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學(xué)年第一學(xué)期初三語文課外文言文閱讀訓(xùn)練(2) 部編人教版九年級總復(fù)習(xí)_第1頁
2016-2017學(xué)年第一學(xué)期初三語文課外文言文閱讀訓(xùn)練(2) 部編人教版九年級總復(fù)習(xí)_第2頁
2016-2017學(xué)年第一學(xué)期初三語文課外文言文閱讀訓(xùn)練(2) 部編人教版九年級總復(fù)習(xí)_第3頁
2016-2017學(xué)年第一學(xué)期初三語文課外文言文閱讀訓(xùn)練(2) 部編人教版九年級總復(fù)習(xí)_第4頁
2016-2017學(xué)年第一學(xué)期初三語文課外文言文閱讀訓(xùn)練(2) 部編人教版九年級總復(fù)習(xí)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016-2017學(xué)年第一學(xué)期初三語文課外文言文閱讀訓(xùn)練(2)部編人教版九年級總復(fù)習(xí)2016-2017學(xué)年第一學(xué)期初三語文課外文言文閱讀訓(xùn)練(2)

(一)子儀大度

汾陽王①宅在親仁里,大啟其第,任人出入不問。麾下將吏出鎮(zhèn)來辭。王夫人及愛女方臨妝,令帨汲水,役之不異仆隸。他日子弟列諫,不聽,繼之以泣,曰:“大人功業(yè)隆赫,而不自崇重,貴賤皆游臥內(nèi),某等以為雖伊、霍②不當如此?!惫χ^曰:“爾曹③固非所料。且吾馬食官粟者五百匹,官餼者一千人,進無所往,退無所據(jù)。向使崇垣扃戶④,不通內(nèi)外,一怨將起,構(gòu)以不臣,其有貪功害能之徒成就其事,則九族齏粉,噬臍莫追。今蕩蕩無間,四門洞開,雖讒毀欲興,無所加也!”諸子拜服。

魚朝恩⑤嘗修具邀公,或言將不利公,其下愿裹甲以從。子儀不許,但以家僮數(shù)人往。朝恩曰:“何車騎之寡?”子儀告以所聞。朝恩惶恐曰:“非公長者,得無致疑。”

(選自《智囊》)

【注釋】①汾陽光:郭子儀,封汾陽郡王。②伊、霍:伊尹,商湯之臣;霍光,受漢武帝顧命輔佐昭帝。皆是歷史上的名相。③爾曹:你們。④崇垣扃戶:圍墻高立,門戶緊閉。⑤魚朝恩:宦官,恃寵驕橫,后為唐代宗下令縊殺。

【閱讀指津】

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這樣評價郭子儀:“功蓋天下而主不疑,位極人臣而眾不嫉,窮奢人欲而人不非之?!边@二句評語,古往今來的文臣武將夢寐以求其一而不得,郭子儀卻當之無愧地囊括了。

選文的兩個事例分別表現(xiàn)了郭子儀的光明磊落、平易近人、寬宏大量、坦誠相見。他的洞察世事、為人之謀能給我們的生活、學(xué)習(xí)帶來諸多有益啟示。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大啟其第()(2)麾下將吏出鎮(zhèn)來辭()

(3)魚朝恩嘗修具邀公()(4)或言將不利公()

2.下列句子中加點“以”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兩項是()

A.以裊擁覆B.某等以為雖伊、霍不當如此

C.構(gòu)以不臣D.子儀告以所聞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今蕩蕩無間,四門洞開,雖讒毀欲興,無所加也!

(2)非公長者,得無致疑。

4.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談淡郭子儀的過人之處以及帶給你的啟示。

(二)甲乙相善

甲與乙相善,甲延乙理家政。及官撫軍①,并使佐官政,惟其言是從,久而貲財皆為所干沒②,始悟其奸,稍稍譙③責之。乙挾甲陰事,遽反噬④。甲不勝憤,乃投牒訴城隍。

夜夢城隍語之曰:“乙險惡如是,公何以信任不疑?”

