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齊桓晉文之事孟子教學(xué)目標(biāo)1 掌握文章中出現(xiàn)的重點實虛詞、通假字等文言知識,了解并掌握特殊句式。2,理清整篇文章的思路,把握孟子層層深入、跌宕起伏的說理技巧。3,了解孟子“保民而王”的仁政思想及“制民之產(chǎn)”的具體措施。4,鑒賞本文出色的論辯藝術(shù),品味辯駁技巧。教學(xué)重點從孟子昌齊宣王的對話中,體會孟子的“仁政”思想。教學(xué)難點鑒賞孟學(xué)出色的論辯藝術(shù),學(xué)習(xí)“迂回婉轉(zhuǎn)”的表達(dá)技巧。教學(xué)過程導(dǎo)入古往今來,以天下為己任的仁人志士層出不窮,他們或者為了國家的富強(qiáng)、人民 生活的安康付出了畢生的精力和心血,或者為了自己的同胞能享受自由、平等、 民主的權(quán)利而不惜犧牲個人的生命,或者為了國家的和平獨立敢于在危難之時挺
2、 身而出、迎難而上,他們無一不是用切實的行動甚或自己的生命踐行了以天下為 己任的崇高理想,他們偉大的思想、高尚的情操、光輝的業(yè)績?nèi)缤岷诘臍v史航 程上的一座座耀眼的燈塔,引領(lǐng)我們向著正確的方向前進(jìn)。今天讓我們來一起學(xué) 習(xí)齊桓晉文之事,跟著孟子走進(jìn)那個時代的家國天下。知人論世.了解孟子孟子(前372前289年),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時鄒(現(xiàn)山東鄒縣東南)人。孟子是戰(zhàn)國時儒家學(xué)派的代表人物,曾受業(yè)于子思(孔子的孫子)的門人,30 歲左右收徒講學(xué)。44歲開始周游列國,晚年回到家鄉(xiāng)講學(xué)著述,直到去世。后 世統(tǒng)治者都把他作為尊崇的偶像,到元、明時被稱為“亞圣”。,了解孟子的思想主張性本善(凡人都可以為堯舜
3、)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民本)窮那么獨善其身,達(dá)那么兼濟(jì)天下(封建時代士大夫出世進(jìn)退的準(zhǔn)那么)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對國君傲然視之).了解孟子孟子共七篇,是一部語錄體著作,它記錄的是有關(guān)孟子重要思想的一些言論。 到南宋時,朱熹把它與禮記中的大學(xué)、中庸兩篇以及論語合為“四 書”,把讀經(jīng)的傳統(tǒng)推向更加狹窄的胡同,成為后世(如明、清兩代)科舉考試 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據(jù)。4、相關(guān)背景孟子生活的戰(zhàn)國中期較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更為變亂,社會更加動亂不安。同時, 思想也更加活躍正當(dāng)“百家爭鳴”的時代。所以,孟子一方面繼承了孔子的政治 思想和教育思想等,另一方面又有所開展,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和
4、學(xué)術(shù)思想。同時, 在與墨家、道家、法家等學(xué)派的激烈交鋒中,孟子維護(hù)了儒家學(xué)派的理論,也確 立了自己在儒學(xué)中的重要地位,成為僅次于孔子的正宗大儒。本文是孟子晚年第二次到齊國和齊宣王一次談話的記錄。它集中地闡述了孟子反 霸道、尊王道的政治主張,系統(tǒng)地提出了實現(xiàn)這一政治主張所應(yīng)采取的措施和策 與:與通”歟。語氣詞,表疑問。輕暖:形容詞用作名詞,輕軟暖和的衣服采色:采,同“彩二絢(xuan)麗的顏色。聲音:音樂。便(p/n)嬖(bi):君主左右受寵愛的人為是:為了這些豈:難道翻譯:(孟子)說:“是因為美味的食物不夠吃呢?輕軟暖和的衣服不夠穿呢?還 是因為絢(xuan)麗的顏色不夠看呢?美妙的音樂不夠聽
5、呢?(能說會道的寵臣 缺乏以使其上前?)他左右受寵愛的人不夠用呢?(這些)您的大臣們都能充分 地供給,難道大王真是為了這些嗎? ”曰:“否,吾不為是也?!狈g:(齊宣王)說:“不是,我不是為了這些?!痹唬骸叭荒敲赐踔笥芍眩河伲╬i) 土地,朝(chao)秦楚,蒞Qi)中國 而撫四夷也。以假設(shè)所為,求假設(shè)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所大欲:最想要的東西已:“已”通“矣二語氣詞,相當(dāng)了辟(pi):開辟,擴(kuò)大朝(chao):動詞的使動用法,使朝見蒞:統(tǒng)治。中國:指中原一帶而:連詞,表并列撫:安撫,使歸順。四夷:四方的少數(shù)民族。以:憑借假設(shè):代詞,如此,這樣假設(shè):你欲:形容詞作名詞,想要的東西緣木
