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經濟學考試題庫完整版_第1頁
公共經濟學考試題庫完整版_第2頁
公共經濟學考試題庫完整版_第3頁
公共經濟學考試題庫完整版_第4頁
公共經濟學考試題庫完整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標準化管理處編碼BBX968T-XBB8968-NNJ668-MM9N公共經濟學考試題庫以下答案乃學生所作,若有錯請自行改正,僅供參考!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分)1、若某個社會中只有A、B、C三人,在配置資源時,下列哪種狀態(tài)說明資源配置達到帕累托最優(yōu)狀態(tài)(C)。A某種資源配置使A、B、C三人的效用均增加了B某種資源配置使A的效應增加,B、C的效用保持不變C某種資源配置使A、B、C三人的效用均下降了D某種資源配置要使A的效應增加,則必然同等減少B和C的效用2、資源配置使整個社會“得者所得大于失者所失”,則這種資源配置(B)A有效率但不是帕累托效率B有效率且達到了帕累托效率B無效率D以上均

2、不對3、關于社會邊際效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C)A指增加一定量的物品或服務所能獲得的效益增加數量B會隨著物品或服務消費量增加而增加C會隨著物品或服務消費量的增加而減少D可以用增加一個單位的某種物品或服務的消費時人們愿意付出的最低貨幣量來表示。4、關于資源配置量與MSB及MSC之間的關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C)AMSBMSC時,說明資源配置過剩BMSB=MSC時,說明資源配置沒有效率CMSBMPB且MSCMPCBMSBMPB且MSC二MPCCMSBMPB且MSCMPC11、當存在正的外部效應時,一定會有(C)AMSBMSCBMSBMSCCMSBMPBDMSCMPBBMSBMPCDMSC10000

3、P100BQ10000P100CQ100DQ10000PMSB22、某甲享用公共物品A并不影響某乙享用公共物品A的效用,這說明的是公共物品的(B)A非可分割性B非競爭性C非排他性D多用途性23、公共物品或服務在消費時容易產生“免費搭車”現象,主要是因為公共物品或服務具有(C)A非可分割性B非競爭性C非排他性D公有性24、高速公路設立收費站收費,是一種準公共物品,是因為它具有()性但不具有(C)性。A非可分割和非競爭,非排他B非競爭性和非排他,非可分割C非可分割和非排他,非競爭D非排他,非可分割和非競爭25、在一定的范圍內,純公共物品的邊際分配成本的邊際生產成本的關系是(B)A前者大于零,后者小

4、于零B前者大于零,后者等于零C前者等于零,后者大于零D前者等于零,后者小于零26、混合公共物品中的公共資源是一種具有(B)性的公共物品A排他但不具有競爭B競爭但不具有排他C競爭和排他D非競爭和非排他27、擁擠的公共物品是具有(A)性的混合公共物品。A排他和非競爭B非排他和競爭C競爭和排他D非競爭和非排他28、在分析純私人物品和純公共物品的需求時(A)A前者水平相加;后者垂直相加B前者垂直相加,后者水平相加C兩者均水平相加D兩者均垂直相加29、若某個消費者花錢購買了一個公共物品,則對其本人和整個社會來說,存在著D)AMSB=MPBMSC=MPCBMSBMPBMSC=MPCCMSBMPBMSCMP

5、BMSCMPC30、若完全由市場來調節(jié)公共產品的需求,會導致公共產品的(B)A需求不足,供給過剩B需求過剩,供給不足C供需達到平衡狀態(tài)D供需均不能確定31、關于林達爾均衡,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D)A只適用人數較少的社會B可以供公共物品或服務的供給達到最佳量C達到均衡時不存在免費搭車現象D達到均衡時,每個社會成員的MPBHMPC32、存在免費搭車問題的程度與社會成員的數量的關系是(A)A兩者呈正向關系B兩者是反向關系C兩者無關聯(lián)關系D兩者的關系不能確定33、關于公共物品或服務的供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C)A可以完全由私人提供B可以完全由政府及其他公共部門提供C可以由政府提供,也可以通過政府補助方

6、式由市場提供D純公共物品才由政府提供,混合公共物品應由市場提供34、對于擁擠性公共物品收取使用費,主要目的是為了(A)A提高使用效率B補償建設成本C獲得一定收益D增加財政收入35、在公共選擇理論中,政治均衡是指(C)的狀態(tài)。A贊成者與反對者勢均力敵B所有人均獲得其想要的最佳結果C社會依既定規(guī)則達成公共物品或服務的供給與成本公攤的協(xié)議D政治席位的平均分配36、某公民就某公共項目進行投票時,投贊成票的條件是(D)AMBi最大BMCi最小CMBi=0DMBi三Ti37、下列哪個因素與投票的結果無關(D)A稅收額的分布狀況B公共品的效益分布狀況C投票規(guī)則的選擇D投票者的人數38、在簡單多數規(guī)則的投票機

