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生產(chǎn)技術(shù) 005竹蓀栽培課件_第1頁
食用菌生產(chǎn)技術(shù) 005竹蓀栽培課件_第2頁
食用菌生產(chǎn)技術(shù) 005竹蓀栽培課件_第3頁
食用菌生產(chǎn)技術(shù) 005竹蓀栽培課件_第4頁
食用菌生產(chǎn)技術(shù) 005竹蓀栽培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第八章 珍稀藥用菌栽培技術(shù)第五節(jié) 竹蓀栽培技術(shù)主 講:王德芝一、概 述 竹蓀,又名竹笙、竹參、面紗菌、網(wǎng)紗菌、竹姑娘、仙人笠、竹萼、竹筍菌等,是竹蓀屬多個種的總稱。 在分類學上屬擔子菌亞門、腹菌綱、鬼筆目、鬼筆科、竹蓀屬,由于竹蓀子實體形態(tài)雅致,故有“真菌之花、菌中皇后”等美稱。 目前供人工栽培的主要有四種即長裙竹蓀,短裙竹蓀,紅托竹蓀和棘托竹蓀。 竹蓀是一種珍貴的食用菌,據(jù)分析,竹蓀干品每100g含有粗蛋白1518g、粗脂肪2.6g、氨基酸16種,其中谷氨酸達1.76%,此外還含維生素B1、B2、C和多種礦物質(zhì)如磷、鉀、鐵、鈣、鎂等,營養(yǎng)豐富,味道鮮美。 竹蓀的藥用價值也很高,能防治高血壓,

2、高膽固醇和肥胖病,把竹蓀和糯米一起煮水飲服,有止咳、補氣、止痛的功效,動物實驗證明,每公斤體重投300毫克竹蓀熱水提取液對肉瘤180的抑制率可達60%,對艾氏瘤的抑制率可達70%,用于治療白血病也有一定效果。二、竹蓀的形態(tài)特征 竹蓀的形態(tài)結(jié)構(gòu)分為: 子實體、孢子、菌絲體、菌蕾4個部分。 (一)、子實體: 由菌蓋、菌柄、菌托和菌裙4個部分組成(見圖8-6)。菌蓋白色或墨綠色,表面多角形網(wǎng)架、整個菌蓋呈圓錐形或彈頭形;菌柄白色,海綿狀,柱狀中空質(zhì)脆,通常長10至30厘米、寬2至5厘米;菌托蛋形,包著菌柄基部,品種不同顏色有別。 棘托長裙竹蓀呈棕褐色、紅托短裙竹蓀呈粉紅色;菌裙狀如裙,網(wǎng)狀,白色網(wǎng)眼

3、圓形、橢圓形、多角形。子實體成熟時,菌裙從菌蓋下面撒落,垂如裙狀。 長裙竹蓀子實體幼時卵狀球形,后伸長,高1220cm,菌托白色或淡紫,直徑約33.5cm。菌蓋鐘形,高、寬各35cm, 有顯著網(wǎng)格,具微臭而暗綠色的孢子液,頂端平,有穿孔。菌幕白色,從菌蓋下垂達10cm以上,網(wǎng)眼多角形,寬510mm。柄白色,中空,基部粗23cm,向上漸細,壁海綿狀。 短裙竹蓀子實體高1218cm,菌托粉紅色,直徑45cm,菌蓋鐘形,高、寬各3.55cm,具顯著網(wǎng)格,內(nèi)含綠褐色臭而粘的孢子液,頂端平,有一穿孔,菌幕白色,從菌蓋下垂達36cm。網(wǎng)眼圓形,直徑14mm,有時部分呈膜狀,柄白色或烏白色,中空、仿錘形至圓

4、筒形,中部粗約3cm,向上漸細,壁海綿狀。 紅托竹蓀子實體高2033cm, 菌托紅色,菌蓋鐘形或鈍圓錐形,高56cm, 寬45cm, 具顯著網(wǎng)格,產(chǎn)孢組織暗褐色,端平,有孔口,具微臭。菌裙白色,從菌蓋下垂7厘米,網(wǎng)眼多角形或棱角圓形,網(wǎng)孔11.5厘米。柄白色,圓柱形,中空,長1112厘米,寬3.55厘米。 棘托竹蓀子實體高815cm, 菌形瘦小,肉薄。菌托粗糙有突起物,菌蓋薄而脆,長裙、白色、有奇香。 三、竹蓀的生活史 在適宜的生活條件下,竹蓀的孢子萌發(fā)出菌絲,菌絲體由無數(shù)管狀細胞交織而成,菌絲體呈蛛網(wǎng)狀,開始萌發(fā)出來的菌絲是單核菌絲,這種菌絲質(zhì)配后形成雙核菌絲,粗線狀。 雙核菌絲進一步發(fā)育便