6、而求魚:爬到樹上去捉魚,比喻不可能到達(dá)目的。翻譯:(孟子)說:“那么,大王所最想得到的東西便可知道了:是想開拓疆土, 使秦國、楚國來朝見,統(tǒng)治整個中原地區(qū),安撫四方的少數(shù)民族。(但是)憑借 這樣的做法,去謀求這樣的理想,就像爬到樹上去抓魚一樣J王曰:“假設(shè)是其甚與? ”假設(shè)是其甚與:主謂倒裝句,正常的語序為“其甚假設(shè)是與。其:語氣副詞,表強(qiáng)調(diào)。甚:很,十分。是:這樣。假設(shè),像。與:與通“歟。語氣詞,表疑問,可譯為“嗎” 翻譯:齊宣王說:”像這樣嚴(yán)重嗎?】像(你說的)這么嚴(yán)重嗎? ”曰:“殆有甚焉。緣木求魚,雖不得魚,無后災(zāi);以假設(shè)所為,求假設(shè)所欲,盡心力 而為之,后必有災(zāi)?!贝翰欢ǜ痹~,恐怕
7、,可能。翻譯:(孟子)說:“恐怕比這還嚴(yán)重。爬到樹上去抓魚,雖然抓不到魚,卻沒有 什么后禍;用你的做法,去謀求你想要的東西,又盡心盡力地去干,結(jié)果必然有 災(zāi)禍J日:“可得聞與? ”翻譯:(齊宣王)說:“(這是什么道理)可以讓我聽聽嗎? ”曰:“鄒(z6u)人與楚人戰(zhàn),那么王以為孰勝? ”鄒:與魯相鄰的小國,在今山東鄒縣。楚:南方的大國。孰:誰翻譯:(孟子)說:“(如果)鄒國和楚國打仗,那您認(rèn)為誰勝呢? ”日:“楚人勝翻譯:(齊宣王)說:“楚國會勝J曰:“然那么小不可以敵大,寡固不可以敵眾,弱固不可以敵強(qiáng)。海內(nèi)之地,方 千里者九,齊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異于鄒敵楚哉?蓋曰:“然那么小今王發(fā)政施
8、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賈(g(0 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力),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訴于王; 其假設(shè)是,孰能御于? ”小,形容詞做名詞,小國大,形容詞做名詞, 寡,形容詞作名詞, 眾:形容詞作名詞, 弱:形容詞作名詞,大,形容詞做名詞, 寡,形容詞作名詞, 眾:形容詞作名詞, 弱:形容詞作名詞,大,形容詞做名詞, 寡,形容詞作名詞, 眾:形容詞作名詞, 弱:形容詞作名詞,大國人口稀少的國家; 人口眾多的國家 弱小的國家;強(qiáng):形容詞作名詞,強(qiáng)大的國家 大,形容詞做名詞, 寡,形容詞作名詞, 眾:形容詞作名詞, 弱:形容詞作名詞,大國人口稀少的國家; 人
9、口眾多的國家 弱小的國家;方千里者九:禮記王制:“凡四海之內(nèi)九州,州方千里二方千里者九的意 思是縱橫各一千里的地方有九塊。齊集有其一:齊國的土地總算起來,也只有九分之一。集,集聚,這里指總計面 積。服:降服何以異于鄒敵楚哉: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何以于鄒敵楚異哉”蓋(he):通“盍”,何不本:回到根本上來,指回到仁政王道上來反:反通返,回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狀語后置句,“使天下仕者皆欲于王之朝立二使: 讓。立:站立。于:狀語后置的標(biāo)志,可譯為在。朝:朝堂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狀語后置句,于:狀語后置的標(biāo)志,正常的語序為“耕者 皆欲于王之野耕”商賈(gu)皆欲藏于王之市,狀語后置句,于:狀
10、語后置的標(biāo)志,正常的語序為 “商賈皆欲于王之市藏”。商賈,古人把販賣貨物的人叫做商人,藏貨待賣者叫做賈,所謂的“行商坐賈”就是這么來的。藏:儲存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狀語后置句,于:狀語后置的標(biāo)志,正常語序為“行旅皆 欲于王之涂出”。涂,同途; 道路。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訴于王,狀語后置句,“于”狀語后置的標(biāo)志,正常語 序為“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于王訴二疾:憎恨。訴,控訴。赴訴:前來申訴。其:表假設(shè)。御:抵擋翻譯:(孟子)說:“那么,小國本來不可以與大國為敵,人少的國家本來不可以 與人多的國家為敵,弱國本來不可以與強(qiáng)國為敵。天下的土地,縱橫各一千多里 的(國家)有九個,齊國的土地總算起來,也
11、只有九分之一。以一份力量去降服 八份,這與鄒國和楚國打仗有什么不同呢?還是回到根本上來吧。(如果)您現(xiàn) 在發(fā)布政令,施行仁政,讓天下有才能的人都想在大王的朝堂之上站立即使得 天下當(dāng)官的都想到您的朝廷來做官),種田的都想到您的田野來耕作,做生意的 都要(把貨物)存放在大王的集市上,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各國 那些憎恨他們君主的人都想跑來向您申訴。如果像這樣,誰還能抵擋您呢? ”王日:“吾憎(hun),不能進(jìn)于是矣。愿夫子輔吾志,明以教我;我雖不敏,請 嘗試之情(hun):同“昏”,不明事理,糊涂。不能進(jìn)于是矣: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不能于是進(jìn)矣”進(jìn),了解,理解。于, 介詞,至上是,代
