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病學資料:神經病學總論2014講義_第1頁
神經病學資料:神經病學總論2014講義_第2頁
神經病學資料:神經病學總論2014講義_第3頁
神經病學資料:神經病學總論2014講義_第4頁
神經病學資料:神經病學總論2014講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神經病學總論 溫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五醫(yī)院 神經科 黃躍金神經病學(neurology)概述.定義:是研究中樞神經系統(tǒng)、周圍神經系統(tǒng)及骨胳肌疾病的病因、發(fā)病機制、病理、臨床表現(xiàn)、診斷、治療及預防的一門臨床醫(yī)學,為神經科學一部分。它的發(fā)展與研究神經系統(tǒng)的結構與機能、病因與病理的諸多神經學科的基礎學科的進步是息息相關的,它們之間互相滲透,互相推動。特別是神經影像學、分子生物學的發(fā)展意義更大。.組成: 中樞神經系統(tǒng)(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腦、脊髓 周圍神經系統(tǒng)(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PNS):腦神經(不包括、)、脊神經研究內容:CNS疾病

2、、PNS疾病和骨胳肌疾病,包括感染、血管病變、腫瘤、外傷、自身免疫、變性、遺傳、中毒、先天發(fā)育異常、營養(yǎng)缺陷和代謝障礙等。.癥狀:據發(fā)病機制分四類缺損癥狀: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失語刺激癥狀:癲癇釋放癥狀:錐體束征休克癥狀:腦休克、脊髓休克 .診療技術發(fā)展:影像技術:1972年Hounsfield(英)設計CT儀而獲取1979年諾貝爾醫(yī)學獎,影像技術發(fā)展迅速,如CTA、MRI、DSA、SPECT、PET神經電生理技術:EMG、NCV、EP(BAEP SEP VEP)、事件相關電位(ERP)、EEG(動態(tài)、視頻)腦血流測定:TCD、局部腦血流測定(rCBF)CSF檢查:常規(guī)生化、細胞學、寡克隆帶(

3、OB)、IgG指數(shù)、特異抗體及細胞因子肌肉和神經組織活檢基因診斷技術:PCR、DNA測序6.治療 根據預后分為三類可完全或基本治愈:如Bell麻痹、GBS、亞聯(lián)早期、大多數(shù)腦膜炎、腦炎、營養(yǎng)缺乏性疾病、良性腫瘤等不能根治,但可使癥狀控制或緩解:癲癇(EP)、PD、MS、MG、偏頭痛、三叉神經痛、周期性癱瘓等目前尚無有效方法:惡性腫瘤、變性病(AD、MND、MSA)、遺傳病、CJD、AIDS所致神經系統(tǒng)疾病學習方法向書本學習向病人學習理論聯(lián)系實際反復溫故知新 二神經系統(tǒng)損害定位診斷意識障礙腦神經感覺系統(tǒng)運動系統(tǒng)反射腦功能定位(一)意識障礙意識在醫(yī)學中是指大腦的覺醒程度,是機體對自身和周圍環(huán)境的感

4、知和理解的能力,并通過人們的語言、軀體運動和行為表達出來;或被認為是中樞神經系統(tǒng)對內外環(huán)境的刺激所做出的應答能力,該能力減退或消失就意味著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意識內容:即為高級神經活動,包括定向力、感知力、注意力、記憶力、思惟、情感和行為等。影響意識最重要結構是腦干上行網狀激活系統(tǒng)意識障礙的臨床分類1.意識水平下降的意識障礙嗜睡(somnolent)昏睡(sopor)昏迷 (coma):分淺、中、深昏迷 昏迷程度 疼痛刺激反應 無意識自發(fā)動作 腱反射 瞳孔對光反應 生命體征如BP.R 淺昏迷 有反應 可有 存在 存在 無變化 中昏迷 重刺激可有 很少 減弱或消失 遲鈍 輕度變化 深昏迷 無 無

5、 消失 消失 明顯變化 意識障礙的臨床分類2.意識內容改變的意識障礙意識模糊(朦朧):常有定向力障礙,錯覺??梢娪隈Y發(fā)作譫妄狀態(tài):定向力、自知力均障礙,常見于高熱、中毒(阿托品、酒精)。特殊類型的意識障礙去皮層綜合癥(decorticated):去皮層強直狀態(tài),因中腦、橋腦上行網狀激活系統(tǒng)未受損,故可保持覺醒-睡眠周期,可無意識咀爵、吞咽動作,如缺氧性腦病。無動性緘默癥(akinetic mutism):為腦干上部或丘腦網狀激活系統(tǒng)及前額葉-邊緣系統(tǒng)損害,伴有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杳澡b別意志缺乏癥(abulia):呈嚴重淡漠狀態(tài),見于雙額葉病變閉鎖綜合癥(locked-in syndrom):