5、成了組織化了的索狀菌絲,即三次菌絲,竹蓀菌絲初期白色,經(jīng)過較長時間培養(yǎng)以后,便具有不同程度的粉紅色,淡紫色或黃褐色,這些色素受到變溫,光照,機械刺激或干燥脫水后更為明顯,色素也是鑒別竹蓀菌種的主要依據(jù)。 在適宜的條件下,伸長到地表面的索狀菌絲的類端逐步膨大成白色小球,這就是竹蓀子實體原基,經(jīng)過4060天,這些原基中的少數(shù)處于生長優(yōu)勢的部分便繼續(xù)長大成熟成雞蛋或鴨蛋大的卵形菌蕾,破土分化成子實體。成熟的子實體頂端產(chǎn)生孢子,從而完成其生活周期。四、生活條件 1.營養(yǎng) 竹蓀屬于腐生真菌,分解同化培養(yǎng)料中的有機物質(zhì),從而獲得其生長發(fā)育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zhì)。這些營養(yǎng)物質(zhì)包括碳源、氮源、礦物質(zhì)元素及維生素等。

6、(1)碳源: 竹蓀的碳素營養(yǎng)來自竹類或其它樹木的根、葉腐爛后的腐殖質(zhì)和其它有機物質(zhì)。竹蓀可利用葡萄糖、蔗糖、淀粉以及含纖維素、木質(zhì)素的竹屑、木屑、甘蔗渣等作為碳源。據(jù)報道,噴施0.15%亞油酸或0.5%葡萄糖,可使菌蕾數(shù)增加,現(xiàn)蕾時間提早。 4.光照 菌絲生長階段不需要光線,在黑暗中培養(yǎng),菌絲體生長旺盛,色白;在強光下培養(yǎng),菌絲體產(chǎn)生色素,易衰老,生活力降低。 從光質(zhì)而言,不同波長的光,對菌絲生長的抑制作用不一樣,橙光對菌絲生長的抑制作用最小,紅、綠、白、黃、藍光對竹蓀菌絲生長的抑制作用最大。 5.空氣 菌絲在二氧化碳濃度為0.03%0.33%的范圍內(nèi)都能生長,較適宜的二氧化碳濃度為0.08%

7、0.18%,最適濃度為0.13%。含量過低或過高,都會抑制菌絲的生長。 在子實體階段,需要較多的一氧化碳,常見在室內(nèi)栽培竹蓀時,通氣不良的角落長的子實體少,因此要注意栽培室的通風換氣。 6.酸堿度 竹蓀對pH值很敏感,不同的pH值對竹蓀菌絲生長有明顯的影響。 紅托竹蓀為5.05.2,短裙竹蓀為5.25.4,長裙竹蓀為5.2。 竹林中生長竹蓀處的土壤pH值,多為pH值6.5以下。據(jù)測定,新鮮竹類的pH值約為6.5,腐竹的pH值約為5.6,而生長過竹蓀的竹材基質(zhì),多下降到pH值5.0以下,這證實竹蓀菌絲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自始至終,都需要微酸性的環(huán)境,才能形成大量子實體。 7、生物因素: 在自然條件

8、下,竹蓀的孢子傳播有賴于蜂、蠅之類昆蟲媒介。 在菌絲生長過程中,菌絲體能穿過許多微生物拮抗線而正常生長發(fā)育并照常形成子實體。這樣的抗雜能力是其它食用菌難以達到的。由此推論,這些與竹蓀同生共處的微生物能同時參與有機物的分解,而起到如像耳友菌絲對銀耳所起的有益作用。這一現(xiàn)象在竹蓀栽培實踐中具有很大的意義。 (5)填料與播種 全部是竹材的培養(yǎng)料: 先將畦床四壁及床底噴灑0.1%多菌靈以殺滅畦床雜菌。將糖液浸泡過的枯竹片等填入畦內(nèi)一層,厚約5cm,鋪平整,再播菌種,厚約1cm,接著鋪第二層料,厚約5cm,然后播第二層菌種,厚約2cm,最后用碎竹屑、竹葉、竹絨、竹刨花等材料覆蓋一層,厚約1cm,以全部蓋

9、沒菌種為度。用種量為6瓶/米2。用料量每25kg/米2。 采用小雜木條等混合料: 填料前亦需用0.1%多菌靈噴灑畦床,然后將已煮沸預處理過的混合料,鋪入畦床內(nèi),厚約3cm,其上播一層菌種,厚約1cm,并輕輕壓實,務使菌種與料密接。此后再鋪入第二層料,厚約10cm,并播入第二層菌種,厚約2cm。最后用已消毒的枯竹小段蓋面,亦需按壓一次,使菌種與料密接。用料量20kg/米2,用種量6瓶/米2。 利用玉米稈: 各層鋪料厚均為10cm,并需壓實。填料與播種,春季在23月,氣溫10以上無風時操作為宜,秋冬季在912月,氣溫為2010。填料與播種結(jié)束后,畦面用長纖維無紡布覆蓋,或用枯竹葉覆蓋一層,厚12c

