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育基礎知識--重點教育基礎知識--重點教育基礎知識--重點xxx公司教育基礎知識--重點文件編號:文件日期:修訂次數:第1.0次更改批準審核制定方案設計,管理制度1.制度化教育階段開始于:近代。2、各國的學校教育系統(tǒng)基本形成于:19世紀末。3、現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義務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4、“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啟發(fā)教學法的最早倡導者是:孔子。5、“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與政治的關系。6、建國初期,對我國教育理論體系影響較大的蘇聯教育家是:凱洛夫。7、狹義的教育主要是指:學校教育。8、古代中國學校教育的主要內容是六藝,它包括:禮、樂、射、御、書、數。9、在古代印度,能夠享受最好教育的是當時的最高種姓:婆羅門。10、制度化教育或正規(guī)教育形成的主要樗是形成近代的:學校教育系統(tǒng)。11、中國的科舉制度開始于:隋唐時期。12、戰(zhàn)國后期,我國出現的具有世界影響的教育文獻是:《學記》。13、在古希臘,最早提出發(fā)現法的大教育家是:蘇格拉底。14、古希臘著名想家柏拉圖的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國》。15、在人類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學說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16、教育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萌芽于:夸美紐斯的《大教育學論》。17、強調教育學的心理學和倫理學基礎,奠定了科學教育學基礎的教育家是:赫爾巴特。18、資產階級傳統(tǒng)教育學的代表人物是:赫爾巴特。19、20世紀初實用主義教育學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杜威《民本主義與教育》。20、主張教師應以學生的發(fā)展為目的,以兒童中心主義著稱的美國教育家是:杜威。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層次結構和年齡分級的教育制度。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學為目標,以(基礎科學知識)為主要教學內容的學校教育。23、職業(yè)教育是以生產勞動的知識和技能為主要教學內容,以生產勞動的知識和技能為主要教學內容,以(就業(yè))為主要目標的學校教育。24、英國教育家洛克將那種既有貴族氣派,又有資產階級創(chuàng)業(yè)精神和才干,還有強健的體魄的人稱之為(紳士)。25、教育區(qū)別于其他事物和現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質的規(guī)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種(培養(yǎng)人)的社會活動。26、規(guī)定著一個國家各級各類學校教育的系統(tǒng),包括各級各類學校的性質、任務、入學條件、企業(yè)年限以及它們之間關系的制度中(學校教育制度)。27、西歐中世紀早期的教會學校主要學習神學和七藝,七藝包括(修詞、音樂、算術、幾何、文法、天文、辨證法)28、中國近代制度化教育興起的標志是清朝末年的(“廢科舉,興學?!保?。29、中國近代完備的學制系統(tǒng)產生于1902年的“壬寅學制”以及1903年的(“癸卯學制”)。30、宋代以后,作為教學的基本教材和科舉考試依據的是(四書五經)。31、歐洲中世紀用于對普通貧民子弟傳授宗教及讀寫知識的教會學校中(教區(qū)學校)。32、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言行記載〈論語〉中。33、教育學是一門以教育現象、教育問題為研究對象,探索(教育規(guī)律)的科學。34、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教育思想家有意大利的(維多里諾)、法國的蒙田和(拉伯雷)等。35、主張讓兒童順其自然,甚至擺脫社會影響而發(fā)展的教育家是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36、蘇格拉底的問答法分為三步,第一步稱為蘇格拉底諷刺,第二步叫定義,第三步是助產術。37、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曾為師”,“以吏為師”。38、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齊的教育代表作是《林哈德和葛篤德》。39、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的教育思想集中體現在《愛彌兒》一書中。40、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的教育代表作《普通教育學》標志著教育學成為一門規(guī)范的學科。41、杜威是20世紀初(實用主義)教育學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民本主義與教育》。42、歷史唯物主義認為,教育發(fā)展的最終決定因素是:社會生產力。43、一定社會條件下,決定教育領導權的社會因素是:政治經濟制度。44、美國人力資本理論的代表者舒爾茨認為,教育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是:33%。45、教育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具有雙重文化屬性,即傳遞和深化文化與:構成文化本體。46、學校全體成員或部分成員習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稱為:學校文化。47、校園文化的核心是學校的:精神或觀念文化。48、一定社會條件下,制約教育的性質和發(fā)展方向的最直接的社會因素是:政治經濟制度。49、教育的發(fā)展受政治經濟制度和社會生產力發(fā)展的制約,但教育又有其自身發(fā)展的規(guī)律,具有(相對獨立性)特征。50、科學知識再生產的最主要的途徑是(學校教育)。51、科學技術對教育的影響,首先表現為對教育發(fā)展的(動力作用),而且還能為教育的發(fā)展指明方向、預示結果。52、學校教育進行的科學知識的再生產,是一種(有組織、有計劃、高效率)的再生產。53、學校物質文化有兩種表達方式:一是(環(huán)境文化),二是(設施文化)。54、學校精神文化可分為如下四種基本成分:(一是認知成分,二是情感成分,三是價值成分,四是理想成分。)55、學校的組織和制度文化有三種主要的表達方式:(一是保證學校正常運行的組織形態(tài),二是規(guī)章制度,三是角色規(guī)范。)56、美國生物社會學家威爾遜認為決定人的一切行為的本質力量是:基因復制。57、美國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華生認為,人的發(fā)展完全是由環(huán)境決定的。這是一種:外鑠論觀點。58、內發(fā)論者一般強調人的身心發(fā)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的:自身的內在需要。59、精神分析學派認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動人的發(fā)展的潛在的、無意識的、最根本的動因。這是一種:內發(fā)論的觀點。60、美國心理學家格塞爾認為對人的發(fā)展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是:成熟機制。61、遺傳素質在人的身心發(fā)展中的作用是:提供物質前提。62、個體發(fā)展過程中,在一定年齡階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質的特征稱為:年齡特征。63、個體身心發(fā)展的某一方面機能和能力最適宜于形成的時期稱為:關鍵期。64、精神分析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弗洛伊德)認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動人的發(fā)展的潛在的、無意識的、最根本的動因。65、人的身心發(fā)展包括兩個面:(一是生理的發(fā)展,二是心理的發(fā)展。)66、人的心理發(fā)展是人的發(fā)展的重要內容,包括(認知和意向)兩個方面的發(fā)展。67、關于身心發(fā)展的動因問題,主要存在著內發(fā)文化、外鑠論、多因素相互作用論等不同的解釋。68、從活動水平的角度看,個體的實踐活動由生理、心理和社會三種不同層次和內容的活動構成。69、19世紀英國哲學家(洛克)提出著名的“白板說”,強調外部的力量決定了人的發(fā)展狀況。70、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的發(fā)生認識論認為,個體認知發(fā)展依次經歷了感知運算水平、前運算水平、具體運算水平、形式運算水平的發(fā)展過程。71、美國心理學家(柯爾伯格)研究證明,人的道德認知的發(fā)展經歷了從前世俗水平到世俗水平,再到后世俗水平的發(fā)展過程。72、根據各級各類學校任務確定的對所培養(yǎng)的人的特殊要求叫做:培養(yǎng)目標。73、教育目的可以發(fā)揮下列哪幾種作用:導向、激勵和評價作用。74、我國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的理論。75、毛澤東提出新中國第一個教育方針是在:1957年。76、素質教育的時代特征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77、美育最高層次的任務,在能力方面表現為:創(chuàng)造美。78、馬克思認為,實現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唯一途徑是: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79、國家對把受教育者培養(yǎng)成什么樣人的總的要求就是(教育目的)。80、美育是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觀),發(fā)展他們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81、教育目的的層次包括(國家的教育目的、各級各類學校的培養(yǎng)目標和教師的教學目標)。