6、雙側皮質核束和皮質脊髓束受損,但意識清,睜閉眼示意。腦死亡(brain death,1981):1.過深昏迷:對外界刺激無反應2.自主呼吸停止,須呼吸機維持(Pco260mmHg,100%O2)3.五項腦干反射消失(光反射消失、角膜反射消失、玩偶頭試驗眼球無運動、眼前庭反射消失、咽反射消失)持續(xù)時間至少12小時4 .脊髓反射可以存在:腱反射、腹壁反射及頸以下對疼痛刺激可消失,也可存在5.須除外藥物中毒、低溫和內分泌代謝等,有去大腦或去皮層強直發(fā)作說明腦干仍有功能,不能診斷為腦死亡。6.EEG呈一直線,至少30分鐘,BAEP引不出波形7.阿托品試驗2mg 心率不增快20%-40%腦死亡的診斷,時

7、間因素很重要,通常認為:腦外傷后腦死亡至少觀察6-12小時腦出血或蛛網膜下腔出血至少6小時疑為藥物中毒病人至少要觀察3-4天心跳停止后復蘇導致腦死亡時間極難確定,大多轉入持續(xù)性植物狀態(tài)持續(xù)性植物狀態(tài)(PVC)標準:腦干功能保留而大腦皮層功能喪失所致1.有自主呼吸2.無需任何升壓藥物3.無任何認知功能4.無任何自主運動功能5.所有腦干反射都好的6.EEG為不規(guī)則腦波,BAEP、SEP基本正常7.病人有覺醒及睡眠周期暈厥與癇性發(fā)作暈厥分類反射性暈厥:自主神經疾病,血管減壓性暈厥、直立性低血壓、SDS、排尿性、頸A竇性、吞咽性、咳嗽性等心源性暈厥:心律失常、急性心排出受阻、肺血流受阻腦源性暈厥:嚴重

8、腦血管閉塞、TIA、高血壓腦病、基底A偏頭痛、腦干病變、主動脈弓綜合癥其它:哭泣性、過度換氣綜合癥、低血糖性、嚴重貧血典型暈厥分三期:發(fā)作前期:短暫而明顯自主神經癥狀發(fā)作期:眼前發(fā)黑,短暫意識喪失而跌倒,可血壓低、脈細、尿失禁恢復期:可出汗、乏力、蒼白、惡心 暈厥與癇性發(fā)作比 癇性發(fā)作 暈厥 臨床特征發(fā)作與體位關系 多在站立時發(fā)作 無關發(fā)作的時間 白天較多 白天夜間均可,睡眠時較多發(fā)作時皮膚顏色 蒼白 青紫或正常先兆癥狀 較長,可數(shù)十秒 短,數(shù)秒抽搐 少見 常見尿失禁或舌咬傷 少見 常見發(fā)作后意識模糊、頭痛 少見 常見NS體征 無 可有心血管異常 常有 無 罕見 常有腦神經EEG異嗅神經()視

9、神經()動眼神經()、滑車神經()、展神經()三叉神經()面神經()前庭蝸神經()舌咽神經()、迷走神經()副神經()、舌下神經()嗅神經()嗅覺缺失:鼻炎、顱底骨折、腫瘤等?;眯幔耗[瘤、顳葉癲癇等。視覺障礙和眼球運動障礙(II、III、IV、VI)1視覺障礙:視覺感受器到枕葉視中樞(1)單眼視力喪失:突然視力喪失眼A或視網膜中央A閉塞單眼一過性黑蒙:頸內A TIA、偏頭痛進行性視力障礙在數(shù)小時到數(shù)日達高峰:球后視神經炎、Davic病、MS先不規(guī)則視野缺損,后視力障礙:視神經壓迫(腫瘤、動脈瘤)額底部腫瘤:同側嗅覺喪失、視神經萎縮及對側視乳頭水腫(Foster-Kennedy綜合癥)(2)雙眼

