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中印之戰(zhàn):讓人目驚口呆的勝利_第1頁
1962中印之戰(zhàn):讓人目驚口呆的勝利_第2頁
1962中印之戰(zhàn):讓人目驚口呆的勝利_第3頁
1962中印之戰(zhàn):讓人目驚口呆的勝利_第4頁
1962中印之戰(zhàn):讓人目驚口呆的勝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1962中印之戰(zhàn):讓人目驚口呆的勝利! HYPERLINK /u/1218811951 o t /s/_blank HYPERLINK /showpic.html l blogid=45d8a7be0102volg&url=/pic/001ku0Fhzy6IhHZqQBEce t /s/_blank HYPERLINK /showpic.html l blogid=45d8a7be0102volg&url=/pic/001ku0Fhzy6IhHZQj361c t /s/_blank 勝利者和失敗者是十分明確的。但是,經(jīng)過了近三十年之后,結合現(xiàn)在再來看那場戰(zhàn)爭及其結果,卻完全是另一種情況了勝利

2、者除了沒有失敗的名義,卻具備了失敗者的一切;失敗者除了沒有勝利的名義,卻得到了勝利者的一切。勝利者因為勝利的飄飄然,以至連對勝利成果的徹底喪失和巨大的屈辱都無動于衷。失敗者因為唯獨還沒有得到勝利者的虛名,所以一直在摩拳擦掌,發(fā)誓要報一箭之仇。也許這就是歷史的嘲弄,如果當年印度取得了勝利,那么現(xiàn)在他們在這一地區(qū)肯定不會如此占盡便宜,如果當時中國在此地失敗,那么現(xiàn)在反而大概不會這么被動和可憐。中華民國一直拒絕承認將傳統(tǒng)上西藏擁有的約9萬平方公里領土劃進印度的麥克馬洪線,但毛澤東建政后,諱談麥克馬洪線,縱容印度對西藏地區(qū)的侵略擴張,終成邊境危機。1962年10月20日,中印邊境戰(zhàn)爭爆發(fā),僅一個月,中

3、方軍隊軍事大勝,收復幾乎所有9萬平方公里失地。但11月22日,毛澤東卻單方面無條件?;?、無條件交還繳獲物資和戰(zhàn)俘;不僅放棄所有已收復的失地,還自麥克馬洪線后撤20公里。這一世界戰(zhàn)爭史上“絕無僅有”之舉,讓“全世界目瞪口呆”。中印邊境戰(zhàn)爭,中國勝而不利;中印邊境危機持續(xù)緊張,時至今日,印度屯兵逾10萬,成中國邊界最緊張的“熱線”所在。中國收復而又放棄的面積83743平方公里、被譽為“西藏的江南”的藏南,已被印度正式宣布成立為阿魯納恰爾邦,更成為中國人的心頭之痛。有評論表示,中印邊界戰(zhàn)爭,“勝利者除了沒有失敗的名義,卻具備了失敗者的一切;失敗者除了沒有勝利的名義,卻得到了勝利者的一切。勝利者因為勝

4、利的飄飄然,以至連對勝利成果的徹底喪失和巨大的屈辱都無動于衷。失敗者因為唯獨還沒有得到勝利者的虛名,所以一直在摩拳擦掌,發(fā)誓要報一箭之仇?!丙溈笋R洪線是一條由英國探險家為印度測量時劃的一條位于英屬印度和西藏的邊界。其走向起自不丹和西藏交界處,大致沿分水嶺和山脊線至云南獨龍江東南的伊素拉希山口,將傳統(tǒng)上西藏當局享有管轄權、稅收權和放牧權的約9萬平方公里領土都劃進印度去。英屬印度政府和印度都聲稱這條邊界就是正式疆界。1913年10月,西藏、英國和中華民國中央政府的代表在西姆拉舉行三方會談。西藏的立場是要求承認和保證其完全完整的獨立地位,中華民國中央政府則堅持西藏是中華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份,要求

