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課-北魏孝文帝改革與民族融合_第1頁
第5課-北魏孝文帝改革與民族融合_第2頁
第5課-北魏孝文帝改革與民族融合_第3頁
第5課-北魏孝文帝改革與民族融合_第4頁
第5課-北魏孝文帝改革與民族融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詩歌中的北魏

敕勒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三字經》中的北魏魏吳蜀,爭漢鼎。號三國,迄兩晉。宋齊繼,梁陳承。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東西,宇文周,與高齊《木蘭辭》中的北魏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電影《花木蘭》成為2010年開年熱播片,劇中陳坤主演的“文泰”即為后來的孝文帝,他在劇中有這樣一句臺詞:“柔然未滅,何以為家!”東漢羌匈奴鮮卑羯氐晉武帝司馬炎五胡亂中原(羌、氐、羯、匈奴、鮮卑)十六國名稱簡稱國名一成漢、夏(匈奴)兩趙前趙、后趙三秦前秦、后秦、西秦四燕前燕、后燕、西燕、南燕五涼前涼、后涼、西涼、北涼、南涼劉宋北魏北方南方魏蜀吳西晉東晉十六國北魏宋齊梁陳東漢隋朝魏晉南北朝(220—589)這是一個華麗的、生機叢起的時代第5課北魏孝文帝改革與民族融合

“秦長城長度超過萬里,標志著萬里長城的開始;同時也代表著中華大地上兩種不同文化形態(tài)共存的開始?!?/p>

--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教授李鴻賓長城--農耕文明的防衛(wèi)線?兩種文明的分隔線?

民族融合是指不同民族之間不同生產方式、風俗習慣、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相互影響和滲透,是民族之間的自然融合。民族融合既包括少數(shù)民族漢化的過程,又有漢族對少數(shù)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吸收。由于中國古代歷史上漢族的經濟文化水平明顯高于其他少數(shù)民族,因此歷次民族融合均以漢族為核心發(fā)生。

這是中國歷史上的進步現(xiàn)象。從經濟角度講,民族融合就是少數(shù)民族由游牧經濟轉向農耕經濟的過程;文化風俗:少數(shù)民族漢化過程;社會發(fā)展:少數(shù)民族封建化過程。西晉以來的民族融合

西晉末年以匈奴、鮮卑、羯、氐、羌等五胡為代表的北方及西北少數(shù)民族,先后進入中原,建立了很多割據(jù)政權。在100多年的時間里,民族間的混戰(zhàn)造成白骨蔽野、村丘邑墟的慘景。諸胡同漢人一樣,為此付出了很高的代價。這些游牧部落長期在中原地區(qū)生活,逐漸拋棄舊有的傳統(tǒng),轉而接受漢族先進的文化和生產、生活方式,逐漸演變成漢民族的新成員。與此同時,一部分漢人在與胡人接觸過程中,受到胡文化影響。他們不僅在穿著打扮、日常習俗上模仿胡人,而且也改取胡名,改說胡語。到后來,他們的子孫干脆以胡人自居。中國民族融合的幾個高潮1、三國至南北朝2、五代十國3、元朝“野蠻的征服者總是被他們所征服民族的較高文明所征服。”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內容。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歷史作用??键c鮮卑族的起源:嘎仙洞的發(fā)現(xiàn)上。

嘎仙洞位于大興安嶺北段頂顛之東麓,是一天然石洞,洞內總面積達2000多平方米,可容納數(shù)千人,是鮮卑族拓跋部的發(fā)祥地。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曾派人來此祭祖,現(xiàn)在祝文仍鐫刻于石壁

嘎仙洞遺址鮮卑拓跋部的南遷嘎仙洞遺址

漢魏以來,鮮卑拓拔部逐漸南遷,過著游牧生活。公元315年鮮卑拓拔部建立代國,后為前秦苻堅所滅。北魏建立后,鮮卑人受漢族影響,學習農耕,逐步定居下來。北魏政權的建立者:公元315年建立:386年拓拔珪改國號:史稱:都城:統(tǒng)一北方:鮮卑族拓拔部代國淝水之戰(zhàn)后,魏北魏平城(山西大同)439年拓跋燾北魏的建立及統(tǒng)一北方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1、北魏統(tǒng)一北方黃河流域2、北方各民族大遷徙、大融合趨勢3、政治:4、經濟:5、個人:

“每有騎戰(zhàn),驅夏人(漢人)為肉籬”(在戰(zhàn)爭時,往往驅使?jié)h族和其他各族的人充當步兵,在陣前沖鋒,鮮卑騎兵則在后督陣,并任意縱馬踐踏。)