甲曰:“為其事事如我意也?!?/p>

神喟然曰:“人能事事如我意,可畏甚矣!公不畏之,而反喜之,不公之紿⑤而紿誰耶?渠⑥惡貫將盈,終必食報,若公則自貽伊戚⑦,可無庸訴也?!?/p>

(選自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注釋】①官撫軍:做官至撫軍。撫軍,官職名。②干沒:吞沒。③譙:責備。④反噬:反咬一口。⑤紿(dài):同“紿”,哄騙,欺騙。⑥渠:他。⑦自貽伊戚:自作自受。

【閱讀指津】

有些人喜歡事事迎合別人的心意,而他們常有險惡的用心。他們往往損人利己,令人害怕。但有些人卻對這種險惡的人深信不疑,結(jié)果養(yǎng)虎為患,自食惡果。

本文的甲被乙的唯命是從所迷惑,重用此人,結(jié)果反受其亂。故事蘊含的道理很能發(fā)人深思:忠言逆耳利于行。我們是不是也應(yīng)該聽聽反面的聲音呢?要知道:對手存在的價值是更好地完善自己!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甲延乙理家政()

(2)惟其言是從()

(3)甲不勝憤()

(4)夜夢城隍語之曰()

2.下列加點詞意思不同的一組是()

A.及官撫軍及郡下,詣太守

B.乙險惡如是是以謂之文也

C.始悟其奸不能名其一處也

D.渠惡貫將盈而計其長曾不盈寸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乙險惡如是,公何以信任不疑?

(2)公不畏之,而反喜之,不公之紿而紿誰耶?

4.從“甲”的經(jīng)歷中,你能得到怎樣的做人道理?

(三)蹇叔哭師

杞子①自鄭使告于秦曰:“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管②,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穆公訪

諸蹇叔③。蹇叔曰:“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師勞力竭,遠主④備之,無乃不可乎?師之所

為,鄭必知之。勤而無所,必有悖心⑤。且行千里,其誰不知?”公辭焉。召孟明、西乞、

白乙⑥使出師于東門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見師之出而不見其入也!”公使謂之曰:“爾

何知!中壽,爾墓之木拱⑦矣?!卞渴逯优c師,哭而送之,曰:“晉人御師必于崤⑧,崤有

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⑨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風(fēng)雨也,必死是間,余收爾骨焉!”

秦師遂東。

……

秦伯素服郊次,鄉(xiāng)師而哭,曰:“孤違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孤之

過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選自《左傳》)

【注釋】①杞子:秦國夫夫。②管,鑰匙。③蹇叔:秦國老臣。④遠主:指鄭君。⑤悖(bèi)

心:違逆之心,反感。⑥孟明:秦國大夫,姓百里,名視,字孟明。奈國元老百里奚之子。西

乞:秦國大夫,姓西乞,名術(shù)。白乙:秦國大夫,姓白乙,名丙。這三人都是秦國將軍。⑦拱:

兩手合抱。⑧崤.(xiáo):山名.在今河南洛寧西北。⑨夏后皋:夏代君主。名皋,夏某的祖父。

后,國君

【閱讀指津】

秦穆公急欲擴張自己的勢力,導(dǎo)致他犯了一個致命的、常識性的錯誤,違反了“知己知

彼”這個作戰(zhàn)的基本前提。敵人早有防備,以逸待勞,必定獲勝;勞師遠襲,疲憊不堪,沒

有戰(zhàn)斗力,必定慘敗。

本文的蹇叔在分析了敵我情況之后,認為秦師必敗,蹇叔料事如神,秦軍后來果然在崤

山大敗而歸,兵未發(fā)而先哭之,實在是事前就為失敗而哭,蹇叔確實是先知。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若潛師以來()(2)穆公訪諸蹇叔()

(3)公辭焉()(4)晉人御師必于崤()

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勞師以襲遠以辱二三子

B.公使謂之曰爾墓之木拱矣

C.余收爾骨焉雖雞狗不得寧焉

D.出師于東門之外晉人御師必于殽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勤而無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誰不知?

(2)孤之過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4.同為“哭師”,蹇叔與秦伯的“哭”有何不同?

