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化的內(nèi)容和歷史作用_第1頁
周文化的內(nèi)容和歷史作用_第2頁
周文化的內(nèi)容和歷史作用_第3頁
周文化的內(nèi)容和歷史作用_第4頁
周文化的內(nèi)容和歷史作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周文化的內(nèi)容和歷史作用周文化是周代的圣賢們在總結夏、商文化優(yōu)秀成果和闡發(fā)“恃德者昌,恃力者亡”的政治哲學理念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了一個 嶄新的意識形態(tài),在我國文化史上獨樹一幟,全面的反映在西 周社會的政治經(jīng)濟倫理道德之中,它所包含的各種典章制度, 禮樂制度和思想道德規(guī)范,成為中國幾千年封建統(tǒng)治思想,政 治基礎和儒學思想的源泉,其最終形成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氣 質(zhì)和心態(tài)結構,并成為具有長久生命力的文化體系。它是中華 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根,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基石。其主要內(nèi)容包括 西周初期周公制定封建宗法制、分封制、禮樂制等一系列政治 制度和意識形態(tài),概括起來有以下九個方面。1、政治體制上首創(chuàng)“王權制”、“分封制”

2、和嫡長子 繼承制。要取得政治上的勝利,還必須從管理體制和制度上著 手,這一點周人在總結以往經(jīng)驗的基礎上,采取了一系列有效 的措施,適時成功地解決了這個問題,采取了對全國和被征服 地區(qū)實施分封(亦即封建)宗法制度,以鞏固周王朝的統(tǒng)治地位, 這是周人的新創(chuàng)造,是非常成功的措施。周初所封的諸侯國是 很多的,茍子儒效說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 姓獨居五十三人焉?!眳问洗呵镉^世又說:“此周之所 封四百余,服國八百余?!庇纱丝梢姰敃r的封國是很多的,這 些封國主要是周人的同姓,親屬和異姓有功之臣,以及古代帝 王之后。周的這種分封制既有血緣關系,也有政治關系,而后 者是第一位的,這與純血緣關系不同,應是

3、周人的一種革新和 進步。具體目的是為了從天子、諸侯、卿大夫到土一級層層加 強統(tǒng)治,明確上下,尊卑的臣屬關系,不得逾越,形成了天子 的絕對權威,各封國之君對周天子都要盡納貢、朝見、出兵和 救助王畿所發(fā)生的災難等義務,各諸侯國雖有一定的獨立性, 但又不能完全自主,周天于是總統(tǒng)帥。正像詩小雅北山 所說:“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边@種 由上而下的分封,較夏、商二代來說,一個統(tǒng)一的中國更為鞏 固,統(tǒng)一的文化更為開展,專制王權更加集中,這不能不說是 周政治的一種躍進,而這種進步正是由這種分封制的變革實施 帶來的。為了鞏固西周政權,使之代代相傳,防止兄弟間、父 兄間為爭奪皇位而相互爭斗危害

4、大一統(tǒng)的天下,周公提出了嫡 長子繼承制的傳位準那么,提倡父恭子賢,兄弟親和的人與人之 間的和諧關系。2、意識形態(tài)領域提出“民本”的思想理念。周公提出“與 天地合其德”,認為“天道”和“人道”,自然和“人為”是 相同相類,是和諧統(tǒng)一的。認為周王是天帝的兒子,王承“天 命”統(tǒng)治萬民。長期的討伐戰(zhàn)爭,使周公深刻認識到“小民難 ?!?,對人民的力量不能不有所顧及,因此,周公又提出要長 命就必須保民,“民之所欲,天必存之”。把民與天之間聯(lián)系 起來,認為民的意志就是天意的集中表現(xiàn),告誡統(tǒng)治者不要過 于迷信天命,而要留心民事民意。3、上層建筑領域實施禮樂制度。禮樂文化周文化的核心, 是周公在總結前代的基礎上承

