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層話語與大陸知識分子的內(nèi)部分裂_第1頁
底層話語與大陸知識分子的內(nèi)部分裂_第2頁
底層話語與大陸知識分子的內(nèi)部分裂_第3頁
底層話語與大陸知識分子的內(nèi)部分裂_第4頁
底層話語與大陸知識分子的內(nèi)部分裂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底層話語與大陸知識分子的內(nèi)局部裂中國大陸1990年代以后迅速推進的市場化改革,導致整個社會被一種片面的“開展主義的現(xiàn)代化思路覆蓋,與此同時政治體制的改革與社會配套機制遲遲未能跟進,尤其是最近十年來的醫(yī)療衛(wèi)生、住房、教育改革的“不得人心更是遭遇了普遍的責難。在這樣一個歷史背景下,大陸一個龐大的人群迅速地邊緣化和貧困化,他們在社會的利益分配格局中根本上處于被遺忘的狀態(tài)。這個群體最終被政府工作報告認定為“弱勢群體。正是在這樣一個困難的歷史進程中,學院內(nèi)的知識分子開場以各種方式介入對社會公正問題的考慮,“底層話語就是在這個歷史背景下成為大陸知識分子的一個敏感的“神經(jīng)末梢,牽引著諸多知識分子的參與和爭論

2、。這種爭論與其說在相當?shù)某潭壬嫌绊懥说讓拥拿\,還不如說主要是折射了大陸知識分子的內(nèi)局部裂與集體焦慮。一、底層何以成為一個問題?2022年春天,上海一個青年知識分子劉旭在著名的?天涯?雜志發(fā)表?底層能否擺脫被表述的命運??,“底層開場進入思想文化的公共空間,并發(fā)酵成為一個刺激知識分子道德神經(jīng)的敏感問題。該文的表達顯示作者主要是受到印度的底層研究的啟迪,來橫向移植地考慮當代中國的底層問題,據(jù)該文作者聲稱,“底層作為一個概念,是源于葛蘭西的無產(chǎn)階級專政理論。劉旭在下述這段話中集中闡述了他對底層的觀點:“對于一個沒有才能表達自己、更談不上有發(fā)言權的群體,去說他們是什么或站在他們的立朝說話是沒有意義的

3、,因為他們是什么從來都是個謎,他們沒有歷史、沒有特點,他們的面目向來模糊不清。從任何角度去發(fā)現(xiàn)他們的優(yōu)良品質、他們的革命性乃至他們的偉大,都只是對他們的表述方式之一,他們都是被表述的他者,表述得再偉大也是一種扭曲,真正的他們?nèi)匀粵]有出現(xiàn)。如今要做的只是去他們?nèi)绾伪槐硎?,每一種表述扭曲了什么,其目的又是什么,對他們產(chǎn)生了什么影響,扭曲之后整體的社會后果是什么。只有當?shù)讓佑辛吮硎鲎约旱牟拍艿臅r候,才會有真正的底層,一切底層之外和從底層出身但已經(jīng)擺脫了底層的人都喪失了表述底層的才能。因為被表述意味著被使用和利用,即使最好心的他者化表述也是使用底層來證明不屬于底層的東西,或將底層引入誤區(qū)。這無疑是一段

4、關于“底層的激進闡述,作者否認了20世紀以來所有的有關的底層的闡述與記錄包括革命現(xiàn)實主義文學對底層的書寫,在一種道德義憤的激蕩下,作者認為沒有話語權的底層被表述得再充分,也仍然是被“他者化,每一種表述都是表述者攙雜著個人私心和偏見的意識形態(tài)表述。在這樣極端“反智主義思維的導引下,作者甚至將闡述推到了一個極點,認為“只有當?shù)讓佑辛吮硎鲎约旱牟拍艿臅r候,才會有真正的底層,換言之,作者是徹底地反對知識分子為底層代言的,底層的主體性只能在有了“表述才能才能凸顯,否那么底層就根本不存在。這個闡述的邏輯結論似乎就變成了:當代中國沒有真正的底層,因為他們沒有表述自己的才能。這顯然是在一種道德烏托邦沖動下通過

