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風波》名師教案 省賽獲獎_第1頁
《定風波》名師教案 省賽獲獎_第2頁
《定風波》名師教案 省賽獲獎_第3頁
《定風波》名師教案 省賽獲獎_第4頁
《定風波》名師教案 省賽獲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3《蘇軾詞兩首》名師教學設計重慶市大渡口區(qū)茄子溪中學羅應昕一、核心素養(yǎng)語言建構與運用①梳理積累文中涉及的文言字詞知識。②積累、體驗古代詩詞用詞技巧和規(guī)律。思維發(fā)展與提升①解讀意象,感受形象,感悟作者寄寓在意象中的情感。②感受兩首詞的情感脈搏,體會蘇軾曠達、棄世的人生態(tài)度。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欣賞蘇詞豪放高古之美,感悟作品反映出的作者的價值追求及人生情懷。文化傳承與理解①感受并理解宋詞不同于唐詩浪漫主義的理性之美。②理解中唐至宋代期間,文學作品反映出的士大夫入世追求與棄世精神的矛盾。二、教學設計(一)教學建議1.詩歌欣賞,誦讀是基本方法也是最重要的方法。教學時,老師切不可脫離讀而析,亦不可為讀而讀,而要引導學生在讀中悟、讀中賞。2.這兩首詞是典型的蘇詞,一詞豪放,一詞曠達。若學生誦讀時忽略情感或偏離了作品的情感走向,老師一定要用示范來加以引導。3.這兩首詞內涵豐富,意蘊深刻,蘊涵著蘇軾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哲學觀,學生誦讀時,老師一定要引導學生感受蘇軾的精神世界,深悟其“隱秀”,切不可局限于解讀表面詞意。4.教學思路和方法方面,可以“矛盾”二字為教學切入點,以蘇軾的思想變化為線索,追本溯源解讀課文。5.依據(jù)蘇軾“歸去”思想的變遷,我們可以先教《定風波》,再教《赤壁懷古》(二)教學示例【教材分析】本課位于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四第二單元第五課,選篇為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定風波》兩首宋詞?!冻啾趹压拧肥菛|坡將詩的題材和情感融入詞,使詞從“艷科”變?yōu)橐环N詩體的標志性作品,有承前啟后之意義。通過學習本詞,學生可進一步感知“詞”作為詩體的特點極其美感所在。從內容上看,《赤壁懷古》寫景氣勢磅礴,寫意高古悲慨,開豪放之風,又承魏晉風骨,是了解、研究蘇軾文風、思想的窗口。《定風波》可以說是蘇軾退避思想的發(fā)端,人生際遇的無常,從“有”到“無”的因緣,讓蘇軾有了“歸去”之意?!冻啾趹压拧肥翘K軾棄世思想逐漸發(fā)展、成熟的體現(xiàn)。結合《定風波》,我們能在《赤壁懷古》中更進一步感受蘇軾曠達灑脫的個性、豪邁疏野的文風以及其退避棄世的處世態(tài)度,從而發(fā)現(xiàn)蘇軾“心隱”態(tài)度發(fā)展的脈絡,把握住宋代士大夫思、行矛盾的特點,體驗蘇軾作品率真、自然之美?!窘虒W目標】1.語言建構與運用:(1)積累字詞知識。(2)積累文學、文化常識。2.思維發(fā)展與提升拓展探究蘇軾的入世理想與棄世態(tài)度之間的矛盾。3.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1)讀懂詩意,感受詩情。(2)欣賞蘇詞豪放、高古、疏野、自然的風格,分析其表現(xiàn)手法。4文化傳承與理解(1)感受宋詞之美,能背誦課文。(2)分析、概括蘇軾在兩首詞中的觀點、態(tài)度。矛盾產(chǎn)生的原因、意義和影響?!窘虒W重難點】1.教學重點:讀懂詩意,分析概括蘇軾在兩首詞中表達的觀點、態(tài)度和情感。2.教學難點:探究蘇軾的入世理想與棄世態(tài)度之間的矛盾。【教學方法】自學法、誦讀法、對話法、電教法、研究法等方法綜合運用【計劃課時】2課時【教學設計】課前預習【教師活動】印制助學資料發(fā)放給學生,內容包括蘇軾簡介、生平、文學貢獻,宋詞體裁、題材、詞牌等基本概念知識?!緦W生活動】(1)課前自讀本課詩文,疏通字音、字形,了解文本內容。(2)查閱與蘇軾、宋詞相關的資料,初步了解作家、文體常識及本詞寫作背景。(3)閱讀助學資料,形成自己的初步理解。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讀懂詞意,感受詞作疏野曠達的風格。2.讀懂詩人情感,理解“移情”概念。3.