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量血液透析與常規(guī)血液透析效果比較_第1頁
高通量血液透析與常規(guī)血液透析效果比較_第2頁
高通量血液透析與常規(guī)血液透析效果比較_第3頁
高通量血液透析與常規(guī)血液透析效果比較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高通量血液透析與常規(guī)血液透析效果比擬【摘要】目的討論高通量血液透析對尿毒癥患者的臨床療效和機制。方法將50例尿毒癥患者隨機分為高通量透析(HPD)組與常規(guī)血液透析(HD)組,測定和比擬透析前、后兩組患者的BUN,Sr,iPTH,2-G和血磷的下降率。結果HD組BUN,Sr和血磷等小分子物質的下降率與HPD組相比差異無顯著性(P0.05);但iPTH,2-G等大分子物質的下降率兩組間差異有顯著性P0.05。結論HPD對尿毒癥患者的治療效果好,不良反響少,方便經濟,合適廣闊透析室推廣應用,但對于不良反響應引起重視。【關鍵詞】高通量血液透析常規(guī)血液透析尿毒癥常規(guī)的低通量血液透析以去除小分子毒素為主,

2、不能有效去除一些中大分子毒素1,隨著透析時間的延長,透析患者出現許多與透析相關的遠期并發(fā)癥,如營養(yǎng)不良、頑固性瘙癢癥、胸腹腔積液、腎性貧血、透析相關淀粉樣變等顯得特別突出,不僅給治療帶來復雜性,而且增加病人痛苦,嚴重影響其生存質量,使人們認識到常規(guī)低通量透析的局限性。因此,筆者對50例采用HPD和HD透析方式的維持性透析患者,進展效果比擬?,F報道如下。1資料與方法1.1一般資料選擇長期在本院血液凈化中心承受維持血液透析患者50例,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兩組:HPD組25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齡2270歲,平均46歲;原發(fā)病為慢性腎炎12例,糖尿病腎病6例,慢性腎盂腎炎3例,多囊腎2例,狼

3、瘡性腎炎2例;HD組25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齡2169歲,平均45歲;原發(fā)病為慢性腎炎10例,糖尿病腎病7例,慢性腎盂腎炎5例,多囊腎2例,狼瘡性腎炎1例;兩組的一般資料經檢驗差異無顯著性(P0.05)。所有患者透析時間324個月,平均12個月;近3個月未出現感染性自身活動性免疫疾病,近期未使用激素及細胞毒性藥物,所有患者在治療期間均常規(guī)使用降壓藥、促紅細胞生成素、鐵劑、鈣劑等藥物。治療期間兩組均無患者死亡及脫離觀察。1.2治療及方法所有患者分別進展兩種方式的血液凈化治療,經過兩個治療階段,每一方式治療時間為3個月。兩組病人的根本透析條件完全一樣,兩種透析器均為聚砜膜,膜面積1.

4、32,均為一次性使用。均使用德國Fresenius公司消費的4008B透析機,碳酸鹽透析,每周透析兩次,4.5h/次,普通肝素抗凝,血流量250300l/in,透析液流量500l/in。HPD組:采用FreseniusF60型高通透性透析器,超濾系數為40lh-1Hg-1。HD組:采用FreseniusF6型低通透性透析器,超濾系數為5.5lh-1Hg-1。1.3觀察指標采用常規(guī)臨床檢驗方法及放射免疫法,測定患者透析前、透析后的血清尿素氮(BUN)、血肌酐(Sr)、血清全段甲狀腺素(iPTH)的濃度、2-微球蛋白(2-G)和血磷,分別于治療前和治療后進展。試劑盒由愛康醫(yī)院檢驗科提供。1.4統(tǒng)計

5、學方法資料用均數標準差,用2檢驗,計量資料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2結果2.1透析前后各項指標比擬見表1。表1透析前、后檢測結果比擬略2.2不良反響HPD組共發(fā)生感染7例次,其中肺部感染4例,其他部位感染3例,HD組患者共發(fā)生感染13例,其中肺部感染8例,其他部位感染5例;HPD組發(fā)生感染較HD組顯著減少。3討論維持性血液透析療法是治療尿毒癥患者的終身替代療法之一2。雖然使患者存活的周期延長,但是,隨著血液透析技術的開展,治療尿毒癥的程度得以進步,發(fā)現HD存在著諸多缺乏,已不能滿足臨床需要。原因可能是HD使用的是低通量、膜孔徑小的透析器,使尿毒癥毒素的去除受到限制,雖然HD對小分子