5、襲損益修訂而成,從內(nèi)容方面講, 所謂“周禮”實際上是在周初確立的一整套典章、制度、規(guī)矩、 儀節(jié);它包羅萬端,舉凡飲食、冠婚、喪祭、射御、朝典到日 常起居,莫不以“禮”相規(guī)范,其中又以祭神(祖先)為核心 的原始禮儀為基本特征。作為政治范疇,周公的“禮”,實即 對宗法封建等級秩序的嚴格規(guī)定;作為倫理范疇,“禮”的基 本原那么即所謂尊尊、長長、親親、男女又別、長幼有序?!爸?禮”可分為“禮義、禮儀”(或禮節(jié))、禮俗等不同層面,就 禮樂制度的內(nèi)涵而言,可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地說,凡政 教刑法,朝章國典,一概稱之為禮;而狹義的禮那么專指當時各 級貴族經(jīng)常舉行的祀享、喪葬、朝覲、軍旅、冠婚諸方面的典 禮

6、,周代的禮樂制度內(nèi)容十分廣泛,大體可分為吉、兇、軍、 賓、嘉五大方面,細分之有所謂“經(jīng)禮三百、曲禮三千”之說, 大而至于政治、軍事,小而至于衣冠、陳設,無不有義。這些 禮儀都是本著忠、孝、信、義等準那么推衍而來,目的和作用是 為了 “明份、樹威、節(jié)民心”?!懊鞣荨敝傅氖菍⑻幱谘壜?lián) 系中的全體社會成員分別開來,使其“明份(等級身份)”, 所謂“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辨莫大于分、 分莫大于禮”,“非禮無以辨君臣、上下、長幼之位也;非禮 無以辨男女、父子、兄弟之親、婚姻疏數(shù)之交也?!?“樹威” 就是要維護宗法封建等級制,使社會全體成員“畏大人”、“尊 其尊者”;“節(jié)民心”使民知其所

7、當為,所不當為?!耙骑L 易俗莫善于樂,安上治民莫善于禮。” “禮”的本身雖包涵著 重要的社會規(guī)范和嚴格的統(tǒng)治秩序,但如果它僅僅是一種僵化 的外在形勢,而沒有提升為人們的自覺理念和內(nèi)在要求,便難 免使庶民百姓接受,從而影響社會的長治久安。簡而言之,形 之于外的“禮”必須在強調(diào)社會規(guī)那么的基礎上予以向社會全體 成員公布,以取得良好的融合,交流的效果。這樣才能使人們 真正進入謹慎恭謹、尊規(guī)守矩的理性行為境界,在這方面,“和 故萬物皆化”的“樂”確有其無可替代的教化功能;它可以對 基于理性層面用以“別異”的“禮”,從感性的層面上加以 補充。正是鑒于“別異”二者的這種互補性,周公不僅通過“制 禮”,將人

8、們的全部思想行為納入既定的框架中,而且還“作 樂”,以便充分發(fā)揮蘊含在“樂”中的“和同”、“安德”、“移風易俗”的教化作用,使不同等級的人能夠維護社會等級 差異,相親相愛、和睦共處。周公制禮作樂,大大開啟了周代 文化之盛明,使整個社會文化心態(tài)發(fā)生了由“尊神”到“尊禮” 的轉變。前代那種以獰厲、詭秘、恐怖的饕餐為象征的神秘宗 教變得合乎世俗規(guī)范的人文心態(tài)與儀式系統(tǒng),并帶有強烈的人 倫情味與道德色彩。周公在宗教式的信仰與小農(nóng)式的功利實用 的倫理幻想之間,建立起一個世俗的人文理想的雛形,實行著 對泱泱文明大國的文化塑造,建構中華民族的共同文化心理素 質(zhì)。中華文化之所以被稱為禮樂文化,假設追根求源,其

