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對近代中國的影響_第1頁
梁啟超對近代中國的影響_第2頁
梁啟超對近代中國的影響_第3頁
梁啟超對近代中國的影響_第4頁
梁啟超對近代中國的影響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梁啟超對近代中國的影響 魏宏遠開場白南開大學校長龔克魏宏運先生是中國近現(xiàn)代史領域的開拓者,在土地革命、抗日戰(zhàn)爭等領域都有很深的研究功力,學術成果豐富,在國際上具有廣泛影響。能在魏先生望九之年聆聽他關于梁啟超生平及思想歷程的演講,是我們師生的榮幸。梁啟超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人物”,雖然逝世時只有五十多歲,但對今天的中國依然有著巨大的影響。在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我們還能看到周恩來抄寫的梁啟超的詩“世界無窮愿無盡,海天寥廓立多時”,可見梁啟超在當時的影響力。梁啟超生于1873年,卒于1929年,字卓如,號任公,別號滄江,又號飲冰室主人。他是中國近代史上偉大的思想家和作家,著述1400多萬字,是影響中

2、國歷史進程的人物之一。他學問淵博,貫通新舊中西。他的文章極其動人。嚴復稱“任公妙才,下筆不能自休,其自甲午以后,于報章文字,成績?yōu)槎?,一紙風行海內,觀聽為之一聳。”梁啟超評說自己的文章“平易暢達,時雜以俚語、韻語及外國語法,縱筆所至不檢束,學者競效之,號新文體;老輩則痛恨,詆為野狐。然其文條理明晰,筆鋒常帶情感,對于讀者,別有一種魔力焉。”胡適對梁啟超崇敬之至,他曾講:“使無梁氏之筆,雖有百十孫中山、黃克強,豈能成功如此之速耶?。ㄖ感梁ジ锩?。那個時代的年青一代知識分子,幾乎無一不受梁啟超思想和文字的洗禮。毛澤東每當在新民叢報上看到梁啟超的文章,都要反復地閱讀。郭沫若認為梁任公在當時不失為一

3、個革命家的代表,“在他那新興氣銳的言論之前,差不多所有的舊思想、舊風氣都好像狂風中的敗葉,完全失掉了它的精彩”。正是因為梁啟超在當時擁有著巨大的影響力,在他逝世后,天津、上海都舉行了公祭,各界名流紛紛著文悼念。楊杏佛的挽聯(lián)是“文開白話先河,自有勛勞垂學史;政似青苗一派,終憐憑藉誤英雄。”胡適的挽聯(lián)是“文字收功,神州革命;平生自許,中國新民。”雖然大儒梁漱溟因門戶之見,學派對立,稱:“梁啟超學術上的成就量勝于質,其參與政治失敗多于成功。”他的老師康有為也因政見不和,罵他是“梁賊”。然而這都無損于梁啟超的歷史地位。國難危重 主張變法清末,中華民族危難深重,中日甲午戰(zhàn)爭后,帝國主義列強競相瓜分中國。

4、滿清政府猶如一個病入膏肓的老者,已無一絲生氣。就像魯迅所講:“新派搖頭,舊派也嘆氣?!贝藭r在廣東出現(xiàn)了兩種主張變革社會的力量:一是由孫中山領導,主張從下層社會著手;一是由康有為、梁啟超領導,主張從上層社會著手。梁啟超三十自述記述了自己成長的歷史,特別講到拜康有為為師對自己的影響。他說,自己自幼好讀書,祖父讓他讀史記、綱鑒易知錄。其父慈而嚴,督課之外,使之勞作,常訓之曰:“汝自視乃如常兒乎?”他發(fā)憤讀書,考取了秀才、舉人。但他并不以此自滿,得知康有為在廣東省城長興里之萬木草堂講學,便去聽講求教。而當時康有為還只是一名秀才。舉人向秀才學習,這在當時成為一段佳話。梁啟超這樣記述自己當時的心情:“余以

