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寧市附北中學高二地理下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1頁
四川省遂寧市附北中學高二地理下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2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四川省遂寧市附北中學高二地理下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一、 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52分)1. 右圖是我國華北地區(qū)1954-2002年降水量變化示意圖,近半個世紀以來,年際變化的最大值約為A.320毫米 B.450毫米 C.650毫米 D.400毫米參考答案:A2. 下面一幅圖是世界地圖的一段緯度,P點以東是海洋,Q點以西是海洋,S和T之間是海域,問S T之間的水域是:A臺灣海峽 B麥哲倫海峽 C莫桑比克海峽 D紅海參考答案:C3. 讀詩句“人家半鑿山腰住,車馬多從頭上過”,完成導致詩句中這種居住景觀的最主要的因素為 A風俗習慣 B地形形態(tài)C旅游產業(yè)發(fā)展需要 D氣候因素參考答案:B4. 讀圖4“某沿

2、海地區(qū)等高(深)線示意圖”(單位:米),回答6-7題:6E點的海拔為:A-100 B010C1020 D-10107右圖的剖面圖與左圖中的相對應的剖面線是APE線 BEF線 CMP線 DLN線參考答案:B D5. 讀某河流干流和流域范圍示意圖,回答1516題。15圖中河流的甲乙河段流域范圍非常狹窄,其主要原因是()A泥沙淤積使河床過高,支流難以匯入 B河流兩岸被高山束縛,山高谷深C上游氣候寒冷干燥,支流稀少 D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16下列關于圖中丙地區(qū)氣候的敘述,正確的是 ()A氣溫年較差小,降水量季節(jié)變化明顯 B夏季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冬季受東北信風帶控制C地勢起伏大,氣候垂直變化顯著D寒潮

3、、臺風等氣象災害頻繁發(fā)生參考答案:15.B 16.A6. 讀下圖回答河流在乙處附近流量減少的主要原因是A降水量減少 B農業(yè)灌溉用水過多C植被較少 D蒸發(fā)量增大參考答案:B7. 下圖為世界某區(qū)域某月盛行風向示意圖,讀下圖完成下列各題16. 圖示風向盛行時A. 東北平原正值小麥收獲B. 羅馬進入多雨季節(jié)C. 北印度洋季風洋流順時針流動D. 塔里木河水量日變化最大17. 圖中地的風A. 可能發(fā)展成為臺風B. 使澳大利亞北部地區(qū)進入旱季C. 給巴西高原帶來降水D. 與影響南亞西南季風成因相同18. 圖中四地中,氣壓最高的是A. B. C. D. 參考答案:16. B 17. D 18. A【分析】【1

4、6題詳解】根據盛行風向及位置可判斷地為亞洲高壓,地為阿留申低壓,圖示季節(jié)應為北半球的冬季。東北平原主要的農作物為春小麥,春小麥在秋季收獲,選項A錯誤。羅馬是地中海氣候,北半球冬季恰逢雨季,選項B正確,北印度洋季風洋流夏季為順時針,冬季為逆時針,選項錯誤。塔里木河水量日變化最大的時候為夏季,而不是冬季。選項D錯誤?!?7題詳解】地位于赤道低氣壓帶,可能發(fā)展成為臺風。東北信風的向北移動使澳大利亞北部地區(qū)進入旱季,為澳大利亞的西北季風,是北半球的東北信風越過赤道向左偏轉形成的,其成因與南亞西南季風一樣,都是氣壓帶與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形成的。地位于西風帶上,鄰近大西洋,終年受西風影響。給巴西高原帶來降水。

5、正確答案選D,ABC錯誤?!?8題詳解】地為亞洲高壓,地為阿留申低壓,圖示季節(jié)應為北半球的冬季。氣壓最高的是陸地高壓,即亞洲高壓,正確答案選A。【點睛】該圖表示的是風向示意圖,風的形成一定是有高壓指向低壓,因此根據風的方向,我們可以判斷各地的高低氣壓狀況以及風帶,進而確定該區(qū)域的季節(jié)以及氣候特點。8. 下圖為某區(qū)域構造地貌剖面示意圖, C 、P 、T 、J 、K 表示不同年代的地層類型12. 以下關于該地區(qū)的說法正確的是A. 圖中盆地的形成以內力作用為主 B. 圖中盆地流水侵蝕作用強C. 圖中山地丘陵為良好的儲水構造 D. 圖中山地丘陵風力作用強13. 若有地下巖漿侵入至 T 巖層,T 巖層與