5、話語演繹,推展出的一個有點荒謬和滑稽的結論。作者并沒有僅僅停留在這個相對“溫和的結論下,對于通過原生態(tài)的民間訪談,而得以根據(jù)錄音整理而成的“底層話語,作者認為“假如仔細分析這些底層的自主性話語,就會發(fā)現(xiàn)其中有太多被多年的壓迫統(tǒng)治扭曲的東西,但他們認識不到,他們以為是在表述自己,實際卻在表述來自上層的思想。這或許仍然有積極作用:我們可以分析這種變形之下的東西,剔除了變形之后,或許剩下的就是底層的真正思想。但是,我們又如何斷定何為底層真正的思想?又如何確定有多少思想其實是人性中共有的東西?什么樣的才是被扭曲的東西?通過這樣一種辨證的“批判性考慮,知識分子唯一的結果就是陷在“肉身的癱軟之中,底層不能

6、被“他者化表述,底層也不能表述自身因為底層已經(jīng)被上層“污染,最后唯一的邏輯結論只能是“悲觀地承受底層的現(xiàn)狀,底層繼續(xù)保持著“失語的狀態(tài)。但知識分子卻已經(jīng)完成了其“精神使命!上海批評家蔡翔是大陸較早直接以?底層?為標題寫作過散文的作者,他在承受劉旭的訪談時顯然不同意后者的“激進闡述,他根本上仍舊在一個精英主義的視角里評述底層,認為在充滿了制度不義和社會悲劇的當代中國,知識分子仍舊是底層重要的“代言人。這篇發(fā)表在?天涯?上的訪談的標題?底層問題與知識分子的使命?就隱喻了一種價值立常蔡翔認為對于當代中國的“底層而言,在文化層面上,他們主要面對著兩個“敵人,一個是國家意識形態(tài)利用權利來改造底層文化,或

7、者把底層文化納入主流文化之中。同時,社會普遍彌漫的所謂主流文化也在侵蝕底層的原生態(tài)文化:“整個的底層都進入了一個夢想。他們認為通過占有文化資源,也就是讀書,就能改變自己的生存狀況。這種夢想同時意味著,底層已經(jīng)承受了來自統(tǒng)治階級所給予的全部的意識形態(tài)和道德形態(tài)。就是說,他們不僅要改變自己的經(jīng)濟狀況,還要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社會地位。他有一個明確的目的,就是進入上流社會,起碼是中產(chǎn)階級。這無可厚非,但是假如把它意識形態(tài)化,就會造成這樣一個后果:底層永遠不會再擁有自己的代言人。這是目前中國最大的一個隱患。一旦知識分子進入這樣一個利益集團之后,一切就都與底層劃清了界限。這樣的一種“同質化和整體化社會趨

8、向,蔡翔認為構成了對知識分子最大的挑戰(zhàn)。公民政治闡述在當代中國方興未艾,這種闡述強調(diào)公民個人根據(jù)合法權利的政治參與與政治理論,從而建構出一個市民社會為依托的公民社會。在這樣的社會形態(tài),為底層代言的“公共知識分子自然就喪失了其社會功能。這種闡述走到一個極端,“知識分子再也不以人類良心的代表自居,超越性變成了一句空話。知識分子退出代言人的角色后,退回個人,實際上最后指向了每一個詳細語境下的個人的階層性。也就是說,實際上他們?nèi)栽诖裕蛘呤侵挟a(chǎn)階級,甚至富人階級,只是不再代言底層罷了。如今的問題是,知識分子如何再成為底層的代表。因此,蔡翔是在一種啟蒙傳統(tǒng)的歷史表達里,來考慮知識分子與底層的關系,在他

9、的觀念世界里,知識分子的精神使命是“社會的良心,是底層的代言人,“知識分子要做的事情有很多,最重要的,當然是有沒有可能翻開多種渠道,使底層的利益得到充分表達,不再成為一個沉默的大多數(shù)。這一利益,不僅是政治的、經(jīng)濟的,也是文化的。如今的精英文化和群眾文化,是對底層的雙重的閹割和篡改,沒有自己的文化,底層很難正確傳達自己的聲音。但這種闡述顯然面臨一個幾乎無解的困境,當代大陸的知識分子根本上已經(jīng)被國家意識形態(tài)收編進社會構造的各個空間,他們的利益被直接與國家利益、單位利益捆綁在一起,底層的利益與這種知識分子的“強勢根本上處于隔膜甚至沖突的狀況,期待享受了改革開放成果的知識分子仍舊為承受這一歷史進程代價