(四)衛(wèi)鞅變法

孝公①既用衛(wèi)鞅②,鞅欲變法,恐天下議己。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國都市南門,募民有能徒置北門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徒。復(fù)曰:“能徒者予五十金?!庇幸蝗送街m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國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數(shù)。于是太子犯法。衛(wèi)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睂⒎ㄌ?。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③,默④其師公孫賈。明日,秦人皆趨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說,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民勇于公戰(zhàn),怯于私斗,鄉(xiāng)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來言令便者。

(選自《史記·商君列傳》)

【注釋】①孝公:秦孝公。②衛(wèi)鞅:人名,即商鞅。③虔:人名④黥(qíng):古代的一種刑罰,在臉上刺上記號或文字并涂上墨。

【閱讀指津】

衛(wèi)鞍,戰(zhàn)國時期政治家、思想家,先秦法家代表人物。衛(wèi)鞅應(yīng)秦孝公求賢令人秦,說服秦孝公變法圖強。孝公死后,商鞅受到秦貴族誣害以及秦惠文王的猜忌,車裂而死。其在秦執(zhí)政二十余年,秦國大治,史稱“商鞅變法”。

本文寫的是衛(wèi)鞅變法前的準備和變法后執(zhí)行的力度。為了取信于民,他懸木設(shè)賞;為了推行新法,他從太子下手。最終使秦國走向強大,為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奠定了基礎(chǔ)。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孝公既用衛(wèi)鞅()(2)恐民之不信()

(3)令行于民期年()(4)行之十年()

2.下列加點詞的古今義相同的一項是()

A.明日,秦人皆趨令B.復(fù)立楚國之社稷

C.于是太子犯法D.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有一人徙之,輒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2)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

4.從本文看,衛(wèi)鞅變法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五)鄭同論兵

鄭同北見趙王。趙王曰:“子南方之傳士①也,何以教之?”鄭同曰:“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問?雖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對乎?臣少之時,親嘗教以兵。”趙王曰:“寡人不好兵。”鄭同因撫手仰天而笑之曰:“兵固天下之狙②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臣亦嘗以兵說魏昭王,昭王亦曰:‘寡人不喜?!荚?王之行能如許由③乎?許由無天下之累,故不受④也。今王既受先王之傳;欲宗廟之安,壤地不削,社稷之血食⑤乎?’王曰:‘然?!裼腥瞬匐S侯之珠,持丘之環(huán),萬金之財,時宿于野,內(nèi)無孟賁⑥之威,荊慶之斷,外無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今有強貪之國,臨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則不可,說以義則不聽。王非戰(zhàn)國守圉之具,其將何以當之?王若無兵,鄰國得志矣?!壁w王曰:“寡人請奉教。”

(《戰(zhàn)國策·趙策三》,有刪改)

【注釋】①傳士:博學(xué)之士。②狙:狡猾,文中指狡猾的人。③許由:堯舜時代的賢人。④不受:不接受堯的禪讓。⑤社稷之血食:社稷之神得到祭祀。⑥孟賁:與后面的“荊慶”,都是戰(zhàn)國著名武士。

【閱讀指津】

高潔的道德完人許由只能呆在世外,世上的人如果要做許由,那么只有隱居的一條路。如果要呆在人類社會,要在世上建功立業(yè),必須拋棄掉道德上迂腐的膚淺之見。在這個人欲橫流的世界上,如果僅有王道和仁義,而沒有謀略和兵法,那么傷害、侵略就會隨之而來,國將不國,一切都會不安全。兵法謀略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保證道義的完善。策士鄭同用有錢人沒有保護措施會被人殺害這個形象的比喻說明了兵法、謀略、防人之心必須存在的道理。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親嘗教以兵()(2)臣故意大王不好也()

(3)外無弓弩之御()(4)鄭同北見趙王()

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人必危之矣

B.王若無兵猛浪若奔

C.告以理則不可臣亦嘗以兵說魏昭王

D.說以義則不聽入則無法家拂士

3.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雖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對乎?

(2)王非戰(zhàn)國守圉之具,其將何以當之?

4.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鄭同的性格特點。

(六)好顯人品

【甲】萬歷末,詹懋舉為潁州守①,偶召木工,詹適彈琴,工立戶外,嬌首畫指,若議其善否者。呼問之曰:“頗善此乎?”曰:“然?!笔怪畯?,工即鼓前曲一過②,甚妙。詹大驚異,詰所自。工曰:“家在西郭外,曾見一老人,貿(mào)薪入城,薪擔頭常囊琴③,因請觀之,聞其彈,心復(fù)悅之,遂受學(xué)耳。”詹予以金,不受,曰:“某,木工也,受工之直而已。”又曰:“公琴皆下材,工有琴,即老人所貽,今以獻公?!惫记僖?。詹乃從之學(xué),一時琴師莫能及。(選自清朝王士禎《池北偶記》)

