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四圣心源》代表方劑配伍分析_第1頁
黃元御《四圣心源》代表方劑配伍分析_第2頁
黃元御《四圣心源》代表方劑配伍分析_第3頁
黃元御《四圣心源》代表方劑配伍分析_第4頁
黃元御《四圣心源》代表方劑配伍分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黃元御四圣心源代表方劑配伍分析2015 年 09 月第 35 卷第 5 期 Sep 20 15 V o1 3 5 No 5 現(xiàn) 代 中 醫(yī) 藥 Modem Tr a dit i onal ChineseMedicine 99 黃元御四圣心源代表方劑配伍分析 李博文 王 聰 杜 娟 高長玉 ( 黑龍 江中醫(yī)藥大學(xué),黑龍江 哈 爾濱 150040) 摘 要: 四圣心源乃黃元御“諸書之會極” ,為黃氏一生醫(yī)學(xué)經(jīng)驗的總結(jié),堪為祖國醫(yī)學(xué)之精髓。黃氏自 擬方劑配伍精當, 匠心獨運,藥少力專,效若桴鼓。現(xiàn)將四圣心源7 首代表方劑進行分析總結(jié),以使黃氏之學(xué) 弘揚 光大。 關(guān)鍵詞:黃元御;四圣心源;方劑配伍 中

2、圖分類號:R 28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 0571(2015)05 0099 04 DOI : 10 13424 j cnki t o tem 2015 05 041 四圣心源乃黃元御“ 諸書之會極”, 是黃氏 根據(jù)祖國醫(yī)學(xué)典籍的基本原理系統(tǒng)地 闡述其 臨 床見解和治法、方藥的代表著作,為黃氏一生醫(yī)學(xué)經(jīng)驗的總結(jié),堪 為祖 國醫(yī)學(xué)之精髓。黃 氏尊古 而 不泥古 , 應(yīng)用古方治病的同時 , 又擅組創(chuàng)新方。其 自擬方劑配伍精當, 匠心獨運,藥少力專,效若桴 鼓?,F(xiàn)將四圣心源代表方劑進行分析總結(jié),以使黃氏之學(xué)弘揚光大。1 創(chuàng)黃芽湯定培土大法【組成】人參三錢,甘草三錢,炙,茯苓二錢,干姜

3、二錢?!踞屆勘痉矫×x于周易參同契中“陰陽 之始,玄含黃芽”之意 L1 】 ,黃是 中土之色,芽乃生機之萌,“ 黃芽” 即涵土生萬物之妙 TOC o 1-5 h z 思, 也說明陽氣在陰陽之始, 有生機萌發(fā)時的啟動作用,體現(xiàn) 了黃氏 天人合一的學(xué)術(shù)思想?!痉浇狻勘痉綖樗氖バ脑撮_篇第一方,為書中群方之祖,坐鎮(zhèn)中皇而運四旁, 并充分體現(xiàn)黃氏非常重視中氣之學(xué)術(shù)思想。中氣虛衰,脾 胃虛弱 , 運化無力,則脘腹脹滿。脾虛生濕,濕邪下 注, 則 大便溏 薄。 脾失健運, 精微不能輸布, 營氣 虧虛 , 氣血生化不足,肢體倦怠,氣短懶言,形體消瘦,舌淡苔 白,脈象虛弱等一系列證候。方中以人參為君 ,味甘微

4、溫, 氣質(zhì)淳厚, 直走黃庭, 可“ 人戊土而益 胃氣 ,走 己土而助脾陽” l2 J,以達補益中土之氣之效;臣以干姜,辛熱性燥,溫運中土,以助諸藥溫胃之 陽 ,燥脾之濕 。人參配干姜,崇 陽補火 ,意在 陽升 。佐 以茯苓 ,甘淡而平,甘能補脾,淡能利濕, 補而不峻,利而不猛 ,利水燥土,功標百病,效著千方。炙甘草為佐使,甘溫培土補虛,固守中土,兼以調(diào)和諸藥。茯苓配甘 TOC o 1-5 h z 草培土瀉水,旨在陰降。四藥合用, 人參補益虛弱之中氣,甘草使之固守于 中,干姜使之運轉(zhuǎn)于內(nèi),而茯苓則淡滲利濕 ,引濕 氣外出。如此則中氣得補,濕氣得去,中土得 以斡 旋 ,升 降 自能 自如 ,誠如黃

