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會學理論的文化轉向課件_第1頁
西方社會學理論的文化轉向課件_第2頁
西方社會學理論的文化轉向課件_第3頁
西方社會學理論的文化轉向課件_第4頁
西方社會學理論的文化轉向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當代西方社會學理論 主講:文 軍 教授 第1頁,共35頁。一、文化及其在傳統(tǒng)社會學研究中的地位二、當代西方文化社會學理論的興起及其意義三、社會學理論的文化轉向及其方法論特征 四、當代西方社會學理論中的文化解讀 五、對社會學理論文化轉向的評論與反思 第十講 西方社會學理論的文化轉向第2頁,共35頁。一、文化及其在傳統(tǒng)社會學研究中的地位、“文化”的概念及其社會學含義“文化”(culture)一詞在西方來源于拉丁cultura,原義是指“耕耘”(cultivating)或“開墾”(tilling)土地。社會學對“文化”一詞的解釋和界定是從19世紀以后,隨著社會學、人

2、類學的發(fā)展而進行的。第3頁,共35頁。文化社會學的定義一是主觀意義(subject)的文化概念,主要是指由思想、情感、信仰和價值構成的,與客觀的社會結構相對的思想和知覺文化二是結構意義(structural)的文化概念,主要是指由行為模式、生活方式及某些關系結構組成的較具客觀整體的意義第4頁,共35頁。三是擬劇意義(dramaturgic)的文化概念,主要是指作為一種社會結構的象征表述,是由一系列象征符號構成的符號系統(tǒng)四是制度意義(institutional)的文化概念,主要是指由習俗、宗教、道德、政治和法律等組成的社會關系體系第5頁,共35頁。、文化在古典社會學理論中的地位社會學創(chuàng)建之初,馬

3、克思、涂爾干、韋伯都曾經從不同的思想緯度關注文化現(xiàn)象或文化問題但是,文化并沒有成為社會學理論關注的核心主題,或者說并沒有表現(xiàn)為社會學理論中一種更具實質性的問題社會學家總是試圖尋找社會變遷 “硬指標”,文化卻是“軟性”的第6頁,共35頁。、當代西方社會學中的文化研究與文化理論文化研究或文化理論的廣義與狹義之分,狹義的文化研究是在理論的多元化背景下應運而生的,尤其以英國伯明翰大學的當代文化研究中心()的成立及其所展開的系列研究為標志文化研究是跨學科的,甚至是反學科的第7頁,共35頁。當代文化研究突出對大眾文化的關注,對文化危機的理解應該與城市化、工業(yè)化帶來的結構變革和社會動蕩聯(lián)系在一起第8頁,共3

4、5頁。二、當代西方文化社會學理論的興起及其意義、文化社會學的興起與發(fā)展20世紀,青年運動,女權主義運動及后結構主義思潮一步步推動文化的復興,尤其是80到90年代以來,當文化成為所有社會和人文學科的一個日益重要的概念時,文化社會學經歷后帕森斯時代的一系列“再造”之后,將原本只作配角的被動轉換為用文化語境直接參與研究主流社會學問題的主動。 第9頁,共35頁。西方文化研究發(fā)展史第一階段 19世紀80年代 :代表人物是泰勒、摩爾根和斯賓塞 ,強調人的文化地位的優(yōu)越性以及人類文化的基本特征泰勒第10頁,共35頁。第二階段19世紀90年代到20世紀初:代表人物博阿斯和涂爾干 ,極端重視整體性的社會文化研究

5、,以及人類文化研究中經驗調查和實證分析的重要性。第11頁,共35頁。第三階段 20世紀初至30年代是人類學文化研究的發(fā)展中決定性時期 ,代表人物:馬林諾夫斯基、布朗、莫斯,米德 和阿爾弗萊德韋伯 第12頁,共35頁。第四階段20世紀40年代至50年代,法國社會人類學家經過以莫斯為代表的涂爾干學派的艱苦創(chuàng)業(yè)之后,產生以列維施特勞斯為代表的結構主義人類學第13頁,共35頁。第五階段 20世紀60年代之后,代表人物主要包括吉登斯,布迪厄,埃里亞斯等,認為當代社會人文的因素與整個社會結構的相互滲透,使得社會結構越來越采取象征化的性質和形式第14頁,共35頁。文化社會學的理論流派歷史特殊學派:創(chuàng)始人是美