10、視力障礙一過性雙眼視力障礙:枕葉TIA,皮質盲,瞳孔不散大,光反射不喪失進行性雙眼視力障礙:中毒或營養(yǎng)缺乏性視神經病:異煙肼、灑精、甲醇、鉛中毒,B12缺乏原發(fā)性視神經萎縮:MS、球后視神經炎后遺癥等。慢性視乳頭水腫:顱內占位病變引起顱高壓2視野缺損雙眼顳側偏盲:損害了來自雙眼鼻側視網膜纖維,垂體瘤等使視交叉中部受損對側同向性偏盲:視交叉、外側膝狀體的病變、視輻射的完全損害、枕葉視中樞病變對側視野同向象限盲:顳葉后部使視輻射下部受損雙眼同向上向限盲, 頂葉病變使視輻射上部受損雙眼同向下象限盲。3眼球運動障礙眼肌麻痹A.周圍性眼肌麻痹III麻痹:眼外?。荷喜€下垂、外斜視、眼球向上內下不能,復視,

11、眼內?。和咨⒋蟆⒐夥瓷浼罢{節(jié)反射消失IV麻痹:多合并III麻痹VI麻痹:內斜視,復視 B核性眼肌麻痹: 腦干病變引起,常合并VII麻痹、對側肢癱眼球運動障礙C核間性眼肌麻痹:內側縱束受損前核間性眼肌麻痹:內側縱束上行纖維受損,雙眼向同側注視時,同側眼球可以外展(可伴眼震),對側眼球不能內收,但雙眼集合運動正常后核間性眼肌麻痹:內側縱束下行纖維受損,雙眼向同側注視時,同側眼不能外展,對側眼球可以內收一個半綜合癥:一側腦橋被蓋部病變引起該側副外展神經核或PPRF受損,向病灶側凝視麻痹,即同側眼球不能外展,對側球眼球不能內收 核間性眼肌麻痹和一個半綜合征多見于腦干腔梗、MS D中樞性眼肌麻痹(核上

12、性): 皮質側視中樞(額中回后部-第8區(qū)): 破壞性病變時雙眼向病灶側凝視, 刺激性病變引起雙眼向病灶對側的同向偏斜瞳孔調節(jié)障礙: 瞳孔大小是由支配瞳孔括約肌的IIIn副交感纖維和支配瞳孔散大肌的頸上交感纖維共同調節(jié),普通光線下瞳孔直徑為2-4mm對光反射(傳導徑路):視網膜視神經視交叉視束中腦頂蓋前區(qū)E-W核IIIn睫狀神經節(jié)節(jié)后纖維瞳孔括約肌調節(jié)反射(集合反射):注視近物時雙眼會聚及瞳孔縮小的反應,會 聚不能見于 PD、中腦病變阿羅瞳孔:對光反射消失而調反射存在,見于神經梅毒、MS艾迪瞳孔(強直性瞳孔):一側瞳孔散大,只在暗處強光持續(xù)照射瞳孔才出現(xiàn)緩慢的收縮,光照停止后瞳孔才緩慢散大,調節(jié)

13、反射也同樣緩慢出現(xiàn)并緩慢恢復。多見于中年女性,常有四肢腱反射消失,節(jié)段性無汗,直立性低血壓等,稱為艾迪綜合癥(Adies snydrom)霍納征(Horner sign):頸上交感神經及腦干網狀結構的交感纖維,一側瞳孔縮小、眼裂變小、眼球內陷、同側面部無汗瞳孔散大:溝回疝早期(副交感受纖維位于IIIn表面而先受累)三叉神經()為混合神經。感覺分3支:眼支(眶上裂)、上頜支(圓孔)、下頜支(卵圓孔)運動支:咀嚼肌、顳肌、翼狀內外肌。面神經 中樞性面癱與周圍性面癱比較臨床特點 中樞性面癱(核上性) 周圍性面癱癱瘓分布 病灶對側下面部癱 病灶同側全癱伴舌癱 常有 多無表情動作(額紋 保存 喪失EMG

