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教育哲學對高校素質教育的啟示_第1頁
馬克思教育哲學對高校素質教育的啟示_第2頁
馬克思教育哲學對高校素質教育的啟示_第3頁
馬克思教育哲學對高校素質教育的啟示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馬克思教育哲學對高校素質教育的啟示我國推行素質教育已經(jīng)有二十多年了,素質教育這個詞語我們并不生疏,但到底什么是素質教育,怎樣落實素質教育,仍然是教育工作者研究并踐行的方向和重點。多數(shù)情況下,人們將素質教育看作是全面貫徹教育方針的一種價值取向,或者干脆認為是對應試教育弊端行為的一種撥正。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高等教育培養(yǎng)出越來越多的高層次人才,但問題是,培養(yǎng)出的人才在素質、心理、意志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地表現(xiàn)出一些不適應性。在此國情下,素質教育不能再流于形式化和口號中。素質教育關乎國民的素質,國家的興盛,是國計,更是民生。施行素質教育是國民的共識,也是教育的良心,這種共識和良心要求我們要遵從人的開展

2、規(guī)律。馬克思對教育的闡述并不多見,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所闡述的人的本質理論、個人全面開展理論無疑是科學教育觀的核心思想,是教育學的方法論和根本原理。在價值觀多元化的當代,高校的素質教育更加復雜多變,深入領會馬克思教育哲學對當代教育具有現(xiàn)實意義。一、馬克思教育哲學的人本理論馬克思教育哲學的根本是以人為本,從人的主體性、社會性和人的全面開展等多個方面闡述現(xiàn)實的人的教育思想。這和以往的哲學家有很大的不同,他不是把人看作主觀意識的產(chǎn)物,也不是空談教育理念,而是以現(xiàn)實生活中處在各種社會關系中的人為出發(fā)點來提醒教育的本質。一教育要立足于人的主體性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指出:從前的一切唯物主義

3、包括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點是:對對象、現(xiàn)實、感性,只是從客體的或者直觀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們當作感性的人的活動,當作理論去理解,不是從主體方面去理解。1從這句話可以看出,馬克思非常強調人的主體性。客觀存在的客觀世界不可防止地在人身上留有印記,物質世界是客觀的,但人作為有思想的主體所具有的主觀能動性不容無視。馬克思所說的把人的世界還給人,把人的關系也還給人,其實就是要在理解世界、認識世界的時候堅持以人為本。教育是人類特殊的一類理論活動,不管教育者處在何種環(huán)境之中都能通過人的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來獲取一定的改變,教育者自身也能通過這種主觀能動性獲得自身的成長改善。2倘假設教育脫離了現(xiàn)實的人,教

4、育就不能稱之為教育了。二教育要植根于人的社會生活馬克思認為,只有在集體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面開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說,只有在集體中才可能有個人自由。3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任何人都不可能脫離集體、社會而單獨開展。在馬克思之前的一些錯誤的教育論,錯就錯在把人看成是生物的人,人的活動僅僅是感官的經(jīng)歷活動而已,沒有從人的社會性中把握教育。人的現(xiàn)實生活是教育的前提條件,反之,教育必須植根于人的生活世界中。馬克思的教育哲學認為,教育是以培養(yǎng)有理論力的人為目的,開展的教育活動實際就是人的活動。人們渴求知識,在這種社會需要下,教育應運而生。它作為人類特殊的社會理論活動,在人類社會復雜的各種社會關系中

5、開展。馬克思教育思想的本質內涵是人的社會性,它構成了馬克思教育哲學的精華。只有理解教育是在社會關系中的教育,才能真正發(fā)揮教育之于人的意義和作用,才能樹立教育對于社會各階層人的正向力量。三教育要實現(xiàn)人的全面開展馬克思的教育哲學中始終貫穿著教育是為了實現(xiàn)人的全面開展這一主線。馬克思從人的開展的角度闡述了人的全面開展的條件,從社會開展的角度闡述了人的全面開展的客觀必然性。資本主義社會造成人的畸形開展,以致于人的異化,必須通過進步消費力、消滅剝削階級,讓人們可以廣泛地享受豐富的物質財富,從而實現(xiàn)人的自由全面開展。教育是對人的教育??萍碱惤逃兄谕苿酉M力的開展,文學類教育有助于進步人的精神文明,社會

