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高等教育相關資料全_第1頁
美國高等教育相關資料全_第2頁
美國高等教育相關資料全_第3頁
美國高等教育相關資料全_第4頁
美國高等教育相關資料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WORD.16/16摘要:1971 年美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50,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實現高等教育普與化的國家,為美國實現從工業(yè)化國家轉變?yōu)橹R型國家奠定了必要的知識和人力資源基礎。美國高等教育率先實現普與化,具有原發(fā)性和創(chuàng)新性特點,在教育制度、發(fā)展模式和政策選擇等方面有其深刻的歷史原因和時代影響,對世界高等教育普與化進程具有重要的示作用。關鍵詞:美國 高等教育 普與化美國高等教育在20世紀40年代末進入大眾化階段,并于70年代進入普與化階段。從高等教育大眾化到普與化階段,美國用了近30年的時間。雖然美國高等教育深受歐洲特別是英國和德國高等教育的影響,但就高等教育普與化而言,美國模式具有“原發(fā)性

2、質”。一、美國模式的典型特點1636 年,英國殖民者在馬薩諸塞州創(chuàng)辦哈佛學院,標志著美國高等教育的開端。美國高等教育經歷了兩次大發(fā)展。第一次發(fā)生在1870-1880年,美國聯邦政府基于當時農業(yè)發(fā)展進入機械化,工業(yè)化將要起飛,需要大批農業(yè)專門人才和工程師,就把聯邦的土地贈給各地舉辦高等教育,高校學生規(guī)模迅速擴大。第二次發(fā)生在 1960-1970年間。由于1957年聯發(fā)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美國政府為了再次取得在科學技術發(fā)展上的領先地位,采取各種措施增加教育投入,設立國防教育法案,并運用各種獎學金或貸款吸引大批青年進入高等學校。大學生數量由1960年的3 582 726人增加到 1980年

3、的8 580 887人。美國高等教育發(fā)展采取一種政府與市場結合的模式。聯邦政府與州政府在高等教育發(fā)展規(guī)劃、政策方面負責任;由公立高等學校和私立高等學校共同提供教育產業(yè)和服務;學生繳費上學,對國家需要的專業(yè)和貧困家庭采取多種優(yōu)惠政策與資助形式,保障其接受高等教育的平等權利,1多種大學類型美國高等教育普與化的實現載體主要包括三大類:綜合大學(研究型大學)、州立大學、社區(qū)學院。州立大學在高等教育普與化運動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研究型大學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術性研究人才,為國家研發(fā)和高科技服務;州立大學的目標是培養(yǎng)中層的服務社會的工程師、會計師等技術人才;社區(qū)學院則是為滿足廣大受教育者的就業(yè)準備并為研究型大學和州

4、立大學輸送優(yōu)秀的合格學生。美國社區(qū)學院是一種集大學基礎教育、高等職業(yè)教育、社區(qū)文教服務與成人教育等多種功能于一身的綜合性短期高等教育機構,在擴大高等教育入學機會、滿足社會與市民高等教育需求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2重視制度建設(1)優(yōu)惠政策:通過大力發(fā)展公立高等教育,實現人力資源開發(fā),州立大學和社區(qū)學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2)政策因素:1200萬復員軍人的就業(yè)壓力。 (3)推進私立高等教育機構的發(fā)展。美國在其實際擁有大眾高等教育之前,就早已經擁有了適應于大眾高等教育的結構,這一結構是伴隨著二戰(zhàn)后的復員軍人法案(the GL Bill)開始的,而且仍然在產生作用。在高等教育學士培養(yǎng)方面。美國形成了以公

5、辦學校培養(yǎng)為主,公辦學校、非營利學校和營利學校共同培養(yǎng)的格局。公辦高等教育在美國高層次人才培養(yǎng)方面發(fā)揮著支柱作用,學士學位的70以上、碩士學位的50以上由公辦高等教育機構培養(yǎng)。同時,美國社區(qū)學院是一種集大學基礎教育、高等職業(yè)教育、社區(qū)文教服務與成人教育等多種功能于一身的綜合性短期高等教育機構在擴大高等教育入學機會、滿足社會與市民高等教育需求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3高進低出模式所謂高進低出,是美國高等教育入學率高,保持率低、畢業(yè)率低。據統計,美國大學學生學習保持率只有 68,即有近13的一年級學生不再繼續(xù)讀二年級。近三年,美國大學學位的完成率也達到近30年來的最低點。2003年,美國四年制大學學位

6、完成率全國平均為 5160,其中公立大學學位完成率為412,碩士學位為 3820,博士學位為4660;私立大學學士學位完成率為545,碩士學位為538,博士學位為646。同時,兩年制學院的學位完成率全國平均僅為343。二、美國模式的深度分析美國高等教育率先實現普與化,有其深刻的思想觀念、教育體制、發(fā)展思路和服務意識等方面的原因。進一步說,由公共屬性、市場機制和多樣化服務構成美國高等教育發(fā)展的三大要件。美國高等教育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發(fā)展過程,1900年,美國人口只有4進入高等學校學習,到1999,這個比例已高達43。1900年,25歲以上人口中只有27進入四年或四年以上的大學學習;到1999年達到

7、了236。到2014年,所有人口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將繼續(xù)增加15-20。1高等教育的公共屬性美國高等教育的需要基礎是將個人利益與共同利益相結合起來,促進個人在國家發(fā)展中得到發(fā)展,個人利益在國家利益中得以實現,促進全社會共同發(fā)展。“我們進而相信,如果可以在個人的利益和共同利益之間建立起平衡,一個強有力的學習社區(qū)就會建立起來。我們希望學院作為一個生氣勃勃的學習社會可以成為整個社會的楷模。”“通過有效的學院教育,學生們應該成為有能力的個人,同時也應該致力于公共事業(yè)?!痹诿绹丝磥?,公共教育體制是美國在世界上起主導作用的主要原因,與政府的體制一樣重要,比軍事實力、企業(yè)文化更為重要。美國人不但認為公共

