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 簡評張舜徽的中國文獻學1簡評中國文獻學的學術價值及影響 張舜徽(1911-1992年),現(xiàn)代史上著名文獻學家。他所著的中國文獻學于1982年由中州書畫社出版,此時中國的文化事業(yè)正值百廢待興時期,作者將整理文獻必須具備的基礎知識詳加闡述于前。俾學者由此入門,以得整理文獻之術。本書把傳統(tǒng)的歷史文獻學從偏狹的領域中解放出來,拆除了文獻學與史學森嚴的壁壘,恢復了漢唐歷史文獻學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的宗旨,確定了總體的文獻研究,劃定了文獻學的范圍,這是文獻學學科史上的一次質(zhì)的飛躍;且以敘述式闡明內(nèi)容,注重最新材料指引證,論斷富有前沿性、創(chuàng)新性、啟發(fā)性,是一部重要的研究性著述,標志著當代文獻學系統(tǒng)的構建。
2、對文獻學教育、研究和文獻整理工作發(fā)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首先,在文獻學教育方面,這部書作為教材,在很多大專院校被廣泛采用;其次,20世紀80年代,文獻整理工作有較快發(fā)展,大批的古籍被整理出版;再次,在文獻研究上,這部書的出版起到了標志性的作用,標志著中國文獻學的最后確立。 2簡評中國文獻學的體例 全書共十二編、六十章。第一編概述文獻學的范圍和任務;第二編介紹著作、編述、抄纂三者的區(qū)別;第三、四、五編分別論述整理古代文獻的基礎知識版本、校勘和目錄;第六編介紹前人整理文獻的具體工作;第七編總結了前人文獻整理的豐碩成果;第八編介紹一些杰出的校讎學家整理文獻所取得的成就;第九編專門介紹清代考證學家整理文
3、獻所取得的業(yè)績;第十編羅列近代學者對整理文獻的重大貢獻;第十一編提出今后整理文獻的重要工作;第十二編指出文獻學的主要任務及最終目的是在對文獻進行整理、編纂、注釋工作的基礎上,去粗取精,刪繁就簡,創(chuàng)立新的體例,運用新的觀點,編述成有系統(tǒng)、有剪裁的總結性的,較全面、較完整的中華通史。 3簡評中國文獻學的內(nèi)容 3.1對古典文獻學知識體系的構建 作者圍繞文獻整理構建文獻學學科的理論體系,首先介紹文獻的載體,接著是文獻整理的重要方法,再輔以考證、翻譯、抄寫等方面的知識和方法,就構成了文獻學方法論的完整內(nèi)容,這是此書的重點內(nèi)容之一;另一個重點是介紹前人整理文獻的具體工作和豐碩成果,分歷代校讎學家、清代考證
4、學家、近代整理文獻的著名學者三部分來敘述,重點突出、詳略得當。另外,作者始終站在文獻學研究的角度,用心收集大量的文獻材料,更好的論證觀點;最佳版本的應用也是一大亮點,使得著述具有可靠性、真實性、最佳性等功效。 3.2明確文獻學的基本要求和任務 首先,作者從文獻本義出發(fā),嚴格區(qū)分其研究范圍與古生物學、考古學的不同,得出結論:文獻既是一個舊名詞,自有它原來的含義和范圍。我們今天既要借用這一名詞,便不應拋棄它的含義而填入別的內(nèi)容。近人卻把具有歷史價值的古跡、古物、模型、繪畫,概稱為歷史文獻,這便推廣了它的含義和范圍,和文獻二字的原意,是不相符合的。作者從狹義上來解釋文獻,把是否有文字記載作為文獻的重
5、要標志。 其次,他贊同梁啟超廣義的史學,即文獻學的論斷,闡述:要很好地繼承過去校讎家們的方法和經(jīng)驗,對那些保存下來的和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的圖書資料(包括甲骨、金石、竹簡、帛書),進行整理、編纂、注釋工作,是雜亂的資料條理化、系統(tǒng)化;古奧的文字通俗化、明朗化。尤其是將非書籍古代文獻排除,一改前人對文獻論述的偏失,并且進一步的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條別流源,甄論得失,替研究工作者提供方便,節(jié)省時間,在研究、整理歷史文獻方面,做出有益的貢獻,這是文獻學的基本要求和任務。這是作者第一次闡明了文獻學的基本要求和任務,是對文獻學做出的一大貢獻。 3.3批判地總結和繼承相關學術成果 作者對中國學術史上整理研究歷史文獻的