【乙】鐘弱翁所至,好貶駁榜額字畫,必除去之,出新意,自立名為重書之,然書實不工,人皆苦之。嘗過廬陵一山寺,有高閣壯麗。弱翁與僚屬部曲④擁立,望其榜,曰“定惠之閣”,旁題姓名漫滅。弱翁放意⑤稱謬,使僧梯取之,拂拭就視,乃魯公顏真卿書。弱翁顧謂曰:“似此字畫,何不刻石?”即令刻石。傳者以為笑。

(選自《鐘弱翁好為人師》)

【注釋】①守:鎮(zhèn)守,做……知州。②一過:一遍。③囊琴:用袋子裝著琴。④部曲:侍從兵士。⑤放意:隨

【閱讀指津】

詹懋舉跟一個木匠學(xué)琴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文章采用正面描寫和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的方法表現(xiàn)了木匠琴藝的高超。

鐘弱翁自己書法不好,卻喜歡四處賣弄,并且以貶低別人來抬高自己,結(jié)果他有眼不識泰山,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貶低顏真卿的書法,發(fā)現(xiàn)真相后又贊賞有加,給人以笑柄。

同是愛好,有人通過學(xué)習(xí)來提升自己,有人顯擺而貶低自己,孰優(yōu)孰劣,一目了然。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偶召木工()(2)即老人所貽()

(3)必除去之()(4)使僧梯取之()

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詹予以金今以獻公

B.因請觀之受工之直而已

C.乃魯公顏真卿書乃悟前狼假寐

D.傳者以為笑自立名為重書之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工立戶外,矯首畫指,若議其善否者。

(2)弱翁顧謂曰:“似此字畫,何不刻石?”

4.詹懋舉喜琴,鐘弱翁好字,而兩人的品性有什么不同?請簡要回答。

(七)駱統(tǒng)傳記

駱統(tǒng)字公緒,會稽烏傷人也。父俊,官至陳相,為袁術(shù)所害。統(tǒng)母改適①,為華歆小妻,統(tǒng)時八歲,遂與親客歸會稽。其母送之,拜辭上車,面而不顧,其母泣涕于后。御者曰:“夫人猶在也?!苯y(tǒng)曰:“不欲增母思,故不顧耳?!笔逻m母②甚謹。時饑荒,鄉(xiāng)里及遠方客多有困乏,統(tǒng)為之飲食衰少。其姊仁愛有行,寡歸無子,見統(tǒng)甚哀之,數(shù)問其故。統(tǒng)曰:“士大夫糟糠不足,我何心獨飽!”姊曰:“誠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乃自以私粟與統(tǒng),又以告母,母亦賢之,遂使分施,由是顯名。

以隨陸遜破蜀軍于宜都,遷偏將軍。黃武③初,曹仁攻濡須,使別將常雕等襲中洲,統(tǒng)與嚴圭共拒破之,封新陽亭侯,后為濡須督。數(shù)陳便宜,前后書數(shù)十上,所言皆善,文多故不悉載。年三十六,黃武七年卒。

(節(jié)選自《三國志·吳志·駱統(tǒng)傳》)

【注釋】①適:改嫁。②適母:古代稱父之正妻。③黃武:三國時東吳君主孫權(quán)的第一個年號。

【閱讀指津】

駱統(tǒng)為三國期間的名人,其效力在孫權(quán)帳下。選文第一段主要寫了關(guān)于駱統(tǒng)的兩件事:駱統(tǒng)母親改嫁,他為了不讓母親擔憂,八歲的駱統(tǒng)在與母親分別時強忍著不回頭;第二件事,家鄉(xiāng)鬧饑荒,為了資助鄉(xiāng)鄰,他減少了(自已的)飲食,感動了嫡母和姐姐,把糧食分施給別人,因此聲名顯揚。第二段簡要交代了駱統(tǒng)的軍事功績和官職變化以及他的英年早逝。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事適母甚謹()(2)其姊仁愛有行()

(3)母亦賢之()(4)統(tǒng)與嚴圭共拒破之()

2.下列對加點詞的意思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①乃自以私粟與統(tǒng)②以隨陸遜破蜀軍于宜都③數(shù)問其故④文多故不悉載

A.①與②相同,③與④相同。B.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不同。

C.①與②不同,③與④相同。D.①與②不同,③與④不同。

3.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不欲增母思,故不顧耳。

(2)誠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

4.下列對人物的分析評價有錯誤的一項是()