探究蘇軾棄世思想的產(chǎn)生,了解其文學意義和影響。【教學過程】一、導入: 在生活中,我們都有遇到各種挫折、打擊的時候,可能是一次考試的失敗,可能是親人離世,也能是在事業(yè)上的挫敗。面對失敗的困境甚至是絕境,你們會以什么態(tài)度處置呢學生回答:略而蘇軾因歷史上著名的“烏臺詩案”幾乎被誅,后被貶偏遠的黃州一度絕望。在絕境中,他又是如何重新站立起來的我們今天就一起來欣賞他的著名詩詞《定風波》二、整體感知,把握文意(一)文學常識昨天大家查閱了相關資料,誰來介紹一下作者蘇軾學生回答:略備答內容:蘇軾,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蘇文忠。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工于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東坡畫論》等傳世。(二)齊讀課文,讀懂文意。1.齊讀小序,了解背景我們先來誦讀小序,梳理一下作者寫了哪些內容,讀后補完屏幕上的圖表。學生齊讀課文,老師展示圖表:時間:三月七日傍晚地點:沙湖道中事件:遇雨人物:蘇軾和友人細節(jié):蘇軾雨具先去友人皆狼狽感受:蘇軾余獨不覺友人_省略_提問:東坡和友人的對比體現(xiàn)出東坡什么樣的性情學生回答:灑脫曠達,任真率性。老師小結過渡:如此任真率性的蘇軾,在雨中信步時,心中又有何感想呢2.讀懂正文,讀出情感(1)齊讀正文,篩選信息。請大家朗讀本詞正文,勾畫出能夠表現(xiàn)作者情感的字詞。學生齊讀課文,邊讀邊勾畫。(2)整合信息,以意逆志。請同學們展示一下,自己勾畫了哪些字詞,談談你勾畫的字詞表達出作者什么樣的情感備答答案:上闋中,“莫聽”表現(xiàn)出作者面對風雨,毫不在意的態(tài)度;“何妨”帶有一點俏皮的意味兒,表現(xiàn)出樂觀曠達的情緒;“吟嘯”和“徐行”兩個動詞刻畫出作者在風雨中泰然自若的形象;“輕勝馬”表現(xiàn)出作者輕松、閑事的心情;“誰怕”一句以反問形式表現(xiàn)出作者對坎坷道路的無所畏懼;“任平生”表現(xiàn)出作者對待人生坎坷的超然心態(tài)。下闋中,“酒醒”“微冷”二詞道盡了作者在官場、俗世中經(jīng)歷的人情冷暖;“卻”字含有出人意料的意思,體現(xiàn)了人生的沉浮無常;“歸去”一詞則表達出作者歸隱棄世之思。老師小結過渡:大家已經(jīng)讀懂了詩意,讀出了蘇軾在詞中表達的情感和態(tài)度。不過我們讀出的都還是字面內容,我們再來細讀一下課文,讀出文本背后的信息。(三)細讀課文,讀出矛盾。1.學生反復默讀正文兩遍,思考文本背后的信息。(老師巡視指導)2.學生談談自己的發(fā)現(xiàn),老師點評引導。老師提示:大家讀出詞中有哪些信息不大合理或有矛盾之處的明確信息:這首詞上闋所抒發(fā)的情感和下闋蘊涵的人生態(tài)度有矛盾之處:上闋抒發(fā)出的是作者雨中徐行時輕松閑適、樂觀曠達的情感,下闋描述詩人在雨后的所感所想,表達了自己歸隱棄世的人生態(tài)度。過渡語:為何會有這樣的矛盾我們還須從意象的內涵入手來進行解讀。三、問題探究,讀出內涵1.意象解讀問題引導:(1)文中出現(xiàn)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具有什么意義請小組合作探究。備答內容:意象:風雨,打葉聲,煙雨,斜照。解析:①風雨象征詩人宦海生涯中的各種打擊,同行人在這種打擊下都狼狽躲避,而詩人卻選擇了勇敢面對。②“打葉聲”說明雨點很大,亦象征打擊很沉重、嚴酷。③“煙雨”,從形象上看,有飄渺、朦朧之感,給人如夢如幻之感,平生煙雨中則有人生如夢之意,這是蘇軾對官場俗世的否定。④“斜照”代指夕陽,是借代。在“微冷”之時,忽迎斜照送暖,道出了人生無常之理。(2)老師追問:作者寫到“回首看來蕭瑟處”,這“蕭瑟處”指什么學生回答:字面上指在風雨中前行的坎坷經(jīng)歷,從前面的分析看來,指的是作者至今所經(jīng)歷的人生坎坷。(3)小結:也就是說,這首詞表面上看,是作者記敘風雨中與友同游的所感所思,實際上是作者對自己宦海生涯作的一個回顧和體悟。2.主旨探究問題引導:(1)那么,作者在回顧過去,抒發(fā)感悟之后,談到“歸去”,而且“歸去”之后是“也無風雨也無晴”的境界。那么作者究竟要歸往何處請大家討論解答。學生討論,自由作答。學生可能解讀出以下幾種結果:①歸去田園(棄世論)②歸去官場(入世論)③歸家(反樸論),每種結果都有其依據(jù),老師可引導學生思路而不可斷然否決任何一種想法。老師點撥:①“歸去”是全詞的詩眼。