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翔安海底隧道crd法和雙側壁法課件_第1頁
廈門翔安海底隧道crd法和雙側壁法課件_第2頁
廈門翔安海底隧道crd法和雙側壁法課件_第3頁
廈門翔安海底隧道crd法和雙側壁法課件_第4頁
廈門翔安海底隧道crd法和雙側壁法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廈門翔安海底隧道CRD法和雙側壁法穿越砂層對比分析1 工程概況 廈門東通道(翔安海底隧道)是我國第一條規(guī)模宏大,舉世矚目的大斷面淺埋暗挖法施工的海底隧道。隧道包括雙向六車道的行車主隧道和中間一條服務隧道,主隧道最大開挖寬度近17.2m,最大開挖高度為12m,最大開挖斷面達170.7m2。 該隧道主要穿過陸域、淺灘段全強風化花崗巖地層和海域段弱、微風化花崗巖地層。地下水位高,地下水豐富,在翔安端三條隧道均通過450多米的富水砂層并與海水連通。海域段隧道要穿過四條風化深槽(囊)施工開挖極為困難,對施工安全帶來較大的威脅。隧道起點K6+540豎井K7+850,內(nèi)徑8.3m,深約45m隧道終點K12+

2、485豎井K11+250,內(nèi)徑8.3m,深約45m西濱互通服務、管理區(qū)起點K5+909終點K14+647五 通翔 安翔安海底隧道平面圖翔安海底隧道縱剖面圖F3F1F4F2F1、F2、F3:全強風化深槽; F4:全強風化深囊全強風化層全強風化層、部分透水砂層據(jù)詳勘資料,左線隧道里程ZK11+802ZK12+068穿越砂層,砂層厚度1.213.5m,其中ZK11+824ZK12+068里程段共計244m侵入隧道開挖作業(yè)面;ZK11+802ZK12+824和ZK12+068ZK12+124里程段共計78m開挖面全風化花崗巖頂板很薄,有的不足1m厚。右線隧道YK11+950 YK12+110段、 YK

3、11+700m段附近穿越砂層。砂層富水性強,滲透性好,為良好的含水層直接接受海水補給,具有承壓性。左線隧道砂層影響范圍縱斷面圖廈門翔安隧道A1標,A3標,A4標均采用CRD法施工。A2標因地表沉降較大,由CRD法改為雙側壁法施工。由于CRD法和雙側壁法各有優(yōu)缺點,采用哪一種工法更適合翔安隧道穿越砂層,本文采用數(shù)值計算分析了CRD和雙側壁兩種工法穿越砂層的適應性 ,并與實測結果進行對比分析。2 CRD法和雙側壁法的特點1、CRD工法是在CD工法基礎上改進的一種工法,將隧道斷面從中間分成46部分,使上、下臺階左右各分成2部分,每一部分開挖并支護后形成獨立的閉合單元。各部分開挖時,縱向間隔的距離根據(jù)

4、具體情況,可按臺階法確定。CRD法的特點:2、CRD工法的最大特點是將大斷面化成小斷面施工,各部封閉成環(huán)的時間短,控制早期沉降效果好,每個步序受力體系完整。因此,結構受力均勻,形變小且由于筒體效應作用,施工時剛體下沉微弱,地層沉降量不大,而且容易控制。1、雙側壁工法則是將隧道斷面分成三個部分,即雙側導洞和中洞,其實質(zhì)是將大跨度分成三個小跨度進行作業(yè)。其宗旨在于突破隧道施工中的一般程序,即優(yōu)先為初期支護提供堅實的基礎,避免初期支護拱腳懸空,以達到抑制圍巖變形的目的 。雙側壁導坑法的特點:2、對于淺埋大跨度及地質(zhì)條件很差的隧道,雙側壁開挖是一種較為理想的開挖法,適用于隧道跨度大、地質(zhì)條件差,地表下

5、沉需嚴格控制的隧道。施工較安全。 CRD法和雙側壁法都體現(xiàn)了變大跨為小跨的思想,差別如下:(1)當僅為單洞施工時,兩種方法都可以較好地控制地表下沉,但土體水平位移CRD工法小于雙側壁法;而兩洞交互施工時,就克服相互干擾而言,CRD工法優(yōu)于雙側壁法。(2)雙側壁法頂部弧形導坑開挖具有一定風險性,而CRD工法步步封閉成環(huán);各施工階段風險性較小。況且,CRD工法各工作面可同時作業(yè),有利于安排工序和勞力,互相干擾小。CRD法和雙側壁法的對比:(5) CRD工法也可以有效的控制沉降量,其施工速度較快,造價也較低,整體剛度較大,在圍巖條件好的情況下較雙側壁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CRD法和雙側壁法的對比:3、FL

