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課《湖心亭看雪》課件-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_第1頁
第13課《湖心亭看雪》課件-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_第2頁
第13課《湖心亭看雪》課件-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_第3頁
第13課《湖心亭看雪》課件-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_第4頁
第13課《湖心亭看雪》課件-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人們常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足見杭州西湖的名氣。同學們,杭州西湖現在是我國著名的旅游勝地,被譽為“人間天堂”,自古以來就有無數文人墨客為它流下不少傳世佳作。你積累了哪些描寫西湖的詩句呢?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清新美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嬌羞美只言山色秋蕭索,繡出西湖三四峰。冷調美12 湖心亭看雪 張岱 湖心亭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據說是宋代整修西湖時,以湖泥堆成小山,成為一島,是西湖三島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閣,叫湖心亭。這是觀賞西湖風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賞景。 張岱(15971689),字宗子,號陶庵,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明末清初文學家。出身于官宦之家,明亡

2、以前未曾出仕,明亡以后避居山中,專心從事著述。張岱繼公安三袁之后,以清淡天真之筆,寫國破家亡之痛,寓情于境,意趣深遠,算得晚明散文作家中一位成就較高的“殿軍”。代表作是小品集陶庵夢憶和西湖夢尋。 陶庵夢憶(共八卷)是張岱傳世作品中最著名的一部。其中所記大多是作者親身經歷過的雜事,如茶樓酒肆、說書演戲、斗雞養(yǎng)鳥、放燈迎神等,構成明代社會生活的一幅風俗畫卷,是一幅絕妙的江浙一帶的“清明上河圖”。作者簡介 本文選自陶庵夢憶卷三。張岱出身仕宦世家,少為富貴公子,精于茶藝鑒賞,愛繁華,好山水。明亡以后,他避居于山中,專注從事著述。陶庵夢憶和西湖夢尋皆寫于他入山以后,書中緬懷昔日風月繁華,追憶前塵往事,字

3、里行間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他刻意突出湖中人是“金陵人”,主要是為了表達對明朝興盛繁榮時期的懷念與追思。背景鏈接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湖心亭看雪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 凇 沆 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nncusnhndnji自主學習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nqin結

4、合注釋,譯讀課文。湖心亭看雪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公元1632年。崇禎明思宗朱由檢年號(16281644)。 我。全都消失。俱,全部、都。絕,消失。 崇禎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連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飛鳥的聲音都消失了。譯 文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撐(船)代詞,這。晚上八時左右。鳥獸的細毛裹,圍。 這一天晚上八時左右,我撐著一葉小舟,裹著裘皮衣服,圍著火爐,獨自前往湖心亭看雪。譯 文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冰花周圍彌漫著白汽。霧凇,天氣寒冷時,霧凍結在

5、樹木的枝葉上形成的白色松散冰晶。沆碭,白汽彌漫的樣子。全,都。只,只有。指西湖長堤在雪中隱隱露出一道痕跡。比喻細微、微小,這里用作量詞。 (湖上)冰花周圍彌漫著白汽,天與云與山與水,渾然一體,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較清晰的)影子,只有西湖長堤在雪中隱隱露出一道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粒人影罷了。譯 文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很,非常。哪能。還。 到了亭子上,看見有兩個人已鋪好了氈子,相對而坐,一個童子正把酒爐里的酒燒得滾沸。(他們)看見我,非常高興地說:“在湖中哪能還有這樣的人呢!” (他們)拉著我一同飲酒。

6、譯 文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盡力,竭力。三大杯酒。白,古人罰酒時用的酒杯,這里代指酒。連詞,表承接。客居此地。等到。船夫。低聲嘟噥。不要。舊時對士人的尊稱。的人。 我盡力飲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們)道別。問他們的姓氏,得知他們是金陵人,客居此地。等到(回來時)下了船,船夫嘟噥道:“不要說相公您癡,還有像您一樣癡的人呢!”譯 文古今異義是日更定矣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古義:這 今義:對,正確(跟“非”相對)古義:古人罰酒時用的酒杯今義:像霜或雪的顏色(跟“黑”相對)字詞清單一詞多義強余強飲三大白而別賞賜百千強副詞,盡力、竭力形容

7、詞,有余一上下一白惟長堤一痕一怒而諸侯懼副詞,全數詞,一副詞,一旦木蘭詩富貴不能淫量詞,古代夜間的計時單位,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兩小時更是日更定矣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既更刮目相待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副詞,還副詞,另、另外副詞,更加大見余大喜曰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副詞,非常形容詞,大,跟“小”相對孫權勸學河中石獸大雪三日( )與余舟一芥( )客此( )名詞用作動詞,下雪名詞作狀語,像小草一樣名詞用作動詞,客居詞類活用文言句式判斷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是”表判斷省略句:句首省略主語“他們”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及下船“及”后省略主語“余”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定語