6、積極成果,有所舍取,兼收并容,形成了自己的文獻觀。用大篇幅將前人整理文獻取得的卓著成加以總結,由遠至近:歷代校讎學家、清代考據(jù)學家、近代學者。讀者從中可以了解中國古代思想流變、學術特色、師承關系;也可以了解到作者的文獻觀,即把辨章學術,考鏡源流作為整理歷史文獻的最終目的和最高學術境界,把為人民大眾服務、寫出能為一般人民所接受的通史視作歷史文獻學家的天職,這是作者歷史文獻觀的社會落腳點與最后的歸宿。 3.4對文獻學方法的新探索 全書立論以學術史為依托,扎實理清學術史中的基礎知識,對文獻學方法總結的新探索。以文獻學而言,古代即稱校讎學,其主要方向為目錄、版本、??比?,因此該著作的第三、四、五編以
7、此作為整理文獻的基礎知識,第六編又從前人整理文獻的具體工作中,抽繹出抄寫、注解、翻譯、考證、辨?zhèn)巍⑤嬝N,這實際上是基礎知識的延伸與補充。 尤其是第六編第三章介紹的翻譯方法。20世紀30年代二鄭兄弟在概要把翻譯列入文獻學研究體系突破了古典文獻學的研究范圍,作者亦對此問題認識深刻,論述詳盡。本書有言我國學者對于域外文獻之整理,在兩個大時期內(nèi),進行了大量的翻譯工作。一是隋唐以前由印度傳入的佛典;二是明清以來由西歐輸入的科學書籍。翻譯既與古典文獻學的研究密不可分,對現(xiàn)代文獻學的研究更是題中應有之義。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傳播信息載體的變化,翻譯作為世界文化的橋梁,是現(xiàn)代文獻學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作者此舉不僅
8、總結了古典文獻學,更開啟了現(xiàn)代文獻學的研究。 4結語 張舜徽不愧為中國現(xiàn)代文獻學的開創(chuàng)者和奠基人,他的文獻學觀不僅為中國學術思想寶庫增添了新的遺產(chǎn)和光輝,而且為中國現(xiàn)代學術的創(chuàng)新、為廣大文獻學工作的發(fā)展指明了方向與道路。他在中國文獻學該書中所表達出的扎實的基本功、廣博的知識面、頑強的鉆研力,更應為廣大文獻工作者所努力學習。 參考文獻:1鄭鶴聲,鄭鶴春.中國文獻學概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2.2張舜徽.中國文獻學M.鄭州:中州書畫社,1982.3吳楓.中國古典文獻學M.濟南:齊魯書社,1982.4胡軍,曹慧.簡評張舜徽的中國文獻學J.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22(11):107-108.5趙海麗,王希平.鄭張中國文獻學著述之比較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2022(6):76-79.6何林夏.試評三部歷史文獻學著作的學術傾向J.古籍整理研究學刊,1992(1):32-36.7田方斌,李惠明.文獻學學科體系論略J.圖書情報工作,1997(10):3-7.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寵物營養(yǎng)師崗位面試問題及答案
- 河南省新鄉(xiāng)市新鄉(xiāng)市一中2025屆化學高一下期末質(zhì)量檢測試題含解析
- 統(tǒng)編版2024-2025學年一年級語文第二學期期末階段質(zhì)量檢測
- 高考英語寫作萬能模板(素材)
- 北京車輛登記管理辦法
- 北航科技競賽管理辦法
- 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保護與傳承
- FPGA信號發(fā)生器原理與應用
- 古代文學作品鑒賞與解讀
- 普通小店晉升管理辦法
- 酒店前臺案例分析
- 消防應急通信培訓
- 消防應急通信保障
- XX小學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工作制度
-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查驗報告
- 業(yè)務傭金提成協(xié)議書模板
- GB/T 29469-2024潔凈室及相關受控環(huán)境性能及合理性評價
- 國家開放大學《城市管理學》作業(yè)-“城市病”表現(xiàn)及其治理
- 甄嬛傳電子版劇本第01-10集
- 【中國信科-中信科移動】2023星地融合通信白皮書
- 廚師中暑防范知識講座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