82、智育是授予學生系統(tǒng)的(科學文化知識、技能),發(fā)展他們的智力和與學習有關的(非認知因素)的教育。83、體育是授予學生有關身體健康的知識、技能,發(fā)展發(fā)展他們的體力,增強他們的(自我保健認識)和體質,培養(yǎng)參加體育活動的需要和習慣,增強其(意志力)的教育。84、勞動技術教育是引導學生掌握勞動技術知識和技能,形成勞動(觀點)和(習慣)的教育。85、聯合國大會通過的《兒童權利公約》所確定的保護兒童的基本原則不包括:無差別原則。86、學生所享有的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嚴的權利指的是學生的:人格尊嚴權。87、一般來說,教師所扮演的職業(yè)角色不包括:服務者角色。88、聯合國大會所通過的旨在保障青少年、兒童僉權益的《兒童權利公約》頒布于:1989年。89、教師職業(yè)的最大特點在于其職業(yè)角色的:多樣化。90、學生發(fā)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轉變?yōu)楝F實性的條件是(個體與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作用。91、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其主觀能動性主要表現在他具有個人的愛好、興趣、追求,有個人的(獨立意志)。92、聯合國大會通過的《兒童權利公約》所確定的保護兒童的基本原則是:(兒童利益最佳原則、尊重兒童尊嚴原則、尊重兒童觀點和意見原則、無歧視原則)。93、我國有關的法律法規(guī)中對中小學生的身份定位是:中小學生是在國家法律認可的各級種類中等或初等學校或教育機構中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94、作為權利主體,學生所享有的僉權利主要有人身權和(受教育權)。95、教師職業(yè)從性質上來說屬于(專門)職業(yè)。96、一名教師是否能較好地履行教師角色,根本上還在于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97、教師所需具備的專業(yè)素養(yǎng)主要包括(學科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育專業(yè)素養(yǎng))。98、《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對教師概念作了明確界定: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yè)人員,承擔教書育人、教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99、在教師的聘用上目前我國實行的是(教師資格制度)。100、師生在教育內容的教與學上構成(授受)關系。101、師生在人上是(民主平等)的關系。102、課業(yè)及進程是指:課程。103、課程可分為基礎型課程、拓展型課程和研究型課程。104、根據課程的制定者的不同,課程可分為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105、課程結構的編制是指:課程設計。106、學科標準是指課程計劃中每門學科以綱要的形式編寫的、有關學科教學內容的指導性文件,也稱教學大綱。107、學科課程標準(教學大綱)的構成要素有本文部分和(說明部分)。108、新課程改革要改變過去課程管理過于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管理。109、課程目標有五個方面的規(guī)定性,它們是:時限性、具體性、預測性、操作性和指導性。110、課程的組織方式或設計課程的種類被稱為(課程類型)。111、基礎型課程是一種注重學生(基礎能力)培養(yǎng)的課程。112、從課程任務的角度,課程可分為(基礎型課程、拓展型課程和研究型課程)三種類型。113、從課程制定者角度,課程可分為(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學校課程)三種類型。114、一定社會培養(yǎng)人的總要求一般稱為(教育目的)。115、制定課程目標的基本依據主要有三方面,即(對學生的研究、對社會的研究和對學科的研究)。116、從狹義上理解,制定某個學程的具體過程是(課程設計)。117、影響學生學習特點的因素是(基礎因素、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118、學生學習的特點有四個方面,分別是(獨特性、穩(wěn)定性、發(fā)展性和靈活性)。119、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傳授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120、最早的教學過程思想即學、思、行統(tǒng)一的觀點,其提出者是:孔子。121、以個體認識論為基礎提出教學理論的教育家是:夸美紐斯。122、試圖以心理學的“統(tǒng)覺理論”來說明教學過程的是:赫爾巴特。123、學生通過認識書本知識去認識客觀世界,這反映了下列教學過程特點中的:間接性。124、形式教育論的倡導者是:洛克。125、實質教育論認為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傳授知識。126、教學過程階段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領會知識。127、孔子提出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是要求在教學法中貫徹:啟發(fā)性原則。128、孔子要求“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是說在教學中要貫徹:鞏固性原則。129、《學記》中提出“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是要求教學中貫徹:啟發(fā)性原則。130、《學記》中說:“不陵節(jié)而施。”下列哪條教學原則與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循序漸進原則。131、最早提出“教學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赫爾巴特。132、《學記》中要求“學不躐等”,是說在教學中要貫徹:循序漸進原則。133、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并通過問答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獲取或鞏固知識的方法稱為:談話法。134、教育目的規(guī)范下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共同組成的活動稱為(教學)。135、學校工作必須堅持(“以教學為主,全面安排“)的原則。136、孔子把學習過程概括為(學、思、行)的統(tǒng)一過程。這是最早的關于教學過程思想。137、19世紀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試圖以心理學的(統(tǒng)覺理論)來說明教學過程。138、教學過程的特殊性表現在(間接性、引導性、簡捷性、交往性)等方面。139、智力的核心是(思維能力)140、實質教育論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赫爾巴特和斯賓塞)141、形式教育論認為教學的主要任務是(發(fā)展智力)。142、教學過程的基本階段有(引起學習動機、領會知識、鞏固知識、運用知識、檢查知識。)143、根據教學目的和對教學規(guī)律的認識而制定的指導教學工作的基本準則叫(教學原則)。144、直觀手段一般可分為(實物直觀、模像直觀、語言直觀)145、教師通過口頭語言系統(tǒng)連貫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是(講授法)。146、考試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是:命題。147、一個測驗能夠正確地測量出它所要測量的東西的程度,稱為測驗的:效度。148、如果高水平學生在測驗項目上能得高分,而低水平學生只能得低分,那就說明下列哪種質量指標高:區(qū)分度。149、最早從理論上對班級授課制加以論證的是:夸美紐斯。150、設計教學法的提出者是:克伯屈。151、在下列教學組織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積培養(yǎng)學生的是:班級授課。152、柏克赫斯特創(chuàng)立的教學組織形式是:道爾頓制。153、教學活動中師生為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而組合起來進行活動的結構稱:教學組織形式。154、為達到某種預測效果所采取的多種教學行動的綜合方案稱為:教學策略。155、以教學組織形式為中心的策略就是:形式型策略。156、教學工作的基本程序有(備課、上課、作業(yè)的布置與批改、課外輔導、學業(yè)成績的檢查與評定。)157、備課的內容包括:(了解學生、鉆研教材和制定教學計劃。)158、常見的教案有(講義式、提綱式和綜合式)三種。159、根據教學任務可將課的類型劃分為(單一課、綜合課)兩類。160、課的基本組成部分及各組成部分進行的順序、時限和相互關系稱為(課的結構)。161、綜合課由(組織教學、檢查復習、講授新教材、布置課外作業(yè))等部分組成。162、考試的方式有(口試和筆試)兩種。163、考試命題的質量指標主要有信度、效度、區(qū)分度和難度。164、學業(yè)成績的評定可以彩(記分和評語)兩種形式。165、常用的記分法有(百分制和等級制)兩種166、等級制記分法包括(文字等級記分法和數字等級記分法)。167、班級授課制是把一定數量的學生按(年齡與知識程度)編成固定的班級,集體上課。168、我國最早采用班級授課制的是清政府于1862年高于北京的(京師同文館)。169、外部分組包括(能力分組和興趣分組)兩種。170、外部分組是指打破傳統(tǒng)的按(年齡)編班的做法,改由按學生的(學習能力或學習興趣)來編班。171、教學策略的基本特征有(綜合性、可操作性和靈活性)。172、教學策略按構成因素可分為(內容型、形式型、方法型和綜合性)。173、思想教育對學生進行的是:正確的人生觀和科學的世界觀教育。174、德育過程的基本矛盾是下列哪二者之間的矛盾: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與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175、顏回說:“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反映了德育的:疏導原則。