14、 正常 失神經電位伴偏癱 多有同側 偶可對側面神經各段損害癥狀 周圍性面癱 舌前2/3味覺障礙 唾液分泌障礙 聽覺過敏 淚腺分泌障礙 Hunt綜合征膝N節(jié) + + + + + +鐙骨肌支以上 + + + + +鼓索支以下 + + + +莖乳孔以下 +眩暈和聽力障礙(VIII)1眩暈(vertigo):自身和外物運動性幻覺,呈旋轉感,伴惡心嘔吐頭暈:頭重腳輕、行走不穩(wěn),無旋轉感頭昏:昏昏沉覺,不清醒感正常的空間位象覺的維持四要素:視覺、深感覺、前庭系、小腦臨床分類及表現(xiàn)系統(tǒng)性眩暈:前庭系病變,伴平衡障礙、眼震、聽力障礙分周圍性眩暈(真性)、中樞性眩暈(假性)中樞性與周圍性眩暈的鑒別: 中樞性 周

15、圍性 眩暈特點 較輕,持續(xù)性,病程長 嚴重,發(fā)作性,病程短發(fā)作與體位關系 無關 有關眼震 粗大,持續(xù),方向不一致 細小,與眩暈程度一致,多水平性,聽力 多正常,無耳鳴 多有異常和耳鳴脊髓反射(平衡) 不穩(wěn)定 多往前庭功能低下側傾倒中樞癥狀體征 常有 無自主神經癥狀 輕 嚴重病變 VBI、高顱壓、腦腫瘤 內耳眩暈癥、迷路炎、前庭N炎非系統(tǒng)性眩暈:前庭系統(tǒng)以外的全身系統(tǒng)疾病引起眼部病變、貧血、血液病、神經功能失調等視覺病變深感覺障礙2.聽覺障礙(蝸神經):耳聾、耳鳴、聽覺過敏。傳導性耳聾神經性耳聾假性球麻痹與真性球麻痹比較臨床特點 假性球麻痹 真性球麻痹病史 2次或多次卒中 多首次發(fā)病病變部位 雙

16、皮質延髓束 IX、X咽反射 保留 消失舌肌萎縮 無 有,伴肌顫強哭強笑 有 無下頜、掌頦反射 亢進 正常錐體束征 多有 多無排尿障礙 多有 無EEG 可彌漫性異常 無異常副神經、舌下神經運功神經:胸鎖乳托肌、斜方肌:舌肌感覺障礙感覺傳導道:感受器后根神經節(jié)(I級神經元)脊髓后角細胞及延髓薄束核、楔束核(II 級神經元)丘腦外側核VPL(III級神經元)內囊后肢輻射冠中央后回 感覺的節(jié)段性支配:皮節(jié)數(shù)為31,與神經根節(jié)段數(shù)相同乳頭水平T4臍水平T10腹股溝T12、L臨床分類:刺激癥狀感覺過敏感覺倒錯感覺過度感覺異常疼痛:局部性疼痛、放射性疼痛、擴散性疼痛、牽涉疼抑制癥狀:減退、缺失臨床表現(xiàn)末梢型

17、:呈手套襪子形,多發(fā)性神經病周圍神經型:神經分部區(qū),神經干病變節(jié)段型:后根型:節(jié)段性后角型:分離性前連合型:雙側節(jié)段性分離性臨床表現(xiàn)傳導束型:脊髓半切綜合癥(Brown-Sequard syndrom):病變平面以下對側痛溫覺喪失,同側深感覺喪失及上運動神經元癱瘓 脊髓橫貫性損害腦干型:交叉性,Wallenberg綜合癥(小腦后下A閉塞)丘腦型:偏身性,丘腦痛內囊型:偏身性,三偏皮質型:單肢精細性運動系統(tǒng)下運動神經元上運動神經元(錐體束)錐體外系小腦系統(tǒng)癱瘓(paralysis):隨意運動功能減退或喪失1周圍性癱瘓(弛緩性癱):又稱下癱,脊隨前角細胞和腦干腦神經運動核以下病變周圍神經:多發(fā)性神

18、經病,橈神經麻痹,Bell麻痹神經叢:臂叢損傷前根:節(jié)段性,脊髓壓迫癥脊隨前角細胞:節(jié)段性,脊髓灰質炎,ALS,脊空,進行性球麻痹 ,脊肌萎縮癥2中樞性癱瘓(痙攣性癱):又稱上癱皮質型:單癱皮質下區(qū)(放射冠):單或偏癱內囊:三偏腦干:交叉性Weber綜合癥:病灶側III麻痹,對側VII、XI麻痹、偏癱Millard-Guler綜合癥:病灶側VI、VII麻痹,對側XI麻痹、偏癱Foville綜合癥:病灶側VI麻痹,對側偏癱,雙眼凝視偏癱側腦干基底部內側Jackson綜合癥:病灶側XI麻痹,對側偏癱廷髓前部橄欖體內側脊前A阻塞 脊髓(spinal cord)脊髓半切綜合癥脊髓橫性損害高頸段(C1-