12、詞,“它”,“這個”之意,在此指代“這個道理”。進(jìn)于是:到達(dá)這一步輔吾志:幫助(實現(xiàn))我的志愿。輔,幫助。以:連詞,表修飾不敏:愚鈍。謙辭。敏,聰明。嘗試:試行。翻譯:齊宣王說:“我糊涂,不能夠到達(dá)這一步。希望先生您幫助我(實現(xiàn))我 的愿望。明確的指教我,我雖然不聰明,請(讓我)試一試J日:“無恒產(chǎn)而有恒心者,惟土為能;假設(shè)民,那么無恒產(chǎn),因無恒心。茍無恒心, 放辟(pi)邪侈(chi),無不為己。及陷于罪,然后從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 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產(chǎn),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 (XU)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然后驅(qū)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今也制民之產(chǎn),仰缺
13、乏以事父母,俯缺乏以畜妻子;樂歲終身苦,兇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贍(sh3n),奚暇治禮義哉!王欲行之,那么盍反其本矣。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i)帛(b6)矣;雞、豚(Wn)、狗、彘(zhi)之畜(chu),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 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jǐn)庠(xid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i)之義,頒白者不負(fù) 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w臺ng)者,未之有也J恒產(chǎn):可以長久維持生活的固定財產(chǎn)。恒心:安居守分之心。惟:只有:這里指有道德操守的讀書人。假設(shè):至于民:指普通百姓。放辟(pi)邪侈(chi),無不為已:不遵守禮義
14、法度,無所不為。邪:不老實。“已”, 同“矣”,句末語氣助詞。從而:接著刑:名詞作動詞,處分罔民:陷害百姓。罔,同“網(wǎng)”,名詞作動詞,張開羅網(wǎng)捕捉、陷害焉:哪里制:規(guī)定。必使仰足以事父母,省略句,省略介詞賓語“之:原句為“必使(之)仰足以 事父母”。仰,上俯:下畜:養(yǎng)活樂歲:豐年。終:一年兇年:荒年。歉收的年份驅(qū)而之善:驅(qū)使他們向善。之:動詞,走向從之也輕:很容易地跟著國君走。從之:跟從明君,輕,容易。此惟救死而恐不贍(shM):這樣,只是使自己擺脫死亡,恐怕還不夠。惟,只 是。贍,足。奚:哪里暇:空閑時間治,講求。盍:為什么不五畝之宅:五畝大的住宅。傳說古代一個男丁可以分到五畝土地建筑住宅。
15、古時 五畝合現(xiàn)在一畝二分多。樹之以桑:狀語后置句,正常的語序為“以桑樹之二樹:名詞作動詞,種植衣(yi)帛:穿絲織的衣服。衣:名詞作動詞,穿豚(tun):小豬。彘(zhi):大豬。無:不要時:季節(jié)。這里指家禽家畜生長繁殖的時節(jié)。百畝之田:古代實行井田制,一家可分得耕田一百畝。時:“時”,指適宜種植、收獲莊稼的時節(jié)。.奪:耽誤謹(jǐn):重視序:古代學(xué)校的名稱。周代叫庠,殷代叫序。申之以孝悌之義: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以孝悌之義申之”。申:申誡,告 誡。孝悌:善事父母為“孝。敬愛兄長為“悌”頒白者:頭發(fā)花白的老人。頒,同“斑負(fù):背著東西戴:頂東西。黎民:黑頭發(fā)的民眾。這里指少壯者。未之有也:賓語前置句
16、,原句為“未有之也”翻譯:(孟子)說:“沒有長久可以維持生活的產(chǎn)業(yè)而常有善心的,只有有志之士 才能做到,至于老百姓,沒有固定的產(chǎn)業(yè),因而就沒有長久不變的心。如果沒有 長久不變的善心,(就會)不遵守禮義法度,無所不為。等到(他們)犯了罪, 隨后用刑法去處分他們,這樣做是陷害人民。哪有仁愛的君主掌權(quán),卻可以做這 種陷害百姓的事呢?所以英明的君主規(guī)定老百姓的產(chǎn)業(yè),一定使他們上能贍養(yǎng)父 母,下能養(yǎng)活妻子兒女;年成好時能豐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致于餓死。這樣之 后驅(qū)使他們向善。所以老百姓很容易地跟著國君走。如今,規(guī)定人民的產(chǎn)業(yè),上 不能贍養(yǎng)父母,下不能養(yǎng)活妻子兒女,好年景也總是生活在困苦之中,壞年景免 不