176、從德育的角度來說,“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反映了德育的:因材施教原則。177、通過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境,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的品德的方法是:陶冶法。178、根據一定的要求和標準,對學生的思想言行作出判斷的德育方法是:品德評價法。179、德育中的基本方法是:說服教育法。180、“桃李無言,下自成蹊”這句話所體現的德育方法是:榜樣示范法。181、馬卡連柯提出的“要盡量多地要求一個人,也要盡可能地尊重一個人”反映了德育的: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原則。182、狹義的學校德育即指(道德教育)。183、學校德育具(社會性、歷史性、階級性和民族性、繼承性與有世界性)等特點。184、德育內容主要由(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構成。185、德育過程從本質上說就是(個體社會化與社會規(guī)范化)的統(tǒng)一過程。186、德育過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內容和德育方法四個相互制約的要素構成。187、教育者在德育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受教育者是自我品德教育和發(fā)展的(主體)。188、自我評價能力是進行自我教育的(認識基礎)。189、德育的基本途徑是(政治課和其他學科教學)。190、為達到德育目的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者作用的活動方式的總稱是(德育方法)。191、通過擺事實、講道理,提高學生道德認識、形成正確觀點的德育方法是(說服教育法)。192、說服法包括運用(語言)進行說服的方式和運用(事實)進行說服的方式。193、榜樣包括(偉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和學生中的好榜樣)。194、陶冶主要包括(人格感化、環(huán)境陶冶和藝術熏陶)等。195、品德評價法通常包括(表揚獎勵、批評處分和操行評定)等能力構成。196、在知、情、意、行四個德育環(huán)節(jié)中,(知)是基礎,(行)是關鍵。197、“潤物細無聲”這句話所體現的德育方法是(陶冶法)。19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句話體現的德育方法是(榜樣示范法)199、在德育認知模式中,同時涉及兩種道德規(guī)范且兩者不可兼行的情境或問題中做(兩難問題)。200、實際鍛煉法是有目的地組織學生進行一定的實際活動以培養(yǎng)他們的良好品德的方法。201、通過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境,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品德的方法是(陶冶法)。202、根據一定的要求和標準,對學生的思想言行作出判斷的德育方法是(品德評價法),是對品德發(fā)展的(強化)手段。203、學校行政體系中最基層的教育和教學行政組織單位是:班級。204、正式提出“班級”一詞的是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205、在19世紀初期出現“導生制”的國家是:英國。206、班主任既通過集體的管理去影響個人,又通過對個人的直接管理支影響集體,這樣的管理模式稱為班級:平行管理。207、班主任與學生共同確定班級總體目標,并化為小組目標和個人目標,使其與班級目標融為一體,以此推進班級管理活動、實現班級目標的管理方式,稱為班級:目標管理。208、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是班級的:領導人。209、班集體在育人方面突出價值的實現是通過:集體教育。210、班主任的領導方式一般可分為三種類型,即:權威型、放任型、民主型。211、率先正式使用“班級”一詞的是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212、17世紀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總結了前人和自己的實踐經驗,并在其代表作《大教學論》中對班級組織進行了論證。213、在19世紀初斯,英國學校出現了(導生制),這對班級組織的發(fā)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214、中國采用班級組織形式,最早的雛形始于1862年清政府開辦的(京師同文館)。215、通過制定和執(zhí)行規(guī)章制度去管理班級的經常性活動是(班級常規(guī)管理)。216、班主任既通過對集體的管理去間接影響個人,又通過對個人的直接管理去影響集體,從而把對集體和個人的管理結合起來的管理方式是(班級平行管理)。217、班級成員在服從班集體的正確決定和承擔責任的前提下參與班級管理的一種管理方式是(班級民主管理)。218、將傳統(tǒng)的他控式的管理方式轉變?yōu)閺娬{自我、自控的目標管理方式是由美國管理學家(德魯克)提出的。219、在班級管理中,通常我們把班級的組織者、領導者和教育者稱為(班主任)。一.選擇題:“以僧為師”,“以吏為師”是古代什么時期的教育特征A.中國B.埃及C.希臘D.羅馬
(B)以培養(yǎng)有文化修養(yǎng)和多種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為教育目的的是古代A.斯巴達B.埃及C.希臘D.雅典
(D)以培養(yǎng)忠于統(tǒng)治階級的強悍的軍人為教育目的是古代A.希臘B.埃及C.斯巴達D.雅典
(C)以注重身心的和諧發(fā)展,教育內容比較豐富,教育方法比較靈活為特征的是古代A.希臘B.埃及C.斯巴達D.雅典
(D)以強調軍事體育訓練和政治道德灌輸,教育內容單一,教育方法比較嚴厲為特征是古代A.希臘B.埃及C.斯巴達D.雅典
(C)初等義務教育普遍實施于A.古代B.文藝復興后的歐洲C.近代D.現代
(C)以“教育的終身化”為教育特征的是A.古代B.文藝復興后的歐洲C.近代D.現代
(D)以“教育的民主化”為教育特征的是A.古代B.文藝復興后的歐洲C.近代D.現代
(D)以“教育的多元化”是為教育特征的是A.古代B.文藝復興后的歐洲C.近代D.現代
(D)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獻是A.《學記》B.《論語》C.《禮記》D.《中庸》(B)在教育史上主張“有教無類”的教育家是A.孔子B.孟子C.墨翟D.荀子
(A)在教育史上提出“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的教育家是A.孔子B.孟子C.墨翟D.荀子(A)在教育史上主張“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的教育家是A.孔子B.孟子C.墨翟D.荀子(A)下述屬于墨家主張的是A.有教無類B.兼愛C.復歸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學
(b)下述屬于孔子主張的是A.有教無類B.兼愛C.復歸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學(A)下述屬于孔子主張的是A.兼愛B.“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C.復歸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學
(B)下述屬于孔子主張的是A.復歸人的自然本性B.兼愛C.“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D.化民成俗,其必由學
(C)下述屬于道家的主張是A.有教無類B.兼愛C.復歸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學(C)由《學記》提出的教育主張是A.有教無類B.兼愛C.復歸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學
(D)“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出自A.《學記》B.《論語》C.《禮記》D.《中庸》(A)“學不躐等”出自A.《學記》B.《論語》C.《禮記》D.《中庸》(A)“建國君民,教學為先”這句話反映了A.教育與政治的關系B.教育與經濟的關系C.教育與文化的關系D.教育與科技的關系
(A)西方古代以其雄辯和與青年智者的問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A.蘇格拉底B.柏拉圖C.亞里士多德D.德莫克里特(A)下述著作中反映柏拉圖的教育思想的是A.《理想國》B.《政治學》C.《論演說家的教育》D.《民本主義與教育》(A)反映古希臘百科全書式的教育家亞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的是A.《理想國》B.《政治學》C.《論演說家的教育》D.《民本主義與教育》(B)以教育現象為研究對象,探索教育規(guī)律的科學是A.教育B.教育學C.教育論D.德育論
(C)1632年,《大教學論》的出版標志著教育學的獨立,其作者是A.夸美紐斯B.赫爾巴特C.盧梭D.裴斯泰洛齊
(A)近代啟蒙主義教育的代表人物是A.夸美紐斯B.康德C.盧梭D.裴斯泰洛齊(C)近代教育史中主張“紳士教育”的教育家是A.裴斯泰洛齊B.盧梭C.康德D.洛克(D)近代教育史中提出著名的“白板說”的教育家是A.洛克B.盧梭C.康德D.裴斯泰洛齊(A)教育學作為一門學科的建立始于夸美紐斯的研究,他的代表作是A.《大教學論》B.《愛彌爾》C.《論演說家的教育》D.《民本主義與教育》(A)第一個提出要使教育學成為科學,并把教育理論建立在倫理學和心理學基礎之上的教育家是A.盧梭B.夸美紐斯C.康德D.赫爾巴特
(D)赫爾巴特提出要使教育學成為科學,并把教育理論建立在倫理學和心理學基礎之上,寫了著名的教育學著作A.《大教學論》B.《普通教育學》C.《論演說家的教育》D.《民本主義與教育》(A)以下哪一項不是赫爾巴特強調的中心A.教師中心B.學生中心C.教材中心D.課堂中心
(B)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關于學生在教學中的地位的主張,稱為A.白板說B.做中學C.兒童中心主義D.實質教育派(C)美國的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是A.《大教學論》B.《普通教育學》C.《論演說家的教育》D.《民本主義與教育》(D)以下哪一種觀點是杜威的主張A.教師中心B.兒童中心C.課堂中心D.教材中心