10、m,并澆1次水,最后用塑料薄膜覆蓋,以利保水與防雜。 (6)管理 檢查菌種成活與否: 在畦床邊角處扒開播種層,觀察菌種是否萌發(fā)與生長,以及生長勢的強弱。但不可在菌床各處全面挖掘檢查,否則菌絲斷裂,受傷過多,影響正常發(fā)菌。 調(diào)控水分: 播種后1個月,經(jīng)常檢查培養(yǎng)料的含水量,如料中水分不足,可及時在料面灑些水,或在畦溝四周灌水,使水分逐步滲透到料中,使料中的含水量經(jīng)常維持在60%65%。 播種后2個月,可揭去塑料薄膜,改搭低棚,高3040cm,再蓋上薄膜。平時覆蓋草片等物,遮蔭保濕,使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75%80%左右。當竹蓀菌蕾長大時,要控溫在22左右,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85%以上。 當菌蕾進入

11、破口期,菌蓋和菌柄從菌托中破口而出時,水分管理特別重要,空氣相對濕度應提高到95%以上,如空氣相對濕度不高,往往使菌幕(菌裙)張開不易,或中途菌裙停止向下展開,影響竹蓀子實體的品質(zhì)。 因此,在料內(nèi)水分偏干時,可以引水溝灌,補足水分。但當料中水分已達到65%以上時,溝中的多余水分,需及時排放。如遇梅雨季節(jié),暴雨成災,地中積水,往往使大量菌蕾窒息死亡,要注意防護。 揭膜通氣: 竹蓀是一種好氣性的食用菌,對料中、土中要求有較多的一氧化碳,如二氧化碳含量過高,會抑制其生長,因此在竹蓀播種于畦床后,每天要揭膜通氣30分鐘,排除過多的二氧化碳。 及時覆土: 當培養(yǎng)料內(nèi)發(fā)滿竹蓀菌絲時,就要及時覆土。選用微酸

12、性(pH值5.56.0)的竹園壤土,在覆蓋前先用10%甲醛液及0.1%辛硫磷液灑入土中,拌和后,再用塑料薄膜蓋好,四周壓緊,利用甲醛熏蒸,殺死土中的雜菌和害蟲。 滅菌消毒24小時后,將此種消毒土的水分含量調(diào)到30%左右,然后覆蓋在料面上,厚34cm。在覆土層上再用枯竹葉覆蓋,厚約3cm,可保濕、透氣,有利于竹蓀菌絲的生長。 病蟲防治: 如有雜菌,可用0.1%多菌靈或0.5%托布津噴灑;如有白蟻咬食竹蓀菌絲與子實體,可用滅蟻靈藥粉噴殺;如有蛞蝓、蝸牛咬食菌蕾與子實體時,可在夜間人工捕捉;如有螨類害蟲,可用三氯殺螨醇防治。 (三) 、室內(nèi)床式栽培法 竹蓀也可以在室內(nèi)栽培,通過人工控制溫、濕度,模擬

13、竹林的生態(tài)條件,來創(chuàng)造適于竹蓀生長發(fā)育的環(huán)境,此法病蟲害容易防治。其栽培要點如下: (1)菇房設置:如建造蘑菇房一樣,屋頂要有隔熱層,或室內(nèi)安裝空調(diào)器,夏季室內(nèi)溫度要求在30以下。菇房要求抗熱傳導性能好,上有排氣通風筒,下有地窗,有利于通氣降溫。 (2)床架:水泥床架或竹木床架,寬1米,高2米,床架間距60cm,其上鋪塑料薄膜,相隔10cm打濾水孔。床的四周用高2030cm左右的木板作床框。 (3) 裝料與播種:可用甘蔗渣或小雜木條、竹葉、竹屑、木屑等培養(yǎng)料,填入床內(nèi)。床底先填微酸性腐殖土23cm厚,鋪一層干竹葉,每平方米鋪0.4kg,然后將培養(yǎng)料填在土上,分層填料,分層播種,方法同林地小雜木

14、條的畦式栽培。 (4) 管理:主要是水分管理,用噴霧器噴灑,噴水量的多少,根據(jù)床面干濕而定。并注意通風換氣,每日12次,每次30分鐘,高溫季節(jié)應在早晚通風,低溫季節(jié)通風改在中午。其它與林地畦式栽培法相同。 (四) 、壓塊栽培法 此法與香菇壓塊栽培相同,即將竹蓀栽培種從瓶中挖出,盡量不要挖得太碎,在長35cm、寬25cm、高6cm的方形活絡木框模內(nèi),填入竹蓀菌種塊并壓平,框內(nèi)四周要按壓緊實,壓成厚度為6cm的菌塊。 一般每33 cm2面積的菌塊,需用12瓶菌種壓成。菌塊成型后,覆蓋塑料薄膜保濕防雜,在1528下,經(jīng)710天菌絲相互愈合成塊,再放置在室內(nèi)床架上或室外竹林地內(nèi)進行覆土栽培。在適宜的條件下,經(jīng)數(shù)月即可長出竹蓀子實體。此法容易獲得成功,但耗種量大,成本較高。 (五) 、采收加工與分級包裝 當竹蓀子實體的菌柄已伸長,菌裙充分下垂與張開時,應及時采收。采收后首先剝離菌蓋和菌托,將子實體放入竹篩里,送入脫水烘干房中烘干,烘烤溫度要求406040,每隔2個小時變換一次溫度,直至烘干。也可以曬干或炭火烘干。在有條件的地區(qū),可采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