17、了要餓死。這樣,只把自己從死亡中救出來,恐怕還不夠,哪里還有空閑時間 講求禮義呢?大王想施行仁政,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來呢?(給每家)五畝地的 住宅,種上桑樹,(那么)五十歲的人就可以穿上絲織的衣服了;雞、小豬、狗、 大豬這些家畜,不要失去(喂養(yǎng)繁殖的)時節(jié),七十歲的人就可以有肉吃了; 一 百畝的田地,不要(因勞役)耽誤了農(nóng)時,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餓了;重視 學(xué)校的教育,告誡他們孝順父母,尊重兄長的道理,頭發(fā)斑白的老人便不會再背 著、頂著東西在路上走了。老年人穿絲衣服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餓受凍,如果這 樣還不能統(tǒng)一天下,那是沒有的(事情)J文本研讀1、思考,本文是一篇談話記錄,齊宣王提問,孟子回
18、答,問與答緊密相連,不 容易看出層次。所以從文章內(nèi)容來,本文可分為幾個局部。明確:分為3局部(1)第一局部(開頭至“王請度之”),主要說齊宣王未實行王道,不是不能, 而是不為。這局部又可分為三層。第一層(從開頭到“那么王乎”),提出并明確話題,以問“霸道”開始,轉(zhuǎn)入說 “王道”。第二層(從“日:德何如,那么可以王矣”到“是以君子遠(yuǎn)庖廚也”),提出“保 民而王”,肯定齊宣王能夠保民而王。第三層(從“王說”到“王請度之”),剖析齊宣王的仁心未及于民,未成王道, 不是“不能”,而是“不為”。(2)第二局部(“抑王興甲兵,危士臣”至“孰能御之”),從反面論述“霸道” 的危害,敦促齊宣王徹底改弦易轍,放
19、棄霸道,實行王道。(3)第三局部(“王日:吾情,不能進(jìn)于是矣?!钡狡?,闡述施行王道的具 體措施。2、思考,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明確:保民而王3、思考,孟子是怎么一步步論證中心論點“保民而王”的。明確:(1)第一步:岔開話題,轉(zhuǎn)談王道。齊宣王一見孟子,就迫不及待地問孟子“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 ”,齊桓公、 晉文公是春秋五霸中的二霸。前者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后者亂扶周,破楚救宋, 都是當(dāng)口寸的霸主。這說明齊宣王有稱霸的企圖。因為他們的行事不是靠仁政,而 是憑武力,因此被儒家稱為“霸道”,與“王道”相對立。所以問齊桓、晉文之 事,等于問霸道之事,這對于崇尚王道的孟子來說,無異于劈頭一瓢冷
20、水。而孟 子以“臣未之聞也”一句,避而不答,同時又巧妙地把話題轉(zhuǎn)移到自己想談的“王 道”上去。順勢提出“保民而王”的主張。但是這里碰到的第一個難題即齊宣王 的怕難心理。齊宣王認(rèn)為王天下很難,而霸天下那么比擬容易,所以,他說“德何 如,那么可以王矣? ”“假設(shè)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二(2)第二步:以羊易牛,以例引導(dǎo);推恩,指明方向。孟子針對這一問題舉出以羊易牛的事例。引導(dǎo)宣王認(rèn)識自己有“保民而王”的條 件。“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為愛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是乃仁術(shù)也J 這 些話都是肯定宣王有不忍之心,而此心正是保民的基礎(chǔ),拉進(jìn)了兩人的思想距離。(過渡語)孟子經(jīng)過一系列的操作把齊宣王思想上
21、的包袱解決了,但齊宣王又懷 疑自己的能力。他說:“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這意思就是說自己還是 沒有信心。孟子針對這種思想上的疑難,以“吾力足以舉百鈞,而缺乏以舉一羽;明足以察 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那么王許之乎? ”進(jìn)行比喻,正面引出“王之不王,不 為也,非不能也”的結(jié)論。接著又以“挾太山以超北海”和“為長者折枝”這組 對照性比喻,進(jìn)一步說明“不為”和“不能”的區(qū)別;指出齊宣王完全有能力保 民而王,民之未保,“非不能。實“不為二最后,引經(jīng)據(jù)典,引用詩經(jīng)“刑 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說明“推恩”與“保民”的關(guān)系。以此說明王 道并不難,最基本的就是“推恩”,“推恩足以保四?!?,為齊宣王
22、指明了努力的 方向。(3)第三步:引出“大欲”,“緣木而求魚”指出危害(過渡語)孟子解決了齊宣王思想和行為上的疑難后,指出“推恩”可以王天下 的議論后,但齊宣王并沒有樂意地表示要去實行,卻是對心中“大欲”念念不忘。 孟子從兩人一開始的談話中就始終沒有敢忘記齊宣王想霸天下的企圖。所以,孟子以“抑王興甲兵,危士臣,構(gòu)怨于諸侯,然后快于心與? ”來列舉了 霸道的種種害處,使齊宣王不得不說出“吾何快于是,將以求吾所大欲也”,再 故意提出“為肥甘缺乏于口與?輕暖缺乏于體與?抑為采色缺乏視于目與?聲音 缺乏聽于耳與?便嬖缺乏使令于前與? ”五項,旁敲側(cè)擊地襯托出齊宣王的“大 欲”是“欲辟土地,朝秦楚,蒞中