7、制下,一個方案獲得通過,是因為該方案(C)A對所有人都有利B對多數人產生效用而對少數人沒有效用C方案符合多數人的最佳偏好D所有人都投了贊成票E方案符合中間投票者的最佳偏好39、根據中間投票者定理,反映中間投票者意愿的方案會使整個社會獲益(A)A最大B最小C處于中間狀態(tài)D為零40、根據中間投票定理,政治家要想使自己的政治方案獲得通過,應將主要的精力放在C)A爭取方案的堅定支持者B爭取方案的反對者C爭取中間投票者D爭取棄權者41、根據中間投票者定理,在簡單多數規(guī)則下獲得通過的方案,一定是(C)最偏好的方案。A堅決支持者B堅決反對者C中間投票者D所有投票者42、在存在多峰偏好者的配對投票中,投票的結

8、果很可能(C)A符合多峰偏好者的愿意B符合中間投票者的意愿C不能確定D符合公共產品或服務者最大偏好者的意愿43、如果某一方案在所有可供選擇的方案中唯一地獲得通過,這說明(C)A在投票者中至少有一個人為多峰偏好者B該方案對所有人都有利C所有投票者都是單峰偏好者D該方案使投票者負擔最輕44、投票交易的存在會使某方案獲得通過的概率(D)A增大B降低C不變D不能確定45、投票交易對社會資源配置效率的影響是(A)A一定是正的B一定是負的C不會產生影響D可能是正的,也可能是負的46、按照公共選擇理論,政黨在提出和組合自己的政治方案時,主要關心(D)A方案是否使資源配置達到帕累托最優(yōu)狀態(tài)B方案是否能夠獲得盡

9、量多的選票C方案是否符合選民的利益D方案是否能迎合中間投票者47、按照公共選擇理論,政府部門在決策中追求公共權力極大化,其必然的結果是導致公共資源配置(A)A不足B過量C達到最佳狀態(tài)D具有效率48、關于政府的消耗性支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C)A應計入GDPB反映財政的分配職能C對資源配置有直接影響D必須通過交換實現49、關于政府的轉移性支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B)A是一種無償性支出B不計入GDPC反映財政的資源配置職能D必須通過交換實現50、財政的消耗性支出不包括下列選項中的(D)A國防支出B公共教育支出C公務員工資支出D社會保障支出E公共投資支出51、消耗性支出的分配主要通過下列哪種安排

10、來實現(C)A消耗性支出的規(guī)模普遍增加B消耗性支出的規(guī)模普遍減少C消耗性支出規(guī)模不變,但結構發(fā)生調整D消耗性支出規(guī)模和結構均不變化52、消耗性支出主要影響社會的(B)A、總供給B總需求C公平和效率D分配方面53、財政轉移性支出不包括下列哪一項(D)A養(yǎng)老金支出B物價補貼支出C債務利息支出D公共衛(wèi)生支出54、財政轉移支付采用現金方式和發(fā)放實物或實物券方式,對接受者效用的影響說法不正確的是(B)A兩者均使接受者的效用增加B前者使之增加,后者使之減少C前者使之減少,后者使之增加D兩者均使接受者效用增加,但前者對接受者效用的影響更大55、馬斯格雷夫提出的公共支出增長模型是(C)A政府活動擴張模型B公共

11、收入增長引致模型C公共支出增長的發(fā)展模型D非均衡增長模型56、在馬斯洛雷夫看來,在經濟發(fā)展處于成熟階段,政府支出結構轉向以(C)為主。A基礎設施投資B消除市場失靈C社會福利支出D取代私人投資57、財政的轉移支付不具備下列哪個作用(A)A直接增加國民收入B協(xié)調社會收入分配C刺激社會總需求D維持社會穩(wěn)定58、關于預算年度說法正確的是(D)A就是一個公歷年度B可以不是公歷年度,但其長度等一年C就是編制預算的那個年度D是預算收支起止的時限,其長度不一定為一年59、只根據新預算年度的社會經濟發(fā)展水平而不考慮以前的公共收支狀況的預算編制方法是(D)A單式預算B復式預算C增量預算D零基預算60、預算的審議和

12、批準一般由(C)機關負責。A財政B行政C立法D檢察61、公共部門進行經濟決策應以(B)為目標,而不能以利潤為目標。A資金收益率最大B社會福利極大C經濟增長最快D失業(yè)率最低62、預算資金的社會機會成本大于其效益時,應(C)配置在政府部門的資源。A減少B增加C維持D完全撤出63、某筆100萬的資金若為非政府部門應用,能獲得120萬元的收入;現將其應用于興建某公共物品,則該公共物品項目的社會機會成本是(C)A100萬元B120萬元C20萬元D以上都不對64、某筆資金若用于私人部門,每增加1萬元支出創(chuàng)造的收益為1.5萬元,現用該資金投資于公共項目,該公共項目投資額為20萬元,則在該公共項目的收益為(C