8、教育體制是美國成為世界領袖的原因,而且認為不斷的變革與改革對美國保持其未來在全球市場競爭中的地位至關重要。2公立學位與私立學校相結合公立學校與私立學校相結合,共同發(fā)展高等教育是各國政府的制度和政策選擇。美國政府將高等教育作為最重要的公共事業(yè),將培養(yǎng)高層次人才作為最大的國家利益,充分利用政府和市場兩種力量,加速推進高等教育大眾化和普與化進程。美國高等教育機構的財政來源主要有學費,聯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撥款,私人捐贈,銷售與服務和財政資助等多種形式和渠道。美國高等學校經費主要來源于聯邦和州政府、地方政府、學生學費、私人投入、捐贈收入和銷售服務等方面。對比一下美國公立和私立高等學校財政來源情況可

9、以看出,公立學校51的財政收入來自各級政府投入,“市場化”經費收為49,其中學費達到19;各級政府對于私立高等學校的投入占私立學??偨涃M的 17,“市場化”經費收入高達83,其中學費比重高達42。公立和私立學校財政來源中均有22來自銷售與服務收入。3高等教育的市場機制高等教育市場化是20世紀末世界高等教育領域出現的一種重要變革趨向。正確處理公益性與競爭性的關系,是美國高等教育走向成功和率先實現普與化的至勝法寶。 1997年,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OECD)對高等教育市場化下的定義是:“把市場機制引入高等教育中,使高等教育運營至少具有如下一個顯著的市場特征:競爭、選擇、價格、分散決策、金錢刺激等。

10、它排除絕對的傳統公有化和絕對的私有化?!?。(1)采用等價交換原則,實行收費入學。美國學生讀大學,無論私立或公立大學均需個人付學費,這是個人投資的一面。同時,因不同學校所提供的教育質量不同,所繳納的學費也存在很大差異。如一流的私立大學,四年制本科生學雜費最高收到15萬美元,無名望的私立大學最低只收到1000美元;一流的公立大學,高的收到3000美元以上,低的只收到1000美元,懸殊很大。(2)通過競爭,爭取生源。美國大學的經費13來自學生學費,13來自外界社會的贊助,大學本身的經費渠道也是13。(3)開拓國際教育市場。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美國大學更加注重教育國際化,積極開拓留學生市場已成為大學創(chuàng)

11、造經濟利益的重要手段。4熱戰(zhàn)與冷戰(zhàn)的推動美國是20世紀以來三次世界大戰(zhàn)和“冷戰(zhàn)”的最大蠃家。幾乎與三大軍事戰(zhàn)略同時,美國贏得了三次人才大戰(zhàn)。1910-1920年、1940-1945 年和1975-1990年是美國大學教育發(fā)展的三個快速增長期。美國學者認為:影響美國提升科學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為美冷戰(zhàn)和軍事競爭而增加研究與發(fā)展經費,擴大高等教育規(guī)模。在20世紀后半葉,美國的地位相當突出,以至全世界30的大學生是美國所培養(yǎng)的。5多樣化的教育服務多樣性既是美國高等教育的特點,也是美國高等教育的實力所在。教學、研究和服務是美國高等學校和教師的三重責任。美國經濟之所以能夠稱霸全球,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高

12、等教育體系的支持。美國有研究性大學,也有社區(qū)學院,并在二者之間迅速地出現了一批博士授予院校、綜合院校、文理學院和??圃盒!?茖W研究的主體是處于美國大學體系頂端的100所大學,這些學校得到聯邦政府分配的大部分科研經費。大學為社會,即為政府、工業(yè)、農業(yè)和包括工會、公眾利益組織與其他組織在的各種特定的利益團體提供直接服務的作用,是美國高等教育精神的一個重要部分。美國高等教育有與其他國家高等教育非常不同的功能和結構,進一步說體制和結構創(chuàng)新是美國高等教育實現大眾化和普與化的重要因素。美國只有少數大學生修讀四年后就取得學位;64的大學生在入學五年取得學士學位,16的學生五年后仍未畢業(yè),20的學生未完成學業(yè)

13、就休學。三、美國高等教育發(fā)展的隱憂在高等教育普與化時代,由于教育機會和教育水平不同,人群正在分化,即使是像美國這樣教育發(fā)達的國家也難逃其運。美國高等教育存在三大隱憂:一是令人擔憂的基礎教育。美國高等教育十分發(fā)達,擁有世界一流的大學和教師,高等教育經費也是世界第一。與高等教育相比,美國的基礎教育存在差距,在某些美國學者看來,“人們廣泛認為美國擁有世界上最成功的高等教育體系和最失敗的初等、中等教育體系?!迸c此相反,中國卻有良好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美國學者達爾尼夫主編的知識經濟一書中海德里克史密斯先生甚至認為“投資于一位受過良好教育的中國高中生,使他掌握必要的市場技能,看來比再教育一位不合格的美國

14、高中畢業(yè)生更合算(成本更低)。”、二是人群之間的教育差距。在美國,白人、黑人、西班牙裔人群之間接受高等教育的規(guī)模和比例存在較大差距,人際之間的知識、能力與技能鴻溝不斷擴大。美國教育部2002-2007年發(fā)展規(guī)劃將這種危機感上升為“兩種國家公民”思想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我們國家正逐漸地被分為兩個國家:一個 國家的公民具備閱讀能力,而另一個國家的公民則不具備這種能力;一個國家的公民心懷理想,而另一個國家的公民則胸無大志。”三是外國留學生下降趨勢。爭奪、開發(fā)和利用國際人才為本國經濟、科技和軍事發(fā)展服務是美國政府維護經濟發(fā)展和國家安全的長期戰(zhàn)略,美國是世界最大的留學生目的國,吸收了全球近50的留學

15、生。受“911事件”后美國簽證政策影響,2005年,在美國大學機構留學的外國學生降低到自197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大學項目的留學生下降了6%,來自印度、中國和日本留學生下降最快,印度和中國正在迅速地建設自己國家的高等教育基本框架,并將成為世界高等教育發(fā)展的主要推動力。從美國法律教育看美國高等教育的結構法律教育在許多國家既是該國法律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一國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本文擬通過對美國法律教育幾個側面的觀察研究,對美國高等教育的結構加以探討,以期對我國的高等教育體制改革有所啟發(fā)。 一、美國法學院的本科教育 當今世界主要有三類法律教育模式,一種是英國式的本科教育模式,把法律教育作為普