6、巖漿接觸部分可能變?yōu)锳. 大理巖 B. 花崗巖 C. 板巖 D. 石英巖參考答案:12. A 13. C12. 圖中盆地發(fā)育于向斜核部,形成以內力作用為主,A正確;向斜槽部巖性堅硬,不易被侵蝕,則圖中盆地流水侵蝕作用弱,B錯誤;圖中山地丘陵處于背斜部位,是良好的儲油構造,C錯誤;圖中山地丘陵流水作用強,D錯誤。故選A。13. 圖中T巖層是頁巖,若有地下巖漿侵入至T巖層,T巖層與巖漿接觸部分在高溫高壓下發(fā)生變質作用,可能變?yōu)榘鍘r,C正確。大理巖是由石灰?guī)r變質作用形成的,A錯誤;花崗巖屬于侵入型的巖漿巖,B錯誤;石英巖是由砂巖變質作用形成的變質巖,D錯誤。故選C。9. 冰芯被稱為“無字的環(huán)境密碼檔

7、案庫”,與樹木年輪、沉積巖一樣,可提取氣候環(huán)境變化信息,冰芯中的18O與當地氣溫存在正相關關系。圖為青藏高原北部古里雅冰芯和唐古拉冰芯18O平均值曲線。據材料完成下面小題。14. 近百年來A. 唐古拉氣溫始終高于古里雅B. 青藏高原氣溫變化幅度加劇C. 青藏高原冷暖干濕相互交替D. 青藏高原氣溫呈波動上升15. 下列關于冰芯研究說法正確的是A. 冰芯結構類似于樹木年輪B. 從冰層底部往上年代漸老C. 冰芯的厚度與降水量有關D. 冰芯記錄的環(huán)境信息與人類無關參考答案:14. D 15. C14.從圖中可以看出,古里雅冰芯和唐古拉冰芯18O平均值曲線交替上升,A錯誤。變化幅度變化不大,B錯誤。冰芯

8、中的18O與當地氣溫存在正相關關系,無法判斷干濕度變化,C錯誤。青藏高原氣溫呈波動上升,D正確。故選D。15.冰芯與樹木年輪、沉積巖一樣,可提取氣候環(huán)境變化信息,結構類似巖層。從冰層底部往下年代漸老。冰芯的厚度與降水量有關。青藏高原地區(qū)有人類活動,冰芯記錄的環(huán)境信息與人類有關。故選C。10. 下圖中甲為我國某區(qū)域地形圖、乙為該區(qū)域人口密度和人口合理承載力情況圖,讀圖完成14-15題。 14.該區(qū)域最主要環(huán)境問題是( )A凌汛 B泥石流頻發(fā) C森林面積減少 D水土流失15.造成這種環(huán)境問題的人為原因是( )AA地區(qū)的人口密度高于B地區(qū) B人口密度超過該地區(qū)合理承載力C人口密度在北部最為合理 D本

9、區(qū)人口合理承載力較大參考答案:D B11. 下圖示意某大陸局部地區(qū)自然景觀分布,回答6-7題6. 導致圖示區(qū)域植被分布變化的主導因素是( )A. 緯度位置 B.地形 C. 洋流 D.海陸位置7. P處沉積作用最顯著的月份是( )A.1月 B.3月 C.7月 D.10月參考答案:B C12. 野外臨時住房建設往往就地取材。20世紀50年代,新疆建設兵團在一些偏遠地區(qū)墾荒時居住的簡易住房叫“地窩子”,建房時挖地為坑,項部用土坯壘起半米的房頂,房頂覆蓋紅柳枝、雜草等。下圖示意“地窩子”景觀。據此完成下列小題。 15. 墾荒部隊當時建造“地窩子”做住房,主要考慮到當地A. 氣候干旱,降水稀少B. 沙漠

