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藥藥方大全_第1頁
2022年中藥藥方大全_第2頁
2022年中藥藥方大全_第3頁
2022年中藥藥方大全_第4頁
2022年中藥藥方大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藥藥方大全化脂腹肝湯組成:丹參 15 克,茵陳 20 克,澤瀉 20 克,黃芩 12 克,山楂 12 克;功效:舒肝、消瘀、祛濕、化積;應用:脂肪肝;用法:每日一劑,早晚飯前溫服;方解:脂肪肝見于肥胖、酗酒、糖尿病及急性肝炎復原期和慢性肝炎活動期,由于不適當?shù)卦黾羽B(yǎng)分和削減活動使得脂肪積累,加之肝臟代謝機能受損,過量脂肪在肝內積聚而成;如不準時治療可使急性肝炎病情遷延,祖國醫(yī)學沒有脂肪肝的記載,屬于中醫(yī)慢性肝炎病情加重, 進展為肝纖維化甚至肝硬化;“脅痛 ”、“ 積聚 ”的范疇,患者常有脅痛、肥胖、肝大的表現(xiàn),病因病機為濕、痰、食阻滯,化生濁邪,肝膽疏泄失調,血脈瘀阻;方中茵陳疏肝利濕為主藥

2、,丹參活血化瘀為臣藥,黃芩、澤瀉清熱利濕,山楂化食消積共為佐藥;全方舒肝、消瘀、祛濕、化積,對脂肪肝的治療,有很好的成效;加減變化:脅痛甚者酌加青皮10 克,郁金 12 克;不思飲食者加炒麥芽15 克,生山楂15 克,雞內金 12 克;口苦、口干加龍膽草 10 克;噁心欲嘔加清半夏 30 克,乾薑 10 克;腹脹納少者加厚樸 10 克,生山楂 15 克 ;大便稀溏加澤瀉 15 克,白扁豆 30 克;肝大明顯加鱉甲、穿山甲各 10 克;婦女月經(jīng)不調加澤蘭 15 克,三七粉 3 克沖服 ;留意事項:適當掌握飲食,以高蛋白低脂肪少食糖為原就;慢性肝炎患者長期靜脈點滴,用藥不宜採用高滲性葡萄糖,以削減

3、糖向脂肪的轉化,留意減肥掌握體重,肯定禁酒,同時留意補充維生素;肝炎復原期參與錘煉,運動量以病人體力能耐受為標準,促進脂肪的代謝;臌 脹 方組成:茵陳、黃芪各 60g,生 妙白術、益母草、丹參、白花蛇舌草、仙鶴草、澤瀉、白茅根各 30g,云苓、豬苓各20g,莪術、土鼈、枳殼各10g;功效:健脾益氣、化瘀行水,清熱利濕;主治:肝硬化腹水;主癥:腹大脹滿,脘腹痞脹,面色暗黑,臉蛋、頸胸部紅點赤縷,腹部青筋怒脹,小便短少,大便稀溏,舌苔膩,脈弦等;用法:水煎內服 茵陳后下 ,每日 1 劑,日分 3 次溫服, 1 個月為 1 療程;方解: 黃芪、白術、 云苓益氣健脾 ;云苓、豬苓、澤瀉、益母草、白茅根

4、滲濕利水;枳殼、莪術行氣以化濕;茵陳、白花蛇舌草清熱利濕;仙鶴草具澀斂之性,可止血止瀉;上藥組方合用,有健脾益氣、化瘀利水、清熱利濕之功效;臨床運用:1針對本病的基本病機遣藥組方治療:臌脹是指腹部脹大如鼓,皮色蒼黃,甚就青筋暴露為特徵的疾??;據(jù)文獻資料和大量臨床觀看證明,其與肝硬化合併腹水特別類似;中醫(yī)學重在辨證施治, 對病機的熟悉是治療的前提和依據(jù);由于臌脹顯現(xiàn)于病之晚期,病變複雜,癥狀體征多樣, 徵候類型表現(xiàn)不一,所以應把握其基本病機;筆者據(jù)長期臨床體驗,將其病機概括為肝脾腎功能失調,血瘀水停氣滯;外邪 鬁氣、酒毒、血吸蟲感染等 侵襲為病因之一,虛中夾實為其病機特點,對此宜急就治其標,祛除

5、水濕濁邪乃第一要務;宗“ 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之旨,扶正宜以頑皮為主,如芪術苓之用 ;祛邪,非僅指水濕濁邪,瘀血、氣滯、 濕熱亦可致水液代謝障礙,故化瘀通脈、 疏肝理氣、 清熱利濕亦可收到利水之功,脾不為濕困就健,肝亦因脾運複健而得保養(yǎng);2留意用藥宜忌:雖然臌脹病的治療用藥應當化瘀通脈,但某些破瘀逐血之品又非其所宜 ;本病病機為虛中夾實,故峻下逐水劑用之宜審慎,不行逞一時之快;3隨證加減:由于臌脹患者的病程階段不同,個體體質不同,臨床表現(xiàn)也複雜多樣,所以當針對詳細癥狀予以加減,冀提高臨床療效;如腹脹甚者加厚樸、大腹皮、焦山楂 ;發(fā)熱者加柴胡、黃芩、青蒿 ;兼陰虛者加用鱉甲、麥冬、枸杞