16、通的大學本科專業(yè)來進行。當然在這種模式下,法律本科(Bachelor of Laws,簡稱LL.B.)畢業(yè)后,還有不少于一年的法律職業(yè)訓練,然后才可以執(zhí)業(yè)做律師。其二是澳大利亞雙學位模式,學生同時在法學院和另一個院學習,經過五到六年取得法律和另一專業(yè)的雙本科學位。其三是美國式的本科后法律教育模式,要求學生在進法學院之前必須有一個非法律的第一學位,然后才可以攻讀法律“本科”。大部分學生在進法學院之前已有一個其他專業(yè)的本科學位,也有一些已拿到其他專業(yè)的碩士學位甚至博士學位。把法律教育放在大學本科畢業(yè)后進行,這實際上是把法律教育視為一種專業(yè)教育,而不是一般的高等普通教育。法律教育實際上是在完成了普通

17、高等教育之后進行的專業(yè)教育,或者是第二學位專業(yè)教育。 在這種體制下,學生進法學院學習法律的目的并非為了拿高學位,而是為了從事法律職業(yè)。所以學生并不在乎三年法學院學業(yè)完成后自己要拿的學位叫什么。在60年代以前美國法學院的這種學位也叫法律學士(即Bachelor of Laws),可能后來覺得不好聽,對學生也不公平(因為人家已經有一個或幾個本科學位甚至碩士、博士學位),因此就將這種學位改稱Juris Doctor,簡稱J.D.。加拿大雖然法律教育的模式同美國一樣,但仍然稱這種學位為法律本科LL.B.,如果一個美國的、一個加拿大的法學院畢業(yè)生到我國找工作,那個加拿大的學生肯定吃虧。國人盲目看重高學歷

18、,偏信名稱使然。 國對這種學位并沒有合適的對應翻譯,因為我國以前并沒有這種學位,大多譯為“法學(律)博士”, 這實際上是不正確的,因為美國律師協會曾經明確規(guī)定獲得法學院這種學位的人不得自稱“博士”,因為美國所有律師法官都必須獲得這種學位才可以從事法律工作,如果允許叫“博士”,那么美國整個法律界就都是“ 博士”了。而且一般公眾也絕對不會把這些法學院畢業(yè)生當成“博士”看待。 當然現在我國設立了法律專業(yè)碩士學位,中國日報把它譯為Juris Master(J.M.),這類似美國的J.D.。依我看,將J.D.譯為法律第二學位或法律專業(yè)學位最為準確,這樣可避免把它誤解為我國傳統的學術性的研究生學位教育。當

19、然這樣一來,可能學生吃虧,因為在我國,學位高低直接與工資待遇掛鉤,直接決定畢業(yè)后能否調動工作或遷徙到大城市,實現家人團聚,故關系重大。這種用人制度導致片面追求高學歷的不良風氣和教育資源的極大浪費,實在應該改革。 二、美國法學院的研究生教育 美國法學院真正的研究生教育并非大家關注的興奮點,“本科教育”即J.D.教育才是重中之重,而且本國 學生絕少在拿到J.D.學位后再讀研究生的。法學院的本科后高學歷教育一般有一年制的碩士學位課程(Master of Laws,簡稱LLM)和三至五年的博士學位(Doctor of Judicial Science,簡稱SJD),通常只有外國學生攻讀這些高學位。碩士

20、學位(LL.M.)是一年制的課程,不用寫論文。所以如果我們聽說某一個學生一年在美國就拿了碩士學位,千萬不要驚訝,因為法學碩士課程本來就是一年。真正的法學博士學位(簡稱S.J.D或 J.S.D. )要三到五年時間,把關極其嚴格,近乎殘酷,很少三年可以完成。一般法學院都把自己的博士學位搞得非常非常難。 美國人都是實用主義者,除了真正對法律學術研究有興趣的本國人讀碩士、博士學位外,一般學生在法學院“本科”(J.D.)畢業(yè)后都馬上開始工作掙錢了。再說法律教育在美國人看來是職業(yè)教育,學法律的目的不是為了拿高學位,而是為了轉行從事法律工作。還有在美國,要想做律師、法官甚至教書,只讀法學院的“本科”即足夠,

21、而且在絕大多數州,律師資格考試只對有法律“本科”(J.D.)學位的人開放。如果沒有“法律本科”,就是拿到法學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也不可參加“律考”,拿這些高學位對從事律師工作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用人單位更看重的是法律“本科”教育。如果沒有“法律本科”,也是不可以讀法學碩士或博士的。可以看出,法律教育在美國是在大學本科通識教育后進行的一種非常專業(yè)化的職業(yè)教育,“本科”教育是其核心和生命?!?本科生”在數量上也比研究生要多得多。 三、美國法律教育的管理機構 在美國法律教育是一種專業(yè)教育,因此法律教育是由美國律師協會(ABA)和美國法學院協會(AALS)管理的,其中主要是ABA,她負責發(fā)“牌照”給要開辦

22、法學院的大學,規(guī)定對法學院的各種軟硬件要求。ABA是法律工作者的行會,法學院的“產品”主要是供應給她的,她當然有權利提要求。絕大部分法學院都取得了ABA的認可,獲得了ABA頒發(fā)的“生產許可證”。法學院的圖書館有自己的行業(yè)協會,即美國法律圖書館館員協會(AALL),該協會對全國法律圖書館進行行業(yè)管理,規(guī)定各種標準規(guī)格并定期進行評比檢查驗收。ABA、AALS和 AALL這三大法律職業(yè)團體主導著美國的法律教育和法律職業(yè)。當然教育主管部門在大學法律教育中也負有部分責任,但不會干涉學院的業(yè)務教學。美國是高度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在那里教育完全商業(yè)化,成為一項龐大的產業(yè)。有關教育主管機構只負責發(fā)“牌照”,取