10、廣布,戈壁灘多C. 晝夜溫差大,光照強D. 植被稀疏,木材缺乏16. “地窩子”做住房的主要優(yōu)點是冬暖夏涼 通風透氣好 有效抵御風沙 采光條件好A. B. C. D. 參考答案:15. D 16. C【15題詳解】A、新疆地處內陸,氣候干旱,降水稀少,但不妨礙在地面建設房屋,A錯誤;B、新疆建設兵團在一些偏遠地區(qū)墾荒,沙漠、戈壁不適合耕種,應該不是在沙漠、戈壁墾荒,B錯誤;C、晝夜溫差大、光照強對作物品質影響較大,對住房影響不大,C錯誤;D、新疆地處內陸,氣候干旱,降水稀少,植被稀疏,木材缺乏,大量砍伐林木容易造成土地荒漠化,D正確。故選D?!?6題詳解】“地窩子”住房的屋頂和墻壁都相當厚,厚

11、而堅硬的墻壁很不容易傳熱。所以,窯洞的頂和壁既不能直接從大氣中吸熱,也不能直接向大氣中散熱,只有窯洞口直接和外界接觸。因此,窯洞里的氣溫變化總是落后于外界的氣溫變化,而且溫差變化不大,是優(yōu)點;“地窩子”住房沒有窗戶,通風透氣效果差,不是優(yōu)點;新疆多風沙,“地窩子”住房可以有效抵御風沙,是優(yōu)點;“地窩子”住房大部分位于地下,采光條件差,不是優(yōu)點。是優(yōu)點,故選C。13. 在城鎮(zhèn)建設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鋪設“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質地面。下圖是某地城市水循環(huán)示意圖,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圖中四個環(huán)節(jié)的變化以及影響符合實際的是A. a流動速度加快,容易出現城市內澇 B. b下滲加強,地下水位上升C

12、. c流量減少,周邊地下水位下降 D. d降水增加,周邊空氣濕度增加參考答案:B【詳解】根據圖示并結合水循環(huán)規(guī)律可知,a為地表徑流,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下滲量增大,地表徑流減小,不容易出現城市內澇;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會導致b下滲加強,地下水位上升;c為地下徑流,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下滲量增大,地下徑流增大,周邊地下水位上升;采用“可呼吸地面”會使大氣中水汽含量增大,周邊空氣濕度增加,但不會導致d大氣降水增加。據此分析選B。14. 每年夏秋季節(jié),我國東南沿海都會受到十多次臺風的侵襲。2010年最強臺風“鲇魚”又對廣東、福建的機場航班造成嚴重影響。讀圖回答下題。下面四圖中能正確表示臺

13、風“鲇魚”氣流運動狀況的是 ( )參考答案:B15. 下面關于我國民族的說法,正確的是( )A.我國有56個少數民族 B.漢族主要集中分布在東北和西南C.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是壯族 D.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參考答案:C試題分析:我國有55個少數民族,A錯;漢族主要分布在我國東部,B錯;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東北、西北和西南,D錯;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壯族,選C正確??键c:我國民族分布。16. 沙丘是沙漠地區(qū)常見的地貌形態(tài)。下圖為某沙丘不同年份沙塵堆積層的分布示意圖(注:2000-2010年)。讀圖完成下面小題。5. 該沙丘的成長速度A. 慢一快B. 快一慢C. 慢一快一慢D. 勻速6. 從某

14、年開始,該沙丘由A向B方向移動??赡艿脑驗檫^度放牧、過度開墾 全球變暖 當地破壞森林植被 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A. B. C. D. 參考答案:5. B 6. B5.從圖中看,該沙丘成長相同的體積用的時間越來越多,因此成長速度由快變慢,答案選B。6.沙丘由A向B移動,說明該沙丘活化,形成流動沙丘。過度開墾、過度放牧使植被遭到破壞,可能使荒漠化加劇,對;水資源不合理利用可能使該地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失衡,造成土地荒漠化,對;全球氣候變暖對土地荒漠化不產生直接影響,不對;當地較干旱,植被一般為荒漠草原,破壞森林植被行為不常見,不對;故答案為B。17. 讀我國部分地區(qū)沿1065經線的地形剖面圖,回答下列各題。

