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中國通史教學課件之-門閥社會及其解體_第1頁
北大中國通史教學課件之-門閥社會及其解體_第2頁
北大中國通史教學課件之-門閥社會及其解體_第3頁
北大中國通史教學課件之-門閥社會及其解體_第4頁
北大中國通史教學課件之-門閥社會及其解體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八講 門閥社會及其解體 一、東晉南朝政治大勢二、門閥政治三、門閥制度四、門閥之社會影響第1頁,共32頁。一、東晉南朝政治大勢382年東晉十六國全圖東 晉前 秦高 車第2頁,共32頁。東晉南朝政治大勢宋魏柔 然449年宋魏全圖第3頁,共32頁。東晉南朝政治大勢突 厥陳齊周572年陳齊周全圖第4頁,共32頁。東晉南朝政治大勢南強北弱北強南弱東晉門閥政治南朝皇權政治皇帝:高級士族低級士族寒人朝廷:士族當權寒人興起陳557589梁502557齊479502宋420479東晉317420第5頁,共32頁。東晉南朝政治大勢趙翼:廿二史札記卷一二南朝陳地最小“晉南渡后,南北分裂,南朝之地,惟晉末宋初最大,

2、至陳則極小矣”。卷一一宋世閨門無禮“宋武起自鄉(xiāng)豪,以詐力得天下,其于家庭之教,固未暇及也”。卷一二陳武帝多用敵將“陳武帝,起自寒微”。第6頁,共32頁。東晉南朝政治大勢廿二史札記卷八南朝多以寒人掌機要“至宋、齊、梁、陳諸君,則無論賢否,皆威福自己,不肯假權于大臣。而其時高門大族,門戶已成,令仆三司,可安流平進,不屑竭智盡心,以邀恩寵,且風流相尚,罕以物務關懷。人主遂不能藉以集事。于是不得不用寒人。人寒則希榮切而宣力勤,便于驅策,不覺倚之為心膂”。梁武帝第7頁,共32頁。東晉南朝政治大勢廿二史札記卷一二齊制典簽之權太重“齊制,諸王出鎮(zhèn),其年小者,則置行事及典簽以佐之。一州政事,以及諸王之起居飲食

3、,皆聽命焉,而典簽尤為切近”。卷一一宋子孫屠戮之慘“宋武九子,四十余孫,六七十曾孫,死于非命者十之七八,且無一有后于世者”。卷一二齊明帝殺高武子孫“宋子孫多不得其死,猶是文帝、孝武、廢帝、明帝數(shù)君之所為,至齊高、武子孫,則皆明帝一人所殺,其慘毒自古所未有也”。第8頁,共32頁。一、門閥政治仕宦之家門前記述功狀的柱子,左邊的叫“閥”,右邊的稱“閱”。閥閱,先秦以來,閱僅指個人仕途中的功勞。東漢以后因世家大族興起,一個家族中往往多人出仕,于是出仕者的閥閱便又成為家族榮譽、聲望的標志。魏晉南北朝時期,門閥相當于門第 。第9頁,共32頁。門閥政治門閥政治,質言之,是指士族與皇權的共治,是一種在特定條件

4、下出現(xiàn)的皇權政治的變態(tài)。它的存在是暫時的;它來自皇權政治,又逐步回歸于皇權政治。嚴格意義的門閥政治只存在于江左的東晉時期,門閥士族存在并起著不同程度政治作用的歷史時期,并不都是門閥政治時期。 田余慶第10頁,共32頁。門閥政治東晉門閥政治的代表家族:瑯琊王氏潁川庾氏譙國桓氏陳郡謝氏太原王氏“王與馬,共天下”。世說新語 寵禮第二十二元帝正會,引王丞相登御床,王公固辭,中宗(元帝)引之彌苦。王公曰:“使太陽與萬物同暉,臣下何以瞻仰?”第11頁,共32頁。門閥政治床、小床、胡床跪坐、垂腳坐第12頁,共32頁。門閥政治門閥政治,是皇權與士族勢力的某種平衡,也是適逢其會得以上升的某幾家士族權力的某種平衡

5、。東晉門閥政治,是中國古代皇權政治在特定條件下的變態(tài),已如前論。如果沒有一個成熟的有力量有影響的社會階層即士族的存在,如果沒有一個喪失了權威但尚余一定號召力的皇統(tǒng)存在,如果沒有民族矛盾十分尖銳這樣一個外部條件,如果以上這三個條件缺少一個,都不會有江左百年門閥政治局面。反之,這三個條件中任何一個條件變化,都會導致江左門閥政治的相應變化。東晉一朝,皇帝垂拱,士族當權,流民出力,門閥政治才能維持。 田余慶東晉門閥政治第13頁,共32頁。門閥政治從宏觀考察東晉南朝近三百年總的政治體制,主流是皇權政治而非門閥政治。門閥政治只是皇權政治在東晉百年間的變態(tài),是政治體制演變的回流。門閥政治的存在是暫時性的,過