23、得牌照后,一個教育機構能否存在下去,主要由市場調節(jié),除非重大違規(guī),主管機構一般不會干涉,因此法學院在辦學的方方面面都具有很大的自主權。 四、美國大學教育的層次和入學考試的多樣性 美國大學之本科教育。美國的大學教育十分清楚地分為本科基礎教育和本科后高等教育兩個層次。以耶魯大學為例,有一個本科生院叫做Yale College負責全校的本科教育,其專業(yè)包括文學學科(humanities)、社會科學學科(social sciences)、自然科學學科(natural sciences)和工科學科(engineering),其中沒有法律、醫(yī)學這些專業(yè)學科。本科生院全部從高中畢業(yè)生招生,考生要參加大學本科

24、入學考試( 相當于我們的高考)。這樣的入學考試很多,都由私人公司來操辦,著名的有SAT(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和ACT(American College Test),被許多中學和大學選用。學生在College里的專業(yè)劃分不是很細,因為這個階段屬一般素質教育階段,是打基礎的。學生畢業(yè)可獲得文學學士(Bachelor of Arts,B.A.)、理學學士(Bachelor of Science,B.S.)和一般學士(Bachelor of Liberal Studies,B.L.S)學位。 美國大學之“本科后”教育。在美國,學生本科(College)畢業(yè)還不是全部大

25、學(University)學業(yè)的完成。學生College 畢業(yè)后一般認為還不可以去工作,通常要再念一個“本科后”學院,即School。這種“本科后”高等教育分兩種,即本科后的高等學術性研究生教育和“本科后”高等職業(yè)教育。我之所以沒有把這兩種教育統稱為研究生教育,是因為在中國我們認為本科后的所有高等教育都是學術性研究生教育,不知道還有本科后的高等職業(yè)教育,因此在課程設置等方面容易造成一些誤解。我不再用“大學后教育”,是因為這種叫法也不確切,因為本科College結束后并沒有完全結束大學(University)教育, 想來想去叫“本科后教育”(Post-college education)較為確切

26、。 美國大學中的School是指College之后的高等繼續(xù)教育學院,分兩種。第一種是本科后的研究生教育學院(Graduate School),培養(yǎng)傳統的真正的學術型的碩士和博士,這些學院是我們最最熟悉、一般交往最多的。這類學院一般招生數量不大。第二種是本科后的職業(yè)教育學院(Professional School),培養(yǎng)各種應用型的職業(yè)人才,所授學位不同于傳統的碩士、博士學位,而是本行業(yè)認可的職業(yè)學位。這些職業(yè)教育學院通常招生量很大,因為它們培養(yǎng)的是應用型專業(yè)人才,同第一種本科后研究生院培養(yǎng)學術型研究人才不同。 這些School都只面向College的畢業(yè)生招生,當然不招高中生,而且每一個Sc

27、hool的入學考試都是獨立的,像法學院、醫(yī)學院、商學院等都有自己的全國入學聯考,評價這些School生源質量不是看College的入學考試成績,而是看各自在自己的全國入學聯考中招生的成績如何。例如一流法學院在美國法學院入學考試 LSAT中往往能錄取到好的College畢業(yè)生。需要說明的是這些專業(yè)學院的入學聯考也是由私人考試公司主持的 。 耶魯大學在Yale College之后,即本科后的學院共有11個,包括文理研究院(Graduate School of Arts and Sciences), 醫(yī)學院(School of Medicine),神學院(Divinity School),法學院(L

28、aw School ),藝術學院(School of Art), 音樂學院(School of Music),森林學和環(huán)境研究院(School of Forestry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建筑學院(School of Architecture),護理學院(School of Nursing),戲劇學院(School of Drama),管理學院( School of Management)。這些學院中有些是本科后的學術性研究學院,如文理學院等,這些學院的所有專業(yè)都只授予學術性的碩士和博士學位(Mphil or PhD);其他大部分學院都是本科后職業(yè)教育學院,如

29、醫(yī)學院、法學院、護理學院、神學院、管理學院等,這些學院主要授予職業(yè)教育學位,這些學位不同于學術性的碩士、博士學位。不可以拿同一個標準去衡量。 這兩種本科后繼續(xù)教育學院的分別是很清楚的。這些本科后的學院的共同之處是面向大學本科畢業(yè)生或在職人員招生,都是大學后高層次繼續(xù)教育。 五、與我國大學相關教育的對比 大概由于我國教育不發(fā)達的緣故,我們很難在中文中找到恰當的與“College”和“School”完全對應的詞 ,而是都籠統地譯為“院”。這還不說,最嚴重的是將本科后的兩種性質不同的“院”(School)都視為學術性的研究生院,混淆了這兩種不同的本科后教育的界限,結果造成許多誤解、混亂和教育資源的極

30、大浪費。我們看到華爾街大街上走的都是碩士博士,就以為他們都是學術型的碩士和博士,其實大部分都是本科后的職業(yè)教育學院畢業(yè)的,拿的是職業(yè)學位,如商學院畢業(yè)的大多拿商學院的最基本學位工商管理“碩士”、法學院畢業(yè)的大都拿法學院的最低學位即法律“博士”、醫(yī)學院畢業(yè)的拿醫(yī)學院的最低學位醫(yī)學“博士”,他們同學術性的博士、碩士有質的不同,因為那些從本科后研究生院畢業(yè)的學術型碩士博士們通常都留在大學或研究機構搞教學研究,而鮮有“下?!睆纳痰?。 現在國多所重點大學都提出要以培養(yǎng)研究生為主,為國家培養(yǎng)高層次人才。而且國現在“讀碩熱”、“讀博熱”方興未艾。任何單位和公司也都以有碩士、博士為“水平高”、“素質高”,“科