5、擁有西藏的外交和國防權利,以及一定程度的地方行政權利。英國則以劃分外藏和內(nèi)藏的方案進行調(diào)和,并據(jù)此達成了一個三方協(xié)議,但中華民國政府最終拒絕在協(xié)議上簽字,并拒絕承認英藏雙方簽訂的任何條約和協(xié)議,即麥克馬洪線單方面地將部份西藏領土劃歸印度。20多年后,英國政府正式把麥克馬洪線標入地圖和政府文書后,也遭到南京國民政府的反對。1947年,當剛獨立的印度在南京建立大使館時,國民政府也對印度代辦明確表示不承認麥克馬洪線。1949年大陸政權成立后,執(zhí)行反美意識形態(tài)外交,一切以反美為重。當時毛澤東對印度的政策是:內(nèi)部打招呼不承認麥線,但這個態(tài)度不公開,尤其不對印度公開,也不向印度提出這一問題。新成立的印度利

6、用中國大陸政權對自己的依重,完成了當年英國人也未能實現(xiàn)的領土擴張。英印統(tǒng)治期間,雖然公布了麥克馬洪線為邊界,但是英國人也僅僅在極個別地區(qū),試探性地侵入門隅和下察隅地區(qū),不敢放膽占領。1950年初,印度軍隊則大膽越過西山口進軍達旺,到1954年印軍完全控制麥線以南原西藏的門隅-洛隅-下察隅地區(qū)。印度政府為此成立了東北邊境特區(qū)進行管轄。對于印度人所干的這一切,中國大陸按照既定方針始終保持沉默。在1950年代初兩國政府進行的歷次交涉磋商中,印度也不提出這一巨大的領土問題,雙方似乎有默契,好像麥克馬洪線并不存在。甚至在1954年兩國簽署關于西藏問題的政府協(xié)議時也未談及此問題。中國大陸總理兩次訪印,印度

7、總理一次訪華,中國大陸方面沒有任何人對印度的非法入侵提出過異議、抗議和交涉。這也構成國際交往史上一大奇觀。后來當中國大陸提出談判領土問題時,印度總理尼赫魯堅決給予拒絕。尼赫魯早在中印總理會見前,就從緬甸得到了消息:毛澤東已經(jīng)接受了麥克馬洪線作為中緬兩國的西段邊界。另外由于中國大陸對門隅-洛隅-下察隅地區(qū)一向表現(xiàn)出的漠然態(tài)度,尼赫魯明確對周恩來表示,門隅-洛隅-下察隅地區(qū)是印度領土,而領土問題是不容談判的,要談就談中國把阿克賽欽歸還印度。尼赫魯說:(大意)“當你有機會提出異議和要求而未提出時,就意味著你已經(jīng)放棄了要求”。周恩來對此辯解說:(大意)“我們雖然沒有提出口頭和書面的異議,但是我們出版的

8、地圖始終把這一地區(qū)畫在中國一側”。比較而言,尼赫魯?shù)恼f法更為符合外交慣例。一個政府可以通過公開聲明,抗議,外交照會,會談等等方式表明自己的觀點,地圖只能是補充和非正式的方式,其作用和效力非常有限。當印軍占領門隅-洛隅-下察隅近10年后,中國大陸才正式提出了不承認麥克馬洪線,這使中國在領土交涉中處于極端不利的地位。1959年3月,西藏抗暴,中央鎮(zhèn)壓,達賴喇嘛逃亡印度。中印關系進一步惡化。印度政府并且對中國新疆的阿克賽欽提出領土要求,要求把有爭議的12.5萬平方公里土地全部劃歸印度。1962年6月起,印度總理尼赫魯發(fā)表“前進政策”,聲稱中國不應獨占西藏,同時印軍開始進入中國境內(nèi)新建哨所,印軍有的前

9、哨據(jù)點甚至設在了中國邊防哨所之間和側后,同中國哨所形成了犬牙交錯的態(tài)勢。10月20日印方稱中國軍隊攻擊印度,尼赫魯向印度軍隊下達了“將中國軍隊趕出去”的命令,中印邊界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1962年10月20日至28日是戰(zhàn)爭的第一階段。在東段,中國西藏的邊防軍占領了藏南和達旺地區(qū);在西段,中國新疆邊防軍驅除了37處據(jù)點的印軍。10月24日,中國大陸發(fā)表聲明,提出停止沖突、重開談判、和平解決邊界問題的三項建議,提議雙方從戰(zhàn)前邊境線各自后撤20公里。印度表示無法接受,宣布印北地區(qū)進入“緊急狀態(tài)”,并在東線的藏南及達旺地區(qū)大力增援士兵。11月16日至21日為戰(zhàn)爭的第二階段。11月14日和16日,印軍再次于中