8、后置,“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狈謩e是“長堤”“湖心亭”“舟”“舟中人”的后置定語,翻譯時應提前倒裝句:更有癡似相公者狀語后置,正常語序應為“更有似相公癡者”整體感知本文主要寫了哪兩件事?每件事分別寫了什么內容?第一件事第二件事獨往湖心亭看雪湖心亭遇客飲酒第一層第二層第一層第二層出游氣候環(huán)境舟中所見雪景亭中會客經過舟子抒發(fā)感慨研讀賞析1、舟子對張岱有一句評價,請找出來?“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其中關鍵詞是哪個詞?這個詞是什么意思?“癡”,意思是癡迷。2、從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張岱的“癡”?(1)“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保?)“更定”(3)“獨往湖心亭看雪” 側面描寫,沒

9、有正面寫雪,而寫“大雪三日”后人聲鳥鳴斷絕,烘托雪后寂寥凄清的環(huán)境。 “獨”字映襯出環(huán)境的幽靜、空曠,顯示作者遺世獨立、不隨流俗的高潔情懷;暗示作者對雪景的“癡”,為下文“更有癡似相公者”作鋪墊。癡行特立獨行、率性任真表明時間晚3、張岱筆下的西湖雪景是怎樣的?請在文中找出相關語句。 “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2)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間接描寫,沒有直接寫雪,而是寫出了雪后霧氣彌漫,云天山水合而為一,完全成為雪與霧的世界。(3)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

10、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全景式描寫,抓住景物在大雪覆蓋中留下的“影子”的特點,妙用“痕”“點”“芥”“?!钡攘吭~,把長堤、湖心亭、小舟、舟中之人運用白描手法按照由遠及近、由大及小的次序勾勒出來,如同一幅頗有意境的水墨畫,具有很強的視覺效果。4、(思考探究一)課文是從哪幾個角度寫西湖雪景的?文中有關“湖上影子”的幾句描寫很有特點,試做具體分析。課文寫雪景從三個角度:(1) 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側面描寫,沒有正面寫雪,而寫“大雪三日”后人聲鳥鳴斷絕,烘托雪后寂寥凄清的環(huán)境。癡景 天人合一、高雅脫俗 白描是一種描寫的方法。原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是一種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線在白底上勾

11、勒物象的畫法。 作為一種描寫方法,它是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以質樸的文字,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寫方法。 文字簡練樸素,不加烘托渲染。 少用形容詞和修辭,只抓住描寫對象與眾不同的地方,作如實的交代。白 描渲染 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看見他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墒撬┻^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判斷是否白描手法:抽象、概括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白描手法寫人 “一個凸顴骨,薄嘴唇,五十歲上下的女人站在我的眼

12、前,兩手搭在髀間,沒有系裙。張著兩腳,正像一個畫圖儀器里細腳伶仃的圓規(guī)?!?“他留著濃黑的胡須,目光明亮,滿頭是倔強得一簇簇直豎起來的頭發(fā)”魯迅故鄉(xiāng)唐弢瑣憶 渲染:形象、具體 我想起那參天碧綠的白樺林,標直漂亮的白樺樹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見奔流似的馬群,深夜嗥鳴的蒙古狗,我聽見皮鞭滾落在山澗里的脆響;我想起紅布似的高粱,金黃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紅玉的臉龐,黑玉的眼睛,斑斕的山雕,奔馳的鹿群,帶著松香氣味的煤塊,帶著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遠的車鈴 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 這幾句景物描寫,視野由遠及近,由大及小,讓人頓時產生一種天地之大,人生之微的感慨。如蘇軾在赤壁賦里所說“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p>

13、作者使用白描的手法,仿佛創(chuàng)造出一幅淡雅的山水畫,給人一種超凡脫俗的美感。 5、文章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感情?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崇禎五年十二月?!?“獨往湖心亭看雪。” “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蓖瑢W們注意到沒有:問其姓氏,不答姓名而答籍貫。張岱寫錯了嗎?還是另有深意?請小組結合材料討論。出處時間背景材料意圖陶庵夢憶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湖心亭看雪”事件發(fā)生于崇禎五年(1632年) 1.崇禎十七年(1644年)明朝滅亡,順治帝登基,清軍入關,清朝建立;順治元年(1644)年,張岱反清復明失敗,逃入山中著書。 2.