“北境自染逆虜,窮苦備罹,征調賦斂,靡有止已。所求不獲,則致誅殞,身禍家破,闔門比屋?!?/p>

——謝靈運上述材料反映出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北魏社會存在著什么樣的尖銳矛盾?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1、北魏統(tǒng)一北方黃河流域2、北方各民族大遷徙、大融合趨勢3、政治:北魏早期統(tǒng)治激化了社會矛盾4、經濟:經濟發(fā)展落后5、個人:北魏文成帝皇后文明皇后——馮太后

魏孝文帝四歲即位,掌權的是其祖母馮太后。馮太后出身于漢族,她對孝文帝寄予很大希望,對他實施系統(tǒng)的漢文化教育,親自督促他自幼學習儒家經典,恪守儒家的綱常禮儀,同時指導他閱讀諸子百家的著作和歷史典籍。馮太后對孝文帝管教很嚴,她要求孝文帝身旁的內侍十天內要匯報一次孝文帝的表現(xiàn),不匯報則加以責罰。正是在馮太后的精心培養(yǎng)下,孝文帝對漢文化產生了濃厚興趣,對漢族文化傳統(tǒng)、習俗及其深邃豐富的內涵,十分敬佩和仰慕。通過對漢文化和漢族發(fā)展史的了解及與本民族現(xiàn)狀的比較,孝文帝深刻意識到本民族及政權的落后性,堅定了他改變鮮卑舊俗、學習漢族先進文化的信念。這對他后來推行社會改革影響是深刻的。馮太后(公元441-490年),北魏文成帝的皇后。文成帝死后,獻文帝拓跋弘即位時,年僅十二歲,尊馮皇后為皇太后,朝政由馮太后一人裁決。

隨著獻文帝慢慢長大,母子間的矛盾越來越深。公元471年,十八歲的獻文帝被迫禪位于五歲兒子拓跋宏(即孝文帝),自己做了太上皇。但他仍統(tǒng)兵南征北伐,這就使馮太后感到威脅,于是馮太后于公元476年,將年僅二十三歲的獻文帝毒死。

獻文帝死,馮太后以太皇太后身份再次臨朝聽政。重用一批有改革思想的人,進行一系列改革。

馮太后的生活也比較儉樸,不好華飾。

不論如何,馮太后都不愧是北魏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1、北魏統(tǒng)一北方黃河流域2、北方各民族大遷徙、大融合趨勢3、政治:北魏早期統(tǒng)治激化了社會矛盾4、經濟:經濟發(fā)展落后5、個人:馮太后和孝文帝的推動作用

馮太后與孝文帝孝文帝拓跋宏即位后,由祖母馮太后主持開始了改革。拓跋宏當時只有5歲,所以早期改革的決策者是馮太后。北魏孝文帝

北魏馮太后永固陵石券門。二、改革的內容以遷都洛陽為界,分為兩個時期(一)前期特點:馮太后主持,重點是創(chuàng)建新制度特點:孝文帝主持,遷都洛陽---實行漢制、移風易俗(二)后期二、改革的內容(一)前期馮太后主持,重點是創(chuàng)建新制度1、均田制——經濟國家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給農民,農民向政府交租,并承擔一定的徭役和兵役。2)內容:1)背景:東晉以來,連年戰(zhàn)亂,土地拋荒現(xiàn)象嚴重桑田露田麻田國家所有農民所有

大家來研究:政府分配的土地是不是全部歸農民所有?禁禁限二、改革的內容1、均田制——經濟(2)內容:(1)背景:無地少地農民得到土地,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國家征收賦稅和徭役。(3)影響:北方經濟恢復發(fā)展促進了北方內遷民族的封建化和各民族融合.對后代田制也產生了很大影響。均田制的局限性A、抑制了土地兼并,但土地不均依然存在。(國家控制的土地有限)B、隨著人口的增多,人地矛盾突出。C、政府剝削、掠奪農民的勞動力。材料一(485年魏孝文帝下詔)富強者并兼山澤,貧弱者望絕一廛(屋舍),致令地有遺利,民無余財,或爭畝釁以亡身,或因饑饉以棄業(yè)。而欲天下太平,百姓豐足,安可得哉!今譴使者,循行州郡,與牧守(地方官)均給天下之田,還受以生死為斷。勸課農桑,興富民之本。材料二(490年)王畿(京師平城)之內,頗多少雨,關外諸方,禾稼仍茂。茍動之以禮,綏之以和,一歲未收,未為大損。(1)據(jù)材料一分析均田制推行的原因。(2)據(jù)材料二指出均田制實施的作用。改革內容