15、1. 1月份地氣溫高于地的原因除緯度因素外,主要是因為地A. 海拔較低 B. 受夏季風影響較大C. 森林覆蓋率高 D. 受冬季風影響較小2. 圖中地所屬自然帶是A. 熱帶雨林帶 B.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C. 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D. 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參考答案:1. D 2. B1. 我國季風區(qū)和非季風區(qū)的分界線,由東北向西南大致為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讀圖可知,1月份地氣溫高于地的原因除緯度因素外,主要是因為地緯度較低,冬季風長途跋涉到達此地,再加上沿途受到山脈的阻擋,受冬季風影響小。故該題選D項。2. 秦嶺與淮河是我國東部重要的地理界線,在它的南北兩側,自然環(huán)境、地理

16、景觀和居民的生產生活習慣有顯著的差異。從圖中可以看出,地的緯度是31N,位于秦嶺34N的南部,在我國的南方地區(qū),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所屬自然帶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故選:B考點:影響氣溫的主要因素、我國主要的山脈、我國主要的地形區(qū)的定位?!久麕燑c睛】我國是世界上氣候類型最多的國家之一我國東半部有大范圍的季風氣候,自南而北有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西北地區(qū)大多為溫帶大陸性氣候青藏高原區(qū)是獨特的高原氣候西部高山地區(qū)則表現出明顯的垂直氣候特征1月份北方靠近冬季風源地,深受冬季風影響,更加劇北方的寒冷,越往南去,冬季風受山嶺的重重阻擋,勢力和頻度都大為減弱;自然帶和氣候類型一一對應,秦

17、嶺淮河以南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對應的自然帶亞熱帶闊葉林和熱帶季雨林帶。掌握我國氣候的分布和影響氣候的因素,及自然帶的分布規(guī)律是解題的關鍵。18. 造成同一種自然災害危害程度地域差異的主要原因有自然災害的強度不同 自然災害孕育在不同的地球圈層中個人對災害的應急反應不同 社會經濟發(fā)展水平不平衡參考答案:B19. 黃河上游自寧夏到內蒙古托克托先后流經河東沙地、烏蘭布和沙漠、庫布齊沙漠,流程大約1000公里(如圖所示)。由于沙漠的快速推進,黃河在該河段含沙量急劇升高。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1. 受盛行風影響,流沙可能大量進入黃河的沙源地是( )A. 烏蘭布和沙漠B. 庫布齊沙漠C. 河東沙地

18、D. 河套平原12. 寧夏平原逃脫了被沙漠侵吞厄運,主要原因是( )A. 黃河阻隔B. 河渠眾多C. 黃土覆蓋D. 山脈阻擋參考答案:11. A 12. D【11題詳解】該地區(qū)冬季多大風,距冬季風源地比較近,外力作用以風力作用為主。冬季該地區(qū)盛行西北風,烏蘭布和沙漠位于黃河段的上風向,故A項正確;庫布齊沙漠、河東沙地位于黃河的東側,B、C項錯誤;河套平原受陰山的阻擋,流沙較少,D項錯誤。故本題選擇A?!?2題詳解】寧夏平原位于賀蘭山的東側,山地阻擋西北風明顯,流沙難以越過該山脈,D項正確;盛行風為西北風,黃河在東側,A項錯誤;B、C與題意表述不符,均錯誤。故本題選擇D。20. 下圖為“1937