14、金陵即南京,明太祖朱元璋定其為國都,后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1647年左右,張岱寫湖心亭看雪,追憶前塵往事。背景鏈接 “金陵”是明朝故都,亭中人含蓄地用 “金陵”這個古稱,可見對這個地方是有深意的。在改朝換代的當口,這個深意正好戳中了張岱的痛處,所以他牢牢記了這么多年?;钤谇宄膹堘吠高^明亡去看當年的舊事,半百的張岱寫下“是金陵人,客此”,內心應該也是有隱痛的。 從開篇的“崇禎”二字就可看出,既然已經改朝換代,對于前朝顯貴舊人是很敏感的。而張岱依然特地寫下“崇禎”字樣,可見內心懷有對于亡國的沉痛、懷念等復雜的感情?!皢柶湫帐?,是金陵人,客此?!眴柶湫帐希淮鹦彰鸺?。張岱寫錯了嗎?還是另有深

15、意?本文開頭“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有怎樣的作用?請簡要分析。 從時間和地點兩個方面不著痕跡地引出下文的大雪和湖上看雪。 生活在清朝的作者依然特地寫下“崇禎”字樣,抒發(fā)了作者對亡國的沉痛、懷念等復雜的感情。5、文章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感情?從哪里可以看出來?癡情:故國之思,亡國之悲 “崇禎五年十二月” “獨往湖心亭看雪” “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癡行上下一白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崇禎五年十二月喜遇金陵人 癡景(奇景)(白描)湖心亭看雪癡人 癡情大雪獨行癡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癡迷于世俗之外的閑情雅致,癡迷于故國之思、亡國之悲。6.如何理解“癡”字的含

16、義?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從舟子口中道出的“癡”字,看似隨意,實則意味深長。作者的“癡”表現在: 癡行,“獨往湖心亭看雪”,“強飲三大白”,表現出特立獨行、率性任真的一面; 癡景,欣賞大雪無痕的世界,映射出對高潔人格的追求; 癡情,“崇禎五年十二月”“金陵人”的記述,透露出無限的悵惘和淡淡的哀愁。 一個“癡”字,表現了作者的志趣,同時還含蓄地表達了作者的故國之思。7.(思考探究二)“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語,與文中哪句話相互映襯?試結合語境,分析這兩句話的深層內涵和表達效果。 與后文“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相互映襯。 深層內涵:此語從金陵客人口中呼出,實則也

17、是作者的心語。作者以為他自己是“獨往湖心亭看雪”,但是雙方的“獨”,都被對方的到來消解了,所以有驚訝之語。舟子的喃喃之語,以第三者的身份整合了作者與客人誰更“獨”、誰更“癡”的問題,實則是“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以另一種形式的回響。而道出客為“金陵人”,更潛藏著故國之思。 表達效果:這種錯落互見式的表現手法,以此含彼,以單方代雙方,既簡潔明快,又含蓄深婉。8.文中“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這句話富有表現力,請結合上下文簡要分析。 寫出了雪之大、下雪時間之久和大雪后萬籟俱寂的特點,令人想到當時雪之深,天之寒;用環(huán)境描寫突出作者雪夜游西湖的癡(高雅情趣),為下文寫作者看到“上下一白”的奇景做鋪墊,也

18、使后文中偶遇金陵人更顯意外。9、結尾用舟子的話做結全文,有何作用? 舟子說作者癡,卻是對作者癡迷于自然之美,閑情雅致的肯定,從側面表現出作者孤高冷寂的品格,既表現了作者對西湖雪景的喜愛之情,又含蓄地表現了作者的故國之思,畫龍點睛,深化意境。湖心亭看雪環(huán)境:湖中人鳥聲俱絕全景廣闊(大)特寫渺?。ㄐ。┣榫皩Ρ染盃t旺酒沸拉余同飲抒發(fā):懷念之情 隱逸之趣孤獨(冷)人巧遇知己(熱)情景對比結構梳理 作者以回憶的方式,淡雅的語言,記述了一次湖心亭賞雪的往事,表現了西湖雪后的潔凈之美、亭上遇人之樂,體現了作者癡迷于物我合一的閑情雅致,隱含著淡淡的故國之思,亡國之悲。主旨歸納1.寫景、敘事、抒情有機結合。 敘