10、印邊境發(fā)動進攻。在東線,中國西藏邊防軍在東、西段對印軍施以反擊,至11月21日,中國西藏邊防軍占領了印軍的16處據(jù)點。在西段,中國新疆邊防軍則占領了印軍在班公洛地區(qū)的據(jù)點。由于印度軍隊在東線藏南、西線新疆失敗,印度朝野提議要求美國介入,當時印度總理尼赫魯同意此說,向美國要求國際介入調(diào)停。1962年11月,美國介入并以物資支援印度軍隊。中印邊境一個月的戰(zhàn)爭中,中國部隊殲滅印軍3個旅(第7旅,第62旅、炮兵第4旅),基本殲滅印軍3個旅(第112旅、第48旅、第65旅),另殲滅印軍第5旅、第67旅、第114旅、第129旅各一部,擊斃印軍第62旅旅長霍希爾辛格準將以下4885人,俘印軍第7旅旅長季.普

11、.達爾維準將以下3,968人(其中校官26名、尉官29名)。中國部隊陣亡722人(其中軍官82名、士兵640名),負傷1,697人(其中軍官173名、士兵1,524名)。中國大陸于11月22日零時起突然宣布邊防軍全線停火。12月1日起,中國大陸邊防軍不僅放棄全部收復的失地,并全線再從“麥克馬洪線”后撤二十公里,與印軍脫離接觸。另外還無條件地將繳獲的武器、軍車和軍用物資交還印方,并在1963年5月26日前釋放和遣返戰(zhàn)俘。中國大陸突然單方面宣布?;?,各方猜測的主要原因為以下數(shù)點:1)在政治上,中國大陸發(fā)動戰(zhàn)爭本身是為了嚇阻印度以逼使尼赫魯入談判桌協(xié)談領土爭議并維護西段邊境穩(wěn)定,并非真的要征服印度,

12、收復失地。2)在經(jīng)濟上,青藏高原地型不利軍隊后勤補給,當時中國大陸軍隊的后勤補給來自四川和青海,主要依靠公路運輸?shù)轿鞑兀缓罂咳肆π罅\輸翻越喜馬拉雅山脈進入藏南。而藏南地區(qū)入冬后大雪封山,后勤保障非常脆弱。另外,毛澤東當時實施大躍進的激進經(jīng)濟政策,處于三年困難時期,無力維持長期戰(zhàn)爭。3)在國際上,印度受到美英蘇等國不同程度的支持,而毛澤東卻因為韓戰(zhàn),中蘇交惡和中印戰(zhàn)爭先后遭到國際孤立,國際地位低落。與毛澤東相比,尼赫魯在第三世界的崇高地位和聲望則使得不止第一第二世界想利用印度制衡中國,同時第三世界更是一面倒批評中國發(fā)動戰(zhàn)爭。美國當時曾警告,如果毛澤東再不?;饘⑴汕曹婈犞г《?。但有分析認為,

13、當時美國的戰(zhàn)略對手是蘇聯(lián),美蘇兩強當時正在古巴導彈危機的嚴重對峙中,雙方差點爆發(fā)核大戰(zhàn)。而在亞洲,韓戰(zhàn)之后,美國的戰(zhàn)略重點在越南,不大可能為了印度與中國開戰(zhàn)。分析稱,中國大陸軍隊當時做好了作戰(zhàn)三個月以上的準備,實際上只打了一星期;后勤并無問題,起碼不比當時的印軍更困難。在戰(zhàn)爭的主要階段,主要方向上均修通了公路,實現(xiàn)了機械化運輸。甚至把重炮運到了達旺。另外,地形雖然帶給了中國大陸部隊后勤補給上的劣勢,反過來看,同時也帶給了軍事上的進退自如,攻由高山乘勢而下,守是居高臨下,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如果印度真的選擇反攻并和中國持久對抗,在麥線附近的攻守戰(zhàn)中,攻力不從心,守也必須耗費重兵,這就需要付出比中