A.為了不讓母親擔憂,八歲的駱統(tǒng)在與母親分別時強忍著不回頭,可見他年少懂事。

B.駱統(tǒng)十分孝順,盡管母親改嫁,但他侍奉母親一如既往。

C.駱統(tǒng)總是為他人著想,把自己的糧食分施給別人,因此聲名顯揚。

D.駱統(tǒng)參與軍事行動,先后打了兩次勝仗,多有戰(zhàn)功,顯示了較高的軍事才能。

(八)東坡還宅

建中靖國元年,坡自儋北①歸,居陽羨。陽羨士大夫猶畏而不敢與之游。獨士人邵民瞻

從學(xué)于坡。坡亦喜其人,時時相與杖策,過長橋,訪山水為樂。

邵為坡買一宅,坡傾囊僅能償之,后擇吉日入新第。夜與邵步月,偶至村落,聞婦人哭聲極哀。坡聽之,曰:“異哉,何其悲也!豈有大難割之愛,觸于其心欽?吾將問之?!彼焱旗槎耄瑒t一老嫗,見坡,泣自若。坡問其故,嫗曰:“吾家有一居,相傳百年,保守不敢動,以至于我。而吾子不肖,遂舉以售諸人。吾今日遷徒來此,百年舊居,一旦訣別,寧不痛心!此吾所以泣也。”坡亦為之愴然。問其故居所在,則坡傾囊所得者也。坡因再三慰撫,徐謂之曰:“嫗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當以是屋還嫗?!奔疵∥萑?,對嫗焚之。呼其子,命翌日迎母還舊第,竟不索其直。

坡自是遂回毗陵③,不復(fù)買宅,而借塘橋?qū)O氏居暫憩焉。

(選自《梁溪漫志》)

【注釋】①儋北:地名,在海南省。②屋券:房契。③毗陵:地名,現(xiàn)常州一帶。

【閱讀指津】

紹圣四年,年已62歲的蘇軾被一葉孤舟送到了徼邊荒涼之地—海南島儋州(今海南儋

縣)。他在這里辦學(xué)堂,興學(xué)風(fēng),以致許多人不遠千里,追至儋州,跟從蘇軾學(xué)習(xí)。元符三年大赦,蘇軾復(fù)任朝奉郎,北歸途中,于建中靖國元年七月二十八日(1101年8月24日)卒于常州。

本文寫的是蘇軾寄居常州時買人舊宅,結(jié)果巧遇舊宅老主悲戚痛哭,于是,他把宅子還給人家,連錢都沒要;自己卻寄人籬下。由此可見蘇軾人品之高潔。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坡傾囊僅能償之()(2)寧不痛心()

(3)訪山水為樂()(4)竟不索其直()

2.下列句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A.吾將問之上使外將兵

B.坡問其故坡亦喜其人

C.(坡)徐謂之曰徐噴以煙

D.后擇吉日入新第后天下之樂而樂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豈有大難割之愛,觸于其心歟?

(2)問其故居所在,則坡傾囊所得者也。

4.本文表現(xiàn)了蘇東坡哪些美德?請結(jié)合本文加以分析。

(九)九曲亭記

子瞻遷于齊安①,廬于江上。齊安無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諸山,陂陁②蔓延,澗谷深密,中有浮圖精舍,西曰西山,東曰寒溪,依山臨壑,隱蔽松櫪,蕭然絕俗,車馬之跡不至。每風(fēng)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載酒,乘漁舟,亂流③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聞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攜徜徉而上。窮山之深,力極而息,掃葉席草,酌酒相勞。意適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齊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將適西山,行于松柏之間,羊腸九曲,而獲少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蔭茂木,俯視大江,仰瞻陵阜④,旁矚溪谷,風(fēng)云變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廢亭焉,其遺址甚狹,不足以席眾客。其旁古木數(shù)十,其大皆百圍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輒睥睨⑤終日。一旦大風(fēng)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據(jù),亭得以廣。子瞻與客入山視之,笑曰:“茲欲以成吾亭邪!”遂相與營之。亭成,而西山之勝始具,子瞻于是最樂。

(選自蘇轍《武昌九曲亭記》)

【注釋】①齊安:即黃州。當時蘇軟貶謫黃州,蘇轍貶謫筠州。②陂陁(tuó):高低起伏,不平坦。③亂流:橫渡江水。④陵阜:高山⑤睥睨(bìnì):側(cè)目斜視,有所打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