31、教興國”戰(zhàn)略的實施更使這些熱潮熱上加熱。在國家教育資金十分緊的情況下,在許多人還無緣念大學本科的發(fā)展中的中國,我們把大量的資金放在培養(yǎng)學術性的碩士和博士上,而本科的教學質量卻每況愈下,教授們不屑于教剛入大學的毛孩子。這實際上是很危險的,這說明我國高等教育的發(fā)展是畸形的。實際上,在我看來,我們現在最迫切需要的是發(fā)展高等職業(yè)教育,培養(yǎng)各種各樣的熟練專業(yè)人才,這才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fā)展迫切需要的,而不是大量的只適宜搞學問的學術型碩士博士。這樣的人需要,但在任何一個國家,搞學問的終究都是少數人。 我們把所有的本科后教育都視為學術性的碩士學位、博士學位教育,沒有把本科后的高等教育分為高等學術教育和高

32、等職業(yè)教育,沒有把School分為Academic School (Graduate School )和Professional School ,本科后的一切教育都是研究生教育,這使我們浪費了不少教育資源。只是近年來教育部才開始搞專業(yè)教育試點,現在全國有了幾種專業(yè)學位(指非學術性的職業(yè)教育學位,并非高學位),即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法律碩士學位、教育碩士學位和工程碩士學位等。而且現在評價各種學院招生質量的標準只有一個高考,因為我們的大學過去沒有本科教育和本科后教育的明確分別,也沒有本科后高等學術性教育和本科后高等職業(yè)教育之分別,甚至根本就沒有職業(yè)學院和職業(yè)教育,當然也就沒有它們各自的入學考試了?,F

33、在剛剛起步。對美國高等教育狀況的考察報告筆者應美國過程研究中心(Center For Process Studies)的邀請赴美國洛杉磯參加國際學術會議?,F簡要評述此次會議與對美國一些大學的實地考察情況,以為我們的教育教學改革提供新的啟示。在此聲明:這里所介紹的某些事例并非都經過詳盡考證,僅供參考而已。 此次學術會議的主題是“過程思維與全球化時代的教育改革”。與會者來自美國、中國(包括、與地區(qū)等)、加拿大、奧地利等國家和地區(qū)。一些美國的企業(yè)老板由于對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發(fā)展有著濃厚興趣,也暫時置自己繁忙的商務于不顧,趕來赴會并參與討論。鳳凰衛(wèi)視美洲臺、世界文化論壇、僑報等媒體到會進行了采訪報道。美

34、國一些民間教育研究機構,如全球整合教育中心、洛杉磯華人教育項目等也派出負責人赴會。 尤其是小約翰柯布(john B. Cobb)博士和大衛(wèi)格里芬(DavidGriffin)教授的赴會,極提高了此次研討會的含金量。他們因在哲學、經濟學和教育學等領域的研究中所取得的顯著成就而在世界學術界享有盛譽,依筆者的觀察和體驗,會議具有如下方面的特點: 一、會風極為嚴謹,體現了美國人“認真地做事,痛快地玩?!钡囊回烇L格。每天的會議日程安排相當緊湊,會議地點均要變更,輪流在洛杉磯地區(qū)的不同大學進行,以方便中國學者實地考察美國的大學。大會發(fā)言與分組討論交替展開,集體活動與個別交流相結合。雖然使筆者苦不堪言,但也不

35、得不佩服美國人講求效率和實效的工作作風。這與國一些學術會議質量不高、會風不正形成了鮮明對比。不僅如此,美國學者的幽默風趣和為人謙和的態(tài)度也給與會的中國學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官本位意識淡薄。在一些美國學者看來,美國的政府官員屬于政客,他們常常對之抱敬而遠之的態(tài)度甚至極為反感。認為這幫人經常干一些見不得的勾當,因此,會議主辦方不可能邀請政府官員赴會,否則就會降低會議的檔次。在美國高校,最受人尊敬的是學術大師,而不是政府官員。當然,如果政府官員一生清白,政績突出,那么,或多或少就避免了被美國學者當作批評和嘲諷的對象。我們這幫與會的中國學者,雖然多數都兼有一些行政職務,但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也只好入

36、鄉(xiāng)隨俗,彼此間都以先生、博士、教授、老師、女士相稱,沒有人會提與對方擔任的什么行政職務。 至于美國的大學校長,其主要職責是拉贊助,系院主任(院長)的工作則在于進行協調。如果大學校長為社會聲譽極高的學者,那么得到學者與社會各界的尊敬也在情理之中,從而有利于拉到更多的捐款。 三、筆者雖然不能完全贊同美國學者發(fā)表的某些觀點,但是他們的見解卻能在一定意義上有助于我們開拓視野。這里重點介紹格里芬教授等人的觀點。格里芬教授不僅在學術界享有極高的聲譽,而且也因反對美國政府對外推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政策名揚全國。他認為,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fā)展必須堅持懷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1861

37、1947現代西方著名的數學家、哲學家和教育理論家)的過程教育思想,樹立全球教育的新理念。這種全球教育不同于以往的教育模式,它旨在于追求真理與福祉。辦大學的目的在于創(chuàng)造未來。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問題。教育也是一樣,振救世界既是哲學的任務,也是教育的任務。通過戰(zhàn)爭特別是利用高科技手段進行的戰(zhàn)爭必將導致文明的毀滅。我們實際上生活在一個不道德的世界,人與上帝的關系變成了王權和人權的關系。我們效仿上帝是因為我們自己也想成為上帝,對王權和權力的崇拜是危險的。世界上就有一個基督教的國家正憑借著自己的強大武力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別的國家和地區(qū)。人性的理念來自于人本身,政府應利用說服來管理和統治社會,以武力來統治世

38、界則與人類獨有的價值背道而馳。國與國的關系就是以全球憲章為準則的關系,而不是武力的關系。只有建立了全球,教育才會成為自然的事。這種求真的教育不是為了某些社會階級試圖構建國家利益的教育。而且,全球教育除了尋求真理的教育以外,還應包括道德的教育,這種全球道德教育旨在于尋求、灌輸和維護人類共同的價值觀和利益。目前存在的專業(yè)性突出的職業(yè)教育則與全球教育的理念相違背,因為它增大了社會的貧富差距,不利于維護社會弱勢群體的利益。他也嚴厲批評了美國的外交政策和教育模式,認為美國對外進行的數百次干涉并不是在促進和人權。在美國,歷史教科書只教“有用”的歷史,這只是為了促進美國的所謂愛國主義。 對于格里芬教授的上述