14、國大很多的代價,全面衡量戰(zhàn)爭資源的消耗,中國絕不會吃虧。分析表示,若在第二階段作戰(zhàn)后,中國軍隊停止進攻,守住中印傳統(tǒng)邊界,一方面說明中國軍隊是仁義之師,出兵不是為了侵犯別人的領土;另一方面說明師出有名,出兵是為了奪回中國自己的領土。而撤軍,不僅被說成是中國大陸軍隊耀武揚威欺負人,而且還容易被誤會這塊地區(qū)本不是中國的領土,如此一來,世界輿論被錯誤引導,對中國非常不利。印度雖在1962年戰(zhàn)事上失利,但在毛澤東退兵后仍然得以繼續(xù)占領藏南和達旺領土。隨著中國大陸軍隊后撤,印軍不但輕易返回原來控制的地區(qū),又趁虛而入,繼續(xù)向北蠶食推進,建哨所,修工事,反而多占了上千平方公里的土地。到1963年開春后中印兩

15、軍重新在麥線附近形成對峙。據(jù)中國大陸軍方總參謀部統(tǒng)計,僅在1963年上半年,沿邊境對峙的中印兩軍互相提出抗議照會總數(shù)達到60余次??梢姡瑧?zhàn)后的邊境地區(qū)根本未實現(xiàn)和平。印軍的這種蠶食行為愈演愈烈,1967年中印兩軍在中錫邊境發(fā)生兩場沖突,雙方互有傷亡。按第三者的評價來說,這兩仗中印兩軍打成了平手。這是由于印軍在1962年戰(zhàn)后已得到更好的訓練,而中國大陸此時正陷入文革內(nèi)亂之中,軍力狀況已大不如前。1985年在中印邊界東段,由于中國大陸軍隊建設直升飛機的起降場,引起兩軍嚴重對峙。這次印軍反應迅速,立刻出動部隊和中方形成面對面、胸對胸的對抗。中國大陸隨即妥協(xié),起降場工程被迫停止。1987年由于印軍在全

16、線開展“銅釘”大規(guī)模演習,中國大陸軍隊被迫向西藏和新疆大舉增兵,造成邊界局勢劇烈動蕩,兩軍幾乎開戰(zhàn)。1962年戰(zhàn)爭以后,印度把中國大陸視為仇敵,在邊境全線增加兵力,印軍的戰(zhàn)略簡單說叫作“東頂西攻”,既在東段固守麥克馬洪線,在西段謀求切斷新藏公路奪取阿克賽欽。據(jù)英國簡氏防務周刊2008年2月22日報導,印度將向其東北部增派兩個新組建的山地師,每個師員額1.5萬人。2009年7月2日,印度時報又報導稱,印度陸軍計劃向東部邊境調(diào)派一支新組建的炮兵師。對此,美國華爾街日報2009年7月14日報導稱,新增兵力加上原有駐軍,印度在中印邊境部署的兵力已達10萬。據(jù)日本的“中國、美國和日本比較研究所”的軍事專

17、家松本明透露,2005至2010年,印度調(diào)撥大量資金,修建軍用和民用機場,已在靠近中印邊境地區(qū)修建了51個機場。在這些機場中,有的機場能起降中型戰(zhàn)術運輸機,有的則部署印度空軍最先進的蘇-30MKI戰(zhàn)斗機。印軍在阿克賽欽的對面就部署了轄有三個山地步兵師的第14軍,在列城機場優(yōu)先部署SU-30戰(zhàn)斗轟炸機。從中國幾萬公里邊防線看,由神仙灣到空喀山口這一段阿克賽欽邊界是最緊張的“熱線”??傊?,1962年戰(zhàn)后中印邊界地區(qū)的形勢仍然是緊張的,印度在1962年戰(zhàn)后,繼續(xù)占有雙方爭議的9萬平方公里土地,并未改變其蠶食中國領土的政策,也未停止對西段中國新疆的阿克塞欽提出領土要求,印度繼續(xù)在全線對中國保持高壓。對