6、子、女貞子、沙參之類 ;衄血者加用旱蓮草、蒲黃、水牛角粉 ;黃疸者加山梔、連翹等;4臌脹之治,應斟酌起病的緩急、邪正盛衰以及水停、血瘀、氣結、陰虛、濕熱之主次,敏捷加減用藥, 有望顯著提高療效;應當重視;疏風通竅聰耳湯腹水消退之后, 連續(xù)予以調理, 此亦緩就治本之理,組成:桑葉 20g,葛根 20g,柴胡 10g,黃芩 10g,蟬蛻 10g,川芎 10g,香附 15g,路路通 15g,磁石 30g,生龍牡各 30g,甘草 5g;功用:疏散風熱,通竅聰耳;主治:感受風熱而致的頭痛、眩暈、耳鳴、耳聾,舌苔薄白或薄黃,舌質紅,脈浮數(shù)或弦數(shù);用法:上藥水煮服,每日 1 劑;方解:素問 .氣交變大論謂:

7、“ 炎暑流行,肺金受邪,民病 耳聾; ” “ 燥氣流行,肝木受邪;民病 耳無所聞 ”;此病多發(fā)生在外感風熱邪氣之后,邪氣壅遏,使肺氣不宣,肝膽經(jīng)脈經(jīng)氣不暢;肺開竅于鼻,鼻與耳相通,膽經(jīng)“其支者從耳后入耳中”,故感受風熱,邪氣阻滯,上犯頭竅,肺氣不利,經(jīng)氣不暢,可致頭痛眩暈、耳竅不通等;耳鳴、耳聾大多同時顯現(xiàn),也可單鳴不聾,一般耳鳴多于耳聾;方中桑葉、甘寒清潤,可輕清發(fā)散,既能疏解肺衛(wèi)風熱、宣散燥氣,又能傾瀉肝膽之火;葛根、柴胡、黃芩、蟬蛻宣散風熱,清宣肺氣,疏利肝膽經(jīng)氣 ;川芎乃血中之氣藥,香附是氣中之血藥,與柴胡同用,為醫(yī)林改錯 “通氣散 ”之意,能調氣活血,通行經(jīng)絡 ;石菖蒲、路路通開竅聰

8、耳,又因“ 腎開竅于耳 ”,故用磁石、生龍牡重鎮(zhèn)潛陽,益腎納氣,以防升散之藥太過 益彰,共奏疏散風熱、通竅聰耳之功;;甘草調和諸藥;方中諸藥相得臨床運用:如鼻塞聲重,可加蔥白 3 支、辛夷 10g,以通陽開竅 ;小便黃可加生地 20g、茅根 30g,以養(yǎng)陰利小便 ;口渴、心煩加花粉 15g、麥門冬 15g,以止渴除煩;清解腎康靈組成:生地 12g,知母 9g,黃柏 6g,丹皮 9g,黃芪 15g,太子參 9g,茯苓 12g,淮山藥 12g,繡花針 10g,白花蛇舌草 15g;功能:清熱解毒,益氣滋陰;主治:頻繁復發(fā)性腎病綜合征;用法:加水 400ml ,濃煎 200ml,100ml/次, 1

9、日 2 次;方解:方中黃芪、知母、黃柏、丹皮、茯苓、白花蛇舌草、繡花針清熱解毒,利濕消腫,主升主出主開,內可清除濕熱瘀毒,外可抵擋外邪之入侵,達到祛邪扶正的目的 ;生地、太子參、淮山藥涼血益氣養(yǎng)陰,主降主入主合,內可激發(fā)正氣,驅邪外出,外可益氣固表,抵擋外邪;全方共奏清熱解毒、益氣滋陰之功效;現(xiàn)代藥理討論認為生地具有激素樣作用,但無抑制腎上腺皮質功能的副作用;知母抗炎作用與強的松相近,并具有降低血漿膽固醇的作用 ;黃芪、太子參、淮山藥可以增強網(wǎng)狀內皮系統(tǒng)的吞噬功能,提高 CD4/CD8 的比值,可增強機體免疫力 ;繡花針、白花蛇舌草具有調整機體免疫的作用;本方可削減激素副作用,提高頻繁復發(fā)性腎

10、病綜合征患兒免疫力,從而削減感染機會,削減復發(fā)次數(shù), 并對激素的順利減量起到過渡的作用;臨床應用:在大劑量激素應用階段,患兒表現(xiàn)出陰虛陽亢之象,協(xié)作清解腎康靈對預防庫興氏綜合征,削減激素副作用有較好的成效;在激素減量階段,患兒表現(xiàn)出陽虛之象,可以加入補腎溫陽之品,如仙靈牌 9g、菟絲子 12g、肉蓯蓉 9g 等,減去黃柏、丹皮、繡花針、白花蛇舌草等 ;在激素維護階段,可以去黃柏,加入補陰益陽之品如菟絲子,平調陰陽,使陰平陽秘,機體康復;董飛俠整理 複方三七通絡片組成:三七 2022g,全蟲 1300g,黃芪 1500g,枸杞 1000g,杜仲 1300g,桃仁 1000g,水蛭 1300g,川