19、1980年內蒙古商都縣土地耕墾、人口、放牧強度和荒漠化面積發(fā)展變化”圖。讀圖回答下面小題。21. 對該縣19491980年土地耕墾、人口、放牧強度和荒漠化面積發(fā)展變化的分析,正確的是( )A. 人口總數約增加了2倍 B. 人均耕地面積未發(fā)生太大變化C. 荒漠化面積擴大了約3倍 D. 放牧的綿羊總數增加了約2倍22. 導致該縣荒漠化面積擴大的根本原因是( )A. 人口數量的變化 B. 耕地面積的變化 C. 放牧強度的變化 D. 氣候的變化參考答案:21.B 22.A試題分析:21. 讀圖,根據圖中數值分析,從圖中可以看出,1949年的人口密度約為40人/km2,而到了1980年則達到了近80人/

20、km2,即人口密度約翻了一番,A對。耕地總面積番了一番多些,所以人均耕地面積有少量的增加,B錯?;哪娣e擴大了至少6倍,C錯。放牧的綿羊總數增加了接近10倍,D錯。22. 該縣荒漠化面積擴大的根本原因是人口數量的變化 ,A對。由于人口增長,對土地、糧食的需求增加,所以耕地面積的增大,放牧強度增加,破壞了生態(tài)環(huán)境,引起局地氣候的變化,人口增長才是根本原因,B、C、D錯??键c:區(qū)域地理環(huán)境的變化,區(qū)域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發(fā)生的根本原因。21. 中國第29次南極科考船雪龍?zhí)栍?012年11月5日從廣州出發(fā),赴南極科考。據此回答57題。5在科考隊科考過程中,科考人員可通過哪項技術或事物準確確定雪龍?zhí)柕奈恢?

21、()A全球定位系統(tǒng) B雷達系統(tǒng)C指南針 D紙質地圖6當某日船長正好看到海上日出時,隨身攜帶的GPS顯示出下表中的信息。若船頭正好對著太陽,此時船的前進方向是()高度0米緯度40S經度90W北京時間19:00A.東北B東南 C正東D正南7當科考船航行至(50S,90W)時,船員看到的現象可信的是()A船上的國旗飄向東北方向B海水向西流去C海上風大浪高D許多漁船正在海上捕魚參考答案:5.A6.B7.C解析:第5題,全球定位系統(tǒng)具有定位功能。第6題,利用此時北京時間為19:00,可計算出90W為5:00。由此可確定該地晝長夜短,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日出方位為東南,故船的前進方向是向東南。第7題,50

22、S附近為南半球的西風帶,國旗向東南方向飄揚;海水(西風漂流)向東流;南半球西風帶風速大,風浪高;該處緯度較高,無大漁場分布。22. “馬桶蓋的日本自由行”今年春節(jié)期間,“馬桶蓋”火了,原因是中國游客去日本購買馬桶蓋,還買斷了貨。但據國內媒體披露,在日本大受追捧的“馬桶蓋”實際上是由位于杭州的“松下電化住宅設備機器(杭州)有限公司”生產。此事件令質疑國內制造企業(yè)能力的民眾大跌眼鏡。根據材料完成16-17題。16. 日本企業(yè)選擇在中國設立工廠生產馬桶蓋,再返銷日本,主要考慮的因素是土地成本低 管理成本低 勞動力成本低 運輸成本低A. B. C. D. 17. 從“馬桶蓋的日本自由行”這一現象所反映

23、的實質出發(fā),中國制造業(yè)的發(fā)展方向是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產品質量 降低關稅,降低進口產品在國內市場的價格 大力引進國外知名品牌,讓民眾在國內即可購買到高品質的國外產品 加強自主創(chuàng)新,創(chuàng)立民族品牌A. B. C. D. 參考答案:B D23. 沙坡頭地區(qū)防治沙漠化采用的工程措施主要是( )A沙地飛播 B小流域綜合治理 C草方格沙障 D 植樹造林參考答案:C24. 右圖為我國三大自然區(qū)分布簡圖,讀圖回答2829題28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甲區(qū)比乙區(qū)緯度高,故熱量較乙區(qū)少 B乙區(qū)比甲區(qū)緯度低,故太陽光照比甲區(qū)強C乙區(qū)比丙區(qū)緯度低,故夏季氣溫比丙區(qū)高D甲區(qū)比丙區(qū)北部降水少,故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線與丙區(qū)北部