39、觀點,僅管顯現出強烈的批判精神,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未來世界高等教育發(fā)展的重要趨向。但是,其過于極端的色彩不足以使筆者完全信服,如果考慮到中國的國情,那么,則更使人易產生一種“站著說話不腰疼”的印象。全球教育的進程始終與各國的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狀況息息相關,當一國經濟與社會發(fā)展的基礎與人們的意識還不足以為這種教育理念的擴散和應用提供堅實基礎時,那么,它的作用和影響必然會受到限制,其實現不可能一蹴而就。雖然,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對之持反對態(tài)度。 無獨有偶,在筆者向科布博士贈送我校校慶畫冊、合影留念并到其家中作個人專訪時,本人也極力反對中國盲目搬用美國大學的辦學模式。認為這是一種非常糟糕的模式,因為這種

40、教育模式的目標在于培養(yǎng)更多的專家,并把知識原有的在體系分割成相互獨立的學習對象。不僅如此,在這種教育模式中,缺乏對學生進行必要的人文精神的教育。作為曾應筆者邀請,到我校和大學作過題為“走出生態(tài)學與經濟學的對立”的講演的學術大師與格里芬教授的老師,科布博士對中國極為友好,始終關注著我國的發(fā)展。他指出,中國目前最嚴重的問題之一就是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保護,完全依靠所謂專家來解決是不現實的,因為它是一個跨學科的難題。只能由人文學者們領導這些專家從事此項工作。對于科布博士的真知灼見,筆者由衷地表示敬意。但美國的高等教育模式目前已經成為世界許多國家在自身高等教育改革與發(fā)展中借鑒的目標,中國也不例外,尤以北大和清華

41、等國著名高校為甚。筆者為此次會議提交的論文對此有詳盡的闡析,試圖說明這種摸仿的必要性與可能產生的弊端,反對任何完全否定和全盤肯定的觀點。 問題遠不止這些,目前世界高等教育的變革浪潮已經促使人們在更高層次上不斷深化對教育的本質與目標的認識。實際上,圍繞這一問題,我們不得不在教育的功利化、世俗化與浪漫化、理想化之間搖擺。就發(fā)展中國家而言,前者的體現更為突出,而發(fā)達國家,對后者的呼吁則愈發(fā)強烈。顯然,教育的本質屬性決定了教育應盡力追求二者間的融合和協調。然而,迄今為止,二者間的矛盾卻令許多人感到困惑。道理很簡單,至少在現實生活中,今天的人們愿意接受教育的目的多數仍在于為實現個人的生存與發(fā)展奠定基礎,

42、或者說仍是功利化的目的占主流。雖然在這一過程中,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開始注重賦予教育一種理想化和浪漫化的色彩。因為人們在教育過程中會逐漸感受到美好事物所帶來的愉悅。而且,高尚的人性也會借此獲得更好的提升與展現。 對于中國而言,我們不能不培養(yǎng)大批的專家,以滿足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需求,只是需要指出的是,培養(yǎng)專家(尤其在理工類方面)的過程,也應是通過教育進行人文精神傳播的過程。至于人文學家在推動一國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方面的作用將更為重要,但這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 會議期間,美國與其它國家和地區(qū)的許多學者包括一些大學校長所極力宣揚的教育理念雖各有特色,但普遍強調: 一是不同國家和民族要相互尊重。我們不可能

43、在任何問題上都能達成共識,但應具有意識,允許與自己不同的文化和理念的存在。提倡不同國家、民族、文化、之間的相互溝通和理解。人人都要學會傾聽,對于別人的觀點,可以爭論,可以反對,但一定要注意傾聽,尊重別人表達自己觀點的權利。事實也是如此,在會上,凡別人發(fā)言,國外學者均能認真傾聽,隨后就相關問題提出自己的觀點,與會者相互切磋,平等探討,始終洋溢著濃厚的氣氛。 二是教育與其它事物一樣,都是一個不斷發(fā)展變革的過程,它不僅要遵循自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而且也是人把自身的思想融于其中,發(fā)揮人類自身創(chuàng)造性的過程,因此,教育與其它事物一樣,必然存在著美的一面,我們應善于發(fā)現、探索這種美,以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去欣賞這種美包

44、括世界圍文化多元化所產生的美。此外,我們還應以積極的態(tài)度去對待生活,贊頌人性高尚的一面,既要講批判性思維,也要有建設性思維。不如此,就無法最終發(fā)現人類共同的價值觀,實現和維護人類共同的利益。 三是真正意義上的高等教育改革都應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好奇心和創(chuàng)造力,使其成為獨立的思想家而不是把學生視為學習的工具。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傳授前人思想中的精華,鼓勵和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與創(chuàng)造的精神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在于培養(yǎng)一個會欣賞美,具有美感的人,僅僅把教育的目標規(guī)定為培養(yǎng)學生成為會工作的人或者將學生培養(yǎng)為一個摸仿者而不是一個創(chuàng)造者,無疑意味著對教育宗旨的背叛。無論如何,正如懷特海所強調的那樣,“教育若不以激發(fā)學

45、生的主動性為出發(fā)點,不以鼓勵這種主動性為歸宿,那么,這種教育肯定是錯誤的,因為教育的宗旨就是要造就能動的智慧”。目前在世界盛行的專業(yè)教育與我們所追求的真正的教育理念格格不入,只有博雅教育(筆者注:實際上與我國正在大力提倡的素質教育相類似)才是真正的教育。這種教育的過程大體上可劃分為泛修階段和精修階段。前者使學生得以廣泛吸收人類思想的精華,后者使學生有可能欣賞事物具體的美。 教師不應高高在上,應當與學生一起共同旅行在探索真理,發(fā)現美的過程之中。于是,教育的主體不應是單一的,教師和學生都是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只是其主體性的表現各有不同罷了。所以,高等教育的改革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需求。而且,教育是