5、氏所論:“ 瀉水補火 ,扶 陽抑陰 ,使 中氣輪轉(zhuǎn),清濁復(fù)位,卻病延 TOC o 1-5 h z 年之法 ,莫 妙于此矣”。 ( 四圣心源 勞傷解) 【加減】 若因中氣虛衰而導(dǎo)致的“四維” 病變, 可統(tǒng)用“ 黃芽湯”加味治療,如肝血左郁則血病,血 病則凝瘀而不流,凝澀不行 , 加桂枝 、 丹 皮疏肝 ; 肺 金右滯則氣病, 氣 病則痞塞 而不宣 ,痞 悶不通 ,加 陳皮 、杏仁理肺;心火 上炎則神病, 神病則驚怯不寧, 慌悸 煩亂 , 加黃 連、白芍清 心 ;腎水下寒則精 病 ,精病 則遺 泄而不秘,遺 泄滑 溏 , 加 附子 、 川 椒 溫腎。 黃芽湯藥僅四味 ,但配伍 恰 當,法度嚴謹。深

6、 得仲景組方之秘,并充分體現(xiàn)了黃元御扶陽抑陰,崇尚脾土的一貫主張,堪稱其核心代表方劑。其它證治,無離左右,化裁出許多方劑,詳見表 1 。 現(xiàn) 代 中 醫(yī) 藥 1oo Modem tional C hinese M edicine 2015 年 09 月第 35 卷第 5 期 Sep 2 0 15 V o1 35 No 5 2 立天魂湯示復(fù)陽精要【組成】甘草二錢,桂枝三錢,茯苓三錢,干姜 三錢 , 人參三錢, 附子三錢?!踞屆筷P(guān)于天,靈樞經(jīng)水日:“故天為陽,地為陰 ,腰 以上為天,腰 以下為地;” 魂 ,黃 氏認 為“ 蓋陽氣方升,未能化神,先化其魂”( 四圣心 源 天人解) ,天與魂均屬陽,

7、故黃氏將主治陽虛的方劑命名為天魂湯?!痉浇狻看朔綖辄S氏重視陽氣代表方。素 問 生氣通天論 中論述: “ 陽氣者, 若天與 日, 失 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 當以 日光明 ; ” 凡陰陽“ 之要 , 陽密乃 固, 陽強不能密,陰氣乃絕L4 ?!?黃氏 認為人身之貴者,莫過于陽氣。陽氣是生命的象征,有陽則生,陽旺則康,陽衰則病 , 陽絕則死。病 于陰虛者, 千百之一, 病 于陽虛者,盡 人皆是。 對 于陽虛的產(chǎn)生, 黃 氏認為是因“脾 土不升,木火失 生長之政,一陽淪陷,腎氣澌亡,則下寒而病陽虛”(四圣心源 勞傷解) ,故治宜“升肝脾以助生長,不止徒溫腎氣也”四圣心源 ( 勞傷解) 。 因此 ,

8、黃 氏在黃芽湯的基礎(chǔ)上加附子、桂枝 ,以附 子 、干姜暖脾溫腎;人參、桂枝,達升肝木;甘草 、茯 苓,培土瀉濕升脾陷。全方重在培土升脾,亦未忘達肝溫腎。一方之中三升并進,唯其脾升、水升則下寒漸釋,木升則陽化有源 ,諸藥 組方 ,共 同溫補 脾腎之陽?!炯訙p】若肝血虛弱,不能生火,則用歸、地、首烏,以培陽神之原。以火清則神發(fā),血者,神魂之母 也 。3 擬地魄湯解陰虛之治 【組成】 炙甘草二錢,制半夏三錢,麥冬三錢,去心,芍藥三錢,五味子一錢,(研 ) , 元參三錢,牡 蠣三錢 , 煅 ,研 。 【釋名】地,靈樞經(jīng)水日“故天為陽,地為陰,腰以上為天,腰以下為地”;魄 ,黃 氏論 日:“ 陰 氣方降