(B)1939年,首位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主編《教育學》的教育家是A.凱洛夫B.贊可夫C.布魯納D.維果斯基
(A)我國嘗試編寫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教育學始于A.50年代B.60年代C.70年代D.80年代
(B)20世紀60年代以后提出了課程結構理論的教育家是二、填空教育心理學一門研究學校情境中學與教的基本心理規(guī)律的科學。教育心理學是應用心理學的一種,是心理學與教育學的交叉學科。所謂心理發(fā)展,是指個體從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體生命進程中所發(fā)生的一系列心理變化。學生心理發(fā)展的基本特征是:連續(xù)性與階段性、定向性與順序性、不平衡性與差異性。學生性格差異主要是指性格的特征差異和性格的類型差異。自我意識包括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自我監(jiān)控三種主要成份。自我認識是指個體對自己的心理特點、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會價值的自我了解與自我評價。自我體驗是指個體對自己的情感體驗,如自尊、自愛、自豪、自卑及自暴自棄等。自我監(jiān)控屬于意志控制,如自我檢查、自我監(jiān)督、自我調節(jié)、自我追求等。學生的認知差異主要包括認知方式差異和認知能力差異。我國心理學家一般把學習分為知識學習、技能學習和行為規(guī)范學習三類。強化也是一種操作,它的呈現或撤除能夠增加反應發(fā)生的概率。強化有正強化(實施獎勵)與負強化(撤消懲罰)之分。布魯納認為學習的實質就是主動地形成認知結構。意義學習的主觀條件是學習者知識結構中必須具有能夠同化新知識的適當的原有知識。教學不是知識傳遞,而是知識的處理和轉換。所謂學習動機,是指引起和維持
個體的活動,并使活動朝向某一目標的內在心理過程或內部動力。奧蘇伯爾認為,學校情境中的成就動機主要由三個方面的內驅力組成:認知的內驅力、自我提高的內驅
力和附屬的內驅力。班杜拉研究指出,影響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是個體自身行為的成敗經驗
。程序性知識
也叫操作性知識,是個體難以清楚陳述、只能借助于某種作業(yè)形式間接推測其存在的知識單項選擇1、根據各級各類學校任務確定的對所培養(yǎng)的人的特殊要求叫做(培養(yǎng)目標)。2、教育目標可以發(fā)揮(導向、激勵和評價作用)。3、我國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的理論)。4、毛澤東提出新中國的第一個教育方針,是在(1957年)。5、素質教育的時代特征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6、美育最高層次的任務,在能力方面表現為(創(chuàng)造美)。7、馬克思認為,實現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唯一途徑是(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8、聯合國大會通過的《兒童權利公約》所確定的保護兒童的基本原則不包括(無差別原則)。9、學生所享有的受他人尊重、保護良好形象及尊嚴的權利指的是學生的(人格尊嚴權)。10、一般來說,教師所扮演的職業(yè)角色不包括(服務者角色)。11、聯合國大會所通過的旨在保障青少年、兒童合法權益的《兒童權利公約》頒布于(1989年)。12、教師職業(yè)的最大特點在于其職業(yè)角色的(多樣化)。13、課業(yè)及進程是指(課程)。14、課程可分為基礎型課程、拓展型課程和(研究型課程)。15、根據課程的制定者的不同、課程可分為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16、課程結構的編制是指(課程設計)。17、學科標準是指課程計劃中每門學科以綱要的形式編寫的、有關學科教學內容的指導性文件,也稱(教學大綱)。18、學校課程標準(教學大綱)的構成要素有本文部分和(說明部分)。19、新課程改革改變過去課程管理過于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管理)。20、課程目標有五個方面的規(guī)定性,它們是:時限性、具體性、預測性、(操作性和指導性)。1、教學的首要任務是A傳授基礎知識的基本技能。2、最早的教學過程思想即學、思、行統(tǒng)一的觀點,其提出者是 A昆體良3、以個體認識論為基礎提出教學理論的教育家是D夸美紐斯4、試圖以心理學的“統(tǒng)覺理論”來說明教學過程的是C赫爾巴特5、學生通過認識書本知識去認識客觀世界,這反映了下列教學過程特點中的B間接性6、形式教育論的倡導者是B洛克7、實質教育論認為教學的主要任務是C傳授知識8、教學過程階段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A領會知識9、孔子要求“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是要求在教學中貫徹C啟發(fā)性原則10、孔子要求“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是說在教學中貫徹A理論聯系實際原則11、《學記》中提出“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是要求教學中貫徹A啟發(fā)性原則12、《學記》中說:“不陵節(jié)而施?!毕铝心臈l教學原則與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C循序漸進原則13、最早提出“教學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D赫爾巴特14、《學記》中要求“學不躐等”是說在教學中要貫徹A循序漸進原則15、教師向學生提出總是并通過問答的形式引導學生獲取或鞏固知識的方法稱為B談話法二、填空1、教育目的的規(guī)范下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共同組成的活動稱為(教學)2、校工作必須堅持“(以教學為主),全面安排”的原則。3、孔子把學習過程概括為(學、思、行)的統(tǒng)一過程。這是最早的關于教學過程思想。4、9世紀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試圖以心理學的(“統(tǒng)覺理論”)來說明教學過程。5、教學過程的特殊性表現在間接性、(引導性)、(簡捷性)、交往性等方面。6、智力的核心是(思維能力)。7、教育論主要代表人物是(赫爾巴特)和(斯賓塞)8、形式教育論認為教學的主要任務是(發(fā)展智力)9、教學過程的基本階段有引起學習動機、(領會知識)、(鞏固知識)、運用知識、檢查知識等10、目的和對教學規(guī)律的認識而制定的指導教學工作的基本準則叫(教學原則)11、直觀手段一般可分為實物直觀、(模像直觀)、和(語言直觀)三種。12、教師通過口頭語言系統(tǒng)連貫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是(講授法)。1、狹義的學校德育即指(道德教育)。2、學校德育具有社會性、(歷史性)、階級性和民族性、(繼承性)與世界性等特點。3、德育內容主要由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構成。4、德育過程從本質上說就是(個體社會化)與社會規(guī)范個體化的統(tǒng)一過程。5、德育過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內容)和(德育方法)四個相互制約要素構成。6、教育者在德育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受教育者是自我品德教育和發(fā)展的(主體)。7、自我評價能力是進行自我教育的(認識基礎)。8、德育的基本途徑是(政治課與其他學科教學)9、為達到德育目的彩的教育乾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的部稱是(德育方法)。10、通過擺事實、講道理,提高學生道德認識、形成正確觀點的德育方法是(說服教育)法。11、說服法包括運用(語言)進行說服的方式和運用(事實)進行說服的方式。12、榜樣包括偉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和(學生中好榜樣)等。13、陶冶主要包括(人格感化)(環(huán)境陶冶)和藝術熏陶等。14、品德評價法通常包括(表揚獎勵)、批評處分和(操行評定)等方式。15、中學德育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判斷、道德選擇的能力、(抗拒腐蝕的能力)和(自我教育的能力)。16、自我教育能力主要由自我評價、(自我激勵)和(自我調控)等能力構成。17、在知、情、意、行四個德育環(huán)節(jié)中,(知)是基礎,(行)是關鍵。18、“潤物細無聲”這句話所體現的德育方法是(陶冶法)。19、“其身下,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句話體現的德育方法是(榜樣示范法)。20、在德育認知模式中,同時涉及兩種道德規(guī)范且兩者不同兼得的情境或問題叫做(兩難問題)。21、實際鍛煉法是有目的地組織學生進行一下的(實際活動)以培養(yǎng)他們的良好品德的方法。22、通過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境,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品德的方法是(陶冶法)。23、根據一定的要求和標準,對學生的思想言行作出判斷的德育方法是(品德評價法),是對品德發(fā)展(強化)手段。1、學校行政體系中最基層的教育和教學行政組織單位是(班級)。2、正式提出“班級”一詞的是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3、在19世紀初期出現“導生制”的國家是(英國)。4、班主任既通過集體的管理去影響個人,又通過對個人的直接管理去影響集體,這樣的管理模式稱為(平行管理)。5、班主任與學生共同確定班級總體目標,化為小組目標和個人目標,使其與班級目標融為一體,以此推進班級管理活動,實現班級目標的管理方式,稱為班級(目標管理)。6、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是班級的(領導人)。