10、的底層代言,幾乎是一件超乎想象的“崇高使命。與這種精英主義闡述截然有別的是上海另一青年左翼學者薛毅的闡述。他對于所謂的精英文化和知識分子的為底層代言充滿了狐疑,乃至批判。正是基于對當代中國底層的“悲慘命運的社會想象,讓承受劉旭訪談的他堅決地在社會主義時期與改革開放時期兩個時代之間劃出了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當代中國底層這個詞,指向的是這樣一種人群,他們遭受貧困的折磨,他們需要幫助、需要救濟。由此出發(fā),人們會產(chǎn)生對傳統(tǒng)社會主義的懷舊情感,人們在想象,那個時代,盡管普遍貧困,但是窮人還能生活下去,有尊嚴地生活下去。薛毅引述陳映真的話論證道:“他說的最讓我感動的一句話,在社會主義時期,以前從來不被

11、當成人看的農(nóng)民,真的成為人了。他們真站起來了,你不能不把他們當成人來看,你不敢把他們妖魔化。一個普通人,有自己的尊嚴,而不以富人作為自己的歸宿。窮人家的女兒,她不一定希望自己嫁個富人,她有自己的尊嚴,她根本不可能用尊嚴去交換什么,我的生命,我的身體,我的靈魂都是不能出賣的。如今,工人喪失的不僅僅是福利,還有他們的尊嚴。在以“尊嚴為關鍵詞的路標指引下,薛毅區(qū)分了兩個時代的底層的不同命運,這樣一種因為對現(xiàn)實社會的道德義憤迅速地被轉化成對“傳統(tǒng)社會主義的歷史想象,似乎在那個時代,貧困的底層至少還享有精神上的尊嚴和富足,而對于這種“傳統(tǒng)社會主義的溫情追憶又為崛起于大陸的一批左翼知識分子提供了對現(xiàn)狀的“

12、批判性能量,這種邏輯開展到極致就是強調(diào)毛主義時代的種種好處,強調(diào)底層在歷史進程中尊嚴的失落。比方薛毅針對當前鄉(xiāng)村的空心化,鄉(xiāng)村文化和教育的凋敝,就指出:“這和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不一樣了。這場運動應該得到重新評價。知青下鄉(xiāng)好似是帶某種原罪過去的,他要向貧下中農(nóng)學習,承受貧下中農(nóng)再教育。但實際的工作當中,他們也把城市的生活方式帶過去的。一大批知青到那兒往往是做了中學、小學老師,大隊會計、指導員。但是他們和志愿者不同的是,前者沒有忽略農(nóng)村文化的存在,相反,他們那里存在一種可能,去學習,去接觸活生生的農(nóng)村文化?!拔幕蔀殛U述的關鍵,針對當今新農(nóng)村建立的種種弊端,薛毅認為“忽略了底層人的文化,就等于忽略了

13、底層人作為人的最根本的東西,就等于剝奪了底層人的主體位置?!皞鹘y(tǒng)社會主義成為一個“有力的批判武器,指向當代中國伴隨著教育、醫(yī)療衛(wèi)生、住房等一系列改革帶來的社會不公。二、底層問題的“學術轉向與“道德分歧?天涯?上的圍繞著“底層與關于底層的表述在2022年11月以前根本上還是一個有條不紊地在進展的“專欄,所發(fā)表的文字也沒有引起太多的溢出“文化研究的社會反響。這種狀況因為大陸著名文學評論家南帆先生組織的一個關于“底層經(jīng)歷的文學表述如何可能?的圓桌對話而發(fā)生改變。這個對話是南帆與其博士生就關于底層的問題的“學術討論。這個學術討論卻引起媒介與網(wǎng)絡論壇的高度關注,甚至刺激了一場不是關于“底層的表述而是“知

14、識分子的表述的論爭,許多網(wǎng)絡批評指責這篇對話晦澀、空洞,堆砌了一堆術語,甚至有人認為這場對話是學院派搶占學術話語資源?!暗讓訂栴}本身在這場混戰(zhàn)中被遺忘了,知識分子卻成為了社會批判的箭靶。轉貼于論文聯(lián)盟.ll.南帆在?底層問題、學院及其他?一文這樣回應批評者:“這篇對話的參與者充分意識到問題的復雜性。理論術語的頻繁使用說明,我們試圖引入各種理論形式分析諸多癥結,從而展開問題的縱深這篇對話甚至無法形成多少明確的結論。因此,這篇對話是低調(diào)的、探究性的,絲毫不存在術語夸耀的意圖。仔細檢閱?底層經(jīng)歷的文學表述如何可能??的相關討論,會發(fā)現(xiàn)南帆確實是試圖將已經(jīng)成為一個“文化政治問題的底層納入到一個文學史的