23、國,而撫四夷也J點明齊宣王的“大欲”后, 旋即以“緣木而求魚”這個比喻說明齊宣王“以假設(shè)所為”那么“大欲”不能實現(xiàn)。 得出“緣木求魚,雖不得魚,無后災(zāi);以假設(shè)所為,求假設(shè)所欲,盡心力而為之,后 必有災(zāi)J的結(jié)論。(4)第四步:以戰(zhàn)為喻,主張施仁這里,孟子舉鄒楚之戰(zhàn)說明行霸道必敗,得出“小固不可以敵大,寡固不可以敵 眾,弱固不可以敵強(qiáng)”的結(jié)論,然后再以“海內(nèi)之地,方千里者九,齊集有其一, 以一服八,何以異于鄒敵楚哉!”來說明齊假設(shè)與天下對抗,強(qiáng)弱不均之勢顯而易 見,以使齊宣王徹底放棄“霸道”。最后舉“今王發(fā)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 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賈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
24、涂; 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訴于王。其假設(shè)是,孰能御之!”天下歸心的景象正面 說明行王道必勝的道理,要齊宣王采用“保民而王”的主張。(5)第五步:闡述“保民而王”的具體措施。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jǐn)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fù)戴于道路矣。合作探究1、思考,孟子并非真的不知道“桓文之事”,在論語和孟子的其他篇章 中對此事都有所評價,那么他為什么說“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臣未之聞 也”呢?圣人也會說謊么?明確:齊桓公和晉文公都是“春秋五霸”之一,齊宣王問“桓文之事”的目的在于和孟 子探
25、討稱霸天下的方法,而孟子如果直接回答了,就必然會使話題與自己“行王 道”的政治主張背道而馳,說服齊王的意圖便絕難實現(xiàn)了。所以,他巧妙地回避 了這個問題,用“臣未之聞也”這樣的話推掉了。這不是有意說謊,而是采用了 避實就虛的戰(zhàn)術(shù),他在設(shè)法給自己將要講的內(nèi)容鋪設(shè)道路一一后文便用“無以, 那么王乎”的問題,抓住齊宣王的關(guān)注點,化被動為主動,引導(dǎo)著齊宣王步步走向 自己的理想王國了。2、孟子政治理論里面的理想社會是什么樣的?你認(rèn)為這種理想在當(dāng)時能實現(xiàn)嗎? 為什么?明確:孟子描繪了一個人民安居樂業(yè),社會道德高尚,既恬靜又和諧,帶有浪漫色彩的 小農(nóng)經(jīng)濟(jì)社會。首先這個社會的核心人物一一國君有仁愛之心,且能“推
26、恩”于 百姓;其次,國家有凝聚力,有吸引力,仕者、耕者欲至,商者、行者欲來,天 下“疾其君者”欲歸附于之;再次,國家人民生活富足,百姓有恒產(chǎn),足溫飽, 知孝悌,懂禮節(jié),不僅自己的家中安樂和睦,而且所有的人充滿愛心,整個社會 不再有受難之人??傊?,是國泰民安,天下太平。他的理想社會,與柏拉圖的“理 想國” 一樣,只能是烏托邦式的空想。在古代,尤其是在那樣一個“霸道”之風(fēng) 盛行的社會,是沒有實現(xiàn)的可能的。課堂總結(jié)這篇文章記孟子游說宣王行仁政。說明人皆有不忍之心,為國君者,只要能發(fā)揚 心中這種善端,推己及人,恩及百姓,就不難保民而王。文章通過孟子與齊宣王 的對話,表現(xiàn)了孟子“保民而王”的王道思想和富
27、民、教民的政治主張,也表現(xiàn) 了孟子善辯的性格和高超的論辯技巧。作業(yè)布置 完成相關(guān)作業(yè),背誦文章末段板書設(shè)計齊桓晉文之事孟子保民而王第一步:岔開話題,轉(zhuǎn)談王道。保民而王第二步:以羊易牛,以例引導(dǎo);推恩,指明方向。第三步:引出“大欲”,“緣木而求魚”指出危害第四步:以戰(zhàn)為喻,主張施仁略,是孟子書中一篇重要的作品。5、解題齊桓,即齊桓公,春秋時齊國國君。齊桓公,姜姓,名小白,春秋五霸之首, 與晉文公并稱“齊桓晉文”。齊桓公任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和兵 民合一的制度,使齊國逐漸強(qiáng)盛。晉文,即晉文公,春秋時晉國國君。晉文公,姬姓,名重耳,是中國春秋時期 晉國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公元前636年至前