19、4)頸膨大(C5-T2)胸髓(T3-12)腰膨大(L1-S2) 痙攣性癱瘓與弛緩性癱瘓的比較 痙攣性癱瘓 弛緩性癱瘓 臨床特點 癱瘓的分布 范圍較廣,偏癱、單、截難 范圍局限,以肌群為主肌張力 增高,痙攣性 減低,弛緩性反射 腱反射亢進,淺反射消失 腱反射減弱或消失,淺反射消失 病理征 + - 肌萎縮 無或輕 早,顯著 皮膚營養(yǎng)障礙 多無 常有肌顫 無 可有 EMG 正常 NCV異常,失神經電位肌肉活檢 正常 失神經改變 不自主運動(involuntary movements)基底節(jié)重要環(huán)路:皮質-新紋狀體-蒼白球(內)-丘腦-皮質回路皮質-新紋狀體-蒼白球(外)-丘腦底核-蒼白球(內)-丘腦

20、-皮質回路皮質-新紋狀體-蒼白球(內)-丘腦-皮質回路皮質-新紋狀體-黑質-丘腦-皮質回路常見不自主運動:舞蹈癥(chorea):小舞蹈病,HD手足徐動癥(athetosis):WD,HD靜止性震顫(static tremor):PD偏側投擲運動(hemiballismus):丘腦底核病變肌障力障礙(dystonia):HD,WD抽動穢語綜合癥:又稱Gilles de la tourette綜合癥共濟失調(ataxia)小腦、深感覺、前庭、錐體外系共同完成1小腦性共濟失調(cerebellar ataxia)小腦的發(fā)生、結構聯(lián)系及功能定位古小腦(絨球小結前庭神經核前庭小腦)維持軀體平衡及眼球運

21、動舊小腦(蚓部脊髓脊髓小腦)維持軀體平衡新小腦(半球大腦皮質皮質小腦)肢體協(xié)調運動 小腦性共濟失調的臨床特點姿勢和步態(tài)改變:站立不穩(wěn)、步態(tài)蹣跚、兩足遠離叉開、左右搖晃 , 上蚓部-前傾,下蚓部-后傾,半球-患側傾協(xié)調運動障礙(incoordination):辨距不良、意向震顫,快復及輪替運動異常言語障礙:吟詩樣、爆發(fā)性眼運動障礙:粗大眼震肌張力降低:回彈現(xiàn)象(rebound phenomenon)大腦性共濟失調:額葉性共濟失調:伴額葉癥狀頂葉性共濟失調:閉目明顯,深感覺障礙不重或一過性,顳葉性共濟失調:一過性感覺性共濟失調:深感覺障礙(后索):睜眼減輕,閉眼加重;omberg征陽性; 震動覺、

22、位置覺缺失前庭性共濟失調:平衡障礙為主,向病側倒,改變頭位加重,四肢共濟多正常眩暈、嘔吐、眼震明顯,前庭功能減退反射(reflex)淺反射:角膜反射:、咽反射:、腹壁反射:上 T78 中 T9-10 下 T11-12提睪反射: S1-2肛門反射: S4-5深反射:下頜反射: 3 腦橋肩胛反射: 肩胛下神經 C56肱二頭肌反射:肌皮神經 C56肱三頭肌反射:橈神經 C68橈骨膜反射:正中、橈、肌皮神經 C58膝反射: 股神經 L2-4跟腱反射(踝反射):坐骨神經 S1-2病理反射Hoffmann征:高頸段脊髓自動反射(縮回放射或防御反射)口反射(吸吮反射)抓握反射腦功能定位 額葉 軀體運動:中央

23、前回對側偏癱 Broca區(qū):額下回后部表達性失語 凝視中樞:破壞性病灶側;刺激性健側 額前區(qū):精神行為障礙 頂葉、顳葉、枕葉間腦 丘腦 下丘腦(調節(jié)體溫、體重、代謝、內分泌、飲食、生殖、睡眠、覺醒)腦干失語癥、失用癥、失認癥失語癥(aphasia):是腦損害所致的語言交流能力障礙,即后天獲得的對各種語言符號(口語、文字、手語等)的表達及認識能力的受損或喪失。失語癥與構音障礙(dysarthria)有本質的不同后者是由于發(fā)音器官神經肌肉病變造成,為口語的語音障礙。如MG、球麻痹、面舌癱、小腦病變、PD等國內失語癥的分類(1):外側裂周圍失語綜合癥:病灶在外側裂周圍,均有復述障礙 Broca失語(