5、少年科第,且于時流所推重之訓詁詞章學頗有所知,輒沾沾自喜。先生乃以大海潮音作獅子吼,取其所挾持之數(shù)百年無用舊學,更端駁詰,悉舉而摧陷廓清之?!笨涤袨閷τ谂f學的批判,仿佛當頭棒喝,使他深刻地審視、剖析自己的弱點,在經(jīng)世致用的路徑上有了新的追求和方向。他積極參加康有為組織的“公車上書”變法請愿活動,是康有為所設立的“強學會”中的積極分子。應該說,這一時期梁是康弟子中最有力的人物,也最為康有為所器重。其時,黃遵憲、汪康年、麥孟華、徐勤等在上海創(chuàng)建時務報,梁啟超擔任主筆。時務報每期刊印兩千至四千份,以宣傳維新變法思想為主旨,刊登京城及外省新聞以及英、日、法報紙、雜志的譯文,特別側重選譯有關中國局勢的文

6、章,吸引讀者警惕列強瓜分中國的威脅。該刊也刊登康有為、梁啟超、麥孟華、汪康年等人呼吁實行變法的文章,介紹君主立憲政體的原則,呼吁在清帝國的國家機構中實行民主化改革,吸收民族資產(chǎn)階級、地主等代表人士參加管理。更有許多文章提出:在十年之內恢復已喪失的主權和領土,取消領事裁判權,使中國成為獨立的國家等。雖然康、梁所鼓吹的維新變法目的是實行君主立憲,但其言論則遠遠超出了君主立憲的范圍。梁啟超聲名鵲起???、梁并稱,起于此時。梁啟超思想內涵的進一步豐富,除了康有為的影響,還有兩個方面的重要原因:一是嚴復翻譯的赫胥黎天演論的影響;一是他曾任西方傳教士李提摩太的秘書,進而對西方改革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其時,維新

7、變法已成時尚。湖南因譚嗣同、唐才常等人的倡導,得到巡撫陳寶箴父子及署理臬司黃遵憲、學使徐仁鑄的同心協(xié)力,倡立了南學會、時務學堂和湘學報。根據(jù)東華續(xù)錄記載,時務學堂“延聘學兼中西品端識卓之舉人梁啟超、候選州判李維格為中學、西學總教習”。他們譯書、撰文,激勵士民愛國之心,培育許多實用之才。自立軍領袖唐才常、林圭等庚子六君子及著名愛國將領蔡鍔等都是梁啟超的學生。譚嗣同在自己的文章里經(jīng)常稱贊湖南人,說他們不依賴外國人,自己創(chuàng)辦現(xiàn)代化學校,組織各種學會、社團、開礦,維新運動生氣勃勃?;⒖谟嗌?流亡日本1898年4月,康有為同梁啟超在北京發(fā)起成立了由維新人士和帝黨官員組成保國會,在他們的積極推動下,光緒皇

8、帝于6月11日頒布“明定國是詔”詔書,宣布變法???、梁為之奮斗的事業(yè),總算有了成果。然而,由于陸續(xù)頒布的一系列諭令新政代表了新興資產(chǎn)階級的利益,為封建頑固勢力所不容,慈禧太后在光緒皇帝宣布變法的第五天,就迫使光緒連下三諭,控制了人事任免和京津地區(qū)的軍政大權,9月21日慈禧太后發(fā)動政變,歷時103天的變法失敗,光緒帝被囚,六君子遇難??涤袨樘拥接桂^,梁啟超逃到日本。為什么日本會接納梁啟超呢?當時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正在鼓吹東洋擴張論,而中國內亂正是日本擴張勢力的好時機,所以當時日本駐華公使林權助同意梁啟超到使館避難。為了設法幫助他離開中國,林權助組織了以日本人為主的獵人小分隊,梁啟超夾在其中,