24、分界29下列地形中,不屬于丙區(qū)的是A黃土高原 B青藏高原 C橫斷山區(qū) D云貴高原參考答案:28-29 DB25. 下圖是四個國家示意圖,完成3235題。ks5u關于四國地理特征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 甲國被譽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B. 乙國是世界上輸出農產品最多的國家C. 丙國北部海域有世界著名的漁場D. 丁國位于歐洲的“十字路口”關于四國城市的敘述,正確的是()A. 最大港口所臨海域都受暖流影響B(tài). 首都都是最大城市C. 最大城市都是國際金融中心D. 主要城市都分布在東南沿海關于四國河流的敘述,正確的是()A. 甲國最長河流為內流河B. 乙國有世界最長的河流C. 丙國河流徑流量穩(wěn)定D.

25、丁國河流航運價值大圖中的四國家屬于亞太經合組織(APEC)成員的是()A. 甲和乙B. 丙和丁C. 甲和丙D. 乙和丁參考答案:B A D C26. 拉斯曼丘陵位于南極大陸邊緣,面積約40平方千米,是南極大陸為數不多的綠洲之一。常年盛行東南風,8級以上大風天數達174天,極大風速為436米/秒,但并沒有形成顯著的風力地貌。下圖中左圖為拉斯曼丘陵的位置示意圖,左上圖為丘陵局部地區(qū)景觀圖,右圖為拉斯曼丘陵地區(qū)各月和每小時的強風頻率分布圖(南極中山站數據)。讀圖,完成下列各題。36. 關于拉斯曼丘陵地區(qū)強風的描述,正確的是( )A. 春季至夏季頻率變大,夏季至秋季頻率變小B. 春季至夏季頻率變小,夏

26、季至秋季頻率變大C. 夏季強風頻率明顯高于其他季節(jié)D. 冬季和春季712時常出現強風37. 拉斯曼丘陵地區(qū)常年風力強勁,風力地貌卻不明顯,其原因可能是( )冰川侵蝕了風力地貌 風力變率大 地表碎屑物少 地表被積雪覆蓋A. B. C. D. 參考答案:36. B 37. D考查南極地區(qū)環(huán)境特征?!?6題詳解】讀圖可知,南半球春季至夏季(9月至次年2月)強風頻率變小,南半球夏季至秋季(12月至次年5月)強風頻率變大,A錯誤,B正確;南半球冬季強風頻率最高,明顯高于其他季節(jié),C錯誤;冬季1420時常出現強風,D錯誤。故選B?!?7題詳解】拉斯曼丘陵地區(qū)雖然風力強度大,穩(wěn)定性高,但是由于地表松散物質(

27、沉積和風化碎屑)稀少,加之積雪冰川的覆蓋,使地表裸露時間短暫,大大限制了風力作用的進程,故風力地貌不明顯,正確。故選D。二、 判斷題(共10分)27. (判斷題)“聽天由命”反映了人地伙伴論思想參考答案:B(錯誤)28. (判斷題)野外考察中,可以根據地貌形態(tài)判斷地質構造:山地為背斜,谷地為向斜。 ( ) 參考答案:錯誤皺褶形成的地形一般為背斜成山,向斜成谷,但背斜頂部受到張力,有時被侵蝕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擠壓巖性堅硬不易被侵蝕,反而形成山嶺?!军c睛】地質構造是指組成地殼的巖層和巖體在內、外動力地質作用下發(fā)生的變形變位,從而形成諸如褶皺、節(jié)理、斷層、劈理以及其他各種面狀和線狀構造等組成地殼的巖

28、層和巖體,在內外地質作用下(多為構造運動),發(fā)生變形和變位后,形成的幾何體,或殘留下的形跡。29. (判斷題)清潔生產指生產過程的保持清潔。參考答案:B(錯誤)三、 綜合題(共38分)30.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下面為“某島國示意圖”及“A地相關氣候資料統(tǒng)計圖”。該國面積28.8萬平方千米,人口428萬,森林覆蓋率達30%,天然牧場和農場占國土面積的50%以上,有“世界凈土”之稱,為世界天然優(yōu)質奶源生產國和乳畜產品出口國,但糧食不能自給。(1)描述圖中A地降水特點,并分析原因。(2)歸納該國乳業(yè)發(fā)展的優(yōu)勢條件。(3)分析該國糧食不能自給的自然原因。參考答案:(1)A地年降水總量多(超過