46、一種與社會有著密切關系,充滿活力的發(fā)展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與學生應一起來滋養(yǎng)生命,使生命更為豐富,人生更有價值。所以,那種盛行于世界許多國家高校的標準化的大學考試模式理應被拋棄。因為它實際上給學生帶來了巨大壓力,遏制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扼殺了人性,導致高等教育日趨死氣沉沉,缺乏活力。 國外學者的上述觀點已經開始逐漸體現在一些美國大學的辦學理念與教育實踐之中了。在筆者所參觀的紅土地大學(University of Redlands),校長、教授和學生們使用得相當頻繁的詞匯莫過于“談判”與“傾聽”了。提出教師要善于傾聽學生的意見,對學生在選課過程中的行為確定,如果教師認為這種對課程的選擇并不符合學

47、生在今后的發(fā)展,那么也要通過與學生的談判和溝通來達成共識,該校確立的辦學理念包括:社會責任與社區(qū)服務、良好人生價值觀的確立等。因而,該校始終要求本科生必須要有進行社區(qū)服務的經歷,借此使學生增強社會責任感,最終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筆者訪美期間,先后參觀了南加州地區(qū)的羅優(yōu)拉瑪麗蒙特大學、紅土地大學、勒灣大學、培澤學院、克萊蒙特研究生大學商學院和克萊蒙特神學院等,初步了解了美國一些大學的辦學模式。如羅優(yōu)拉瑪麗蒙特大學(Loyola Marymount University),為私立學校,收費標準較高。全校學生共計8000余人,其中包括1000余名研究生。學生多為社會上層子女,家境富裕。該校共設5

48、0多個專業(yè),定位于教學研究型大學。被評為美國西部的名校之一,其中法學專業(yè)在全美排名位居前20名,教師主要來源于英美國家,學生則以加州本地的人為主。由于學校間的競爭相當激烈,因此學校力求通過不斷改善學生宿舍的生活條件和提高教學質量以爭奪生源。同時校方重視研究辦學成本問題。對于那些招生數量過少、投入產出比不理想的專業(yè)與時進行調整。該校一年費用開支約2億多美元,其中學生交的學費占5060%,花費在教授身上的占70%左右。 克萊蒙特大學(Claremont University)由八個學校組成一個辦學體系,確立的辦學目標為小而精,并聲稱基本解決了辦學規(guī)模與教育質量間的矛盾。所培養(yǎng)的畢業(yè)生已經開始在美國

49、政界、商界等領域嶄露頭角。其中的研究生大學,只招收研究生,共設有八個學院,涉與教育、人文和神學等學科,由于該校神學院在哲學和研究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曾接待了中國國家局局長葉小平先生和中國駐洛杉磯總領事鐘建華先生的來訪。一些中國學生也在此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他們那種勤奮學習、上進的良好學風獲得了該校許多美國教授的高度評價。 在紅土地大學,校方安排了兩名學生分別介紹了他們如何到日本和學習研究的經歷。根據與日本和高校達成的協議,雙方互派學生,相互承認學分,費用互免。至于學生則自行負責生活費用。學校設有專門機構負責對學生到海外的學習項目提供咨詢并進行引導。據介紹,該校一半以上的學生都有到海外學習的經歷

50、。該校的辦學定位旨在于為社會培養(yǎng)精英人才,對求學者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選擇,以確保培養(yǎng)質量。雖然該校學費昂貴,但校方也根據不同學生的家境和學習成績提供數額不等的資助。 對于美國的高等教育狀況,筆者確屬走馬觀花,實在無力勾劃其細枝末葉,然而,此次美國之行,畢竟提供了親眼看美國,就近觀教育的大好機會。既看到了美國高等教育中積極的因素,也注意到了在美國高等教育發(fā)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矛盾,這里不再贅述。英國經濟學家:美國高等教育何以如此成功?英國經濟學家周刊9月10日一期文章:美國高等教育成功的秘訣。文章主要容如下: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好的高等教育體系。目前世界上70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在美國的大學供職。根據2

51、001年的一項調查,全球大約30的科學和工程類論文以與44的最常被援引的論文出自美國的大學。與此同時,美國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所占比例幾乎比其他任何國家都高。為何美國如此成功?顯然,原因之一是富有。美國花在每個學生身上的錢是經合組織國家平均值的兩倍以上(在2001年約為2.2萬美元,而經合組織國家平均值為1萬美元),而且校友和慈善家也經常向大學捐贈巨資。此外還有歷史原因,美國人歷來熱衷于高等教育。但是,美國教育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體制。這是其他國家可以仿效的。第一個原則是,聯邦政府發(fā)揮有限的作用。美國沒有指導其大學的總的規(guī)劃。它不像法國和德國那樣,把大學教師作為公務員對待。相反,大學有圍廣泛的一系

52、列資助者,從州政府到團體,從自費的學生到慷慨的慈善家。埃茲拉康奈爾、科尼利厄斯德比爾特、約翰斯霍普金斯和約翰洛克菲勒等富有的捐助者對高等院校的發(fā)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慈善助學之風今日猶在:在2004財政年度,私人捐助者共向大學捐贈了244億美元。政府的作用有限并不等于漠不關心。聯邦政府曾多次介入,以促進高等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1862年的莫里爾土地贈與法使全國各地建起了“土地贈與學院”。二戰(zhàn)后頒布的有關退伍軍人的法案使大學變得人人可與。聯邦政府還為科學和研究提供巨額的資助。第二個原則是競爭。對大學來說,人人都參與競爭:從學生、教授到籃球隊員。教授競爭聯邦研究經費,學生競爭助學金或獎學金。這意味著成功的

53、學校也不能安于現狀。第三個原則是,實用沒有什么不好。羅素曾對他在威斯康星大學遇到的俗務表示震驚:“任何一位農場主的蘿卜出了問題,他們就派一位教授去做科學調查。” 美國從來都認為大學不僅僅是象牙塔。20世紀美國歷史學家亨利斯蒂爾康馬杰曾說,對19世紀的美國尋常百姓來說,“教育是信仰”條件是它必須 “實用并帶來紅利”。這種對“紅利”的強調仍然是美國學院文化的一個顯著特征。美國開創(chuàng)了將學術界與產業(yè)界聯系起來的傳統。美國的大學每年獲得的版稅和特許使用費超過10億美元。170多所大學擁有某種形式的“企業(yè)孵化器”,數十家大學還經營它們自己的風險基金。美國率先引入了市場化程度更高的高等教育模式,這種模式正逐