9、并在日本駐天津領事館領事鄭永昌的協(xié)助下,一行人從北京的正陽門火車站,坐火車來到天津。他們的行蹤在天津火車站臺被發(fā)現(xiàn)后,梁啟超和鄭永昌馬上轉移到海河上的一艘日本帆船駛向塘沽,登上日本大島號軍艦。26日后,日軍艦起航東去。此時梁啟超作詩一首,名為去國行:“嗚呼濟艱乏才兮,儒冠容容。佞頭不斬兮,俠劍無功。君恩友仇兩未報,死于賊手毋乃非英雄。割慈忍淚出國門,掉頭不顧吾其東”在其中講到恨自己在困難時沒有能力,既不能報君恩,也不能報友仇。雖然他自己很想報仇,但是徒然死于賊手并非大丈夫作為,所以“掉頭”去了日本。后來有人夸張地講,梁啟超在船上當夜就學會了日語,梁啟超自己也說不是這樣的。他說:自己在五個月里學

10、會讀日本書、念日文即便這樣也是很快的學習速度了。在日本,他的大女兒梁思順給他做秘書當翻譯。明治維新以后,日本向西方學習。歐美革命思想的書籍和歷史名著在日本大為流行,如法國革命史美國獨立史民約論萬法精理等書。梁啟超在此如饑似渴地學習新知識,所以這段時間對他思想的影響很大。在日期間,梁啟超創(chuàng)辦了七八種報紙,最著名的就是清議報新民叢報和新小說。他公開批評滿清政府,要求廢除專制。他還介紹了大量西方變法改革的經(jīng)驗,并第一個把德國學者伯倫知理(JKBluntschli)的國家學說介紹到中國。這期間,他還曾到美國考察半年,廣增見聞。他還曾經(jīng)和孫中山合作,但后來兩人分道揚鑣,根本原因就是梁啟超一直認為光緒是位

11、開明的皇帝,因此主張君主立憲。當時革命和立憲成為水火不容的兩大陣營。1907年,梁啟超和蔣智由、陳景仁等在東京組織政聞社,并發(fā)表宣言,提出四大綱領:一、實行國會制度;二、厘定法律;三、確立地方自治;四、慎重外交,保持對等。這是他們要實現(xiàn)新的國家形態(tài)的夢想。政聞社的許多成員后來回到國內,在各省宣傳他們的政治主張,為辛亥革命的成功,作出了一定的貢獻。廣闊的視野讓梁啟超的思想有了巨大的躍進,民權、民主、科學、自由等概念已深深扎根在他的心里。東渡一年后,他講到自己的感受:“亞洲大陸有一士,自名任公其姓梁,盡瘁國事不得志,斷發(fā)胡服走扶桑。扶桑之居讀書尚友既一載,耳目神氣頗發(fā)皇。少年懸弧四方志,未敢久戀蓬

12、萊鄉(xiāng),逝將適彼世界共和政體之祖國,問政求學觀其光?!边@幾句話簡潔地描繪出他的心路歷程。梁啟超將中國和日本作比較:日本明治維新40年,驅逐外力完全自強,僅20年間政治開明、科學進步、言論自由;而中國是個老大的民族,守舊精神特別久長,數(shù)千年來的封建主義影響實在太深,進行社會變革并非易事。他在新民叢報上講“夫我既受數(shù)千年之積痼,一切事物,無大無小,無上無下,而無不與時勢相反,于此而欲易其不適者以底于適,非從根柢處掀翻之,廓清而辭辟之,烏乎可哉!烏乎可哉!此所以Revolution之事業(yè)(原注:即日人所謂革命,今我所謂變革),為今日救中國獨一無二之法門。不由此道而欲以圖存,欲以圖強,是磨磚作鏡,炊沙為