29、1 500 mm),季節(jié)分配均勻。 原因:終年受西風影響;地處迎風坡,降水多;受海洋影響大。(2)溫帶海洋性氣候,適合多汁牧草生長;環(huán)境良好,奶源品質好;河流眾多,為牛羊提供飲用水源;地廣人稀,土地租金低;國際市場需求量大;政策支持;海陸交通便利;冷藏保鮮技術的發(fā)展,便于產品的運輸。(3)國土面積狹小;地形崎嶇,山地多、平地少(耕地面積少);溫帶海洋性氣候為主,全年溫和多雨,光熱不足,不利于種植業(yè)的發(fā)展。【詳解】(1)讀第二幅圖可知,A地只有2月平均降水稍稍低于150mm,其他月份平均降水都在150mm以上,年降水總量多,降水季節(jié)分配均勻。新西蘭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氣候類型為溫帶海洋性氣候,

30、降水豐富,成因:A地位于該島西部,終年受西風影響,地處盛行西風迎風坡,降水多,受海洋影響大。(2)新西蘭乳畜業(yè)發(fā)展的優(yōu)勢條件可從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分析。自然條件可從氣候、水源、環(huán)境條件等方面思考,該島氣候為溫帶海洋性氣候,冬暖夏涼,降水較多,適宜多汁牧草生長,飼料充足;該島遠離大陸,受污染少,環(huán)境良好,奶源品質好;島上河流眾多,為牛羊提供充足的飲用水源。社會經濟條件可從市場、交通、農業(yè)技術、國家政策等方面思考,新西蘭地廣人稀,土地租金低;國際市場需求量大;政策支持;海陸交通便利;冷藏保鮮技術的發(fā)展,便于產品的運輸。(3)該國糧食不能自給的自然原因可從地形、氣候、耕地面積等方面思考,該國以山

31、地、丘陵為主,地形崎嶇,山地多、平地少(耕地面積少);溫帶海洋性氣候,終年溫和濕潤,不利于谷物生長,全年溫和多雨,光照不足,不利于種植業(yè)的發(fā)展;國土面積小,畜牧業(yè)占用大量耕地。31. 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非洲南部等高線地形圖 材料二南非氣候主要屬于熱帶草原氣候,降水集中在每年十月至次年二月。南非全年平 均日照時數為7. 5-9. 5小時,尤以4-5月間日照最長,故以“太陽之國”著稱。 (1)描述南非(國家)的地理位置。 (2)說出南非(國家)分布最廣的地形類型名稱,并說明判斷依據。 (3)簡述圖中海岸線平直對當地氣候的影響。 (4)分析南非全年4-5月間日照時數最長的原因。參考

32、答案:(1)位于東半球、南半球;處于非洲大陸最南部,東、西、南三面臨海(西鄰大西洋,東、南鄰印度洋);主體位于南溫帶(南回歸線以南);北鄰納米比亞、博茨瓦納、津巴布韋、 莫桑比克和斯威士蘭,中部環(huán)抱萊索托。(2)高原;依據:中部海拔在1000米以上且等高線稀疏,西部、南部和東部邊緣等高線密 集,海拔漸低。(3)海岸線平直使得該區(qū)域受海洋影響較小,氣候的大陸性強,降水相對較少,氣溫年較 差和日較差較大。(4)4、5月份降水少、晴天多,且4、5月為秋季,晝長相對較長。【分析】該題主要考查南非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特點。【詳解】(1)地理位置描述從半球位置、海陸位置、緯度位置和相對位置等角度描述。具體是位于東半球、南半球;處于非洲大陸最南部,東、西、南三面臨海(西鄰大西洋,東、南鄰印度洋);主體位于南溫帶(南回歸線以南);北鄰納米比亞、博茨瓦納、津巴布韋、 莫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