28、628年在位,晉獻(xiàn)公之子,母親為狐 姬。晉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也是上古五霸之一,與齊 桓公并稱“齊桓晉文二整體感知1、自由讀,勾畫生字詞胡魴(h3) 胡魴(h3) 褊(bian )小 輿(yU)薪 商賈(gu) 放辟(pi) 豚(tUn ) 孝悌(ti)1、自由讀,勾畫生字詞胡魴(胡魴(h3) 褊(bian )小 輿(yU)薪 商賈(gu) 放辟(pi) 豚(tUn ) 孝悌(ti)胡魴(h3) 褊(bian )小 輿(yU)薪 商賈(gu) 放辟(pi) 豚(tUn ) 孝悌(ti)胡魴(h3) 褊(bian )小 輿(胡魴(h3) 褊(bian )小 輿(yU)薪 商
29、賈(gu) 放辟(pi) 豚(tUn ) 孝悌(ti)釁(xin )鐘 彼惡(wO )知之 便嬖(pian bi)憎(hun)邪侈(chi)彘(zhi)頒(ban ) S毅竦(hu su ) 忖度(cun dud )蒞(li)中國畜(xCi)妻子庠(xiang )序2、3、4、2、3、4、2、3、4、指名讀, 齊讀 疏通課文檢查效果(22、3、4、指名讀, 齊讀 疏通課文檢查效果(23個同學(xué)分段讀)得:助動詞,能聞:動詞的使動用法,使聽到翻譯:齊宣王問(孟子)說:“齊桓公、晉文公(稱霸)的事,(我)可以聽聽嗎? ”孟子對日:“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無以, 那么王(
30、wang)乎? ”仲尼:孔子的字 徒:門徒道:述說,談?wù)?是以:因此;焉:助詞,無意義。臣未之聞也,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為“臣未聞之也”。無以:不得已。以通“已”,停止王(wang):名詞作動詞,指王天下,即用王道(仁政)統(tǒng)一天下。(補充說明)這里齊桓公、晉文公奉行的是霸道,齊宣王也想向他們一樣奉行霸 道,而孟子奉行王道。霸道一一君主憑借武力、刑法、權(quán)勢等進(jìn)行統(tǒng)治。王道一一以儒家的仁義治理天下翻譯:孟子回答說:“孔子的弟子之中沒有講述齊桓公、晉文公的事情的人,因 此后世失傳了。我沒有聽說過這事。(如果)不能不說,那么還是說說行王道的 事吧!”日:“德何如,那么可以王(wdng)矣? ”何如:如
31、何翻譯:(齊宣王)說:“要有什么樣的德行,才可以稱王于天下呢? ”曰:“保民而王(wMg),莫之能御也?!北C?,安民,養(yǎng)民。莫之能御也: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為“莫能御之也”;御:抵御,阻擋翻譯:(孟子)說:“使人民安定才能稱王,沒有人可以抵御他?!痹唬骸凹僭O(shè)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假設(shè):動詞,像翻譯:(齊宣王)說:“像我這樣的人,能夠安撫百姓嗎? ”曰:“可?!狈g:(孟子)說:“可以?!痹唬骸昂斡芍峥梢?? ”何由知吾可也,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為“由何知吾可也;何由:根據(jù)什么翻譯:(齊宣王)說:“從哪知道我可以呢?”曰:“臣聞之胡肱(h6)曰王(w加g)坐于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w臺
32、ng) 見之,曰:“牛何之? ”對曰:“將以釁(xin)鐘J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轂(hu) M (sti),假設(shè)無罪而就死地?!睂υ唬骸叭荒敲磸U釁鐘與? 曰:何可廢也? 以羊易之。不識有諸? ”臣聞之胡屹(h6)曰,省略句,省略了引出對象的“于”;原句為“臣聞之(于) 胡懶;(he)曰;胡屹(he):人名,齊宣王的近臣。王(wang)坐于堂上;狀語后置句;正常的語序為“王(wdng)于堂上坐”;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省略句,省略引進(jìn)處所的“于”,原句為“有牽牛而過(于) 堂下者”而:連詞,表修飾牛何之,賓語前置句,原句為“牛之何”;之:往,到去將以釁鐘,省略句,省略介詞的賓語“之”,原句為“將(
33、之)以釁(xin)鐘”; 釁鐘,古代新鐘鑄成,宰殺牲口,取血涂鐘行祭,叫作“釁鐘。舍:釋放。轂(hu)棘(su):形容恐懼戰(zhàn)栗的樣子。假設(shè):代詞,這樣而:連詞,卻,表轉(zhuǎn)折就:動詞,靠近,走向然那么:既然這樣,那么與:與通“歟,語氣詞,表疑問。本文屢次出現(xiàn)。以羊易之:用羊來替換它。古人以牛為牲之最大者,羊的地位低于牛。易:交換; 之:代詞,代指牛識:知道諸:之乎,兼詞翻譯:(孟子)說:“我聽胡屹說(我從胡威那聽說):您坐在大殿上,有個人牽 牛從殿下走過。您看見這個人,問道:“牛(牽)到哪里去? (那人)回答說:“準(zhǔn)備用它來祭鐘?!蹦f:“放了它!我不忍看到它那恐懼戰(zhàn)栗的樣子,這樣沒 有罪過卻走向