13、)萬元時,預算資金配置達到最優(yōu)狀態(tài)。A20B25C30D3565、在考慮某公路建成后的社會效益時,下列哪種收益不能考慮進來(D)A帶動周圍經濟發(fā)展而產生的效益B改善投資環(huán)境,使周邊投資增加而增加的收益C使運輸時間和費用減少而增加的效益D使周圍房地產價格上升而使開發(fā)商增加的收入66、有一塊土地,可以用于建設公園、學校和醫(yī)院三個項目中的一個或兩個,三個項目的投資分別為300萬、800萬和700萬,經濟算其建成后的社會效益分別為750萬、1600萬和1190萬,若沒有投資額限制,應該選擇的方案是(C)A建公園和醫(yī)院B建學校和醫(yī)院C建公園和學校D單獨建公園67、若上題中投資總額不能超過1200萬元,則

14、方案選擇又為(A)A建公園和學校B建公園和醫(yī)院C單建學校D單建醫(yī)院68、為了比較不同時間發(fā)生的成本和收益,應將(B)考慮進來。A影子價格B貨幣時間價值C市場利息D凈現值69、若甲、乙兩個方案的投資額均為100萬,甲方案五年內每年獲凈現金流為20萬,乙方案10年內每年獲凈現金流為10萬,則以動態(tài)角度考慮,應選擇(B)A甲方案B乙方案C選甲乙均可D甲乙方案均不能選擇70、若不考慮貨幣時間價值時兩個項目的投資額和收益總額均相等,則在考慮貨幣時間價值時,貼現率越大,對(B)項目一定越不利。A期限短的B期限長的C前期收益大但建設期短的D前期收益小但建設期也短的71、下列選項中,哪項不是稅收與公債的區(qū)別(

15、B)A稅收無須償還,公債則必須償還B稅收是財政收入,公債則不是財政收入C稅收強制征收,公債則自愿購買D稅收事先確定稅率,公債利率則受多種因素影響72、支付能力原則要求征稅時不按人們(D)來征稅。A收入多少B消費多少C財產多少D受益多少73、稅收的固定性是指稅收的(D)A征收數額固定B征收方式固定C納稅人固定不變D稅率和征稅對象的事先確定和相對不變74、稅收的無償性說明政府(D)A征稅不需要付出任何代價B可以任意使用稅款而無需征得納稅人同意C可以不為納稅人做任何事D不需要直接為納稅人付出任何代價75、納稅人與負稅人的關系是(D)A兩者是同一的B兩者是分離的C負稅人是向國家交納稅款的人,納稅人是實

16、際承擔稅收的人D兩者既可以是同一的,又可以是分離的。76、納稅人與負稅人為同一人的稅種是(C)A消費稅B營業(yè)稅C個人所得稅D增值稅77、稅種的區(qū)分主要依據(B)A納稅人B納稅對象C稅率D納稅期限78、比例稅、累進稅和累退稅的邊際稅率有下列關系(D)A比例稅累進稅累退稅B累進稅累退稅比例稅C累退稅累進稅比例稅D累進稅比例稅累退稅79、若某種個人所得稅的免征額為1000元,超過1000元未滿1500之的部分按5%征收,超過1500元未滿2500元的按10%征收,超過2500元未滿5000元的按20%征收。某人收入為4000元,則其應納所得稅為(B)A800元B600元C275元D400元79、公共

17、收入的最佳形式是(B)A稅收B發(fā)行公債C增發(fā)貨幣D收取公共物品使用費80、公共物品使用費之所以不能成為公共收入的主要形式,主要是因為它(B)A引發(fā)通脹B會增加財政負擔C收費數量有限D收費難度大,成本高81、一般來說,彌補財政赤字的最佳形式是(D)A增加稅收B增發(fā)貨幣C增加規(guī)費收入D增發(fā)公債82、公債的最基本功能是(A)A彌補財政赤字B進行生產建設投資C支付政府日常公共開支D發(fā)放財政補貼83、政府支出活動會引發(fā)通貨膨脹,主要是政府通過(C)來增加開支時發(fā)生的。A、增加稅收B增加公債發(fā)行C向中央銀行透支D增加規(guī)費收費84、政府對公共產品或服務的使用者收取使用費,其目的之一是(D)A、獲取收益B填補

18、建設成本C實現社會公平D限制對公共物品的過度使用85、(C)一般適用于課征流轉稅。A比例稅率B累進稅率C累退稅率D定額稅率86、關于稅負公平問題,說法正確的是(D)A稅收公平就是所有的人應扣相同的稅B稅收公平就是有錢人應納稅,低收入者不納稅C、稅收公平就是獲得國家優(yōu)惠照顧的人應多納稅D稅收公平就是稅收負擔能與納稅人經濟狀況相適應87、張三月收入500元,李四月收入5000元,結果張三不交稅,李四交了500元的個人所得稅,這體現了(B)A稅收的橫向公平B稅收的縱向公平C稅收的不公平D稅收的相對不公平88、按以下哪種方式征稅導致的稅后收入分配結果對民間夫理影響最小(B)A、按最小犧牲原則征稅B征收