②蘇軾“歸去”的地方“也無風雨也無晴”,暗示自己將遠離政治斗爭,追求的是平靜、恬淡的生活。③因此,“入世論”站不住腳,蘇軾的態(tài)度是避世、棄世的。④蘇軾的“歸去”是有深層涵義的,遠不是“歸家”就能體現(xiàn)的,因此“反樸論”以不可靠。⑤然而,從蘇軾的經(jīng)歷來看,他并未選擇如陶淵明棄世一樣歸隱田園,他在此后還有過不少仕途遷貶,而且在這個過程中,他還在地方做出了不少政績。因此,“歸去田園”的理解亦是臆斷。過渡語:到底蘇軾要歸去何處我們暫且將這個問題放一放,先討論這個問題:蘇軾“隱”了沒有四、拓展提升,深入探究1.PPT展示材料:李澤厚《美的歷程?蘇軾的意義》,學生閱讀材料。他的典型意義正在于,他是上述地主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鮮明人格化身。他把上述中晚唐開其端的進取與退隱的矛盾雙重心理發(fā)展到一個新的質變點。蘇軾一方面是忠君愛國、學優(yōu)則仕、抱負滿懷、謹守儒家思想的人物,無論是他的上皇帝書、熙寧變法的溫和保守立場,以及其它許多言行,都充分表現(xiàn)出這一點。這上與杜、白、韓,下與后代無數(shù)士大夫知識分子,均無不同,甚至有時還帶著似乎難以想象的正統(tǒng)迂腐氣(例如責備李白參加永王出兵事等等)。但要注意的是,蘇東坡留給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這一面,而恰好是他的另一面。這后一面才是蘇所以為蘇的關鍵所在。蘇一生并未退隱,也從未真正“歸田”,但他通過詩文所表達出來的那種人生空漠之感,卻比前人任何空頭上或事實上的“退隱”、“歸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因為,蘇軾詩文中所表達出來的“退隱”心緒,已不只是對政治的退避,而是一種對社會的退避;他不是對政治殺戮的恐懼哀傷,已不是“一為黃雀哀,涕下誰能禁”(阮籍),“榮華誠足貴,亦復可憐傷”(陶潛)那種具體的政治哀傷(盡管蘇也有這種哀傷),而是對整個人生、世上的紛紛擾擾究竟有何目的和意義這個根本問題的懷疑、厭倦和企求解脫和舍棄。這當然比前者又要深刻一層了。前者(對政治的退避)是可能做到的,后者(對社會的退避)實際上是不可能做到的,除了出家做和尚。這便成了一種無法解脫而又要求解脫的對整個人生的厭倦和感傷。這種整個人生空漠之感,這種對整個存在、宇宙、人生、社會的懷疑、厭倦、無所希冀、無所寄托的深沉喟嘆,盡管不是那么非常自覺,卻是蘇軾最早在文藝領域中把它充分透露出來的。2.思考:由李澤厚先生的論述來看,蘇軾到底“隱”了沒有學生回答:心隱而身不隱。老師追問:由此判斷,前面留下的問題:蘇軾要“歸去”何處,大家得出了什么答案學生回答:蘇軾的“歸去”不是歸隱田園,而是在精神上規(guī)避世俗,淡泊功名,堅持自我價值的追求,從而實現(xiàn)人格的獨立。五、總結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現(xiàn),無道則隱?!庇衷唬骸鞍钣械?,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碧K軾的退避源于其兼濟天下、建功立業(yè)的士大夫精神與官場傾軋、屢遭貶謫的殘酷現(xiàn)實之間的矛盾,在經(jīng)歷重重打擊之后,蘇軾選擇了陶淵明作為自己的形象反照,選擇了遺世獨立作為自己的處世方式。相比陶淵明身隱心卻念著功名,蘇軾心隱身不隱的追求則更為率真自然。蘇軾之所以為蘇軾,是因為他為后人指明了一條處逆境而不衰的精神正道;而他,亦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豐碑,萬世不倒!六、課后作業(yè)1.人們說此詞的“一蓑煙雨任平生”一句充滿了藝術的張力,并體現(xiàn)了詞人蘇軾最具魅力的人格光輝。你是怎樣理解這一說法的請結合蘇軾的身世,說說你的理解。參考答案:“煙雨”已經(jīng)不是自然界的這場短暫的變故,而是人生旅途中的大風雨。從這個意義上說,此句拓寬了全詞的境界,充滿藝術的張力。蘇軾一生坎坷,屢經(jīng)政治風雨的洗禮,但是這恰恰磨練了他的頑強意志,面對風雨,不驚恐,不逃避,不哀傷,泰然處之,瀟灑從容,這就是蘇軾最具魅力的人格光輝。2.“山頭斜照卻相迎”句中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試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