34、死地J (那人問)道:“既然這樣那么,廢棄祭鐘的儀式嗎? 你 說:“怎么可以廢除呢?用羊來換它吧不知道有沒有這件事? ”曰:“有之 翻譯:(齊宣王)說:“有這事J曰:“是心足以王(wdng)矣。百姓皆以王(wEg)為愛也,臣固知王(w加g) 之不忍也J是:代詞,這種。愛:吝惜,舍不得以為:認(rèn)為翻譯:(孟子)說:“這樣的心就足以稱王于天下了。百姓都認(rèn)為大王吝嗇。我誠 然知道您是于心不忍J 王曰:“然,誠有百姓者。齊國雖褊(bidn)小,吾何愛一牛?即不忍其毅辣, 假設(shè)無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J然:是,對誠:確實,確實褊(bidn)?。邯M小。翻譯:(齊宣王)說:“是的。確實有這樣(對我誤解)的百
35、姓。齊國雖然土地狹 小,我怎么至于吝嗇一頭牛?就是不忍看它那恐懼戰(zhàn)栗的樣子,這樣無罪卻走向 死地,因此用羊去換它?!痹唬骸巴鯚o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以小易大,彼惡(wti)知之?王假設(shè)隱其無罪 而就死地,那么牛羊何擇焉? ”異:對.感到奇怪。于:對。之: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彼惡知之:他們怎么知道呢?惡(wti):怎,如何。假設(shè):如果隱:痛惜那么:連詞,那么擇:區(qū)別翻譯:(孟子)說:“您不要對百姓認(rèn)為您是吝嗇的感到奇怪。以小換大,他們怎 么知道您的想法呢?您如果痛惜它無罪卻走向死地,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區(qū)別 呢? ”王笑曰:“是誠何心哉?我非愛其財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
36、是:這誠:確實,真的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主謂倒裝,百姓之謂我愛也”是“宜乎”的主語;正常 語序為“百姓之謂我愛也宜乎”;宜:應(yīng)當(dāng)。乎:在這里表示感嘆。之:助詞, 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翻譯:齊宣王笑著說:“這究竟是一種什么想法呢?(我也說不清楚),我(確實) 不是吝嗇錢財而以羊換掉牛的,(這么看來)老百姓說我吝嗇是理所應(yīng)當(dāng)?shù)牧恕!痹唬骸盁o傷也,是乃仁術(shù)也,見牛未見羊也。君子之于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 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yuǎn)庖廚也傷:阻礙是乃仁術(shù)也:判斷句,“乃也”表判斷;是:這,指以羊易牛。仁術(shù):仁道,行仁政的方式。之:結(jié)構(gòu)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
37、于:對于禽獸:飛禽走獸是以:因此遠(yuǎn):形容詞做動詞,疏遠(yuǎn),不接近庖廚:廚房。翻譯:(孟子)說:“沒有關(guān)系,這是表達(dá)了仁愛之道,(原因在于您)看到了牛 而沒看到羊。有道德的人對于飛禽走獸:看見它活著,便不忍心看它死;聽到它 (哀鳴)的聲音,便不忍心吃它的肉。因此君子不接近廚房?!蓖跽f(yue),日:“詩云:他人有心,予忖(ctin)度(du6)之/ 夫子之 謂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 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說:同“悅”,高興他人有心,予忖(ctm)度(du6)之。出自詩經(jīng)小雅巧言,意思是他 人有心思,我能推測它。忖(ctin)度(dud),揣測。夫子之
38、謂也:(這話)說的就是您(這樣的人)啊。賓語前置句;之,賓語前置的標(biāo) 志。謂,是動詞;夫子,是賓語;夫子之謂也,就是把夫子(賓語)提前;正常 的語序為“謂夫子也二夫:夫是一個語助詞,無實義乃:這樣行之:是指的以羊易牛反:通返。回頭,回去而:連詞,表示目的關(guān)系,可不譯得:動詞,領(lǐng)會、理解戚戚:內(nèi)心有所觸動的樣子 翻譯:齊宣王高興了,說:“詩經(jīng)說:別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測到。 說的就是先生您這樣的人啊。我這樣做了,回頭再去想它,老百姓不理解我的心。 先生您說的這些,對于我的心真是有所觸動??!這種心之所以符合王道的原因, 是什么呢? ”日:“有復(fù)于王者日:吾力足以舉百鈞,而缺乏以舉一羽;明足以察秋毫
39、之末,而不見輿薪。那么王許之乎?復(fù):稟報于:結(jié)構(gòu)助詞,的足以:足夠用來鈞:古代重量單位,三十斤為一鈞。百鈞,三千斤。明:形容詞作名詞,視力察:看,看清秋毫之末:鳥獸秋天生出的絨毛的尖端,比喻極細(xì)小的東西輿薪:整車的柴火許:認(rèn)可,相信。翻譯:(孟子)說:“(假如)有人報告大王說:我的力氣足以舉起三千斤,卻不能夠舉起一根羽毛;(我的)眼力足以看清鳥獸秋天新生細(xì)毛的末梢,卻看不到 整車的柴火。那么,大王您相信嗎? ”曰:“否J翻譯:(齊宣王)說:“不相信?!保ㄗⅲ骸敖穸鳌本湟韵率敲献拥脑?,省去曰”字,表示語氣急促。)“今恩足以 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獨何與?然那么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輿薪之