19、人頭稅C征收累進稅D征收財產稅89、稅收公平原則不包括(D)A納稅能力原則B普遍原則C中性原則D受益原則90、下列的那種稅收會助長社會的高消費傾向(C)A收入稅B消費稅C財產稅D人頭稅91、最小犧牲原則要求每個納稅人因納稅而犧牲后的(B)相等。A總效用B邊際效用C對收入的平均效用D剩余效用與稅前總效用之比92、稅種的基本分類是按(C)的分類。A稅收主體B稅收客體C納稅對象的性質D稅率形式93、按納稅對象的性質進行稅種分類,可將稅收分為(A)A所得課稅、財產課稅和流轉課稅B收益課稅、財產課稅的消費課稅C、利潤稅、地租稅和工資稅D所得課稅、行為課稅和財產課稅94、按課稅對象劃分,社會保障稅屬于(B

20、)A流動課稅B所得課稅C財產課稅D行為課稅95、只有當消費者勞動收入的供給彈性滿足(A)時,稅收對勞動才產生促進作用。AE1BE1CE=1DE096、對勞動收入課稅將改變工資率,由此導致稅收的超額負擔,稅率的累進性越大稅收的超額負擔(B)A替代效應越大B替代效應越小C收入效應越大D收入效應越小97、某商品無稅收時每件市場價格為50元,現對該商品每件征稅10元,則該商品的最可能的市場價格是(D)元。A60B50C40D506098、一般來說,消費者是按價格作出購買決策,生產者按價格作出生產決策(D)。A不含稅、不含稅B含稅不含稅C含稅含稅D不含稅含稅99、某廠家用總量為Q的生產資料生產甲乙兩種商

21、品,無稅收時甲乙商品的產量為Q1和Q2,現對甲產品征稅而乙商品不征稅,則兩種產品的產量的變化趨勢一般為(D)AQI上升,Q2下降BQI、Q2均上升CQI、Q2均下降DQI下降,Q2上升100、某廠家生產甲乙兩種產品,產量分別為QI和Q2,現對該廠征收30%的所得稅,則甲乙兩產品產量的變化趨勢是(D)AQ1上升,Q2下降BQ1下降Q2上升C兩者均上升D、兩者均下降101、甲乙兩種產品的市場價格為P1和P2,且P1P2,則對兩產品征收等額的定額稅和征收等率的比例稅時,其稅收效應是(A)A、前者主要發(fā)生收入效應,后者主要發(fā)生替代效應B前者主要發(fā)生替代效應,后者主要發(fā)生替代效應C兩者均只發(fā)生收入效應D

22、兩者均只發(fā)生替代效應102、假設對x1和x2兩種商品中的x1征稅而x2不征稅,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D)A一定會導致x1商品消費量的減少B一定會導致x2商品消費量的增加C一定會導致消費者總效用的降低D一定會導致x2商品相對價格的下降103、假設消費者消費x1的x2兩種產品,消費量為Q1和Q2,現對消費者征收人頭稅,則其稅收效應是(D)AQ1上升,Q2下降BQ1下降,Q2上升C兩者均上升D兩者均下降104、在勞動工資率處于較低水平時,征收個人所得稅會使勞動供給量(B)A增加B減少C不變D可能增加,也可能減少105、在勞動工資率處于較高水平時,征收個人所得稅一般會導致勞動供給(A)A增加B減少C不

23、變D可能增加,也可能減少106、當稅收對勞動的收入效應大于替代效應時,稅收將導致勞動供給量的(A)A增加B減少C不變D可能增加,也可能減少107、在征收數量相同的情況下,對勞動供給產生激勵作用最大的稅種是(D)A、人頭稅B比例所得稅C累進所得稅D累退所得稅108、儲蓄者作出儲蓄決策依據的是(B)A名義利率B實際利率C平均利率D邊際利率109、當未來預期消費呈剛性的情況下,對存款利息征收利息稅主要產生(A)A收入效應B替代效應C收入和替代效應D無效應110、當市場利率很高時,征收個人所得稅會導致(A)A前期消費的大幅降低而儲蓄量變化不大B儲蓄大幅減少而前期消費變化不大C前期消費和儲蓄同比例減少D

24、消費減少,儲蓄增加111、對于中低收入者來說,征收所得稅對儲蓄的效應是(A)A收入效應大于替代效應B替代效應大于收入效應C收入效應等于替代效應D只有收入效應,沒有替代效應112、稅收對投資的效應由(C)決定。A實際利率B名義利率C實際利率和折舊率D名義利率和折舊率113、一項資產的價值為1000元,稅法規(guī)定按5年折舊,企業(yè)按10年折舊,在考慮貨幣時間價值的情況下,稅收折舊的擋避與實際折舊擋避的關系是(D)A前者大于后者B前者等于后者C前者小于后者D不能確定114、一商品的售價從不征稅時的10元提高到征稅后的11元,該商品按每件1.5元征稅,則稅收轉嫁的情況是(C)A全部由消費者承擔B全部由商家