6、物質的去除作用早已得到肯定,但對于中、大分子物質的去除作用較差,不能有效地去除尿毒癥患者血清中一些代謝相關的毒性物質,使患者體內尿毒癥毒素潴留,引起中毒病癥。最常見的有繼發(fā)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甲旁亢)、腎性骨并透析相關性淀粉樣變、皮膚瘙癢及不安腿綜合征等,目前認為這些病癥與BUN,Sr,iPTH,2-G和血磷等物質在機體各部位堆積、沉著有關。已證明新型改進合成膜能增加透析器的生物相容性,減少單核巨噬細胞活化,減少毒性物質的生成,改善蛋白質的分解代謝3。目前公認的是聚砜膜、PAN膜、血仿膜等生物相容性較好4,但如何進步透析器對中、大分子物質的去除那么是研究的另一課題。對于中、大分子物質的去除作用

7、較差是HD相對于腹膜透析(PD)和血液濾過(HF)較為遜色之處。但后兩者所需技術及儀器設備條件較多而目前在國內開展的并不普及,而采用普通血透機開展HFD可在一定程度上彌補HD的缺乏之處。高通量透析器是根據透析膜的通透性大小即透析器超濾系數來定義的,一般是指超濾系數超過20lh-1Hg-1濾器。采用高通量透析器行常規(guī)血液透析,依靠彌散、對流及吸附三者結合去除溶質,即為高通量透析5。高通量透析器去除BUN、Sr等小分子物質的才能并不比低通量透析好6,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透析前后高通量組BUN、Sr的下降率與低通量組無顯著性差異,再次證明了這一觀點,因此透析的充分性并不是造成高通量透析與低通量透析差

8、異的主要原因。Let報道7高通量透析可使尿毒癥毒素中分子物質降低35%39%,其中聚砜膜透析器對2-G去除率為31.9l/in,透析后患者血清2-G濃度下降率為49%。本文結果提示,高通量透析對2-G,iPTH等中分子物質的去除率明顯增加,與常規(guī)血液透析組比擬有極顯著的差異性,提示高通量透析對中分子物質可以有效去除,可以明顯改善長期血液透析患者的營養(yǎng)狀況,改善貧血、減少感染發(fā)生,減輕和緩解關節(jié)痛、皮膚瘙癢病癥,進步患者生活質量,這與國內外報道一致8。但是HPD的不良反響和注意點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9:反超濾現象,假如患者血流量偏小或者超濾量設置較小時,高通量透析過程可能出現反超現象。所以,高通量

9、透析應該設置超濾脫水,假如患者干體重正常,設置超濾后給予補充超濾量;內毒素入血,因為高通量濾器孔徑大,一旦透析液污染細菌,其中的內毒素可能相對容易通過透析濾器膜進入血液,引起患者發(fā)熱、寒戰(zhàn)等不良反響,在出現反超濾時更易發(fā)生。因此,高通量透析時必須嚴格防止透析液污染,最好采用純潔透析液;低血壓反響,一般患者不易發(fā)生,假如患者原先血壓偏低,由于大量的水分和溶質很易通過濾器,當透析開場血流量較大,或設置超濾偏大,或不需要脫水者設超濾而未補液,以及小體重患者采用不匹配面積的濾器等,均可發(fā)生低血壓??砂赐肝龅脱獕禾幚?,糾正上述問題。建議如體重45kg的患者,建議采用1.22以下面積的濾器;營養(yǎng)物質的喪失

10、,理論上高通量透析可能造成多種營養(yǎng)物質喪失,尤其白蛋白喪失可能促進低血壓發(fā)生,建議長時間高通量透析患者,進步蛋白攝入量和維生素等的補充。綜上所述,HPD所需要的根本設備條件與常規(guī)血液透析一樣,能不過多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又可進步患者的生活質量,治療效果好,不良反響少,合適廣闊透析室推廣應用,但對于不良反響應引起重視?!緟⒖嘉墨I】1EknyanGBekGJheungAK,eta1EffetfdialysisdseandebranefluxinaintenanehedialysisJNEnglJed,2002,347(25):2021.2陳秀蘭.實用腎臟病學.北京:北京醫(y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yī)科大學結合出版社,1995:472.3劉平.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A.王海燕,腎臟病學,第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7:1469.4季大璽.高通量透析的可能好處J.中國血液凈化,2022,7(4):349.5姚剛,方奕,武曉春.高通量血液透析對長期透析患者血清2-G濃度的影響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血液凈化,2022,33:144.6龔德華,季大璽,徐斌,等高通量透析器的臨床應用J.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2002,11(5):411.7LetE,BilalF,siI.Effiienyfhigh-fldialyze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