19、事是行文的線索,作者用極簡省的筆墨敘述了自己的游蹤,然后抓住夜色中雪景的特點,把景物最打動人的地方表現出來,景中含情。湖心亭巧遇雖屬敘事,但重在抒情。因意外遇到兩個賞雪人而驚喜,短暫的相遇都很暢快,隨之而來的分別不免傷感,但遇到志趣相投的人又讓他釋然。情緒的變化都與“看雪”有關,是“看雪”行蹤的延伸。由從景的角度寫景轉變?yōu)閺娜说慕嵌葘懢埃瑢⑷伺c景有機地結合起來。寫作特色拓展設問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北疚脑趯懢胺矫婢哂性鯓拥奶攸c?請簡要分析。 運用白描手法按照由遠及近、由大及小的次序勾勒出一幅頗有意境的水墨畫,具有很強的視覺效果,同時情景交融,景中蘊含對故國往事的

20、思念。2.語言簡潔,白描勾勒。 本文語出自然,不夸張,不藻飾,其煉字煉句之功爐火純青。如“湖中人鳥聲俱絕”寫出了大雪過后萬籟無聲的空寂,著一“絕”字,境界全出。此外,文章還運用白描手法,用簡筆勾勒景物、人物,樸素淡雅,卻又耐人尋味。如寫“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寫“湖上影子”的“一痕”“一點”“一芥”“兩三?!保际且园酌鑱韺懸鈧魃竦?。寫作特色3.如詩如畫,意境優(yōu)美。 本文寫雪景的一段,作者抓住了夜色朦朧中景物的特點,用“痕”“點”“芥”“?!钡攘吭~,稱量雪的世界,捕捉景物特點。在這一畫面里,天地的廣闊與人的渺小構成了強烈對比,充滿詩性宇宙的意味。而寫冰雪世界的潔美,也映射了作者高潔自持的

21、人格理想,不媚不俗的精神追求。4.錯落互見,曲盡其趣。 如寫湖心亭奇遇,對方驚嘆作者的不期而至,猶如作者驚嘆對方的捷足先登;又如“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一句,問姓氏而不言姓氏,卻從“金陵人”導出,暗含訣別之意,姓氏知否,頓時變得無足輕重,悲涼之情,隱忍不發(fā),卻又切實可感。又如結尾,從舟子口中,道出“癡”意,其實從作者到“金陵人”,又何嘗不知道自己的癲狂癡迷呢?假舟子為辭,頓時妙趣橫生。【思考探究三】閱讀下面三副有關湖心亭的對聯,說說你的理解。 四季笙歌,尚有窮民悲夜月; 六橋花柳,渾無隙地種桑麻。 明胡來朝 亭立湖心,伊西子載扁舟,雅稱雨奇晴好; 席開水面,恍東坡游赤壁,偏宜月白風清。 明

22、鄭焊 如月當空,偶以微云點河漢; 在人為目,且將秋水剪瞳神。 明張岱 第一副:具有鮮明的反對奢華游樂的“憫農”意識,可謂冷語熱心; 第二副:引西施、東坡故事,化用東坡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中的“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詩句,贊西湖晴雨皆美,又引用東坡后赤壁賦中的“月白風清”,寫西湖風月皆宜,可謂雅趣妙筆; 第三副:上聯將西湖比作當空明月,又似微云點綴銀河;下聯將西湖比作人的眼睛,眼神像秋水一樣掠過瞳眸,生動形象地比擬了西湖的空靈澄澈,想象豐富,富有表現力。拓 展 延 伸 江 雪 唐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比較閱讀: 在描寫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

23、使用白描手法,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景人相映;而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為人設。 在表達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達了作者清高自賞的感情和愁緒; 江雪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的孤獨感。柳宗元的江雪描寫的也是雪景,也寫到人的活動,體會它和本文描寫手法和表達感情上的異同。 王子猷雪夜訪戴 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選自世說新語)拓展延伸 參考譯文:王子猷居住在山陰,一次夜下大雪,他從睡眠中醒來,打開房門,命仆人斟上酒。四處望去,一片

24、潔白銀亮。于是起身,慢步徘徊,吟誦著左思的招隱詩,忽然間想到了戴逵。當時戴逵在剡縣,(王子猷)即刻連夜乘小船前往。經過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門前卻又轉身返回。有人問他為何這樣,王子猷說:“我本來是乘著興致前往,興致已盡,自然返回,為何一定要見戴逵呢?”以“獨”字表現人物品格的詩文1.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屈原2.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頤3.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王維4.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陳子昂5.岳陽城下水漫漫,獨上危樓憑曲欄。 白居易孤高情懷有誰知,獨與天地相往來。一個人,登臺長吟: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一個人,寒江釣雪: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一個人,登高作嘯: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一個人,夜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