交際時常使用非言語行為來標志話語功能,如問候、道別、致謝、恭維、答謝、同意等。我們在實施這些言語行為的
44、時候,往往伴隨著有意識或無意識的非言語行為,以增強話語功能的信息量。(三)非言語行為時感情流露的標志人們交際是為了傳遞信息,傳遞信息的目的是為了實施交際功能,在這個過程中,人們總是伴隨著各種各樣的情感。冷眼旁觀 望眼欲穿 眉開眼笑目不轉(zhuǎn)睛 目瞪口呆 瞠目結舌慈眉善目 橫眉怒目 賊眉鼠眼 第二節(jié) 非言語行為的文化差異一、身姿語的文化差異身姿語主要指人體的姿勢和動作。(一)姿勢動作的文化差異坐立姿勢、動作的幅度和速度(二)人體接觸的文化差異握手擁抱與親吻其他部位二、手勢語的文化差異手勢語是通過手和手指的動作和形態(tài)來代替語言交流和表達思想,它是人類進化過程中最早使用的交際手段。(一)手勢語的同異解釋
45、(二)手勢語的文化沖突三、表情語的文化差異表情語指臉部活動所流露出來的情緒、態(tài)度的傾向性,是最具表現(xiàn)力的人體語言之一,一切臉部活動的表征都屬于表情的范疇。(一)表情語的表達方式表情的展示具有共性,只不過不同文化的表現(xiàn)程度有差異。目光(二)表情語的交際誤解眼睛的定位四、體距語的文化差異(一)不同民族的人際距離觀這種差異主要來源于文化觀念。(二)體距語差異的文化沖突第五章 語言與跨文化交際一、跨文化交際的特點1、文化的差異與交際障礙同文化交流,由于雙方享有同一文化,不會因文化問題而產(chǎn)生交際障礙。而跨文化交際發(fā)生在不同的文化之間,容易由于差異的存在而造成交際的障礙。障礙之一:認識上的誤區(qū)把自己的文化
46、規(guī)范誤認為是他人也接受的文化規(guī)范是跨文化交際的主要障礙。例1:留學生李英初次出國,到達美國不久被朋友請去參加一個聚會,他準時到達,但卻發(fā)現(xiàn)許多人都姍姍來遲,穿的也很隨便。在聚會上,有幾種飲料和一些簡單的食物,但是沒有什么像樣的菜。聚會上熟人很少,好不容易見到了馬克,于是與他攀談起來, 談了大約十來分鐘, 馬克說他要和另一個朋友去談談, 就走開了, 李英十非常失望。 聚會的主人把他介紹給一兩個人, 然后就再也不管他了。 兩個鐘頭以后, 他借故離開了聚會。 回到家, 他還很餓, 不得不煮些面條吃。 他決心以后再也不參加這類聚會了。例2:薩拉是位英國教師,從曼切斯特來到西安教書。她在講課時學生不斷地
47、記筆記,但是,沒有人提問題。雖然她一再鼓勵他們提問,但是收效不大。她認為學生對她的講課缺乏興趣。但是,她又發(fā)現(xiàn)學生常常在課后或者課間問她問題。她指定學生課后讀參考書,但是,她發(fā)現(xiàn)他們大部分沒有讀。她把學生邀請到她的房間,與他們聊天。但是,他們都比較拘謹。有的學生把她書桌上的東西拿起來看,事先也不征求她的同意。面對這一切,她感到沮喪。她覺得她可能在教學上不會成功。期望對方和自己一樣實際情況并非如此現(xiàn)實與預期差距很大引起文化沖突感到憤怒、恐懼決定退縮回去障礙之二: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是對于某些個人或群體的屬性的一套信念。這些屬性可能是正面的,但大部分是負面的。我們在認識事物時,通常都是從個別到一般,即
48、首先認識個別事物,在認識了許多個別事物以后,將共同的特點集中起來,抽象成為一個總的概念。在總的概念中,個別特點已經(jīng)被忽略,存在的只是共同的特點。這是我們認識事物的一種基本方法。2、交際原則與價值觀念3、母語文化的思維定勢和對異文化的成見4、交際過程中的相互接近和求同趨同5、交際的結果:文化的相互影響二、跨文化交際中文化的沖突和適應在跨文化交際中,或是進入非本民族文化的生活環(huán)境中,以及學習目的語文化的過程中,文化差異都會引起人們的心理反應,產(chǎn)生一定的文化沖突,經(jīng)歷從文化不適應到適應的過程。這一過程大體上分為四個階段:1、蜜月階段剛剛接觸到第二文化或進入第二文化的環(huán)境,對看到、聽到的一切都感到新奇