7、班集體在育人方面突出價值的實現是通過(集體教育)。8、班主任的領導方式一般可分為三種類型,即(權威型,放任型,民主型)。單項選擇1、考試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是B命題2、一個測驗能夠正確地測量出它所要測量的東西的程度,稱為測驗的A效度3、如果高水平學生在測驗項目上能得高分,而低水平學生只能得低分,那么說明下列哪種質量指標高D區(qū)分度4、最早從理論上對班級授課制加以論證的是C夸美紐斯5、設計教學法的提出者是D克伯屈6、在下列教學組織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積培養(yǎng)學生的是B設計教學法。柏克赫斯特創(chuàng)立的組織形式是C道爾頓制7、教學活動中師生為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而組合起來進行活動的結構稱A教學組織形式8、為達到某種預測效果所采取的多種教學行動的綜合方案稱為B教學策略10、以教學組織形式為中心的策略就是C形式型策略一、選擇1、思想教育對學生進行的是C正確的人生觀和科學的世界觀教育2、德育過程的基本矛盾是下列哪二者之間的矛盾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與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3、顏回說:“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狈从沉说掠腂疏導性。4、從德育的角度來說,“一切鑰匙開一把鎖”反映了德育的C因材施教原則。5、通過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境,潛移默化的培養(yǎng)學生的品德的方法是B陶冶法6、根據一定的要求和標準,對學生的思想言行作出判斷的德育方法是D品德評價法。7、德育中的基本方法是A說服教育法。8、“桃李無言,下自成蹊”這句話所體現的德育方法是B榜樣示范法。9、馬卡連柯提出的“要盡量最多地要求一個人,也要盡可能地尊重一個人”反映了教育的D新生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原則。。簡答題三.簡答題第1章1、簡述<<學記>>中的教學思想。1.(1)主張啟發(fā)式教學:開導學生,但不要牽著學生走;對學生提出比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學生失去信心;向學生指出解決問題的途徑。但不提供現成的答案:(2)強調教學要遵循學生心理發(fā)展特點,要循序漸進、2.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教育家在智育方面提出了哪些新的觀點(1)擴大教學內容的范圍。增加新的學科內容。(2)改變經院主義的學風.注意調動學生的興趣.營造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憤(3)恢復古希臘重視美育的傳統(tǒng),將美與善結合起來3簡述夸美紐斯關于“教育適應自然的思想”。(1)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人都有相同的自然性.都應受到同樣的教育。(3)強調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發(fā)展的規(guī)律。(3)要進行把廣泛的自然知識傳授給普通人的“泛智教育”,而不是僅強調宗教教育。4簡述凱洛夫《教育學》的主要特點。(1)重視智育在全面發(fā)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認為學校的首要任務.就是傳授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發(fā)展學生的認識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共產主義人生觀。(2)肯定課堂教學是學校工作的基本組織形式,強調教師在教育和教學中的主導作用。(3)系統(tǒng)論述了—系列的教學原則、教學方法。5古代學校教育有那些重要特征(1)階級性。統(tǒng)治階級享有教育的特權,奴隸被剝奪了受教育的權利。(2)道統(tǒng)性。天道,神道與人道往往合而為—·。(3)專制性,教育過程是管制與被管制、灌輸與被動接受的過程。(4)刻板性。教育方法,學習方法刻板.死記硬背.機械模仿。(5)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導地位。6.簡述現代教育制度的發(fā)展趨勢。(1)加強學前教育并重視與小學教育的銜接。(2)強化普及義務教育。延長義務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與職業(yè)教育朝著相互滲透的方向發(fā)展(4)高等教育的類型日益多樣化,(5)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的界限逐漸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國際交流。7近代教育與古代教育相比出現了那些變化(1)國家加強了對教育的重視和干預,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義務教育的曾遍實施。(3)教育的世俗化:(43重視教育立法,以法治教。8凱洛夫教育學的主要缺陷及我國教育學體系的負面影響表現在哪些方面(1)在國家行政領導與學校的關系上,忽視了學校的自主性。(2)在學校與教師的關系上,忽視了教帥的自主性。(3)在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上,忽視了學生的自主性。(4)過于強凋課程、教學大綱、教材的統(tǒng)一性,嚴肅性,忽視了課程,教學人綱、教材的靈活性和不斷變革的必要性。9.為什么說赫爾巴特對教育學科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貢獻1806年赫爾巴特出版了《普通教育學》.1835年又“出版了《救育學講授綱要》。在教育史上:他第一個提出:要使教育學成為科學,應以倫理學和心理學作為救育學的理論基礎。并且主張將教學理論建立在心理學的基礎上,把道德教育理論建立在倫理學基礎上,從而奠定了科學教育學的基礎.10.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對教育學的發(fā)展有那些影響馬克思主義著作中有許多精辟的教育論述,指導著社會主義國家教育學的編寫:(1)揭示了教育與社會關系的本質聯系.社會發(fā)展水平與教育發(fā)展水平的一致性;(2)強調無產階級只有掌握全人類的知識、通曉現代科學才能擁有全世界的童義;(3)提出了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學說,強調要實現人的全面發(fā)展,就必須將社會勞動與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將社會發(fā)展與個人發(fā)展有機結合起來.6與古代學校教育相比,現代學校教育具有以下特征A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以成為現代教育的發(fā)展趨勢,面為現代教育與古代教育的分水嶺。B教育面向全體社會成員。C教育的科學化程度和水平日益提高。1.簡述科學技術對教育的影響.(1.)科學技術能夠改變教育者的觀念,(2)科學技術能夠影響受教育者的數量和教育質量;(3)科學技術能夠影響教育的內容、方法和手段,2.簡述教育對科學技術發(fā)展的作用.(1)教育能完成科舉知識的再生產;(2)教育推進科學的體制化;(3)教育具有科學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進科學技術研究的功能。3.為什么說教育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1)教育具有傳遞和深化文化與構成文化本體的雙重文化屬性,<2)教育是一種文化現象,是整個人類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3)教育在社會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任何文化如不借助于教育的傳遞和深化,將影響其存在的質量或縮短它存在的歷史長度.4.簡述學校文化的特性.(1)學校文化是一種組織文化,(2)學校文化是一種整合性較強的文化;(3)學校文化以傳遞文化傳統(tǒng)為己任,(4)校園文化特別是良好的校風,具有鮮明的教育作用.6生產力對教育的決定性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A``````決定教育的規(guī)模和速度B````制約著人才規(guī)格和教育結構C```制約著教育的內容,方法,手段組織形式6、生產力對教育的制約作用如何教育如何為發(fā)展生產力服務A生產力對教育目的、內容、教育發(fā)展的規(guī)模、速度、學校結構以及教學方法、手段、組織形式的制約。B教育通過勞動力再生產、科學知識技術再生產和生產新的科學知識技術為生產力的發(fā)展服務。4信息技術對教育的影響A````改變著人們關于知識的觀念B```改變著人們關于學習和教育的觀念C````的日益成熟和普及為實現教育的個性化、民主化和自主化提供了平臺5政治經濟制度對教育的制約表現在哪里A```決定著教育的領導權B```決定著受教育的權力C決定著教育目的的性質D決定著相關內容的選擇6、教育對政治經濟制度發(fā)展的促進作用A教育實現年輕一代的政治社會化B``為政治培養(yǎng)專門的政治人才C``對當前的政治變化和發(fā)展產生影響D``可能加速民主進程7、文化對教育發(fā)展的制約作用A``影響教育目的的確立B``影響教育內容的選擇C``影響教育教學方法的使用8、教育對文化發(fā)展的促進作用A``具有篩選、整理、傳遞和保存文化的作用B``具有傳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C``具有更新和創(chuàng)造文化的作用7、人的發(fā)展規(guī)律表現在哪些方面教育應如何適應這些規(guī)律A``順序性和階段性,教育要循序漸進地促進人的發(fā)展。B``不平衡性,教育要注意抓住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期。C``穩(wěn)定性和可變性,教育要注意充分挖掘兒童的發(fā)展?jié)摿?。D``個別差異性,教育要因材施教。7、學校文化是怎么形成的A學校文化的形成過程,是對原有文化的傳承與改造的過程B```,是對文化構成要素進行整合的過程C````是學校文化主體積極創(chuàng)建的過程D```是一個良好行為的改造和積累過程三,簡答題第3章1簡述人的身心發(fā)展的特點.