6、國人類學家博阿斯,既反對古典進化論“單線進化”,“心理一致”的觀點,又反對“埃及中心論”的極端傳播論觀點英國功能主義學派:代表人物是布朗和馬林諾夫斯基,其理論特征是強調各種社會要素的功能意義,以功能關系構建動態(tài)的整體性社會結構,并認為這就是文化。 第15頁,共35頁。文化與人格學派(心理文化分析學派):代表人物包括弗洛伊德,本尼迪克特、喬治. 米德和馬格麗特.米德,林頓與克拉克洪等。第16頁,共35頁。、當代西方文化社會學興起的意義增強社會學審視社會的功能揭示文化對社會實踐的影響的規(guī)律增強社會學理論指導文化實踐的功能推動主流社會學理論的多元發(fā)展第17頁,共35頁。三、社會學理論的文化轉向及其方

7、法論特征、文化轉向的背景及其意義 The Sociology of Culture轉向Culture Sociology,前者意味著關于文化的社會學研究或者說將文化本身作為一種社會學的考察對象,以社會學視角和方法研究文化現(xiàn)象;后者卻是從文化分析入手研究社會現(xiàn)象,以文化為中心概念的社會學理論架構。第18頁,共35頁。當前文化研究的特點是,注重討論各種文化實踐與權力之間的關系,即文化現(xiàn)象和文化實踐中的權力運作對文化實踐的影響與干涉作用,其使命就是分析在具體的社會關系和環(huán)境中文化是如何表現(xiàn)自身和受制于社會與政治制度的。第19頁,共35頁。、社會學文化轉向的方法論特征在方法論和研究范式的運用上,社會學

8、理論獲得新進展,主要表現(xiàn)在:人文主義研究范式強調解釋性與溝通性關聯(lián),與實證主義相比,它將文化看作是人的創(chuàng)造物,從而對其與人的行為行動之間存在的關系進行研究解釋。第20頁,共35頁。批判主義研究范式重在對由資本主義發(fā)展而來的西方發(fā)達國家的社會文化現(xiàn)象進行全面的批判,重在尋找資本主義文化與制度間的聯(lián)系,從而解構制度對文化的束縛。文化社會學是當代正在不斷流行起來的研究領域,沒有固定的學科基礎,甚至是有意識地打破學科界限,正是這種多維性本身決定其多元范式的整合與運用。第21頁,共35頁。四、當代西方社會學理論中的文化解讀、行動與秩序的文化解讀:格爾茲與亞歷山大格爾茲認為文化是從歷史沿襲下來的體現(xiàn)于象征

9、符號中的意義模式,是有序的意義系統(tǒng)和符號系統(tǒng),是人們用以解釋經驗和指導行動的意義結構。需要注意的是,文化必須經由行動才能得以解讀,因此,他提倡“深描”闡釋意義結構。第22頁,共35頁。斯威德勒將文化闡發(fā)為一個工具箱,人們可以用不同的工具去解決不同的問題,表現(xiàn)為不同的策略。而人作為積極的問題解決者,文化則要在行動之中進行了解。亞歷山大反對帕森斯將文化簡單化約為價值,更批評將文化還原為階級、權力和利益的表達的看法,致力于將行動和行動者本人的經歷的意義聯(lián)系起來,并且將其與文化形式聯(lián)系起來。第23頁,共35頁。、階層結構的文化解讀:湯普森與布迪厄湯普森的扛鼎之作英國工人階級的形成致力于發(fā)現(xiàn)另外一種文化