49、、驚訝、有趣,處于興奮、激動、滿足的狀態(tài),一切都覺得美好。2、挫折階段這段時期,有的采取回避的態(tài)度,不接觸當?shù)厝撕彤數(shù)匚幕?;有的對當?shù)匚幕a(chǎn)生歧義,甚至發(fā)泄不滿,采取不理智的行動;有的因承受不了心理壓力而離開這一文化環(huán)境,回到自己的國家。這些表現(xiàn)叫“文化震蕩癥”,也叫“文化休克”(cultural shock)。文化休克是指在非本民族文化環(huán)境中生活或?qū)W習的人,由于文化的沖突和不適應而產(chǎn)生的深度焦慮的精神癥狀。“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一詞系Oberg于1960年在他的一篇學術論文中首次使用,概括種種跨文化不適應癥,之后廣泛流傳,如今已經(jīng)成為人們常用的詞匯。據(jù)Oberg的看法,文
50、化休克有6個方面的表現(xiàn):由于不斷進行必要的心理調(diào)整而引起的疲憊;由于失去朋友,地位,職業(yè),和財產(chǎn)而引起的失落感;不能接受屬于新文化的成員或者(以及)被這些成員拒之門外;在角色、對于角色的期望,價值觀念,感情和自我認同方面感受到混亂;在覺察到文化差異后感到的驚奇,焦慮,甚至厭惡和氣氛;由于不能對付新環(huán)境而產(chǎn)生的無能為力的感覺.文化休克是人們對于另一種不熟悉的文化環(huán)境的心理反應.通俗地說,一個人從一地遷移到另一地,原來自己熟悉的一套符號,習俗,行為模式,社會關系,價值觀念等被另一套新的自己不熟悉的符號,習俗,行為模式,社會關系,價值觀念所替代,因而在心理上產(chǎn)生焦慮,在情緒上不安定,甚至沮喪.在嚴重
51、的情況下,會產(chǎn)生各種心理和生理方面的疾病.最嚴重的甚至會患精神病或者自殺.這就是文化休克.自然,并不是所有進入異文化環(huán)境的人都會發(fā)生文化休克.進入異文化的人的情況多種多樣,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四種:1)旅游者:這類人通常在異國停留的時間短,而且有各種保護,例如,呆在旅館里,與當?shù)厝撕苌俳佑|,或只有很膚淺的接觸;如果是旅游團,一般有向?qū)樗麄兘鉀Q各種困難和問題,不需要他們自己出面;除了旅游,他們本身沒有其他任務,不需要他們與當局或當?shù)厝擞袠I(yè)務上的聯(lián)系,因此,他們通常不感到生活上的不便或工作上的挫折.一般來說,他們情緒高漲,而不是沮喪.他們對于不熟悉的種種文化現(xiàn)象一般抱著好奇的態(tài)度,并不因為投身其中而
52、情緒低落.2)短期出訪的商人,政府官員,外交官等:他們在異文化環(huán)境中停留的時間從幾天到幾個星期,一般來說,他們的生活條件比較優(yōu)越,居住在飯店或使館里,與當?shù)厝酥挥袠I(yè)務上的往來.他們的困難大致是工作方面的.他們對于異文化可能有不適應的地方,但是,通常不會感到很大的沖擊.3)留學生和長期在外工作的人員,例如使館工作人員,跨國公司的管理人員和技術員,我國勞務輸出的勞工,美國派出的和平隊員等:他們在異文化環(huán)境中至少停留一兩年,有的甚至更長.這些人與當?shù)厝擞休^多的接觸,遇到的困難比較多,在文化方面不適應的情況經(jīng)常出現(xiàn),對于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要求比較高.文化休克的表現(xiàn)在多數(shù)人身上會反映出來.4)移民和政治
53、避難者:他們中有的是出于自愿,有的則是被迫離開自己的國家.他們在文化適應方面遇到的問題最多,對于他們來說,文化適應是他們必須過的關.他們必須重新學習一套新的符號,習俗,行為模式,社會關系,價值觀念.他們原來的文化與新的文化不斷沖突,因此,他們在心理上承受的壓力特別大.文化休克集中反映在后兩種人身上.至于為什么一個人進入異文化環(huán)境會產(chǎn)生種種不良反應,在心理學上有各種解釋.一種傳統(tǒng)的解釋是把文化休克和人們失去親人朋友后感到的悲痛聯(lián)系起來,認為其原因都是由于失去了某種東西.人們感到家庭,朋友,地位或者日常生活中的種種東西,例如自己常吃的食物,自己習慣的氣候,自己喜歡的娛樂方式等等.正是因為失去了這些