11、芎 1000g,丹參 1500g,冰片 30g;制法:將三七洗淨,曬乾滅菌,研為細粉,過100 目篩,其馀九味藥加水煮三次,每次濾過,合併濃縮濾液至流浸膏狀,將三七粉與流浸膏溷合制粒,60乾燥,乾燥顆粒過20 目篩,再加硬脂酸鎂適量,溷勻壓片,菌檢合格即可;規(guī)格為每片 0.25g,相當于原生藥0.2g,100 片 /瓶;口服,每次6 片,每日 3 次;孕婦忌用;功能:益腎養(yǎng)肝,活血通絡,祛瘀生新;主治:腦動脈硬化、心腦供血不足、中風先兆、腦血栓、高血壓等見頭痛眩暈、視物不清、胸部憋悶、扎心心悸、四肢麻木者;方解:上述諸病多因肝腎虧虛,氣虛血瘀所致;瘀血留滯,血脈不暢,頭竅失養(yǎng)及肝陽上攻可致頭痛

12、眩暈、視物昏花;心血瘀阻,心氣虧虛可見心悸扎心;氣血不暢,脈絡瘀阻可致肢體麻木;方中三七味苦,性溫,入肝經(jīng),氣血雙補,有消散瘀血,止血不留瘀的特點,又能消腫止痛 ;全蟲甘平,入肝經(jīng),熄風止痙,攻毒散結,通絡止痛,能擴張血管,因而有長久的降壓作用,與三七同用,為君藥;黃芪甘溫,入脾、肺經(jīng),益氣升陽,使陽升陰長,氣旺血生,有良好的補氣升血作用 血,雖為補腎之藥,實屬補陰陽之品 暢氣血以生新,有治血祛瘀生新之效;枸杞甘平,入肝、腎、肺經(jīng),養(yǎng)肝潤肺,補肝腎,益精 ;桃仁苦平,入心、肝經(jīng)及血分,能泄降導下破瘀,和 ;水蛭甘咸,為破血逐瘀消癥之品,與桃仁合用,治跌打瘀血、心腹疼痛,為臣藥 ;杜仲甘溫,入肝

13、、腎經(jīng),補肝腎,強筋骨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膽、心、心包經(jīng),本經(jīng)中言其主中風入腦頭痛、寒痹、筋攣緩急等 ;丹參味苦,微寒,入心、肝經(jīng),活血祛瘀,涼血消腫,清心安神,與川芎同用,治瘀血痹阻心脈所致的胸痹絞痛,為佐藥 ;冰片苦而微寒,入心、脾、肺經(jīng),辛散苦泄,微寒清熱,芳香走竄,能散上焦鬱火而開竅提神,為使藥;此方益腎固本,養(yǎng)肝生血,祛瘀生新,氣血雙補,標本兼治;因而,對腦動脈硬化、心腦供血不足、中風先兆、腦血栓、高血壓等見頭痛眩暈、視物不清、胸部憋悶、扎心心悸、四肢麻木者,療效顯著;柴胡清肺飲組成:柴胡 9g,前胡 9g,赤芍 18g,平地木 30g,黃芩 18g,青皮 9g,陳皮 9g,薑竹

14、茹 9g,姜半夏 9g,佛耳草 18g,蚤休 9g,半邊蓮 30g,江剪刀草 30g;功能:平肝解鬱,清肺化痰主治:外感后遷延性咳嗽、慢性支氣管炎、不明緣由的久咳怪咳等有肝鬱肺熱見證者;用法:每日一劑,上藥水煎煮后,分兩次服用;方解:方中柴胡為疏肝解鬱之要藥,但其性燥主升,簡單劫陰,而前胡性潤主降,兩藥相配,潤燥相得,共奏“制木安金 ” 之功 ;方中用平地木、白芍,加強疏肝理氣作用,使氣機通順,全身津液輸布暢行,有利于行滯解鬱 同用,對 “久病入絡 ”的久咳患者,更為恰當;另外,白芍柔肝斂氣,赤芍解痙活血,氣血 ;方中黃芩為清上焦肺熱的要藥,佛耳草、蚤休、半邊蓮、江剪刀草清熱解毒,化痰止咳 ;青皮、陳皮、薑竹茹、姜半夏健脾化痰,扶胃和中;臨床應用:咳嗽是呼吸系統(tǒng)疾病常見的臨床表現(xiàn),常因外感或內傷影響肺臟,引起肺 失宣肅、肺氣上逆而咳嗽,故治肺是治咳之常法;臨床常見久咳不止,或反復發(fā)作的患者,雖然屢用抗菌素及潤肺、清肺、宣肺等法,往往成效不顯;如顯現(xià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