40、不見,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故王(w臺ng)之不王(wdng), 不為也,非不能也。”獨何與:卻是為什么呢?獨:偏偏、卻 然那么一羽之不舉:賓語前置句,“之”是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正常語序為“不舉一 羽”。然那么:既然這樣,那么輿薪之不見:賓語前置句,“之”是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正常語序為“不見輿薪”百姓之不見保:被動句,見:表示被動。見保:被保護(hù)故王(wdng)之不王(wGng),不為也,非不能也:判斷句;“故王(wdng)之不王(wMg),不為也”,“也”表判斷;“非也”表否認(rèn)判斷翻譯:“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及飛禽走獸,然而老百姓卻得不到您的功德,卻是 為什么呢?這樣看來,舉不起一根
41、羽毛,是不用力氣的緣故;看不見整車的柴火, 是不用視力的緣故;老百姓沒有受到保護(hù),是不肯布施恩德的緣故。所以,大王 您不能以王道統(tǒng)一天下,是不肯做,而不是不能做?!痹唬骸安粸檎吲c不能者之形,何以異? ”形:表現(xiàn)何以異: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為“以何異。何以:怎么、用什么。異:區(qū)別翻譯:(齊宣王)說:“不肯做與不能做在表現(xiàn),怎么區(qū)別? ”曰:“挾(xi6)太山以超北海,語(yu)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為長者 折枝,語(yu)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故王(wdng)之不王 (wang),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類也。老吾老,以及 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
42、掌。詩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以御于家邦。言舉斯心加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無以保妻子; 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善推其所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 至于百姓者,獨何與?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du6),然后知長短;物皆然,心 為甚。王請度(du6)之!抑王興甲兵,危士臣,構(gòu)怨于諸侯,然后快于心與? ” 挾(xie)太山以超北海:挾(xie):夾在腋下。太山:泰山。以:表修飾。超:跳 過。北海:渤海。語(yu):告訴是誠不能也:判斷句,“也”表判斷,這里是否認(rèn)判斷枝:通“肢”,肢體。為長者按摩肢體。一說,折枝,就是折樹枝。為長者折枝: 對長輩彎腰作揖。兩個解釋都比喻指常人較易辦到的事情。選其一即可。是不為也,非不能也:判斷句,同上一段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一個“老”,形容詞作動詞,尊 敬,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全新汽車購買與牌照歸屬協(xié)議
- 2024年衛(wèi)星互聯(lián)網(wǎng)接入服務(wù)合同
- 2024年商業(yè)地產(chǎn)租賃權(quán)轉(zhuǎn)讓合同
- 2024年工程咨詢勞務(wù)分包專項協(xié)議
- 2024年專利技術(shù)所有權(quán)變更合同模板
- 2024年工程變更與調(diào)整合同
- 2024年健身器材電焊加工合同
- 2024年城市供暖網(wǎng)絡(luò)升級施工合同
- 保健品供應(yīng)合同(2024年版)
- 2024年仇媛特許經(jīng)營合同
- 三年級校本課程教案(全)
- 二級耳鼻喉醫(yī)院基本標(biāo)準(zhǔn)
- 新能源產(chǎn)業(yè)鏈深度分析
- 2024年醫(yī)療信息安全培訓(xùn)資料
- 無人機(jī)飛行操作手冊
- 癌癥治療指南手冊
- 智慧環(huán)衛(wèi)行業(yè)現(xiàn)狀分析報告
- 車輛定點維修詢價文件
- 教師教學(xué)述評管理制度
- 建立網(wǎng)絡(luò)安全管理責(zé)任制明確安全工作職責(zé)和責(zé)任
- 安徽省工傷職停工留薪分類目錄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