6、教育有助于形成全世界范圍的交往。馬克思重視教育是希望可以借助教育改變人的異化,擺脫人的片面開展。唯有實現(xiàn)人的全面開展,才有可能終結資本主義社會所帶來的一切弊玻二、高校素質教育的踐行方向一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高校教學的目的不是單純地交給學生知識,而是要給學生指引方向和傳授方法。以學生為本的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已不能適應高校素質教育開展的要求。這種教學形式最大的危害是課堂成了老師的獨角戲,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表達。高校不能再把學生當作沒有思想的空容器,聽憑老師往里面裝所謂的知識。大學的課堂教學應以老師教方法、教考慮、教探究為主。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老師教給學生正確獲取知識的方法遠比教給學生

7、一兩個知識點讓學生更受用。老師在教方法的同時,應教給學生思維方式,讓學生自己開動腦筋思想,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培養(yǎng)學生敢說敢想的探究精神,這在知識大爆炸的今天更有現(xiàn)實意義。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曾說過:教育是幫助被教育的人,給他們開展自己的才能,完成他的人格,于人類文化上能盡一份子的責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種特別的器具,給抱有他種目的的人去應用的。4教育的本質是發(fā)現(xiàn)人、引導人和培育人。在馬克思教育哲學的指導下,高校教育必須以人為本,努力倡導學生發(fā)揮其主體性作用,激發(fā)和調動他們的自覺能動力和積極性。5二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本文由論文聯(lián)盟.Ll.搜集整理性當今世界的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我國

8、正處于經(jīng)濟快速開展和知識轉型期,高校的教育活動除應重視人的主體性外,還要注重對學生社會性的培養(yǎng),創(chuàng)造一個與世界先進文化接軌的良好學術氣氛。我國現(xiàn)階段的高校學子大局部是獨生子女,由于家庭的溺愛,他們要么動手才能很差,要么胸無大志、自私自利,很難融入大集體中,也無法適應社會對高層次人才的要求。高校應通過多種渠道構建多樣化的教育方式,讓學生有時機投身到社會理論活動中,在現(xiàn)實社會中鍛煉自己。教育是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教育手段是外因,而真正起作用的還是要讓學生自己意識到其作為人的社會本質,從而自覺主動地將自己融入社會生活中,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出自身作為人的本質力量,實現(xiàn)自身的全面自由開展。6高校素質教

9、育中的理想信念教育是要讓學生明確自己在社會中的使命和責任,不至于在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中受到不良社會行為的腐蝕,這樣才能實現(xiàn)個人的社會價值。三關注學生的理論性馬克思認為,想要實現(xiàn)人的全面開展的唯一方法是教育與消費勞動相結合。教育應該融入現(xiàn)實生活中,其終極目的不單是為了豐富勞動成果,而且希望人們?yōu)榱藙趧佣鴦趧樱沟脛趧映蔀槿说淖杂X意識和根本需要。人們通過勞動改造客觀世界,也通過勞動改造各自的主觀世界。高校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理論才能,在社會理論中鍛煉學生,豐富學生的文化知識,增強學生的適應和改造社會的才能。高校作為教育機構的主要組成局部,僅進展單純的知識領域的灌輸是不行的,應多組織學生參加校外的實習活動,

10、讓學生有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時機,以便讓學生在理論中檢驗知識的可靠性,從而提升自己的理論才能,學會將學校所學的知識和社會實際相交融。就學生本人而言,職業(yè)的選擇也應在理論中找到明確的答案。這樣,經(jīng)過理論檢驗和磨煉,個人才有可能在現(xiàn)實中找到開展點,確立將來的開展方向,并最終實現(xiàn)社會和人的全面開展。四處理好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我國的教育歷程中曾經(jīng)有過一段壓制個人自由開展的時期,這在一定程度上使人喪失了主體性。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時代的降臨,我國大力倡導的以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素質教育不是僅僅突顯人的個性化教育,而是要將個性化教育與社會化教育結合起來。實際上這兩者并不矛盾,社會需要維護獨立存在的個人的開展自由和應有

11、的權利尊嚴,但是個人的開展假如沒有社會生活作為根底條件,就無從談起。只有融入社會中的人才能有所作為。馬克思教育哲學強調人的主動性,也強調主動性發(fā)揮的正確方向。7高校的素質教育要滿足學生多方面的要求,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不僅能獲取知識,掌握技能,還能收獲與周圍人與事的和諧關系。高校應積極引導學生處理好個體與社會的協(xié)調關系,并自覺維護兩者之間的關系。不同歷史階段因所處的時代不同,教育的內容是不同的,但是不管內容如何調整變化,教育的目的和職責不會改變。高校在對學生進展道德修養(yǎng)教育的同時,還應教會學生時時反思自己,不斷考慮在社會中人與世界之間的關系,并在反思中正確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不斷修正自己的行為。因此,教育的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