6、渡性的,它是從皇權政治而來,又依一定的條件向皇權政治轉化,向皇權政治回歸?;蕶嗾蔚母鞣N制度經過百余年的發(fā)展,終于與北朝合流而形成隋唐制度的重要淵源?;实刍謴土笋{馭士族的權威,士族則保留著很大的社會政治影響。這就是具有南朝特點的皇權政治。 田余慶東晉門閥政治第14頁,共32頁。門閥政治六朝貴族的自律世界與財產、權勢的世俗欲望相對,是士大夫的自我抑制精神實現(xiàn)了家族、宗族、鄉(xiāng)黨,六朝貴族的階級地位,正是以這種鄉(xiāng)論為基礎而形成的,而正是這種鄉(xiāng)論才是他們得以超越王朝權力而獲得自立的社會地位的根基。六朝貴族就是這樣成為道德共同體的領袖的。 谷川道雄第15頁,共32頁。三、門閥制度門閥制度的特點是按照門戶

7、等級區(qū)別士庶在經濟、政治、文化上所處的不同地位。 唐長孺門閥的形成及其衰落中古門閥制度,整個看來,最主要特征在于按門第高下選拔與任用官吏。至于士族免徭役、婚姻論門第,“士庶之際,實自天隔”等特征,都是由前者逐漸派生的。 ??偙箝T閥制度 中國通史第七卷第16頁,共32頁。門閥制度萌芽時期:東漢仲長統(tǒng)昌言:“天下士有三俗,選士而論族姓、閥閱,一俗;交游趨富貴之門,二俗;畏服不接于貴尊,三俗”。 馬總意林卷五引第17頁,共32頁。門閥制度初步形成時期:曹魏、西晉惠帝元康(291-299)年間,尚書吏部郎李重上奏:“如癸酉詔書之旨,以二品系資,或失廉退之士,故開寒素以明尚德之舉。” 晉書卷四六李重傳風

8、氣制度第18頁,共32頁。門閥制度初步形成時期:曹魏、西晉“二品系資”品:中正品,人品。中正品分為九品,衡量標準為德、才,二品以上是高品。資:本來指個人的功勞和資歷,后來也包括父祖的功勞和資歷,于是又有門資、世資等。如果資不夠,即便德才合格,一般也不能取得人品二品。第19頁,共32頁。門閥制度初步形成時期:曹魏、西晉晉書卷三六衛(wèi)瓘傳:九品之制開始“猶有鄉(xiāng)論余風(指根據(jù)德才評定)。中間漸染,遂計資定品,使天下觀望,唯以居位為貴”。實行“二品系資”后必然會導致一種惡性循環(huán)。即只有據(jù)有較高官位(五品以上)的人及子弟,可以獲得人品二品,只有人品二品才具有銓選和升遷較高官位的資格,而有了較高的官位,又可

9、以繼續(xù)獲得人品二品。逐步形成“公門有公,卿門有卿”之局面。 特點:官品決定人品和門第高下 第20頁,共32頁。門閥制度鼎盛時期 :東晉、南北朝前期特點:門品決定官品魏晉時期按官位高低形成的門閥制度,東晉以后逐漸轉化成按血統(tǒng)高貴與否區(qū)別的門閥制度,出現(xiàn)了“膏腴之族”、“華族”、“次門”、“役門”等長期內一般不因官位有無、高低而發(fā)生變動的社會等級。第21頁,共32頁。門閥制度鼎盛時期 :東晉、南北朝前期宋書卷九四恩幸傳序:“凡厥衣冠,莫非二品(指人品),自此以還,遂成卑庶”。南齊書卷二三史臣曰“貴仕素資,皆由門慶,平流進取,坐至公卿”。晉書卷七五王述傳:“年三十,尚未知名,人或謂之癡。司徒王導以門

10、地辟為中兵屬”。人之清濁與官之清濁 “官以人而清”第22頁,共32頁。門閥制度戶籍上的士庶界限,一般說不再是以九品官品之有無,而是由血緣關系區(qū)別的門閥高低來劃分?!氨緸槟详柎伍T,安北將軍趙倫之鎮(zhèn)襄陽,襄陽多雜姓,倫之使長史范覬之條次氏族,辨其高卑,覬之點宗越為役門。為揚武將軍(官品四品),領臺隊。元嘉二十四年(447),啟太祖(宋文帝)求復次門,移戶屬冠軍縣,許之”。 宋書卷八三宗越傳鼎盛時期 :東晉、南北朝前期第23頁,共32頁。門閥制度鼎盛時期 :東晉、南北朝前期社會風氣上,士庶界限森嚴。宋書卷四二王弘傳所謂“士庶之際,實自天隔”。資治通鑒卷一二九宋紀十一大明五年(461)“是歲,詔士族雜