54、最親近的東西,人們在異文化環(huán)境中感到不適應,甚至痛苦.3、調(diào)整階段經(jīng)歷了挫折期之后,人們開始調(diào)整自己與環(huán)境的關系,尋找適應新的生活環(huán)境和文化環(huán)境的方法。4、適應階段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調(diào)整,對生活環(huán)境漸漸感到習慣,對第二文化也逐步適應,能基本上采取比較客觀的態(tài)度,甚至對其中的一部分已能接受。不能接受的部分也能要求自己理智地對待。以上是適應第二文化的過程,一般說來要一年左右的時間。這一過程的時間長短取決于學習者本人對待不同文化的態(tài)度。三、跨文化交際中對待不同文化的態(tài)度1、尊重不同的文化2、理解與適應目的語文化3、求同存異對待文化沖突4、外為我用,發(fā)展本國文化5、從跨文化交際的需要出發(fā),選擇文化依附所謂
55、文化依附,是指人們言行所代表和體現(xiàn)的是哪一種文化。四、交際文化知識文化:跨文化交際中不直接影響準確傳遞信息的語言和非語言的文化因素;交際文化:跨文化交際中直接影響信息準確傳遞(即引起偏差或誤解)的語言和非語言的文化因素。第二節(jié) 一、對外漢語教學相關的文化教學對外漢語教學應該以語言教學為主,同時緊密結合相關的文化教學。確定文化教學內(nèi)容應體現(xiàn)語言的、交際的、對外的三條原則:即與語言的學習和使用緊密相關且體現(xiàn)漢語文化特點的、為培養(yǎng)跨文化語言交際能力所必需的、針對外國學習者實際需要的那部分文化。與對外漢語教學相關的文化教學應是三個層次:即對外漢語教學學科范圍那語言的文化因素、基本國情和文化背景知識,和
56、雖不屬于本學科但為本學科所設專業(yè)(如漢語言專業(yè)、中國語言文化專業(yè)等)所需要的專門性文化知識。1、語言的文化因素主要指語言系統(tǒng)各層次的文化內(nèi)涵和語言使用的社會規(guī)約。這些文化因素又可詳細分為語構文化、語義文化和語用文化。語言文化因素主要隱含在詞匯系統(tǒng)、語法系統(tǒng)和語用系統(tǒng)之中,在跨文化交際中制約著語言的理解和使用,甚至可能造成一定的誤解和障礙。語言文化因素又分為語構文化、語義文化和語用文化。這部分文化內(nèi)容常常與語法、詞匯、語用教學結合在一起。2、基本國情和文化背景知識指目的語國家的基本國情知識。國情文化知識可以看作是從文化本位出發(fā)提煉出的最基本的“知識文化”,它可以彌補上述語言文化要素比較零散、不夠
57、系統(tǒng)的缺點,也可為文化知識系統(tǒng)學習打下初步基礎。3、專門性文化知識這是在掌握最基本的國情和文化背景知識基礎上,進一步掌握比較系統(tǒng)的專門性文化知識。在教學中主要體現(xiàn)在為高年級開設的文化課中,如中國文化史、中國文學史、中國歷史、中國經(jīng)濟等等。這類課的性質(zhì)已不是語言教學,所以不屬于對外漢語學科的范疇,是與語言教學平行而又相關的文化課。對外性基礎性常識性二、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語言文化要素1、語構文化語構文化指詞、詞組、句子和話語篇章的構造所體現(xiàn)的文化特點,反應了民族的心理模式和思維模式。重意合而不重形式語言結構的靈活性和簡約性動靜動物動手動人動心蘋果多少錢一斤?蘋果一斤多少錢?一斤蘋果多少錢?多少錢一斤
58、蘋果?明天下雨,不出去了。2、語義文化語義文化指語言的語義系統(tǒng),主要是詞匯中所包含的社會文化涵義,它反映了民族的心理模式和思維模式。這是語言中的文化因素最基本、最大量的表現(xiàn)形式,也是語言教學中文化因素教學的重點之一。語義文化常常和詞匯教學結合在一起。詞義主要包括了概念意義與內(nèi)涵意義。詞的概念意義指語言交際中表達的最基本的意義。沒有概念意義就無法進行語言交際。內(nèi)涵意義是附加在概念意義上的意義。內(nèi)涵意義可以因不同的文化而不同,因此往往是不穩(wěn)定的,在分析內(nèi)涵意義時應注意有褒貶之分。在從事跨文化交際中,不僅要注意詞的概念意義,更重要的是要隨時隨地關注詞的內(nèi)涵意義。在不同語言之間可能出現(xiàn)以下幾種情況(兩