13、飯之類也?!蹦慷弥袊F(xiàn)狀,他的憂患意識噴發(fā)出來:“今天下之可憂者,莫中國若;天下之可愛者,亦莫中國若。吾愈益憂之,則愈益愛之;愈益愛之,則愈益憂之?!彼M珖嗣穸悸牭靡娝膮群?,都像他一樣,參加到救國之大業(yè)中來。捍衛(wèi)民國 旗幟鮮明民國初期,是北洋軍閥統(tǒng)治時代,中國社會曲折復雜多變。但辛亥革命成功建立的民國是主體,沒有誰能夠逆歷史潮流而動。梁啟超在日本流亡十五年,極其興奮地回到祖國,希望能一展自己的政治抱負。他先后在袁世凱和段祺瑞政府中擔任司法部長和財政部長,但都不到一年就退出來。軍閥任意橫行、魚肉百姓、污辱民國,官場中,順此風潮者,則優(yōu)而容之,逆之則鋤而去之。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雖然他自己也

14、組織學會,組織黨派,希望有所作為,但在軍閥混戰(zhàn)中,終難有所作為。1915年8月14日,袁世凱授意籌安會六君子楊度、孫毓筠、嚴復、劉師培、胡瑛、李燮和著文鼓吹帝制。梁啟超立即意識到這是帝制復辟的序幕。時任袁世凱參政院參政、將軍府將軍、全國經(jīng)界局督辦蔡鍔秘密到津,在中國銀行總裁湯覺頓家中會晤梁啟超,共同商議發(fā)難,梁說:“余之責任在言論,故余必須立刻作文,堂堂正正以反對之,君則軍界有大力之人也,宜深自韜晦,勿為所忌,乃可以密圖匡復?!彼麄冞x擇云南為首先發(fā)難之地,理由是蔡在辛亥革命前后是云南革命運動的掌舵人,聲望高,于軍界政界均有好友和擁護者。梁啟超于8月22日,懷著不忍坐視袁世凱及六君子“鬼蜮出沒,

15、除非天奪吾筆,使不能復屬文耳”的態(tài)度,竟夜寫成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的檄文,讓湯覺頓和范旭東赴上海和北京在報刊上發(fā)表。9月1日,他還堂堂正正將此文呈請袁世凱閱覽。袁派內使夏壽田趕赴天津,賄以“二十萬元,令勿印行”,遭到梁啟超的拒絕。袁繼之又派人威脅道:“君亡命已十余年,此中況味亦既飽嘗,何必更自苦!”梁啟超則以蔑視憤慨的語氣說:“余誠老于亡命之經(jīng)驗家也。余寧樂此,不愿茍活于此濁惡空氣中也。”使來者尷尬,無言以對。梁啟超討袁檄文于9月3日先在北京英文京報漢文部刊出,隨后國民公報轉載。從4日起,上海各大報刊刊登,上海各界搶購傳抄,為前所未有,威力震動了全國。1915年11月17日,蔡鍔由京到津,19日,以治病為名,東渡日本,然后經(jīng)上海(有一說經(jīng)臺灣)、香港、越南,于12月17日到達昆明,聯(lián)絡舊友,國民黨溫和派和進步黨人士加入進來,于22日在昆明召開獨立大會。25日,云南宣告獨立,組成滇黔護國軍,蔡鍔任總司令,興兵討袁,全城歡呼、懸燈結彩。此后,梁啟超也擺脫了袁世凱的監(jiān)視,南下上海,為護國軍起草了討袁檄文和宣言,多次致函蔡鍔,在戰(zhàn)略戰(zhàn)術、組織宣傳、對外方針方面,予以指導。他還聯(lián)絡策反黔貴粵等省共同反袁。廣東省督軍龍濟光謊稱贊成反袁,實為袁之死黨,槍殺了前去策反的湯覺頓及其贊成反袁的部下譚學夔、王廣齡、岑伯鑄,此即“海珠慘案”,梁仍期望龍能轉變,只身入粵而談,以鄉(xiāng)親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