10、,即階級是社會與文化的形成。湯普森從文化緯度將階級視為一種關系,或者如其所言,階級是人們在親身經歷自己的歷史之中確定其含義的,而這一含義恰恰是文化意味的,是在一個歷史發(fā)展過程之中“形成”的。第24頁,共35頁。布爾迪厄在區(qū)隔一書中以品位展現(xiàn)階級或階層的文化之緯,辨識出三種品位圈:合法品位、中產階級品位和大眾品位。正是這些不同品位圈或曰階級是在特定的社會空間下具有相同的慣習的個體的集合,是慣習而非所謂的利益形成階級的邊界。由此,品位成為選擇消費品的重要原則,而文化資本的多寡就成為區(qū)隔的重要準則。第25頁,共35頁。、后現(xiàn)代視野中的文化解讀大眾文化:法蘭克福學派的批判路徑法蘭克福學派的批判理論實際

11、上就是從馬克思政治、經濟和文化批評轉換為更為專門的以文化為核心主題的批判。在他們看來,大眾文化不僅必然隱蔽對社會秩序的否定和批評,并通過焦慮的壓制使現(xiàn)存秩序合法化,從而實現(xiàn)其意識形態(tài)功能;與此同時,還表達人們的某種烏托邦式的希望。第26頁,共35頁。消費文化消費社會:后現(xiàn)代主義的視野后現(xiàn)代社會理論宣稱,當前社會正在轉向一種特定的后現(xiàn)代形式,其特點就是社會結構和經驗的美學化,這一轉向的實質就是文化向經濟生活各個領域的規(guī)模龐大的擴張。波德里亞認為,在消費社會里,所有物品都是某一種符碼,我們消費物品就是消費符號,同時在這一過程中對自己進行界定。正是這些物品構成符號消費的一部分,這樣文化領域和商貿領域

12、產生互惠性的交換。第27頁,共35頁。詹明信是從文化的角度來解讀現(xiàn)代主義的,他認為所謂的后現(xiàn)代主義實際上是一種新的文化邏輯,與此同時,整個社會經濟結構繼續(xù)保持資本主義的早期形式。而消費文化的興起導致高雅文化與商業(yè)形式之間的分野逐步消失,文化藝術全面進入社會和日常生活之中,也就是所有的文化都卷入消費之中。第28頁,共35頁。殖民文化:后殖民主義的視野后殖民主義本質上來說是后現(xiàn)代主義在東方和第三世界國家的一種變體,也可以看作是當代多種文化政治理論的集合性話語,與后現(xiàn)代理論相呼應。后殖民主義理論首先否定殖民時代的結束必然意味著殖民狀況的解除或原殖民國家的真正獨立;其批判的主流話語的矛頭所向是歐洲知識

13、的文化霸權,反對知識的所有排除與壓制。第29頁,共35頁。反文化(counterculture):彌爾頓英格爾反文化在西方社會主要是指20世紀60年代以來,作為反主流文化的一種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其基本精神是指人們對“主流價值”的一種批判。更確切地說,反文化是一種基于“改革”的欲望,是一種促進轉變的社會力量。在彌爾頓英格爾所論及的反文化里,存在以下幾個鮮明特征:與社會主導價值具有強烈對抗性的觀念意識、生活方式(吸毒、斗毆等);出現(xiàn)一套獨特的文學和藝術,形成一種既具理論形態(tài)又富有社會影響的文化。第30頁,共35頁。五、對社會學理論文化轉向的評論與反思1、當代文化研究與社會學理論所面臨的挑戰(zhàn)從思想廣

14、度上說,當代文化研究與社會學理論不太可能發(fā)展出一批概念,能夠在廣度、深度和道德嚴肅性等方面與經典社會學理論的概念相比。并沒有提出一套切實的研究規(guī)劃,進而在產生思想與學術上的真空時,時常需要文化研究填補。第31頁,共35頁。盡管已經正確地認識到文化范疇是社會變遷中的核心要素,卻未能提出一種充分的理論或方法論把握和實現(xiàn)社會變遷。一種充分的文化社會學必須集中考察社會中不斷變化的權力均衡,而將社會范疇歸入文化范疇的嘗試并不能對全力、不平等和社會分層產生充分理解。越來越重視文化的獨立作用,會導致整個文化社會學順應整個文化科學的語言學轉向。第32頁,共35頁。拋棄文化整合的神話,視文化的分化性、多樣性、內在矛盾性等為焦點,將導致現(xiàn)代社會更為激烈的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