11、婚者皆補將吏”。胡注:“雜婚,謂與工商雜戶為婚也?!?魏書卷五高宗本紀文成帝和平四年(463),“尊卑高下,宜令區(qū)別,制皇族、師傅、王公侯伯及士民之家,不得與百工、伎巧、卑姓為婚,犯者加罪”。第24頁,共32頁。門閥制度鼎盛時期 :東晉、南北朝前期先是中書舍人紀僧真幸于南齊武帝,稍歷軍校,容表有士風。謂帝曰:“臣小人,出自本縣武吏,邀逢圣時,階榮至此。為兒昏,得荀昭光女,即時無復所須,唯就陛下乞作士大夫。”帝曰:“由司徒左長史江斆(xiao)、吏部尚書謝瀹(yue),我不得措此意,可自詣之?!鄙娉兄荚剶茫情阶?,斆便命左右曰:“移吾床讓客?!鄙鎲蕷舛耍嫖涞墼唬骸笆看蠓蚬史翘熳铀??!?/p>

12、 南史卷三六江斆傳 第25頁,共32頁。門閥制度衰落時期 :南北朝后期王子猷作桓車騎騎兵參軍,桓問曰:“卿何署?”答曰:“不知何署,時見牽馬來,似是馬曹?!被赣謫枺骸肮儆袔遵R?”答曰:“不問馬,何由知其數(shù)?!庇謫枺骸榜R比死多少?”答曰:“未知生焉知死?”注:中興書曰:桓沖引徽之為參軍,蓬首散帶,不綜知其府事。 世說新語 簡傲第二十四第26頁,共32頁。門閥制度陳吏部尚書姚察曰:魏正始及晉之中朝,時俗尚于玄虛,貴為放誕,尚書丞郎以上,簿領文案,不復經懷,皆成于令史。逮乎江左,此道彌扇,望白署空,是稱清貴;恪勤匪懈,終滯鄙俗。是使朝經廢于上,職事隳于下。小人道長,抑此之由。 梁書卷三七何敬容傳衰落

13、時期 :南北朝后期第27頁,共32頁。門閥制度衰落時期 :南北朝后期士族在官吏選拔與任用上所享有的特權逐漸削弱,寒人或庶人在官員中比重增加。結果士庶界限難以堅持,清濁之分逐漸淡化以至消失。隨后門品失去了意義。至隋,九品中正制亦被廢除。南史卷七一沈峻傳:“家世農夫,至沈峻好學,為兼國子助教,兼五經博士”。陳霸先以寒人奪得帝位,更開了南朝從未有過的先例。 第28頁,共32頁。四、門閥對社會之影響是時,朝議以山東人士好自矜夸,雖復累葉陵遲,猶恃其舊地,女適他族,必多求聘財。太宗惡之,以為甚傷教義,乃詔高士廉等刊正姓氏。撰為氏族志。士廉乃類其等第以進。太宗曰:“我與山東崔、盧、李、鄭,舊既無嫌,為其世

14、代衰微,全無冠蓋,猶自云士大夫,婚姻之間,則多邀錢幣。才識凡下,而偃仰自高,販鬻松槚,依托富貴。我不解人間何為重之?我今特定族姓者,欲崇重今朝冠冕,何因崔干猶為第一等?昔漢高祖止是山東一匹夫,以其平定天下,主尊臣貴。卿等讀書,見其行跡,至今以為美談,心懷敬重。卿等不貴我官爵耶?不須論數(shù)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級。”遂以崔干為第三等。及書成,凡一百卷,詔頒于天下。 舊唐書卷六五高士廉傳唐代的貞觀氏族志與顯慶姓氏錄第29頁,共32頁。門閥對社會之影響唐代的貞觀氏族志與顯慶姓氏錄氏族志,勒成百卷,升降去取,時稱允當,頒下諸州,藏為永式。李義府恥其家代無名,乃奏改此書,專委禮部郎中孔志約、著作郎楊

15、仁卿、太子洗馬史玄道、太常丞呂才重修。志約等遂立格云:“皇朝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于是兵卒以軍功致五品者,盡入書限,更名為姓氏錄。由是搢紳士大夫多恥被甄敘,皆號此書為“勛格”。義府仍奏收天下氏族志本焚之。關東魏、齊舊姓,雖皆淪替,猶相矜尚,自為婚姻。義府為子求婚不得,乃奏隴西李等七家,不得相與為婚。 舊唐書卷八二李義府傳第30頁,共32頁。門閥對社會之影響后魏太和中,定四海望族,氏族志一切降之。王妃、主壻皆取當世勛貴名臣家,未嘗尚山東舊族。后房玄齡、魏征、李勣復與昏,故望不減。然每姓第其房望,雖一姓中,髙下懸隔。李義府為子求昏不得,始奏禁焉。其后天下衰宗落譜,昭穆所不齒者,皆稱“禁昏家”,益自貴,凡男女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