9、,未能生精,先生其魄”(四圣心源 天人 解 ) ,地與魄均屬陰,故黃氏將主治陰虛的方劑命名為“ 地魄湯” 。 【方解】對于陰虛的產(chǎn)生,黃氏認為“胃土不 降,金水失收藏之政,君相二火泄露而升炎,心液消耗,則上熱而病陰虛,” (四圣心源 勞傷解 ) 治療上 , “ 是 宜 降 TOC o 1-5 h z 肺 胃以助 收藏 ,未 可徒 滋 心液 也?!保ㄋ氖バ脑?勞傷解 ) 因此 , 地 魄湯 以甘 草 、 半夏培土降胃;五味子斂降肺金;麥冬 、芍藥 雙 清君相之火;元參清金益水, 潤藏腎氣;牡蠣斂神以助藏精。 本方雖藥僅七味,卻從四個方面發(fā)揮作用 ,一是以甘草運轉(zhuǎn)中焦,二是以麥冬 、元參、芍藥滋陰

10、降火,三是以半夏、五味子斂藏中氣,四是以牡蠣鎮(zhèn)降心神,最后達到“降肺胃以助收藏”的目的。 【加減】 若熱傷肺氣,不能化水,則用人參、黃 芪,益氣生水,以培陰精之原。此補陰之法也。4 用下氣湯統(tǒng)氣病之法【組成】 甘草二錢,半夏三錢,五味一錢,茯苓 三錢 ,杏仁三錢,泡 ,去皮尖,貝母二錢,去心 ,芍藥二錢 ,橘皮二錢。2015 年 09 月第 35 卷第 5 期Sep 2015 Vo1 35 No 5 現(xiàn) 代 中 醫(yī) 藥 ModemTraditional Chinese Med i eine 1【釋名】下,向下; 0 1氣 :肺胃之氣。下氣,即推動肺胃之氣沉降,使滯氣隨降而旋消?!痉浇狻繉τ跉鉁?/p>

11、之因,黃氏認為多由肺胃氣機不 降所 致,其在四圣 心源 勞傷解中論日: “ 凡痞悶暖喘,吐衄痰嗽之證,皆緣肺氣不降。而肺氣不降之原 ,則在 于胃,胃土逆升,濁氣填塞,故 肺氣無下降之路?!?而肺 胃氣 逆后 ,易 出現(xiàn)上熱下寒 ,即“ 肺氣上逆 , 收令不行, 君相升泄,而刑辛金, 則生上熱”; “肺 TOC o 1-5 h z 胃不降, 君相升炎,火不根水,必生 下寒” 。 對于此種狀態(tài) ,治宜 “ 氣 滯之證 , 其 上宜 涼 , 其下宜暖, 涼則金收,暖則水 藏。 清肺熱而降 胃逆 , 固是定法, 但不可以寒涼之劑瀉 陽根而敗胃 氣。” 以此為法,黃氏下氣湯用半夏和 胃降逆 ,治在 胃而

12、助其降;因“ 蓋 胃逆之由,全 因土濕 , 土濕則中氣不運 , 是以陽明不降”, 故以茯苓健脾滲濕 ,治在 脾而助其升;甘 草和中 ,治在脾胃,助其升降。 三 味合用, 調(diào)理后天脾胃,以助氣血生化之源,扶正 抑邪。 針對肺氣上逆, 用 五味子 , 杏仁開肺郁而降肺逆 ;肺 胃氣 逆,氣 滯于 中,以橘皮理氣 和 胃;貝 母,芍藥清潤上焦郁火。全方重在調(diào)中降胃,又兼 顧于清金肅肺,唯其肺胃并降,滯氣隨降而旋消?!炯訙p】黃氏第五代傳人麻瑞亭在下氣湯基礎(chǔ)上 , 去斂肺止咳之五味、 貝母 ,加潤血疏肝之首烏、丹皮 ,變功專清降肺胃原方 ,為既能右降肺胃,又 能左升肝脾的升清 降濁之劑。以之作為主方 ,