(1)人的身心發(fā)展是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實現的;人只有參與社會實踐才能生存與發(fā)展,人的身心發(fā)展具有社會實踐性.(2)人的身心發(fā)展具有能動性:人具有自我意識,人的身心發(fā)展是一個能動的過程。人的能動性能否較好地發(fā)揮,是一個人的發(fā)展能否達到較高水平的重要因素.2.簡述人的身心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1)人的身心發(fā)展的順序性;(2)人的身心發(fā)展的階段性;(3)人的身心發(fā)展的不平衡性:(4)人的身心發(fā)展的互補性;(5)人的身心發(fā)展的個別差異性.3.簡述遺傳對個體身心發(fā)展的意義. (1)遺傳素質是人的身心發(fā)展的生物前提;(2)遺傳素質的個別差異為人的身心發(fā)展的個別差異提供了最初的可能;(3)遺傳的成熟機制機制約著人的身心發(fā)展的水平及階段;(4)不宜夸大遺傳的作用4.簡述成熟對個體身心發(fā)展的意義.(1)人的先天素質是在發(fā)展過程中逐步成熟的,(2)人的機體的成熟程度制約著身心發(fā)展的程度和特點,它為一定年齡階段身心發(fā)展特點的出現提供了可能和限制;(3)教育中充分重視成熟的意義非常必要;教育受成熟所制約,對人的發(fā)展又具有積極的能動作用,(4)格塞爾提出的個體發(fā)展的成熟決定論,夸大了成熟的作用.5簡述環(huán)境在人的身心發(fā)展中的作用.(1)環(huán)境使遺傳提供的發(fā)展可能性變成可能,<2)環(huán)境決定人的身心發(fā)展方向.水平.速度和個別差異(3)環(huán)境的決定作用是通過人的內部因素實現的5.試分析學校教育在人的身心發(fā)展過程中的作用及表現作用)1學校教育是有組織.有計劃.有組織的培養(yǎng)人的活動.2學校教育是通過受過專門訓練的教師來進行的.3學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和協調影響學生發(fā)展的各種因素表現;1學校教育對個體發(fā)展作出社會規(guī)范.2學校教育具有加速個體發(fā)展的特殊功能.3```對個體發(fā)展的影響具有即時和延時的功能4```具有開發(fā)個體特殊才能和發(fā)展個體的功能.6.初中教育的個體發(fā)展的任務是什么(1)給少年獨立的要求以尊重、支持和引導,豐富少年的內心世界,使其形成正確的自我意識和理想自我;(2)身體發(fā)展方面,初中階段要進行保健和青春期教育,讓少年懂得青春期生理變化的必然性和意義;(3)在認知方面,初中階段教育應重[視抽象思維和概括能力的培養(yǎng);(4)情感方面,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理想和深刻的情感體驗:(5)自我教育能力方面,幫助學生形成較正確的自我認識,使學生掌握評價自我的多維標準.簡答題(456章)1、簡述我國教育目的的作用。(1)導向作用。教育目的一經確立就成為人們行動的方向。它不僅為受教育者指明了發(fā)展方向,也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奮斗目標。(2)激勵作用。目的反映人的需要和動機,目的一旦被人們認識和接受,不僅能指導整個實踐活動過程,而且能國激勵人們?yōu)闀r間共同的目標而努力。(3)評價作用。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評價教育實施效果的根本依據和標準。2、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據是什么(1)兩種對立的觀點:個體本位論和社會本位論.(2)確定教育目的的科學依據應是社會發(fā)展要求和個體發(fā)展需求的辯證統(tǒng)一.A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背景;B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需要;C人們的教育理想;(3)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學說。3、你如何理解教育目的的社會制約性(1)不同的社會發(fā)展階段有不同的教育目的;(2)不同的社會制度有不同的教育目的;(3)不同國家的文化背景使教育培養(yǎng)的人各具特色。4、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學說的基本觀點是什么(1)人的全面發(fā)展是與人的片面發(fā)展相對而言的,全面發(fā)展和人是精神和身體、個體性和社會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發(fā)展的人;(2)人的發(fā)展取決于社會條件;(3)人的發(fā)展受到社會分工的制約;(4)現代大工業(yè)生產的高度發(fā)展必將對人類全面發(fā)展提出要求,并提供了可能;(5)馬克思預言,人類的全面發(fā)展只有在共產主義社會才能得以實現;(6)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實現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唯一方法。5、我國現階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什么(1)我們要求培養(yǎng)的人是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堅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質也科學文化知識能力的統(tǒng)一;(2)我們要求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fā)展,要求堅持腦力與體力兩方面的和諧發(fā)展;(3)適應時代要求,強調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和實踐能力。6、普通中學在智育方面的要求是什么(1)幫助學生在小學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系統(tǒng)地學習科學文化基礎知識,掌握相應的技能和技巧;(2)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情感、意志和積極的心理品質。7、中國共產黨十六大報告中對我黨新時期的教育方針是如何論述的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8.素質教育應避免的誤區(qū):(1)素質教育就是不要尖子生:素質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我們的教育應該是每個學生都得到一樣的發(fā)展.(2)素質教育就是要學生什么都學,什么都學好:素質教育的要求是合格加特長.(3)素質教育就是不要學生刻苦學習,”減負”就是不給或少給學生留課后作業(yè)(4)素質教育就是要使教師成為學生的合作者,幫助者和服務者(5)素質教育就是多開展課外活動,多上文體課.(6)素質教育就是不要考試,特別是不要百分制考試.(7)素質教育會影響升學率9、學生的本質屬性是什么學生是具有發(fā)展?jié)撃芎桶l(fā)展需要的人(2)學生即是教育的對象,也是自我教育和發(fā)展的主體.10、教師職業(yè)的性質:1教師職業(yè)是一種專業(yè)化職業(yè),教師是專業(yè)人員[非專業(yè)化兼職教師][非專業(yè)化專職教師][專業(yè)化專職教師]2教師職業(yè)是促個體社會化的職業(yè),教師是教育者.教師需要做三方面工作:1,搞好教育教學工作2,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3全面關心學生的健康10、作為權利主體,學生享有哪些合法的權利應履行哪些義務(1)作為權利主體,學生所享有的合法權利主要有人身權和受教育權,其中人身權主要包括身心健康權、人身自由權、人格尊嚴權、隱私權、名譽權和榮譽權等。(2)學生所應履行的義務包括:遵守法律、法規(guī);遵守學生行為規(guī)范,尊敬師長,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努力學習,完成規(guī)定的學習任務;遵守所在學?;蛘咂渌逃龣C構的管理制度。11、教師所要扮演的職業(yè)角色主要包括哪些發(fā)面教師所要扮演的職業(yè)角色包括:(1)傳道者角色;(2)授業(yè)、解惑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5)朋友角色;(6)研究者角色。12、教師需具備的專業(yè)知識素養(yǎng)主要包括哪些方面教師所需具備的專業(yè)知識素養(yǎng)包括:(1)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2)精深的專業(yè)知識(3)寬厚的教育科學.心理科學知識和管理科學知識13、教師需具備的專業(yè)能力素養(yǎng)主要包括哪些方面教師所需具備的專業(yè)能力素養(yǎng)包括:(1)對學生的發(fā)展進行分析,預測.和指導的能力(2)駕馭教材和組織教學的能力(3)精湛的語言表達能力(4)運用現代教育手段的能力5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6較高的教育機制7教育科研能力14、課程的類型有哪些1按課程的形式.可分為學科課程和活動課程2按學生選擇課程的自主性,可分為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3)根據課程的任務,可分為基礎型課程、拓展型課程和研究型課程;(4)根據課程的制定者,可分為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15、制約課程的主要因素是什么(1)一定歷史時期社會發(fā)展的要求與提供的可能;(2)一定時代人類文化及科技的發(fā)展水平;(3)學生的年齡特征、知識、能力基礎及其可接受性16、制定課程目標的依據是什么制定課程目標的依據主要有三個方面:(1)對學生的研究。對學生的研究,就是要找出教育者期望在學生身上所要達到的預期結果。它通常包括三方面內容:了解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現狀,并把它與理想的常模加以比較,確認其中存在的差距;了解學生個體的需要;了解學生的興趣和個性差異。(2)對社會的研究。對社會的研究涉及的內容極為廣泛,泰勒認為包括:健康,家庭,娛樂,職業(yè),宗教,消費,公民等。(3)對學科的研究。17、課程文件的三個層次是什么(1)教學計劃,教學計劃是指導和規(guī)定課程與教學活動的依據,也是制定分科標準、編寫教科書和設計其他教材的依據。