25、承擔C大部分由消費者承擔D大部分由商家承擔115、對以下產品征稅,稅負更多地由需方承擔的是(B)A生活必需品B需求群性大的產品C資本密集型產品D耐用品116、對壟斷企業(yè)的利潤征稅,一般情況下稅負大部分由(B)A生產者承擔B消費者承擔C生產者和消費者共同負擔D不能確定117、稅收的消轉中,納稅人和負稅人的關系是(C)A納稅人與負稅人同一B納稅人與負稅人分離C只有納稅人,沒有負稅人D只有負稅人,沒有納稅人118、稅收的資本化是稅收(B)的特殊形式。A前轉B后轉C消轉D混轉119、在完全競爭市場上,產品供給彈性_B_,需求彈性_,稅后市場價格增長幅度越大A越小越小B越小越大C越大越小D越大越大120

26、、在完全競爭市場上,(B)稅負大部分由供方承擔。A生活必需品B生產周期長的產品C供給彈性大的產品D課稅范圍廣的產品121、廠商將所納稅款,以除(A)之外的方式向后轉嫁給商品或生產要素的提供者A提高商品的價格B壓低工資C延長工時D降低生產要素價格122、在供方壟斷條件下,如果對其產品征收從價稅和從量稅時商品均衡市場價格相同,則從價稅下壟斷者實際得到的價格與從量稅下相比(C)。A相同B較低C較高D無法比較123、向某件商品征稅2元之后,其價格從10元上升為11元,則該商品的(B)ADdEsBEd1Es1124、當商品的Ed=O時,稅收轉嫁的方向是(A)。A全部前轉B全部后轉C部分前轉部分后轉D全部

27、消轉125、當需求曲線相對于橫軸較為陡峭時,則(B)AEd=0B0Ed1C1EdEs時,稅收轉嫁中(A)居于有利地位。A消費者B生產者C要素所有者D生產者的供應商二、多項選擇題(每小題分共分)1、在某物品或服務的(AC)時,該物品或服務的配置達到最佳量。A凈效益為零B邊際凈效益為零C社會邊際收益等于社會邊際成本D平均社會效益等于平均社會成本2、完全競爭市場的條件包括(ABCD)C資源可以自由流動D所有資源均為私人所有3、公共財政的職能包括(AB)A提供公共產品或服務B調節(jié)收入分配C促進充分就業(yè)和物價穩(wěn)定D維持預算平衡4、財政的資源配置職能之所以存在,是因為(ACD)A公共物品的存在B資源分布的

28、不均衡C外部效應的存在D壟斷現象的存在5、下列哪些行為會產生外部效應(ABD)A某人在公共場所吸煙B某人在自家門前的馬路上灑水C某人大量購買A商品,導致其價格上漲D某企業(yè)因效益不好停產,使供貨商和經銷商均受損6、當存在負的外部效應時,會存在(AB)A資源配置量過剩B市場價格高于社會均衡價格CMSBMPBDMSMPBCMSCMPCDMSBMPC8、對外部效應的矯正可采用(AB)等手段A矯正性稅收B矯正性財政補貼C產權合并D行政限制和許可9、純公共物品或服務是同時具有(ACD)的物品或服務。A消費的非競爭性B使用的非盈利性C受益的非排他性D效用的非可分性10、下列哪些物品或服務屬于混合公共品(BC

29、)A警察B醫(yī)院C郵電D國防11、下列哪些物品是具有競爭性但無排他性的混合公共品(CD)A高等教育B公共土地C公海漁場D有線電視12、對政治均衡產生影響的主要因素有(ABD)A投票規(guī)則B稅收分布C信息的透明程度D受益分布狀況13、投票交易主要有(BC)等形式。A賄選B互投贊成票C隱含投票D投棄權票14、投票者決定投票還是不投票,主要受(ABC)等因素的影響。AMB是否大于TB參與投票的成本C投票行為對選擇結果影響的程度D交通是否便捷15、政黨追求選票極大化可以應用的手段主要有(AB)A與其他政治組織進行投票交易B將不同利益集團支持的方案組合成一系列政治主張C避免走極端C提出盡量多的政治承諾16、

30、按公共支出的性質來分,公共支出可分為(BC)A預防性支出B消耗性支出C轉移性支出D創(chuàng)造性支出17、下列屬于消耗性公共支出的是(ABC)A國防支出B政府官員的工資C政府投資的公路支出D撥付的扶貧款18、政府的消耗性支出產生直接響的領域是(ABD)A流通領域B分配領域C投資領域D生產領域19、決定預算年度起止日期的主要因素是(BD)A預算規(guī)模的大小B公共收入旺季C公共支出最集中的日期D立法機關開會的日期20、預算按其形式上的差別可分為(CD)A零基預算B增量預算C單式預算D復式預算21、一項公共建設工程決策時應考慮的成本有(ABD)A建設成本B機會成本C決策前已投入的成本D對周圍環(huán)境造成的損失22