13、 隨 證靈活加減,而治絕大部分內(nèi)傷雜病,活人無數(shù)。5 制破瘀湯促瘀血之化【組成】甘草二錢,茯苓三錢,丹皮三錢,桂枝三錢,丹參三錢,桃仁三錢,泡,去皮尖,干姜三錢,首烏三錢,蒸。 【釋名】破:碎,不完整,分裂;瘀,血液凝滯 。破瘀湯,言本方功用可使凝滯不 易流動的血液重新流動起來,即有活血化瘀之用。發(fā)不 足所致 ,即“ 坎 陽虛 虧,不能生發(fā)乙木 ,溫氣衰損,故木陷而血瘀?!保ㄋ氖バ脑?勞 傷解 ) 因為肝藏血而主疏泄,血性溫和而升散。實則直升,虛則遏陷,升則流暢,陷則凝瘀。若水 寒土濕, 陽衰陰盛,溫氣抑郁,脾土滯陷,生氣遏抑 ,肝無上達之路,則木 陷而血瘀。本病因溫氣抑郁 ,火胎淪陷,往往變

14、而為熱 ,然熱在于肝 ,而脾 腎 兩家則全是濕寒,故不可專用清潤,治宜“ 下宜溫 而上宜清,溫則木生,清則火長”四圣心源 ( 勞傷解 ) 。破瘀湯中以甘草、茯苓培土滲濕;桂枝、干姜升達肝脾 ;首烏養(yǎng)血滋肝,熄風潤燥;丹皮、丹參 、 桃仁活血化瘀。 同時黃氏還強調(diào): “ 水土濕寒, 中氣 抑郁,君相失根,半生上熱。若誤認陰虛,滋濕生寒, 天枉人命 ,百不救一也?!彼氖バ脑?( 勞傷解) 6 遣玉池湯固精之遺泄【組成】甘草二錢,茯苓三錢,桂枝三錢,芍藥 三錢 ,龍 骨二錢 ,牡蠣 三錢 ,附子三錢,砂 仁一錢 , 炒 ,研 ,去皮?!踞屆看朔綖辄S氏治遺精之方。精為生而之來,藏于腎,腎五行屬水,故

15、方名玉池,寓意本方可 固精止遺, 使精水斂藏于玉池之內(nèi)而不妄泄?!痉浇狻?精藏于腎而交于心,則精溫而不走。精不交神,乃病遺泄 , 其原 由于肝脾之不升”四 ( 圣心源 勞傷解 )黃氏認為,遺精的發(fā)生,根源在于肝脾不升,是 由于脾濕導(dǎo)致脾陽虛衰 ,“ 生氣 不達” ,乙木生發(fā)不及,致使木氣下郁 ,則疏泄太過,“ 遇夜半 陽生,木郁欲動,則夢交接。木能疏泄,而水不蟄藏,是以流溢不止也”( 四圣心源 勞傷解 ) 。 為此, 黃氏創(chuàng)立“玉池湯” , 方中用甘草 、茯苓培土滲濕,使己土行其“東升” 之職;桂枝、 芍藥疏肝清風 ,升達木氣;龍骨 、牡蠣 固澀斂精,助 腎行封藏之職;配合附子、砂仁溫水行郁,

16、使腎暖脾升則精升而不走。 如此配伍則“水土暖燥, 木氣 升達, 風靜郁消,遺泄 自止。”(四圣心源 勞傷 解)對于遺精之治,黃氏還告誡日: “ 人之壬水之失藏而不知乙木之不生, 知乙木之不生而 不知 己 土之弗運,乃以清涼固澀之品,敗其脾陽而遏其生 氣, 病隨藥增,愈難挽矣?!?四圣心源 ( 勞傷解 )【加減】其濕旺木郁而生下熱,倍茯苓、白芍,加澤瀉、丹皮 ,瀉 脾濕而清肝熱,不可謬用清涼滋潤 ,敗其脾腎之 陽。 7 組金鼎湯安神之驚悸【組成】甘草二錢,茯苓三錢,半夏三錢,桂枝三錢 ,芍藥三錢,龍骨二錢,牡蠣三錢?!踞屆勘痉綖橹紊耋@之方,心藏神,為君主之 官 ,方名為金鼎,喻對于心君 失藏之

17、神病,必 以被 視為傳國重器、象 征著 國家和權(quán)力的金鼎 以鎮(zhèn)安之, 方可使神安藏于心。現(xiàn) 代中 醫(yī) 藥 10 2 Modem Tradit i 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5 年 09 月第 35 卷第 5期Sep 2 0 15 V o1 35 No 5 【方解】心主神明,“神發(fā)于心而交于腎,則神 清而不搖。神不交精, 是生驚悸,其原由于膽胃之 不降” (四圣心源 勞傷解) 。黃 氏認為神病在于膽 胃之不降。膽為 甲木 , 下行化為相火,肝為 乙 木 , 上行而生君火, 若相火 不降而浮越于上 ,則擾 動君火,是致病的根由。相火能否潛降則取決于胃土的和降功能正常與否,即