農民

宗主

北魏政權北魏的行政體制宗主督護制北魏政府任命地方豪強為宗主來管理當?shù)厥聞?,可以繼承和內部轉讓,權力很大。地方宗主與中央政權的矛盾宗主督護制的弊端

北魏初期,在地方上實行宗主督護制。地主豪強把宗族、佃戶組織起來,修筑塢堡,割據(jù)一方。政府由于無力消滅豪強勢力,被迫承認其合法性,地方的賦稅、徭役也由他們代管、征收。他們往往隱瞞戶籍,借機逃避賦稅。2、三長制——政治(2)內容:(3)影響:(1)原因:

宗主督護制存在很多弊端,并且激化了地方與中央的矛盾。

許多農戶成為國家直接掌握的編戶;地方政權掌握在國家手中,有利于中央集權;有利于國家征收賦稅和徭役。設鄰、里、黨三長,直屬州郡農民

宗主

北魏政權農民

北魏政權(改革前)(改革后)3、整頓吏治——政治2)內容:

吏治混亂、貪污現(xiàn)象嚴重,因而影響了北魏政府的財政收入,也激化了統(tǒng)治者和人民之間的矛盾。俸祿制、任期考核制1)原因:俸祿制:官吏俸祿由國家籌集發(fā)放,嚴懲貪污任期考核制:以勸課農桑、克己奉公、推薦賢才、懲治盜賊為主要內容。3、整頓吏治2)內容:3)影響:

吏治混亂、貪污現(xiàn)象嚴重,因而影響了北魏政府的財政收入,也激化了統(tǒng)治者和人民之間的矛盾。俸祿制、任期考核制

吏治得到改善,農民負擔減輕,北方農業(yè)生產得到迅速發(fā)展。1)原因:俸祿制能否達到防止貪污的目的?

一定程度上有,但不可能從根本上防止貪污現(xiàn)象。

對于今天如何防止腐敗的問題,有人提出了“高薪養(yǎng)廉”的主張。你認為這一主張怎么樣?

“祿行之后,贓滿一匹者死?!薄段簳?二)中后期

特點:孝文帝主持,遷都洛陽,實行漢制、移風易俗(二)中后期4、遷都洛陽——政治5、實行漢制、移風易俗

——文化和風俗習慣洛陽保守勢力強大,不利于改革從平城方面看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從洛陽方面看有利于爭取漢族地主的合作氣候惡劣,交通不便,生產不能滿足需要地處黃河之南,農業(yè)生產發(fā)達易受強敵“柔然”威脅,不利于控制中原利于控制中原,并舉兵南下征服較弱的“南齊”落后的少數(shù)民族文化先進的漢族文化,數(shù)個朝代之都

北魏南齊(1)遷都洛陽的原因:

經濟上:平城氣候惡劣,生產的糧食不能滿足京城的需求。

地理上:地處偏僻,北魏政府很難有效地控制中原地區(qū)

軍事上:北方少數(shù)民族柔然逐漸強大,威脅北魏。政治上:平城故地保守勢力十分強大文化上:漢族文化先進,鮮卑族文化落后4、遷都洛陽——政治(二)中后期4、遷都洛陽(2)遷都洛陽的目的:

接受漢族先進文化,加強對黃河流域的控制。(1)遷都洛陽的原因:(二)中后期4、遷都洛陽A、使洛陽再次成為北方的政治經濟中心B、保證了改革的深入展開C、有利于胡漢民族文化融合,促進中華文明的發(fā)展(3)遷都洛陽的意義5、實行漢制與移風易俗1)改穿漢服5)政治機構的設置、管理名稱、禮儀、典章等改行漢制4)改說漢語3)提倡與漢族通婚2)改用漢姓,“定姓族”

有利于少數(shù)民族政權和個體的封建化發(fā)展;有利于民族融合。4、遷都洛陽鮮卑姓漢姓拓跋元丘穆陵穆步六孤陸賀賴賀獨孤劉5、實行漢制與移風易俗1)改穿漢服5)改行漢制4)改說漢語3)提倡與漢族通婚2)改用漢姓

有利于少數(shù)民族政權和個體的封建化發(fā)展;有利于民族融合。三、評價北魏孝文帝改革:

是一次政治、經濟、文化和風俗習慣的全面改革,意義重大,影響深遠。(1)促進北方經濟的恢復和發(fā)展,緩和了民族矛盾,鞏固了封建統(tǒng)治。

(北魏社會的發(fā)展,出現(xiàn)魏、晉以來空前的繁榮景象)(2)促進了鮮卑族的漢化、封建化的進程。(3)促進了民族融合和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順應時代潮流,促進各民族的交流與融合,促進中國多民族共同發(fā)展的,為國家統(tǒng)一奠定了重要基礎)改革內容的實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