18、于中國而言,1962年一戰(zhàn)是一場勝而無利的戰(zhàn)爭。相比之下,印度卻從戰(zhàn)敗中吸取教訓,整軍備武,時至今日,在中印邊界全線形成壓倒性優(yōu)勢。1962年中印戰(zhàn)爭中,中國大陸奪而復棄的藏南地區(qū),被印度于1972年改為阿魯納恰爾中央直轄區(qū)。印度在該區(qū)廣設甘地銅像、醫(yī)療診所,普及國民中、小學,并設民族學院及大學。1986年底印度議會兩院通過立法將阿魯納恰爾中央直轄區(qū)升格為邦。翌年,印度正式宣布成立阿魯納恰爾邦,意思即為“旭日之國”。在阿魯納恰爾邦,總兵力超過5萬的印度陸軍第4軍,在這一帶已苦心經(jīng)營40余年,下轄主力全是經(jīng)過特殊訓練的山地部隊。印度僅軍用機場就多達8個。提祖新機場、馬丘卡機場、蘇克瑞丁機場和阿朗

19、機場,都靠近中印邊境實際控制線,均能起降直升機,其中,提祖新機場還可以起降米格-21戰(zhàn)斗機。阿魯納恰爾邦的面積為83743平方千米,相當于一個江蘇省、一個浙江??;相當于三個臺灣、六個北京;相當于一個匈牙利、兩個丹麥、三個比利時;相當于六個科威特;相當于十個英阿爭議的馬爾維納斯群島;相當于二十個日俄吵得不可開交的北方四島;是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來世界上一國被另一國強行侵占的最大一片土地;是中國版圖的一百零一分之一。至今印度已有多少移民屯居在藏南,數(shù)字不詳。但是根據(jù)阿魯納恰爾邦總人口數(shù)約為兩百萬來估算,在藏南地區(qū)的印度移民約為近百萬(另有說法稱,阿魯納恰爾邦移民已達700萬;定居在那里的印度人比全西藏的

20、人口總和還多兩倍)。然而因為阿魯納恰爾邦和藏南地區(qū)并不完全重合,所以中國以后如果再提出邊境的問題,如何處理這些移民將有很大的困難。阿魯納恰爾邦地處喜馬拉雅山南麓,海拔下降到一二千米甚至幾百米,有印度洋暖風的滋潤,屬亞熱帶生態(tài)環(huán)境。土地極其肥沃,植物茂盛,能夠生長菠蘿香蕉,是比西藏任何其他地方都更富饒的地方。自然景觀奇異,礦產(chǎn)豐富,被譽為“西藏的江南”。雅魯藏布江著名的“大拐彎”,可利用的落差2,230米,如果橫切大拐彎建一條40公里長的引水隧道,可建成世界最大的水電站,裝機容量最低為4,500萬千瓦以上,是長江葛洲壩電站的17倍,是三峽電站的4倍,投資卻比三峽低得多,又沒有移民、生態(tài)、戰(zhàn)爭災難

21、一類的問題。然而這個設想中激動人心的超級水電站,卻被“麥克馬洪線”攔腰切斷。西藏高原生態(tài)研究所所長徐鳳翔說:“我們搞森林的,一說起來就是西藏林蓄量居全國第二位,可誰也不說這只是理論林蓄量。因為實際上,西藏森林的一半在控制線之外,準確地說,是52.8%在人家手里。其實,這個數(shù)字仍然不準確。這只是按森林面積算(控制線那邊的)中低海拔原始森林單位面積的蓄木量大得多。把這些因素考慮進來,那么實際上,西藏森林資源的80%不在我們手里?!蹦切┐蛘虝r親身到過那片土地的軍人,對那片土地的得而復失最為耿耿于懷,至今念念不忘,甚至敢于直截了當?shù)嘏u毛澤東,現(xiàn)在的北京政府在他們眼里就更為軟弱。現(xiàn)任林芝軍分區(qū)司令員王克忠大校這樣說:“那可是個好地方啊,比這邊還好。當年打過去的時候我們都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