15、專業(yè)領域來展開討論,也就是說相對于此前?天涯?上的闡述,南帆的這種視角是進一步地回歸到文學專業(yè)領域內(nèi),來實在地討論底層的被“表述問題。但南帆并未能完全主導這場對話的方向,很多討論超出了專業(yè)領域的規(guī)約,成為一種批判性話語文化。但其中也不乏一些很有見地的看法,可以彌補純粹“文化研究視野的空泛。南帆認為“知識分子的言說很大程度上源于知識譜系帶來的倫理。他們將實驗室里追求真理的精神擴展到社會事務上。這是超越個人和階層利益承當社會事務和社會責任的根底,也是表述底層的沖動之源。底層與表述到底是一個怎樣的關系構造,也成為這個圓桌對話討論的焦點。與會者毛丹武的意見就與前引劉旭的觀點截然相反:“作為被表述的那個

16、底層并不是因為表述而才存在的,雖然我們要成認正是借助表述,底層才可能展開多維度的豐富蘊含,但是底層仍然是先于表述而存在的。假如不是這樣,我們可以符合邏輯地推論,只要是某種權利足夠強大,它就可以通過制止、取消關于底層表述的存在,從而取消底層的存在。鄭國慶在討論中認為底層的顯著特征就是“缺乏話語權,這表現(xiàn)為沒有才能自我表述或者表述不能進入社會的文化公共空間,表述處于自生自滅的狀態(tài),參與不了社會話語的競逐,沒有發(fā)生的位置或管道,也就是所謂沉默的大多數(shù)。即此可見,對話的諸多內(nèi)容仍舊在文化研究的“社會語境里進展,而并非“學術化的文學表述討論。參與者林秀琴的發(fā)言是所有與會者最具有“專業(yè)思維的,扣緊了文學史

17、與底層的被表述這一核心問題意識。她的追問很有文學意義與現(xiàn)實意義:“底層或者成為被拯救或者被啟蒙的對象,或者成為拯救者,成為精神救贖的圣地。這兩種經(jīng)歷也可以視作知識分子言說底層的兩種方式,在不同的時刻使用這種方式或那種方式,表達出來的可能就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經(jīng)歷。這意味著,底層只是一個言說對象。所以,哪一種底層經(jīng)歷更具真實性,更具有表述底層的有效性,實際上是個偽命題,在這個層面上不存在誰的表述更成功的問題。問題的關鍵恐怕在于,為什么在漫長的文學史,對底層的表述僅僅停留在這兩種經(jīng)歷上,是被表述的底層缺少豐富性,還是文學史的表述缺少創(chuàng)造性和彈性?還有,當我們面對底層這個被建構出來的對象時,我們是否應該

18、質疑隱藏在這兩種底層經(jīng)歷表述背后的話語機制?或者說,底層是如何成為文學史的重要符號?作為文學史話語權利符碼的底層,和那個被排擠在話語權利場域之外的實體的底層,兩者間終究有多少心靈相通?從上述引文來看,南帆主持的這個圓桌對話確實對于“底層研究有一定的補充作用。但由于局部博士使用的“對話口語過于學術化和時髦,導致這個本來有一定意義的對話迅速地被一場網(wǎng)絡上的“口水戰(zhàn)吞沒。這場混戰(zhàn)也吸引了?文學報?等媒介的關注。對于這個對話更具價值或者說對于學院派知識分子更有啟發(fā)的是來自兩位文學評論家的批評。同濟大學文化批評研究所的張閎在?底層關心:學術圈地運動?一文中鋒利地指出:“底層,根據(jù)不同需要,或被稱作民間,