6、AC3D數(shù)值摸擬分析圖1 計算模型 CRD法雙側壁法 表1 地層力學參數(shù)土層名稱彈性模量/MPa泊桑比粘聚力/kPa內(nèi)摩擦角/計算容重/(kN/m3)素填土砂層全風化花崗巖強風化花崗巖初期支護注漿加固17.016.225.052.92.2E4780.350.20.20.210.20.2130.99.615.824.15024.629.625.126.421.819.716.319.520.421 圖3 顯示在掌子面前方3m的斷面,CRD法在開挖輪廓以外仍存在較大的塑性區(qū),而雙側壁法在開挖輪廓以外的塑性區(qū)較小。表明從掌子面前方3m到隧道開挖完成時,雙側壁法塑性區(qū)發(fā)展的速度較快,但范圍較小。CRD

7、法圖3 部工作面前方3m塑性區(qū)雙側壁法 掌子面前方6m的斷面,兩種工法的塑性區(qū)都不大,CRD法位于部前方,雙側壁法位于中部前方。 在掌子面前方3m6m的范圍內(nèi)CRD法的塑性區(qū)發(fā)展的速度相對較快。CRD法圖4 部工作面前方6m塑性區(qū)雙側壁法沿隧道軸向的剖面顯示(圖5),雙側壁法塑性區(qū)的超前影響距離大于CRD法,雙側壁法超前影響9m,CRD法超前影響6m,表明雙側壁法沿工作面推進方向的水平支撐剛度小于CRD法。CRD法雙側壁法圖5 沿軸線剖面塑性區(qū)軸線左6m和軸線右6m剖面塑性區(qū)(圖6、7),在超前影響的距離上,CRD法稍大;CRD的塑性區(qū)范圍也大于雙側壁法,特別是在拱頂處較為明顯??偟膩碚f,CR

8、D法塑性區(qū)的范圍較大,雙側壁法塑性區(qū)的超前影響距離較大。CRD法 雙側壁法圖6 軸線左6m剖面塑性區(qū)CRD法 雙側壁法圖7 軸線右6m剖面塑性區(qū)圖8為豎向沉降云圖,由計算結果可以得出,雙側壁導坑法開挖引起的拱頂最大沉降量發(fā)生在隧道正上方中心處,而CRD的拱頂最大沉降量則發(fā)生在隧道上方稍偏部導坑處。 CRD法圖8 豎向沉降云圖雙側壁法CRD法的沉降值大于雙側壁法。兩種工法開挖引起的最終地表沉降槽寬度相差不大,雙側壁法引起的最大沉降量相對較小。CRD法拱頂沉降9.4cm,地表沉降5.8cm;雙側壁法拱頂沉降8.5cm,地表沉降5.5cm。拱頂 地表 圖9 CRD法沉降曲線 拱頂 地表 圖10 雙側

9、壁法沉降曲線4、監(jiān)控量測分析 廈門翔安海底隧道A1標和A2標位于五通,地層條件基本相同,A1標采用CRD法施工,A2標采用雙側壁法施工,對比其監(jiān)測結果,也可對本文的計算結果進行驗證。圖14可以看出雙側壁法超前工作面41m地表開始出現(xiàn)裂縫,CRD法超前工作面20m地表開始出現(xiàn)裂縫。而雙側壁法地表裂縫達到25.0mm , CRD法地表裂縫最大值為12.9mm(見表3)。這種趨勢與數(shù)值計算的結果是一致的,雙側壁法超前塑性區(qū)的范圍大于CRD法。另外,實測CRD法地表沉降最大值約為260mm,拱頂沉降為310mm。實測雙側壁法地表沉降最大值約為255mm,拱頂沉降為約300mm(見表4)。即CRD法的沉降值略大于雙側壁法的沉降值。 圖14 地表裂縫擴展過程曲線地表超前開裂距離(m)地表裂縫寬度最大值(mm) 雙側壁法410250CRD法200129地表沉降(mm)拱頂沉降(mm)雙側壁法25503000CRD法26003100表3 地表裂縫對比表表4 沉降對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