(2)教學大綱。教學大綱又稱學科課程標準,是課程計劃中每門學科以綱要的形式編定的、有關學科教學內容的指導性文件。(3)教材與教科書。教材是教師和學生據以進行教學活動的材料。18、教學計劃的構成要素有哪些(1)指導思想;(2)培養(yǎng)目標;(3)課程設置及說明;(4)課時安排及時間分配;(5)考試考查及實施要求。19、我國義務教育教學計劃的三個特征是什么(1)強制性。義務教育教學計劃是義務教育法的實施計劃,體現了義務教育法的基本精神。(2)普遍性。義務教育課程計劃的適用范圍要比普通的課程計劃寬的多,它規(guī)定培養(yǎng)目標和課程設置等。(3)基礎性。義務教育課程計劃的作用就在于充分保證為學生的各種素質全面和諧的發(fā)展打好基礎。20、編排教科書的基本要求是什么(1)教科書的編排形式要有利于學生的學習,符合衛(wèi)生學、教育學、心理學和美學的要求;(2)教科書的內容闡述要層次分明;文字表述要簡練、精確、生動、流暢;篇幅要詳略得當;(3)標題和結論要用不同的字體或符號標出,使之鮮明、醒目;封面、圖表、插圖等,要力求清新、美觀;(4)字體的大小要適宜,裝訂要堅固,規(guī)格大小、厚薄要合適,便于攜帶。21、教科書的作用是什么(1)教科書是學生在學校獲得系統(tǒng)知識、進行學習的主要材料。(2)教科書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主要依據。(3)利用教科書分析學科的教學目標、內容范圍和教學任務。(4)利用教科書研究本學科與1其他學科的關系。簡答題(7章)教學的含義是什么1教學是以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為根本目的的2教學是師生雙方的共同活動3教學具有多種形態(tài),是共性與多樣性的統(tǒng)一.2、教學的一般任務有哪些答:(1)引導學生掌握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2)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3)發(fā)展學生體力,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4)培養(yǎng)學生高尚審美情趣,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教學原則與教學規(guī)律有什么聯系和區(qū)別答:教學規(guī)律是教學內部的本質聯系,是客觀的,人們只能去發(fā)現它、掌握它,但不能制造它;教學原則是第二性的,是人們在認識教學規(guī)律的基礎上制定的。教學原則是教學規(guī)律在教學中的反映;不同的教學體系有不現的教學原則。4、我國中學常用的教學原則有哪些答)(1)直觀性原則(2)啟發(fā)性原則(3)鞏固性原則(4)循序漸進(5)因材施教原則(6)理論聯系實際原則。5、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的基本依據有哪些(1)教學目的和任務的要求(2)課程性質和教材特點(3)學生年齡特征(4)教學時間、設備、條件(5)教師業(yè)務水平、實際經驗及個性特點6.中學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講授法(2)談話法(3)討論法(4)讀書指導法(5)演示法(6)參觀法(7)練習法)實驗法(9)實習法簡答題(8)1、上好課的基本要求有哪些答:(1)目標明確(2)內容正確(3)方法得當(4)表達清晰(5)氣氛熱烈2、教師布置作業(yè)時應遵循哪些要求答:(1)作業(yè)的內容要符合課程標準和教科書的要求(2)作業(yè)的分量要適中,難易要適度(3)布置作業(yè)要向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并規(guī)定完成的時間。3、教師課外輔導應注意的問題是什么答:(1)從實際出發(fā),因材施教(2)目的明確,著重啟發(fā)(3)組織學生互相幫助(4)善于總結,積累經驗。4、簡述設計教學法答:設計教學法是美國教育家克伯屈創(chuàng)立的。它主張廢除班級授課制和教科書,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已決定學習目的和內賓,在自己設計、自己負責任的單元活動中獲得有關的知識和能力。5、簡述道爾頓制。答:道爾頓制是由美國教育家柏克赫斯特提出的,是指教師不再通過上課向學生系統(tǒng)講授教材,而只為學生分別指定自學參考書、布置作業(yè),由學生自學和獨立作業(yè),有疑難時才請教教師輔導,學生完成一定階段的學習任務后,向教師匯報學習情況和接受考查。三、簡答題(9)1、簡述德育的意義。答:(1)德育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條件和保證(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條件和保證(3)德育是實現我國教育目的的條件和保證。2、確立德育目標的依據是什么答:(1)社會發(fā)展的需要(2)國家的教育方針和教育目的(3)民族文化與道德傳統(tǒng)(4)受教育者身心發(fā)展的特點與規(guī)律。3、簡述思想品德教育過程與思想品德形成過程的區(qū)別。答:思想品德教育過程思想品德形成過程1、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的組成部分,其實施屬于教育活動過程2、是從外部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的過程3、是受教育者與外界教育影響相互作用的過程1、思想品德是人的精神素質的組成部分,其形成屬于人的素質發(fā)展的范疇2、是在外部影響作用下,道德主體內部自己運動的過程3、是道德主體與外界各種影響相互作用的過程4、德育過程有哪些規(guī)律答:(1)學生的知、情、意、行統(tǒng)一發(fā)展的規(guī)律(2)學生在活動和交往中形成的思想品德的規(guī)律(3)學生思想內部矛盾轉化規(guī)律(4)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長期性和反復性規(guī)律5、我國學校德育的主要原則有哪些答:(1)導向性原則(2)疏導性原則(3)嚴格要求與尊重信任相結合的原則(4)因材施教原則(5)教育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6、德育的主要途徑是什么答:(1)政治課與其他學科教學(2)課外活動與校外活動(3)勞動(4)共青團活動(5)班主任工作7、學校德育的主要方法有哪些答:(1)說服教育法(2)榜樣示范法(3)實際鍛煉法(4)陶冶法(5)品德評價法8、運用品德評價法有哪些要求答:(1)公平、正確、合情合理(2)發(fā)揚民主,獲得群眾支持(3)注重宣傳與教育9、運用說服法進行德育要注意什么問題答:(1)明確目的性(2)富有知識性、趣味性(3)注意時機(4)以誠等人。10、簡述德育過程的結構。。答:德育過程的結構是指德育過程中各種要素或各個組成部分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德育過程通常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內容和方法四個相互制約的要素構成。(2)教育者是德育過程的組織者、領導者,在德育過程中起主導作用。(3)受教育者是德育的對象,既是德育的客體,又是道德發(fā)展的主體。(4)德育內容是受教育者學習、修養(yǎng)和內在化的客體。(5)德育方法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發(fā)生作用于的中介和手段。(6)德育過程不是和個要素的機械相加,各要素通過教育者施教傳道和受教育者受教實踐的活動而發(fā)生一定的聯系和相互作用,促使受教育者的品德發(fā)生預期的變化。11、簡述中學德育的主要內容。答:(1)政治教育(2)思想教育(3)道德教育(4)心理健康教育12、簡述德育過程中活動和交往的主要特點。答:(1)具有引導性、目的性和組織性(2)不脫離學生學習這一主導活動和主要交往對象的教師和同學(3)具有科學性和有效性三、簡答題1.班級管理的功能是什么答:(1)有助于實現教學目標,提高學習效率;(2)有助于維持班級秩序,形成良好班風;(3)有助于鍛煉學生能力,學會自治自理。2.班級管理的四種模式是什么答:(1)班級常規(guī)管理:是指通過制定和執(zhí)行規(guī)章制度去管理班級的經常性活動。(2)班級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把對集體和個人的管理結合起來的管理方式。(3)班級民主管理:是指班級成員在一定的前提,參與班級管理的一種管理方式。(4)班級目標管理:是指班主任與學生共同確定班級目標與小組及個人目標,以推動班級管理活動的管理方式。3怎樣建立以學生為本的班級管理新機制答:(1)以滿足學生的發(fā)展需要為目的;(2)確立學生在班級中的主體地位;(3)訓練學生自我管理班級的能力。4班級體必須具備哪些特征答:(1)明確的共同目標;(2)一切的組織結構;(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準則;(4)集體成員之間平等,心理想容的氛圍。5班級體的教育作用是什么答:在學校教育中,良好的班級體對學生健康成長是非常重要的,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1)有利于形成學生的群體意識;(2)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交往與適應能力;(3)有利于形成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6怎樣培養(yǎng)和建立班級體確立班級體的發(fā)展目標;(2)建立班級體的核心隊伍;(3)建立班級體的正常秩序;(4)組織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5)培養(yǎng)正確的輿論和良好的班風。7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1)班主任是班級教師集體的組織者,是這個集體的靈魂.(2)班主任是學生集體的組織者,領導者和教育者.(3)班主任是保證各種影響協調一致的協調員(4)班主任是聯系版給予班級,班級與學校的紐帶8班級管理的原則有哪些(1)科學性原則(2)民主性原則(3)自覺性原則(4)整體性原則論述題四、論述題(1)1.夸美紐斯對教育學的發(fā)展做出了那些突出貢獻(1)構建了教育學的學科基本框架和確定了教育學的基本研究內容.在《大教學論》中,夸美紐斯論述了教育目的,教育與社會、自然和人的關系,教學的內容、方法、組織形式、原則及規(guī)律,道德教育和教學管理等。(2)強調普及義務教育,論證普及義務教育的天然合理性。(3)從理論上論證了教育適應自然的思想。