9、模式的 創(chuàng)發(fā)正在周代。從歷史角度看,周文化無不透發(fā)著強烈的人文 道德精神,使中國文明的航船拉起了人文的風范。自此,中華 民族始終保持著深廣的現(xiàn)世情趣和入世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鬃?在對周文化深刻反思基礎上創(chuàng)立了以倫理為本、以現(xiàn)實為歸、 以務實為用的儒學體系,實乃中國文化開展史一次具有質(zhì)變意 義的偉大飛躍和真正創(chuàng)新,它使中國文化由規(guī)范化走向了哲學 時代。4、行政權力上講求優(yōu)化和控制權力。優(yōu)化和控制權力,是 周公制禮作樂的福民初衷和實踐的最高境界,是周文化中對公 權力進行規(guī)范的重要篇章。禮以道德倡導,勉人自尊自愛,修 持美德。禮以禮儀規(guī)范,促人自省自律,禁欲守法。周公制禮 尤其重視對上層人士的訓誡、對

10、掌權者的規(guī)范。倡導官德,是 對官員的制度管理和心靈的管理。尚書和追述禮樂倡導和 實踐的禮記對掌權為公利民,用權勤政寬刑,都有周詳?shù)?記錄和具體要求。禮記云:“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 賢與能?!闭莆諜嗔?,是為了天下的穩(wěn)定興盛,所以,要推舉 賢能者掌權。勸勉勤政,也是優(yōu)化權力的禮治要求。尚書 殷殷叮嚀:“罔游于逸,罔淫于樂?!辈灰潏D安逸,不要沉 湎于享樂。要學湯王思慮國事坐以待旦;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心思要用在強國利民上。倡導寬刑慎罰,更是禮治對權力控制 的關鍵。對權力的運用,尚書首先提出:“無以勢作威, 為依法以削?!睓嗔Σ皇且患核接兄铮膊粦軅€人意志的 擺布。手中有權,不可持權作威作

11、福,不可仗勢欺人。尚書 中所說的“刑期于無期“,指刑罰的目的是消除刑罰。尚書 還進一步指出“罪疑惟輕,功疑惟重”,疑點未能消除處分要 輕,成績尚待落實,獎勵可重一點。通情達理,人性化的理念, 啟迪后世,智慧永存。5、倫理道德倡導“孝悌”觀。提倡“父愛子孝兄友弟恭” 尚書康誥,要教育人民孝順其父母、祖先,不要作“不 孝不友”的事。尚書酒誥說:“遠服賈用,孝養(yǎng)厥父母?!?在(康誥中又說:“元惡大忌,知惟不孝不友,子弗祗服厥 父事,大傷厥考心?!辈灰鳌案覆淮?,子不祀,兄不友,弟 不恭”(左傳)僖三十三年)的事,要作到“永言孝思,孝思 惟那么”(詩大雅下武)?!靶⒌挠^念對周人來說是十 分重要的道德觀

12、念,特別重視對人進行這方面的教育,詩 經(jīng)大雅下武是歌頌武王盡孝的詩篇,同書既醉)是 贊美貴族世世代代盡孝子之責,同書蓼莪那么是這方面的 代表作,純歌頌孝子之作。由上表達,足見周人所提倡的“德”, 要求人們辦事得當適宜,心思端正,其內(nèi)容包括敬德、慎罰、 敬天、孝祖、保民等等。6、社會秩序理念上提出“禮之用,和為貴”的思想?!昂汀?的理念起源于先周時期周太王的“德治仁政”。司馬遷認為“太 王本是仁人,國人皆戴之?!闭捎谥芴醯摹胺e德行義”和 “仁人”之舉,在岐周大地建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 然的和諧關系,才使周人在岐下周原立足,開展壯大。為岐周 和諧文化的真正形成開展奠定基礎。周文王繼位之