31、、在考慮貨幣時間價值時,一項工程的決策應考慮的因素有(AC)A投資規(guī)模B工程存續(xù)時間的長短C貼現率大小D收益流的時間分布23、下列哪些情況反映了稅收的受益原則(ABCD)A征收車船使用稅B對奢侈品征收消費稅C對汽油征收燃油稅D對煤礦業(yè)征收資源稅24、公債的主要功能是(BC)A支付政府日常開支B彌補財政赤字C進行基本建設投資D償還舊公債本息25、對所得課稅的稅系主要包括(ABC)A個人所得稅B企業(yè)所得稅C社會保險稅D土地增值稅26、下列物品中屬于富有需求彈性的物品是(BC)A糧食B汽車C化妝品D長虹牌電視機27、關于財政預算平衡的理論主要有(ABD)A年度預算平衡論B周期預算平衡論C相對平衡論D

32、功能財政論28、為了治理經濟過熱,政府的財政政策可以是(BC)A增加開支B增加稅收C減少開支D減少稅收29、若一個社會只有汽車生產和食品生產兩個行業(yè),對食品征稅且對汽車不征稅,會引起(AD)A食品價格上漲B汽車價格上漲C食品生產量增加D汽車消費量增加30、若某行業(yè)為資本技術密集型的自然壟斷行業(yè),對該行業(yè)征稅時,稅負較難轉嫁給(ACD)A消費者B生產者C勞動者D資本所有者四、判斷題(每小題分,共分)1、按照帕累托效率原則,若某種資源調整使至少一個人的效用增加而其他人的效用不變,則這種資源配置的調整是缺乏效率的。(對)2、當MSB二MSC時,社會總效益達到最大值(錯)。3、只要社會凈效益為正值,就

33、應該增加該項目資源配置量。(對)4、在完全競爭市場上,沒有任何社會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錯5、在完全競爭市場上,資源配置可以自動達到最優(yōu)狀態(tài)。(錯)6、只要一個人的行為對其他人發(fā)生了影響,就存在外部效應。(錯)7、因為市場不能提供公共產品,所以公共產品只能由政府生產。(錯)8、負的外部效應之所在存在,是因為生產或消費者的私人效益與社會效益不一致。(錯)9、一般來說,存在在正的外部效應時,商品的市場價格總是低于無外部效應時的均衡市場價格。(對)10、不論是正的還是負的外部效應,均會使商品市場價格低于無外部效應時的均衡市場價格。(錯)11、存在正的外部效應的商品,市場資源配置上肯定會發(fā)生失靈。(

34、錯)12、矯正性的稅收總是使被矯正商品或服務的供給量和需求量減少。(錯)13、一個物品的邊際消費成本為零,說明該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對)14、純粹的公共產品的邊際生產成本為零。(錯)15、私人產品社會需求的水平相加是指在某一數量下不同的市場價格的相加。(錯)16、公共產品社會需求是垂直相加的。(對)17、某居民區(qū)的張某花300元購買了一個消防滅火器,則該滅火器的私人邊際成本為300元。(對)18、如果公共產品的消費者能夠平均自愿分擔公共產品的成本,就可以使公共產品的供給量達到最佳水平。(對)19、對于混合公共物品或服務,可以由私人部門通過市場方式提供。(對)20、對擁擠的公共產品收取使用費,均

35、可以提高該產品的使用效率。(錯)21、政治均衡就是投票者就公共品的供給和成本分擔達成了一致的意見。(錯)22、若某投票者對某方案投贊成票后其分擔的稅收份額增加了,必然意味著該方案使其得到的效用增加了。(對)23、如果一項方案是向每個人發(fā)放相同數量的補貼,同時又按一收入的一一定比例征稅彌補發(fā)放補貼的支出,則對該方案窮人更傾向于投贊成票。(對)24、多數規(guī)則達成的政治均衡使至少51%的投票人獲得其最偏好的結果。(錯)25、在存在多峰偏好的配對投票中不存在達成政治均衡的可能性。(對)26、如果中間投票者承擔的稅收份額足額大,在單峰偏好情況下中間投票者定理使成立。(對)27、投票交易使提案通過或被否決

36、的概率都增大了。(對)28、在存在投票交易的情況下,一定會發(fā)生效率損失。(錯)29、投票者參不參與投票,主要決定于投票方案給投票者帶來的效益與分擔的稅收份額之間的對比關系。(對)30、政黨只有提出使公共利益極大化的方案,才能實現選案票的極大化。(錯)31、一般來說,政府是為消除市場失靈而存在的,因而經政府矯正的社會資源配置是社會資源的最佳配置。(對)32、政府的轉移性支出沒有使政府獲得任何資產或服務。(對)33、公共支出除投資支出外,均不應計入GDP(錯)34、公務員工資并沒有帶來任何產出,因而不計入GDP(錯)35、消耗性支出對社會經濟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影響總供給來實現的。(錯)36、在財政轉