59、種語言分別用A、B代替):1) A、B概念意義相同,內(nèi)涵意義相同或大致相同;Fox狡猾狐貍Pig骯臟豬松堅毅高潔蓮純潔清雅蝠吉祥四死八興旺2) A、B概念意義相同,內(nèi)涵意義不同;紅:喜慶、吉祥、興旺發(fā)達;紅利、紅榜、滿堂紅、走紅 象征革命和革命斗爭;紅旗、紅領巾、紅軍Red: red carpet treatment 用紅地毯接待 red-light district 紅燈區(qū) red flags 提高警惕預防出事 in the red 赤字3) A、B概念意義相同, A有內(nèi)涵意義, B無內(nèi)涵意義。梅、蘭、竹、菊Plum blossom, orchid, bamboo, chrysanthemu
60、m.松、柏、鶴、桃Pine, cypress, crane, peach3、語用文化語用文化指語言用于交際中的語用規(guī)則和文化規(guī)約,是由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別是習俗文化所決定的。(1)問候和道別問候語是交際雙方見面時打招呼使用的程式化語言。您/你好!早上好!您早!早!吃了嗎?去哪里?干什么去?Hi/Hello!How do you do? How are you? 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道別語時交際雙方道別時所使用的程式化語言。再見!明天見!走好!慢走!不送了!有空再來玩!Goodbye!See you!Good night!實在抱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3七年級英語下冊 Unit 10 I'd like some noodles說課稿 (新版)人教新目標版
- 消防控制室管理制度
- 2024-2025學年初中同步測控優(yōu)化設計物理八年級上冊配人教版專項訓練含答案
- 法國課件湘教版
- 簡訊格式與范文
- 西京學院《機械工程測試技術》2022-2023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西京學院《產(chǎn)品造型材料與工藝》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西華師范大學《中國近現(xiàn)代政治思想史》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西華師范大學《信息技術教育應用》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西華師范大學《統(tǒng)計計算與軟件》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2024全新物業(yè)服務培訓
- 山東省日照地區(qū)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數(shù)學試題(含答案)
- 《地產(chǎn)公司圖紙管理辦法》的通知
- 裝飾圖案(第2版)課件 李健婷 模塊7、8 裝飾圖案的組織形式裝飾圖案在現(xiàn)代設計中的應用
- 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學習通超星期末考試答案章節(jié)答案2024年
- 腦出血課件完整版本
- 世界慢阻肺日
- 2024年資格考試-CPSM認證考試近5年真題附答案
- 混料機的安全操作規(guī)程有哪些(8篇)
- 期中 (試題) -2024-2025學年譯林版(三起)英語六年級上冊
- 2024秋期國家開放大學《財務報表分析》一平臺在線形考(作業(yè)一至五)試題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