13、后,開展了 周太王所創(chuàng)導的和諧文化。武王建國,史載周公在全國實行分 封制,目的就是要“封邦建國,廣建諸侯,以藩宗周”從體制 上建立一套和諧統(tǒng)一的政治秩序。周朝統(tǒng)治穩(wěn)定后,周公總結 前代經(jīng)驗,頒行了一系列制度法令,即歷史上的定刑書。周公 正統(tǒng)之義,辯二十四節(jié)氣之應,制十二月賦政之法,肇制文王 之謚。使周朝的統(tǒng)治秩序走上了正規(guī)。周公還政成王后,退居 卷阿,即現(xiàn)在的岐山周公廟所在地,制禮作樂。目的是為了” 明份、樹威、節(jié)民心”,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維護西周王朝的統(tǒng) 治。上述周初形成的典章制度,統(tǒng)稱為“周公之典。可見,周 公把岐周和諧文化推廣到了社會的各個方面。7、精神信仰上確立以“天”為最高精神寄托的理

14、 念。周革殷命,顛倒乾坤,確立了一個偉大的信仰,那就是“天” 的精神信仰。周人的“天”包含兩重意義:一層意義是至大無 外、至高無上的自然之天;另一層意義是玄妙不測、主宰一切 的神明之天。周人的“天”是自然和神明共同構成最高范疇的 精神信仰。周人“天”的精神信仰起源于周易?!棒蕖贝?表山,“坤”代表地,“乾”代表天,周人以“乾”卦為首, 表現(xiàn)了周人對“天”的精神崇拜。這一 “顛倒乾坤”的轉變意 義重大,它可以和西方16世紀哥白尼將“地心說”轉變?yōu)椤叭?心說”相媲美。周人確立以“乾”為首卦的“天”的精神信仰, 改變了遠古時代的拜物教信仰,使得周人的精神信仰超越了狹 隘的物神范圍的限制。倉孝和指出“

15、周初帶來了中國歷史上第 一次思想大解放”,并賦予周人以強烈的使命感。論語中 講:“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天”的精神信仰賦予周 人以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這為周人的社會活動提供了精神動 力。8、倫理觀念上確立“以德為先”“敬天保民”的價 值觀念。周人制禮作樂,隆禮重儀,確立了一個偉大的倫理觀 念,那就是從“德”為先的價值原那么。周人認為“皇天無親, 惟德是輔”,要求治理國家必須“明德慎罰”。周人說的“明 德”,就是“敬天”、“保民”?!熬刺臁本褪且葱抛匀簧?明之“天”,以“天”為合理性、神圣性的根據(jù)?!氨C瘛本?是要“知稼嵇之艱難”、“知小民之依(隱痛)”,給勞動群 眾以恩惠,對鰥寡孤獨者

16、以撫恤。除了 “明德”,還要“慎罰”, “慎罰”就是不可“亂罰無罪,殺無辜”,應該“寬綽厥心”, 以寬容大度為懷。周人認為,“德”是與“天”連在一起的, 一個人、一個族、一個國家有“德”,就會得到上天之“命”, 成為“受命”之國、“受命”之族、“受命”之人。如果失去 了 “德”,那么,天命就會轉移支別處去。殷人代表夏人,周 人代替殷人,關鍵在于有“德”還是無“德”,即使周人自己 失了 “德”,天命也是會轉移的。許倬云先生認為,周人“天 命靡?!薄ⅰ拔ǖ率禽o”的觀點,在人類文明史上是一個偉大 的突破,他認為這一重大突破”可說是開辟鴻蒙,將史前的文 化帶入文明;自此以后生命才有意義,人才能有善惡好壞的標 準,才有超越的道德判斷。周易系辭說:“地勢坤,君 子以厚德載物。以“德”為先的價值原那么,賦予周人講“誠 信”講“仁義”的偉大道德傳統(tǒng)。9、對周代政治統(tǒng)治經(jīng)驗進行全面創(chuàng)造總結闡發(fā)。 創(chuàng)立了三千年前的古典哲學著作周易。文王將伏羲的八卦 擴展為六十四卦,周公演為三百八十四爻,并補充續(xù)寫了爻辭。 據(jù)尚書和遺周書記載,流傳至今的周公著作有19多 篇。據(jù)顧頡剛先生考證,大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