54、漸傳播到美國之外的其他地方。它相對于公共事業(yè)模式而言有四大優(yōu)點。第一,它能更好地將公平與擇優(yōu)錄取原則結合起來;第二,它更好地形成了一個包括常春藤名校和社區(qū)學院在的多元教育體系;第三,市場模式的可持續(xù)性遠遠高于公共事業(yè)模式;第四,與只效命于一位主顧相比,為多位主顧服務使大學對自己的命運有更大的控制權。這并不是說,向市場化程度更高的體制過渡將是件容易的事。各國將不得不解決社會公平的問題,辦法是允許學生貸款。它們還不得不應付伴隨新開放的市場而來的一系列新問題。如何才能防止學術界的“公地”被侵占?如何應對國教育標準的不統一?如何防止徹頭徹尾的欺騙,例如販賣文憑?這些都是嚴峻的問題。但對大學來說,它們構

55、成的威脅遠遠小于依靠公共部門撥款時長期“挨餓”。 美國高等教育的特點美國發(fā)達的高等教育,第一個特點體現在有一個較為完善的教育體系。在美國,公立大學與私立大學并存,研究型大學、教學型大學和社區(qū)大學層次分明,營利性私立大學和非營利性私立大學界限清楚,研究生、本科生、??粕煌瑢哟谓逃桨l(fā)展。在美國4182所高校中,可授予準學位(二年制學院)的1732所,本科學士學位的951所,碩士學位的964所,博士學位的535所。以加利福尼亞州為例,加州的高等教育體系分為公立和私立院校兩類,主要由州政府負責管理。其公立大學分為三個系統,一是加州大學系統,有10個獨立的校區(qū)(分校),20余萬學生;二是加州州立大

56、學系統,有23所學校,40余萬學生;三是二年制的社區(qū)大學系統,有110所學校,160余萬學生。而加州的私立大學系統則由71所院校組成。全加州公私立大學的在校生超過250萬,這足以體現加州高等教育的發(fā)達。其次,美國非常重視各類大學的定位,政府對公立大學一般也都有明確的定位要求,甚至通過立法來加以規(guī)定。大學一旦定位明確后,就成為教職工、學生共同追求的目標。大學力求辦學特色,追求學校、學科、專業(yè)與培養(yǎng)人才的個性,追求與其他學校的差異,努力打造自身的社會品牌形象。在不同學校之間,形成分工明確、競爭有序、合作共贏的高等教育體系。還是以加州公立大學為例,加州大學系統,為研究教學型大學,專注于涵蓋博士學位層

57、次的教育,招收高中畢業(yè)生的前12.25%;加州州立大學系統,為教學研究型大學,主要授予學士學位,可授予的最高學位為碩士,招生對象為高中畢業(yè)生的前33%;社區(qū)大學主要負責提供學位層次以下的課程,只要是高中畢業(yè)生或年滿18周歲者都可入學。這三類系統層次分明,定位清楚,各就其位,在每個定位層次的大學中,都有一批定位辦得非常好的大學,得到了社會的尊崇。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國,定位層次不同的大學沒有高低貴賤和好壞優(yōu)劣之分,沒有社會地位的高下之分。這與我國眼下高等教育界流行的“升本熱”(??粕駷楸究疲熬C合熱”(單科性學校爭辦綜合性大學),“研究熱”(教學型學校往研究型轉變)是一個很好的對照和借鑒。再次

58、,美國高教有成熟的教育認證制度。高等教育認證制度是一種以自我評估和同行評估為基礎的質量保障機制,也是美國高校自我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一所學校經政府教育部門批準,具有授予學位權力,只是說明該校在主管審批的事務部門里被正式“注冊”,達到舉辦高等教育的最低標準,但要成為學術意義上真正的正規(guī)大學,至少要得到大學同行成立的民間的地區(qū)院校認證機構或者其他權威專業(yè)機構的認證。只有通過了認證的學校,其學生才能得到聯邦政府的經濟資助(如貸款、助學金),轉學時其學分才能得到承認,因此一般而言,經過認證的學校,其教育質量和信譽是有保障的。這也是美國學生選擇學校的重要參考指標。實際上,政府對高校質量的調控機制就是通過

59、經費資助來實現的。教育認證主要由非政府的自愿參加的院校協會或專門職業(yè)協會下的獨立認證機構負責進行。美國目前有19個大專院校認證機構,另有64個認證醫(yī)學院、法學院、師院校等的特別認證機構。這些機構實行自我管理方式,獨立運作,主要工作是評估學校和專業(yè)的質量,協助提高教育質量,并向公眾公布所有獲得認證的院校和專業(yè)。第四,美國高校辦學經費來源多元。高校辦學活動是一項耗資巨大的事業(yè),高校辦學資金的多寡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高校的發(fā)展。美國高校十分重視辦學經費的籌措,將籌款作為一項事業(yè)、一個工程、一門科學來做,設立專門部門,安排專門經費,配備專門的人員,這是維系學校充足的辦學經費的重要保證。社區(qū)學院十分繁榮在

60、美國公眾心目中,令他們驕傲的不僅是一些馳名國際的頂尖高校,還有遍布全國各個社區(qū)的社區(qū)學院。美國的社區(qū)學院類似于中國的??茖W校,學制二年,學生畢業(yè)后得到副學士學位。社區(qū)學院有三大教育職能:一是轉學教育。學生在社區(qū)學院修四年制大學的公共基礎課,然后升入四年制大學相應年級去學習;二是職業(yè)技術教育,即培養(yǎng)學生的就業(yè)技能;三是社區(qū)教育,主要是面向社區(qū)成員開展家政、文化、藝術、健美等個人興趣愛好和生活服務課程。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的社區(qū)學院發(fā)展迅速,社區(qū)學院已占美國高等學校總數和在校大學生總數的1/3左右,尤其是近幾年來社區(qū)學院每年招收的新生數已占到美國高校新生數的40%以上;社區(qū)學院提供的轉學教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