強調人人都應受到同樣的教育、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發(fā)展的規(guī)律、實行“泛智教育”.這一思想為后世自然主義教育開辟了道路.(4)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并論證了一系列教學原則.(5)首次提出了“半年制”的思想,尤其是從理論上論證了“班級授課制”這一學校最基本的教學組織形式,使人類的學校教育趨于更加正規(guī)化.2.20世紀后教育的改革和發(fā)展呈現出那些新的特點談談你的體會。(1)教育的終身化.終身教育是適應科學知識的加速增長和人的持續(xù)發(fā)展要求而逐漸形成的一種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它的本質在于,現代人的一生應該是終身學習、終身發(fā)展的一生。(2)教育的全民化。全民教育是近幾十年來在世界范圍內興起的使所有人都能受到基本教育的運動.特別是使所有適齡兒童都進入小學并降低輟學率,使所有中青年都脫除文盲的運動.這一運動對發(fā)展中國家有特別重要的意義.<3)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民主化是對教育的等級化、特權化和專制性的否定.它追求讓所有人都受到同樣的教育及遣求教育的自由化.(4)教育的多元化。教育的多元化是對教育的單一性和統(tǒng)一性的否定,它是世界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具體表現為培養(yǎng)目標,辦學形式,管理模式、教學內容、評價標準的多元化等。(5)教育技術的現代化.教育技術的現代化是指現代科學拄術在教育上的運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觀念的變化等.3、聯系我國教育改革的實際談談赫爾巴特教學理論與杜威教學理論的差異。赫爾巴特是傳統(tǒng)教學理論的代表:(1)強調課堂教學的作用,注重系統(tǒng)知識的傳授;(2)強調教材的重要性,主張學生以學習間接知識為主;(3)強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核心及權威地位。杜威作為現代教育的代言人,其教學思想與赫爾巴特針鋒相對:(1)強調目的與活動的統(tǒng)一,主張“從做中學”、在問題中學習;(2)強調教法與教材的統(tǒng)一,教學的任務不僅在于教給學生科學的結淪,更重要的是要促進并激發(fā)學生的思維,使他們掌握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3)強調兒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我國當前的教育改革力求整合這兩種教學理論.使教育向理想化的方向發(fā)展。(回答此題未聯系實際者,酌情扣分)四、論述題(2)1.試述教育與政治經濟制度的關系.政治經濟制度決定著教育的性質和發(fā)展方向,具體體現在(1)玟冶經濟制度決定著教育的輔導權;(2)政治經濟制度決定著受教育的權利;(3)政治經濟制度決定著教育目的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內容,(4)政治經濟制度對教育的作用是有條件的,教育相對獨立于政治經濟制度的發(fā)展.教育對政治經濟制度的發(fā)展有巨大的反作用,具體表現在:(1)教育為政治經濟制度培養(yǎng)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通過傳播社會意識,影響政治經濟制度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3)教育能夠促進民主化進程。2.論述教育與生產力的關系.生產力對教育的制約作用主要表現在:(1)生產力水平決定教育的規(guī)模和速度;(2)生產力水平制約著人才培養(yǎng)的規(guī)格和教育結構;(3)生產力發(fā)展水平制約著教育的內容和手段.(4)生產力對教育的制約作用受生產力關系的調節(jié),教育相對獨立于生產力的發(fā)展.教育對生產力的促進作用主要表現在:(1)教育促進勞動力的生產和再生產:教育可以使?jié)撛诘纳a力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可以提高勞動力的質量和素質;可以改變勞動力的形態(tài),把一個簡單勞動力訓練成一個復雜勞動力。(2)教育促進科學知識的生產和再生產:教育是實現科學知識生產和再生產的重要手段.通過教育可以高效能地擴大科學知識的再生產,使科學知識得到普及、先進的生產經驗得到推廣,從而提高勞動生產效率,促進生產力的發(fā)展.3試分析現代信息技術對教育的影響.(1)信息技術改變著人們關于知識的觀念。信息技術改變著知識的數量觀念,信息技術把知識載體微型化、網絡化.信息技術改變著知識的質量觀念.(2)信息技術改變著人們關于學習和教育的觀念.信息技術使電腦和網絡以及其他多媒體設備成為教育的中介。(3)信息技術的日益成熟和普及為實現教育的第三次飛躍提供了平臺。首先,信息技術的智能化,實現了教育的個性化,使因材施教的理想真正成為現實。其次,信息技術實現了人機互動模式,在人機系統(tǒng)中,學習者的積極主動性乃是教學活動正常進行的必要條件.第三,信息技術促進了師生關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學生健康人格的養(yǎng)成。4.論述教育與文化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關系。(1)教育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具有傳遞和深化文化與構成文化本體的雙重文化屬性。(2)教育能與特定社會文化體中的其他方面共存一體,它們經過長期的歷史共生與磨合,已經形成特定的相互適應和相互依存的關系。(3)教育與文化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過程中,也在不斷地按照各自的運動規(guī)律運動、變化和發(fā)展。四、論述題(3)1.論述學校教育對個體發(fā)展的特殊功能.(1)學校教育對個體發(fā)展的引導和培養(yǎng),塑造功能。社會對個體的要求或期望有體質、思想道德、知識能力等多方面,學校通過各種教育活動促使學生達到規(guī)范的目標,學校教育不僅影響著學生發(fā)展的內容,也影響著學生發(fā)展的方向。<2)學校教育具有加速個體發(fā)展的功能.學校教育目標明確、有教育科學理論的指導,能夠有效地加速個體發(fā)展的進程.(3)學校教育對個體發(fā)展的影響不僅具有即時的價值,而且具有延時的價值。學校教育的內容大部分具有普遍性和基礎性,對人今后的進一步學習具有長遠的價值.(4)學校教育具有開發(fā)個體特殊才能和發(fā)展學生個性的功能.學校教育能夠根據學生個性特點,有針對性地采取教育措施,促進學生特殊才能和個性的發(fā)展。4、教育的相對獨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運動規(guī)律和發(fā)展特點,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A教育具有質的規(guī)定性。教育的質的規(guī)定性在于教育是有意識的向受教育者傳遞社會經驗,以培養(yǎng)人的社會經驗(A)教育是培養(yǎng)人的社會實踐(B)教育有意識地培養(yǎng)人的社會實踐(C)培養(yǎng)人是在教與學的對立統(tǒng)一中實現的(D)教育是有意識的培養(yǎng)人的特殊社會實踐B教育具有歷史繼承性(A)任何教育都具有歷史繼承性(B)教育要注意繼承與發(fā)揚本民族的傳統(tǒng)C教育與社會生產力和政治經濟制度發(fā)展的不平衡性(A)教育相對獨立于生產力的發(fā)展水平(B)教育相對獨立于政治經濟制度2論述主觀能動性對個體發(fā)展的作用.(1)個體在與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中表現出來的主觀能動性,是促進個體發(fā)展從潛在的可能狀態(tài)轉向現實狀態(tài)的決定性因素.<2)個體主觀能動性的第一層次的活動是人作為生命體進行的生理活動,第二層次是個體的心理活動,最高層次是社會實踐活動,對個體來說,它具有滿足人的生存、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需要的童義,是人與環(huán)境之間最富有能動性的交換活動.(3)不同水平的個體活動及其作用,實際上是共時、交融的.人的主觀能動性從綜合的章義上把主體與客體、個體與社會、人的內部世界與外部世界聯系起來,成為推動人本身發(fā)展的決定性因素。論述題(456)1、請結合實際分析你對素質教育的理解。(1)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倡導人人有受教育的權利,強調在教育中每個人都得到發(fā)展。(2)素質教育是全面發(fā)展的教育。強調使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個人擔保借款協議模板在線查看
- 特色小鎮(zhèn)旅游服務合同
- 激發(fā)創(chuàng)新熱情的研學旅行合同
- 運營商長期技術服務合同
- 銀行企業(yè)貸款延期合同
- 服務合同回響好評
- 家庭護工服務合同模板
- 軟木購銷合同模板
- 股份制公司合同協議簽訂流程范例
- 網絡服務合同中的知識產權保護
- 地 理第三章地球的面貌復習課件-2024-2025學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
- 2024-2025學年小學美術一年級上冊(2024)桂美版(2024)教學設計合集
- 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 課件 第7章 區(qū)域經濟一體化
- 2024內蒙古財經大學輔導員公開招聘(列編招聘)3人及歷年高頻難、易錯點500題模擬試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4中國華電集團限公司校招+社招高頻難、易錯點500題模擬試題附帶答案詳解
- 國家開放大學電大《會計信息系統(tǒng)》期末終考題庫及標準參考答案
- 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診療及護理試題
- 安徽省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數學試題(原卷版)
- 2024年人教版八年級生物(上冊)期末試卷及答案(各版本)
- 醫(yī)院等級創(chuàng)建工作匯報
- 2024至2030年中國3C電子產品租賃行業(yè)市場深度研究及投資規(guī)劃建議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