18、“胃氣右轉(zhuǎn),陽隨土蟄 ,相火下根 ,是 以膽壯而深謐” 。制方上以芍藥 清降膽之相火;半夏和 胃降逆,胃降則神潛而不飛;龍骨、牡蠣“藏精聚神” ; 桂枝達肝護脾; 甘草 、 茯苓補脾滲濕,合為金鼎湯。加附子以溫腎水。參考文獻 1 王守經(jīng)河圖洛書在 氣 TOC o 1-5 h z 功 中的妙 用 J 周 易研 究, 1989 , ( 1) : 882黃元御 黃元御醫(yī)學(xué)全書 長沙藥解 M 北京: 中國 中醫(yī)藥出版社, 1996 : 869 3 河北醫(yī)學(xué)院靈柩經(jīng)校釋 上冊 M 北京: 人 民衛(wèi)生 出版 社 。 1982 : 2924 王冰 黃帝 內(nèi)經(jīng)素問 M 北京: 人 民衛(wèi)生 出版社 ,1978

19、: 15 5 黃元御四圣心源 M 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9 ( 收稿 日期: 2015 07 14 編輯:王益平 ) 【加減】其上熱者,倍芍藥以清膽火。下寒者,( 上接第 94 頁 ) 制與 UC 脾陽虛衰之“本虛” 的病 機相吻合。另有研究表明 , PMN 凋亡受抑延長了其在血液循環(huán)和炎癥部位 的作用 時間, 并釋放 TNF 、 IL 一 1 、 IL 一 8 等炎性因子,加重炎癥反應(yīng),進 一步引起組織損傷,是導(dǎo)致患者癥狀反復(fù)、遷延難愈的重要原因。提示PMN 可通過產(chǎn)生致炎因子, 從而加劇結(jié)腸粘膜的炎癥反應(yīng),發(fā)揮介導(dǎo)腸組織黏膜損傷的作用 ,這與 UC 濕熱煎灼大腸脈絡(luò) 之 “ 邪實”

20、 的機理十分相似。 基于此 , 一些學(xué)者進 行了相關(guān)研究,結(jié)果證實烏梅丸可通過上調(diào)抗 炎 細胞因子( 如 IL 一 10) , 下調(diào)促炎細胞因子 ( 如 IL 一6、 IL 一 8、TNF ) ,從而抑制結(jié)腸炎癥的浸潤,并增 強腸黏膜免疫屏 障的作用。由于細胞因子的表達受細胞凋亡機制的調(diào)控 ,故 而推測 烏梅丸可能是通過調(diào)節(jié)腸上皮細胞的凋亡機制 ,溫補脾腎,促進黏膜修復(fù),清熱燥濕,誘導(dǎo)炎性細胞凋亡, 發(fā)揮“ 扶 正”祛邪” “的雙重作用, 以治療 UC 。綜上所述, UC 以寒熱錯雜、本虛標實為其病 機核心 ,其 中,脾運失健、脾 陽不振 以及 由此導(dǎo)致的腎陽虛為發(fā)病關(guān)鍵, 大腸濕熱為發(fā)病之標 。 烏 梅丸宗 內(nèi)經(jīng) “ 寒者熱 之” 熱者寒“ 之” 虛者補 “ 之”實者瀉之” “之訓(xùn) , 融溫 、 清、 補、 瀉數(shù)法 , 寒熱同 施 , 正邪兼顧, 與 UC 寒熱錯雜、 本虛標實的病機相吻合 , 攻補兼施、 上下 同治 ,通過溫補脾腎以補脾腎陽氣之不足,清熱燥濕以祛大腸之邪實 ,以分消寒熱 、扶正祛邪,是治療UC 經(jīng)典 、有效的方劑。其可通過促進抗炎細胞因子的表達、減少促炎細胞 因子的表達以治療UC。而細胞因子的表達常受到凋亡等上游機制的調(diào)控?;?于此 , 本課題立足 于 UC 的病因病機和烏梅丸的組方配伍原理,將從 細胞凋亡人手通過復(fù)制U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