37、接支出中,同金額的實物券與貨幣相比是缺乏效率的。(對)37、公共預算是指政府部門在每一年中各部公共收支計劃。(錯)38、預算資金的機會成本就是該資金被私人部門應用時發(fā)生的成本。(錯)39、達到公共資源配置的最優(yōu)狀態(tài)的條件是單位貨幣產生的邊際效益在公共部門和私人部門相等。(對)40、公共項目建設使周圍私人商品市場價格升高給私人部門帶來的收益不應作為公共項目的收益考慮。(對)41、一般來說,在效益流量和成本流量不變的情況下,貼現率越大,NPV也越大。(錯)42、當選擇過低的貼現率時,一般又對政府投資產生鼓勵。(對)44、一般來說,累進稅的邊際稅率大于其平均稅率。(對)45、區(qū)別不同稅種的主要標志是

38、納稅主體。(錯)46、彌補財政赤字,公債形式比稅收形式更優(yōu)越。(對)47、護照費、訴訟費和商標注冊費均屬于行政規(guī)費。(錯)48、為增加財政收入,公共產品的使用費往往高于提供該產品的平均成本。(錯)五、名詞解釋(每小題分,共分)49、稅收對消費的替代效應會使消費者增加無稅商品的消費量而減少有稅商品的消費。(對)50、稅收的收入效應使勞動供給量增加。(對)51、一般來說,等額的人頭稅比例稅對勞動的激勵效應更大。(對)52、需求彈性越大,稅收的前轉越容易。(錯)53、土地的所有者在稅收轉嫁中一般總是處于不利地位。(錯)54、當EdEs時,消費者在稅收轉嫁中處于比供給者有利的地位。(錯)55、當Ed=

39、Es時,對消費者征稅,稅負將主要由消費者承擔,而對生產者政稅時,稅負主要由生產承擔。(對)56、當Ed=Es時,征收從量稅和征收從價稅,稅收轉嫁的程度會有所不同。(對)57、如果對壟斷者的利潤征稅,則稅負全部由消費者負擔。(對)58、稅政的資本化是稅收前轉的一種特殊形式。(錯)59、政府購買支出的乘數效應一定大于稅收的乘數效應。(對)60、由于平衡預算乘數為1,故等量的政府支出與等量的稅收對GDP的效應剛好抵消,GDP不發(fā)生變化。(錯)1、矯政性稅收考4、政治均衡7、稅收效應10、林達爾均衡13、稅收的額外負擔考16、影子價格六、簡答題2、消費的非競爭性5、轉移性支出考8、稅收轉嫁考11、稅收

40、的替代效應14、稅收的收入效應17、稅收的資本化1、什么是中間投票者定理它的政治意義是什么期中考能3、為什么說稅收是政府取得公共收入的最佳形式?期末考觀點5、簡述為什么市場不能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期末考期末考7、簡述為什么公債是彌補財政赤字的最好形式3、純粹的公共產品或服務6、支付能力原則9、稅收效率12、外部效應考15、稅收中性18、財政乘數2、什么是公共預算它有哪些功4、簡述功能財政論的基本6、簡述完全競爭市場的條件8、簡述瓦格納的政府活動擴張法則。七、計算題1、某商品不征收稅收時的需求曲線是Q=50000-200P,供給曲線是Q=-15000+300P,現假定對每件商品征收30元的固定消費

41、稅,試計算:(1)該商品不征稅時均衡的市場價格和均衡產銷量。(2)在征稅后該商品的市場價格及實際產銷量。(3)國家從該商品征收的消費稅總額及社會福利損失額。解:(1)解聯(lián)立方程(2)征稅后依題資助的聯(lián)立方程后(3)稅收總額=2040030=612000(元)福利損失額=2、某商品的需求曲線是Q=50000-200P,供給曲線是Q=-15000+300P,現假定對每件商品生產會產生30元的外部成本,試計算:(1)該商品完全由民間生產時均衡的市場價格和均衡產銷量。(2)該商品在考慮社會成本時的最佳產量和相應的市場價格。3)由完全由私人生產時相對于社會最佳配置,該商品生產給社會造成的福利損失額。解:

42、(1)KG二=4,KT=二,KB二KG+KT=1(2)政府支出對GDP的影響(億元)稅收對GDP的影響(億元)平衡預算對GDP的影響二政府支出的影響+稅收的影響=1600+(-12000)=4000(億元)即平衡預算使GDP擴大40000億元。3、某國居民的平均邊際消耗傾向為0.75,某年政府支出及稅收均為4000億元,試計算:該國的政府支出乘數、稅收乘數與平衡預算乘數。政府支出和稅收對GDP的影響額。政府的財政活動帶動GDP的變動額(說明是增加還是減少)。解:依題意b=0.75,G=4000,T=4000,Kg=1/(1-b)=4Kt=-b/(1-b)=-3Ktr=b/(1-b)=1Kb=K