19、或被稱作弱勢群體。其最具誘惑力之處,在于其道德上的優(yōu)先性。在攫取道德資源方面,新左派相對要敏捷得多。鑒于他們在理性、文化、美學諸方面的資源匱乏,道德的自我標榜也就成了他們最為迫切的資本要求。盡管他們實際上身處社會金字塔的頂端,底層的道德優(yōu)先性足以舒緩他們內(nèi)心的道德焦慮。而他們所做的卻是,一面擔任文化官員和學院精英,一面攫取農(nóng)民的土地,將其改造為自己的精神家園,在那里表演農(nóng)耕的喜劇,并冒充底層代言人。另一方面,底層還是一塊沉默的大地。底層的沉默性,勾起了精英知識層的代言沖動。但從幾篇相關的文獻來看,所謂底層關心的人士,實際上關心的是如何將底層轉化為其知識言說的消費資料,也就是考慮如何將底層納入他

20、們的知識消費體系中。“底層不再是一個學術問題,甚至也不是一個“文化研究與知識分子問題,而成為“新左派搶注道德商標,進展話語表演和學術消費的富礦。這種道德批評雖然明快直接,也在某種程度上切中了問題的關節(jié),但因為把“底層與“新左派直接地張貼在一起,便容易將問題簡單化和意識形態(tài)化,而可能損耗關于底層的討論本身具有的人文價值與社會價值。與此相應的是上海另一文學評論家吳亮的?底層手稿?。他在文章中將對“關注底層的學院派知識分子的批判推向了一個頂峰。就底層作為一個需要改善的“社會問題而言,吳亮的批評確實是一針見血:“對于一個必須被理論觸動的社會問題,人們的互助本性并非只有等待知識的喚醒才能開場行動,相反,

21、某些知識還會使人們走向冷漠人們迫切需要的不是由復雜概念構織成的學術之爭,那些措辭晦澀華美以致熱衷玩弄憤怒感情的知識持有者關心的也許只是塑造自己的道義形象,他們將底層看作是用來表現(xiàn)個人立場的文化象征客體或良心客體,卻并不在意底層的實在性,這種實在性由行動去介入而不是靠抒情就可以改變。當知識持有者打定主意用一套行話表述底層,并把重點放在他們擅長的表述之上而忽略底層在后謊話時代所具有的特殊歷史性質和特殊現(xiàn)實性質時,他們就不幸地淪為某種象征性良心作品的制造者這種象征性良心作品不僅是后謊話時代所需要的遮飾物,也是資本邏輯控制下由學院消費出來的特殊消費品。作者據(jù)此認為“底層的表述者是在利用“底層進展“道德

22、訛詐和政治恫嚇。知識分子的道德感在當代中國確實已經(jīng)面臨深入的疑心,這種疑心甚至影響到知識分子言說的“正當性。任何言說都可能成為為某個特殊利益群體代言的證據(jù),而知識分子在這種社會壓力下產(chǎn)生了迅速的分化與重組。三、底層、道德與政治“底層問題不僅僅是一個關于底層如何被文學性地表述的“學術問題,也不僅僅是關于知識分子如何公共化進而為底層代言的“道德問題,它也是一個關于當代中國知識分子如何處理自身在道德與政治的夾縫中的困境的問題。在這場延續(xù)兩年多至今硝煙未熄滅的爭論中,對于道德的政治考慮始終是一個核心的問題。底層事實上也成為含蓄的政治文化批判的資源。在20世紀的中國歷史中,底層或者說民間與知識分子的關系

23、始終是一個關鍵的問題。近代以來,知識分子發(fā)生了分化。一些知識分子認為仍然需要堅守啟蒙者的精英主義立場,為“無聲的中國的底層代言,試圖通過重建社會中心來凝聚知識分子群體,建筑新的社會認同。另一些知識分子那么覺得“底層或者說“民間蘊涵著宏大的文化、政治與道德資源。他們自覺地與自身所歸屬的階層劃清界限,發(fā)出了“我為什么不是一個工人?的浩嘆,積極地投身于社會底層的改造運動,一些邊緣知識分子急劇凝聚起來,在左翼知識分子領袖的指導下,自下而上地完成了革命。這種革命的成功在建國后進一步地強化了一種民粹主義和反智主義的社會思潮,到了后來甚至開展到“知識越多越反動。知識文化成為道德邪惡的來源,這種對知識分子的指控同時又與對底層的“悲憫和謳歌有機地結合了起來,把民國積聚的僅有的文化尊嚴感徹底拔除了,整個社會在一種虛假的平等主義遮掩下,充滿著一種粗俗化的匱乏自由質素的公共文化。這場對于底層的討論也折射出道德在歷史與政治中的扭曲與變形,甚至成為某些知識分子打壓、攻擊另一些知識分子的武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