24、Broca aphasia,BA):額下回后部,口語表達障礙 Wernicke失語(Wernicke aphasia,WA) :顳上回后部,口語理解嚴重障礙傳導性失語(conduction aphasia,CA):緣上回或弓狀纖維,復述不成比例受損,(“鉛筆”說成“先比”)。國內失語癥的分類(2): 經皮質性失語,又稱分水嶺區(qū)失語綜合癥:病灶在分水嶺區(qū),復述相對保留經皮質運動性失語(transcortical motor aphasia,TCMA)經皮質感覺性失語(transcortical sensory aphasia,TCSA)經皮質混合性失語(mixed transcortical a

25、phasia,MTA)完全性失語(global aphasia,GA):優(yōu)勢半球如中A區(qū)病變,所有語言均障礙命名性失語(anomic aphasia,AA):顳中回后部或顳枕交界,命名不能。國內失語癥的分類(3): 皮層下失語綜合癥丘腦性失語(thalamic aphasia,TA):音量小、語調低、表情淡漠、不主動講話,且有找詞困難,可伴錯語。 底節(jié)性失語(basal ganglion aphasia,BaA):自發(fā)性言語受限,且音量小,語調低。失用癥(apraxia):不能準確執(zhí)行其所了解的隨意性動作臨床類型:觀念運動性失用癥:最常見,不能按指令完成動作,左側緣上回病變觀念性失用癥:只能做

26、復雜系列中單一行為或一些分解動作,左側頂葉后部、緣上回及胼胝體病損結構性失用癥:空間關系的結構性運用障礙肢體運動性失用癥:患者被動執(zhí)行口令、模仿及主動動作均受損,4區(qū)及6區(qū)面-口失用癥:不能按指令或模仿檢查者完成動作穿衣失用癥:不能正確地穿脫衣服,右頂葉病變。失認癥(agnosia)視覺失認 枕葉聽覺失認 顳葉觸覺失認:雙頂葉角回、緣上回體象障礙 頂葉(非優(yōu)勢半球)Gerstmann綜合癥 :雙側手指失認、肢體左右失定向、失寫和失算。優(yōu)勢半球頂葉角回病變。智能障礙和遺忘綜合征智能障礙:癥狀包括:記憶障礙,思惟及判斷力障礙,性格改變,情感障礙。分二類:先天性:精神發(fā)育遲滯,獲得性:癡呆。遺忘綜合

27、征(記憶障礙)急性:頭部外傷,腦缺血或缺氧:心臟驟停、CO中毒等,雙側大腦后動脈閉塞,短暫性全面性遺忘,酒精中毒, Werrnicke腦病,分裂性遺忘癥。慢性:慢性酒精中毒Korsakoff綜合征,腦炎后,腦腫瘤,副腫瘤性邊緣葉腦炎。 肌萎縮 神經源性 肌源性部位 前角C ,延髓運動N核,N根、叢、干、周圍N 肌肉病變特點 多遠端 近端型感覺障礙 可有 無EMG 神經源性 肌源性 CK 正常 增高 活檢 肌纖維數(shù)目減少、變細,部分變性 肌纖維腫脹破壞,橫紋消失,空泡形成常見病 脊灰、ALS、GBS等 肌營養(yǎng)不良、肌炎等 步態(tài)異常皮質脊髓病變:痙攣性偏癱或截癱步態(tài),腦卒中、腦癱失用步態(tài)(雙額葉病變):腦積水、癡呆等小步態(tài)(額葉):慌張步態(tài):錐體外系病變小腦性共濟失調步態(tài)醉酒步態(tài)感覺性共濟失調步態(tài) :亞聯(lián)、脊髓結核、Friedreich共濟失調跨閾步態(tài):腓總N肌病步態(tài):肌營養(yǎng)不良癔病步態(tài)二.神經系統(tǒng)疾病的診斷原則(一)定位診斷(topical diagnosis)肌肉病變:肌無力、萎縮、肌痛、假肥大、肌強直周圍神經病變:下癱脊髓病變:錐體束-原發(fā)性側束硬化錐體束+前角-ALS錐體束+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