43、g+Kt=4+(-3)=1(2)Yg=Y*Kg=4000*4=16000(億元)或者Yg=G/(1-b)=16000(億元)Yt二Y*Kt=4000*(-3)=-12000(億元)或者Yt二-bT/(l-b)=-12000(億元)Y=Yg+Yt=16000+(-12000)=4000(億元)4、某國的居民邊際消費傾向為0.75,試完成下列問題:該國的政府支出乘數、稅收乘數、轉移支付乘數和平衡預算乘數。若該國對國民收入按10%征收比例稅,求上述四種乘數。若該國的國民收入為50000億元,在自主消費和投資均為5500億元,固定性稅收為4000億元,不考慮其他收支項目,則政府支出應是多少?解;依題意

44、b=0.75Kg=1/(1-b)=4Kt=-b/(1-b)=-3Ktr=b/(1-b)=1Kb=Kg+Kt=4+(-3)=1b=0.75,t=10%=0.1Kg=1/【1-b(1-t)】=3Kt=-b/【1-b(1-t)】=-2.3Ktr=b/【1-b(1-t)】=2.3Kb=Kg+Kt=3+(-2.3)=0.7(3)b=0.75,t=0,Y=50000,C=5500,I=5500,T=4000,Y=(C+I+G-bT)/(l-b)=4500(億元)5、甲企業(yè)建立在一個湖邊,生產一種A產品。由于A產品的生產,會向湖中排放一種污染物,這種污染物會對在湖中養(yǎng)魚的漁民的漁業(yè)生產造成損害。假定每生產一

45、噸A產品會向湖中排放一噸污水,并給漁民造成400元的損失,該企業(yè)的私人和社會邊際收益曲線均為Y=2000-0.5X,私人邊際成本曲線為Y=0.3X-400。根據上述資料,完成下列問題:1)若不采取措施矯正甲企業(yè)生產的外部效應,甲企業(yè)決定生產A產品的最佳數量會是多少此時A產品的市場價格是多少(6分)2)若采用征稅的方式矯正甲企業(yè)生產的外部效應,每噸A產品征稅的數量等于其給漁民造成的損失,則在征稅后,A產品的產量又是多少此時A產品的市場價格是多少(7分)3)國家一共可以從A產品的生產中征收多少矯正性稅收(4分)6、某商品不征收稅收時的需求曲線是Q=50000-200P,供給曲線是Q=-1500+3

46、00P,現假定對每件商品征收30元的固定消費稅,試計算:1)該商品不征稅時均衡的市場價格和均衡產銷量。(5分)2)在征稅后該商品的市場價格及實際產銷量。(5分)(3)國家從該商品征收的消費稅總額及社會福利損失額。(6分)7、某國居民的邊際消費傾向為0.8,自主消費為8000億元,自主性投資為2000億元,固定性稅收為2500億元,不考慮外貿因素。試完成下列問題:(本題目在2010年已經期末考了,外加了一個小題目,就是ty以及,G)(1)、若政府當年實現收支平衡,政府支出全部為消耗性支出,則國民經濟產出為多少(4分)(2)、若政府采用赤字政策,當年赤字1500億元,其他條件不變,則國民經濟產出又

47、是多少(4分)(3)、若政府支出中1000億元為轉移支付,其余為消耗性支出,仍實現財政收支平衡,其他條件不變,則國民經濟產出是多少(4分)(4)、若該國除固定性稅收外,還按國民收入的10%征收比例所得稅,則該國的政府支出乘數、稅收乘數、轉移支付乘數和平衡預算乘數各為多少(6分)解:又題意,得b=0.8,C=8000,I=2000,T=2500(1)因為收支平衡,所以G=0既Y=(C+I+G-bT)/(l-b)=(8000+2000+0-0.8*2500)/(1-0.8)=40000(億元)因為赤字,所以G=1500既Y=(C+I+G-bT)/(l-b)=(8000+2000+1500-0.8*

48、2500)/(1-0.8)=47500(億元)依題意有Tr=1000,G=0既Y=(C+I+G-bT+bTr)/(l-b)=(8000+2000+0-0.8*2500+0.8*1000)/(1-0.8)=44000(億元)(3)因為t=10%=0.1,所以Kg=1/【1-b(1-t)】=3.5Kt=-b/【1-b(1-t)】=-2.86Ktr=b/【1-b(1-t)】=2.86Kb=Kg+Kt=3.5+(-2.86)=0.648、某商品不征收稅收時的需求曲線是Q=50000-200P,供給曲線是Q=-15000+300P,現假定對每件商品征收30元的固定消費稅,試計算:(1)該商品不征稅時均衡的市場價格和均衡產銷量。(5分)(2)在征稅后該商品的市場價格及實際產銷量。(5分)(3)國家從該商品征收的消費稅總額及社會福利損失額。(6分)備注:國名收入丫=Y=(C+I+G-bT+bTr+F)/(l-b)GDP供求總額相等的均衡條件可用公式表示為:C+I+G+X=G+S+T+MY代表國名收入;C代表私人消費;I代表私人投資;G代表政府支出;X代表出口;M進口;S代表私人儲蓄;T代表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